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时间:2019-05-13 15: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第一篇: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摘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直接举办事业单位的现状,剥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业”的职能,使其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归位。促进事业单位转型,改变事业单位过分依赖政府部门,管理行政化,公共服务意识差的现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让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回归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改企转制及逐步进入市场,在公共服务提供等市场化竞争中增强实力。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由政府特设机构来统筹整合公共事业资源,提高所属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骨干作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政府 行政管理职能 事业单位 公共服务职能 政事分离

什么是事业单位?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定义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中再一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包括了:“公益性非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事业单位的性质是非政府性、非企业性和非营利性,它所存在的基本领域首先是政府和企业都不能也不宜涉足的领域;其次,有些领域虽然明确属于政府和企业运作的范围,但是由事业单位进入可能使相关的运作更为便利、和谐,成本也更为低廉,可以接受政府或企业的委托,阶段性地涉足这些领域;第三,事业单位还存在于并非专属于政府运作的领域,以及不属于政府运作范围但企业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领域。目前,最基本的分类是将现存的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行类、公益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承担政府委托的政策执行、执法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等事务,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是一些面向特定社会群体的专业性服务组织,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有偿服务,一般都拥有比较稳定的财源,通常具备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作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主体,也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机构,这是真正具有非政府、非企业和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所以,事业单位改革的结果,将是通过转制、改制和回归等途径,回归到它真正所具有的性质上来,即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非政府、非企业和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机构。

那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又怎样进行改革呢?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以下现状:第一,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发展各项事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并由这些政府部门去分头统管各类事业单位。这些重复设置的机构使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绞在一起,导致政府和政府部门下的事业单位的关系经常错位。[1]没有形成明确的责、权、利界限,从而造成了政事不分,政事一体化。[2]另外,机构重复设置,事业资源分散,导致人才、资金、设备等的巨大浪费。第二,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统揽社会事业,通过行政化手段配置社会资源是一个基本特征。而国家的各类事业资源,也是通过各种行政化方式加以配置和运用的,从而形成非社会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其表现为事业单位投资的重复建设,服务面向狭窄和运行方式效率低下。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各自为政,各自为事,产生政事不分,必然会降低各类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造成了有限的事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大量浪费,弱化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导致社会效益低下。事业单位的现状迫切要求要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下面以江苏省在对文化事业的改革来具体说明事业单位的改革:

江苏省在对文化事业的改革中这样做,“江苏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文化整合。结合机构改革,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从管具体向管宏观、从着眼小文化向发展大文化、从就文化抓文化向经济文化一体化转变,着力抓规划、抓管理、抓政策保障等,为全社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直属单位进行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文化事业单位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外,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江苏省根据文化单位的不同情况,提出对公益性、公益经营性、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分类指导和合理资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级政府给予财政保障,加大投入,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对公益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扶持发展,同时鼓励其积极加强服务,开拓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发展自己;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应当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要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事业单位职能范围,从根本上理清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改变国家包办一切事业的局面;二是实现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改善公共事业服务质量,提高事业管理效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事业组织体制;三是要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社会事业社会办,就是指社会事业兴办的主体改变过去由国家包办统筹一切的事业旧体制。对事业单位改革而言,要求对其自身的性质重新定位,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及其所属类别,按照相关的分类管理办法,分清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自身的责、权、利,理顺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成为在法律规范下从事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和自主管理活动的主体,而不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3]四是要做到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市场化的本质便是社会化,社会化有赖于产业化作基础,只有实现事业活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和多元化。[4]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政事、事企分开,理顺政事和事企关系的原则,重新界定事业职能范围,将那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资源配置完全可以市场为主,能够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逐步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实现完全市场化,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5]即便对于那些需要继续由国家财政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也要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运行活力。使事业单位真正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真正发挥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职能。江苏省的上述做法正是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把重心放在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以及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上。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在取消“办事业”的职能后,切实将职能转变到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面向全省统筹文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行业管理、规划、完善等工作,而文化事业单位除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外,不承担政府的任何行政职能,其作为独立法人实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这样实现了上述改革措施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政事分开,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事业单位职能范围,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做到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下面再以央行为例予以说明:

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设立之前,作为政府机构的央行兼具金融业的社会管理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央行的职责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并且也更加专业更加细化,央行面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难以顺利应付。故对其进行改革,分别于1992年、1998年、2003年设立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使它们从央行中分离出来成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从事证券、保险、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公共服务事业,而央行只履行社会行政管理职责。使上述“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的现状的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这样真正实现了政事分离的改革目标,使事业单位回归到其本应具有的性质即非政府性、非企业性和非营利性的以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最后,剥离政府职能部门“办事业”的职能,使其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归位。促进事业单位转型,让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回归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由政府机构来统筹整合公共事业资源,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发挥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实现政事分离,改变“机构重复设置,政事不分,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和服务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不高”的现状。[6]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陈湘侠.事业单位改革探讨[J].地方政府管理,1998,(3).[2]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3]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黄恒学.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5]张勤.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3,(10).[6]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第二篇:重新定位总结

在原有定位不能达到营销目标、发展新市场需要或竞争需要等的情形下,企业应在营销策略上做出调整即采取重新定位这种动态管理手段。企业最高领导人全程参与,置身于市场环境下思考,寻找竞争对手在受众心智中的强势中的弱势而不仅仅是对手的弱点,以顾客的心智为导向,重新定位,调整对自己品牌特性的认知,聚焦品牌价值,单点发力和差异化战略同时进行,以相对的多样化和聚焦战略为核心,来抢占顾客心智资源,确立显而易见的正面定位。同时,在攻击竞争对手的过程中,必须引起顾客心智上的共鸣,产生头脑中的“爆炸效应”。然后将市场营销活动与产品的重新定位相配合,运用公关与广告的线性结合,公关播种,广告收获,互相配合,彼此强化,调整受众认知并不断强化这一重新定位。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执行方法不当或力度不够,则很可能导致这样一种后果:新的定位给消费者的印象不够明晰,而原有的定位受到损害,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认知变得模糊。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品牌定位也应随之演变,运用外向思维进行重新定位的调整,用新想法对品牌进行升级,为现有品牌找出新的用途或通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渠道或融合为导向。相反,没有紧迫感的以内部为导向的公司则极有可能遭遇“颠覆性技术”。

第三篇:重新定位读后感

中国人写的定位书,首推邓德隆的《2小时品牌素养》,其次就是侯惪夫的这本《重新认识定位》,重新定位读后感。

《2小时品牌素养》胜在简洁,并且有打造王老吉的案例解读(一定要看第2版,第1版还没有这部分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价值。

《重新认识定位》胜在一个“全”字,基本上把里斯和特劳特原著的精华都总结到了一本书里。

由于翻译原因,《定位》《新定位》《营销革命》等书都有不太通的地方,看了侯先生这本书才理顺了,所以要掌握定位理论,建议读者应尽量先读两三本里斯和特劳特的原著,再结合《重新认识定位》作扩展阅读,收获会更大。

侯惪夫最近还出了一本《超越科特勒》,提出定位论是“营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营销发展的明灯,也比较有启发,特别是结合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案例运用定位理论来解读,对做市场的人很有价值,也表明了侯先生对定位理论的理解确实达到了相当深度,但是《超越科特勒》虽然比较薄,是侯惪夫的文章精选,对没有定位基础的人看了会觉得比较深,个人认为还是《重新认识定位》为必读,基础打好了再读《超越科特勒》,值得说的是里面有几篇文章堪称经典,比如“海尔美的坏榜样”“科特勒STp批判”“战略的选择:谁是我们的敌人”。

邓德隆和王刚分别代表特劳特中国公司和里斯中国公司推荐《重新认识定位》和《超越科特勒》,也表示了对侯惪夫的肯定……

---------------

这本书是预算之外买的一本书,主要还是由于当当网网友的推荐,读后感《重新定位读后感》。很早就想把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思想整理一遍,先后读了《定位》、《营销战》、《与众不同》等等,大体上的感觉就是这些书的内容读起来比较简单,然后每本书的中心思想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以《定位》这本书的思想来说事儿。读多了也就觉得乏味,没太有意思。并且感觉两位作者的思想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过作者非常简单明了的将里斯与特劳特的整个“定位思想”给总结成“两大公理”(大脑有限性和时间有限性),“两个本质”(战略本质和竞争第一、顾客第二),“三项原则”(积极进攻原则、集中兵力原则、防御优势原则)和“七大原理”(大脑原理、领先原理分化原理、聚焦原理、词汇原理、实践原理、领袖原理).作者很有条理的把体系性的问题给解决掉了,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定位思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构。

不过本书的论述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本书是编著来的,所以用到了里斯与特劳特很多书中的事例。作者在论述很多小点的时候,可能是太苛求完美,导致论述的过于累赘。以至于给人一种繁乱之感。给四星吧,还值得一读.作者一如既往滴高屋建瓴、简单明了滴阐述重新定位滴理论。简单滴语句,简练滴文字,丰富滴案例,画龙点睛滴提炼。没有一套套冗长沉闷滴长篇大论,却把真实滴市场、残酷滴现实一一摆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主动滴进行深度阅读,仔细品味,在心智上引起共鸣,促使读者对重新定位理论进行设身处地滴联想,潜移默化滴自己去举一反三。

特劳特的系列书籍我是基本全部阅读过,他的定位、差异化、简单的观念是很有指导性作用,当然最欣赏的作品就是《营销战》。其他作品呢,感觉体系化不够。这本《重新定位》,是封笔之作,但不能不说是垃圾之作。从内容来看,无任何新颖,或许你要说这就是定位的思维,那至少应该要对原先的理论作个升华或沉淀,要么就学学波特,抓住理论.

第四篇:财务部职能_—_重新定位

财务部职能 — 重新定位

下面是本人参加一个培训班写的一篇作业,与大家分享,请各位网友多提意见:

前言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是在公司层面进行的操作,或者由董事会来决定,或者由总公司来决策,通常只有CFO级别的人物才会有机会参与其中;而财务部的职能通常是在公司内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所以,作为财务部的主管(财务总监或者财务部经理),我们每天太侧重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甚至是记账算帐的职能,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因为自己的眼光所见范围的狭窄,从来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纵观全局的通盘考虑,以至于将财务部的职能圈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能发挥出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的作用。

如果将财务部只能与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等高层决策和管理活动相联系,可以使我们对公司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有更深入和广泛的认识,了解更高层面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然后再返回来思考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应该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配合公司战略、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就有了新的设想和规划。一般我们将财务部门的职责讨论分成三个方面,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如何适应未来的变化。财务部职能定位

大部分国内企业的财务部门,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想和观念,对财务部作用的认识是,财务部实际上就是会计部。但是它确实包含了财务和会计的双重职能,只是在实际工作中,将财务和会计合二为一了,将财务职能淡化了,通常只有经理一人来担当此任。所以,谈论会计的人多,知道和发挥财务功能的人少。直到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结合现实的需要,财务部门开始发挥越来越多的功能。

其实,财务部门的职能本来就涵盖了会计、财务和管理三个方面,只是会计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外报告),财务是财务(投资、融资),管理是管理(预算、控制),完全不是一码事。其中会计应该属于信息提供范畴的工作,财务属于公司运作范畴的工作,而管理应该是属于企业控制范畴的工作,只是因为这三个职能都与会计信息相关,而且,具有会计师背景的人最适合做这些工作,所以,通常在企业里都是将这些职能统一在财务部之下。由此看来,如果我们重新认识财务部的职能,目前大体上分三部分:

第一是会计核算和报表职能,这是会计的信息系统部分。以前,常定义会计的职能为:记录、加工、整理企业经营信息,计划、控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并给企业决策提供支持。而实际上,这些可以是会计师的职能,而非会计的职能,会计仅仅是按照准则和制度的要求,记录信息,提供信息,而会计师可以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去评价和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监督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参与计划和预算的制定,参与企业决策和长远规划。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正是财务部的核心职能,而会计信息是所有这些的基础。会计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业务进行记录,形成企业经营的数据档案,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加工,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税务局、审计师、工会、财政局、统计局等等,使用者多数为企业外部人员。因此,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依据会计准则对外提供企业经营报告。会计的常用关键词是:核算、报表、审计、准则、制度、系统、档案、记录、信息、税务、准确、及时。第二是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实际上是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报告和分析,以辅助决策,使企业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管理状态。同样,由会计师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不同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这些报告可以仅仅与某一个部门相关,也可能是某种产品,或者是一个项目。管理和控制职能目前在大的企业中发挥的比较充分,多数都成立了单独的控制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的线条开展工作,一是围绕预算和考核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围绕业务控制和决策方面所作的管理活动,如:价格的制定,成本的降低,流程的建立,效率的提高等等。财物管理和控制活动中常用的关键词是:预算、报告、分析、考核、计划、决策、控制、流程、制度。

第三是财务运作职能,主要是筹资和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营。这项职能目前发挥的有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筹资渠道、投资渠道等大的经济环境还不成熟,比如证券市场刚刚形成。所以,企业多数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即使是有意识的企业也缺少相应的资源,而这项功能恰恰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证券市场的健全,将要发挥越来越重要功能。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是使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直接创造股东价值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实物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财务部门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通过各种筹资投资渠道的运作,如:上市,收购等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财务部成为企业的另一个营销部门,这个营销主要是在资本市场运作企业的无形资产。财务运作常用的关键词是:收购、股票、债券、贷款、金融工具、(如:承兑汇票)、现金流、风险控制。

财务部门的这三个职能各不相同,但都基于最基本的会计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情况,通过企业目前的资源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通过对未来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设定企业目标,根据企业的既定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企业前进的方向,并不断的适应变化,进行调整,通过对企业资金流的掌握和控制,并适当的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股东利益。财务部组织结构

在大型公司的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图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上,基本上是按照上面的框架构建的,而在国内的企业中确很少见到。在设计财务部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将相对重要的职能进行相应的拆分,有的形成不同的部门行使不同的职能,有的同一个部门行使所有的职能。比如:某上市公司将财务职能分成两部分:资金管理和战略财务(资本运营、股东价值创造)。将财务中涉及现金流和日常融资的职能单独出来成资金管理;将涉及资本运作的职能与公司治理合并,为从股东角度考虑企业战略财务问题提供资源和进行具体运作。这是为了适应实际工作的分工和不同的侧重点,因为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现金流)和证券市场操作都是相对重要的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其他职能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跨过公司的财务组织构建来了解财务职能的最新应用,下面的组织结构是IBM中国公司的财务部门的分工图(2001年):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财务职能基本上体现了财务部门在会计、管理、财务三个方面的侧重和分工的倾向性。只是由于它是分公司,这里面没有资本运作的专门组织。但是他在企业管理和控制方面的资源显然已经超过了纯粹会计业务部分。

另外,信息系统是和经营管理以及财务部门的职能发挥关系密切的部分,尤其是ERP系统,很多公司也将其归并到财务部门,以确保整个公司的流程控制是有效的。它既是对会计的信息职能发挥的体现,又是管理控制职能发挥的有效工具。

风险管理是刚刚受到重视的方面,是财务管理理念的核心之一。财务管理的实质是在利润与风险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因此,越来越有必要在财务部门的组织建设上单独增加此项功能,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风险管理一般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经营风险等等,目前企业对前两项有迫切的需要,尤其是责任风险,很多公司在财务部门下专门设置了合同审核人员,以确保公司利益。下面的组织结构图是诺基亚中国公司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图(2002年): 从上面的组织机构图中可以看出,虽然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税务筹划、审计、统计等工作仍然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是,财务管理、管理控制、风险管理等非会计工作已经在组织资源和结构上给与了相应的保障,使这些职能能够充分的发挥,并产生价值。财务职能的未来发展

两个方面的原因推动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和变化: 其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成为可能,也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加强了会计提供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会计工作越来越自动化、电子化,它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会计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财务部不需要他们去做帐,他们就必须在管理、财务方面下功夫,这也促进了财务和管理控制职能在财务部的发挥。由于信息系统的发展,会计师工作性质的变化,在被动的和主动的两方面促使财务职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管理和财务运作。

其二是市场竞争加剧,需要企业通过高绩效的管理来有效地将战略规划、经营活动、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联系起来,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使股东价值最大化,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财务部的头上。而且客观上,优秀的会计师比其他人更能容易胜任相关的工作。由于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对财务部门职能发挥的期待,给财务职能的发挥创造了资源和条件,使财务部在参与决策、制定长远战略方面充分发挥数字分析和过程控制两方面的优势,这要比财务部门被动的转变职能更容易被人认可和接受。

下面的图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部职能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从实践的发展变化方面给了我们更好的支持,也就是未来财务部门职能的发展趋势是非会计业务活动将是财务部主要职责。总结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在现代化的大企业里,财务部的职能应该如何来定位?或者从另一方面考虑,企业需要财务部门做些什么?当然这些讨论必须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用之天下皆准的方法,所以,通常讨论财务管理,讨论财务部门的职能,不可避免的要结合企业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性质等等,所以,财务管理真正发挥作用从来就不仅仅谈论财务和会计问题,而是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才能很好的把握。

不管多复杂的公司结构和多大的规模,财务职能的充分发挥都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用来指导我们考虑管理问题,考虑与财务相关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任何一门技术或者科学都要适应它所使用的时期和社会环境,各项功能的发挥和此消彼长不是由学术上的重要性来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当中的需要和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我们今天通过不断的获取新知识,不断的思考—思考技术赋予我们的力量,思考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和资源,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挥能力、创造价值的可能。

第五篇:转业军人如何重新职业定位

近期,2007年转业的部队战士将转业离队,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他们的职业基本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参军开始到转业,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完全是由部队来规划的,完全按照组织上的需要,“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一块石头任党搬。”这个阶段与一生的历程相比,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短暂阶段,基本只有几年时间,但是,就是这几年,使他们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品格、严肃的组织纪律,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是转业以后乃至一生的职业生涯阶段,这个阶段面临的是新的职业、新的岗位,甚至要转行、转型,而且有几十年的时间,因此,需要重新定位、重新整合、重新充电、重新寻找。

那么,他们的职业生涯应该是怎样重新定位和规划的?他们转业后有两大任务是首当其重的——职业重新定位和通过充电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的重新定位和选择

1.早点定位和规划转业以后的去向

一部分在职军人,因为意识到多数干部、战士转业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已经早早就为未来的职业进行过打算,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职业顾问为自己量身打造,重新做好新的定位,宏威职业顾问就接待过很多来访的在职军人,咨询未来职业定位和规划问题。这样,他们在专业后不会措手不及,而是早就按照自己的主干道去进行了充电,转业后则从容不迫的去寻找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通过职位辅导,对自己新的职位熟悉了解,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并且工作的得心应手。

转业后职业的新起步点的工作,一定要做自己适合的工作,看发展前景。每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平台,找工作最好按照发展方向,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某一个平台。然后脚踏实地,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往上走,逐步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每个人的职业主要根据个人的实际不同找到职业切入点,否则,糊里糊涂找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导致职业错位,职业处于游离状态。竟在边道上晃悠,始终没有步入正轨。由于方向不对,越走越错。几年之后回头一看,职业生涯走出一条蜿蜒小路,曲曲弯弯,来回周折。如果提前制定了职业规划,锁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具体职位,将在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面的职业之路开辟一条广阔的前景,避免发生转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场景产生渺茫、彷徨、瓶颈、无奈,站在十字路口,左右摇摆,迈不动步,赔上时间成本,浪费掉的青春再也找不回来。

2.制定出转业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每个职场人士都要制定自己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五年规划,特别是转业后新职业起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之痒、职业困惑就在眼前。职业是人生最大的大事,试想:还有比职业更重要的吗?职业最怕没有规划,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是前程光明吗?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专业的各个职位都有所不同,要早日做好职业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不能做迷茫一族,盲目做事,走了弯路,赔上时间成本和青春后悔不及。如果转业后已经做了

一、两份工作了,还没有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也没有制定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自己的职业定位将做什么?将如何执行,每个台阶怎么上?怎么能不迷茫?怎么能不出现职业困惑?

同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各个职位不同,差别很大,所以,作好第一个五年职业规划,锁定职业的起步点,是极其重要的。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需要经历五个时期: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职业稳定期、职业结束期。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其中:职业选择期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人岗匹配,就是一个原则,转业的第一个五年正好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重新选择、职业适应和刚刚跨入职业稳定的阶段。在职业的起步点必须锁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具体职位,必须是在充分、透彻、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地与职场当前形势、企业具体要求相结合,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在拟订计划之前,先要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评估、自我定位,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缺欠、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行业、什么职位等问题。职业观,是指一个人在选择职业前所处的状态和具体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也是指人才对职业的看法与领悟。

对症下药,根据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重新确定目标,重新找出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规划路线时,你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你希望通过什么路线去实现生涯目标?你适合通过什么路线去实现生涯目标?你的组织能够给你提供什么样的路线让你实现生涯目标?

二、按照职业方向加大充电力度

每个职业人,都将面对就业市场上“质”与“量”的双重压力。多寻找学习机会,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迫在眉睫,转业军人也急需学习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或者新的知识,如:市场竞争、计算机、外语、管理、沟通能力、简历面试等知识。

1.学习求职的知识

今年计划安置的军转干部人数较去年相对增多,安置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此,各地人事厅军转干部安置部门采取计划安置和市场择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宽安置渠道,进一步增加军转安置工作的透明度,通过供需洽谈,使市场配置人才的竞争作用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军转安置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同时也为用人单位行使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军转干部发挥自主择业权搭建服务平台。参加洽谈会的用人单位,既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也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洽谈会上,军转干部纷纷向用人单位递交自荐材料,积极参与选择,接受选择,各用人单位详细征询军转干部的意见,仔细审阅材料,学历层次高、文字功底扎实、德才表现优秀的军转干部被多家单位相中,成了抢手人才。从服从组织分配到市场自由选择,从固定的工作岗位到市场激烈的竞争,对于转业军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跨度很大的变化,需要尽快适应,学习新的竞争意识和理念,学习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选择职位,学习做简历的技巧和面试常识,都是需要重新开始的学习的新任务。

2.学习行业新技能

每个人在经济大潮里游泳,机遇与风险并存,每个从事的行业都像一只股票,高高低低,既随大势,又有自己的独特走势,但是,行业又不能像股票那样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因为隔行如隔山,新的行业里你没有优势,很难进入。面临改行的阵痛和枯涩,体验“隔行如隔山”的真知灼见的道理。“隔山放炮”,没有准头,对老本行的积累全部清零,对新的行业从头再来,知识跟不上行业、企业要求,甚至表现出了基本行业常识的缺乏,所以必须理智的对待自己的行业和工作,抓紧时间掌握行业知识,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并且把自己的知识分门别类的存储起来。通过充电,硬件和软件都不断升级,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都要不断提高。其实这一点早就已经引起部队的高度重视,2007年4月13日,就进行了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包括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中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等,全军、武警部队和公安现役部队23万多人次报名参加了考试。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工作围绕服务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大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考试任务,逐步建立起符合军队实际、具有军队特色的专业技术干部考试体系和运行机制。近几年,总政相继制定出台了《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等多项法规性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军队专业技术干部考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因此,很多部队官兵都在及早刻苦钻研新的技能和高科技知识。为进一步拓宽军转干部安置渠道,促进市场择业机制的健康发展,在各地举办的2007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供需双向选择洽谈会,军转干部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签订了意向协议书。

4.学习管理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除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才能达到逐步提升自我的目标。逐步向中、高端人才迈进,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特别是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相应的快速发展趋势。那些具备管理、语言、技术以及沟通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薪水也随之水涨船高,“薪情”看好、前景乐观。

宏威职业顾问首席咨询师,高级资深职业顾问郭策友情提示:

转业后这两大任务是首当其重的——职业重新定位和通过充电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这两个任务完成的出色,那么转业军人的第二个职业春天就会早日到来,让我们一起迎接转业后的职业“春之声”交响曲吧!

下载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重新定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新定位读后感(合集五篇)

    1. 首先学习到了定位的概念,定位就是战略的核心,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获取一席之地,首先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在未来的30年里,人类将迎来一个品牌的......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治理模式

    课程:非政府组织(NGO)管理 任课教师:吴湘玲 学号:200691158007 姓名:李莹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治理模式 一、引 言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形态,在欧美等西......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定稿)(推荐)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 摘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体改改革的推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显得紧迫性和必要性。事业单位......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研究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研究摘要:事业单位承担了历次机构改革的成本。未来十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将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改革方向。作为人事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且......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1963年7月22日《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将事业单位界定为:‘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改革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建议 09级政治经济学 于冉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到今天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

    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第一章 我国事业单位的生产与特点 第一节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 在对外交往中,事业单位一词通常译为Institusion或Institusion Unit,其意思是“......

    蜕变-成长-重新定位[精选5篇]

    蜕变-成长-重新定位 时间真的是飞逝,三年刚毕业的我,还懵懂的站在社会大门之前,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在中石油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得到历练实现价值。现在的我,少了之前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