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分三清教学模式总结
“四分三清”教学模式实验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组
新学期伊始,数学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关于“四分三清”教学实验活动的文件,形成共识备课时,人人均按“四分三清”教学模式备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完善教案和上课,基本做到 “不让一个差生掉队”、“不让一个知识点漏掉”。现作总结如下:
实验活动安排:
“三清”通过以下环节达到:
1、通过课上提问和练习“清”。
2、通过周末“清”,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情况灵活处理。
3、通过统一组织在每个月的集中检测活动中“清”。检测后,要求教师统计试卷中各种错误率,写出质量分析报告,召开质量分析会,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课堂教学弱点,制定改进措施,做到最后一“清”。
教学实施的效果:
采用了“四分三清”模式教学后,教师上课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学生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的平台拓宽了,自学能力逐渐提高,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堂堂清当堂清不了,与教学进度有冲突。老师反映,因为采用了“四分三清”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讲的内容,学生就不会,老师多讲时间就不够,那就完成不了堂堂清,堂堂清没有当堂清,老师必然会再找时间清,这样一来课时就拉长,教学进度就跟不上。
2、清不了的学生没有时间辅导。
堂堂清让全班学生都清,还是很难做到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有差异,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不一样。对于当堂清不了的学生,用什么时间辅导成了一大难题,因为六年级每科都抓得很紧,再加上有相当部分学生要训练和住宿集中,根本没有什么时间辅导。
3、学生的自学能力直接影响了“四分三清”的教学效果。如果能顺利地完成“四分三清”,学生必须要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可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让人担忧,往往因为没有作充分的预习,而影响教学效果,从而拉长课时。
试行解决办法:
六年级新授课课堂作业不多,堂堂清注重基础练习,一般就让差生课堂上多回答问题,争取不留后遗症。对那些“堂堂清”“清”不了的学生,学习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概念公式、习题等可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清不了。实在清不了的,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着清。一次“清”不了,就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大多数都可以堂堂清。
“四分三清”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中学英语组
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多是满堂灌的方法;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也迫使我们教学方式改变。学校开展“四分三清”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分三清”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教师的变化
英语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全体教师听课、评课,骨干教师展示,示范引领,学生学中玩,玩中学的课堂,使我们大开眼界,教师的理念又有了质的飞跃,一系列的改进使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序开展。
二,课堂的变化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怎样才能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思想,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传统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怎样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把着眼点放在教的方面。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因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2、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中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是面对中下等学生,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上优等学生身上。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态度都是不相同的,必然会有优劣之分。在课堂中,中下等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上优等学生一定能够接受,中下等学生能够学好,上优等学生也一定能够学好。因此,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实主要是提高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充满活力。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适应社会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一个人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件事情,他就会想方设法努力去做;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想法克服,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都能正确对待,继续朝着目标前进。相反,一个人没有自信心即使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他都不一定能够做好。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做好这件事情的能力,稍遇挫折,便会退缩不前,就会放弃。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充满自信,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做得比别人更好。社会群体由这样的人组成,则这个社会群体就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样的学生走进社会,才会充满自信,适应社会。而这种的课堂教学恰恰能够时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学生的变化:
一般来说,上等学生的自信心强一些,中下等学生自信心差一些。““四分三清””教学模式,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中下等学生,也是最缺乏自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练习,提出的思考问题等也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因此学生学起来不感觉到难。无论教师的提问,还是课堂练习,他们大部分都能回答出来,都能做出来。从而有了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它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努力地思考,以期待再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他们对搞好学习就会产生自信心。
再则,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大部分不讲,甚至于整个课堂都不讲,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取得的。长期坚持这么做,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不用教师教,我自学也能学会,也能提高学习成绩。既然学生对各科的学习有了强烈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会自然地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上。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恰恰是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大部分是靠自己的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获得的。长期坚持,学生一定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综上所述,这种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做到了“素质教育进课堂,课堂教学素质化”,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
第二篇:“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探析
“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探析
张正君
一、“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的内涵
“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是著名语文教学改革家张富创立的教学体系,又称“张富教学法”。“跳摘”理论是“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的浓缩语。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对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新的界定、整合。张富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称为“跳摘目标”,把学生达标学习称为摘果实。他认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来说,形成了“站摘”、“跳摘”、“蹲摘”果实的现象。他说:“如果把学习比作摘果实,站着摘,按部就班,使出一般力气,形成发展中稍有进展的中常时段;跳起来摘,尽心竭力,使出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最佳结合而产生的超常潜在能力,形成发展中潜能释放的全好时段;蹲着摘,消极应付,使出的只是局部能力,形成发展中徒劳无益的低差时段。”其次,是正确理解班级“优生”、“差生”的辩证关系。张富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班级,优生、差生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优等生如果长期“蹲摘”,就有可能成为差生;相反,差生如果经常“跳摘”,就可能转化为优等生。这种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存在时优时差的情况。张富由此得出结论:班分优中差生,人有好中差时;优中差生相距百里,好中差生仅差一步。第三,是指导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跳摘”目标。
如果说张富的跳摘理论是他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最终自成一家的基石,那么“四分”教学模式则是他在“跳摘”理论基础上创建的课程教学体系。“四分”包括分评价级,即班分六级,划定优中差生的基准底线,以作为他们各自的“起跑线”,教师指导他们分别制定“跳摘”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组结对,张富在班级建立了班、组、对、个人四位一体的互帮互学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优差搭配,同桌结对,两桌一组,以优带差,能者为师,使教的作用由点到面,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分学课和习课,一篇课文,先经过学课,再多次经过习课,形成“学而时习”循序渐进的良性循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和“习”的潜能;分读(自读)、做(做笔记)、比(形成竞争意识)、改(修改读书笔记)四步,以提高学生的跳摘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展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充分体现了当代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二、“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的特质
1.教育理论通俗化、形象化。张富提出的跳摘理论,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易于理解和阐发,这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言简意明,“都”不是“一个”或“一部分”,而是全体学生“跳起来”“摘果实”,蕴意明朗。整个句子逻辑性强,既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又生动风趣,令人深思。
2.课堂类型的层递性、科学性。“学课”和“习课”的划分,学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习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习”,学而时习之,既体现了先学后习,一学多习,循序渐进的层递性,又符合学习心理规律和记忆规律,因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3.教学组织的网络性和互助性。“分组结对”教学组织模式,将班级划分成网络模式,“两桌四人”组成经过调配的强弱、优差结合体,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在比学赶帮的竞争状态,这种组织形式显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必然落到实处。分组结对的教学组织网络模式与我国传统的班级坐次排列方阵相适应,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4.与分组结对相适应的教师多题连问和学生的多题连答,是张富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之一。它与读、做、比、改相辅相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链”,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力度,又培养了他们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5.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让学生都跳起来摘果实”有三个方面的含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准线制定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制定“跳摘”措施(四分);通过读、做、比、改实现“跳摘”目标。由此看出,学生是“个体”学习目标的直接制定者,教师只负责制定施教于全体学生的总目标,至于每个学生的跳摘目标,是通过教学管理机制(主要是分评价级和达标反馈)激励学生来制定。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学习目标制定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这种跳摘目标必然是有差异性和个性化的,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即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再加上“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形成性评价措施,这就给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保证。
三、“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当前,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弘扬《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贯彻新课标蕴涵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精神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张富的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对弘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1.“跳摘”理论实现了教学管理和学习方式的优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张富的跳摘理论核心是指导班级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了解自我,超越昨天。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管理机制,充分显示了因人施教的特点,并且使因人施教具体化。因人施教,把学生推向主人的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正是语文教育主旋律之一。
2.寓问于教和连问连答体现了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优化。与传统教学中一问一答相比,多题连问和多题连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在《荔枝蜜》的教学中,老师在学课上连续提出五个问题,在习课中连续提出九个问题,并拟了三道作文题目:《我也爱上了蜜蜂》,要求学生转换角度,从课文内扩展到课文外,写一篇记叙文;《蜜蜂》,根据课文中有关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自己掌握的有关材料,写一篇说明文;《谈奉献》,要求学生以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蜜为内容,写一篇议论文。总之,要求学生运用教材里的知识、写作方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说明、议论,引导学生走出课文。多题连问,既有语句的品味欣赏,也有课文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的内容。学生通过多题连答,达到了“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力和想像能力。
3.学课和习课体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语文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这种课型的划分,两者之间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不够明确,而学课和习课的划分,不但两者内在联系密切,而且程序明确。两者既有区别,又有明确的分工。对于一篇课文,先经学课学习知识,再经习课巩固提高。从层次模式上来看,顺应了“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规律,实现了从学课到习课循序渐进的过渡。一学多习,循环往复,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螺旋式上升,达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
4.读、做、比、改实现了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方式的优化。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核心使命就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它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掌握语文知识是前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提高。“熟练”是一个“度”的要求。当然语文的学习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当前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有诸多微词和不满,主要是由于听、说、读、写能力不能同步提高所致。张富的“读、做、比、改”和其他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了语文能力的同步提高,即“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
5.四位一体的学习网络模式实现了转变差生方式的优化。转变差生,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张富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网络和“同级相比,一分为三,鼓励跳摘,督促蹲摘”的管理措施,探索出了一条转变差生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实现了转变差生方法的优化,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下了基础。
四、张富教学体系的不足
张富教学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并不说明这个教学体系没有缺陷,不需要发展和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跳摘”理论和四分教学模式,就可以发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实验和改进。例如:张富教学法侧重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就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学习语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只有把课堂教学和向社会学习语文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和学做人结合起来,走大语文教学之路,才是语文教学真正成功之路。从这个方面看,张富教学法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
第三篇:学引用清教学模式
“学引用清”教学模式
“学引用清” 课堂教学模式是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全体教师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而创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把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落到了实处,并处理好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愉快地学习,人人都能当堂完成作业,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原则
一、平等性。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也承担同等的责任。
二、全体性。学习目标设计和教学环节安排时,考虑不同学生的要求,努力促进所有学生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敢于表达自己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倡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三、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方法,规律和特征,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并以本节知识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四、合作性。课堂上,采用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等多种合作方式,鼓励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促进互补共赢,实现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五、实践性。联系学生多种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多维投入,运用真实、生动的事例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一部分
“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引用清”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一般有三个环节:自学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当堂清学”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自学环节
这个环节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并简单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并简单解释、自学指导和学生独立自学。
(一)板书课题
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引出新课,简单导入,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题,可以很快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所以教师板书要规范,字体不能潦草。
(二)出示学习目标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看或整体朗读,教师对学习目标适当解释。
【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习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率的高低。【意义】
1、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进行学习和思考。
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三点】
1、学习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不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学习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目标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能太长。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其实也是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和总的学习目标一致,分解的学习目标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对教师的要求】
1、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要求。
2、要给学生充分阅读学习目标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出示学习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同时学习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课件。
(三)指导学生自学
【操作】课前制好课件,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看。
【目的】自学指导要让学生知道用多长时间,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即“五个明确”: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检测的方法。
明确时间——就是告诉学生用多长时间自学。自学时间要紧张,不要太宽裕,要让学生有紧张感。明确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明确自学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例如,看书(是边看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 明确达到的标准——就是自学后要应达到什么要求; 明确检测的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时如何检测。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意义】
1、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2、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1、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先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2、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时,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学生读书的重点应该在新知识上,在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3、教师的自学指导要具体、科学、明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果有指导,但不科学、不具体,操作性差,就会把自学引入歧途;该强调的没有强调,学生自学、做题时出错率就会高。
4、学科不同,教师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按此“路标”指导学生学习、讨论,解决疑难,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就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5、要指导学生如何接受教师的自学指导。教师在讲解自学指导内容时,一般让学生“听、看、想、记”。不能出现你说你的,他听他的,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明白了你的自学指导。教师的功夫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自学指导。
6、根据教材内容,可视情况分段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当然自学指导也就要分开进行,每次自学前给予相应的自学指导,学生容易记住,也容易掌握。
(四)学生独立自学
【操作】学生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读书或看书。“独立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课前一般不预习,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所有任务均在课内完成。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因为教师自学指导的具体明确而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读书、看书就好比在做考前准备,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对教师的要求】
1、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不能放任自流。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对个别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要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不能让学生高效的投入到自学中,就不能保证课堂效果。
2、教师要坚持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自学时,教师用眼睛巡视,全面了解学情。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教师全面了解学情,是为下一步的检测和教师的引导做准备。
3、教师要重点盯住班内的后进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一个班级无论有多少学生,教师始终要把后进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4、教师在课堂上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
这个环节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或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
(一)检测(提问或练习)——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检测”就是“学情”调查,就是考试或测试。自学时间到时,教师一般用“举手”统计的方法了解学情。例如:请完成老师布置的看书任务的同学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半数学生未完成,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这就叫实事求是,灵活机动。【操作】让中差生或后进生板演或口头提问。文科一般以口头提问为主,以笔头练习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理科一般以做题板演为主,以口头提问为辅,重在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
1、看书以后的检测题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要以课本为主(结合课文、课后题、学生实际),要有价值,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
2、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教师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因为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学生回答或上台板演,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行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让他们注意听取别人回答的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
4、在进行检测时,教师要注意收集问题,为引导做准备。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情况,收集学生有哪些错误,并在脑子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内容,这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的或粗心大意的,这些属于次要问题。对倾向性错误,应做上记号,引导时重点讲解。
(二)课堂互动——在教师指导或同学帮助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检测是进入教师引导的前提或桥梁。检测结束后,进入下一环节: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和交流、讨论、更正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更正(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叫“兵教兵”)【操作】
1、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
2、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3、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一般情况下是先让中差生来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凡中差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优秀生。中等生不能更正的,再让优秀生来更正。这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这时充当的是主持人的角色。
【目的】把面向全体、培优补差落到了实处。具体的说就是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错误得到了纠正,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补差的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和后进生各得其所。
【意义】长期坚持这种做法,好学生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后进生也能逐步赶上来,当堂学得懂,学得好,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
1、明确引导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
2、明确引导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质疑、讨论,最后老师再引导、再补充。
3、明确引导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第二步:讨论(是生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操作】学生合作学习之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以外,还有同桌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再浪费时间;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更难的问题,就要有教师来解决,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1、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时间: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时的讲是必要的,讲多长时间并没有硬性规定。要看学生掌握情况。关键是确定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样讲?
内容:从学生的板演和调查的学情以及教师的经验多方面综合看,学生最容易错的在哪里,哪些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些地方就要重点突破。
方式:传统教学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学;教师讲的内容全是教材上的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所有 的内容都要讲,这就造成了“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学引用清”这种模式是在学生自学、更正、讨论之后,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去讲。学生学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教师讲的方式一般有六种:
一是补充讲解:教材上不全的,学生理解不全的要补充; 二是更正讲解:学生理解有误的;
三是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就学生答的内容和方式等作适当的点评; 四是归纳总结讲解:把零散的答案要点归纳总结到一起;
五是按顺序讲解:按问题分类,一类一类边讨论、边讲解,边板书,合二为一,合三为一,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六是拓展延伸讲解:由个别到一般,走出教材。
2、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急于直接说出答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让学生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当堂记忆,然后在做题的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形成能力。这样的结果学生才会映象深刻。
3、教师讲评不仅仅是为了要得出一个结论,关键在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熟练运用。所以老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上,教会学生审题,确定思路。比如: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求什么,要求的问题与定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找准切入点。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环节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个人素质和功底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会因学情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是有效和高效的。
(三)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用到的知识点、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它是整节课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即整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总结是十分重要的。总结不仅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也都需要做出适当的总结。总结具有五大功能:第一,巩固新知识。第二,承前启后。第三,认识升华。第四,培养能力。第五,及时反馈。
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好学习过的内容。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课堂教学总结应注意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学习反思:
总结不应只是教师来进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考对学生来说意义很重要,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总结的空间。
2、结合课程目标来进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课堂总结在要按目标进行。
3、、以疑引新。
进行总结时要根据教学的知识系统,提出承上启下的新问题,这样可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向课外延伸与扩展。
在课堂总结中,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认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知识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能让他们运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快乐。
三、当堂清学环节:
当堂训练就是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能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这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训练。【操作】
1、布置课堂作业;
2、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意义】
1、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对不能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要及时辅导。
2、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如果说学生在“独立自学”时,已经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经过检测、更正、讨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最后经过当堂训练、模仿例题运用公式、定理做作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会使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的。【对教师的要求】
1、精心设计习题,要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尤其是后进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做题方法。
4、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牢固地掌握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求甚解地完成作业,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那就起不到做作业的作用。限时当堂独立完成作业,就很好的保证了学生能及时练习,独立练习,解决了学生因课下做作业时自觉性差,随意性大而导致的抄袭作业或不做作业等问题。
5、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学生去学和练,下课时,教师要把课堂作业收走,放到课下去批改。限定时间,下课铃响就得交,把平时作业当考试对待。对没有当堂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记下姓名,作为日日清的对象。
6、强调学生纠错。有题必做,有错必纠。除作文外,作业都要当天批改完毕并发给学生纠错。教师批改以后的作业,学生如果做错了,必须更正,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含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就是知识的漏洞。教师既要重视这些错题,从中找出教学难点和规律,又要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反复练习,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第二部分
“四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河南永威学校“四清”管理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人不欠账,这就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知识是有连续性、系统性的,记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想形成知识体系,真正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记得牢、理解运用巩固得好,就必须优化这一过程的管理。实践证明,永威学校实行的“四清”管理,就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务实之路、成功之路。
一、什么叫“四清”
“四清”就是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简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堂堂清”
就是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能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凡是当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教师要记下这些学生的名字,作为“日日清”的重点对象。【注意点】
①堂堂清的要求要分层次。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
②堂堂清的方法:理科可以是做题(达标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等),要求学生像考试竞赛那样来对待,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学生做题目时教师要认真巡视,尤其关注后进生的达标情况,若做错了教师要记住课后“开小灶”。文科可以做题目,也可以通过记忆、背等方式,分成小组来检查,由小组长负责,结果报告教师,教师抽查。
③教师要对课堂上已经完成的作业批改,以便了解情况,确定是否达到了堂堂清,为日日清做准备。④抓好“堂堂清”应成为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的自学行动。
2、“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
“日日清”的内容——主要是所学的各学科的全部知识,该读的都会读,该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会运用,作业做错了的都更正。最少包括两点:第一,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第二,能力过关,即看懂例题,会做习题,并能做类似的题目。这一点不可少,少了,“四清”就变成了死记硬背。
“日日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重点是未达到“堂堂清”的学生。老师要特别关注最后几名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日日清”的时间——是利用每天的自习和零散时间。早读,由语文、英语有辅导任务的教师负责;午间辅导,由上午有课的教师负责;课外活动,完成“日日清”的学生去自由活动,培养特长,未完成“日日清”的,由任课教师负责补差。晚饭后,晚自习前,由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教师负责;晚自习,由安排辅导任务的教师以考试的方式来考《基础训练》上的习题。当堂考,当堂评改,当堂纠错。对早读、晚自习“清”不了的学生,再利用零星时间“清”。
3、“周周清”:
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知识点一一过关(都会背),能力一一过关(都会做,做得对,做错了要更正),学生人人过关。周周清不是周周出试卷考试,不考试、不阅卷、不搞疲劳战术,而是以课本为本,引导学生读书、练习、自背、自练、互背互查、老师抽查,以点带面,人人过关。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养成下功夫去读课本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查的方法主要是口答。要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全弄熟了,会读、会背、会用。笔答主要是英语单词,语文的字、词、篇,理科的练习题。不用考卷,就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减轻了教师负担,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教师辅导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的习惯,针对性强。【周周清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学生自查。任课教师把本周周清的内容和要求,明确给每个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对照课本先进行自查。
第二步,同桌互查。学生自查过关后,接着进行同桌互查(每个教室的座位都是按一个优秀生和一个后进生排在一起,便于“兵教兵”)。互查时,这个同学拿着那个被查同学的课本,根据清的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不熟练的、出错的地方就随时打上问号,作上标记,然后让被查者继续去背,直到熟练过关为止。
第三步,教师复查。复查的重点是中差生,要求的标准是人人满分,人人过关。待全班人人过关后,任课教师再向备课组长汇报。
第四步,备课组长协调班与班之间进行对查。操作的方法是由一名任课教师带5名优秀生到另一个班 去查,直到人人过关为止。有时也可以由任课教师组织本班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查。对查过关以后,任课教师再报给备课组长。
第五步,学校教务处随机抽查。任课教师填写周清申报表,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查后打印出该学科周周清人人过关表,由备课组长负责在本年级周周清公布栏内公布,学校根据各学科周清的内容对各班学生进行随机抽查,作为对各学科周清工作的考核,确保周清工作不走过场。【“周周清”产生的作用】
周周清是抓在教师手里的法宝,它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了周周清,又可以促进日日清和堂堂清,学生上课就会十分专注。周周清抓的是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抓好周清的同时,也要注意抓好培尖。周周清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清知识点和人人满分、人人过关上了,学生也就无心思、无时间去做违纪的事情了。所以说,抓好了周周清,可以带来好的学风,好的教风,好的班风和校风。
4、“月月清”:
是指月月调查知识质量,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
二、对四清的理解
“四清”至少应该有两层含义:(1)、基础知识学生必须人人过关,即学生“清”;(2)、教师心里要“清”:清楚我这个学科究竟有哪些学生清不了,哪些知识学生有问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四清”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四清”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一部分学生。“四清”的重点——是后进生。“四清”的关键——是堂堂清。“四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
“四清”管理——等于给学生的学习建了四道防线,通过这四道防线,让优秀生越学越好,让后进生能逐步赶上来,直至消失差生。
三、“四清”要明确责任人 堂堂清——任课老师负责; 日日清——任课老师负责; 周周清——备课组长负责;
月月清——教导处、年级组负责。
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第三部分
如何用好“学引用清”的模式
“学引用清”这一教学模式,一般的教师用不了多长时间都能掌握。但同样是使用这种模式,教师不同,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在讲到教师素质时说过一句话,“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学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师把握教材、引导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一、重视组织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紧张有序地学习,就必须重视组织教学。管不好课堂纪律,不会组织教学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每节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心理、身体、物质(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文具),知识”五个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教师要十分重视候课环节的指导,严肃认真,充分准备,这是取得上课成功的前提。
二、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教案
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厚积薄发”。凡是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眼睛离不开教材或教案,指导不得法,满堂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或出现自由主义状态,大都是教师不认真备课造成的。教案是教学设计,就像作战方案一样,有思想、有目标、有过程、有教法、有内容、有各个环节的安排,而不是把教材上的内容搬到教案上。备课制度:
(一)个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
要学生背的,教师先背;要学生练的,教师先练。
(二)集体备课的一般程序及任务:
1、研讨下周每节课如何引导学生紧张、高效地自学,达到三个“统一”:(1)统一进度(划分课时);(2)统一学习目标;(3)统一思考题和检测题。
2、研讨如何突破难点:学生看书练习后可能出现哪些疑难问题或错误,学生更正、讨论后还有哪些问题难以解决,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讲。
(三)个人写教案:根据集体备课定下的路子(框架),个人充实内容,写好过渡语,形成有效有序、能引导学生自学的教案,不能抄教材。刚毕业的新教师,个人不备教案,用老教师的教案,个人主要精力用在钻研教材、听老教师的课上。
三、出好、用好思考题和检测题 思考题是“路标”,如同作战方案中的进攻路线,出得好事半功倍,出得不好就会误导学生,耗时费力,不见成效。出思考题一要紧扣教材、尽量选课本上的思考题,要用好教材;二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中心突出;三是题目要科学,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四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要点化、条理化;五要把思考题的答案事先做出来,需要板书的内容也要事先设计好,到课堂上再根据学情而定。思考题不等于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做题的实践中归纳出结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果教师从概念到概念,完全脱离实际的讲,倒不如让学生看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思考题,指导学生看书找答案,教师检测看书效果,明确答案,有时要做必要的讲解,帮学生准确理解。学生当堂记住答案。然后再通过当堂训练灵活运用,形成能力。
四、摸透学情,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讲课内容,也许在课堂上用不上,而需要讲的内容也可能没备出。课堂上的学情往往是多变的,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进行二次备课,确定好最后要讲的内容,灵活应变,讲求实效。
教师对学生解题的每一步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有时候,解题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得不出时,教师不要马上就讲,而要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效果。
五、用好教材
教材是例子,是依据,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怎样用好教材?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学情出发,学生学得懂的,教师不讲。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能自学的平台,提供适宜学生自学的条件。教师既要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学得透,又要能领着学生走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不能把课上死了,把知识学死了。要善于小中见大,由个别到一般,适当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六、用好黑板,精心设计板书
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投影、实物投影,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实效性越来越强,但是,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学校而言,仍然脱离不了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板演,黑板仍然是主要的教学用具。用好黑板,精心设计好板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节课,45分钟,什么时间,在黑板上板书什么内容,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式写,由谁来写,教师都要在备课时预先考虑好。科学合理地设计板书,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上课,教师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之后,就要板书课题。课题应板书在黑板中间的上方,就像一篇文章的标题。
要讲究布局美。如果是理科,老师要考虑好学生上台板演的位置,一般应在黑板的纵线三分之一以下,还要预留下其他学生更正的空间(更正的学生每次都要换不同颜色的粉笔,这样容易区分,甚至可以签上名字)。教师在讲评时,如果需要板书结论,可以写在学生板演的上方,这样更醒目些。
第四篇:浅谈三清
浅谈‚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自十七大以来我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客观总结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指出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未来前景。《报告》中谈反腐败,高屋建瓴、切中要害、态度坚决,特别是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建设新目标,前景令人振奋,更让人充满希望和期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三者相辅相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唯有清明政治的根本机制、体制,才会造就清正干部,打造清廉政府。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应当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干部清正,建立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
领导干部要做到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为政以廉、洁身自好,这是我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从政之要。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廉政准则》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当表率、树标杆,领导干部要做一般干部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党员干部要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是接受制度监督,增强纪律意识。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制度的教育性、预防性、惩治性,让党员干部增强制度意识。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等相关制度,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加大教育、管理、监督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教育党员干部用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职,守住做人为官底线、坚持道德信念防线、不踩法纪法规红线,做一个清正廉洁、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共产党人。
三是规范权力运行,保持廉洁奉公。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权力。这些权力都是党和人民群众给的,其使用的好坏与基层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通过正确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经得住考验,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独、慎微、慎初,以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去赢得人民的尊敬。
二、坚持政府清廉,打造为民务实的清廉政府 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必须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打造为民务实的清廉政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各项工作前进。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围绕改革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三是完善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和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问责机制。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创新,紧紧抓住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人财物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强制约,规范运行。积极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重点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使用财政资金、依法行政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情况的综合评估,强化绩效奖惩。
三、坚持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 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从严惩治腐败。资料显示,‚十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陈良宇、刘志军、杜世成、郑筱萸、陈绍基、王华元、黄松有、王益、康日新、黄瑶、许宗衡等一批大案要案‛。‚回首十年,从之前查办‘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到最近调查‘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问题,我们党从不回避、从不姑息、决不手软,努力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这充分体现了十八大报告中‚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的精神,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通过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新成效取信于民。
二是正视存在问题,勇于开拓进取。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勇于进取,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第五篇:6.教学“三清”制度
教学“三清”制度
为了实施高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打造高效、和谐课堂,彻底扫清学生学习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依据教育局教学精细化管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三清”,“三清”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一、任课教师要做到堂堂清。“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看书、练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间的讨论,真正地理解知识。每节课要有堂堂清练习题,通过堂堂训练来巩固知识,不把问题留到课后。
二、每学科要做到天天清。老师要每天检查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纠正课堂作业中的错误,督促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力求“今日事今日毕”。
三、各学科要做到周周清。各学科实行周练验收制度。主要验收学生当周所学知识,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补救,并在下周周练重现,再接受验收。
四、教案要有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内容,作为检查内容。
五、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练习题、测试题及时装订,存档。
六、坚持经常,养成习惯。“堂堂清”是基础,“天天清”是保障,“周周清” 能促使学生努力去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进而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习惯。
七、本制度从制定之日起实施。
陶赖昭一中
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