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的 续建和管理问题专题协商调研报告
关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的
续建和管理问题专题协商调研报告
按照《关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的续建和管理问题专题协商工作方案》要求,么么么政协、么么么局组成了专题协商调研组,对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旗县市“三馆”开展“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的续建和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自2011年10月1日起,么么么“三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后,参与群众以每年20%稳步递增,人民群众参与热情之高令人震撼、感动。也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热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期待,成为么么么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受益人。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么么么“三馆”馆舍现状是:么么么图书馆: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3800㎡,藏书10万册,新图书馆正在筹建中,建筑面积1万㎡,今年6月份破土动工,有望2016年新馆落成;么么么市图书馆:面积1800㎡(借用市少年文化宫),无独立馆舍,藏书3.6万册,现有职工17人,国家三级图书馆;么么么图书馆:2013年新建馆,建筑面积8000 ㎡,藏书4万册,现有职工13人,国家三级图书馆;么么么图书馆:2007年建馆,建筑面积1000 ㎡,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现有职工12人,国家一级图书馆;么么么图书馆:2011年建馆,建筑面积1000 ㎡,藏书6万册,现有职工13人,国家三级图书馆;么么么图书馆:馆舍面积400 ㎡(租用),藏书3.5万册,现有职工15人,国家三级图书馆;么么么图书馆:无馆舍。
么么么群艺馆:建于1981年,建筑面积428㎡,馆内设备总值6万元,现有职工12人;么么么市文化馆:复建于1980,面积1800㎡,户外活动场地1539㎡,现有职工20人,国家三级文化馆;么么么文化馆:2014年新建馆,建筑面积3500 ㎡,室外活动场地12000㎡,国家一级文化馆,2006年被么么么文化厅授予首批“么么么十佳文化馆”荣誉称号;么么么文化馆:2007年建馆,建筑面积3622 ㎡,室外活动场地139000㎡,现有职工14人,国家一级文化馆,连续三次被么么么文化厅评为“么么么十佳文化馆”;么么么文化馆:2011年建馆,建筑面积1000㎡,室外活动场地220000㎡,现有职工14人,国家三级文化馆;么么么文化馆:馆舍面积2377㎡,室外活动广场5400㎡,全馆有职工17人,国家三级文化馆;么么么文化馆:无馆舍。
么么么博物馆:2010年建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藏品共计5000余件(套),国家三级博物馆;么么么博物馆:2008年9月建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厅面积2800平方米,2012年投资1500万进行陈列展览提升,博物馆现有藏品共计5030件(套),2013年晋级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么么么博物馆:2008年建馆,占地面积1.2万㎡,建筑面积4833.6 ㎡,馆藏文物5526件(套),2013年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4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么么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自“三馆”免费开放以来,么么么及各旗县市能够克服馆舍老旧条件差、藏书量不足等不利因素,正常开展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三馆”免费向群众开放,使之成为基层群众学习、娱乐的好地方,去年么么么“三馆”共免费接待群众200万人次。除么么么图书馆、么么么(无馆)之外,各旗县市“三馆”都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场地包括:图书报刊阅读室、外借室、电子阅读室、自学室、文献室等。免费服务的基本项目有:读者办证、文献借阅、电子阅览、资料查询、公益讲座、基础辅导等。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场地有:展馆、排练厅、乌力格尔厅等。博物馆展厅全部开放。
么么么“三馆”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么么么图书馆加强与相关单位联系,建立了大楼图书站、边防军队图书站、送变电站图书站、么么么图书站等共7个图书借阅分站,提供免费借阅图书服务,定期为其更换报纸、期刊和杂志,各图书借阅分站每年借阅图书达一万余册次。
么么么图书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馆藏软实力,采用蒙科立自动化软件管理,建有普通图书数据库(汉文图书、蒙文图书)、地方文献数据库、连续出版物数据库、蒙文文献数据库、古籍普查数据库、视听文献数据库等六个库。目前,么么么图书馆藏书已达26.5万册,其中纸质6.4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阅览室订有报刊200余种,可同时容纳400余名读者阅读。电子阅览室有50台电脑可供读者使用,10兆光纤接入,储存容量6TB。么么么图书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读者300人次,被评为旗县国家“一级图书馆”。
么么么漫画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9年在么么么美术家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么么么漫画创作协会,当时会员只有几人,自“三馆”开放后,学漫画人越来越多。目前,么么么漫画创作队伍已发展到60余人,成立了“么么么羊草甸漫画协会”,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么么么日报》、《中国漫画》等国家级报刊发表100多幅。
么么么自“三馆”免费开放以来不断壮大群众活动队伍,仅2014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20场次,参与人数15万5千多人次,其中广场演出6场,乡镇和农牧区群众调演8场,还有“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廉政文化等专场演出5场。组织大型展览3次,观众近3万人。对外交流活动11次。举办研讨班1次,参加理论研讨经验交流2次,笔会2次。组织群众业余创作和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10余次。馆办业余文艺团队31个、其中中老年艺术团、少儿艺术团、中青年舞蹈队、秧歌队、广场舞舞蹈队,17个队在镇内。其余各乡、苏木、镇、都有一支业余文艺队,共有队员1640人。演出211场,镇内团队参加演出19场,其余场次均在农村、牧区占90%,观众达15万多人次。
么么么文化馆实施人才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为配合“三馆”免费开放工作,文化馆在人才培养上制定结合实际的学习培训方案,鼓励工作人员努力学习,提高群众文化服务水平,通过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与半脱产培训、本旗培训与外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队伍素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通过外出考察观摩、邀请专家来我旗授课等形式,不断加大文化工作者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先后派人参加了么么么群艺馆、文化馆蒙古语文化艺术创作培训班、么么么文化馆馆长培训班、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的么么么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与创新培训班、么么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等培训。自2011年以来,举办各类文化培训20期,培训人员1000人(次),派人员参加省市文化类培训15人(次)。
二、主要问题 么么么“三馆”免费开放后的续建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设施缺位。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场馆、设施设备、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从场馆整体建设情况看,普遍存在建设年代久远、建设面积严重不足、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筑标准,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么么么图书馆因面积小,现有书库建筑技术不标准,楼板已经下沉,墙壁出现裂痕。
一些旗县市的文化馆和图书馆共用一栋楼房,一个需要动起来,吹、拉、弹、唱、跳样样全;另一个需要安静,静下心来读书学习,这样安排很不科学,相互影响。再有“三馆”免费开放后,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一些“三馆”楼层高,也不利于群众参与。
二是人才缺位。“三馆”免费开放后,现有工作人员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人员力量不足、老龄化严重、专业素质不高,制约着“三馆”开放的步伐。以么么么为例,全旗14名文化站长中,有文化特长的仅5名,能独立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也仅有7人。各旗县市普遍存在有编制,招不来人才的现象。
三是资金不足。截止目前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拨付已全部到位,无截留和挤占挪用等问题,但旗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好,不少地方资金至今没有到位。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么么么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文化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等客观原因是存在的,也有部分旗县党委政府和文化单位领导主观认识不到位的主观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设长期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能够开拓创新,扎实有效。
三、意见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么么么“三馆”开放工作将以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基层“三馆”文化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促进么么么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各级政府在“三馆”免费开放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级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结合现有的文化统计数据,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三馆”免费开放等改革措施,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三是针对旗县市级文化设施老化陈旧问题,要加快申报续建项目申请,制定出科学、合理续建计划。四是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级政府尽快落实配套资金,并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五是要提高文化部门在资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话语权,切实做到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衔接。
六是文化机构从业人员要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专业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证书才能上岗。
七是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的专业培训,积极扶持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相应的补贴和激励制度,增强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
八是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共享,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争取社会资源,加强地区间交流。
第二篇: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面临问题
继全国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之后,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也将加入免费阵营。日前,文化部、财政部相关《意见》出台后,关于美术馆、图书馆等的免费开放就成了网友和市民热议的话题。生活中多了一道文化的免费大餐自然是好事,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能免费走进艺术殿堂,扩充文化视野,享受精神愉悦。然而,免费开放后,馆方能否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艺术大餐,能否给大众带来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公众素养能否过关才是真正难题。
新闻直击
文化多了免费大餐
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其中,美术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是指美术馆基本展览实行免费参观,对于少数特殊展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低票价。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二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免费开放意味着取消美术馆门票收费,取消公共图书馆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取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存包费,限期取消文化馆(站)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费,业余文艺骨干培训费,公益性讲座、展览收费。
而根据两部门出台的意见,2012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两个以上服务品牌;其它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第一道坎
“人如井喷”如何面对?
说到免费,自然就会联想到“人如井喷”。
省美术博物馆如何应对?记者采访时馆长罗宁表示:“其实美术馆出现人如井喷状况的几率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我们还会做出相应的准备,一旦出现入馆人数过多的状况,我们将会采取发票入馆的形式来缓解。当然,我们可能会对进馆的人群进行一些要求,比如在着装上,这个主要是防止一些流浪人群和拾荒者借此进入。”罗宁还说,此前在假期的时候,也尝试过免费开放,效果还是很好的,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而且让我们很欣慰的是,大家没有因为免费而放松自己对藏品的保护,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因为免费开放而发生的一些投诉或者是引发的相关问题。
省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陆路表示:“省图在2009年已经实行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一年多来,与2008年同期相比,读者接待量从102.2万人次提高到205.4万人次,增加了一倍多;外借册次从51.4万册次增加到86.7万册次,增加了68.6%,持证读者从60330人增加到85951人,增加了42.5%,网站点击率从33.5万次增加到69.9万次,增加了108.5%。而公众对服务方式、馆内环境、管理模式、自主借还等方面服务都十分认可,给予良好评价。当然,在免费开馆后读者大幅增加,也出现了一些乱放书籍、自由进出、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对此,我们从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调配等方面都提前做了部署。虽然仍有一些工作人员少,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通过增设提醒标示,加强巡视、清理、规劝、安保等措施予以解决。” 第二道坎
服务质量如何保证?
免费开放了,服务质量会不会也“免”了。
谈及免费开放后如何确保服务质量的不下降,罗宁说,“我们会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投入和素养提升,对于每一个进馆的人,我们都要提供相关的服务,比如开水、洗手间、自习室等等,我们都将在馆内设有导引,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态度。同时,加强硬件建设,比如我们的门窗、板凳等等,修缮的修缮,更新的更新。在展览方面,除了一些常规的展览、陈列展之外,我们还要引进新的展览,要从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外引进。要丰富我们的展览,不能因为免费了,就把质量也免掉了。”
免费办证、免证阅览,省图书馆目前基本实现了零门槛服务的目标。市民只需交付100元押金便可免费办理借书证,借阅馆中除珍藏古籍外的大部分图书。谈及服务质量,陆路说,“免费开放后我们推出大量活动及公共服务联盟等服务体系,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据悉,他们还将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并将针对老年人、民工等弱势群体增加服务项目。而在延伸服务、参考咨询、资料汇编、地方特色文献开发也将继续投入。陆主任表示,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均以“为读者服务”为第一理念,以“普遍均等”为原则,调整服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延伸服务,实现业务工作重心转移,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第三道坎
展品保护如何加强?
在人流量突然加大的情况下,展馆的展览环境便会显得狭小、局促,展品也更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如何加强保护措施,是馆方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罗宁谈到,“我们馆现在收藏品已经有4000多件,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继续挖掘,寻找更多有价值的作品进行收藏。免费以后,我们会加大活动的力度,在保护展品上增加措施。”
省艺术馆馆长洪济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的民间艺术展一直采取免费展览的形式,但由于省艺术馆一直以收藏为主、展览为辅,加上展览区域的局限,前来参观的群众非常有限。如今,为下一步的免费开放,他们也会考虑将收藏和展览并重,扩大展览内容、增加面积,为参观群众提供良好服务与环境设置。
谈及对图书的保护,陆路主任表示:在公共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上,省图十分支持并率先改革,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文献信息、更便利的借阅方式、更舒适的阅读条件和更宽松的阅读环境。但同时,陆主任也表示加强书籍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省图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引进了RFID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读者自助办证、自助借阅,实现准确定位。另一方面,馆方也加强巡视管理,号召读者爱惜书籍,同时珍贵的古籍资料等也不予外借,加强图书的保护。
第四道坎
公众素养如何过关?
面对免费开放的好消息,令人惊喜之余,不免也令人担忧,公众素养能否同样经得起检验。
此前全国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曾引起一系列看似很小实则也大的问题,令人担忧。免费开放往往容易导致游客人流倍增,一些游客对文物也不爱护,随意抚摸、敲砸,致使馆内设施和展品损坏„„一位市民称:“免费是好事情,这是政府为公众做出的一件好事,顺应了当下公众日益扩大的文化需求。”不过,他又表示,面对免费开放的好消息,令人惊喜之余,也需对公众提个醒,参观美术馆或在图书馆阅览,更需注意自身的公共素养。扩充自己的文化视野,享受一份精神愉悦。馆内的文物藏品、藏书是属于全体公众的,每位观众理应对其尊重。美术馆、图书馆向公众敞开大门,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免费接触文化精华,反过来,大家也需要倍加珍惜公共文化资源。
第三篇:图书馆免费开放调研报告
图书馆免费开放现状分析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推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丰富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作用,加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就我县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实施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现状
我县公共图书馆已完成了综合外借室、少儿外借室、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自修室、多功能活动室免费开放;同时在文献资源检索、阅览、外借、上网、数字资源检索浏览、阅读推广等基本服务项目上全部做到了免费提供;同时,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配套管理服务如办证工本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馆内电子文献下载费等项目上,也都全部实行了免费。
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县图书馆已实行全部免费,保质保量地履行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文化服务职能,面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开展延伸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
(二)群众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见和建议
我县在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设置了《群众满意度调查表》,根据调查回访情况,免费开放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并希望将这项工作长期、持久、有力的执行下去。同时,针对免费开放中存在的问题,群众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图书馆加快新书更新力度,并能根据读者需要购入新书;经常性开展一些免费活动等。针对广大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县已组织相关图书馆进行整改,针对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拿出具体解决措施,切实将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摆在首位,满足好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思路和内容
按照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免费开放相关文化精神,对公共图书馆实行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的总体要求,全县公共图书馆已实现规章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清晰,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充分利用,使免费开放服务成为政府惠及民生的重要项目,成为普及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1、公共图书馆实施设施场地免费开放
全县公共图书馆已实现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保质保量地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综合外借室、少儿外借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等也全部实行免费。
2、创新品牌,提升服务水平
在完成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我县公共图书馆加大对人员服务水平的培训力度,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创新力度,通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软实力,打造出一批态度优秀、水平精良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打造出具有特色、富有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县级公共图书馆通过打造“服务进社区”、“服务进校园”、“服务三农”等特定群体的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提供更加人性化、富有创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做实做好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服务项目还不健全。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基本服务项目缺失情况,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服务、阅读推广活动、面向基层的延伸服务、公益性讲座、展览等。
2、免费开放服务质量不高。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均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水平,现代化管理程度不高;图书馆免费服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不够规范;在开放时间上,存在与读者需求不适应的状况;缺少对老年读者、残障读者及少儿读者等特殊对象的服务制度。
(五)免费开放工作中的建议
1、加大馆藏图书购置数量,满足不同读者的公共文化需求。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维持图书馆正常开放的各种管理运行经费,如水电费、设备维护费,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网络服务的宽带接入费等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文化活动开展,以及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资金纳入预算,且保持逐年增长。同时,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出台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建设。
3、加强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大力开展在职人才队伍的培训,造就一批基层专业骨干。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建设稳定的人才队伍。出台政策,引进一批优秀专业人才,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支持大学生村官承担基层文化建设的职责。
(六)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在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图书馆免费开放就是以免费为手段,把读者引进来,对公众进行义务教育一样鼓励平等阅读和传播文化,不断显示出文化事业惠及所有公众的趋向,以启迪民智、提高全民素质,真正让公共资源被公众共享。
在如何满足读者需求方面。现阶段我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在实行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存在与读者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免费开放后读者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完善图书馆整体水平。作为一个信息资源存储与传递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办馆条件、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随着免费开放后的读者要求不断变化。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与免费开放后的实际需要,都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实行免费开放以来,读者数量大大增加,由于一方面读者层次参差不齐,图书馆需要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读者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使图书馆不断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力度,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及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切实做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工作。着力强化图书馆服务方式,做好信息化服务保障工作,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以经济、便捷的工作效率,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
在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方面。加强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除了开展阵地服务、传统服务,还需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和设施等条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狠抓图书馆内涵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通过优化传统的服务手段,深入细致的做好图书馆内的每一个环节的服务,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受图书馆的作用,认可图书馆的服务,从而信赖图书馆。实现馆藏载体多元化,除采购一些通俗、流行图书,如小说、传记、历史、科普读物,以及烹饪、园艺、妇幼保健、种植养殖等应用性的非小说图书之外,还要有大量的CD、VCD、DVD光盘等声像读物。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工作中,要着力营造出一种让阅读成为习惯的风尚,使公众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各级公共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读者是否满意为标准。
过开展创新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着力打造出一批面向特定受众读者的特色服务项目。“服务进社区”、“ 服务进军营”、“ 服务进校园”、“服务三农”等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最大社会效益
第四篇: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
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放工作的意见》和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规范和加强各级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上级财政拨付全省和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
第二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馆(站)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费用、培训费用。
(二)馆(站)运行维护:水电运行费、设施维护费、物业管理费。
(三)馆(站)电子信息设备维护:计算机设备维护费、网络与宽带接入费。
(四)馆(站)灯光印象设备维护。
(五)馆(站)人力资源经费:馆(站)人员教育、培训经费,国家法定节假日补助费。
(六)馆(站)工作人员遐想辅导费用,流动服务费用。
(七)馆(站)宣传、服务资料、各种制度建设费。1
(八)文化馆、图书馆网站建设、维护经费。
(九)馆(站)订阅《中国文化报》费用。
(十)综合文化站开展体育健身服务项目费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应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立项、统一分配、分级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进行分配和管理。
第四条专项资金应当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文化主管部门对免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部门按自身职责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专项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七条各级文化部门在中央补助地方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到位后,应及时督促财政部门按规定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并及时下达到各相关单位。
第八条文化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或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后,不得降低同级财政用于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的正常经费供给水平。
第十条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由所属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文化站应根据免费开放工作需要向文化主管部门提交经费使用计划,申请划拨免费开放补助经费;
省、市、县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每半年应及时向本级财政局和文化主管部门报告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及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制定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方案和年初工作计划报本级财政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各馆(站)根据实际需要、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等情况,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安排的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综合平衡后,严格按照免费开放资金支出范围,提出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并实施。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按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编制专项资金用款计划,报业务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于收到专项资金用款计划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于收到用款计划之日起 10日内拨付专项资金,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凡使用专项资金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单位资产统一管理,合理使用,认真维护。
第十五条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公开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
第十六条业务主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当简历、健全专项资金各项管理制度,实施内部监督;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管理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
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出具虚假验收报告的;
(三)不按用款时间要求拨付专项资金的。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专项资金的;
(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的;
(三)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滞留应当下拨的专项资金的;
(五)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
第十九条专项资金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和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文化部、财政部规定用途之外的项目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2年3月26日起施行。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报告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问题的调研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完善跟踪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长效机制,我科室认真进行了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理念、思路
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应以总局关于加强所得税管理24字方针为指导,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落实岗位责任制,以达到实现企业所得税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所得税风险管理质量,从而保障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调节收入分配合保障国家税收权益的职能作用。
二.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总体要求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中的自行申报项目、审批(核)和备案管理项目以及日常管理中涉及跨管理项目等。
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从管理项目着手,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要求,在企业所得税项目实施审批(核)、备案或申报后,通过信息资料的登记、比对、分析、核查等系列管
理行为,把握管理的关节点和风险点,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以达到规范管理和连续管理的目的。
三. 各地后续管理的做法及经验
一是抓日常监管,完善征收方式鉴定。建立以汇算清缴检查为基础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调整机制,将上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检查结果作为本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整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得税纳税人按进行核定,严格把握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认定标准。二是抓户管基础,认真登记后续管理台账。要求税收管理员结合每户企业的纳税情况、亏损弥补、税前扣除项目审批等情况,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事项、免税收入及有关项目余额进行分析审核,看其是否如实申报,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三是抓动态监控,组织纳税评估和重点检查。把存在涉税审批、亏损弥补、税负明显偏低以及其它异常情况的企业列为检查对象,组织业务骨干开展重点检查,认真审核其所得税应税收入及纳税调整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四是抓收入分析,探索分类管理。进一步做好企业所得税收入分析工作,提高收入分析水平,参照企业规模、行业、征收方式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所得税分类管理制度,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抓后续审查。在申报期截止后,对应享受而未享受减免税优惠项目的企业进行清理,并对符
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总局政策规定和我省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进行备案管理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税收执法过程追究;对于企业不符合政策规定的税收优惠,将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并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六是抓强化培训,做到有备而来。挑选一批精通税政、稽查、征管等方面业务的干部组成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小组,通过学习材料、传阅书籍、到企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和实践,鼓励干部探索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纳税评估方法,并坚持先行先试,研究建立通用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模版等,为全面实施审计式纳税评估做好人才、知识的储备和方法的积累。
四. 主要问题
第一.对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存在对所得税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在基层国税部门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存在“重流转税、轻所得税,抓大放小”的思想。虽然近年来国税局所得税收入总额迅速增长,但占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部分领导和干部不能充分认识所得税的作用,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进行管理。同时也存在重视大企业所得税管理,忽视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
问题,再加上缺少科学的必要的考核机制,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出现放任自流、管理淡化趋势。二是征管力量配备不足。虽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逐年增多,但基层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得到充实。目前基层部门所得税事宜基本都由税政部门扎口管理,国税机关仅有1-2人兼管所得税,往往主要忙于文件的上传下达和事项的审核审批,致使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三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要求。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且变化快、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业务骨干不多,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第二.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监管乏力。一是漏征漏管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目前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两个部门征管,税务登记数据没有实现实时共享,缺乏相互协调配合,导致税源管理上出现空档。同时,与工商部门缺乏横向联系,信息交流不畅,基层征管力量不足,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漏征漏管清理,致使新办企业漏征漏管比较严重。二是税基管理不到位。新办中小企业成分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申报数据不真实,再加上管理中存在征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使得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控管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许多
随着许多审批事项的取消,后续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三是征收方式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总局要求严格控制实行核定征收的范围,但新办中小企业普遍不能准确核算盈亏,致使查账征收不能落实到位;对中小采取核定征收,由于总局规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标准过高,各行业、区域之间的盈利水平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存在差距,难于操作;而且目前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由于国、地税掌握的标准、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区,同等规模、相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之间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税负差距明显,诸多矛盾使得对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难度很大。
第三.税务部门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不规范,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明确,部分单位把它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困难、选案随意性大、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评估质量不高、评估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二是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所得税政策复杂,日常管理中需调用的数据繁多,急需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还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模块,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在系统中,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数据也
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
五. 如何加强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等行政审批取消后的后续管理
在企业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时,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税务机关应以证据确凿并能证明资产损失确已发生的为税前扣除的,不得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提前或延后。
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取得税务机关予以同意的书面文书的,税务机关应督察企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将予以同意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金额从相应的会计科目中核销;当年不核销的,应作为税收与会计差异进行账务处理。为以后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项目实施审批时,要对企业申请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关联性、充分性进行符合性审查;对企业申报资料有疑问的,可现场调查和取证。
税务机关以后在纳税评估或检查时,发现企业提供虚假资料骗取税务机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审批同意的,应对企业报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或补税,并按照征管法进行处理。
税务机关应建立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在通过评估审查发
现问题后,及时反映在相关系统上,以便对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情况就行跟踪管理,针对违规企业,可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
六. 如何加强跨项目的后续管理
重点在于对跨项目加强台账管理。台账包括基础台账、一户式台账和跨台账。根据基础台账的数据资料,主管地税机关应分年分户建立企业所得税一户式管理台账,将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所有后续管理的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里。
在建立和完善纳税人基础台帐和一户式台账的基础上,主管地税机关按户建立企业所得税分后续管理台账,对纳税人跨的所有后续管理项目登记在一个台账中,通过与申报表、其他台账比对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所得税项目的动态管理。
企业所得税台账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管理的信息进行登记,并负责数据维护工作。管理部门通过纳税评估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新台账相关数据;检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递至管理部门,由税收管理员对台账进行维护。
例如亏损弥补项目的后续管理,取消该审核项目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包括预缴申报和申报)可自行计算
并弥补以前符合条件的亏损。主管税务机关应:首先建立亏损弥补台帐,通过与各申报表的对比分析,对企业亏损及弥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其次应及时了解掌握各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与行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利润水平差距较大的企业,以及连续亏损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了解亏损的真实原因,特别是对其发生的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合理性等加强检查监督;最后发现虚报亏损的,应及时进行纳税调整、补征税款,涉嫌偷税的,对其进行及时查处。
再如贷款损失准备金方面:一是建立贷款损失准备金台帐二是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应收帐款情况,做到季度有审核,年终有结算;三是应要求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说明坏帐、呆帐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还是备抵法;四是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审核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已计提准备金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重点是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准备金数额,是否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和《金融企业呆帐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的规定执行,其计算基数和比例有无超出规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