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3 15: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篇: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及问题阐述

从案例中和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区都开始着手进行公车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职务消费货币化,把公车拍卖,对公务员按级别发给一定的交通补贴。对此,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能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应该推行。也有人认为公车改革货币化可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产生新的腐败。你对此怎么看? 这里面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公车的货币化改革?公车的货币化改革需要怎样完善?以及对于公车改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

1、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公务用车是一种动态需求,不同职能的部门之间存在差异,一个部门上下级之间也有区别。实际上,车贴无论我们量化得多么周到,划分得多么细致,都无法摆脱两难的“悖论”。一方面,标准高了有“隐形福利”之嫌,那些不经常需要外出办事的干部就可以省下来,存入自己的荷包。尽管杭州规定车贴直接打卡,只能用于公交车、打的及加油站等,不能取现,但谁能保证“上有政策,下无对策”呢?再不济,给自己的私车加加油还是可以的。另一方面,标准低了又存在滋生“懒政”之虑。对于经常跑基层的干部来说,在车贴不够用的情况下,会不会减少一些原本必要的调研走访活动,而选择坐在办公室拍脑袋、瞎指挥?这并非杞人忧天。

对此,无论是寄希望于纪委加强管理,还是呼吁群众加强监督,都不能给“车贴”政策打上一个完美的补丁。不妨换个角度,在公车改革中引入“以奖代补”的思维模式。首先,对各级各部门现有公车进行梳理,保留一部分必要的“工作车”,然后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开支预算。今后,单位和个人的公务用车开支一律登记在案,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公车开支少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适当奖励,超支严重的则予以处罚。

与发放“车贴”相比,“以奖代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公车消费不再是“砧板上的鱼肉”,而成为“跳起来摘的桃子”,这就大大减少了领导干部的自由支配空间,最大限度避免了“隐性福利”的异化可能。同时,通过奖惩制度调动部门和个人力行节约的积极性,引导其逐渐摒弃对公车的依赖,积极使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传真资料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工作形式,有利于整个公务开支的压缩。而这些恰恰就是我们推行公车改革所要追求的目的所在。

2、公车改革,我们看到的多是轰轰烈烈的公车拍卖,但有些拍卖还限制了范围。为数不多的够资格的竞拍者,往往无需多少次举牌,车辆就已经易手。倘若这辆车是某领导志在必得的话,其他的竞拍者一般都会“很醒目”,自觉退出,让领导满意。公车没有了,领导出行就真的开自己的私车了吗?不然。由于公车改革的不同步,市里改了,县里尚未改。突然之间,县里的公车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喂,某某县某某局吗?我是市某某处,王处长要去某地一趟,请你们派车于某日某时来接„„”于是,个别领导以极低廉的“拍卖价”买到了车,又可以继续享受公车出行,还可以按职级每月领到几千块钱的交通补贴,难道这就是公车改革的初衷吗?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公车拍卖要真正面对社会之外,交通补贴也要与实际出行挂钩。如何挂钩呢?可参照电话费补贴的模式。譬如这个级别的干部每月可享受80元话费,凭话费单报销,超80元的领取80元,不够80元按实际领取。出行也可以量化,坐公交车凭票,开私车可参照其行车公里等等。总之,不能让一些人天天坐在办公室不挪窝,仍能稳稳当当地领取交通补贴。

3、公车腐败让人深恶痛绝,车改符合人民的心愿,晚改不如早改。但是,公车改革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是发些交通补贴就万事大吉了。就拿基层单位来说吧,一个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单位,经常使用公车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领导,其他大多数人一年甚至用不上一次公车。这里可以算一笔账:假设一个50人的单位,有5辆公车,一年的费用25万元。发放车补以后,每人每年平均4000元,需要经费20万元。这样一比较,表面上可以节约经费5万元。而在实际中呢,领导的车该坐照坐,他可以用企业的车,可以私车公费„„总之方式五花八门。其他的人本来就不用车,发放补贴等于变相给他们加薪了,工作效率依然如故,白白给财政增加压力。所以:公车改革不能搞一个模式,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另外,行政、人事、财务等制度的也要及时跟进。不然,再好的经都会被歪嘴和尚给念坏了。

4、我们的公车改革不妨学学韩国政府的做法。据报道,韩国一城市政府过去也公车众多,后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官车”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其任务是确保市级领导各种公务活动的交通所需及其上下班的接送,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完成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牌照与普通车辆无异,司机一旦违章照样受罚。此外,政府还有43辆公务车,政府部门人员外出办公事时,可以打电话叫公用车队的车。市政府以生活补贴的形式,按级别给予政府职员一定的交通补贴。

从表面上看,一些城市的公车改革思路基本跟韩国差不多,但一有“尾巴”、二有“漏洞”。“尾巴”就是公车拍卖还不彻底,有些单位还留有几辆车,仍然存在私用的可能。同时,我们也没有硬性规定公车拍卖后不准再重新买新的公车。如果既发了交通补贴,又有新的公车可坐,实在得不偿失。“漏洞”就是我们也无法防止公车拍卖后,一些单位利用权力“强借”企业的车使用,或者到企业报销交通费用等。总的来看,车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在执行中要注意别“变了味”。

三、案例总结

公务车改革提了多年,为什么进展缓慢,阻力很大?因为它触动的是庞大的官员群体的利益。其次,缺少配套措施。其实公务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职务消费制度。社会呼吁推行公务车改革,主要是国内现行的公务车制度行政运作成本太高。没有完善的配车制度,没有严格的用车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问题。如果不改变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公务车改革最终只能是句空话。

第二篇:公车改革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

———— 贾燕宇 邹川 徐煊

【案例摘要】

目前,公车消费已成为财政的包袱,成为不合理的消费黑洞,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公务车是政府采购的主要物品之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最高的2005年,公务用车采购市场却暴露出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并因为高档车的激烈竞争而被称为“豪华车元年”.奔驰、宝马、皇冠等车争相进入政府采购名单,车本位与官本位相结合之下,公务用车领导着中国汽车消费的豪华之风。因此,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主要是领导阶层,因此公车改革的阻力也特别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公车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阐述了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说明了公车改革的目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公车改革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公车改革的途径。公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减少公用支出、节能减排、降低拥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陈述】

山东省临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张奥迪Q7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被众网友封为“牛车”。这台Q7的车身是标准的“2004式”警车外观标识,车引擎盖上赫然印着“警察”和“POLICE”字样。根据奥迪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据悉,此警车属于山东省临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临朐县公安局宣传科的工作人员随后回应称,此Q7警车只是一台带路车,重要领导来的时候才会使用,平时不会开。奥迪Q7作为警车,价格在81万到256万之间。而半年前,临朐公安局曾撰文称“警力不足、经费紧张依然是制约公安机关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如此庞大的财政数字跟半年之前的所谓“警力不足、经费紧张依然是制约公安机关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说如此豪华警车已经成为“经费紧张”的一种反语,它正好揭示了一种弥天大谎的出现。可见,临朐县的公安局是在诉说着神奇的一个故事。因为经费紧张只是一种借口罢了,这种借口是用来填补群众的口的。

经费紧张,就没有能力办案或者没有精力办案。这不能不说是给自己最好的借口和托词。当有案件发生的时候就可以不去理会了。而现实中却出现了豪华警车,那么,经费紧张在何处?不难发现,在新闻中很多贫困县,阜宁县的山寨中国馆和山寨悉尼歌剧院,山西蒲县的山寨鸟巢等等都说明经费并不紧张,这只是一种为了申请更多经费的幌子。

试想,如果说自己的经费很充裕,岂不是在来年的预算中就不会增加更多的数额?说自己经费充裕岂不是就没有办法为自己不去办案或者办案不力寻找借口了?可见,说自己经费短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说辞。临朐县这么说只不过是借鉴了别人的说法而已。但由于豪华警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借口的宁静,因为毕竟这是一个贫困县。尽管是贫困县但县里的领导人员还是不去申请贫困县的名额,何其壮哉!

在公款采购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种有力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于财政的收支情况就形成了一个空白。那些政府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购的时候就会肆无忌惮,形成一种“买贵不买好”的局面,因为是纳税人的钱不是政府自己的钱,所以花起来大手大脚。在这样的贫瘠的县城里竟然会出现这样的豪华警车也不足为怪,只不过太惹眼了,太对不起半年之前的“经费短缺”影响公安机关的发展了。

【网民观点】

在网民评论中,仍不乏言辞激烈的抨击和责骂。除此之外,有不少网民爆出了各地警察配豪车的现象,表示不足为奇。如凤凰网无线网友手机用户称,“有些事情知道就好,何必说出来呢!合肥警车有的是路虎”;新浪网广东省深圳市手机用户称,“在惠州就见过着装的奔驰S600,这些事见怪不怪了”;新浪网福建省厦门市网友“lumaca”表示,“太正常了,你们去看看湖北咸宁,这个经济落后的地方,警察外出办案开的就是Q7,什么带路车,代步车还差不多”。

还有不少网民对公安养豪车表示不满,认为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如凤凰网江苏省苏州市网友“秋同不三”称,“那不是浪费,那钱是多少老百姓的血和汗啊”;腾讯网北京市网友“虎头猫”称,“不知养这台车相当于多少低保人的钱”。

针对警方的豪华警车为领导开道的说辞,不少网民表达了对“面子领导”的不满,如搜狐手机网友称,“不要把矛头都指向警察,现在的大小领导观摩视察什么的,都要求豪华警察开路,公安局长也不能违背上级领导的意思啊”;另一位搜狐网友则调侃道,“没听见是接领导的吗,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有少数网民支持为110民警配好车,如腾讯网青岛市网友“陌生人”称,“我倒觉得应该给下面的110民警同志配这样的车,因为他们现在开的那些破车连一般的摩托车都要追不上了”;也有批评管控缺失、改革不到位的,如搜狐社区网友“rzxfch”称,“这说明政府部门管控严重缺失或者肆意纵容,一个政府机关购置固定资产难道没有程序吗?看看鹤立鸡群的政府机关高楼大厦,什么都不用说了”,搜狐手机网友称,“公车改革都是空话,太腐败了”。

【案例分析】

1.目前公车现状及存在问题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公务车使用存在的三大弊端[2]:一是公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一辆公务车的年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可达5万元以上,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至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高。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在公车使用中,有的地方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四是公务用车还存在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轿车问题。

2.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公车使用中存在着耗能大、费用超标,公车私用等浪费问题,是造成行政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已经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也是中央和国家及“两会”提出议案最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呼吁最强烈的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理执政党官员腐败,必须从官员的吃、住、行这个根源抓起,所以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有报纸批露,我国财政收入自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只增长了9倍;可同期我国行政开支却增长了近50倍,这里面很大增幅就是购买、维持公车的费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上下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问题,愈发显现公车改革问题的紧迫性。免费的义务教育、全民的社保、医保,都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但这些无疑都需要巨额资金,在我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钱从哪里来就很关键。而公车改革无疑会提供这笔巨额资金,根据有关分析,我国公车改革后,公车耗费财政资金至少可以从每年3000亿元左右减少至1000亿元左右,这样可以每年节约2000亿元,都可以投入上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中。

当前,汽车用油已经成为我国成品油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元凶。当全球能源紧张时,当交通堵塞严重时,当养车费太高时„„私人车主就会承受不起而少开或停开,而改用乘公交车或自行车代步,这就是市场价格调节的作用。

但这种市场价格调节往往只能对私车有效,对于公车却是不灵的,因为公车的所有一切费用都由公家买单,自然不会对公车使用人产生调节作用。公车私用高昂的费用由公家报销,使节能措施与市场调节失灵,加重了大气污染,人类的生态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

据测算,就北京来说,公车改革可以使公车的出行量减少2/3。这意味着公车改革可以使北京的交通总量减少25%左右,这是其他措施很难达到的[7]。

公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减少公用支出、节能减排、降低拥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讨论的问题】

1、公安局该不该采购豪华警车,为什么?

2、面对公安局采购豪华警车只为开道、接待贵宾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反思些什么? 通过“大庆模式”、湖南长沙“好帮客模式”、“昆明模式”、“杭州模式”试分析公车改革十八年搁浅的原因

第三篇: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行政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

姓名:

学号:

案例简介:

目前,公车消费已成为财政的包袱,成为不合理的消费黑洞,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公务车是政府采购的主要物品之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最高的2005年,公务用车采购市场却暴露出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并因为高档车的激烈竞争而被称为“豪华车元年”.奔驰、宝马、皇冠等车争相进入政府采购名单,车本位与官本位相结合之下,公务用车领导着中国汽车消费的豪华之风。因此,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公车改革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主要是领导阶层,因此公车改革的阻力也特别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公车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阐述了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说明了公车改革的目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公车改革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公车改革的途径。公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减少公用支出、节能减排、降低拥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分析:

1.目前公车现状及存在问题

[2]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指出,公务车使用存在的三大弊端:一是公车费用高,财政负担沉重。一辆公务车的年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可达5万元以上,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至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高。二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在公车使用中,有的地方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四是公务用车还存在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轿车问题。

2.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公车使用中存在着耗能大、费用超标,公车私用等浪费问题,是造成行政官员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已经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也是中央和国家及“两会”提出议案最多的热点难点问题,呼吁最强烈的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理执政党官员腐败,必须从官员的吃、住、行这个根源抓起,所以公车改革势在必行。

有报纸批露,我国财政收入自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只增长了9倍;可同期我国行政开支却增长了近50倍,这里面很大增幅就是购买、维持公车的费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条件下,举国上下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问题,愈发显现公车改革问题的紧迫性。免费的义务教育、全民的社保、医保,都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但这些无疑都需要巨额资金,在我国还不富裕的情况下,钱从哪里来就很关键。而公车改革无疑会提供这笔巨额资金,根据有关分析,我国公车改革后,公车耗费财政资金至少可以从每年3000亿元左右减少至1000亿元左右,这样可以每年节约2000亿元,都可以投入上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中。

当前,汽车用油已经成为我国成品油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元凶。当全球能源紧张时,当交通堵塞严重时,当养车费太高时„„私人车主就会承受不起而少开或停开,而改用乘公交车或自行车代步,这就是市场价格调节的作用。

但这种市场价格调节往往只能对私车有效,对于公车却是不灵的,因为公车的所有一切费用都由公家买单,自然不会对公车使用人产生调节作用。公车私用高昂的费用由公家报销,使节能措施与市场调节失灵,加重了大气污染,人类的生态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

据测算,就北京来说,公车改革可以使公车的出行量减少2/3。这意味着公车改革可以

[7]使北京的交通总量减少25%左右,这是其他措施很难达到的。

公车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于减少公用支出、节能减排、降低拥堵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要抑制公车腐败,节约行政成本,建设和谐交通乃至和谐社会,改革公车制度正可谓一举多得。

3.公车改革的目的

公车制度改革必将大量减少公车的总体数量和公车交通量,有效地遏制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公车不合理使用等现象,从而大幅度减少城市交通出行总量,特别是市区的出行总量,达到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功能发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国家开支、减少公车腐败现象、树立政府与国家公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促进小轿车普及与发展良好环境的建立等,真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公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日渐膨胀的公共财政支出。

我认为公车改革的具体目的主要是: 第一,按照规定合理为公务员购置和配备车辆,保证公务用车。第二,加强对公车的维修和管理,堵塞修车中的漏洞。第三,杜绝“公车私用”和“公车滥用”。4.公车改革的难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公车改革只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的主要症结和原因是: 4.1怕领导干部丢面子

因为现在公车的性能与过去不同了,它不但有使用功能,而且还有面子的功能,同时还是领导干部的职位象征。目前我国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既职务越高,所座小轿车的造价就越高,排气量也就越大。可以说,公车改革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是一场“革命”。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它改掉的不仅仅是拍卖公车和发公务交通补贴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要改掉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以,一些领导干部对公车改革态度暧昧,或者千方百计阻挠和反对公车改革就毫不奇怪了。

4.2怕发放交通补贴引发新的矛盾和腐败

因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没有专车可用,很多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公车可座。如果发放交通补贴,那就是上至领导干部下到中层和一般干部人人有份,一些领导干部的公务交通补贴几乎越过本人的工资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变相发工资,难怪老百姓有意见,担心形成新的矛盾和腐败不无道理。

4.3怕司机不好安排和引发不安定因素

一些领导干部不忍心改掉为自己服务多年司机的饭碗,还有个别的领导干部与其司机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利害关系,所以他们最害怕公车改革。

4.4怕拍卖公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这种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现在的党政机关都有一个车队,机关越大车辆越多,造价越高。如果拍卖公车操作不好,就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

事实上,历次的车改之难,其实也不难在“车”,而是难在“人”,难在“权”。公车改革为何难以取得实效,一方面是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够坚决,不够详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车改革完全取决于政府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觉规范,缺少了民众的监督。

5.公车改革的途径

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公车消费受到从财政管理部门到预算立法部门的严格限制,从源头上遏制住一些部门“自己批钱买车自己开”的行为。这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只有政府部门里建立起高度的财政约束机制,控制不必要支出,并将车改有机地融入到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中,双方作用才能将车改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公车改革,是一项牵涉甚多的重大工程。各级党委要将遵守公务用车制度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和震撼力,强化监督预防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在日常工作中的公务用车,进行严格的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地明察暗访,对不良倾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新闻媒体对公务用车的腐败行为进行谴责和举报,强化整个社会预防机制,实行舆论监督,从而确保公车改革的成果。

说到底,公车改革并非单纯的车辆改革的问题,而是一种权力和体制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如果人大代表不能有效地控制车辆购置的财政支出,如果民众没有权利去监督公车的运行,如果当地的媒体无法有效地对公车私用等行为进行曝光,如果官场的陋习不能在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下消除,我不相信,仅凭取消公车就能一针见效。

具体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公务用车改革成败关键在于领导,在于一把手。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单位一把手要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使改革工作做到措施有力,运行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开展。

二是要做好原有公车处置工作。对拟拍卖的公务用车要做好全面清查和登记,杜绝一切隐瞒情况或违反规定将本单位车辆出售、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现象;评估过程中不得授意评估机构压价,不能以权谋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三是要严格纪律,建立相配套的纪律监督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惩罚。要防止出现“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现象;对发现借公务用车改革名义滥发补贴和违反纪律规定的,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第四篇:公车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公务用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公务用车,既是一种行政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发挥其必要的社会功用。中国公车消费现象其实是‚公地悲剧‛的写照,即在一个由众多牧民共同行使产权的草原上,每个牧民的最优选择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牲畜数量,而不去考虑草原承受能力。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减少牲畜(公车)的数量,可以较低成本的实现这项改革。公车改革是经济改革、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发挥公车的社会功用,节约行政成本,避免浪费,减少社会开支。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公车的最大经济效益。

从概念上来看,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腐败现象,不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超标配臵小汽车、公车私用等问题做出过不少规定,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区也曾出台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对全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步伐,我们对全区机关近年来公车购买、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弊端,在认真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细化我区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政策建议,供领导完善决策和部门实施公车改革时参考。

一、我区公务用车的现状情况

我区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供给制,以行政配臵为手段,靠计划审批来控制,从买车、管车、养车到用车各个环节,一切费用都由区财政来支付。据调研统计,我区目前在用车辆共有908辆:其中,公务用车420辆,执法用车139辆,工具用车296辆,校车53辆;2011年总的公务用车消费为1523.78万元,其中,汽油835.56万元,保险173.38万元,维修509.09万元,年检5.76万元。

近几年来,我区对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加强了管理;制定了一些政策,对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的编制、标准配备、购臵更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阳光操作;也加大了对违纪使用公车案件的处臵力度;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探索,在规范公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弊端仍然十分突出,公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我区公务用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制度的不规范,所造成公务用车问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也大同小异,就我们南关区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突出问题:

1、公务用车的费用过高,财政负担沉重。公车理应用于执行公务,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个人往往不计成本,不管办事的距离远近,能用公车的一律用公车,有时到一个地方开会,会出现四个人驾驶四辆公车的现状。再加上用公车办私事个人不必付任何费用,上班时间外出办理个人事件,午休时间外出会亲访友,结伴用餐,只要是外出,还有可利用之公车,大都存在着同一种心里,就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何乐而不用?同时监督管理制度有漏洞,公车消费中存在腐败行为。公车维修的‚猫腻‛最多,吃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汽车修理厂为了留住客户,以不正当手段吸引公车司机经常上门修车,按修理费用的一定比例返还司机,甚至扣掉税点全额返还,有的司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是不是公车配套所需,只要司机开口就给,有的则按司机的要求开发票,单位能报多少,发票就开到多少,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有公家负担,其结果是公车修理费用大大增加,甚至出现新购买的公车,一年之内的维修费用竟然达到数万元。公车加油也有不小的‚黑洞‛,偶尔会出现,多开、虚开发票现象。这样一来,公车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车辆也就不足为怪了。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成为权力象征。由于制度缺乏约束力,导致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公务车早已成为主人身份、地位、权力的象征,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一人包一辆车,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严重脱离了群众。单位或部门的公车使用虽有相应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因为公车费用不仅全部由财政承担,而且驾驶员有时还享受出车费、加班费等补助。正因为如此,政府虽然三令五申,公车不公、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公车迎亲、公车旅游、公车扫墓、公车钓鱼、公车练习驾驶、公车接送子女上学等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少数人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或职务上的便利,使得公务车几乎成了他们家的‚私家车‛,上下班哪怕几分钟的路要用公车、下班后赴宴要用公车、节假日走亲访友要用公车,甚至家属子女、七姑八姨办私事也要用公车。据调查,在我区公务车公用占三分之

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

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公车不‚公‛日益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干脆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

3、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资料表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左右,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运行成本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至少为公车的5倍以上,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效率的低下,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现任领导都有相对固定用车,有的则成了专车。由于是领导的专车,其他需要用车的业务科室却很难用到车,造成了公车的闲臵浪费。

4、公车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情况严重。201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中办发【2011】2号文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文件第五条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确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第七条规定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

但纵观我区实际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超编制、超标准配臵使用公车情况严重,有的部门不仅领导每人配备一辆公车,就连科级干部也配备了公车,有的部门配备了排气量2.0以上的轿车或是吉普车,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我区的财政支出。

5、公车管理不规范。我区一直未制定切实可行的公车管理制度,现行的公车管理相当混乱。在公车管理上如加强制约,也会减少相当大的一部分财政支出,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司法局的做法,每到周末或者是法定假期,司法局都会将所属公车统一停放到后楼停车场,不允许任何个人以任何名义将公车开回家中,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了公车私用,也有效控制了财政支出。

三、公车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与建议

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不仅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各级机关一直在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从1998年起,我国公车改革进入‚快车道‛,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弊端的有效方法。连续十年呼吁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公车改革要真刀真枪的做,建议按以‚货币化为主、社会化为辅‛,改革配车制,给官员发车补。

从现行改革的地方情况分析,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一)公车服务市场化。一是实行‚公车租用‛、即部门、单位相对集中的区域将车辆集中管理,成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将党政机关现有公车整建制转为经营性实体、模拟市场经营实行有偿服务。按市场租车计价方式,向部门、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偿用车服务。公务人员按照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或实行费用包干,需用公车时按里程、车型缴纳费用。这种改革方式的最大好处是积极稳妥,既在很大程度上降级了原有公车制度的弊端,又照顾到目前驾驶、后勤人员无法安臵的现状。二是实行‚私车公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车辆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机关工作人员,私车公用就是指当公务需要时,由单位指派干部驾驶自备车招待公务,补助标准以二人乘坐公交车及三轮车计算。其优点就是能有效解决派车难、节约经费开支、提高工作效率等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公车数量、方便工作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公务用车制度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公车分配货币化。取消或保留少量公务用车,发给一定交通补贴。公车分配货币化,即实行‚岗位补贴‛,就是公务人员(有些地方是主要领导除外)彻底取消公车待遇,按级别、岗位发放交通补贴,从而变过去的‚暗补‛为‚明补‛。与‚公车租用‛相比,‚岗位补贴‛更符合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市场经济法则,也与国际惯例相接轨,是一项从根本上杜绝公车弊端的改革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已进行车改以及将要进行车改的城市,大多数采取了此类方法。

(三)公车管理规范化。完善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控制车辆的购臵、使用和维修,堵塞公车管理中的漏洞。在完全取消公车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些地区通过严格控制公车购买,规范公车使用、维修制度等,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督和管理,为下一步公车改革做好准备。

如上所述,总体来看,各地车改试点归纳为三类模式,即: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是两者模式的结合。公车货币化模式以广东珠三角、辽阳弓长岭区为代表,曾长期被认为是公车改革的方向。其措施是公车全部收回,公务人员按照行政级别给予补贴。公车集中管理则以昆明为代表,其措施是党政机关的所有公车全部停用,或上缴至各区组建的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拍卖收回部分财政经费。第三类模式则以杭州为代表,取消单位的公务车,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中心提前预约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不同的是,杭州车改没有采取“货币化”现金补贴的模式,而是将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无论目前车贴有多么不合理,也比车改前的花费要小得多。就以杭州地区最高补贴2600元为例,一年也就3.02万元。而一辆单价20万的公车,每年仅保险费、油费、维修费就远远不止3万元。也有人担心,在现有体制下,一些公务员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官员一边拿着财政发放的车贴,一边以私人名义向下属单位或所辖企业长期‚借车‛或转嫁费用。

针对这种疑虑和担心,我们在车改过程中有必要用制度、规章制约。对此,杭州市已配套出台了相关的《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对可能发生的不正之风进行提前廉政预警,并对车改单位和人员的公务用车、车贴发放、财务结算及廉洁要求做出具体规定。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车改过程,监督车改单位和人员的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做法确实具有可借鉴之处,但不可完全效仿,应结合我区实际,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四、公车制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公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方式,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我们可以在对上述各种改革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比较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结合我区的实际,提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有所创新的车改方案。但在改革中,要注意:

1、公车货币化改革,标准制定要科学。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以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确定。补助标准制定一定要合理、科学,要切合当地实际,严禁借改革之名滥发奖金、津贴。如果不顾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顾财政的承受能力,将补贴标准定得很高,那么改革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公务交通费补贴的发放范围要适当。

2、公车改革要防止‚一刀切‛。公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绝不是简单的‚取消公车、代之补贴‛的‚彻底革命‛。各地方各单位各部门要区别对待。某些特殊公务的用车要有保障。车改后,可视情况建立机关出租车队或保留少量用车,保障执行机要交通、接待、老干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公务的需要。对保留的公车要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公车照用,补贴照拿‛的现象。

3、谨防特权现象,避免‚虚改实捞‛。因为‚不搞‘一刀切’‛,给公务用车改革留下了诸多自我掌控的空间。对于没有费用列支审批权的一般公务员来说,落实起来不仅没什么可难的,而且也肯定‚虚‛不到哪里去。可是对于大权在握的领导来说,人们最担心的,正是这些人可以利用职权,让自己或小集团既享受诸如‚交通费用补贴‛这样的实惠,又可以通过虚列开支等手段,不花自己一分钱地继续享受公费用车,而变为‚虚改实捞‛。

4、公务用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均衡推进。如果不从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职务消费改革,就不能彻底成功。首先实行财政法制化。财政预算理发后,必须严格执行,违反预算,就是违法。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平衡开展,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改革必须在全市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进行。改革必须从上级开始,至少也是上下级同步。

公车改革是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技术核心方向是合理压缩公务车全流程的各项开支,政策核心方向则是以公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则是改革深入进行的大前提。公车制度的改革,其基本方向应是尽量减少公车使用的总量,提高公车使用的有效性,用发放交通补贴的发放逐步取代目前公车私人专用的现象,使公共交通工具也成为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机关主要的交通工具。其核心思想就是限制领导干部和政府机构利用职权,超越工作需要在公车使用上的特权,是‚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特权思想包袱被抛弃之时,就是公车制度彻底改革成功之日。

综上,作为一名公务员,人民公仆,我们应该明确,公务用车改革的宗旨就是提高公务用车的效益,明确公务用车的费用使用程序,避免浪费;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公务用车行为;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使用人、费用大小、责任明确、用车用途等);明确公务用车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及其费用承担;明确公务用车的封停与启用程序。这是对现有公务用车制度的一种补救和完善措施,务必落到实处。

第五篇:公车改革

“车改”能否“彻改”-----对公车改革实施效果的思考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光公车购置费一项就达61.69亿元,公车改革迫在眉睫。

早在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公车私用时就明确表示:“公车私用应该管的住,必须管得住。”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改革。这意味着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

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公务车存在四大弊病,首先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其次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同时,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最后是公车使用 效率低,浪费惊人。针对以上问题,公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公车改革,让改革方案尽早出台,改革措施尽快实施,以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事实上,国家关于公车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每年两会上都会有相关的提案,但进展较慢。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失败的教训: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公车改革的另外一大难点是如何遏制公务车成为特权车。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气治理。虽然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这无疑也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但是相关部门更要意识到,公务车的“特权马甲”往往有很多种,尤其是民用号段中的某些“特权号段”,更容易因为官商混用导致特权泛滥、失控和“李鬼”横行,下一阶段亟待有关部门严加监管。

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案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 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限制购置公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对公车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软监管”,对未经授权私用公车的行为进行严惩等。民革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对于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实施公车改革的信心。

公车改革,从有意识到有提案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方案最终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改革的初衷。以北京为例,面对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北京市虽然连年出台相应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政策,但实际上北京的现状仍然是“车满为患”。据此,人民网进行了调查“公车改革十年原地踏步,你怎么看?”共2619人参与了调查,其中77.9%的网友认为“改下不改上,体制冲突阻力大”此选项获得2039票;还有10.7%的网友共280人认为“未设专门机构监管”;8.4%的网友共219人认为“车补不平衡,方案难推行”;最后,有3.1%的网友表示“其他,有话要说”。网友“1”说:

1、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来推行;

2、未能真正向人民网络公布公车使用情况,公车使用无法受到监督,舆论压力不大,部门人员可暂不执行;

3、部门人员成本意识不强,似乎不知道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加强培训。

4、最终的是: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推行一个大众监督的网络平台,将公车使用纳入干部考核管理,对成本过高的部门要进行整改并向公众公布。这个公车改革就方便执行了。网友“秦岭军魂”指出:车改的前提是“精兵简政”,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目前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在此环境下,不具备进行车改的条件,车改必然走入死胡同。想进行车改,必先精简机构。

顺应民意是公车改革的大前提,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所要面临的两个重要方面,深入有效的公车改革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的转变。当前全新的车改方案正在紧张酝酿中,此次“车改”能否“彻改”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车改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车改”的“彻改”。

下载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车改革的案例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车改革

    随着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的兴起,“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其中一个焦点更是受到了市民的关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但 “公车私用”未能刹车,在刚过去的春......

    浅谈公车改革

    浅谈公车改革 曾经爆出有些地方的机关干部,节假日还开着公车在街道上大摇大摆,甚至酒驾,为了避免有些机关单位的人公车私用,“高调”的进行公车改革,中办国办印发的两个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申论热点时评:公车改革不能“钱也拿 车照坐” 最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对中办、国办印......

    公车改革范本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报说明一、车改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平委办〔2012〕236号《关于平阳县县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范本》编写车改实施方案。方案须......

    公车改革

    人民网评:领导司机辞职是车改显效的试纸 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于是一些公务车司机便选择了辞职,去年年底,在长沙......

    公车改革

    涉及在职在岗正局级以下公务人员,将按职级每月发放交通补贴 千呼万唤始出来,公车改革终启动。关于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实施方案印发,这标志着呼吁已久的深圳市公车......

    公车改革

    湖南公车司机调查:灰色收入不复存在现辞职潮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只有公务用车。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处长文步高称,目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