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
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重点和基础,依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层检察院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监督能力的全面体现,即实现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筹兼顾,而检察队伍整体执法办案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法律效果的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政治效果的前提,公正廉洁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检察公信力、实现执法为民社会效果的保证。在此,我从执法办案、服务大局和公正廉洁执法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做初步探讨。
一、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首要方式。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必须以提升执法办案能力为基点,深化队伍执法理念,提高业务素质水平。优化执法环境,推进办案一体化建设,确保执法办案能力的充分体现。
(一)深化执法理念。保证队伍素质能力的高水平
要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做到“四个在心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始终坚持在学习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开展“素质工程”建设,通过学历教育、挂职锻炼、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通过建立健全全员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门培训和实践锻炼,解决执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和素质能力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发现违法犯罪、分析研判矛盾、侦查突破案件、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等法律监督能力。
(二)优化执法环境,保证法律监督的高效能
执法办案的效果与执法环境密切相关。检察机关必须从自身做起,自觉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统一起来,对重要工作和专项行动的部署、开展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做到在当地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有效监督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要主动协调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解决制约检察工作跨越发展的编制、人员、检务保障等问题,加快科技强检和信息化应用进程。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促使群众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形成推动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社会合力。
(三)落实办案一体化,保证执法办案的高效率
坚持依法、理性、集体行使法律监督权,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避免出现信访案件劫持司法、媒体炒作影响依法办案和执法地方化的问题。积极探索“执法一体化”机制,完善办案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强化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形成发现和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合力。不断落实“检察一体化”机制,通过督办指导、异地羁押等措施提高突破案件和抗干扰能力。积极推进“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自侦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要通力协作、合力侦查,完善证据体系,确保办案质量。推进“惩防一体化”,把预防T作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各个环节,完善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举措,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实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效果,基层检察院就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为大局服务,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正确处理检察业务与第一要务的关系,把执法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法律和民生利益问题,在打击与保护、惩罚与挽救中实现合法利益最大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牢牢把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主要内容和对检察T作的基本要求,对重大疑难问题、关系全局问题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对重要工作部署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对党委关注、有社会影响的案件要及时汇报查办进展情况。要善于将执行政策与正确适用法律紧密结合起来,把办案的法律效果建立在坚实的政策基础上。
(二)立足检察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服务大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能、职责和程序行使检察职权。不能脱离法定职责搞服务经济建设,严禁借口服务经济插手经济纠纷和违规办案。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提高发现、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的能力。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努力构建社会化大预防网络,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堵塞漏洞,强化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廉洁奉公的意识,促使人民群众守法、护法,构筑“不想、不能、不敢”犯罪的警戒线。树立对市场主体平等服务、平等保护的观念,破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注重保护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在对待涉及企业人员的“擦边”、“压线”案件时,要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掌握法律政策界限。
(三)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注重统筹当事人各方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兼顾法、理、情,使办案过程成为明辨是非、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坚持首问首办责任制,积极采取联合接访、司法救助、督导排查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事件发生。建立信访申诉案件转办、分流处理机制和息诉息访联动机制,通过联合调查、联合听证、共同答复,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把风险评估作为办理案件的重要环节,加强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撤案等决定的风险评估预警,针对个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增强化解矛盾、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形势研判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
公正廉清的执法行为是提高执法办案效果和服务大局水平的保障,也是基层检察院建设质量提升的重点。强化诉讼监督和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手段。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长效机制,促进法律监督工作优质高效。
(一)践行职业操守,提高执法公信力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忠诚作为必备的政治品格,把公正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把清廉作为奉行的职业操守,把文明作为履职的重要保障,强化恪尽职守、秉公办案、维护公正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守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坚持“理性”执法,做到客观公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坚持“平和”执法,诚心、耐心听取诉求,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文明”执法。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作风文明,展示检察官的良好形象;坚持“规范”执法,严格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执法办案。
(二)强化诉讼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坚持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提高监督实效。抓住有社会影响的重点类案,开展专项侦查监督。建立完善侦查违法行为调查机制和违法事项纠正情况跟踪制度,确保侦查违法行为及时得到纠正。注重运用抗诉手段加强对裁判不公刑事案件的监督,及时发现、深挖审判不公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手段开展监督规范工作,建立巩固清理超期羁押成果的长效机制,推进同步监督机制建设。
(三)强化内部监督,确保公正执法
强化自身监督是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办案纪律、办案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案件复查和重点案件回访工作,加强对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抓住执法办案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采取定期检查、实地抽查、调卷审查等形式开展执法检查。落实案前教育、案中检查、案后回访等监督措施,有效防范执法办案中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要采取日常监督、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开展检务督察,有效解决检察人员在工作作风和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篇: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进一步强化检察职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按照“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树立执法观念
检察机关的执法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法律赋予的,就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严格依法办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做到不失职、不越权、不渎职;必须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作为开展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具体利益之所在。
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必须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好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严重犯罪,立足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具体到检察工作中,就是要强化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法律监督能力。在工作中,一是要坚持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经济犯罪,依法纠正有罪不究,依法纠正用刑事手段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依法保障各种市场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保障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二是要加大对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从严查处行政执法人员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活动中的失职、渎职犯罪行为,解决好行政行为中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严查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谋取个人权力最大化,谋取个人非法利益最大化,或者直接搞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案件;从严查处司法人员滥用司法权力,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贪赃枉法等职务犯罪案件,努力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规范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
司法公正重于一切。党的十六大把保障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司法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根本任务予以确立。在全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发展必然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办理任何案件、处理任何问题,都要把司法公正作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否则,就不可能树立法治的权威,就不可能履行好维护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加大对刑事犯罪、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和诉讼活动的监督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推动严格执法、促进公正司法,提高执法、司法的公信力,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作为人民的检察机关,必须把维护、实现、保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具体的执法办案工作中,必须着眼大局、服务于人民。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大变革、大转型时期,面对“发展中的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市场经济”这两大中国国情,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进程中,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处于大的调整格局之中,社会容易失序,群众心理容易失衡,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纠葛纷繁复杂,进而引发出涉法涉诉问题处于一个高发、多发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检察环节办理好每一件涉法涉诉案件,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保护好涉法涉诉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按照依法治国要求转变法制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步伐的加快,必然要求检察机关进一步端正执法指导思想,改变传统执法观念,树立符合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现代法治理念。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公正、民主、平等的司法理念,坚持“三个服务”,切实提高效率,保障人权。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着力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片面追求结果正确、不注重过程的合法问题,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必须坚持科学的执法观,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的关系、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的关系、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的关系、维护司法公正与维护司法权威的关系,坚持数质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坚持法律标准的统一,打防并举,打保并重,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打造检察队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从建设和谐单位、和谐队伍抓起。检察干警的知识层次如何,执法水平高低,思想政治素质强弱,直接关系到检察工作的绩效,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应当切实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和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经常性开展教育整顿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要突出抓好检察人员的能力建设,围绕强化执法工作的公信力、群众工作的说服务力、化解矛盾的高效力,不断提高干警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办案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自觉把法律监督的各项工作置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之中,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水平。在各项具体办案中,着力提高侦查破案能力、出庭公诉能力、审查监督能力等具体能力。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权利为最高标准,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纷争,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服务群众落实到检察工作的过程之中,切实关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强化协调意识,提高协调水平,加强与各政法部门、有关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办案干警之间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实效。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为开拓的工作激情,奋力追赶的强烈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要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把执法的规范与深化检察改革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检察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2010----2010 学年中等职业教育教研部工作计划
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要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 划(2010~2012)》的精神,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以教育与产业、学 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五个对接”为指 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效教学活动”为抓手,不断巩固成果,开拓创新,抓住重点,强化内涵,提 高质量。
一、深化有效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益 有效教学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开展有效教学各项活动中,要正确处理教研工作头绪多的矛盾,要 充分调动学校和教研会的力量,突出重点和强调特色,促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形成,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展。1.职教教研员要在针对实际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过程中,提高既能整体把握,又能有所侧重的能力,还要运用“整 体”、“系统”的理论审视教研工作与学校、专业或学科的多种联系,力争形成职业教育各专业(学科)有效教 学基本理念、内涵、特征、原则、策略、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采取教研员个人跟踪指导(分工见附一)与室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试点学校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 开展,并加大力度,分主题分类别进行深入指导,努力提高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水平。上学期,要做好课题研究 中期检查(10 月份交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材料)、总结、指导工作,下学期,启动研究成果提炼、推广工作。3.开展专题性的师资培训,特别是专业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新课程实施能力。上学期,以“课题研究”为主题,开展师资培训,并继续与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合作,开展物流、商务英语、酒店管理三个 专业的师资培训。同时,要做好第一期“结对培养”的总结工作,并通过此项工作逐步探索出中职教师成长的有 效途径,促进中职名教师的成长。4.以课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加大特色课型的研究力度,总结提炼各类课型的教学规律、教学模 式,推广各类课型的教学范式。上学期,按《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第二期优秀课例征集通知》(待定)要求,完成,课例征集活动,下学期,除对征集的课例进行评审、交流外,还要发挥各教研会和试点学 校的作用,针对一些特色课型,进行再研究、实践、总结和推广,力争形成我市职业教育教学实施成果集。5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课程研究。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研究课题引领着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 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学年,首先,要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优化我市中职教育的课程建设,推动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并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对口招生”、“五年一贯、三二分段”的课程。其次,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我市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提出建议,并积极创新课程体系,努力实现三个目
标,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的两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资格和学历的两个证书;增强学校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两个能力。再次,要大力促进我市课程改革研究成果的转化,抓住正启动的新一 轮全国性教学教材改革创新机遇,积极参与到全国性的教材编写中去,在部分专业部分核心课程中争取主动,充 分展现我市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成果,对已开发的课程和教材,要认真做好师资培训、教学试验等工作,为课程评 价打下基础。
二、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全市性的教师技能竞赛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工作。(1)教师技能竞赛工作。教师技能竞赛包括教学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将赛,按原计划,2010 我市要举办 8 项教师教学技能竞赛,10 项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本学年上学期,各教研会要紧密配合教研室,继续组织各项教 师技能竞赛工作,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并选手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性的教师技能竞赛,展示我市 职业教育教师风采,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教研的影响力。(2)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既要实现竞赛的选拔性功能,更要实现竞赛的促进功能,推动学校层面的技能 竞赛,让学生广泛地参加到技能竞赛当中来,营造“学技能,赛技能”的职业教育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 能水平乃至职业能力。上学期,做好全市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包括新项目申报及项目调整工作,配合教育行政 部门做好竞赛的组织工作。下学期,协助做好全省和全国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备战工作,争取获得更好成绩。
三、继续做好全市检测工作,逐步建立中职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中职学校实现从重规模转为重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中职教育为经济建设和人才成长 服务的有力措施。首先,要总结我市历年来全市性质量检测的经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大对检测体系 构建、检测方式创新和检测工作优化等方面的探索,加强质量检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全市检测 的
第四篇:评审中心以强化评审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评审中心以强化评审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抓好评审队伍建设,是提高评审能力的关键。评审中心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1、提高思想道德。在全过程跟踪评审中,由于评审人员对工程项目涉及深、对造价影响大、接触面广泛,因此评审人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参与部门较多,有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等等,容易产生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因此评审人员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3、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评审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更好的完成评审工作,评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的专业知识,加强技术学习,在工作中不忘进步,从而更好地完成评审工作,并有助于提高政府执政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4、树立服务意识。评审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评审工作是服务我县财政改革和财政的中心工作,更要为投资决策、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工程策划、设计、招投标、实施和结算五个阶段的工作,建立有沂南特色的全过程评审管理体系,为投资的决策、预算的执行和审计,以及后期工程的考评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支持,将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2010-06-29 18:54: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2)检察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在基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建设,是检察机关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入一线,调查分析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边学边改,有针对性地推出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十大举措,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检察日报5月11日头版头条给予了报道。
一、基层检察院建设总体情况 我市共11个基层检察院,是全省市级院中所辖基层检察院最多的。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紧紧依靠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依靠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切实加强对基层检察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推动基层检察院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以来,市检察院两次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迎江区院、宿松县院先后荣膺全国十佳检察院和全国先进检察院,11个基层院全部跨入省市级文明单位行列,许多基层单项工作也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最高人民检察院胡克惠、王振川、朱孝清、姜建初等四位副检察长先后亲临**视察指导,对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二、影响和制约我市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深知,我市基层检
察院建设仍然是处于较低层次、较低水平,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制约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断层情况凸显。目前,我市检察机关共有干警653人,其中11个基层检察院共有干警525人。基层检察院30岁以下干警68人,仅占基层检察干警总数的13%;45岁以上干警233人,占总数的
%。30岁以下干警明显偏少,断层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检察工作的永续发展。
(二)学历层次较低。基层检察干警具有本科学历266人,研究生学历1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6%。但是,通过续本教育、在职教育等方式获得本科学历191人,获取研究生学历17人,分别占同类学历人数的%和100%。经过系统法律专业培训的干警相对较少,提升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水平难度较大。
(三)人少案多矛盾突出。基层检察院业务量占全市业务总量的95%左右。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的提速,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向基层检察机关积聚。以迎江区检察院为例,该院要承办迎江、长航、水上和公共交通等四个公安分局移交的刑事案件,而该院院编制只有42人,目前在编干警仅35人,一线办案的检察官仅十余人,办案力量严重不足,尽管全院干警经常加班加点,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仍然是捉襟见肘。
(四)干警政治待遇较低。基层检察院干警晋升普遍比较困难。40岁以下解决副科职级的不到干警总数的5%,解决正科职级的更是寥寥无几。县级检察院工资拖欠严重,据统计,拖欠工资一年以上,2003179人次,金额达万元;2004年225人次,金额达万元;2005年104人次,金额达万元;2006年97人次,金额达万元。职级晋升难、经济待
遇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检务保障不够有力。目前,全市基层检察院基本完成了两房建设任务,但基础建设负债达1000多万元,短期内难以解决。办案经费保障安排普遍较低,以枞阳县为例,2003年以来财政安排办案经费4万元,而实际支出在50万元以上,缺口达到实际支出的10倍之多,难以保障办案工作正常开展。
三、坚持边学边改,扎实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检察院党组多次专题研究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就破解制约基层检察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出了十项措施,媒体称之为“强筋壮骨法”,省检察院领导评价这十项措施非常务实,细化和明确了市级院在基层检察院建设中一线指挥部的职责,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值得借鉴。这十项措施: 一是发挥检察体制优势,切实加大对
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的领导、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运用督办、提办、指定管辖等方式,全力支持基层检察院依法办案。把查办执法不公和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作为法律监督的重中之重,努力在查办司法人员职务犯罪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充分发挥市院和基层检察院办案的“两个积极性”。市院主要查办要案、集体访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全市有重大影响案件、基层检察院查处后未能息诉或当事人要求基层院回避的案件等五类案件,集中精力帮助基层检察院攻坚克难,推动执法办案工作均衡发展。三是积极履行协管职责,选准配强基层院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对基层院领导班子全面考核制度,适时提出领导班子配备建议和领导干部调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