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6: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职能两代表一委员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中央 省委召开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社会管理研讨班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加强和创新我省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强卫同志的讲话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四个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职能作用,依法推进我省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一、搞好立法,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法制基础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补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省实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截止目前,共制定、批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44件,其中,有关社会方面的立法项目占40%左右,为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制定的有关人民调解、宗教事务、计划生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社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从省情出发,及时制定了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并批准了5个自治州的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互补充的宗教事务法规体系,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制度保障作用。在立法思路上,坚持立法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进一步提高社会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比重,做到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并重,重点加强和完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困难群体、科技创新、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努力从法规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立法路径上,坚持民主立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立法调研、立法听证、专家论证等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扩大公民和专家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畅通社会各阶层和各种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形成有利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强化监督,促进社会管理走向法治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就是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完成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本届人大成立以来,我们关注社会焦点,突出改善民生,先后听取了关于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发展、食品安全保障、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禁毒法、食品安全法、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执法检查,通过人大监督,及时提出工作建议,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为促进严格执法、司法公正提供了保障;作出了关于玉树地震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彰显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和谐;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高潮,加快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社会管理监督摆上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社会管理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工作监督、法律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依法督促政府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督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坚持司法亲民、便民、利民、为民,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认真受理代表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尤其要关注由动迁、司法和劳资纠纷等因素引起的信访问题,督促“一府两院”及时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立法、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普遍树立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使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法制轨道上有序运行,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三、固本强基,突出基层人大的服务保障职能

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承载着保障宪法及法律在基层实施和推进的重任。乡镇人大有没有作为,能不能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于推进农村牧区的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化解民间矛盾,便民利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基层政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省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当地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我们近期调研的情况看,基层人大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为突出,基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县、乡人大工作还不够规范,力量也比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特别是乡镇人大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筑牢社会管理工作根基。关于基层人大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切实搞好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很强,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在选举过程中,要特别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插手干扰人大换届选举,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障全体选民平等的选举权利,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其他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选举权利。通过换届选举,将那些忠于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本行业、本地区起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能积极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人选为人大代表和基层国家机关领导人,从而进一步夯实基础。二是要专题研究县、乡人大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规范基层人大工作,充实人大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突出主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积极组织和支持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并通过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要通过有效激励和正确引导,使代表们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引导群众坚持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意愿和要求。要积极推动“代表之家”进一步向社区延伸,并拓展功能,依托“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为人大代表经常性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设平台,并在代表活动中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青海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成败,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法履职,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化水平,努力闯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之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借这个机会,感谢我们的两代表一委员的辛勤工作,希望各位代表委员在联系群众工作方面多出经验、多出典型,务求实效。

第二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并大有可为的工作。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瞄准社会管理难点,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人大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一点就是要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规范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决策基础。地方各级人大应抓住社会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立、改、废并重,始终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任务,不断积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行为。一是要打破传统思维,以积极的态度,以改革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理直气壮地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二是要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调查研究制度,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形成决定之前重调查、决定过程讲民主、决定内容求实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客观实际,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三是要突出决策重点,对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等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大事、要事,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依法讨论决定,要突出。

2.抓住社会管理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着力促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监督支持政府、“两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一是督促政府加大对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管理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观念,促进公民了解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社会管理的各种制度,从而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执行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和依法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形成有利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二是把社会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作为地方人大开展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检查监督。在监督政府的执法检查工作中,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注意收集有关意见和建议,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监督政府部门认真改进。三是不断改进监督方法。开展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监督,要讲究方法和效果。要抓好每个工作环节,切实抓出成效来。为此,一要把好议题选择关。要广泛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抓住、抓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精心研究,选好议题。二要把好调研关。在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前,可由相关工作机构对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前期调研,包括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力求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还可组织代表视察,视察要突出重点,围绕群众对社会管理工作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视察形式可以多样,要把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把视察过程变成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过程。三要把好执法检查关。把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对政府执法检查的重点,进一步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促进社会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四要把好审议关。对社会管理有关议题要认真审议。在审议中,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要突出问题,有理有据,讲深讲透,切中要害。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提出的各种意见,应归纳综合,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审议意见。五要把好督办关。要认真抓好督办工作,开展跟踪督查,采取各种形式,督促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把审议意见落到实处,抓好整改和反馈,避免为审议而审议,流于形式。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地方人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扎实做好代表工作,努力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几方面作用:一是发挥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要引导代表加强对法律法规和人大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坚持和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等活动,支持代表采取约见“一府两院”工作部门负责人和询问等形式,了解、督促“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通过在代表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提升代表履职水平,发挥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坚持和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走访代表和选民,有效发挥代表活动室议政督政、了解社情民意的阵地作用,不断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感情上真正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发挥好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局面。三是发挥代表在议案建议督办中的作用。代表提出议案及建议是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要健全并落实代表建议办理制度,规范政府及其承办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程序和标准;充分发挥代表在议案和建议督办工作中的作用,及时组织代表对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视察调查;加大对代表议案和建议的督办力度,在提高落实率、问题解决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

4.做实人大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依法履行好职权的重要渠道。新的形势下,要努力使人大信访工作成为社会关系的“润滑剂”,成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更好地服务社会管理,就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人大信访工作上有新作为。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认真对待每一件群众来访,坚持把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作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维护民权,促进稳定的大事来抓。要从源头抓起,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及时疏导稳控,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初始状态。要树立大信访理念,明确人大与“一府两院”受理信访事项的范围职责,着力构建信访网络体系,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强化督办,增强办理实效。把为信访群众实实在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做到依法受理信访,依法监督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作实效。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学习培训,落实信访责任,畅通信访渠道,为群众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倾诉的平台。

第三篇:充分发挥人大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林祥国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作为全省着力推动的“八项工程”之一,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固本强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等在内的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新路子,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省人大常委会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依法履行职能,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发挥了地方人大应有的作用。

一、加快社会领域地方立法,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造良好法制环境。实施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要靠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社会领域立法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地方人大认真总结社会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上升到地方性法规的层面,以实现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长

1效化。本届以来,我省人大常委会适应形势需要,加快社会立法步伐,先后制定了18件社会领域法规,涉及就业和劳动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重点人群权益保障、社会组织、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其中有一些立法在全国属于率先之举,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工会和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支撑;制定学前教育条例,明确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职责,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幼儿园办园体制;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完善城镇居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制定行业协会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改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依法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修改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制定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水上搜寻救助条例,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截止目前,我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现行有效法规共203件,其中社会立法项目76件,占总数的37.4%,与我省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总体适应,基本实现了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法可依。

二、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监督,目的是保障宪法、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社会管

理中的许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推动省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工作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强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监督。先后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残疾人保障、食品安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物价调控、实施劳动合同法、物业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问题,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或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一府两院”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存在问题,推进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年我们就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民生热点问题,通过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督办代表议案等多种形式,督促政府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二是强化对公正司法的监督。通过听取审议省法院关于执行工作、刑事审判工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省检察院关于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审判、检察机关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司法水平,着力解决司法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努力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和谐

稳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积极支持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社会管理中来,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就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和专题调研,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代表议案建议督办力度,每年选择10件重点议案建议,其中绝大部分涉及社会建设和管理,由常委会负责同志分别牵头督办,协调各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问题解决。按照“全覆盖、重规范、求实效”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大“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在乡镇、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人大代表之家,组织代表定时定点轮流接待选民,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和反映社会各界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破解难题。去年我省人大有关部门通过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汇集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对社会管理热点问题的看法,对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还对近年来我省社会立法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就社会领域地方立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社会领域立法项目提出了具体建议。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

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领导下,社会各方面主动参与、积极支持。作为地方人大,应当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保障、促进和推动作用。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发挥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优势,保证党委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委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既要围绕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凝心聚智、集思广益,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又要及时把党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转化为人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议决定,使之成为本区域各级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动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这是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

二要发挥人大作为民意机关的优势,推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必然涉及人的权利和利益。人大作为民意机关,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的重点,选择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进行有效监督,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更加充分地反映民意、更加广泛地集中民智,使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从根本政治制度上来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发挥人大作为立法机关的优势,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涉及面广,涵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安全管理体制等等。无论是规范政府社会管理行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等,都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规范和保障。在这方面人大可以说是大有作为,通过立法来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人大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此文为林祥国同志在第四次沪苏浙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第四篇: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以及上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能动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组织领导

法院决定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志刚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在研究室下设办公室,李学军副院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指导督查各科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李学军负责刑事审判庭、独山法庭、苏埠法庭、徐集法庭、审监庭、审判管理办公室、法警大队;鲁永贤负责办公室;许哲俊负责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城南法庭、技术室;杜梅负责执行局、执行二局、立案庭、新安法庭;汪传安负责人政治处、纪检监察室、研究室。

三、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措施为保障,依法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降低社会风险,充分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实现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主要任务

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按照中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本院工作实际,自觉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增强“四种意识”,推进“四项工程”

1、增强职能意识,狠抓执法办案工程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正确把握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全面发挥刑罚的惩治、矫正和预防犯罪功能,推动建立惩治和预防犯罪长效机制。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严重犯罪,坚决严惩;对未成年犯、初犯、偶犯和过失犯,依法从轻处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区矫正,提高非监禁刑适用率,重视刑罚的教育改造作用,尽量减少社会对立面。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减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调解经济社会关系。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讲求司法方式方法,依法妥善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善良风俗。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权属侵权等各类民事纠纷,依法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案件,有效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示范作用,维护公序良俗,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大环境。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依法促进官民关系和谐。进一步加大诉权保障力度,抓好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积极促进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抓好协调化解工作,加大与行政机关的协调和沟通力度,主动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把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纳入化解行政争议框架之中,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推动社会管理和谐化进程。

——加强执行工作,依法保障诉讼权益实现。完善协助查询财产和查找被执行人制度,加大财产查证力度,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积极推进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强化法院内部的指定执行、委托执行、提级执行、联合执行、执行督办等措施的运用,建立执行诚信、执行监督和执行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正确处理好依法司法与执行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审判工作与执行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保稳中发挥能做司法的积极作用。

2、增强服务意识,深化能动司法工程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依法审理好涉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案件,平等保护投资主体合法诉求,维护交易安全,努力发挥好民事审判规制经济秩序的功能,规范市场主体,分担市场风险,努力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不断改进司法方式方法,妥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防止因利益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积极服务社会建设。结合审判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社会矛盾的新动向、新特点,及时作出分析,通过司法报告、专项司法统计分析等方式,为党委、人大、政府依法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对敏感案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积极服务特殊人群帮教。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管控,提高矫正质量,严防脱管漏管再犯新罪。努力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导,社区为平台,社会力量参与的关怀帮教格局。

3、增强为民意识,落实维护民生工程

——认真做好民生案件审理工作。依法审理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案件,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充分关注贫困群众的司法需求,扩大救助对象,简化救助程序,积极采取减、缓、免交诉讼费的措施,确保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坚持把救济权利、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 重,通过诉讼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保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更加信任和倚重司法。

——认真做好调解工作。着力完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发挥好法院民事工作调解室的作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对各类传统民事案件要尽可能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要加强辨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判前评断、判后答疑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定分止争、平息矛盾。无论是案件裁判、诉讼调解、文书制作,还是做辨法析理、服判息诉工作,都要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使当事人自觉接受和服从裁判结果。

——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着力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对于初信初访案件高度重视,对有问题的依法纠正,有瑕疵的及时弥补,没有问题的耐心劝解,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对于重信重访案件认真处理,区别不同案情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案件不息诉不放过。不断改进接访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增强群众对司法的理解和信任。

——认真做好便民利民工作。立案大厅专门增设“法律志愿者服务岗”和“法律诉讼引导台”,为诉讼百姓及时提供法律帮助与诉讼指导,创新诉讼便民机制。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救助服务、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人民法庭、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基层司法网络,推行电话立案、远程立案、上 5 门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等便民措施,不断扩大司法服务覆盖面。

4、增强公正意识,完善自身建设工程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加大审判信息公开力度,抓好案件信息查询工作;加大司法程序公开力度,坚持公众旁听庭审制度化;加大司法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利用法院网站等平台,及时公布法院工作信息。畅通民意沟通渠道,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积极组织“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广泛社会各界意见。

——完善审判管理机制。要以审判管理为重点加强人民法院自身的管理创新工作,巩固和深化“审判管理年”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流程管理、质量监督、层级管理和信息保障,促进形成科学合理、严格规范、职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审判管理机制,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不断提升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为民司法。把审判管理工作提升到新高度,打开新局面,推动法院审判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以审判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目标。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确保司法廉洁。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 6 深化对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人民法院保障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二)构筑“八大平台”,实现“八大提升”

1、构筑量刑规范化平台,提升量刑均衡水平

加大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力度,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听取控辩双方以及其他当事人对量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保障被害人参与量刑活动。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均衡,更加公开透明,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构筑法律指导平台,提升服务园区水平

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和对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研判,密切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政策风险,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单位提出有效的司法建议。主动开展法制宣传,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和依法维权能力,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构筑诉调对接平台,提升案结事了水平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引导当事人就近、就地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纠纷,健全完善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加强与社区、企业、乡镇党委、民间调解组织的联系,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4、构筑审判调研平台,提升司法建议水平

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 7 见和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堵塞管理漏洞,并以适当方式督促落实。

5、构筑司法宣传平台,提升法制宣传水平

加强法律、司法程序和诉讼知识的宣传,通过搭建与媒体沟通平台,畅通与媒体联系渠道,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日,利用建立门户网站等措施,增强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扩大公众及当事人对法律和诉讼知识的了解,扩大裁判在社会公众和当事人中的可接受度,促进服判息诉,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增强司法途径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彻底性。

6、构筑便民诉讼平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加强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的建设,使人们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组织“法官进社区”等活动,推进基层法治促进员的落实工作,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密切关注涉案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司法为民力度。

7、构筑信息网络平台,提升司法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逐步构建起信息网络基础应用平台、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应用平台、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管理信息应用平台等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为法院审判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化、司法资源共享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8、构筑素质培育平台,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定期开展法院干警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教授讲座,掌握法律的最新动态;每年组织或参加学术论文评比、裁判文书评比、案例选编、社会调研等活动;利用各种平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司法能力。

五、工作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加强责任考核。法院各部门要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干警,并纳入审判绩效考评机制。

二要强化督查指导。院领导、各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加大监督指导、按月进行考核通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的重点进行督促指导。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推广法院先进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要抓好统筹安排。统筹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与法院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面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展。

第五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参加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充分发挥人武部职能作用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下发后,作为人武部系统,“如何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2年2月26至3月10日,按照晋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有幸参加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山西省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培训,通过聆听上海市委党校领导和多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到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洋山深水港及杭州新兴产业进行考察学习,我感觉找到了答案,自身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要大力弘扬推广先进文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文明素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人武部系统,接受军地双重领导,要在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中发挥作用,就要充分发扬我军“宣传队”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倡导新风尚,营造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用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部育人,是我们高平人武部的优良传统。2009年继省军区之后,晋城市委、市政府也作出决定,开展向高平人武部党委学习的活动。我们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人武部学用创新理论的成果向广度拓展,向基层延伸。利用民兵整组、野营拉练、集会活动等时机,采取印发资料、张贴标语、集中讲解、走家串户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用胡主席“七一”讲话中136处提及“人民”的生动数字,解读我们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夯实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二是要用国防文化鼓舞人心士气。我们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国防文化活动,每年“八一”编排一台国防专题文艺节目,到各乡镇巡回演出;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活动,建设了一批国防文化广场、国防文化街道;在主要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设置固定宣传栏70余块;利用第11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为全市科以上领导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连续三年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诗歌创作朗诵比赛、“钢铁长城”图片展、摄影海报和DV作品征集活动,用激昂向上的国防和军事文化唤醒老区人民的“红色基因”,重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激情。三是要用新风正气激扬文明风尚。要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创办农民业余文化学校,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民兵中的新人新事,引导村民增强文明意识。魏村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工程,我们帮村里办起了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村民从上访“挑刺儿”到支持村委工作,从酗酒赌钱到读书看报,从打架斗殴到健身娱乐,一件件小事记录着理论的深入,讲述着文明和进步,魏庄村被省爱卫会表彰为“文明卫生村”。文化创建工程的启动,吹响了构建文明的“集结号”。今年9月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高平市的做法。在军地的不懈努力下,健康文化已经代替陈规陋习,占领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主阵地。

二、要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和谐因素

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我们感到,如果每一名个体的积极性都能调动出来,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为此,我们人武部要始终把为官兵服务、为军人维权作为份内之事,确保在外服役的尽心、退伍回家的安心、党委政府能够放心。一是要树立尊重老兵,就是尊重历史的意识。“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功臣,为老军人服务,绝不能怕麻烦。”今年国家新出台了优抚规定,对60岁以上的退伍军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许多同志遗失了退伍证,来找武装部。经过大量繁琐的调查工作,我们为所有同志逐一核实档案,与民政局协调,证明身份经历,使大家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坚持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市乡两级政府拿出3000多万元,走访慰问全市260多名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贫困军属、企业复转军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千件。二是要尽到当好“娘家人”,温暖战友心的责任。我们算过一笔帐,高平每年在外服役的士兵有三百多名,每个家庭平均4个人,如果把这些人都发动起来,一人带一户,一家促一片,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我们将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参军入伍的挨家挨户挂光荣牌,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敲锣打鼓送喜报,对特别困难的家庭帮助争取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地方司法、行政部门先后22次妥善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真正使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使每一名战士、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和辐射源。三是要营造回来一名退伍兵,培养一个带头人的氛围。我们把复员退伍军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和培养使用,实现后备力量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增效。协调地方做好军人优抚安置,每年组织退役士兵免费参加市里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今年乡镇班子调整,将12名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和有从军经历的人员优先选拔进专武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在退役士兵中选拔培养民兵干部的做法,目前有70%的民兵骨干是退伍军人。年初全市表彰的经济建设标兵、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劳动模范中,复转军人占到了56%以上。

三、要围绕转型跨越用兵练兵,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力量支撑

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后备力量的职责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我们坚持把地方所需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产队、战斗队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添砖加瓦,为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当标兵。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持续开展了“评选学习尖子、评选岗位标兵”活动,激发广大官兵的学习

工作热情。利用民兵整组训练,参加大项活动和重大军事行动的时机,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磨砺中,民兵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高平市煤运公司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组建5年多来,遍布于道路岔口,坚守在山间小径,稽查逃费运煤的车辆,维护了煤碳运销秩序,每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二是要在构建和谐中挑重担。发挥民兵突击力强、作风过硬的优势,组织民兵在户户通水泥路、清洁能源进村入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中打头阵、挑重担,有效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积极参加地方生态工程建设和希望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000余株,援建希望小学5所,结对帮扶中小学生600余名。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按照“1+3”模式,每个乡镇1名民警带3名民兵应急队员,开展军警联防联治,在处理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要在应急维稳中保平安。“只要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武部。”这是市委书记谢克敏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无论是安保警戒,还是抢险救灾,人武部始终是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今年8月,高平市连降大雨,全市最大的凯勇猪场围墙垮塌,猪被全部冲走,淤泥四处流淌,交通破坏严重,附近村民面临着疫情传播的威胁。紧急关头,市委、市政府在人武部召开了抢险救灾会议,并指派人武部刘海靖部长全权指挥。为了避免引起村民恐慌,我们连夜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清淤护路,协调消防、卫生部门对冲刷地域清洗消毒。经过一夜战斗,猪场下游近300多亩受污染土地和两条

交通要道全部恢复如初,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下载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关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的思考 青理东 人大、政协作为县级四大班子首脑机关,如何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加快建设......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范文)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臧忠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认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认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1年03月05日 09:54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吴爱英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09-22 点击率: 2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大全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县统计局 统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担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的职能。......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以广西为例陈利丹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模版]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推手。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管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把面向基层的各......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应对我国进入矛盾多发期、社会风险活跃期的现实而做出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