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机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0]46号 【发布日期】2000-05-18 【生效日期】2000-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机局关于进一步
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0〕46号2000年5月18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农机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意见
(省农机局 二000年五月)
为贯彻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联合制定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落实农业部与省政府签订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协议》,全面推动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充分认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省的大部分城市郊区、田间地头、公路和机场周围随意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现象十分普遍,全省每年秸秆焚烧面积达40%以上,尤其是三麦秸秆的焚烧现象更为严重。农作物秸秆的大量焚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火灾、交通受阻、机场关闭、人员伤亡的重大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解决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用现代工程手段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出路问题是我省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几年来的实践试验证明,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是目前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温性能,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1999年,在我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不让秸秆焚烧的硝烟带入二十一世纪”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机械化还田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抓紧落实。
二、二、明确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全省2000年及“十五”期间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以科技为先导,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与利用秸秆生产饲料、燃料、工业原料技术相结合,采取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全面推动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从今年起基本实现以机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沿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各2公里以及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各1公里地带全面禁烧的目标。到2005年全省的各类秸秆还田机械推广到1.8万台,实现每年2000万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三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达到70%以上。
三、三、制定规划,落实措施,确保实现全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和机械化还田
(一)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是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落实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面积和机具的推广数量,在技术应用、机具推广、地区的选择上要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二)搞好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机械化旱地秸秆还田、机械化水田秸秆还田、秸秆捡拾打捆技术等四种形式。各地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宜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要发挥农机推广机械、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队的作用,利用全省农机高产示范区开展该项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现场会、机具演示会、农机跨区作业等多种方式,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秸秆还田的好处,各级农机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使农机手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秸秆还田技术和机具,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机手做好服务工作。
(三)筹集资金,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各地要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规定,积极筹集和运用农机化发展基金,各级政府要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集中用于典型示范、技术培训和机具购置补贴,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探索银行消费信贷,以引导农民多方筹集资金投资购机;在认真抓好国家重点地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项目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组织实施配套项目,以全面推动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努力探索农机服务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鼓励广大农民购置秸秆还田机具开展有偿作业服务。要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以增加农机户的收入,提高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确保全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全省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周围,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铁道沿线以及机场周边地区的市、县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联合制定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重点地区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与省政府签订的《关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责任状》,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各级环保、农机、农业、交通、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农作物秸秆禁烧,保障交通安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制订的《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五日
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办法(试行)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办发〔2008〕25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精神,加强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决定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第二条
2010-2012年共选聘江苏特聘教授不超过60人,每年20人左右。通过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动一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实力,为江苏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聘期三年。具有中国国籍的,原则上人事关系须正式调入聘任学校;具有外国国籍的,须在聘任学校全职全时工作。对特殊人才、特殊情况,可实行柔性管理。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四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应服从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 2 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符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要求,与国家和省科学研究规划相结合,与高校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第五条
江苏特聘教授岗位一般在二级学科设置,所在学科应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一般应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等。
第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的职责
(一)正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二)面向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应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
(三)领导或参与领导学科团队或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和优秀年轻学者。
(四)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本学科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章
招聘条件
第七条 海外应聘者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高尚,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50周岁、55周岁。
(三)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两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一般应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获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四)学术造诣高深,主持过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较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第八条 国内应聘者条件
(一)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二)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应聘者年龄原则上分别不超过45周岁、50周岁。
(三)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 4 或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科研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或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前3);
2.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奖励;
4.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2)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奖励。
杰出和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学位和年龄要求。
第九条 已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江苏省“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人员,不再列入江苏特聘教授选聘范围。
第四章
选聘程序
第十条
特聘教授原则上纳入特设岗位管理。省教育厅每年下达一次江苏特聘教授申报限额。有关高校自主确定招聘岗位,并按照特设岗位设置的相关程序申报设置后,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海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人选。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针对每个招聘岗位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按规定条件进行评审。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般由7位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2。属于自然科学类的,评审专家中院士不少于1/3。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海外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择优确定推荐人选,于每年8月31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设岗方案、推荐人选的有关材料、学校与推荐人选签定的聘用协议及拟提供的支持配套措施。
第十三条 省设立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审核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并对审核通过人选进行实地考察和公示。公示结束如无异议,省教育厅将拟聘人选报省政府审批。第十四条 聘任学校应与江苏特聘教授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十五条
三年聘期内,省为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江苏特聘教授分别提供100万元人民币/人、50万元人民币/人的科研经费。学校应为特聘教授提供不低于省标准的科研经费。经费一次核定,分年拨付,第一年拨付30%,第二年拨付40%,第三年 6 拨付30%。
第十六条
江苏特聘教授聘期内享受由省提供的每人每年12万元人民币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
第十七条
聘任学校应当为江苏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引进的江苏特聘教授,聘任学校所在地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
聘任学校可根据需要,为江苏特聘教授配备若干学术骨干。省教育厅和有关学校支持江苏特聘教授申请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第十九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成就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获得有关产权收益。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 江苏特聘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包括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
考核由聘任学校负责,于聘期内每个整年时进行。聘任学校 7 应及时将考核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考核不合格者,由聘任学校提出警告和整改措施。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者,经省教育厅同意,由学校解除聘任合同。
聘期届满考核于三年聘期结束时进行,由省教育厅组织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江苏特聘教授予以表彰。
第二十一条 江苏特聘教授如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在申报中弄虚作假,或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或触犯刑律,省政府将撤销其江苏特聘教授称号,停拨科研经费,停发奖金。学校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二条 江苏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高校行政领导职务,不得调离受聘岗位。
第三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2] 42号 【发布日期】2002-04-30 【生效日期】2002-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2] 4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国土资源厅、经贸委、建设厅、环保厅、工商局等部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四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省经贸委 省建设厅 省环保厅 省工商局 2002年4月)
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限时禁用粘土实心砖,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省砖瓦窑业综合整治,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整治砖瓦窑业和加快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我省于1996年开展过砖瓦窑业用地的专项整治,全省的砖瓦窑厂从当时的27000多家压缩到目前11000多家,对非法设立砖瓦厂、违法占地和非法取土等违法用地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近年来,砖瓦窑厂毁田取土等违法用地的行为有所抬头,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随着我省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地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而砖瓦窑业是耗土毁地的大户,只有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内容。砖瓦窑厂主要生产原料是粘土,它既是土地资源,又是矿产资源。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11000多家砖瓦企业中,仅2400家申领了《采矿许可证》,绝大多数小土窑是非法建造、非法生产,没有按《矿产资源法》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造成国家矿产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只有加强砖瓦窑业的治理整顿,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建窑,违法取土行为,才能全面维护矿产业资源管理秩序。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关键举措。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粘土类制品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其中粘土实心砖占墙材总量的56.13%。以廉价的土地为原料,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高能耗、重污染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粘土砖产品,以低价格和无序竞争的方式冲击建筑市场,严重违背国家保护耕地和环境、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阻碍了新墙材的发展和应用及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整治,是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4000多座轮窑和7000多座小土窑,缺少规划,盲目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无序甚至非法挖田、挖坡,造成生态严重破坏,耕地质量明显下降。从砖瓦厂排出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氟)及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给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如不大力整治,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只有加强砖瓦窑业治理整顿,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和整治对象
(一)整治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对全省的砖瓦窑厂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治理整顿。坚决取缔非法建厂、非法取土、毁田、毁堤、严重污染环境、工艺落后、逃避工商税务管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企业。严格限制粘土实心砖企业的产量和用地,禁止在规定的区域内使用粘土实心砖。通过整治,将全省的砖瓦生产企业纳入规范管理、合法生产的轨道,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治的对象
1.小土窑及18门以下简易轮窑应立即关闭。
2.各省辖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3.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沿江河湖渠边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4.国道、省道、铁道、机场和重要旅游线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的砖瓦企业一律关闭。
5.没有土源、破坏耕地的粘土砖瓦企业,立即关闭;存在少量土源或者外购土源的坚决予以限产,限期关闭。
6.不符合国家《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导向目录》和墙体材料革新政策要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不能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应立即实施技术改造。不能按期完成技术改造或改造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关闭。
三、进一步开展砖瓦窑业综合整治的措施和工作安排
(一)全面调查,摸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砖瓦窑厂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弄清每一座窑厂的建窑时间、占地面积、取土来源、审批情况以及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等情况。对每一座窑厂逐一登记,要有一表(调查登记表)一图(窑厂所在乡村地籍图)。此项工作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二)对照政策,切实从严做好关停工作。
1.对关闭的砖瓦窑厂,要做好资产、债权、债务及人员分流等善后处理工作。对拟关闭的窑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吊销营业执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收回《采矿许可证》。对极少数确需生产仿古砖瓦的小土窑,经墙改、国土、建设、文物等部门重新审核认可后,方可申请《采矿许可证》,原则上一个省辖市不超过2个。
2.对限期关闭的砖瓦窑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就关闭事项与乡镇政府和企业法人签订责任状,确保到期关闭。
3.凡是转产的砖瓦窑厂,应及早落实转产项目,拆除窑厂及烟囱等生产设施,并到工商部门更改经营项目。
4.对被确定保留或关闭的砖瓦厂,要在当地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此项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
(三)拆除关停窑厂,进行复垦。对决定关闭的砖瓦窑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及时做好窑基地、堆坯场等其他窑业用地的复垦工作,并按土地复垦项目库管理的要求,组织验收。复垦完成后要及时交当地农民耕种。对违法占地建窑,决定拆除窑厂,拆除的工作可责令业主负责,由此发生的费用由业主承担,对符合建设用地手续的砖瓦窑厂,按“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免交一定期限的承包费。此项工作在11月底前完成。
(四)实地检查,明确责任
1.对关闭的窑厂进行逐一实地检查,确保关闭措施落到实处。
2.对在整治中发现占用基本农田、严重破坏耕地的有关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提出处理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
3.对砖瓦窑业整治工作进行总结,逐级向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汇报,并在此基础上,抓好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实现砖瓦窑业的长效管理。
此项工作在12月底前完成。
四、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砖瓦窑业和新墙材协调发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建立砖瓦窑业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国土资源、经贸、建设、环保、工商、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公安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年底前完成任务。
(二)实行许可证制度,确保企业合法生产和经营。对砖瓦窑厂要实行严格的《采矿许可证》制度。对整治后保留的砖瓦窑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凭砖瓦窑厂的营业执照、工商登记证,墙改机构核准意见,环保部门批准书和取土申请报告,按规定程序核发《采矿许可证》。建设单位凭企业提供的合法证件,到当地墙改办办理“专项用费”征退手续。建设主管部门对使用无合法手续企业砖瓦产品的工程不予办理验收备案手续。发证机关要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如发现违反规定发证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发证机关对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坚持对砖瓦窑厂取土范围每年划定一次,坚持“一勘六定制度”,即现场勘验,定界址、定季节(时间)、定深度、定数量、定复垦、定补偿标准。同时必须兼顾取土区的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三)利用经济调控手段,合理利用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按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征收一定的行政规费,抬高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砖瓦生产成本。对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砖瓦窑厂,要依照国务院1994年颁发的《矿产资源补偿征收管理规定》(国务院150号令)的规定一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对取土区要作为临时用地管理,同时还应征收土地补偿费、临时用地管理费;加强对墙改专项费用的征收力度,加大对应用非粘土墙体材料工程项目的返退比例;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和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四)清窑与限产相结合,“禁实”与“推新”并举,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步伐。“十五”期间,我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大由城市向村镇、粘土类向非粘土类墙材、一般建筑向节能建筑推进的力度,重点抓好限制生产和全面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逐步限制粘土多孔砖,大力发展上规模、高档次、高质量的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发展节能利废的产品,在节能建筑中全面推广应用高热阻的高孔洞率的多孔砖、砼保温砌块等新墙材和隔热保温材料。提高热环境质量,改善建筑功能。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核发施工许可证、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备案等环节逐一把关,堵住粘土实心砖和非法生产的粘土制品的市场通道,确保国家要求我省27个城市和人均耕地低于0.8亩的县(市),按期实现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目标。
(五)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保护生态环境。对保留的砖瓦窑厂要抓紧进行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材产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排放。环保部门应加强企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同时,要加强对厂区和取土区的环境整治的力度,营造有利于治污的生态环境,将窑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其它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不得批准新建、改建、扩建粘土实心砖生产线。加强对砖瓦窑厂的跟踪检查,防止已经关、转的砖瓦窑厂死灰复燃,禁止违法取土,毁田取土。一旦发现,依法追究当事人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价改革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3] 6号 【发布日期】2003-01-03 【生效日期】2003-0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价改革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3] 6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价改革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价改革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一月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价改革的意见
(省物价局 2002年12月)
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目前,我省水资源相对短缺和水浪费、水污染现象并存,制约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价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对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快我省水价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水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省商品性供水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三部分,兼具垄断性、资源稀缺性和公益服务性,水价实行政府定价。按照《江苏省定价目录》规定,水利工程供水、污水处理费由省制定标准;城市供水价格由各市根据省定办法制定具体价格标准。目前,水价形成机制缺乏合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一)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仍然偏低。我省水价虽经多次调整,但仍然不合理。目前,我省水利工程水价平均每立方米为0.0185元,远远低于供水成本。城市供水平均水价每吨为0.87元(含税,不含费),占平均生产成本的80%左右。城市平均到户销售水价每立方米1.80-1.90元(含税费)。从水价分类来看,民用水价低于工业水价,工业水价低于商业水价,商业水价低于特种行业水价。水价与成本倒挂,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明显偏低,导致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浪费水现象严重。自来水企业经营有困难,不利于水事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费不到位和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费挪用,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二)供水管理体制不合理,供水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城市供水体制单一,缺乏必要的竞争,导致城市供水粗放经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自我积累能力差。农业供水管理层次和环节较多,水费收取有时不够规范。由于补偿机制不健全,供排水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后,供排水管网年久失修,管网漏失率高等,制约了城市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现行水价对水消费行为缺乏约束力,用水浪费严重。由于农业用水无计量设施,农业水费采用按田亩收费,水费多少与用水量关系不大,导致农民和水管单位缺乏节水积极性,也不利于体现水的商品性。我省苏北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业灌溉水渠基本上是土渠,自然损耗率高,从蓄水工程到田间用水,水的平均利用系数约为40%左右。城市自来水抄表到户改造缓慢,仍采取平摊水费的计价办法,导致用户节水意识淡薄。
二、水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水价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水价改革正处于福利性向经营性和节约性的过渡期,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困难很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省水价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业发展、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水价形成机制,以适应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将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流放在优先位置,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将开源节流与防治水污染结合起来,坚持治污为本,努力为城市和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
(三)将水价形成机制改革与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坚持两项改革相互促进的方针,实行政企分开,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四)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充分体现水的商品价值,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水价达到合理水平。
(五)在兼顾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水价改革的思路
根据改革原则,水价改革的思路是:初步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科学的水价计价方式,建立供水、污水处理、回用水和地下水四者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
(一)逐步提高水价和水资源费标准,进一步改革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因此,水利工程的运行费用应区别性质,分类补偿。用于防洪等社会公益性的各种费用开支,应通过财政和征收的各种水利规费支付;用于供水等经营性的费用开支,应逐步做到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补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类用户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水价政策。农业用水应按成本定价,其他用水应实行有适当利润的定价。为体现水的资源性,应逐步提高水资源费的标准。
(二)结合城市供水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应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供水环节建立成本约束机制,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试点。要根据合理流向、就近供水的原则,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推行区域供水。在污水处理环节上,尽快将污水处理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变为经营性收费,并体现按质收费的原则。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要逐步达到合理水平。实行企业管理的污水处理厂,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目前仍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污水处理厂要积极创造条件向企业管理转变,转制前其收入暂按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形成节水型的社会。
1.实行计划用水,超计划加价政策。在保证居民用水一户一表的前提下,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对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用水制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类用户的合理计划量、合理定额,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2.对非必需的特殊用水实行高价政策。例如对高档洗浴、洗车、饮料等特殊行业用水,应采取高价政策,以抑制非必需用水行业的快速发展。
3.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以缓解季节性供水紧张矛盾。
4.建立动态水价形成机制和审价制度,使水价调整随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变化而适时进行,促使用户用水行为更趋理性,提高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率。为使供水和治水成本更加合理,对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相关费用实行审价制度。
5.实行新水新价制度。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用水需求而新建的水利供水工程、城市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用户承受的前提下,实行新水新价政策,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水利和城建事业的发展。
6.合理确定回用水价格与自然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使用回用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水设施建设。
(四)实行依法治价,规范价格行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已经出台了《江苏省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城市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江苏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江苏省水资源费管理办法》,使水价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四、水价改革目标及实施步骤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至2005年,拟将水价逐步提高到供水成本的水平。到“十一五”期间,将水利工程水价提到有合理利润的水平。为减轻农民负担,将农业水价提高到供水成本的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价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水资源费:为体现水的资源性、稀缺性,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十五”期间,逐步提高水资源费标准;理顺地下水资源费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三)城市供水价格:
1.旧水厂价格:2003年前,拟将旧水厂的水价提到保本水平。2005年前提到微利水平。
2.新建水厂价格:新建的区域供水设施,实行还本付息和保本微利的价格政策,以保证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
城市水价具体调整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部分地区和单位仍继续收取水厂建设费和管网建设费的,要坚决按规定予以取消。
(四)城市污水处理费:为加快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步伐,根据还本付息、保本微利的原则,结合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按照统一政策、分市核定的办法,各地要加快拟定城市污水处理费调整规划,并尽快调整到位。
五、其他配套改革
水价改革应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供排水企业改革、污水处理企业改革以及经营机制的转换结合起来。
(一)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增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供水企业、污水处理企业应尽快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政企分开,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二)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财务和成本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成本增长和费用支出。试行厂网分开、竞价入网。
(三)水价改革要与计量设施改造和推行科学节水方法相结合,与整顿规范供水环节收费相结合。在水利工程供水环节,要加大计量设施的投入,减少收费环节,提高自收能力和水平。在城市要加快一户一表改造步伐,为城市居民用水尽快实行阶梯式水价创造条件。城市供水企业实行抄表到户所增加的维护和运行费用可合理计入价格。
六、做好水价改革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水价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动作。价格主管部门要做好水价改革的规划、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涉及城市供水方面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支和票据管理;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城市供水企业、污水处理企业改制及其他配套工作,配合做好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的改制工作,配合做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水资源费的调整工作;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水质监测工作。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心协力,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的江苏
【发布单位】810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02-27 【生效日期】1996-02-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制订的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6年2月27日苏政办发〔1996〕5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的《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职工持股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探索运用职工入股形式,改进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提高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调动职工积极性,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增强公司凝聚力,规范职工持股的组织和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关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职工持股会是指依照本办法设立的工会领导的从事内部职工股管理,代表持有内部职工股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工会社团法人名义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第三条 第三条 内部职工股是指依照本办法规定设置的,由职工个人自愿货币出资与企业用历年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相结合形成,由公司职工持股会统一管理的特定股份。
第四条 第四条 公司设立职工股必须坚持国家股控股。
第五条 第五条 募集职工股应坚持职工自愿认购的原则,不应强行摊派。工会应全过程指导职工持股会的工作,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第六条 第六条 职工股股本金仅限向本企业投资。
第七条 第七条 职工持股会代表所有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作为一个股东参加股东会,行使股东权利并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八条 第八条 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通过职工持股会按持股额享有相应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 职工持股会的设立程序
第九条 第九条 建立职工持股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照《公司法》规定条件设立或改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近3年连续盈利;
(三)企业发展符合产业政策,预测今后3年内经济效益较好;
(四)企业工会组织健全,能独立负责开展工作,有承担组建职工持股会的能力,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五)原企业资产必须重新评估并到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股权重新确认手续。
第十条 第十条 建立职工持股会的程序是:
(一)由公司发起单位(已建公司由董事会)与企业工会共同提出和制定建立职工持股会的方案;
(二)股东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方案;
(三)工会根据通过的方案组织筹备工作;
(四)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审批;
(五)经审批同意后,由工会组织实施,正式建立职工持股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企业申请设立职工持股会,由地方总工会会同体改委、经委、国资管理部门审批。企业上报送审的材料应包括:
(一)关于建立职工持股会的申请报告;
(二)关于建立持股会的方案(含职工股的发行方案、比例、范围、价格、方式,持股会组织管理方式等内容及企业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
(三)股东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建立职工持股会方案的决议;
(四)工会社团法人资格证明;
(五)持股会章程(草案);
(六)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应对职工持股会的职能、管理方式等重要内容做出规定)。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职工持股会章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持股会的性质、宗旨和职能;
(二)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
(三)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股本构成;
(五)股份管理的办法;
(六)红利分配的办法;
(七)财务管理和审计;
(八)其他。
第三章 职工持股会的组织机构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职工持股会应建立管理委员会,职工持股会管理委员会是内部职工股的管理机构,对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负责,并接受其监督。管委会设主任1名,干事若干名,根据需要可设副主任1名。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持股会管委会主任由工会推荐并经职工持股会会议选举产生。副主任、工作人员经管委会主任提名后由职工持股会表决通过。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管委会主任作为职工持股会的代表参加股东会,在股东会决策过程中,应充分代表持股职工利益,反映持股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职工持股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决定以下事项:
(一)审议通过《职工持股会章程》;
(二)选举职工持股会管理委员会成员;
(三)听取管理委员会主任就参与股东会决策及管委会工作的汇报;
(四)讨论决定职工持股会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持股会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收集持有内部职工股的职工关于需提请股东会讨论、决议的问题的意见;
(二)召集召开职工持股会会议;
(三)办理和管理职工持股名册和职工持股卡;
(四)办理职工入股、增股、减股、退股、内部转让等事宜。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职工持股会管委会必要的人员编制、费用、办公场地由公司负责提供,管委会的活动费用支出应定期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第四章 职工股的发行与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职工股总额和比例的设置应参照公司股权和职工实际出资能力。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职工持股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职工自愿货币出资;
(二)将公司工资结余派给职工;
(三)经股东会同意的其他合法形式。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职工对其货币出资部分具有转让权。其转让范围仅限于公司内部人员。转让双方须到管理委员会办理增、减股手续。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指企业派股是指企业为加强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根据职工工龄、岗位、贡献用企业历年的工资结余派给职工的股份。企业派股方案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审议后决定。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职工对企业派股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转让权,继承权,仅享有分红受益权。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在本公司工作满1年,并与其形成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包括外派人员)可购买职工股。
公司及其分公司在册管理的离退休职工是否购买本企业职工股,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董事长、经理出资认股额一般不得低于职工平均出资认股额的2倍,亦不得高于5倍。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公司应当在登记注册或变更登记后,向职工持股会交付由公司董事长签发的、与职工出资额(包括其他来源)相对应的股权证。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职工持股会应当建立职工持股名册,作为管理职工股的依据。
职工持股名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持股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证号码、住所、持股卡号码;
(二)职工所持股份金额、本人签章、经手人签章;
(三)职工入股、增股、减股、退股等数额、日期及有关记录;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职工持股会统一发放持股卡,由持股职工本人保存,与职工本人身份证、工作证或离退休证同时使用方为有效。
职工持股卡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持股职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工作证号码、职工持股卡号码;
(二)职工所持股份金额、入股、增股、减股日期及有关记录,经手人签章;
(三)职工持股会管委会主任签章;
(四)发卡日期及注意事项。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持股职工经批准脱离本公司或者死亡,公司应参照公司上每股净资产值将职工货币出资形成的股权购回,同时将派股收回。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公司购回的股份留作新职工认购。新调入职工1年后可按规定自愿购买职工内部股。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职工持股会依法从企业获得股利后,按职工个人持股数额进行分配。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职工持股会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解散:
(一)企业破产、关闭;
(二)企业被兼并解散;
(三)持股会同意转让全部股份给其他股东,决议解散。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持股会解散时,由职工持股会代表和有关财务人员组成清算小组,进行清算。持股会依法得到清偿财产,由清算小组按照职工持股比例进行清退。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