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材料: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依法统计
党课材料: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依法统计
大力推进依法统计,是当前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统计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坚决维护和切实提高政府统计信誉的客观要求,是政府统计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治统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依法统计的基本内涵
依法统计是指有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和监督管理统计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依法统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依法做统计,二是依法管统计。
依法做统计,对各级政府来说,就是依法领导、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真实、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来说,就是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活动,依法履行对统计调查对象保密的义务,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真实性负责;对统计调查对象来说,就是依法如实、及时提供统计资料。
依法管统计,对各级政府来说,就是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法定职权,并为开展统计工作及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依法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对政府统计机构来说,就是依法审批和管理统计调查项目,依法管理和协调部门制定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标准,依法管理和公布统计资料,依法管理民间与涉外统计调查活动,依法组织指导各部门和基层加强统计工作,依法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统计行为,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巡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来说,就是管理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本部门、本系统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对统计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来说,就是依法检举、揭发统计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一旦统计数据严重失实,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政府信誉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依法统计、搞准搞实统计数据就更为重要和迫切。
3、依法统计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统计工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乃至国际社会对统计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相关性的需求越来越高,统计数据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统计调查对象的利益更加密切;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变化更加迅猛,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支持度下降,统计体制不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统计法治的理念在全社会还未真正确立,统计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统计改革还不到位。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统计工作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种情况,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统计工作。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进依法统计,来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依法统计的历程及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统计法律体系也初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结合三十年的统计普法和统计执法实践,使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提高了全党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势头受到了遏制。
(一)初步建立了统计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并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5月1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发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从我省来说,《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于2000年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0年5月26日颁布实施;从昆明来看,《昆明统计管理办法》于2005年5月5日正式施行。国家、省和市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快统计法制化进程,保障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统计的整体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令第18号发布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是查处统计违法违纪案件的重要依据。
1、制定《处分规定》的现实意义。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总体上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基本上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在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了解国情国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然存在,尤其是统计弄虚作假行为,在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前面已提到,早在1998年,中办、国办就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必须采取措施,坚决加以纠正。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统计法》,严肃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处分规定》的公布实施,开启了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实施行政问责的先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反对和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坚强决心。对于促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促进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有统计职能的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保障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处分规定》适用对象。
《处分规定》明确规定:有统计违法违纪的单位中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人员,以及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它适用于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类人员:第一类是对统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人员,包括各个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处分规定》依据《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设定了领导人员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其处分种类和幅度;第二类是负责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的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主管部门、经授权或委托行使统计调查职能的单位或组织中的统计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是政府统计调查的具体实施者,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如果知法犯法,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弄虚作假,拒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将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第三类是具有统计资料报送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属于任免机关任命的人员和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对象除依统计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外,对有关责任人员要追究纪律责任。
3、《处分规定》对领导责任的规定。
《处分规定》针对领导人员作出了纪律约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得从事统计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具有四类违法行为的,要追究纪律责任,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这四类行为是: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强令、授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二是对统计数据不实承担责任。《处分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地方、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这一规定,强化了领导人员在统计数据质量方面所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开展了多次统计执法大检查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搞了5次统计执法大检查,分别是1984年、1989年、1997年、2001年和2010年,1998年开展了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专项检查。从1988年以来,全省共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统计执法检查。通过国家、省、市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统计违法违纪案件,处理了责任者,震慑了统计违法,净化了统计环境,使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
除大规模的开展执法大检查外,还采取多种举措,逐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
(三)统计普法提高了全党全社会依法统计意识
国家已进行了五个普法五年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第六个五年规划。统计普法的实际成效应予积极肯定。
第二篇: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事业
谈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工商行政管理事业
一、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是值得去追求的事业
应该有一种感觉: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是一种美好幸福的事业。何为美好?何为幸福?可能有的同志身在工商但没有感觉到美好和幸福。其实,对每位同志来讲,职业选择的空间是很有限的。不可能今天觉得不愉快,明天就换个岗位。既然走上了工商管理的岗位,就应该去珍惜,无论从事哪个职业,事业是终生相伴的。追求一项事业,是一种快乐。人的一生除了自己生存之外,为他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是有极强成就感的,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对工商管理事业,每个干部应该带有更浓厚的感情色彩去追求他,用真情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真心地、全心全意地去对待他,就能干好这个事业。
当对现在的岗位还不懂得珍惜的时候,一旦失去了才觉得珍贵。系统中也有人提出社会上有的行业比这里更好,收入更高,也有少数人为此而不安心工作,是可以理解的。社会上确实有比工商管理更好的职业、挣钱更多的岗位,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工商管理事业,被社会上很多人所羡慕。因此,对工商岗位应该充满荣誉感。我们系统内的大多数人,离开现在的岗位,未必会有更好的结果。所以,要懂得珍惜自己的岗位。
工商事业前途广大。随着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已日渐显露,因此从事这个职业是无尚荣幸的,对社会贡献是巨大的。
二、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是一个责任的事业
如履薄冰的责任观。随着监管任务的加大,如果不感到如履薄冰,就是对职业的懈怠。所谓如履薄冰就是重视他,重视事物发展的结果就会感到责任重大,就会小心翼翼,唯恐损害他、伤害他,这就是如履薄冰责任观的真谛。如果全系统工商干部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非常崇高的。无论是市局、县(分)局还是工商所,对辖区的管理承担着重要责任,怎么对老百姓负责?辖区内的秩序如何?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不要觉得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就像旬子的劝学篇里所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要经常在实践中检查自己是否有过错,“吾日三省吾身”,行动才不会出现偏差,就会少犯错误。有了这种责任感,就会干一行爱一行,干工商事业就会干好。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权力观。何为权力,应该客观分析、科学地认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这种权力绝不是传统的封建意义上的权力,我们绝不是救世主。现在和过去不一样,权力更实质的意义体现在为老百姓服务的意义上。所以,把工商行政管理职业看成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权力,有助于规范我们自身的行为,为老百姓服好务。如果这样认识,我们的行为就会自觉化。
淡泊名利的利益观。所谓淡泊名利,应该广义地理解,不去追求名利。需要和追求完全是两码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应充分认识这一点,把手中的权力、利益看得淡一点,把从事的职业看得重一点,这是指导行为、规范行为的重要思想基础。
因此,确立如履薄冰的责任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权力观,淡泊名利的利益观,将是确立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干部世界观的重要基础。诸葛亮有一句话:宁静致远,就是说一个人若能将自己浮燥妄动的心静下来,就能开启高瞻远瞩之致,这是说明一颗清明智慧的心是使事业成功的关键,是营造幸福人生的前提。如同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不会有更好的收获一样,一颗杂草丛生的心灵也不能有更大的作为。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篇:强化法制 依法统计
强化法制 依法统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接轨后,我国的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这些都迫切需要借助法律手段来解决。《统计法》作为规范统计工作的基本法律,无论是统计调查对象还是政府及企业的各级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遵守,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近年来,由于受政治或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禁不止,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损坏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给统计工作及统计工作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加强统计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和实行依法统计,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在维护统计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做好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时期统计法制工作的作用、我市统计法制工作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强化统计法制工作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统计法制工作的地位:时代的需要,统计的保障
统计是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国力的“晴雨表”,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管理国家、监督国民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及企业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用普遍能发挥作用的管理方式规范 统计活动,调整在统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由统计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决定的,统计法制与统计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法制是维护统计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制是随着政府统计工作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且日趋完善,这种制度不仅在我国存在,而且在世界的很多国家中都已建立,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这样讲,没有统计工作就不可能有统计法律,但任何政府的行为都是通过法律的确认而变得合法化,所以说,统计法律是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在统计工作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保护和促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工作更是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多,社会变革、企业改革日新月异,统计工作任务在不断增加,但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在下降,统计工作越来越不好做;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干扰,“数字腐败”现象不断发生。这些问题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为了打击统计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依靠法律的有效实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增强统计法律威慑力,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人们依法从事统计活动,遵守统计法规和制度,是做好政府和企业统计工作的 关键所在。
二、统计法制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统计信息已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将由直接管理逐步转变为间接管理,特别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宏观经济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所掌握的和使用的宏观和微观的基础统计资料,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而决不仅仅是一些局部的、零碎的。在这种情况下,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统计信息的采集,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公布等统计活动,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确保顺利实施,统计活动也才能真正成为由法律保障的国家管理行为。
三、统计法制是有效的、科学的统计工作的重要保障。统计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涉及范围广、调查的面宽,其指标复杂,工作任务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公民,都是统计调查的对象。要明确确定其在统计调查中的义务,维护其统计调查中的权利,并保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按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取得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统计法制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普遍的法律规范,对于技术性和科学性较强,涉及调查范围 广、任务重、难度大的统计调查活动的组织是非常适宜的,也是最为有效的,这是因为统计法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其它一些机关、部门、单位制定的规章、规定、行政性文件或者是领导讲话均不可能具有法律的同等效力,更不允许超越法律,如有超越不仅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违法行为。
四、统计法制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重要依据。法的核心是权力和义务的统一。统计的法律制度不仅统计相关人员遵守,统计行政管理机关和统计执法人员也要遵守。在统计执法实践中,有的地方比较重视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制裁,而往往忽略了统计法律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同时也忽略了对统计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这是统计人员最重要、最基本的品德,统计人员要正确理解统计法律的含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准确把握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准确把握统计法律的原则性和使用性,是对统计人员最起码的要求。
统计法制工作的现状:任重道远,亟待加强
近些年来,随着全社会法制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市统计法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工作正逐步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统计法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统计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 思维定势以及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内在固有的矛盾正逐步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要性与过低的社会认知度之间的矛盾。统计法制工作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确保统计工作正常运转,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工具,但这种重要性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在多年的法制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的人根本不知道《统计法》为何物,对统计部门开展统计法制工作感到不可理解,认为统计部门就是收集汇总数据,搞法制工作是不务正业;不少单位和个人对统计执法往往采取抵制、推委、阻挠甚至人身攻击;而少数基层党政领导对统计法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中,不注重解决统计法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过低的社会认知度,严重地阻碍了统计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繁重的统计法制工作任务与基层统计部门现状之间的矛盾。统计法制工作包含了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统计违法案件的检查、处理,统计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统计数据调查、收集、汇总的全程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的工作,贯穿了整个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任务十分繁重,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其正常运转。但县级基层统计部门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县级统计局一般只有8—10人,除开局级领导后,正常的业务工作尚显人手不足,根本没有专门 的人员从事法制工作。同时,受县级财政的影响,基层统计部门的办公经费大多捉襟见肘,统计法制工作经费没有任何保障,因此,基层统计部门的法制工作基本上处于无人员、无经费、无办案工具的“三无”状况。
三、统计数据失真的严峻形势与统计法制手段弱化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统计法制工作的不断强化,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手段的不断更新,我市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些单位和个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屡禁不止,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呈现出现了愈演愈烈之势。以常德市统计局近三年的执法检查为例,三年中共检查单位174家,发现有统计违法行为而立案查处的有131家,比例高达75%。再从执法检查所抽查的指标来看,131家被查处的单位中有37家抽查的是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7家单位共瞒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240万元,以此估计,仅市直单位每年少报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就高达2亿元,这不仅使我市GDP等经济总量指标的核算难以准确,也使数以千万元计的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依据的财政性基金和社会保障资金难以征收到位,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市委、市政府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但相比之下,我市统计法制手段却相对弱化。由于受统计部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执法大环境的影响,统计普法难、执法检查难、违法处理难、案件执 行难等“四难”问题仍然相当普遍,无法对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形成真正的震慑和教育作用。
统计法制工作的着力点:依法行政,综合治理
统计法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必须要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从统计法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使统计法制工作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也才能真正凸现统计法制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讲,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一个理念,摆正统计法制工作的位置。统计法制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加以指导,在如何看待、评价和运用统计法制工作上,要进行一次重新认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摆正统计法制工作的位置。一是从统计法制在整个统计工作的地位上,要矫正“孰轻孰重”的思维定势,摈弃“时轻时重”的做法,要将统计法制工作摆到相当的高度加以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要重视、关心、支持统计法制工作,要在人员、经费和办公条件上给予统计法制工作适当的倾斜。二是在统计法制工作的目的上,要矫正过去一度出现的法制生财、法制牟利的错误做法,要将统计法制工作的目的转移到保障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正确轨道上来,确保统计法制工作不脱轨、不变 味。三是在评价统计法制工作效果上,要矫正单纯看办了多少案、罚了多少款、处分了多少人的片面做法,而要采取综合评估的办法,通过对统计数据质量、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统计工作运转状况等多方面来公正、全面、客观地评价统计法制工作。
二、坚持两手齐抓,讲究统计执法的策略。统计执法是统计法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计法制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统计执法中,既不能呆板教条,也不能丧失原则,要做到在敢于执法的基础上,注重善于执法。在敢于执法方面,各级统计部门的法制工作者要克服“畏难发愁、怕得罪人”的思想,要明确统计法制不仅是法律赋予的一项行政权力,更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工作中,要敢于碰硬、敢于拔“钉子”、敢于捅“蜂窝”,对一些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在善于执法方面,统计法制工作者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注重执法策略的运用,要注重对被检查单位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讲明统计执法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解释,要引导被检查单位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当事人加深对自身违法行为的认识,心悦诚服地接受检查和处理。
三、构架三足鼎立,夯实统计法制工作的基础。基础工作是否扎实,直接影响统计法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工作 中要做到以下三抓:一是抓普法宣传,舆论先行。各级统计部门要采取设立宣传咨询站,悬挂宣传横幅,开辟普法网站,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要通过面授、函授等形式加大对基层单位法人代表、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统计法制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二是抓苦炼内功,固根强本。“打铁必须自身硬“,统计法制工作者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统计法制工作的成败。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大对统计法制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统计法制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明确统计法制工作的责任,着力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统计法制工作者的责任制。要切实规范统计法制工作的各项程序,要将按法律办事,按程序执法作为统计法制工作的第一要务。三是抓严明纪律,规范执法。要加大对统计法制人员的监督力度,切实规范统计执法行为,确保统计法制工作依法、照章、遵纪进行。
四、实施四轮驱动,创新统计法制工作的手段。一是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统计法制工作要避免由统计部门一家“孤军奋战”、“包打天下”的做法,要就工作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困难多向市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争取领导对法制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要加强与人大、法院、法制办、司法、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统计法 制工作的支持,以期形成法制工作的合力。二是要突出重点,以点促面。统计执法工作要避免“全面撒网”,面面俱到的做法,要突出抓大案要案,实施重点突破,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三是要监查结合,注重实效。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同时,注重对基层单位日常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使事前的监督和事后的执法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统计法制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四是要顺应时势,拓展领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法制工作的对象和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新时期统计法制工作的研究,创新统计法制工作的手段,拓展统计法制工作的领域,增强统计法制工作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第四篇:正确认识和理解新疆伊斯兰教的特殊性
正确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特殊性
在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数都信教,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如何正确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特殊性?新疆日报邀请了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仲康、马品彦,副研究员马合木提来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伊斯兰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呈现出“三多”的特点 伊斯兰教在新疆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突出的表现为“三多”的特点。
新疆伊斯兰教的“三多”首先表现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多。新疆有24,000多座清真寺,占到全国清真寺总数的68%;其次,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多,约占全疆总人口的50%多;第三,宗教教职人员多,就是老百姓说的阿訇多,全国是35,000多宗教人士,新疆有29000多人。
这个“三多”的特点说明宗教的影响大、氛围比较浓厚,这也是新疆宗教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在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的长期过程当中,很多习俗都与宗教紧密相关,这种情况呈现了宗教的生活化和社会化的特点,在新疆这种特点比较突出。比如说维吾尔族的男孩子,从出生到洗礼,然后起名字、割礼、结婚、生孩子,到最后 1 都或多或少和伊斯兰教有关系。许多风俗习惯都来源于宗教教义,并成为维吾尔族群众生活习俗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看到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确实影响不小;另一方面,不能因此说维吾尔族就伊斯兰化了。实际上,生活的内容非常广泛,大量的日常生活不是按照宗教来规范的,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强化。现在宗教极端势力想在这个方面做文章,故意以宗教来绑架民族,让信教群众的一切生活完全进入它的轨道,这是别有用心,千万不能上当。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疆伊斯兰教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作为世界宗教的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为什么现在依然存在,还不断发展?这是伊斯兰教从产生以来不断地发展适应的结果。另外,伊斯兰教是在吸收多种宗教的基础之上创立起来的,本身就有包容性。伊斯兰教传播到新疆以后,与环境相适应,与时代相适应,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简单举例说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后,在新疆的穆斯林当中,酒从来没有被禁止过。伊斯兰教传入新疆100多年以后,出了两本有名的著作,一部是《福乐智慧》,一部是《突厥语大词典》,都有内容涉及到酒的问题。比如《福乐智慧》讲到,有好的饭菜,没有酒是不香的;第37章的篇名叫“贤明论侍酒官应具备的条件”,因为当时的可汗也 2 喝酒,专门设置了一个官员来伺候他喝酒。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不仅逐渐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能够和新疆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相适应,因此才能够形成新疆的伊斯兰教。所以说宗教适应了社会,这是宗教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土化说明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所以宗教在任何一个地方传播,都必须要适应,适应以后,就成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
第五篇:坚持依法统计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统计推进统计法制建设
党的“十六大” 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 更把“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确定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依法统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实践,它要求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了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规范统计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统计。通过依法统计,进一步达到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服务。
一、依法统计的重要意义
1、依法统计的基本内涵。依法统计是指有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和监督管理统计活动的总称。具体来说,依法统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依法做统计,二是依法管统计。依法做统计,对各级政府来说,就是依法领导和支持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来
—1—
说,就是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活动,依法履行对统计调查对象保密的义务,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真实性负责;对统计调查对象来说,就是依法如实、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依法管统计,对各级政府来说,就是依法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行使法定职权,并为开展统计工作及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对各级领导人来说,就是依法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对政府统计部门来说,主要包括:依法审批和管理统计调查项目,依法管理和协调部门制定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标准,依法管理和公布统计资料,依法管理民间与涉外统计调查活动,依法组织指导各部门和基层加强统计工作,依法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统计行为,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稽查和巡查,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对部门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来说,就是管理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的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本部门、本系统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对统计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来说,就是依法检举、揭发统计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因此,推进依法统计,不是一般性的号召,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统计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类对象上。只有这样依法统计才能得到有效推进。
2、依法统计的重要意义。实行依法治国,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 —2—
决定》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统计工作来说,要把依法治国、推进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通过推进依法统计,深入贯彻《统计法》,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宁波和法治政府,提供一流服务。
二、当前统计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
当前,统计改革和建设进入关健时期,统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统计法制基础工作建设和统计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得到加强,为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1、修订并公布了统计法律法规。2009年5月1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实施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2010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统计法治建设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统计的新起点。
—3—
2、加强了统计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各级统计局都设置了统计法制工作机构或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承担宣传贯彻统计法,组织、指导、监督、管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受理统计违法举报和查办、转办、督办统计违法案件,办理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等职责。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素质较高的统计法制工作人员或统计执法检查员,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了统计执法检查证,并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
3、开展了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各级统计局把统计普法作为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的首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作为提高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统的重大举措来抓。近两年来,各级统计局以《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处分规定》颁布为契机,立足统计普法宣传的实效,不断创新统计普法宣传的形式,较好地实现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从形式到实效的转变。持续开展了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的普法教育和培训。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统计普法宣传活动。每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上街宣传统计法,结合统计业务培训、职称考试、普查宣传工作等宣传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4、加强了统计执法检查。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建立了统计执法检查制度,每年在有针对性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同时,还进行统计巡查。按照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各 —4—
级统计执法检查机构进一步规范了统计执法程序,坚持秉公执法,严格统计执法纪律,搞好廉洁执法。在内部组织统计局各专业统计人员共同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同人大、纪检监察、法院、法制、司法等部门的联系,使统计执法环境大为改善,执法力度明显加强。
5、依法治统取得明显成效。由于大力抓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加强了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治理统计环境,为统计改革和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一些以往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的企业事业组织按照统计法的规定设立了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员,设置了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建立健全了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各统计单位迟报、拒报的现象逐步减少,虚报瞒报现象得以有效遏制,从而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发挥了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目前统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统计法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统计法制工作还存在某些不足,与 领导和群众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1、统计法律法规还不够配套。一是统计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和配套。为了搞准普查和其他统计数据,世界上不少
—5—
国家都相继制定颁布了与统计法相配套的法律,如普查法、数据保密法等。而我国尚未制定颁布专门的普查法,开展普查的依据是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每次普查前国务院颁布的普查办法或条例,普查工作缺乏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统计法律法规与其他相关法律不够衔接和配套,法律法规条文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例如,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普查办法或条例规定,普查取得的资料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但《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超生必须交纳社会抚养费,《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纳税。因此,在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中的超生者担心受到处罚而躲避普查登记。在经济普查中,个体工商户生怕补缴税费而瞒报营业数据。
2、基层统计法制力量仍较薄弱。一是工作量与人员力量极不匹配。由于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市、县统计局统计报表任务繁重而编制人员较少,大部分县区统计局法规股只有1人,还要兼任其他专业统计报表工作。统计局的专业统计人员尽管通过法规知识培训考试取得了统计执法检查证,但由于报表工作繁忙,难以顾及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二是统计人员相关业务知识欠缺,多数执法人员既非法律专业人员,也非计算机、财会等方面的人才,对相关专 —6—
业知识缺乏。例如: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使得统计执法检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随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上直报日渐形成,没有网络办案的经验,同时现代化办案工具、设备保障也不全,还要拿着统计报表去对统计台帐,落后的办案手段也不适应统计工作的发展。在个别县级统计局中,由于受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较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力不从心等因素的影响,法制人员的素质急待加强。
3、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任重道远。一是由于乡镇街道和企事业组织的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对这一群体的统计普法工作将持续不断。二是近几年虽然通过全民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受经费、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公众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的理解还远远不够,统计工作不为人所知。很多个体从业者根本不知道《统计法》,更不了解统计工作,在各种抽样调查或普查中不予以配合,这个群体的统计法制观念淡薄,对他们进行统计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重、难度大。三是普查中对普查对象进行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有些普查对象心存疑虑,对普查登记不配合。
4、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不够。一是执法力量单薄。由于市、县两级统计执法检查机构人员过少,难以开展经常性统计执法检查。二是执法环境欠佳。近些年来,各地优化经济
—7—
发展环境,大力治理“三乱”(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地方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要把检查方案报送经济环境治理办公室审批,少数统计局领导怕惹麻烦、触红线,抓统计执法检查的力度不够。三是普查执法不够。由于普查登记时间紧、任务重,对普查对象不配合、不如实申报普查数据的行为,基本上是采取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极少进行统计执法检查和立案查处。
5、局部统计数据失真仍有发生。由于统计方法制度还不够科学完善,统计调查组织还不够周密有效,统计普法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统计执法监督还不够严格有力,再加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如层层考核、指标量年年加码,考核一刀切、考核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原因,致使在有些地方和单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某些统计数据出现失真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考核评价排名的某些指标,如GDP、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率等,有些地方有攀比现象。二是部门统计的某些指标,如乡镇企业总产值,招商引资额、计划生育率等,有的地方有虚报现象。三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某些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等,有瞒报现象。四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某些指标,如流动人口、超生人口、农民家庭收入等,有漏报现象。
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的对策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方面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视统计信誉为生命”、“依法统计”、“阳光统计”是当前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完成新时期的任务,解决统计工作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加以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关键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依法统计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依法统计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理念。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颁布以后,统计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这是各级统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构建和谐统计环境的重要前提。我们要从推动统计事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谋划统计法治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将其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是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理念,切实提高法律素养和学法、懂法、守法、执法的自觉性。二是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每个统计工作者都要坚持秉公执法,公正执法、廉政执法和文明执法。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三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继续强化大局意识,使统计法治贯穿于统计
—9—
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统计法治建设。统计依法行政始终成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法治保障。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计法律制度,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机制建设。要建立健全统计法律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规程。《统计法》是有效、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律规范,是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可靠法律保障。有道是“大智用人,睿智立法”,我们要不断总结统计工作实践,将那些有利于引导、规范、保障和推动统计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办法和措施,通过立法程序,制定为法规或规章,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法律规范。特别在目前统计法修改之际,更要提出统计体制、统计机构、统计制度、统计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可行性建议。统计法颁布实施后要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规程。以依法行政作为统计行政机关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推进各项统计工作向依法管理、依法运行转变。
要建立和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使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以《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统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10—
规章为依据,按照执政为民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及建设“法治宁波”的要求,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统计部门执法岗位、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强化执法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维护国家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的权威,使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研究制定统计政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统计工作的法律依据、职责范围、制度方法、社会承诺、办事程序、标准和期限,增大统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依法行政,不断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活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促进统计事业的发展。
3、着力抓好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建立并及时更新统计人员数据库,及时掌握统计人员及负责人的变动情况,认真抓好统计人员的普法函授教育和培训。在统计业务培训、职称考试、统计执法检查等工作中,都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努力做到让普法对象对统计法律法规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积极搭建各类宣传平台,让统计法制信息和法律服务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单位,不断增强公民的统计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自觉遵守统计法律法规。要改变以往单纯发放宣传资料的宣传方式,以统计执法检查为主线,将统计法宣传、办理统计上岗证和检查资料的真实性、报表报送
—11—
情况以及原始记录、台帐的建设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到将统计法制意识融入日常的统计工作中。
4、切实加强统计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统计执法的关键在人,“奉法者强则国强”,统计执法人员是推进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主力军,加强统计法制队伍建设,不是单纯的加几个人,配备一些装备,主要的是要重视统计法制队伍的素质建设,要选调得力干部充实统计法制工作机构。增强市、县两级统计执法力量,争取在现有的地方统计调查部门中增加能独立行使统计执法权的执法机构。要加强对统计系统干部和职工的统计执法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成既熟悉法律知识又熟悉统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既懂统计业务,又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专业化统计执法队伍。同时要关心统计法制工作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对统计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统计系统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充分调动统计执法人员提高统计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政府统计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5、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一是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统计执法工作的领导。组织统计系统内部取得统计执法检查证的专业统计人员,全力推进统计执法检查。把统计法制工作与统计专业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为专业 —12—
工作服务,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统计执法工作。同时要坚持综合运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二是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加强与组织、纪检监察、司法、法制等部门的联系,积极推动联合执法,为统计法治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通过联合执法,既增强社会公众遵守《统计法》的自觉性,扩大了影响,又树立了《统计法》的权威,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要结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实际,创新统计执法检查方式,转变执法理念,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规范被检查单位的统计工作行为,提高领导和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营造和谐融洽的统计执法环境,达到“惩防并举,教育为主”的目的,确保统计执法效果。四是要对统计违法的典型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查处。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必要时借助新闻媒介,给予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以案释法,以法育人,扩大查案的影响力,从而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确立统计执法的权威。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坚持依法统计,才能提高统计法制工作水平,只有着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才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才会营造出阳光统计、和谐统计的良好氛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