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xiexiebang推荐)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委发[2000]42号 【发布日期】2000-10-12 【生效日期】2000-10-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二000年十月十二日川委发〔2000〕42号)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以下简称中央11号文件),对发展小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小城镇建设,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一、认真学习,深化认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
中央11号文件是关于小城镇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推动我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央11号文件就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战略意义、指导原则、规划布局、经济发展、投资体制、建设用地、户籍管理制度、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领导等10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要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好落实。我省小城镇建设试点6年多来,虽然有了良好开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按中央11号文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通过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才能达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到2010年末期,我省小城镇试点镇达到1000个,吸纳农村人口1000万以上,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发展小城镇为载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提高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向农民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改造传统意识和习俗,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发展,拓展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选择,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11号文件精神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西部大开发中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切入点,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推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二、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特色,实现镇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发展镇域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键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走出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逐步形成以商贸流通、旅游开发、市场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小城镇建设的支撑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进镇经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空间和门路。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吸引技术、资金、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把小城镇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逐步构建起高效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把农民引向市场,增强农民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造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把小城镇建设与建立农村市场体系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市场建设水平,完善市场功能,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结起来,提高农业效益。
三、三、深化改革,落实政策,为小城镇建设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权让利,落实政策,搞好服务,支持小城镇发展。我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涉及到小城镇的规划布局、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等方面。现在关键是狠抓落实。落实政策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要认认真真地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各地要对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清理,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逐项解决落实。对那些政策长期不落实的地方和部门,要采取措施,限期改正。其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央和省上文件精神,结合西部大开发,研究制定一些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支持小城镇建设。第三,要保证政令畅通,健全督促检查制度,确保政策落实。第四,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阶段解决试点中的突出问题。在规划的编制、评审和审批过程中,要按照优质、高效、经济的要求,积极帮助和指导试点镇,尽快完成这一基础性工作。在建设用地的征用上,要进一步坚持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树立土地开发为小城镇建设服务的思想,不断探索小城镇土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形式。对试点镇建设项目用地,既要坚持国家大政方针,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措施,确保试点镇能够及时征地、用地,推动试点工作。
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融资体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经验,逐步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发展小城镇的路子。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进镇建房,建设小城镇。同时,省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计划;水利、交通、邮电、电力、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重点扶持试点镇的电网改造、镇区道路、给排水、环境等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各市、地、州、县(市、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小城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四、四、科学规划,建管并重,把小城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各地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抓紧修订和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划,建管并重,加强管理,依法治镇,提高小城镇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规划的编制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与协调。规划要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把握好小城镇的发展特色和建设方向,既要适度超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要切合实际,防止贪大求洋和乱铺摊子。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必须依法行事,按程序办理,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要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搞好综合配套建设。小城镇建设要各具特色,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以及具有民族和地方特点的人文、自然景观,塑造不同的建筑风貌,切忌千篇一律,百镇一色。要注重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水平,促进小城镇建设再上台阶。
加强管理,是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健全城镇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依法治镇,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规划、建设、绿化、卫生、文化、交通以及市政设施等进行全程监管。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城镇化意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逐步形成适应城镇要求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共同进步。
五、五、加强领导,协同配合,不断推动全省小城镇建设工作
小城镇建设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化社会变革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层次、多领域,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协同配合,打好总体战。发展小城镇,要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放权让利,处理好发展镇域经济与壮大县域经济的关系,支持小城镇建设;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投人,处理好政府适当投人与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小城镇的关系。要健全领导体系,特别是那些机构不完善和今年新增加试点任务的地方,要尽快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基层着想,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试点镇也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镇的精神,知难而进,努力实践,在试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要继续推行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完善领导和部门联系镇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掌握动态,指导工作。要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淘汰机制,对那些通过一段时期的试点,发展缓慢,变化不大,不能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镇,要淘汰出局。要及时总结试点中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引路、重点帮扶等措施,不断推动全省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文明单位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3-20 【生效日期】1987-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文明单位
(村镇)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省委、省府办公厅川委办〔1987〕19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为促进全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活动广泛、深入、健康地发展,特制本暂行规定。
一、一、指导思想
文明单位建设和文明村镇建设,是推动城乡各条战线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形式和正确途径。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村镇,必须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全面改革为中心,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培育“四有”新人,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改善社会风气和工作环境,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我省的经济振兴服务。全省城乡各级领导机关、各级行政组织,各行各业及其基层单位,都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争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
二、二、评选条件
文明单位(村镇)建设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并将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现从全省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文明单位条件》和《文明村镇条件》(附后),各市、地、州和省级各部门,可根据这两个条件的精神,制定不同类别的文明单位(村镇)的具体评选条件和评比办法。不同级别的文明单位(村镇),在命名时对规定的条件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高一级的文明单位对条件的要求应更严一些。
三、三、命名办法
(一)文明单位(村镇)应根据各地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创建文明单位(村镇)规划,通过积极开展自建或“共建”活动并达到评选条件,经过申报、推荐、考核和有关领导机关批准命名产生。
(二)全省的文明单位(村镇)实行分级命名。分为省级市(地、州)级、县(市、区)级三级,一般由同级政府命名。县以上系统和部门,经同级政府批准,也可以命名本系统、本部门独立的基层文明单位。
(三)对文明单位(村镇)的命名,成熟一个审批命名一个,成熟一批审批命名一批;不再采取每年年终集中审批、命名的办法。
(四)文明单位(村镇)的审批、命名程序是:
县(市、区)级文明单位(村镇),由本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查推荐,县(市、区)精神文明办公室或主管部门考核,县(市、区)政府批准命名;
市(地、州)级文明单位(村镇),由主管部首部门申报,县(市、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审查推荐,市(地、州)精神文明办公室或主管部门考核,市(地、州)政府批准命名;
省级文明单位(村镇),经市(地、州)政府推荐,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考核,省政府批准命名。
(五)文明单位的升级。凡已经命名一年以上的文明单位(村镇),在巩固提高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者,可以升级。即县(市、区)级文明单位(村镇)升为市(地、州)级文明单位(村镇),市(地、州)级文明单位(村镇)升为省级文明单位(村镇)。同级系统、部门命名的文明单位,也可升为同级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对符合升级的文明单位(村镇),应按照本文第三条的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取得上一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六)各单位内部基层组织的命名。如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处(科)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食堂等,一般由各单位自行命名。
(七)军民共建、工农共建和其他各类共建文明单位(村镇)的命名,一般只命名共建的单位,对参加共建活动成绩显著者,可给予适当的表彰。凡军民共建单位已达到文明单位(村镇)条件者,除本单位申报外,可由参加共建的军队和地方联合推荐;为便于管理,由地方在征得军队一方同意后,办理有关审批命名手续。凡军民共建单位军队一方因故撤离共建活动后,应改为自建,已命名为文明单位的,还应呈报命名机关备案。
四、四、管理办法
(一)文明单位(村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创建活动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块块”为主,条块共同负责的管理办法,日常工作由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有关方面应按照各自的业务分工齐抓共管。
(二)建立文明单位(村镇)复查制度。凡已命名的各级文明单位(村镇),从被命名的第二年起,在本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由推荐单位每年组织一次复查,审批命名单位进行抽查。经过复查,凡符合条件的发给复查合格证书,继续保持文明单位(村镇)称号,凡基本符合条件,但有问题有缺点的,应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无效的,亦应撤销文明单位(村镇)称号,由回奖牌。凡不符合条件的,应撤销文明单位(村镇)称号,由回奖牌。
五、五、奖励办法
对文明单位(村镇)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以精神奖励为主。凡被命名为文明单位(村镇)的,除由命名机关授予文明单位(村镇)称号,颁发文明单位奖牌外,有条件的地方(单位),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附件:
(一)文明单位条件。
(二)文明村镇条件。
四川省精神文明办公室
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日
附件一: 文明单位条件一、一、组织领导好
党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目标管理和承包责任制,分管领导工作落实、有专(兼)职干部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创建活动措施有力,制度健全,落实基层,实效明显。
二、二、思想建设好
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以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共同理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成效显著;领导班子团结好、党风正、办事实,富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意识、民主意识、改革、开拓和创新精神,群众信任;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三、三、生产(工作)好
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要求,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突出,改革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工作)、优质服务,经济效益大,社会效果好。总的生产(工作)水平(效率)居当地(本系统)同类单位先进行列。
四、四、文明风气好
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效果明显;单位风气好,是非分明,纠正和抵制不正之风;治安秩序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其它案件和违纪现象逐步减少;计划生育达到国家要求;清洁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净化、绿化、美化环境成效显著。
五、五、文化活动好
积极倡导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业务素质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完成各项教育、培训任务成绩突出,经常开展群众性的读书、科技、演讲等开发智力活动和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
附件二: 文明村镇条件一、一、抓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治穷致富好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广开致富门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积极兴办社会主义福利事业,受益面日益扩大,优抚、五保、扶贫工作落实;总的治穷致富水平居同类地区先进行列。
二、二、抓思想建设,治旧变新好
认真宣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政重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开展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的创建活动效果明显,领导班子团结好、党风正、工作实、群众信任;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民兵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三、三、抓科学文化,治愚变智好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的“三普及”教育效果明显,认真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效显著,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种群众文化设施和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晚婚晚育效果好,计划生育达到国家要求。
四、四、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好
干部群众遵纪守法、遵守乡规民约好,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的现象,基本没有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消除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杜绝各类重大案件和人为的重大灾害事故,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五、五、抓服务质量,治差变优好
领导干部和机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工作效率;乡镇“窗口”行业、农村企业制订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服务工作规范,纠正和抵制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六、六、抓环境建设,治脏变净好
村镇建设有规划,改善村镇面貌和居住条件成效明显,街道、院落、村庄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道路平整,饮食卫生符合《 食品卫生法》;因地制宜地进行“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井、改灶、改厕所、改畜圈、改环境卫生)成效突出;防病治病好,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简化因公出国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委办[2000]56号 【发布日期】2000-07-11 【生效日期】2000-07-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简化因公出国
(境)手续促进对外合作交流的通知
(二000年七月十一日川委办〔2000〕56号)
为实现我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简化因公出国(境)手续,促进对外合作交流作如下通知,请各地、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一、经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且出口创汇额在1000万美元(机电产品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经省政府按规定条件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可在本企业业务范围内,自行审批本企业人员临时出国事项。该企业的正职领导临时出国,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二、对外交往多、外事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具备审批条件的部分市的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出国试行委托审批,试点工作由省外办负责。
三、三、我省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的申报实行《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申报表》制。
四、四、经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批准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有工业企业,经省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确定的省重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确定本企业5名以内经常出国或赴港澳从事经贸业务、推销活动的人员,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赴港澳5个半月多)多次有效的出国(境)审批办法。
五、五、产品出口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或经省外经贸厅依照有关规定确认为技术先进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3名以内需经常派遣出国或赴港澳地区从事经贸业务的中方人员,向省外经贸厅提出申请,经省外经贸厅审核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赴港澳5个半月内)多次有效的出国(境)审批办法。
六、六、产品出口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国有、集体、股份制企业,或经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国家重点企业,省政府确定的扩张型企业和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确定3名以内需经常派遣出国或赴港澳地区从事经贸业务的人员,向省外经贸厅或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经省外经贸厅或省经贸委审核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可实行一次审批,一年内(赴港澳5个半月内)多次有效的出国(境)审批办法。
七、七、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本地区、本部门人员出访不再填报《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核意见表》(以下简称《意见表》)。
八、八、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组织跨地区、跨部门团组(本系统跨地区团组除外)出访实行预审制,即先由组团部门将组团方案报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或省外办)预审,经省外办出具预审组团任务同意意见函后,再凭此函到人员所在的市、地、州外办或省级有关部门(外事处)办理《意见表》。
各市、地、州外办或省级各部门(外事处)应在2天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出具其负责人签署意见和签名,盖单位公章的《意见表》。
九、九、各地区、各部门在办理《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申报表》、《意见表》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十、十、办理因公出国(赴港澳)手续实行专办员制度。在组团单位和专办员制度、责任落实的前提下,经省委、省政府行文批准的重点、大型出访团组,可由组团单位和专办员负责,对党政机关正处级(含正处级)以上人员出访查验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颁照(证)机关在颁发护照、通行证时可不再查验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十一、十一、组团单位在申报出国(境)任务审批手续时可同时向出国人员审批部门申办人员审查批件。十二、十二、本通知由省外办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罚没物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委办[2000]88号 【发布日期】2000-11-15 【生效日期】2000-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罚没物资管理的通知
(二000年十一月十五日川委办〔2000〕88号)
为切实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罚没物资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监察部、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关于1999年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规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999〕21号)的要求,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罚没物资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成立四川省财政厅罚没物资中心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川委办〔1998〕59号),各执法部门收缴的罚没物资归口财政部门管理。按照省财政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四川省财政厅罚没物资中心的批复》(川编发〔1999〕16号)精神,省财政厅已于1999年5月正式组建罚没物资中心,负责省级公、检、法、工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等执法部门收缴的赃物和其他罚没物资的接收、入库、保管、出库和委托拍卖工作。
二、二、罚没物资实行统一管理的程序
(一)罚没物资及赃物的界定。纳入财政统管的罚没物资为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收缴、没收的各类物资;纳入财政管理范围的赃物为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依法收缴的除退还受害人以外的无主财物。
(二)罚没物资及赃物的收缴范围。自发文之日起,除海关缉私罚没物资、法院查封扣押债物资、税务部门收缴的抵税物资按有关规定处理外,各执法部门依法收缴当事人的物资及赃物,均应纳入同级财政(省级为四川省财政厅罚没物资中心,下同)实行统一管理;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地税局等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依法收缴的罚没物资,由四川省财政厅罚没物资中心直接管理。
(三)罚没物资、赃物的处理及移交。各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中依法收缴的罚没物资及赃物为国家财政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调换、私分或擅自处理。在具体处置过程中,按如下规定办理:
1.执法部门依法收缴的政治性物品、破坏性物品、毒品等违禁品直接交司法机关处理。
2.对国家禁止交易的违禁品、其他无保管价值的物品及假冒伪劣产品,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在财政部门实施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可由收缴单位组织销毁。
3.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收缴单位可就近委托商业部门进行处理,并于3日内将处置过程及结果通报同级财政部门,所得变价款上缴同级财政。
4.执法部门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在无偿移交给接收部门后,需报同级财政备案。
5.对执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依法没收的专卖、专营物资如烟草、药品、盐等,以及金银、外币、有价证券等财物在报经同级财政备案后,可交由专卖、专营机构进行处理,但变价收入作为财政罚没收入,应及时上缴同级财政。
6.对各级执罚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暂收、暂扣物资在未结案时,可暂由执法部门妥善保管,并不得挪作他用。一经结案并经认定应予没收的暂收、暂扣物资,在结案后应立即移交财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除以上规定以外的一切罚没物资、赃物、充抵罚款物资,执法部门在收缴后应于5日内移交同级财政;对依法没收的房屋等不动产,执法部门应向同级财政部门移交产权证等有关资料。
(四)财政罚没物资管理机构在罚没物资收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保管费、维修费、宣传费、估价鉴定费等,在拍卖或处理的价款中列支。执法部门所需的办案费用补助由执法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专项支出预算,由财政部门核拨。
(五)执法部门罚没决定错误的,罚没物资应予返还。原物已拍卖或处理的,应退还拍卖、处理款;拍卖价款、处理价款已上缴财政的,做退库处理。
三、三、建立罚没物资及赃物拍卖资格的审查、认定制度
全省凡经省流通行业管理办公室批准并经省政府或市、地、州政府(行署)指定具有拍卖公物资格的各类拍卖企业,必须向省财政厅、省流通行业管理办公室申请《四川省罚没物资及赃物拍卖许可证》。经审验合格并取得“拍卖许可证”的拍卖企业,方可承担罚没物资及赃物的拍卖。
四、四、规范罚没物资及赃物的公开拍卖、变价制度
对执法部门移交的罚没物资及赃物,凡属可以进入市场流通的物品,各级财政罚没物资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执法部门,及时对物品进行评估或委托涉案物品价格鉴定机构对罚没物资及赃物人格进行评估、计算、确认,在此基础上移交指定的拍卖企业进行统一拍卖或公开变价处理。
罚没物资的拍卖价款或处理价款,由财政罚没物资管理机构及时缴入同级金库。
五、五、清理罚没项目,规范罚没行为
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加强对罚没物资的管理,省委、省政府责成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对全省行政、刑事执罚单位的罚没项目进行清理摸底,编制《四川省行政执法机关处罚种类手册》,并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有罚没权的执法部门颁发《四川省行政、刑事罚没许可证》。各级执法机关的罚没行为都必须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亮证罚没。
六、六、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各类罚没物资是国家罚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执法部门依法收缴的罚没物资、赃物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是我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收支两条线”精神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罚没物资“收支两条线”工作的领导,各级执法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将罚没物资、赃物及时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纪检、监察及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协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罚没物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保证国家罚没收入的完整性,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执法部门依法收缴的罚没物资及赃物,凡未按本《通知》要求纳入同级财政罚没物资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以及个别执法单位擅自越权处理罚没物资及赃物的,一经查实,按国务院《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第281号令)进行处理。
凡未申办《四川省罚没物资及赃物拍卖许可证》的拍卖企业,不得从事财政性罚没物资及赃物的拍卖。对擅自参与罚没物资及赃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由省流通行业管理办公室、省财政厅取缔其拍卖资格。
七、七、各市、地、州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领导机构,应责成本级财政部门根据本《通知》精神,协调有关单位,积极主动地推动本地罚没物资“收支两条线”的统一管理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报省财政厅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搞好国有大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委办[2000]24号 【发布日期】2000-03-27 【生效日期】2000-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搞好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的意见
(二000年三月二十七日川委办〔2000〕24号)
1999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动态考核,全省27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87户消除亏损,使全省55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企业数减为191户(见附1),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9.3%,减亏7.4亿元,基本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的扭亏脱目标。
2000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的决战年。各级党委、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增强决战必胜的信心,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奋力攻坚,全面实现三年脱困的阶段性目标。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2000年国企扭亏脱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采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三管齐下,综合治理,形成扭亏脱困的强大合力,攻坚破难。要把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亏损大户的扭亏、减亏和中小亏损企业的扭亏结合起来,努力把亏损面降下来;要把脱困工作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结合起来,按照有进有退的要求,加大兼并、破产、改制、重组的力度,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要把狠抓扭亏脱困政策措施的落实和企业内部深化改革,加强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大力促使亏损企业走出困境。
(二)工作目标
1.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消除亏损。到今年末,亏损企业户数在1999年已消除87户的基础上再消除70户,使全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户数由1997年的278户减为121户;亏损企业亏损额比1999年下降22%,减亏4亿元。
2.再有7个行业实现扭亏为盈,使盈利行业达到32个,占行业总数的80%。1999年,全省40个工业行业中,有25个行业实现了净盈利,占行业总数的62.5%。今年在确保盈利行业继续增盈的基础上,再使7个行业扭亏为盈(见附2)。
3.再有4个地区实现净盈利,使净盈利地区达到80%以上。1999年,全省有13个地区的工业实现净盈利,占21个市、地、州的62%,还有8个地区为净亏损。今年8个净亏损地区中的南充、广安、巴中、资阳4个地区要消除净亏损,其余地区都要大幅度减少净亏损(见附3)。
二、二、采取积极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国企扭亏脱困工作
(一)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产品无销路,技术落后,扭亏无望的企业,分期、分批实施兼并、破产或关闭。今年,要抓好70户左右企业的破产重组,抓好40户左右企业的兼并和改制。
(二)积极创造条件,大力争取一批企业列入国家“债转股”计划。今年,重点抓好26户已列入国家经贸委“债转股”计划企业的落实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一批条件较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列入国家“债转股”推荐名单,扩大改制、重组的辐射面。
(三)从政策、资金上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的亏损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搞好技改和新产品开发,促使一批扭亏有望的企业尽快扭亏为盈。今年,要抓好30户左右企业的扭亏为盈。
(四)多渠道筹集和增加扭亏资金。没有建立扭亏资金的地区要尽快建立。各商业银行都要进一步增加对扭亏有望企业封闭贷款的投入。
(五)积极支持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改制。企业转制时,可采取净资产折股的方式,作为解除劳动关系的费用或补偿。对优势企业重组、兼并亏损企业,政府应在分流富余人员、剥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予以支持。
(六)推广成都、绵阳等地托管亏损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拟破产或关闭的国有亏损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分期处置,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
(七)大力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激发企业扭亏脱困的内在动力。加大分块搞活、租赁等措施的实施步伐;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企业内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成本考核体系;狠抓营销管理,大力搞好产品促销工作,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八)加大亏损企业领导班子整顿调整的力度。对扭亏不力的企业领导班子要坚决进行调整。严格亏损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和监督,企业在扭亏期间,领导班子成员不准调到其他单位任职,不准出国(境)考察,不准购建住房,不准购买小汽车,不准购买手机,不准住高级宾馆。对到期不能完成扭亏目标的企业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就地免职。
三、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一)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加强对扭亏脱困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是扭亏脱困的第一责任人,不但要抓好扭亏脱困的全面工作,而且要亲自联系1至2户重点亏损企业(见附4)。各级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要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亏损企业任职。建立健全扭亏脱困工作机制,统一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二)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脱困规划将扭亏脱困目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基层和企业,并签订扭亏脱困目标责任书,强化考核。对亏损企业要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扭亏脱困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时间表,狠抓落实。
(三)继续坚持扭亏督导制度。加强对扭亏脱困工作的指导帮助,督促检查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向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财务总监和外派监事。进一步加强对亏损大户的审计工作。
(四)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三年脱困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和责任人予以奖励,对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附件:1-4(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