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

时间:2019-05-13 16: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

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5-04 【生效日期】1999-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

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1999年5月4日苏政办发〔1999〕6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意见

(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省政府:

我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窗口、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的基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增长点。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建设,强化管理,促进发展,拟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现就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切实加强对开发区的建设和考核工作。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能帮助各级政府了解和掌握开发区情况,有利于督促和指导开发区工作。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拟对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立工作考核。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将所办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开发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强化开发区管理,切实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充分发挥其经济集聚、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二、开发区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考核,主要围绕切实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重要新增长点这个中心,着重从管理体制、管理水平、投入产出、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五个方面进行考核,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办法。

三、三、开发区工作考核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工作考核拟采取每年考核一次的办法。整个考核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省辖市政府按照本考核制度要求,对辖区内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进行考核自查,于次年元月底前向省政府呈报所办开发区上年度的自查报告。第二阶段,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地自查报告进行有重点的考核考查。第三阶段,将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

四、四、对开发区工作考核的奖惩。为了通过工作考核,达到鼓励先进的目的,拟对工作考核各项指标先进的开发区予以表彰。对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开发区,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省级开发区,拟考虑撤消其省级开发区的资格。

五、五、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工作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负责另行制定下发。

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贯彻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订的《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五日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精神,加强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第二条

2010-2012年共选聘江苏特聘教授不超过60人,每年20人左右。通过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实力,为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三年。具有中国国籍的,原则上人事关系须正式调入聘任学校;具有外国国籍的,须在聘任学校全职全时工作。对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可实行柔性管理。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 2 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符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与国家和省科学研究规划相结合,与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第五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一般在二级学科设置,所在学科应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般应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等。

第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的职责

(一)正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二)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应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三)领导或参与领导学科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优秀年轻学者。

(四)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本学科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章

招聘条件

第七条 海外应聘者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高尚,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50周岁、55周岁。

(三)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两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四)学术造诣高深,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较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第八条 国内应聘者条件

(一)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45周岁、50周岁。

(三)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4 或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或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3);

2.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奖励;

4.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奖励。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

第九条 已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江苏省“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人员,不再列入江苏特聘教授选聘范围。

第四章

选聘程序

第十条

特聘教授原则上纳入特设岗位管理。省教育厅每年下达一次江苏特聘教授申报限额。有关高校自主确定招聘岗位,并按照特设岗位设置的相关程序申报设置后,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海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人选。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针对每个招聘岗位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按规定条件进行评审。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位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2。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评审专家中院士不少于1/3。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海外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择优确定推荐人选,于每年8月31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学校与推荐人选签定的聘用协议及拟提供的支持配套措施。

第十三条 省设立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并对审核通过人选进行实地考察和公示。公示结束如无异议,省教育厅将拟聘人选报省政府审批。第十四条 聘任学校应与江苏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十五条

三年聘期内,省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江苏特聘教授分别提供100万元人民币/人、50万元人民币/人的科研经费。学校应为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省标准的科研经费。经费一次核定,分年拨付,第一年拨付30%,第二年拨付40%,第三年 6 拨付30%。

第十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聘期内享受由省提供的每人每年12万元人民币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第十七条

聘任学校应当为江苏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引进的江苏特聘教授,聘任学校所在地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

聘任学校可根据需要,为江苏特聘教授配备若干学术骨干。省教育厅和有关学校支持江苏特聘教授申请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第十九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成就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获得有关产权收益。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包括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考核由聘任学校负责,于聘期内每个整年时进行。聘任学校 7 应及时将考核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考核不合格者,由聘任学校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者,经省教育厅同意,由学校解除聘任合同。

聘期届满考核于三年聘期结束时进行,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特聘教授予以表彰。

第二十一条 江苏特聘教授如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在申报中弄虚作假,或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或触犯刑律,省政府将撤销其江苏特聘教授称号,停拨科研经费,停发奖金。学校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二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高校行政领导职务,不得调离受聘岗位。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03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

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7]10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纠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我省2007年纠风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2007年纠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为己任,突出纠风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要求,强化工作举措;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的,创新纠风载体;以有效进行源头防治为目标,完善长效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务求纠风防风实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纠风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保证。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督促各部门、各行业强化对本系统的监管责任,突出重点,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要全面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纠风部门要根据群众反映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对重点部门进行督导。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围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活动,督促指导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经济管理部门切实做到便民服务、简化手续,在解决群众办事难上见成效;公共服务行业努力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以民主评议为载体,按照省政府纠风办印发的《福建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开展、重点督查,规范和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要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其它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凡群众急需又有条件解决的合理诉求,都要限期予以解决;凡发现不正之风苗头,都要坚决予以纠正并防止蔓延成风;凡出现违规违纪问题,都必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要创新载体,积极拓展“政风行风热线”的作用和功能,在省级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完善举报投诉机制,逐步建立举报、投诉、查处、整改、评价体系和通报制度。要加大政风行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省营造纠风工作、政风行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扎实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借读生”、“择校生”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规范学校收费的有关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和择校收费标准要逐步降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以及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以外,严禁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相应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认真解决教辅材料过多过滥、向学生强行推销保险、有偿补课,以及其它加重学生家长负担的问题。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对原有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力度,禁止公办学校假借办分校、实验校之名按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收费的行为,继续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依法规范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严禁以实验班等名义额外向学生收费;坚决纠正脱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搞高标准、追求奢华的办学行为,严禁通过高收费将还贷压力转嫁给学生家长。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进优质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政策扶持与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逐步缩小校际差距,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择校收费问题;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入地政府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并采取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四是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起对县城城关学校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对全省城市低保家庭实行免收课本费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情况,重点对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按规定严肃处理。五是全面推进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活动。在推出第一批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的基础上,以点带面,组织创建更多的规范县(市、区),促进学校收费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六是完善制度。建立并实施对政府教育经费拨付、各级各类学校经费收入及使用情况、学校收费行为的专项审计和审计公告制度,进一步清理政府及部门自行制定的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政策措施。七是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全省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开办“校中校”、“校中班”或搞“一校两制”,违规出台收费规定,向学校乱罚款、摊派,以及各种乱收费等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并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三)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一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逐步建立对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和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积极探索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等办法,努力解决过度诊疗、“开大处方”等问题。二是进一步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组织协调做好第五批、第六批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专家议标,分片确标和履约配送等工作;学习借鉴外省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着手筹备全省第三批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招投标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招标的新模式;加强对中标药品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标药品使用到位。三是加强医药广告管理。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医疗广告实行样件审核,把审核关口位置前移,规范刊播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净化广告市场,打击违法虚假的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四是强化医药价格管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进一步完善政府定价药品专家评审制度,提高药品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医院活动,对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和理顺,适时核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加强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价格的监测管理;继续严肃查处医药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医药市场价格秩序。五是强化药品市场秩序监管。认真落实省政府《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加强跟踪检查,严格监管药品、医疗器械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质量管理行为;加强特殊药品的监管,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水平。六是推进城乡卫生保健体制建立。督促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体制建立,主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源头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加强监督,确保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落实到位,坚决查处截留、挪用及克扣涉农补贴款。二是集中整治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农民土地及征地补偿款不到位等问题。三是深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加强审核涉及农民负担文件的出台、项目公示。四是继续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加强对农业生产生活收费和村集体收费,特别是农业灌溉水费电费、排涝排渍收费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的监管;从严查处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身份证换代等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着力减轻涉农隐性负担。五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规范管理,集中治理财务混乱村。要按照全面清理核实乡村债务的要求,锁定旧债,制止发生新债,研究建立制止发生新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纠正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对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乡村,要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六是深化治理假冒伪劣农资、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问题,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七是继续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并加强监管,注意发现和纠正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盲目建设、强拆强建等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纠正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和强行以资代劳等问题。八是继续落实和加强减轻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通过实行“重点监控”,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注重调查研究,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执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五)深入治理公路和水上“三乱”。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对普通公路收费站“一站多点”双向不重复收费、单向收费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坚决撤并违规设置、已经到期和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公路收费站点,提出明确的撤并时限和数量,在年底前撤并一批。监督公路和水上检查(检测)站点、稽查站岗(船艇)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严格执行涉及机动车的相关收费政策,坚决制止机动车辆重复检测重复收费。继续推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和林业木材运输检查制度改革,规范道路交通标识和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改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境。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重点查处公路和水上执法中以罚代纠、只罚不纠、以及以执法为名谋取私利的行为。建立完善日常监督查处和快速反应机制,使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继续推进治理水上“三乱”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对水上设置的监督、检查、收费项目进行登记造册,清理撤除违法设置的水上站点,取消乱收费项目;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三乱”,维护水上交通秩序,确保我省海域和内陆水域畅通。另外,深化治本和源头治理,一方面要分析研究当前公路和水上“三乱”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标本兼治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要从深化体制改革、保障执法部门经费、强化执法监督机制等深层次方面,制定预防和治理公路和水上“三乱”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从根本上遏制“三乱”。

(六)确保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2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监察厅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7〕35号)的要求,全面清理省直各单位、设区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设区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原则上不再保留自行设置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要强调清理纪律,严格审查标准,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努力实现“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和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阶段性目标。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章立制,在2007年7月底前制定和完善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

(七)坚决刹住五股不良风气。一是坚决刹住公务用车中的不良风气。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征收、杜绝违规减免”的总体要求,对减免车辆通行费的机动车辆进行认真调查,逐一登记,摸清底数。凡不符合减免规定的机动车一律停止减免。要依法规范、严格审核享受减免通行费车辆的范围,并报经省政府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全面清理、集中收缴违规发放的各种车辆通行费减免卡,严肃查处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或以减免车辆通行费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坚决刹住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不良风气。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凡是存在拉赞助、搞摊派,增加基层和企业负担,或用公款大操大办,邀请演艺明星捧场,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等现象的坚决予以纠正。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监管,减少和控制节庆活动的数量和规模,节庆活动必须做到节俭、安全、正气。对利用节庆活动从中牟利或因把关不严、组织不力导致节庆活动发生严重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三是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要严格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绝不允许超标准、超豪华建设楼堂馆所,应把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要通过全年清理,严格控制,完善制度,把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势头遏制住。

四是坚决刹住公务开支中的不良风气。规范接待行为和公务开支,严格控制会议、差旅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国考察管理不严、组团过多、时间过长,耗费大量行政经费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要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活动,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坚决刹住文山会海的不良风气。要把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下大力气精简会议和文件。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上。

(八)继续推进其他专项治理工作。继续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统一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巩固出租汽车专项治理成果,逐步建立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监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的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公务人员私养“黑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切实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结合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继续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坚决查处偶发的企业“三乱”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报刊征订发行行为,严格执行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订阅报刊限额制,及时制止和纠正利用职权搞摊派、乱发行及从中牟利等问题,从严查处变相出版已停办刊物和摊派发行报刊问题,继续做好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等工作。

二、落实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不正之风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一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依据和实施主体,核定行政许可的操作规程,明确并向社会公开许可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同时建立严格的内外部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行政许可权的监督和制约。二要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要继续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更大范围内实行更加严格规范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接受监管。三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明确政务公开的范围、原则和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单位,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四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各部门、各行业特别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和行业,要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省政府纠风办的组织下,结合实际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五要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各级纠风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要重点督办,并举一反三,推动问题解决。

(二)建立健全纠风工作责任制。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范围,确保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各纠风专项治理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内容、量化责任目标,使各部门各行业切实负起责任,从靠外部压力向自觉性行动转变。要明确政风行风建设责任追究的主体、幅度,规范责任追究的操作程序,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制体制,防止无人追究、无依据追究、追究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要明确承担责任的范围及追究形式,对于那些领导不力甚至不抓不管,导致严重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治理、屡屡出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年内,出台我省的纠风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各级各部门也要相应制定有关办法,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强化监督检查是防止和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关键。各级纠风部门和专项协调小组要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监督力量上,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网络,保证监督渠道畅通。在监督方法上,要在全面检查的同时突出重点,在坚持明察的同时,加大暗访力度。在监督时机上,既要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更要注重工作结果的监督。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领导批办件和媒体反映的不正之风问题,抓住重点,选准目标,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据实反馈,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各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把重点放在发现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坚持把定期的检查和经常性的明察暗访相结合。与此同时,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预防功能。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提出处理意见,逐一落实责任单位,逐一限期整改,不能不了了之。对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既要及时查处,又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时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不能使违规单位和责任人捞到任何好处。

(四)进一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同时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发挥作用,推动纠风工作开展。在纠风专项治理上,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相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履职,密切配合,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形成治理工作合力。其他部门和行业也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解决。各级纠风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加强对各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认真落实上级纠风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同时深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要通过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通“行风热线”等形式,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履行监督权。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特别要对典型案件和屡纠屡犯的问题予以曝光。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发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纠风工作的强大合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财政国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2] 50号 【发布日期】2002-05-17 【生效日期】2002-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2] 5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这项改革。进行改革试点的部门和地区,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试行方案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行改革工作,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二年五月十七日

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方案

(省财政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2002年4月)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推行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但现行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支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由于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性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和全面监督;财政性资金的入库不够及时、退库不够规范,拨款环节多,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性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准确依据。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透明管理的原则。要合理确定各部门单位的管理职责,增强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使所有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管理监督之下。

(二)资金高效运转的原则。要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逐步使财政收入直接缴库,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要在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核算权、财务会计管理职责原则上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集中收付方式,使财政收支更加规范和快捷。

(四)积极稳妥的原则。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必须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确保改革目标逐步实现。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

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支付业务将由预算单位转到财政部门直接办理。为有效管理监督,按照财政国库管理与支付执行相分开的要求,财政部门应建立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负责办理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的具体业务,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账户构成(1)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按预算收支科目和单位设置明细账。

(2)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按收入和拨付设置分类账。

(5)按国务院、财政部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在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开设特殊过渡性资金专户(以下简称特设专户)。

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各类账户的功能

(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进行清算。

(2)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清算。

(3)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包括支取现金)和清算。

(4)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缴款、拨付情况。

(5)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特殊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清算。

上述账户资金的记录要与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性,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

3.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存储和实行财政集中支付。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预算收入科目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将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1)直接缴库是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是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收缴程序。收缴程序根据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分为直接缴库程序和集中汇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其他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入中的现金缴款,比照上述程序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4.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规范支出支付程序

1.支出类型。财政性资金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根据支付管理需要,可具体分为工资支出、公用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支出等。

(1)工资支出,即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公用支出,即预算单位预算扣除工资支出和专项支出以后的经费支出。

(3)专项支出,即预算单位预算中有确定项目、用途的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以及其它专项等支出。

(4)转移支出,主要是指上下级财政之间结算事项的支出。

2.支付方式。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可具体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即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帐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劳务供应者,下同)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公用支出中的政府采购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支出等。

(2)财政授权支付,即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和批准的资金使用额度,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暂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专项支出和公用支出中的零星支出及小额现金的提取。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在确定部门预算或制定改革试点的具体实施办法中列出。

3.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在发生财政直接支付事项时提出支付申请,经一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送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代理银行据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并将当日实际支付资金按性质和预算科目汇总,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审核确认后,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进行资金清算。财政直接支付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财政部门核定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向代理银行下达授权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的月度用款额度;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在批准的月度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交由代理银行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代理银行按照上述财政直接支付清算要求,办理清算事宜。

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国库管理操作系统尚未建立和完善前,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的支付令通过人工操作转到代理银行,代理银行通过现行银行清算系统向收款人付款,并在每天轧账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四、改革的配套措施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是对财政性资金的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措施,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进一步推进预算编制改革。要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学地反映各类财政收支活动,细化预算编制,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逐步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新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创造条件。

(二)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相应制定《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和《江苏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等有关办法。

(三)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收入管理系统、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等,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

(四)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要定期对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加强对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控,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安全。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

(一)2002年省级选择省司法厅、统计局、粮食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残疾人联合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六部门率先进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二)暂未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地区和部门,可以先对工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等一些专项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三)在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2003年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争取“十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06〕11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

和兼职委员名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和《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名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

(省民委

2006年2月)

民族工作是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为此,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实行委员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召开兼职委员会议,交流民族工作情况,听取兼职委员单位对做好民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并协调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会议情况和反映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政府。

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是: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林厅、文化厅、卫生厅、国税局、地税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扶贫办、人行南京分行。各兼职委员单位的具体职责是: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指导有关市、县(市、区)编制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国家和省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向民族聚居地方倾斜,做好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

省经贸委:协调有关市、县(市、区)解决民族聚居地方经济运行中的特殊问题;指导民族聚居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

业间开展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按照同等条件、优先扶持的原则,支持民族聚居地方的企业技术改造、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和中小企业发展。

省教育厅:研究拟定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教育发展中的特殊问题;支持帮助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班)。

省科技厅:研究拟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民族聚居地方科技投入力度,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科技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实用技术引进开发与推广、科普工作、科技人才和科技干部培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给予重点扶持。

省公安厅:掌握民族宗教动态和发展趋势,防止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邪教组织、境外反动势力利用民族宗教进行渗透和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省民政厅:在研究拟定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民政工作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民族聚居地方民政事业的发展;在开展救灾和城乡社会救济工作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做好少数民族丧葬服务工作。

省财政厅:拟定支持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有关建议,负责落实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贴息政策;指导有关市、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工作,加大对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投入。

省劳动保障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少数民族职工合法权益;在就业、劳动力培训、政策性安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乡、村。

省国土资源厅:贯彻落实民族聚居地方土地政策,组织编制有关资源规划;解决民族聚居地方在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方面的特殊问题,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的利益。

省建设厅:在指导各地制定城市规划时,将清真饮食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在城市改造和拆迁中,注意保护民族特色建筑,妥善处理好清真饭店、清真寺等场所的翻建和迁移工作。

省交通厅:协调处理民族聚居地方交通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对民族聚居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和帮助。

省水利厅:对民族聚居地方水利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协调处理民族聚居地方水利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对民族聚居地方水利设施建设给予倾斜和帮助。

省农林厅:协调指导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的农牧业发展工作,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省文化厅: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拟定政策措施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给予照顾。

省卫生厅: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卫生事业的发

展,研究民族聚居地方卫生方面的特殊问题,制定加强民族聚居地方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

省国税局: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措施。

省地税局: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措施。

省体育局:研究制定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体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

省新闻出版局:在拟定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措施时,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的特殊情况,给予积极扶持;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出版物中违反党的民族政策和伤害民族感情内容的事件。

省扶贫办:研究制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扶贫开发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在扶贫资金、帮扶项目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给予照顾。

人行南京分行:贯彻落实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的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

江苏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兼职委员名单

齐乃昌周毅彪祭彦加刘显桃储成林刘广哲李小平陈励阳刘

聪张宁宁钱国超陆桂华王春喜马

宁吴坤平隋绕生倪静石高

林(省民委

2006年2月)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省经贸委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省教育厅副厅长 省科技厅副厅长

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局局长 省民政厅副厅长 省财政厅副厅长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省建设厅纪检组长 省交通厅副厅长 省水利厅副厅长 省农林厅副厅长 省文化厅副厅长 省卫生厅副厅长 省国税局助理巡视员 省地税局副局长 省体育局纪检组长

傅杰三 李润福 俞亚光 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省扶贫办巡视员

人行南京分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

主题词:民族事务

职责 人员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2月22日印发

共印1050份

下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对外开放办公室关于建立江苏省国家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