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政协优势 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应对我国进入矛盾多发期、社会风险活跃期的现实而做出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重大部署。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机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政治组织优势,在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十二届政协始终把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上的参谋作用、帮促作用和桥梁作用,为和谐东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人民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优势
1、人民政协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上指出,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组织由社会阶层结构状况设置的界别组成,具有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和群众基础。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与广大群众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说明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
2、人民政协的政治组织优势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需要民主的政治环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优势。充分发挥政协这个政治平台优势,有利于调动发挥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协调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阶层和其他社会界别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营造成出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从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撑。
3、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丰富智力资源。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聚集着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人才力量和智力资源的整合,把政协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力量,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近年来市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做法
1、着力“三个围绕”,发挥参谋作用,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探索。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一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参政议政。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委员提案征集线索的重要内容,发动政协组成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沉下身子收集界别群众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党委政府反馈。在东阳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收到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案12件,占全部293件提案的4.1%,其中党派提案3件。二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调研。先后开展了发挥联系领导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协商民主优势构建和谐东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推进“五事干部”建设等多个课题的调研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14条,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商建言。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委员论坛,以政协委员大会发言的形式,向党委政府协商建言,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委员论坛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全面加快经济发展、全力改善发展环境”委员论坛上,就有两位委员分别以《攻坚克难是是加快东阳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东阳经济发展需要“天地人和”》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突出政协职能优势,发挥帮促作用,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动突出政协职能优势,积极发挥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帮促作用。一是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人民政协以众多的界别为基础组成,这是人民政协不同于其他政治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利用界别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界别设置,最大限度地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都囊括到政协组织。目前东阳政协共有22个界别,298名委员,比刚成立时的13个界别,92名委员增加了一倍多。对部分界别的委员构成人数也进行合理调整,增设了法律、金融、中介组织等社会阶层和新兴行业委员,提高各界别委员代表性。二是积极开展民主协商活动。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重大项目作为民主协商重要内容,通过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提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促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更符合科学发展。在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工程中,利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进行了多次民主协商活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该项目启动后,政协常委会又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作出了《关于以实际行动支持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的决议,及时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内容传达到社会方方面面,凝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和谐。三是积极构建立体监督新格局。通过开展专委会视察日、重点提案评议等活动,与新闻媒体联办栏目等形式,形成了专题监督、重点监督、联合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督新格局。以专委会为单位,坚持每月开展至少一次专题视察,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组织开展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民主评议活动,去年11月,对《关于做大做强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建议》、《关于红椿巷区域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心建设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建议》三个重点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分别与东阳日报社、市电视台联合开办了《政协视点》、《政协视线》两个栏目,以政协提案、视察、调研、社情民意为线索,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报道重点,实现了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
3、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发挥桥梁作用,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许多社会矛盾冲突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利益关系整合机制的缺失,是社会关系协调工作的不到位。人民政协的组织性质决定了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可以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特殊群体的个体利益的结合点,促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方面的利益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得到较好协调。一是认真参与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利用联系镇乡街道的机会,自觉为各自所联系的镇乡街道排忧解难。如江北商业步行街拆迁签约是个老大难,政协联系领导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助当地党委政府百分之百完成了拆迁协议签订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履职活动,打造亲民政协。每年都要开展专委会视察日、党派调研周、界别活动月、委员履职增效年等系列活动,组织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2008年首次开展界别活动月,以后每年都要依托界别,集中一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爱民、帮民、助民、为民服务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三是畅通社情信息渠道。发挥政协委员面广、线长、点多的优势,及时捕捉并如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要求,为党委政府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妥善解决各种矛盾提供重要渠道。同时做好党委政府重要举措、中心工作和各项决策的解释宣传,争取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四是促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向农村延伸。增设了农业农村专门委员会,使政协工作与基层矛盾化解工作相辅相成,促进各种基层社会矛盾的及时化解。
三、对加强人民政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的建议
1、要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性质特殊、地位超脱,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三大职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要重视这些优势的发挥和利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帮助。
2、要重视群众工作,积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渠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在于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可以在构建民意表达与汇集机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充分利用政协的性质和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协助党委政府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要重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运用好提案、视察、工作检查、社情民意等民主监督原有形式,同时加强对网络监督、舆论监督、听证监督等民主监督新形式的探索运用,使政协民主监督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确保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不变形、不走样。
4、要加强对人民政协组织的动态管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要重视研究界别的动态变化,深入剖析社会各阶层的构成状况,根据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时对界别设置,委员结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二要重视政协组织向乡镇基层延伸,使政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的社情民意,更准确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更有效地为百姓代言建言,从而充分发挥政协团结整合的纽带平台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5、要发挥政协委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模范带头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也是政协的活力源泉。要重视发挥政协委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委员影响和带动其所联系的广大群众,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主体和力量源泉。(市政协 曹洪刚)
第二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模版]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组织优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推手。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管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把面向基层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把社会管理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社会合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凝聚力。
创新党建工作法,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推行以“党建责任制、公开承诺制、考核评价制,承诺行动卡”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法,形成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具体包括
强化“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增强服务功能;突出贡献性、程序性、公开性、先进性,公开服务承诺;实施党组织分类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测评、党员民主评议“三项考评”,促进服务落实。达到党员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群众明白“党员将要干什么”、上级党组织明白“党员正在干什么”、各级党组织明白“应该为党员干什么”、社会明白“党员究竟干出了什么”的效果。
整合面向基层各种资源,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合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社会合力,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面向基层各种资源,不断完善群众工作内容,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坚持社会管理过程与群众工作同步,既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又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整合扶贫资源,创新建整扶贫工作模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二是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和谐文明共建机制,以组织优势团结统一群众、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整合移民资源,创新第一书记选派制度。源头治理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举。由于库区移民普遍存在生产资源缺乏、移民收入较低等问题,移民上访一直居高不下。为从源头上化解库区移民社会矛盾,我们从2008年开始由州委组织部、州移民局牵头,整合与移民开发相关的资源,向108个重点移民村选派第一书记,整合项目资金,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治理移民村发展问题,基本实现了村民富、村干富、集体富目标。四是整合岗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式,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确保各类社会管理人才协调发展。
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为构建科学有效的群众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于去年7月专门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织工作“把脉会诊”征求意见月活动,主动打破组织部门的神秘感、消除组工干部的优越感,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另一方面,以选派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拓展为民服务领域。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主动打破干部工作的神秘感和封闭化体系,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过程和方法亮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认真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从根本上挤压、缩小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猜疑空间”,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在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让优者胜出、让下者服气,以提高透明度来提高公信度,以提高公信度来提高满意度。
作者系湘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三篇: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助推扶贫攻坚
XX镇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八项举措助推扶贫攻坚
XX镇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在政策宣传、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八项举措助推扶贫攻坚。
一、在政策扶贫上抓落实。组织商会、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组织深入学习我党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我市扶贫工作要求,广泛宣传扶贫政策,把握扶贫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引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中来。
二、在网格扶贫上分担子。由镇党委统一部署,每个统战网格都要落实扶贫工作任务,每个网格长至少分包1户贫困户,制订帮扶计划,帮扶措施,落实责任,力争2017年底实现脱贫工作目标。
三、在产业扶贫上见成效。利用我镇在核桃、红薯种植方面的优势,制订产业扶持计划,加大核桃、红薯等特色种植的补贴力度。同时,利用好我市种植、养殖等产业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四、在岗位扶贫上尽职责。商会、非公经济组织,立足自身实际,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为贫困提供就业岗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途径。
五、在信息扶贫上出实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联系广泛方面的作用,通过走访慰问,开展调研活动,真正把贫困户需求报于党委,把有利于扶贫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报于党委,为党委做好参谋助手。
六、在科技扶贫上抓导向。免费组织贫困户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学习互联网知识等,引导贫困户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七、在教育扶贫上全覆盖。通过开展“支助教育,奉献爱心”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于因学致贫的家庭帮扶活动,让每个贫困学生有学上。
八、在健康扶贫上抓服务。联系卫生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扶贫活动,为因病致贫的家庭搞好服务,减免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第四篇:发挥政协优势,助推示范区建设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省举全省之力推进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协应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利用全国政协、省政协这一平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联合调研视察等方式,把示范区建设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地方发展的要求,向中央、省有关部门反映,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向国家部委、省直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在政策制定等方面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东湖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在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试点中首批挂牌转让,支持在武汉设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中心等。尽快启动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增加科技保险险种,发展科技再保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集合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促使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建立风险投资引导、融资租赁、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互助合作基金和“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成立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支行,抓紧筹备设立光谷银行,启动中小科技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建设,申请建立全国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并在高新区设立低碳产品认证中心。
二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作用。湖北省是科技大省,但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在本土转化。改善东湖示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企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呼吁相关部门支持华工科技、武大有机硅、武汉理工新能源等一批在汉部署院校所属企业、启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有关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东湖示范区内,将生产基地建在武汉城市圈及省内其他中小城市,有效发挥东湖示范区对周边区域及我省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上发挥作用。加大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通过投入引导和政策激励并举的方式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开展合作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目前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北京中关村开展4项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希望相关优惠政策在东湖示范区进行试点,进一步激励示范区内的企业以及吸引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
机制,鼓励涉足同一产业的企业与科研、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培育单位结成共同利益联合体,企业出资金、出题目,高校出人力出智力,以需求为导向,联合研发共性技术,联合建立研发平台。
四是在引进人才、服务人才上发挥作用。发挥政协为企业、为委员服务的作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牵线搭桥等各项服务。推动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平台,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奖励力度和政策优惠,努力在示范区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推动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以邮科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单位,务求在股权激励试点上有重大突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五是引导示范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及服
务。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权,综合考虑自身的科教资源、发展基础、配套条件和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篇: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09-22 点击率: 2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民政部门是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群众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民政职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一、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夯实社会管理之基。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关注民生,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问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会有深厚的基础,基本民生问题解决不了,社会管理创新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尤其是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特殊社会群体的保障力度,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城乡低保通过多次扩面调标,全市城市低保达到2.86万户、6.56万人,保障标准提高到了330元/月;农村低保达到3.1万户、8.4万人,并且协同物价部门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近5年来累计发放低保金近9亿元,发放抚恤补助金1.25亿元。通过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有效保障和改善了基本民生,发挥了民政救助在社会中的“兜底”作用,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夯实了社会管理的基础。
二、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筑牢社会管理之本。胡锦涛同志指出: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民政部门承担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等职能,在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组织,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兴建各类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中心(站)153个、老年人服务设施368个、残疾人服务设施311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185个,各类服务设施总面积达5.08万平方米,社区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社区服务居民功能。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经民政部门登记(包括备案)的社会组织达2321个,内容涉及卫生、科技、劳动、体育、文化、教育、法律、中介服务等多个领域,并且每年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长。因此,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对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市民政部门严格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服务,重点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工作、组织建设、财务收支、党建工作、自律与诚信建设、重大活动开展等情况的检查。在行政许可和实施年检工作中,均是实行“零”收费制度,真正做到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开拓社会管理之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社会管理而言,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管理必须要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而转变。近年来,市民政局根据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在社区管理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专项医疗救助工作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比如今年我们乘铁山“大部制”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整合社区,理顺机制,各城区按照便于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采取合并、撤销、新建等方式,对社区规模进行调整,将我市社区数量从205个整合为194个,增强了居民的心理认同感,实现了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创新;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了在机构供养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老人和为老服务护理员有身意外伤害保险,将有5000人左右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这一创新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得到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广泛赞同;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从4月份起,我市开始实施城区城乡困难群众定额医疗救助卡制度,对城区低保对象以户为单位一次性发放600元的医疗救助卡,发放金额达1156.44万元;在专项医疗救助工作上。将市精神病院确立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整合大病医疗救助、低保补贴、临时救助等资金,使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精神病患者基本上得到免费医疗,既解决了其家庭的治病经济困难,又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在全省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前列。
我们每一项民政创新举措的出台,都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公开征求群众意见,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使各项创新措施符合实际、先进可行、真正惠及人民群众。目前,我们计划建立《黄石市爱心助老服务储蓄制度》,目前已经于9月16日在铁山区进行试点。
总之,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为深入推进我市“三大战略”、构建社会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黄石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