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管理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标准化管理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企业员工培训提纲
王彦生
一、标准与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规定)。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推荐性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应严格执行;企业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也应严格执行。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企业生产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综上所述,(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3)标准制定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6)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1
这个过程是由三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实施标准; 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秩序和效益”。
二、记录与追溯
《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条指出:食品追溯标准内容应覆盖食品原辅料购进、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产品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追溯要求,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为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技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原辅材料进货查验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二款: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1 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规定采购原辅料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记录采购的原辅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和凭证。
2、原料验收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第一款: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 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3、食品贮存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7.2.6 食品原料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不同食品原料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7.3.3 食品添加剂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必要时应根据食品添加剂的特性确定出货顺序。
7.4.3 食品相关产品的贮藏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相关产品。仓库出货顺序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2.3 建立和保存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4、投料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2.3 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5、关键控制点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1.11 申请人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9 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6、清洁消毒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1 清洁和消毒: 8.2.1.1 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8.2.1.2 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8.2.1.3 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洗涤剂、消毒剂使用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6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应与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4 应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清洁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洁消毒前后的设备和工器具应分开放置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8、半成品检验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9、包装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二)生产工序、设备、贮存、包装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10、成品检验记录
第五十二条: 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5.3 应当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并规定食品出厂时,应当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和凭证。
11、产品留样记录
《GB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9.3 检验室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各项检验的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应建立产品留样制度,及时保留样品。
12、产品销售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13、运输交付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就下列事项制定并实施控制要求,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四)运输和交付控制。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2 应当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明确原料控制(如领料、投料等)、生产关键环节控制(如生产工序、设备管理、贮存、包装等)、检验控制(如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以及运输和交付控制的相关要求。
14、防鼠、防蝇、防虫害检查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1.7 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相应检查记录,生产场所无虫害迹象。《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4 虫害控制
6.4.1 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孳生。6.4.2 应制定和执行虫害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生产车间及仓库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帘、纱网、防鼠板、防蝇灯、风幕等),防止鼠类昆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鼠害痕迹时,应追查来源,消除隐患。6.4.3 应准确绘制虫害控制平面图,标明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6.4.4 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
6.4.5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进行处理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除虫灭害工作应有相应的记录。
6.4.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造成污染;不慎污染时,应及时将被污染的设备、工具彻底清洁,消除污染。
15、温、湿度监测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2 有温、湿度等生产环境监测要求的,定期进行监测并记录。
16、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3.13 生产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5.2.2 监控设备 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护。
5.2.3 应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修,及时记录。
17、卫生检查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1.3 应制定针对生产环境、食品加工人员、设备及设施等的卫生监控制度,确立内部监控的范围、对象和频率。记录并存档监控结果,定期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8、生产过程微生物监测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8.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
8.2.2.1 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8.2.2.2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和检测方法、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
8.2.2.3 微生物监控应包括致病菌监控和指示菌监控,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结果应能反映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水平。
19、废弃物处置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5 废弃物处理: 6.5.1 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废弃物应定期清除;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必要时应及时清除废弃物。
6.5.2 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20、食品召回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三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由于食品经营者的原因造成其经营的食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召回。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但是,对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的,应当提前报告时间、地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必要的,可以实施现场监督。
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条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4.1 应当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并规定停止生产、召回和处置不安全食品的相关要求,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21、不合格食品(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处置记录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4.2.应当规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中不合格品的管理要求和处置措施
22、职工培训计划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4.2 应当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及卫生培训。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当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2培训:
12.1 应建立食品生产相关岗位的培训制度,对食品加工人员以及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12.2 应通过培训促进各岗位从业人员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识和责任,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
12.3 应根据食品生产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年度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做好培训记录。
12.4 当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及时开展培训。12.5 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2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2 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验人员、负责人培训和考核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
24、职工培训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7.6 有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并有相关培训记录。
25、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6.3.1 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
6.3.1.1 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3.1.2 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26、食品安全自查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5 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并规定对食品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7、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1 有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记录。
28、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1 应建立记录制度,对食品生产中采购、加工、贮存、检验、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真实,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所有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
29、客户投诉记录
《GB 14881-2013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4.1.3 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对客户提出的书面或口头意见、投诉,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作记录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30、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
《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8.2 有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落实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记录。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6)》5.6 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并规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措施及向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要求。
三、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员培训。做到:(1)说、写、做一致,即: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证明给我看。(2)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二)做到如果有规定(标准),就坚决依照规定(标准)执行; 如果规定(标准)不合理,先执行规定(标准)然后提出修改建议;如果没有规定(标准),按照正确方法执行,然后提出制定规定(标准)。
(三)把复杂的事情(问题)简单化、把简单事情(问题)标准化、把执行标准精细化。
四、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管理 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7S管理原则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7S管理就是5S+2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下面,举实例阐述:
(一)员工管理
第1条,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团结互助,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拉帮结派。
第2条,全体员工须按要求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酒后不得进入车间。
第3条,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如加班依生产需要临时通知。
第4条,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违者依《考勤管理制度》处理。
第5条,工作时间内,车间主任、质检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班组长申请方能离岗。
第6条,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班组长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第7条,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组长以上干部应起立适当问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第8条,工作时间禁止在车间吸烟、聊天、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注:脱岗:指上班时间脱离工作岗位或办私事;窜岗:指上班时间窜至他人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第9条,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生产设备,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第10条,未经厂办允许或与公事无关时,员工一律不得随意进出各办公室。
第11条,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不得将产品(或废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台或流水线上,违者严肃处理。
第12条,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生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第13条,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必须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第14条,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车间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如:原辅料、纸箱等)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有流程卡的产品要跟随流程卡。
第15条,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生产,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第16条,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的,应由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17条,生产工艺和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偏差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或纠偏。
第18条,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铁锹、拖把、扫把、电扇、螺丝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第19条,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车间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对不服从安排将上报人事管理部门按《行政管理制度》处理。对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者,酌情罚款,延误生产进度或发货日期者予以免薪辞退。
第20条,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第21条,在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料。车间主任、检验员、设备维修人员、电工必须跟班作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第22条,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须捡起.否则,按《行政管理制度》予以处罚。
第23条,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不能堆放产品和废品,生产配件或样品须以明确的标识区分放置。
第24条,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车间主管的责任。
第25条,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洁卫生人员共同运出车间;废纸箱要及时拆除,不得遗留到第二天才清理。
第26条,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第27条,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办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二)员工考核
1、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2)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术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4)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以上考核按《绩效考核办法》由总经理和各车间主任考核,对不服从人员将视情节做出相应处理。
2、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三)车间管理规章制度
1、车间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说话和气,待人礼貌;
2、因公务到车间办事,不得在生产区域闲逛,不得聊天,不给职工散布消极的东西;
3、每周召开一次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参加的车间生产会议。检查生产进度、质量情况,调度是否得当,有无窝工现象,工序衔接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4、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分析人员思想、设备、技术状况以及原辅材料等诸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重要原因,及时提出办法和措施;
5、坚持每月对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的检查。分析超定额造成浪费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总结节约原辅材料的经验,表彰好人好事;
6、坚持安全文明生产,做到每月定期检查两次。内容:(1)设备安全与卫生情况;
(2)电器是否正常运转;
(3)产品是否堆放整齐;
(4)环境卫生是否清洁卫生;(5)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7、搞好原始记录和日报工作,准确及时地综合反映车间每日完成任务的进度,按时报送生产管理部门。搞好原始记录的收集整理,并利用资料分析生产活动的各种情况、指导生产,为总结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可靠资料。做好“五帐一卡”的完善和归档工作(“五帐”:产量、质量、考勤、用料、安全生产帐;“一卡”工具管理卡)。支持班组统计员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协助他们妥善保管小组的各种原始记录,以备存查追溯。
8、考勤管理
车间主任负责全厂考勤管理,并设一名兼职考勤员,逐日严格考勤,考勤表公布上墙,于每月中旬随工资发放表交实业处审核,报人事处备案,考勤截止时间每月二十六日,缺勤须附有关证明。
9、请假
(一)病假。职工因病医疗休息,必须持有医院证明,病假期间含公休日、节假日的按病假计算,病假工资按实计扣,病假壹个月以上(含壹个月)停发本月各项内部补贴。
(二)事假
(1)职工请事假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
(2)请事假在三天以内,由车间主任批准,三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事假单随考勤表月底上报实业处;
(3)事假期间含公休日,节假日的按事假计算;
(4)事假工资按实计扣。
(三)迟到、早退、旷工
职工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作息时间上下班,视为迟到、早退。迟到、早退半小时以上视为旷工一天,旷工一天(含一天)扣罚本人日工资,累计两次或三天,解除用工合同。
(四)其它
(1)职工休产假、婚、丧假等均按企业有关政策执行;
(2)加班:由企业领导根据生产任务需要统一调度,每满8小时按一天计算,如晚上加班超过12点,也视一天,按月结算,生产主任审批,发放加班单;
(3)调休:企业领导根据生产情况统一安排调休,不服从者视为自愿放弃处理。职工补休需持加班单,事先征得企业领导同意,不得影响正常生产。
五、新木桶理论与持续改进
1、新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指木桶的大小是一定的,也不斜放等)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这就是新木桶原理。
2、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就是不断的改进,应以循证管理为基础,关注事实、分析情境、放弃成见,开展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持续改进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可使用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从而确保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顺利实施。
2017年5月10日
第二篇:生存,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生存,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读三体有感
2016年初读了刘慈欣老师的科幻小说《三体》,基本三部都看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打开了一扇了解宇宙的大门、打通了通往未来文明的道路、探索了人类的最终归宿。后来我还听了广播,以至于有几天晚上失眠了,吓得。
《三体-地球往事》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一名被迫害的科学家叶文洁利用太阳的反射放大信号的原理,把太阳变成一个恒星级的信息发射器,将地球的信息发送至外太空,希望收到信息的外星人能前来拯救黑暗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希望外星文明帮助人类进化得更加高阶一点。信息被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文明三体文明所收获,三体星人由于三个太阳的无规则运行,已经经历数百次的文明覆灭和再生,极需要在三体星被太阳最后吞没以前,找到新的星球延续文明,而来自地球的信息使他们锁定了地球作为新的栖息地,于是,三体星人对地球的远征开始了,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战争也开始了。《三体-地球往事》实际上讲述了三个故事,三个绝望的故事。叶文洁的故事表示着对人类社会的绝望,汪淼则代表着对未来的绝望,而三体文明代表的是对整个生命形态的绝望。
读《三体》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不可说的不讨论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儿站在死于武斗的红卫兵墓前,那孩子问大人:他们是烈士吗?大人说不是;孩子又问:他们是敌人吗?大人说也不是;孩子再问:那他们是什么?大人说:‘是历史。’”
我认为,这也是《三体》这部小说在西方得到快速传播的重要一点,西方人太关注文革,而中国人又极想忘却这段历史。
二、思维发散
科学的发展是否有上限,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太阳系的范围?天体的诞生与毁灭以亿万光年为记录。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拥有生命的星球只有地球,而地球上拥有生命的时间也不过短短的数亿年而已。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宠儿,宇宙是否还有其他生命的存在?
遥想到宇宙的漫漫无际和时间的漫长,相对于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渺小,内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恐慌。它有时让我感觉,人类仅仅是宇宙的一个偶然现象,人类的存在相对于整个宇宙,并不比一个细菌更渺小。人类的生活空间仍只局限于地球的某些角落,对整个地球尚且不能完全了解。相对于茫茫宇宙,类似地球的星球数以亿计,几乎所有的都是荒凉冷漠的世界,或许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三、人之本性
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在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实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是做不到道德自觉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叶文洁,一个纯粹悲剧式的人物,她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女,尝尽世间苦涩。在那个扭曲癫狂的时代更加把她的性格逼向极端,为最后的“终极背叛”埋下伏笔。叶文洁在偶然间利用太阳和地外文明三体世界取得联系之后,内心狂喜不已,希望能借由外来力量来净化人类世界,若非内心失望之极,恐怕她是不会萌发这种念头的。可是文革结束后,国家的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未来又是一片金光大道,如果以后没有遇到伊文斯,恐怕三体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命运也会改写。而伊文斯之所以想借助三体世界的力量来彻底消灭人类世界,也是因为对人类世界种种罪恶的失望,认为人类罪大恶极,无可挽救。
人类的文明,目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其本身的多样性来说,可预见的都是悲剧收场,只是不知道这个激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炸弹是由哪里开始爆发。
四、取舍
《三体》第二部中,有段话“每一个文明第一需要都是生存,但宇宙总物质一定”,而构建了一个宇宙社会的模型:整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发现另一个猎人后,因为总物质量是固定的,所以必须通过互相厮杀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此只要一个文明的位置一旦被公布,就会立刻被攻击。罗缉依靠这个信息使得外星文明“三体”不敢轻举妄动。之后人类开始了与“三体”文明互相交流发展的历程。
靠外太空的外星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殊不知,引入的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噩梦。
五、文明的结局
《三体-地球往事》中常伟思将军让汪淼做好思想准备,有这么一句话“是的,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三体-黑暗森林》理论两个大前提,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们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体-死神永生》讲述的是人类文明还是被其他高级文明发现了,太阳系受到未知文明的未知攻击,毫无反抗之力,攻击方式是使太阳系整个三维空间转换为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在二维中崩坏释放,最后整块三维空间消失为二维。
只有达到光速的飞船才能逃逸成功,幸存的少数人类也逐渐的窥见宇宙残酷的真正面目:宇宙一开始是是高维的,可能是十维或者更高,而不同的文明之间战斗,最有效率的攻击方法便是维度攻击,将维度降低,为了使这种攻击不波及自身,使用这种技术的文明通常会把自身整个种族的维度降低。在这样不间断的战斗中,宇宙的维度不断降低,当维度回到0维时,宇宙将重新回归到十维。重新开始新一轮轮回。
第三篇: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年来,我校能够紧紧围绕去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向老师提出了“在激励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和“学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的口号。同时坚持教学管理创新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综合质量在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强化创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一年来我们树立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责任到人。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我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
1、抓教师队伍建设,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我们做到:
(1)鼓励教师们学习新课标理念
我校为教师购置了教学和科研书刊。在学习上我校提倡教师们要:有计划安排、有内容材料、有讨论交流有记录心得、有实践体会、有论文总结;在学习上要做到:学---讲---写---展---评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师学习效度上,我校给予教师在学习内容上以具体的指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结合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结合学科特点的学习、结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结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等。我校教师每人都有学习心得体会本,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利用每周一校例会的前十分钟,我们都要进行“精彩十分钟自我展示活动”,教师们就教育教学等方面学习体会、收获和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经验、教训或是教育教学上最新信息和动向,即将他们的所学、所感、所悟进行展示和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对于教师们的学习,本学期我们加大了抽查、互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学校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学习使教师们认清了形势,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使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如:期末我校各学科组织教师开展复习引路课研究活动,活动中我们提倡讲课者与听课者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问题研讨已成为讲座与研讨活动的主要方式。
每学期学校组织交流展示,确实学有成效,教师们对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体现了自主性、全面性、开放性、激励性的特点。
(2)校长有明确的教学管理思想,带领一班人,深入实际,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全盘推动,效果显著。近两年我校注重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有计划、分层次、重实效,积极创造条件苦练教师基本功。为争创语文、科任两大学科,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基本功培训,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以学科大组带学科小组,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加强了基本功自我培训。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学习区教师基本功考核项目及要求的基础上,找自身弱项,订自训计划,学校予以指导,加强自我培训的针对性。其次,我们发挥学科组的优势,形成教师基本功组训氛围。同伴互助会使优势得到互补。如:语、数、科任各学科分别开展了九次以上学科专项基本功培训。为此,我校还以学科大组的组织形式,多次进行了基本功的培训与展示活动。在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中锻炼了技能技巧,提高了专业素养。另外,我们还积极与教研中心联系,聘请各学科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出现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出现了许多发展有特长的学生,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后进变先进,智力得以开发的学生。
l、学校对毕业班工作能给予高度重视,连续几年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没有出任何问题。对其它年级学生注重加强平时管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质保量,区、学区进行语数抽测成绩良好。
2、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能够开齐、开足课题,认真执行新大纲和学科教学文件的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研读,校长主任认真做辅导讲座,带头谈学习体会,安排骨干教师做引路课,把学习要求落到实处。几年来,学校一直把教研活动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效果,围绕科研课题研如何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3、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突出一点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目的是在保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负担;工作中。一直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减负的要求,并依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沙小“减负”措施。
4、学校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办法,建立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层的管理,管理中力求体现科学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励性,使其出现良好的运转机制。校长与教学干部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参加教研,实地考查,新自指导,校长教学干部参加教研和听课评课的次数均超过上级领导的要求。
5.以反思促提高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我校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引导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自己及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以教师反思行为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开展了“教学一课的得与失”活动,就是让教师们通过对一节课的回顾与反思,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前的构想与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师生交往与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比较。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出经验。
8、学校认真推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切入点,带动其它工作,力求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三)今后工作思路:
认真今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主动意识,充分认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加强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将管理落到实处。
第四篇:[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与竞争必由之路
[企业管理] 供应链管理:食品企业生存
与竞争必由之路
食品工业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行业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中国的食品工业在连续十余年保持上扬势头的同时,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但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面对如此这多的经营挑战,中国食品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导入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供应链管理创造中国食品行业新业务模式与协同效益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物资采购、产成品制造、商品批发分销、零售的所有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它不同于企业内部管理,更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国通供应链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目前食品企业供应链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供应链管理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来说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也是协同效益产生的根源。具体表现在:
一是食品业的价值链正由上游向终端倾斜,谁最接近消费者、谁最能把握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整条价值链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而企业对终端的掌握,只有两种方式:直销和渠道,对于食品这种特殊要求的产品,渠道的能力就是对终端的需求把握能力。
二是中国国内经济区域特点和地理分布,使得食品销售渠道,还是以多品种、小批量、分销网络形式为基本特征。有别于国外大型零售商直接与品牌商交易的扁平模式。如何管理逐级放大的渠道组织和销售渠道,是中国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侧重点所在。
三是长期的战略或伙伴式的联盟关系逐渐取代合同式短期的供应关系成为供应渠道主流,同样在销售渠道上,品牌商也将更加依赖稳定强大的一级批发商来掌握诸多的2级、3级分销商。
四是企业的明确定位、消费人群的细分、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使得不同食品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差异性个性化特征。渠道的建立、渠道的交叉、渠道的掌控,成为食品业供应链管理的制胜点。
五是食品的安全、保质等要求使得食品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物流与计划、订单信息传递的迅捷性要求高。渠道响应能力最集中的表现在渠道订单上。
渠道管理是食品业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根据我国食品企业的特点,研究人员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使得中国食品行业摆脱现有弱点,强化自身优势的最好武器,而针对食品行业的特定性,渠道管理,尤其是渠道订单的管理又是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所在。渠道能力是一种持久的、不可购买的、不可转移的、与中国消费市场现状密切相关的能力,而正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渠道能力成为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且中国企业对本地消费市场的熟悉,也使得渠道能力是中国食品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
法国达能参股娃哈哈、乐百氏,重在其市场份额和广而深的销售网络,他们看重的是渠道,借助这个成熟的渠道把自己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食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渠道协同模式也可以分成“战略伙伴”模式,“重要伙伴”模式,“大众市场”模式,“复合”模式与“低回报”模式。产品品牌商根据公司的规模、技术支持能力选择合适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适的战略协同关系,这是决定供应链绩效的主要因素。
为了在供应链业务协同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要清楚地了解供应链上伙伴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支持合作关系所需要的技术。合作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食品行业以往的合作更多是“大众市场”模式,其将成本作为合作中的最重要因素,他拥有很多个供应商选择,合作的深度非常有限。关键的问题是力求获得物料和交易成本最小,同时在合作关系支持流程和基础设施方面无需大量投资。然而未来的供应链协同发展方向应该是由“大众市场”转向“重要伙伴”,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供应链上协同成本,通过信息共享、高效业务处理降低渠道库存、加快资金流转、加快产品开发与推出速度,最终实现供应链上新价值的创造。
业务协同的深度和对渠道伙伴的控制力,是决定供应链竞争力和价值链价值分配权重的主要因素。比如,嘉士伯是全球第五大酿酒集团,他采用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后,使得其瑞典的130个订货商能够直接通过爱立信WAP电话把订单输入公司系统,而这些订货商面向1500个零售商店。增强经销商的供应链协同后,瑞典嘉士伯由原来的5个电话销售中心和销售部门减少到1个客户中心,客户记录、库存水平以及供应链其他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客户可以最快时间确认自己订单状况,嘉士伯也能确定最有效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并很好计划管理自身的生产与库存。
订单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供应链是价值链物理上的实现形式,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实现对最终客户的价值提供。订单是最基础的渠道行为,订单流程是渠道组织结构的重要依据,订单信息是相关业务控制的重要依据。快速的订单响应保障渠道库存信息的准确和渠道库存与市场销售的最佳平衡点,而且订单快速完成也促进资金周转的加速,提高的资金的时间价值。订单管理实际上关联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控制、供应商管理、需求预测、电子单据(供应链管理系统)等诸多因素。以订单管理驱动流程优化,进而实现渠道能力、供应链管理的能力提升,也是食品企业变革应该遵循的规律。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模式
进入XX年,供应链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很多企业已经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战略。
比如,青岛啤酒的二次创业就把价值链拉动作为三大策略之一,全力推广供应链管理模式。青岛啤酒集团销售公司,由于它的机构横跨全国,销售环节复杂,手工难以管理,容易在一些环节出现失控现象。为了实现订单快速响应,加强渠道控制,减少区域间冲货,统筹安排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避免财务风险,实现管理规范化,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新鲜度管理,于XX年5月实施销售渠道管理,并在XX年底实现的包括销售渠道、供应渠道在内的跨企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
再如,中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集团应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提升。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和商店等都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
总结国内企业供应链实践,对比国内外供应链实现的环境,研究人员对供应链管理的实现和改进方向归纳如下:一是业务协同与组织协同并重;二是打通渠道,实现渠道能力优化提升;三是以订单为供应链绩效驱动,以渠道流程固化、优化来改进业务效率与效果;四是最终实现低成本,快速响应的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能力。
第五篇: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撬动现代后勤的支点 标准化:现代联勤的“通用语言”■标准化优先发展是国际大势
美军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创了依据法律集中统一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此后
50多年来,美军标准化优先发展战略一直贯彻始终。通过标准化,美军统一全军物资代
码,并借助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全球物资可视化、就近保障和精确保障。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通过指挥控制信息系统标准化、飞机维修和零部件标准化、弹药燃油通用化、机载外挂物资接口通用化等标准措施,使每天平均出动的2600多架次飞机,都能统一使
用盟国的后勤物资器材完成补给,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现今,不少西方国家都推行国防部直接领导下的三军联勤体制,而实现这一体制的基础和平台,就是实现较高水准的后勤标准化。如英、德等国军队的后勤经费按标准化
供应,物资按标准化保障,部队按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与标准化成为这些国家军队构建
现代后勤的双轮。
■规范标准是标准化的基础
后勤建设标准是规范各级各类各专业系统基础设施、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求
和操作规范。建设标准必须体现规范性、特殊性,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比如,在营区建
设上,要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部队特点,区分细化设施配套标准、功能要求标准等
;在后勤装备建设上,要建立完善涵盖装备研制、生产、使用、维修、退役等全系统全
寿命的战技术指标和管理规范。
后勤训练标准,是明确后勤训什么、怎么训、训到什么程度的具体指标和规定要求
。应紧密结合不同类型部队特点,不断完善后勤训练评定和考核标准。着眼提高基于信
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后勤必须在遂行多样化任务实践中不断丰富后勤训练标准
体系。
供应标准是后勤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后勤保障的水平和质量。我军供应标准的静态性和保障需求的动态性矛盾始终存在。破解这一难题应立足国家现有能力,综合考虑部队分布的广阔性、体制编制的特殊性、执行任务的多样性和地区差异性等因素,优化调整供应保障标准,更好地适应部队建设发展和官兵生活保障需求。
■执行力是标准化的重中之重
进入新世纪,美、俄等军队强力推行标准化,不仅注重制定完善标准,更强调严格
落实执行标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军委总部赋予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汲取世界发
达国家建军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之路,必须突
出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硬件与软件、特色与共性等关系,立足标准搞建设,努力向标准化要效益、要保障力。
依据标准搞好监督考评。当前,急需建立后勤标准执行责任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机关部门和专业岗位标准管理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有效落实的整体合力。加大后勤
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格局。强化后勤标准执行考核评定,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实施绩效考评,确保
各项后勤标准执行不走样。
加强标准执行文化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后勤在落实标准
上更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和“红管家”、“铁算盘”的好作风。应继承发扬这些好传
统好作风,大力开展“学标准、知标准、用标准”活动,努力营造领导按标准决策、机
关按标准指导、部队按标准落实的浓厚氛围,树牢标准就是法规意识,强化立足标准解
决问题理念,引导部队官兵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贯彻落实标准,着力培育按标准办事的良
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