第一篇:记舟曲县卫生局副局长何向阳同志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危难面前现大义,消杀防疫安乡邻
-记舟曲县卫生局副局长何向阳同志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2010年8月7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袭击了舟曲县城,无数生命被泥石流掩没,一幢幢房屋被洪水冲垮。刚刚睡下的舟曲县卫生局何向阳副局长被窗外的巨响声惊醒,他迅速爬起来,打开窗户,在黑暗中,伴着闪电,隐约可见汹涌奔腾的白龙江水汽浪弥漫,不时听见救命、救命的呼喊声。他来不及穿外衣,迅速打开房门,想跑下一楼去查看情况,但来势迅猛的泥石流早已将住宅楼单元门出口堵死,洪水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迅速上涨……
临危不惧 勇当生命救护的急先锋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何向阳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他想到的是大家,他立即返回,边跑边喊:“泥石流来了,大家赶快转移到楼顶”,他一边喊着,一边逐层敲门叫醒各住户,回家抱起孩子、扶着家人,领着大家直奔楼顶,可是由于六楼没住人,楼梯口锁着。他二话没说,不顾个人安危,扭头又返回三楼,在家中找到斧子再次冲到五楼,奋力砸开大锁,安排老人、小孩、妇女等先上楼顶,其他人随后跟上。来到楼顶,瓢泼大雨又让大家难以安身。何向阳同志又一次返回家中,取来一顶小帐篷,让老人和妇女、孩子避雨。
此时,雷电交加,透过天空划过的闪电,看见面目全非的县城,凄惨的景象让楼顶上的群众感到万分恐惧、惊慌和绝望。何向阳同志临危不惧,临阵不乱,他鼓励大家说:“大家不要怕,不要慌,只要有党和政府在,我们一定会被救出去的,大家要照顾好孩子、家人,等待救援”。此刻,他清点现场各家情况,询问邻居和各家人数,发现二楼邻居家一对母女不在。情急之下,他义无反顾再一次冲下楼去,将二楼的母女俩救出。此时何向阳同志再想去救其他单元的人时,泥石流和洪水已漫到二楼,浸到自己的小腿,无法再去救人,他无奈返回楼顶。
灾难发生当晚,全城停电、通讯中断,和外界失去联系。何向阳同志组织在场的县卫生监督所所长黄永祥等二位同志,一起商量,如何自救,如何向外界联系。好不容易联系到县医院院长杨寿辉,就立刻向县医院发出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指示。
第二天天刚朦朦亮,何向阳同志带领其他几名同志四处查看逃生通道,发现靠单元楼的一个居民楼房顶有木板,就立刻抬过来搭在三楼窗台上,然后将群众逐个从窗口转移到安全地带。
夜以继日 奋战消杀一线防疫情
8月8日8时许,何向阳带着大家脱险后,顾不上安抚妻子和孩子,就迅速赶到县政府统办楼,投入到抗洪救灾的工作中。针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他迅速同局领导班子一起启动了《舟曲县卫生防疫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救援队开展一线救护,紧急做好救灾防病物资储备与调拨,组织动员全县1 9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在岗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迅速赶到县城,参加抗洪救灾工作。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制定了《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及《关于认真做好舟曲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报告》、《关于在全县大力开展以环境卫生消杀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灾区卫生防疫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舟曲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及撒水降尘工作的意见》,参与成立了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后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五个工作组。
灾后医疗卫生救援中,何向阳担任环境消杀组组长,他紧急组织救灾应急队伍,组建23支消杀队伍,调配消杀药物及消杀用品,在县城21个片区全天候开展环境消杀灭救灾防病工作。每天早晨,他赶到统办楼消杀药品管理点,亲自监督各消杀组成员准时到位,领取药品,随时调拨短缺药品,确保消杀工作所需;随后,他又要赶到县医院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参加会议,安排部署当天的消杀工作及人员调整,然后又跟随省、州、县领导到各个消毒点对消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组织人员汇总每天各消杀点的消杀数据,及时统计上报,使指挥部能及时、准确掌握消杀信息,更好地统筹安排卫生防疫工作。每天下午,他召集各个消杀组长参加例会,将每天的消杀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遇到的困难。同时,根据消杀工作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消杀人员,分区分片,责任到人,严格工作纪律。此外,他还要带领工作人员到各个饮用水检测点查看水质,检查食品安全等工作,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9月12日,他领导的21支防疫队累计消杀面积667.92万平方米,消毒尸体1347具。使用消杀药品29.18万公斤,使用除臭剂497公斤,消毒垃圾点18159个、厕所18176个、帐篷11756顶、灭蝇点14649个;使用泡腾片27万片、消毒水源618点次。在卫生防疫队的努力下,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决定性胜利,灾区无聚集性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泥石流冲毁了何向阳同志家所在的住宅楼,根据抢险救灾需要已全部拆除。在抗洪救灾的日子里,何向阳同志白天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夜以继日地重复着卫生防疫消杀任务,晚上他要照顾住在临时住处的家人、歇息疲惫的身体。用灾区群众的话讲,就是“白天忙工作,晚上找住处”。三十多天始终坚守在抗洪救灾一线,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点矿泉水,累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他脸也黑了,人也瘦了,脚也肿了,脚上的水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痛风病也不时侵扰着他。但是面对如此灾难,他难有片刻歇息。他强忍疼痛,高一脚、低一脚的奔走着、忙碌着。随着城区退水和清淤工作推进,水退一步,消杀面扩大一步,淤泥清理一片,消杀面就增加一个,随处可见卫生防疫消杀人员忙碌的身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洪救灾的日日夜夜中,何向阳同志心系群众,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情系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风貌。在抗洪救灾一线,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勇当先、顽强拼搏,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任务最艰巨,就冲到哪里。在三十多天的抗洪抢险中,何向阳同志和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群众,众志成城,决战灾情,在抗洪一线筑起了一座坚强的战斗堡垒。
第二篇:何玉龙同志先进事迹专题
履行党员职责播洒爱的希望
――记马鹿乡大滩村党支部书记何玉龙同志先进事迹
何玉龙,男,回族,生于1972年1月,张川县马鹿乡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马鹿乡大滩村党支部书记。何玉龙同志自2004年任大滩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按照“抓党建、调结构、靠科技、强畜牧、促发展、建小康”的工作思路,与广大群众一起真抓实干,使全村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局面,一跃变为粮丰、畜旺、砖瓦房林立、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的先进村。
大滩村地处张家川县马鹿林区,自然条件较差,10年前,这是一个全县典型的贫困后进村,村班子软弱涣散,村内回汉杂居,宗教矛盾和邻里纠纷比较突出,村里各项工作无人问津,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村班子一盘散沙,各项政策措施无法很好的落实。这种情况让马鹿乡党委、乡政府有了重组该村班子的想法,想方设法找人牵这个头。何玉龙同志因年轻有为,知识水平较高,为人正派,头脑灵活,是村里典型的致富能人,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威信,全票当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何玉龙深感肩负的责任大,担子重,如何托起大滩村的希望,成为他日思夜想的问题。他首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情入手,引导信教群众,于2007年改造修建了一处清真寺,理顺了寺管班子,促进了全村信教群众的团结,同时也赢得了信教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村级班子建设抓起,提出了年终村组织评选优秀村干部的想法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大滩村的各项工作从此有了较大起色,从一个全乡的工作后进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
抓项目,夯基础
大滩村靠近关山林缘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群众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太多,特别是河堤得不到有效治理,直接威胁着沿途居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上条件之差,群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使他产生了“大滩要发展,项目是关键”的坚定信念。一是通过多方联系,向“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会” 争取资金,于2008年7月争取到资金25万元,在北河修建长35米,宽2.5米的便民钢架桥一座。于2011年5月又向“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会”争取资金15万元,在南河修建修建长20米,宽1.5米的便民钢架桥一座。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二是加大村阵地建设力度,在村上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2.8万元,于2008年建起了村委会办公场所,征地0.7亩,修建房屋7间,有效解决了村上无处议事、无处办公的问题。
抓产业,促收入
“我们是农民,以田为生,是我们的根本,我们要在田字上做文章,我们地处林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但省道从村旁穿过,是劣势也是优势,我们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步伐。”这是他在村组干部会上讲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是以增强农民收入为目标,抓好主导产业,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草资源充足和林权改革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全村共饲养牛600头,羊1350只,规模养殖户十头以上达30户,畜牧业年收入4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与县、乡劳务机构的联系,每年有组织输转全村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三是大力发展大麻种植业。充分发挥本村的地缘优势,按照乡党委、乡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任务,大力发展大麻种植业,建设了1000亩的大麻示范区。
抓民生,办实事
一是高度关注全村特困户、五保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大滩村共有特困户10户,五保户5户。这些农户吃穿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他和村班子其他成员经常到五保户、特困户家中,帮助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年末岁初,节日前,他与其他村干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二是向“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会” 争取资金40万元,修建了环保型的大滩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极大地方便了本村老年人的闲暇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抓调解、促和谐
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全村社会稳定。村上发生的大小矛盾纠纷,他都亲自处理,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没有使事态扩大,也没有将矛盾上交。与此同时村上还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全村始终保持了人心安定,邻里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多年来,村上没有一起上访事件。一是2009年6月,本村村民毛小平和毛小峰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何玉龙带领其他村干部及时了解情况,查明实情,经过十几次的调解,矛盾最终化解,事件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二是龙口-金川的堤防工程经过大滩村,在堤防工程大滩段的修建过程中,何玉龙亲自入户给群众做工作,给群众讲堤防工程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有效解决了堤防工程大滩段修建过程中的占地问题。
今年39岁的何玉龙,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默默无闻地在村干部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7年来,大滩村由一个后进村变成先进村,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大滩村群众的收入由几百元上升到二千多元;大滩村的破瓦房变成了砖瓦房……
这7年来,他既得到了群众的口碑,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奖牌。在成绩面前他并没有停步,他正在积极谋划“一事一议”项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愿他梦想成真,给大滩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第三篇:记××同志先进事迹
大公无私、扎根群众,一心为民促发展
——记××县××镇党代表××同志先进事迹
××,××县××镇潘老厂村党支部书记,××镇第五次、第六次党代会代表,今年42岁,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潘老厂村党支部分别被省州县表彰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他本人也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
抓党建:念好“三字经”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要学党务、懂党务、抓好党的建设。”这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潘老厂村面积大,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支部党员也是散居于各自然寨,全支部聚集起来的难度较大。面对重重困难,他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每季的党员大会机会,通过远程教育、典型示范宣传、经验交流等等的形式,带头给村党支部党员讲课,带领党员一起学习党的新政策、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
他深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党员队伍建设,而党员队伍建设,必须念好“建、管、用”三字经。
××的“建”字经,就是在发展党员时候严格程序,1
严把关口,通过宣传,把能干事、肯干事的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起这事,个别老党员曾对××颇有微词。因为这些老同志曾企图通过自己的影响,将子女吸收入党。但经过群众评议、支部会议等,均认为这些老同志的子女入党条件尚未成熟,××坚持不予发展。后经过积极向老同志作思想工作,最终他的做法得到了他们的理解,××的铁面无私不仅在本村、甚至在本镇各村两委干部中也是闻名遐迩的。
××的“管”字经,就是在支部内全面推行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分工包片负责环境卫生和矛盾纠纷调解,在公益事业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并在街道显要位臵设岗位责任制标牌,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
××的“用”字经,就是在攻坚克难的一线锤炼和鉴别党员,真正把那些心中有组织、眼里有群众、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党员选拔任用或者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基层党组织的腰杆挺起来。
调产业:增收“钱袋子”
“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不仅要学党务、懂党务,更要懂经济、抓经济。党的书记不抓经济,就是政治上糊涂、工作上失职、方法上偏颇,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基层党组织的 2
书记。”
上任后,××紧抓经济建设不放松,与党支部班子成员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一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尽力搞好产前、产后服务,另一方面努力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强对农民致富技能的培训。
2009年以来,他带领潘老厂村实施退耕还林项目90亩,村级每年收入超两万元。推广实施优质稻工程180余亩,实施超级稻示范200多亩,建设大棚蔬菜基地2个,面积达200余亩,稻田丰收、蔬菜增产,群众收入大大提高。通过“一户一技能”工程,紧紧依靠农业科技,带头实施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10亩,年增收3万余元。
为提高稻田的综合利用率,2010年,潘老厂村在坝区实施稻田养鱼池30口,年售出鲤鱼、草鱼等1万余斤,农民增收20余万元。2011年,他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得到7万元农贸市场维修费,在潘老农贸市场新增摊位18个,使摊位数达到276个,潘老村农贸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拓展了市场功能,扩大了市场规模,改变了以往赶场天交通拥堵的现象,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基层党组织的书记必须要心想人民,要认认真真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实实在在促民生,扎扎实实干顺民心、为民生、谋民利的实事好事。”
在为民谋利、促进民生上,××可谓呕心沥血、殚精 3
竭力。2010年他自掏腰包跑项目,得到了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筹资40余万元投入到潘老厂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和水利大沟维修工程中,解决全村200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和消防用水问题。修复水渠200多米,解决了坝区水利设施破损问题。得到上级下拨水泥50多吨,基本完成老厂村各自然寨街道硬化,新修杨家坡机耕道2公里。2011年初,××带领潘老厂支部党员干部通过争取资金和动员群众集资,共筹集40多万元,修复了“三洲桥”,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在公路上行走的人次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同年,自筹资金12万元,修建村会议室和食堂,村两委开会、村民办喜事无场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筹措4万元新建垃圾焚烧池2个,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整脏治乱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村容寨貌有了极大改善。
好支书:侗寨“主心骨”
××脚踏实地、不畏寒暑、不辞劳苦,经常深入百姓家中进行摸底调查,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无论是在落实困难户补助的现场,还是在危房改造、低保指标的摸底调查路上,或者在防汛抗旱抢险第一线,潘老厂村群众随时随地都看得到他那熟悉的身影。那个身影并不伟岸,但是能带给潘老厂群众强烈的安全感。提到蒋支书,他们就会豪气陡升。他们都说,4
有蒋支书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跟着蒋支书干,好生活就有盼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处理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他带领全支部齐心协力谋发展,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诺言,用一腔热血一股干劲诠释着“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臶”的深刻内涵。
第四篇:赵威同志抗洪救灾个人先进事迹
下露河乡抗洪救灾个人先进事迹
近日,我县全境持续普降大暴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河流突涨,泥石流泛滥,造成道路、电力、通讯、供水中断,房屋倒塌,农田被毁,在这次特大洪涝灾害中,面对严峻的水情、雨情、灾情,下露河司法所赵威同志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抢险救灾工作上,同时作为下露河乡马架子村的包村组长,赵威同志身先士卒,带领村干部深入基层,冲到抗洪抢险第一线,积极处置抢险救灾事宜,保障了下露河乡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精心部署,严阵以待。
赵威同志是下露河司法所的副所长同时还是下露河乡
马架子村的包村组长,在这次特大的洪涝灾害中,赵威同志在接到县局、乡党委、政府办发出的强降雨紧急通知后,冒着暴雨,来到了马架子村,召集村“两委”干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根据马架子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防洪抗灾工作,并决定防汛期间,组建抗洪抢险队,村部安排人员值班,确定险户险段,制定安置点和逃跑路线等,要求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小组长包户,每天24小时保证通讯畅通,整装待发,坚守一线,密切关注雨情、水情、讯情变化。一旦发生灾情、出现险情时,迅速组织抢险力量,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会后,赵威同志和马架子村李书
记亲自带领村“两委”干部立即展开工作,动员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做好了防洪抗灾准备工作。
二、紧急抢险,冲锋在前。
7月22日下午三点,下露河乡全乡范围内普降暴雨,山体松动,河水暴涨。雨情就是命令,赵威同志带领村干部和抗洪抢险队,开始组织险房、险户及险段的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马架子村一组有三户村民住房位置低矮,房子里已经开始进水,其中有一个80岁的老人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他的房子,他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死就让我死在我的房子里吧。面对这样的老人赵威同志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走,躺在冰冷的山水,一直把老人背到了1里外的安置地点。下午6点,河水涨至危险点,马架子村险情四起,9组发生泥石流,10组全组村民紧急撤离,7、8组道路上水半米多深,主河水冲坏河坝,河水过坝冲地,特别是在马架子村后沟河道水满,直接威胁到下露河乡建镇区的1000多人的安全,赵威同志亲自带领抢险队20多人,来到马架子后沟,湍急的山水马上就要冲毁堤坝,堤坝上有个600多困的柴火垛,如果柴火垛倒在了河里,那么河道被堵,河水将上河岸,现在急需保住河坝,面对这样的险情,抢险队的每一名队员都没有退缩,马上行动起来,挖土的、装沙袋的、抗木头的、筑坝的,每一个人都累的满头是汗,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个长30多米的河坝就筑成了,可是就这时河对岸有一个100
困的柴火垛突然倒在了河里,顺水而下,在河道上有6座简易水泥桥,很可能堵在那儿,赵威同志见情况不好,带领3名党员顺水追去,在追到500米的地方有一个住户修的简易桥中间有一个桥墩,这些柴火卡在了上面,瞬间,河水就上了桥面,溅起2米高的浪花,赵威和其他几名队员毫不犹豫冲上桥面,拿起木杆,用木杆把卡在桥墩上的柴火挑掉,可是山水很急,柴火卡的很死,赵威和其他几名对员一下一下的挑拨着,每一下都有掉进洪水中的可能,最后,经过十多分钟的努力,卡在桥墩上的柴火终于被挑掉,顺水进入了主河。赵威同志就是这样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由于指挥得当、处置有方,在这次特大洪灾中,马架子村虽然有一定的财产损失,但人员是零伤亡。
三、灾后重建,指导到位
暴雨刚过,赵威同志就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各组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由于暴雨刚过,山体滑坡十分严重,马架子村的大部分村路被毁,车走不了只能不行,赵威同志带领村干部走家串巷,到灾民家中查看倒塌房屋现场。每到一处,赵威同志总是走在前面关心灾民;与他同行的村干部都被他这种工作作风和关心灾民那份热情深深感动。赵威同志还联系乡农业站、土地所等部门干部,由乡民政办配合对马架子村农田受损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摸底,并提出采取不同方
法进行自救,减少损失;清理河道,修补道路,清除淤泥等,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此次灾情虽然非常严重,但马架子村干部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赵威同志的实时指挥下,全村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并使群众及时恢复了生产,取得了抗洪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下露河朝鲜族乡政府
2010年8月26日
第五篇:学习何南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何南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陈勇刚
自从观看了专题片《三十年计生缘》和聆听了何南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后,感受很深。何南同志酷爱计生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志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何南同志的先进事迹,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何南同志的年龄比我们大很多,但他不服老,仍然勤学善思,从“一指禅功”到“轻车熟路”地学习电脑中就能看出,他总是主动自我加压,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重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因此,我们务必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说实在的,计生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让我更加热衷于计生工作,按照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书记和局长杨荣甫同志提出的零借口、零怨言、零差错、零杂音、零遗憾的要求,我时刻准备着做一名“五零”标兵。
何南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正是靠着这种勤奋的敬业精神,他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学习先进,我觉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像他一样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何南同志在紫岩乡计生办工作,离县城有一段距离,但他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否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一要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二要勤勉。就是要发扬何南同志那种“老黄牛”的精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做到小车不倒只管推。三要吃苦。就是要经受苦与累的考验,勇挑重担,做到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
对照何南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以为不管干什么工作,还应该保持一种激情,永远做到对工作激情澎湃,经常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爱岗敬业,为计生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