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企业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如何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控。洛杉奇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检验、销售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产品达到安全、优质、健康、美味。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 合规。
作为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保证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产品全部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肉制品执行《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26、《酱卤肉制品》GB/T23586、《熏煮火腿》GB/T20711、《熏煮香肠》SB/T10279、《淀粉肠》DB13/T1012。糕点类执行《糕点、面包卫生标准》GB7099、《糕点通则》GB/T20977、《面包》GB/T20981。
第二 源头抓起,注重防范。
1、公司建立了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资质,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的拒绝采购。
公司对各种原辅材料的供应商设有严格的评价、筛选制度,选择有质量保障、有品牌、有信誉的供应商,从根本上保障原辅料的质量。公司不惜化大量人力财力对畜禽产品的饲养、屠宰过程进行实地考察,和农户签订了养殖协议,严格按农业标准化把关,一切防患于未然。
2、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原材料验收标准,原辅材料入库前均要按标准进行验收。重要原辅料均要通过检验,入库前还需要化验室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入库。尤其在瘦肉精事件后,对每一批原料肉在索要瘦肉精检验报告的同时本公司抽样检测,两项全部合格才能验收入库。动检部门有驻厂代表协助把关。
3、对原辅料实行跟踪验收,在原辅料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及质检员还要对原辅料进行跟踪检验,发现质量问题退回库房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投入的原辅料是合格的。
第三 严格生产过程控制,强化生产质量管理。
1、把好配料关,严格做到按方配料,各种原料的使用量、品种、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使用配比等均做好记录,并且有配料人和领料人签字。对食品添加剂掌握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对于复配添加剂清楚成分和使用范围,严格按配方配料并做好记录。
2、生产过程的控制执行风险检测、关键控制点控制、过程监视和测量、产品标识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对过程的各环节、各步骤进行安全危害分析和评估,设立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消除了潜在不安全因素,确保了产品卫生安全指标高于国家标准。
3、遵循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4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双认证。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领导机构或部门,明确这些机构或部门的职责,制订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反应程序;进行风险分析等等。对食品链上一些潜在的危害通过应用良好操作规范加以控制,如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等。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
4、依托科技平台构建安全检测体系。我公司先后和经贸大学等高校建立创新、研究、开发合作协议,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和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同行业先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 健全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机制
公司制定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召回制度,规定监督检查内容、频次、责任人,按要求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出厂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公司配备了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全部经计量检定合格或经校准,并保留相关校准记录。公司完全具备重要原辅料、过程产品、出厂产品的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检验。
我们除了加强食品安全在生产环节的控制外,更是完善食品安全召回等制度,通过不定期理货、抽检等各种方式对专营店、加盟店、超市等销售终端进行质量监控,确保了洛杉奇系列产品从生产、储运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第五 完善诚信体系,和消费者共筑食品安全的防护网。我公司在食品行业率先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结合公司实际,确定公司的企业诚信制度和目标。确定各个部门诚信建设的关键实施任务。根据关键任务,确定考核指标体系。组织有关部门有效开展考核评估,注重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同时不断健全售前售后服务网络和管理办法,通过电话回访、市场调查等多种方式来服务顾客、收集信息,了解顾客需求,及时改进存在问题。不断加强和利益相关方的对话和沟通,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和消费者,供应商等共同筑造一张集预警、监测、快速反应市场动态为一体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会凭借中华老字号的文化底蕴,本着对公司负责,对市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固守行业自律行为,生产安全放心产品,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为河北省的食品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食品有限公司
2015-1-14
第二篇:某食品企业食品安全培训教材
食品安全卫生培训
XXXX食品有限公司员工培训教材
——之食品卫生安全培训
目录
1、食品与食品卫生的定义
2、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
3、食用不卫生食品的危害
4、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控制
5、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控制
6、食品中生物危害的控制
7、从业人员的卫生控制
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B、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问题
C、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等
D、在正常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E、使用的食品容器、工具、管道、包装材料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问题
F、食品在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热解物、氧化物等,如油脂的氧化 G、食品感观性状的异常变化如肉类腐败变质、油脂酸败等
H、食品的掺杂、掺假和伪造等问题
第三节:食用不卫生食品的危害
A、引起人体急性中毒:食品被大量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B、引起人体慢性中毒:食品被某些有害物质污染,其含量虽少,但可在体内蓄积,如果长期食入该食物可引起机体的慢性中毒。
C、致突变作用:食品中的某些污染物可引起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突变。
D、致畸作用:食品中的某些污染物在动物胚胎的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可使胚胎发育异常
E、致癌作用
第四节: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控制
1、食品中物理性危害的定义: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非正常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外来异质,常见的有玻璃、铁钉、铁丝、石块、泥沙、蛋壳碎片、胶丝、胶片、绳子、纤维、毛发、虫子等。食品中若有上述异物存在时不仅会影响消费者食欲,还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人体伤害如卡住咽喉或食道、划破人体组织和器官特别是消化道器官、损坏牙齿、堵住气管引起窒息等。
2、食品中物理危害的控制:食品中物理危害的控制主要靠预防,在我们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操作:
A、原料拆包装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包装物如绳子、纸屑、胶袋等混入食品中;开启罐头食品或酒类饮料瓶装食品时千万要小心,不要将玻璃及金属碎片落入食物中。
B、原料清洗时要注意清洗干净:冻品肉类清洗要解冻完全后再逐块清洗。
C、使用蛋类原料时要注意打蛋时不要将蛋壳碎片混入食品中。
D、加工设备要注意经常检修,防止螺钉、金属碎片等掉入产品中。
第五节: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控制、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的来源: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兽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包装材料以及烹调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等。
2、食品中化学危害的控制
A、用洗涤剂清洗后的工用具一定要用流动水冲洗30秒到1分钟,以防洗涤剂残留对食品造成污染。
B、消毒后的双手、工用具、设备、抹布、地面一定要用水冲冼干净以减少消毒剂残留。
C、加工食品时尽量少用食品添加剂,确需使用时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得滥用。
D、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物质要单独存放,不得与食品一起存放,以防污染食品。
E、消毒液一定要按规定浓度、规定方法配制和使用,不得不经审批随意更改;配制时需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配制时间、配制浓度、消毒剂名称、使用范围、配制人。
F、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将亚硝酸盐当食盐使用。
G、除虫灭害工作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工用具等应有保护措施(如加盖或密封),杀虫后需将工用具、操作台面等重新清洁,防止杀虫剂污染食品。
第六节:食品中生物性危害的控制 食品中生物危害的定义: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的污染。其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真菌性危害、细菌性危害、寄生虫病、病毒和立克次体、昆虫和天然毒素。对于我们公司而言,最主要的是控制细菌性污染。食品受到生物性污染的途径为:
A.生熟交叉污染:
交叉污染是指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人员和与食品接触的表面把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转移到食品上去的过程。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生食品、原料用的器具、操作台面污染,又或熟食品专用的容器、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进而引起熟食品的污染;又如处理生食品后的操作人员不经洗手消毒直接加工熟食品而引起的污染。
B、食品贮存不当而引起食物变质:
如熟食品存放在10℃–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存放超过2小时会因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可能引起食物变质;又如易腐原料、半成品、成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变质或食用品质降低等。
C、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或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中心温度达不到70℃而导致微生物未能杀灭。
D、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为带菌者,操作时可通过手部接触方式污染食品。
E、鼠虫害活动污染食品。生物性危害控制的总原则:
1、由原料到成品要实行―四不‖:即采购人员不购买、质检员、保管员不验收、加工人员(厨师)不加工、服务人员不出售腐败变质及感观异常的原料及食品和病死、毒死、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等动物及其制品。
2、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开存放,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双手,保持食品加工场所整洁、卫生,避免昆虫、鼠类、苍蝇等动物接触食品。
3、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工为用完的应冷藏(贮存温度保持在10℃以下)。
4、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如熟食品应尽快包装完,包装完后应及时杀菌。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5、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包括餐具、专间工用具、西饼盛具等。盛装食物的容器要保持干净,生、熟用具分开存放并加以明显的标识。
第七节:从业人员的卫生控制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1、健康检查:所有食品从业人员(包括加工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都应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或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和卫生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健康证有效期为1年,临近过期时要及时补办。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应交单位统一保管,以备检查。
2、离岗治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如手有外伤),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上述疾病或带菌(毒)者均应及时治疗,愈后凭医疗单位证明方可复岗。
3、以下症状都潜伏着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应及时治疗:腹泻、手外伤(烫伤)、皮肤湿疹、长疥子、咽喉疼痛、眼耳鼻流液、发热、呕吐等。从业人员卫生意识:
保持双手清洁:手是肠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媒介,手能把存在与粪便、鼻腔、皮肤、物品等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在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A、进入加工间工作开始前
B、大小便后
C、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D、接触生肉、蛋、蔬菜等原料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工用具等之后
E、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F、洗手后经过两小时又继续制作直接入口食物时
G、从生食作业区进入熟食作业区 正确的洗手程序:
A、用水湿润双手后擦上洗手液,两手交叉仔细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
B、用流水充分冲冼掉手上的洗手液。
C、高清洁区作业人员(包装间、专间)应在100-15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分钟消毒。
D、最后用经消毒过的毛巾擦干。注意衣帽整洁:
A、进入加工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操作人员还须配带口罩,接触直接入口食品还需配带一次性手套。
B、人体的毛发常带有较多的微生物(其中还有致病性微生物如葡萄球菌),所以要防止头发掉入产品中。进入加工间前我们要将头发罩在帽中,防止头发外露。加工期间也不得用手摸头发,摸过头发要立即冼手。
C、生食作业区进入熟食作业区要用75%酒精对工衣帽进行喷洒消毒。注意作业卫生:
A、加工人员不得佩带饰物如手表、手链、戒指等,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B、加工间内不得抽烟、吃零食、挖耳、揩鼻涕、看报等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C、加工间内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手机、雨具、化妆品等。
D、加工间内禁止随地吐痰,不得对着食品咳嗽、打喷嚏。
E、高清作业区人员口罩要配带规范,不得露出嘴和鼻子。
F、要注意经常冼手,保持双手清洁。
G、员工下班时应将自己分管的范围清洁干净后再离开。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食品从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坚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洗工作服),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养成―见脏就扫,见污就除‖的好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垃圾要班产班清,盛装垃圾的容器必须加盖,外观保持整洁。
XXXX食品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一月
第三篇:防范企业风险
1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支付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建筑企业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可以包括付现能力分析、变现能力分析、现金流量预测分析等关键指标。付现能力分析通过对建筑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确定现金支付比率范围,以现金支付率来动态控制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变现能力分析对速动资产真正能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进行分析,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其中拖欠时间长,回收无望的账款作特别处理。在编制近期现金流量预测表的基础上,现金流量预测分析以列表的方式对近期应支付债务进行排队,以进一步确定支付的缓急程度。
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必要措施。对于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建筑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在资金管理上,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的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借还款管理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控制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3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建筑企业的大量的资金积压和沉淀是以存量资产的形态存在的。因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资产经营,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建筑企业需要定时进行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现有存量资产的真实状况和了解各种资产的变现性能和变现价值。同时根据建筑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施工设备进行清理,报废陈旧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变卖技术落后、无修复价值的设备,以集中资金投入急需的关键设备,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此外,建筑企业要充分行使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对效益低下且资金支出时间较长的项目进行清理,该作损失的作损失处理,能变现的按变现处理,以求盘活积压沉淀资金。最后,建筑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存量资产管理小组,负责领导和加强监管盘活行为,防止盘活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
4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目标利润管理指标,生产过程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企业要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第四篇:风险防范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篇
一、基本概念
1、权力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概念仅指国家权力,广义的权力概念是指特定
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物即其他个体群体,国家机构或社会,使之产生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
2、腐败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是指权力腐败,也即指权力职能的蜕变。在这个意义上,腐败就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而滥砍滥伐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变异现象。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又包括非国家公职人员,一般指的是国家公职人员。
3、廉政现代意义上的廉政就是指国家政务活动洁净,国家公职人员公务活动规范端正,不
被污染的政治状况。
4、廉政建设是塑造国家机关活动及其公职人员公务行为清廉的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廉政教育,廉政立法,廉政制度建设和廉政监督。
5、风险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断与实际结果的不一致或
偏离,及其可能引起的损失。
6、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的管理活
动。在税务系统,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要以现代同志管理理念来处理税收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各方面问题,实现税务系统资源最优配置的理念,方法,工具的总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7、廉政风险防范就是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政府及其部门行
政管理中各个环节中的廉政风险,消除潜在隐患,减少腐败机会的管理过程。
8、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
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
9、税收行政风险就是税收行政部门及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
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10、执法风险是指具有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
职责贩过程中,存在有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现,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潜在危险。
11、税收执法风险就是具备执法资格的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
力,或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行为执法或履阡职责,侵犯,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五篇:办公室风险防范浅谈
浅析银行办公室工作风险及防范
沈中支行
王芃懿
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不可预见风险在日常管理当中随处存在,在工作或员工的具体操作当中如稍有差池,就产生风险,带来各种不可估量的风险,甚至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损失。银行工作风险点更多地集中于一线前台、操作部门和业务条线。近年来,总省行在系统内接连开展各种风险防范的活动,以达到在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降低损失,或者说防止风险的出现,就是促进业务提升的有力保障,亦如总行目前正在开展的“贷后管理”、“执行年”等活动。
作为银行的后勤保障部门,办公室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职责、工作范围较广,几乎涉及到服务全行各个部门。随着总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程序的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由最初的琐碎、杂乱、继而提升到有序、模式化,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办公室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有序的制度、高度自动化的办公程序,依然回避不了在人为操作程序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有操作即有风险的存在。办公室作为维持银行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风险防范同样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关注办公室工作中的风险点对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至关重要。在办公室工作中,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及机要管理当中。本文拟就以上几个岗位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展开分析。
一、防控印章管理风险,严格执行预审批制度
一直以来,银行业防范风险的重点相对集中在业务部门,对办公室的风险控制或少于对业务的监控。但是近年来,随着各行法律事务工作的不断完善,印章管理也成为风险监控的重点岗位。按银行级别划分,在总行一级分行及部分二级分行,印章管理岗一般设专人管理,也有部分支行的印章管理岗员工兼任文秘等职位。无论是一人多岗,还是一人一岗的人员模式,印章管理的职责要求及安全保密原则都是相同的。建总行发[2005]338号文件当中,对印章的管理及安全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操作过程当中,印章管理中的风险点最主要的体现在印章审批、保管和使用上。包括未经有权人审批使用;在空白介绍信、公文用纸等上加盖公章;携带公章外出;审批人同时是保管人或监印人;在保管中未按规定保管;没有交接登记记录;已作废的公章未按规定交回原制发机关;在销毁过程,对销毁的印章未登记造册或未经有权负责人审批、未组成监销小组,随意销毁公章等等。印章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由办公室牵头,对系统印章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专项排查,并结合检查出来的问题,从印章刻制、使用、销毁及授权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印章管理制度,及时消除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审查制度,对印章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尤其是对外出具的法律性事务文件,必须认真落实法律审核预审批制度,确保印章使用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以上经常性问题的管理,审计部门已经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整改办法和措施,对一经审查出来的岗位不相容等容易造成风险点出现的现象,立即下发审计底稿,确保按制度整改落实到位,以确保将风险防控工作提前到风险可见之前。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也要将风险防范前置,切实从源头保障印章使用的严肃性,防止出现盲目或随意使用印章的现象,杜绝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严格管理,保障档案管理的合规性
档案是经营活动的重要历史凭证,档案保管的齐全、完整意味着业务经营连续性。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银行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些档案的材料、要素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失,会为日后的资料查询设置障碍,因此,一份完整的档案材料保管,是档案岗位操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档案管理的风险点最主要体现在档案的保管上。包括:没有按照建行档案要求进行保管,造成档案的损坏或丢失;没有按照期限保管,导致不够保管年限的档案提前销毁;没有建立相关借阅手续将原始档案借出,或没有按时归还借阅档案,导致档案的丢失;对销毁档案没有进行造册登记;销毁档案时未经审批鉴定随意销毁档案等等。
为了防止风险点的出现,在档案形成初期即进行完整性和合规性审查,对要件不齐全、丢失或缺少材料的档案,第一时间内要与交接部门进行联系,及时沟通,及时对相关材料进行补充、完善。同时,还要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因此无论是在银行经营的各时期还是单位内的各个部门、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银行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操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在日常管理当中,认真履行借阅手续,按时催要归档;参照文件规定,对定期进行销毁的档案严格执行审批及鉴定工作,及时登记造册,完善档案资料,不随意、私自处理未到期或未按规定执行的档案卷册,将风险点降到最低直至为零。
档案是建行的宝贵财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档案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档案安全关系着档案的存亡,保证档案的安全是档案工作人员第一要责,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消除各种隐患,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这一财富不受损失。
三、遵守制度,防控机要工作风险
机要工作知密度深、涉密广、岗位重要、责任重大。机要工作是银行正常运行的保证,机要工作更是办公室工作的核心,是秘密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全行进出文件或重要机密,全在机要岗位进行流转,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机密的泄露,就容易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机要管理中的主要风险点包括:对保密文件的保密范围、密级、期限的确定、变更和解密没有按规定执行;对保密文件的制作、收发、传递、保管没有按规定执行;对密码设备没有妥善保管、使用或没有按规定保守建行、客户秘密等等。与防范业务风险相对比,防范机要风险,更多地是要从具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品行教育入手,要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为建行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
(一)坚定信念。除坚决执行《保密法》和机要人员岗位职责以外,还要在多方面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忠诚党的金融事业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个人防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阻止风险的苗头。
(二)执行机要工作纪律。要熟悉业务、熟悉机要流转程序,掌握保密工作法律法规及央行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按保密制度收发、传递、保管涉密信息、档案和资料,确保准确无误,万无一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作风严谨,心细如发是对保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万万不可麻痹大意。
制度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保证。在各行各业,岗位职责、岗位制度都是完善的,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履行职责,认真执行各项岗位制度,复杂的事务也会变得有序、简单。相反,不按制度为依据,不以规矩为准则,自然无法达到有力规避风险的目的。以上这些风险点看似复条、繁多,其实也很简单,要想达到防范、化解最终杜绝风险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应熟知风险点,按制度办事,规范操作;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将风险防范置于首位,“有道之君,行制修治”,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提高个人素质,将制度严格落实,用执行力来保证实施,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学习,提高个人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将各项制度烂熟于心,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由于不良的操作习性或因个人抗风险能力不足而引发的各类风险事件,从而保证建行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