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以及上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能动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组织领导
法院决定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志刚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在研究室下设办公室,李学军副院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指导督查各科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李学军负责刑事审判庭、独山法庭、苏埠法庭、徐集法庭、审监庭、审判管理办公室、法警大队;鲁永贤负责办公室;许哲俊负责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城南法庭、技术室;杜梅负责执行局、执行二局、立案庭、新安法庭;汪传安负责人政治处、纪检监察室、研究室。
三、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措施为保障,依法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降低社会风险,充分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实现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主要任务
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按照中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本院工作实际,自觉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增强“四种意识”,推进“四项工程”
1、增强职能意识,狠抓执法办案工程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正确把握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全面发挥刑罚的惩治、矫正和预防犯罪功能,推动建立惩治和预防犯罪长效机制。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严重犯罪,坚决严惩;对未成年犯、初犯、偶犯和过失犯,依法从轻处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区矫正,提高非监禁刑适用率,重视刑罚的教育改造作用,尽量减少社会对立面。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减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调解经济社会关系。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讲求司法方式方法,依法妥善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善良风俗。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权属侵权等各类民事纠纷,依法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案件,有效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示范作用,维护公序良俗,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大环境。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依法促进官民关系和谐。进一步加大诉权保障力度,抓好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积极促进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抓好协调化解工作,加大与行政机关的协调和沟通力度,主动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把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纳入化解行政争议框架之中,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推动社会管理和谐化进程。
——加强执行工作,依法保障诉讼权益实现。完善协助查询财产和查找被执行人制度,加大财产查证力度,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积极推进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强化法院内部的指定执行、委托执行、提级执行、联合执行、执行督办等措施的运用,建立执行诚信、执行监督和执行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正确处理好依法司法与执行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审判工作与执行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保稳中发挥能做司法的积极作用。
2、增强服务意识,深化能动司法工程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依法审理好涉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案件,平等保护投资主体合法诉求,维护交易安全,努力发挥好民事审判规制经济秩序的功能,规范市场主体,分担市场风险,努力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不断改进司法方式方法,妥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防止因利益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积极服务社会建设。结合审判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社会矛盾的新动向、新特点,及时作出分析,通过司法年度报告、专项司法统计分析等方式,为党委、人大、政府依法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对敏感案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积极服务特殊人群帮教。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管控,提高矫正质量,严防脱管漏管再犯新罪。努力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导,社区为平台,社会力量参与的关怀帮教格局。
3、增强为民意识,落实维护民生工程
——认真做好民生案件审理工作。依法审理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案件,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充分关注贫困群众的司法需求,扩大救助对象,简化救助程序,积极采取减、缓、免交诉讼费的措施,确保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坚持把救济权利、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 重,通过诉讼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保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更加信任和倚重司法。
——认真做好调解工作。着力完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发挥好法院民事工作调解室的作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对各类传统民事案件要尽可能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要加强辨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判前评断、判后答疑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定分止争、平息矛盾。无论是案件裁判、诉讼调解、文书制作,还是做辨法析理、服判息诉工作,都要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使当事人自觉接受和服从裁判结果。
——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着力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对于初信初访案件高度重视,对有问题的依法纠正,有瑕疵的及时弥补,没有问题的耐心劝解,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对于重信重访案件认真处理,区别不同案情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案件不息诉不放过。不断改进接访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增强群众对司法的理解和信任。
——认真做好便民利民工作。立案大厅专门增设“法律志愿者服务岗”和“法律诉讼引导台”,为诉讼百姓及时提供法律帮助与诉讼指导,创新诉讼便民机制。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救助服务、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人民法庭、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基层司法网络,推行电话立案、远程立案、上 5 门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等便民措施,不断扩大司法服务覆盖面。
4、增强公正意识,完善自身建设工程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加大审判信息公开力度,抓好案件信息查询工作;加大司法程序公开力度,坚持公众旁听庭审制度化;加大司法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利用法院网站等平台,及时公布法院工作信息。畅通民意沟通渠道,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积极组织“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广泛社会各界意见。
——完善审判管理机制。要以审判管理为重点加强人民法院自身的管理创新工作,巩固和深化“审判管理年”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流程管理、质量监督、层级管理和信息保障,促进形成科学合理、严格规范、职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审判管理机制,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不断提升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为民司法。把审判管理工作提升到新高度,打开新局面,推动法院审判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以审判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目标。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确保司法廉洁。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 6 深化对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人民法院保障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二)构筑“八大平台”,实现“八大提升”
1、构筑量刑规范化平台,提升量刑均衡水平
加大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力度,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听取控辩双方以及其他当事人对量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保障被害人参与量刑活动。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均衡,更加公开透明,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构筑法律指导平台,提升服务园区水平
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和对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研判,密切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政策风险,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单位提出有效的司法建议。主动开展法制宣传,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和依法维权能力,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构筑诉调对接平台,提升案结事了水平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引导当事人就近、就地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纠纷,健全完善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加强与社区、企业、乡镇党委、民间调解组织的联系,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4、构筑审判调研平台,提升司法建议水平
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 7 见和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堵塞管理漏洞,并以适当方式督促落实。
5、构筑司法宣传平台,提升法制宣传水平
加强法律、司法程序和诉讼知识的宣传,通过搭建与媒体沟通平台,畅通与媒体联系渠道,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日,利用建立门户网站等措施,增强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扩大公众及当事人对法律和诉讼知识的了解,扩大裁判在社会公众和当事人中的可接受度,促进服判息诉,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增强司法途径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彻底性。
6、构筑便民诉讼平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加强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的建设,使人们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组织“法官进社区”等活动,推进基层法治促进员的落实工作,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密切关注涉案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司法为民力度。
7、构筑信息网络平台,提升司法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逐步构建起信息网络基础应用平台、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应用平台、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管理信息应用平台等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为法院审判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化、司法资源共享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8、构筑素质培育平台,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定期开展法院干警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教授讲座,掌握法律的最新动态;每年组织或参加学术论文评比、裁判文书评比、案例选编、社会调研等活动;利用各种平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司法能力。
五、工作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加强责任考核。法院各部门要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干警,并纳入审判绩效考评机制。
二要强化督查指导。院领导、各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加大监督指导、按月进行考核通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的重点进行督促指导。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推广法院先进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要抓好统筹安排。统筹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与法院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面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展。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16〕12号 【发布日期】2016-05-26 【生效日期】2016-05-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法发〔2016〕1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制定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份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后,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奋斗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环境资源审判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论断,准确把握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在救济环境权益、制约公共权力、终结矛盾纠纷和形成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环境正义和代际公平。
2.以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环境资源审判的行动指南。严格执行环境资源法律制度,结合主体功能区制度分类施策,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协调环境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在健康、舒适、优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加大预防原则的适用力度,依法及时采取行为保全、先予执行措施,预防环境损害的发生和扩大。落实以生态环境修复为中心的损害救济制度,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最大限度修复生态环境。坚持专业审判与公众参与相结合,全面推行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加大司法公开和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治理。
3.着力提升环境资源审判服务和保障的能力水平。各级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切实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现代环境司法理念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裁判规则,加强理论研究,建设专业队伍,进一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不断提升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能力水平。要通过司法裁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二、依法审理涉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4.依法审理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案件。依法惩处违反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犯罪行为。妥善审理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行政案件,督促、保障政府部门充分履行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职责,有效防治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污染、扬尘污染、农业污染及其他污染。妥善审理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民商事案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保障大气环境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经营。
5.依法审理水污染防治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向水体排放油类、酸碱液体、剧毒废液、放射性固体废物等禁止排放的污染物以及超标排放废水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犯罪行为。妥善审理因造纸、印染、化工等严重污染水体企业的关闭或搬迁改造,以及因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等费用征收引发的行政案件,推动污染企业的达标治理或者依法退出,依法落实环境税费政策。妥善审理环保设备融资租赁纠纷,以及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权利质押融资担保纠纷,鼓励社会资本对水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水污染防治的多元融资。
6.依法审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案件。依法惩处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造成土壤严重污染的犯罪行为。妥善审理因拆除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焦化、制革等污染设施,以及因处置工业废物、回收储运废弃农膜等引发的行政案件,保障土壤污染的源头预防。妥善审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民商事案件,充分关注土壤污染历史成因复杂和修复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探索土壤污染民事责任主体范围、因果关系以及修复标准等方面的认定规则,加大对污染土壤行为的追责力度,维护食品安全、生活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7.依法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案件。依法惩处非法向海洋排放各类污染物及破坏红树林、滩涂、珊瑚礁等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犯罪行为。妥善审理涉及海洋动植物物种引进、海岛资源开发、海水养殖场建设、海洋海岸工程建设审批引发的行政案件,以及因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侵权纠纷案件。妥善审理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等造成重大损失行为提起的诉讼,防治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8.依法审理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案件。依法惩处严重破坏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江源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妥善审理因建设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推行统一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发的行政案件,保障重点区域实现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重要目标。妥善审理因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引发的行政案件,保障长江流域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注重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保障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促进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9.依法审理其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案件。依法惩处制污排污,走私废物,以及非法捕猎、杀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等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惩处环境监管失职、渎职犯罪行为。妥善审理涉及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许可、禁牧轮休和封禁保护沙化土地的行政案件,推动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改革,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妥善审理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导致的损害赔偿民事案件,协调环境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冲突,实现当事人权利救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三、依法审理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保障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10.依法审理涉土地资源案件。依法惩处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农用地、林地等犯罪行为,严守生态红线。妥善审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确权、房地征收等行政案件,依法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控制国土开发空间和强度,推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建设。妥善审理涉土地流转民商事案件,依法鼓励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等各项改革试点顺利进行,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1.依法审理涉矿产资源案件。依法惩处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等犯罪行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妥善审理涉及矿业权审批、颁证等行政案件,保障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和有序开发。妥善审理涉矿业权民商事案件,准确区分民商事审判和行政监管界限,依法认定矿业权出让、转让、出租、承包、抵押合同的效力,正确处理越界勘查、开采引发的纠纷。
12.依法审理涉林业资源案件。依法惩处盗伐、滥伐林木等犯罪行为,保障国家林业资源安全。妥善审理因林权登记颁证、林地开垦、林地用途改变等引发的行政案件,保障林权改革顺利进行。关注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经常发生分离的特点,区分因历史、政策、乡规民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权利冲突,坚持尊重林权人意思自治和尊重行政机关认定的统一,妥善处理林权确权和林权流转中发生的各类纠纷。
13.依法审理其他资源相关案件。妥善审理涉及草原、河流、湖泊、滩涂、海洋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属、合同和侵权纠纷案件,依法惩处相关刑事犯罪行为。注重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特别是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内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发的相关案件时,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裁判的重要因素综合考量。
四、积极探索气候变化司法应对举措,推动构建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治理体系
14.依法审理碳排放相关案件。深入研究碳排放交易中的法律问题,妥善审理碳排放交易纠纷,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依法审理涉及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碳排放行业,以及涉及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碳排放重点领域的相关案件,妥当适用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环境标准,促进低碳发展。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区分合规排放与超出排污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等不同情形,依法确定责任主体及责任范围。
15.依法审理节约能源相关案件。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节能服务产业的司法保障,培育成熟、规范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以及矿山企业技术和工艺改造等重点领域的能源节约。妥善审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专利、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纠纷,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16.依法审理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案件。深入研究绿色税收以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等涉及绿色金融发展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交易机制和规则,妥善审理相关案件,充分发挥金融手段及市场机制在实现绿色发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妥善审理涉及植物新品种、生物遗传资源和基因等知识产权纠纷,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依法审理各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有效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和国家所有者权益
17.依法审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依法及时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积极构建有利于社会组织提起诉讼的程序和配套机制。妥善处理司法保护和其他路径保护的关系,尊重行政机关的首次判断权和自由裁量权,为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在尊重审判规律的前提下,依法适度强化能动司法,创新审理方法和裁判方式,探索符合需要的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特殊规则,发挥公益诉讼的评价指引和政策形成功能。
18.依法审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遵循职权法定原则,依法及时受理检察机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试点提起的环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坚持以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作为基本依据,结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特点,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创新、完善具体的审判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正当程序的基本规则,依法保障举证、辩论等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积极探索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审理规则。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试点地方省级政府经国务院授权后,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对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提起民事诉讼。认真研究此类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试点地方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不影响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也不影响人身和财产权利受到损害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私益诉讼。准确界定基于同一侵权行为发生的三类诉讼之间的关系,做好诉讼请求、事实认定、责任承担以及判决执行等方面的协调、对接。
六、构建协同审判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整体合力
20.探索构建环境资源案件的协同审判机制。环境资源审判面对环境和资源两类案件,跨越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门类,点多面广,类型多元,数量众多。各级人民法院要根据环境资源保护利用的现实需要和当地的案件特点,积极探索构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立案、执行等业务部门既分工负责又紧密配合的协同审判工作机制。科学界定各审判业务部门审理环境资源案件的职责分工,妥当确定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其专门化研究、协调和指导作用,大力强化环境资源立案、审判和执行机构之间,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审判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环境资源审判的整体合力。
21.发挥环境资源行政审判监督和预防功能。充分认识行政审判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审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相关行政案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行政监管职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查处建设项目未评先批、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防止存在重大生态环境风险的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审理信息公开相关行政案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公众参与原则落到实处。
22.发挥环境资源刑事审判惩治和教育功能。坚持罪刑法定原则,注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从严惩处破坏环境资源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主观恶性大的犯罪行为,有效威慑潜在的污染行为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防范和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犯罪的发生。依法追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环境保护监管活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犯罪行为,督促环境监管人员积极履行监管职责。
23.发挥环境资源民事审判救济和修复功能。充分发挥行为保全和先予执行的预防、减损功能。坚持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依法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法律责任。妥善审理各类环境资源纠纷案件,依法救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各项环境权益。落实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确保责任人依法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失,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24.发挥环境资源立案执行服务和保障功能。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改革要求,畅通立案渠道,切实保障诉权。做好与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确保被执行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落实到位。遵循恢复性司法要求,积极探索限期履行、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依法审查环境资源行政非诉案件,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及时作出强制执行裁定。切实发挥执行联动机制的威慑作用,健全完善环境资源案件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机制。
七、强化组织保障措施,不断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25.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要切实加强对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认真谋划,周密部署。对社会关注度高、法律适用难度大的公益诉讼案件、群体性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依法妥善审理。加快推进全国法院环境资源案件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挖掘、释放海量案例资源和数据优势,为加强监督指导、统一裁判标准、提升司法公信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26.加强审判体制和机制建设。按照审判专业化和内设机构改革的要求,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和案件数量、类型特点等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专门机构,明晰职责分工,打造既精通法律又熟悉环境知识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对于环境公益诉讼以及跨行政区划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案件,探索实行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探索将环境资源民事、行政乃至刑事案件统一由一个审判机构审理的“二合一”或者“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积极创新审判执行方式,探索建立符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特别诉讼规则。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智库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环境资源审判理论。27.加强司法公开和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措施,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资源司法的多元需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旁听重大案件庭审,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自媒体及时发布重大司法信息,定期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建设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工作,深入研究司法措施和裁判规则,保障国际环境公约的实施,维护国家环境利益和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拓展国际交流方式和合作渠道,依托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共享,加强国际环境法、比较环境法研究和环境资源司法案例的交流,展示中国环境保护和环境司法的发展成就。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5月26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
加强“严打”促进平安建设
―― 沈丘县法院韩冲先进事迹材料
有人说刑事法官是清贫的,有人说刑事法官是艰辛的,也有人说他们是冷酷无情的,而他——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副庭长,一位普通的人民法官,却始终能够耐得住清贫,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赤诚,献给了他心爱的刑事审判事业,他就是沈丘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韩冲。
一、深入开展思想作风整顿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把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贯彻始终
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韩冲执法的准则和誓言。他常说,“如果每百件案件办错了一件,看起来是百分之一的误差,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因此,要保证不使一个应受惩罚的罪犯逍遥法外,也不能是一个无罪的公民受到法律的追究”。多年来,他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每审理一起案件,不管大小、难易,总是深入调查,反复核实证据,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定罪量刑准确,判决公正,保证了案件质量。在他处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经反复审查发现,案件事实和危害后果之间因 1 果关系不明,在部分案件情节方面存有疑点,遂对该案依法做出了不予受理的决定。从事刑事审判十六年来,他共承办各类刑事犯罪案件600余件,判决各类犯罪分子800余人,每个案子都在审限内审结,而且无一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改判,更无冤假错案出现。
二、强化“严打”意识、狠抓案件质量
在如火如荼的“百日严打”整治斗争中,韩冲和刑庭其他干警放弃了节假日,昼夜加班。他长期患有胃病,一年四季药不离身,但为使“严打”工作不在审判环节贻误战机,他仍忘我地工作着。在他的影响下,有的同志轻伤不下火线,重病坚持在床上看卷;有的女干警家务、孩子均顾不上照顾,始终全身心的投入到审判工作第一线,从而把“严打”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刑事大要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案子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社会的安宁,审理这类案件不仅时间紧、要求高、风险大,而且有时还伴随着危险,没有熟练的业务和吃苦精神是不行的。在法院,韩冲恰恰以连续作战、办大要案而著称。今年夏季,在他任审判长的一起重大团伙盗窃案中,该团伙5名犯罪分子交叉结伙,疯狂作案,手段恶劣,加之作案时间长,次数多,社会影响和民愤极大。韩冲和干警们一起白天提审调查,晚上阅卷核实证据,在三十天内就审结了该案,根据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其中三名犯罪分子被判处了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另 2 两名也被绳之以法、科以重刑。
三、强化宣传教育意识、维护“严打”成果。
韩冲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在审判工作中必须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法律之剑,铲除腐恶,以净化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从而无愧于共和国对法官的信赖,不辜负人民对公正的渴求,同时,通过案件宣传、教育群众。在他办理的赵德营镇马某某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和强奸一案中,经审理查明,马某某长期以来,无故多次殴打他人,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并以收取保护费的名义,以威胁的方法索要公私财物,同时强拿硬要,欺行霸市,强奸妇女,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霸头”。为及时审结该案,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促进一方平安,他夜以继日地反复审阅证据材料,认真核查事实,最终以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马某有期徒刑十八年。为震慑犯罪,弘扬法制,又专门深入案发地赵德营镇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宣判,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四、加大调解力度,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韩冲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加大案件调解力度,使调解率达97%以上,为沈丘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他在办理被害人李某某 3 和被告人邢某某交通肇事案时,为了不让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杜绝涉法上访事件发生,韩冲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做调解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使这件在公安局、检察院无人敢沾、无人敢惹的、长达十二年的棘手信访案件,在法院得到成功调解,年逾花甲的被害人李某某表示,今后不再来法院吵闹了,也不再到其他部门缠访了,彻底停访息诉。本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韩冲认真学习领会,将严打与整治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突出“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审判特点,做到审前阶段法制教育,庭审阶段认罪教育,宣判阶段服法教育,改造阶段悔过自新教育的"四个环节教育,同时坚持按照罪刑法定、罪罚相当和宽严相济的原则,注重教育、感化和挽救确有悔罪表现的初犯、偶犯、未成年
犯。体现了刑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无违法违纪发生,做到警钟长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不时向审判机关袭来,面对各种不正之风的纷扰,韩冲认为,人民法官佩戴的天平决不能让歪风邪气吹偏。为此,他在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抗衡中,自觉恪守人民法官的职业道德,经受住了权力、金钱、人情的考验。4 在他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中,被告人亲属来到他的办公室,进去后就关上了房门,拿出3000元钱放到办公桌上,说这是一点心意,看案子能不能少判一点。韩冲见状严肃地说:“别说三千元,三十万也不能买刑期”。在韩冲办理的另一起抢劫案件中,他在办公室发现自己口袋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千元钱,原来是被告人亲属乘其不备放进去的,在弄清了事情原委后,韩冲在被告人亲属不肯将钱拿回的情况下,交内勤抵了被告人应交纳的罚金……。他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在思想上筑牢了一道攻不破的防线,永葆了一名人民法官应当具有的清正廉洁的品质。
韩冲同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深知做一名新时代法官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他将继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找出差距,克服不足,把公正与效率做为其行动的指南,做一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法官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四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皖发[2003]13号),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执行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类案件,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的观念。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除各种障碍。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作出《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我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级法院应组织广大法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增强依法保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公正司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要牢固树立平等保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现代司法理念,从司法上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在审理、执行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各类案件中,公正司法,秉公办案,既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也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信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要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
二、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严厉打击侵犯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人身、财产和经营活动安全的各类犯罪活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各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惩治犯罪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故意杀害、伤害、非法拘禁、绑架非公有制经济所有
者、管理者等刑事犯罪活动,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人身安全;依法严惩盗窃、诈骗、聚众哄抢、侵占、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侵犯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犯罪活动,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财产安全;依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走私、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通投标、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强迫交易,以及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损害非公有制企业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安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在审理非公有制企业及企业所有者、管理者涉嫌犯罪的案件时,要正确适用法律,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一律不以犯罪论处;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确、罪与非罪界限一时难以分清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提供人权保护,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三、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及时、公正处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保护平等竞争。各级法院要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审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买卖、借款、建筑、加工承揽等合同纠纷案件,准确认定合同效力,确认当事人的合同责任,制裁违约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诚信原则;依法及时审理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用地、用水、用电等纠纷案件,维护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对涉及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属和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的财产,促进归属清晰、权贵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依法公正审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购并国有、集体企业引发的债务纠纷和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改制、各类股权确认、转让等纠纷案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及时审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既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管理;加强对我省重点扶持的科技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涉讼案件的审理,加快办案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受到纠
纷困扰的企业尽快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对涉及非公有制企业不信守合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损害等相关案件,要依法予以制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四、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职能,加强对涉及非公有制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政务、政策环境的优化。各级法院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受理以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为原告的行政案件,切实保护其诉权;依法审理好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起诉行政机关涉及税收、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物价、海关监管、经营自主权等行政案件,认真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对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非公有制企业自主经营的行为,不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政务、政策环境的优化。同时,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规范、守法经营。
五、充分发挥执行职能,加大执行力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以及时实现。各级法院要将平等保护的观念贯穿于执行工作中,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申请执行的案件,要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尽最大可能帮助申请人实现债权。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在执行时要坚持严格依法、规范、文明执行,根据被执行人的不同情况,讲究方式方法,注重办案效果。对被执行的非公有制企业暂无履行能力,但企业有发展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在做好当事人工作的基础上,可以设定抵押,中止执行,待其经营好转后,再恢复执行,或采取债权转股权等方式执行;要依法慎用拘留、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确需采取强制措施的,要从严掌握,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审判作风,努力提高人民法院依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水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
神的具体体现,是人民法院服务“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各级法院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强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司法理念,依法及时公正审理、执行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纠纷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注重办案效果,更好地发挥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工作水平;要结合审判、执行工作,主动开展以案释法、司法建议工作,增强非公有制企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对资金暂时短缺、经济上确有困难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实行诉讼费的缓、减、免。各级法院要加强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审判作风,严格办案纪律,在审理、执行案件时严禁吃拿卡要、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严禁截留、挪用、私存扣押款、使用扣押品;严禁干扰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情感冷漠、态度生硬、敷衍推诿。
七、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级法院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法院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具体贯彻意见,把依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贯彻到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使法院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各级工商联组织的联系、沟通,审理、执行有关案件,注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重大案件的报告、督办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涉讼的重大案件,下级法院立案后,要及时向上一级法院报告,以便上级法院掌握情况,加强指导,研究解决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法公正、妥善处理好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司法保障。
第五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参加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充分发挥人武部职能作用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下发后,作为人武部系统,“如何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2年2月26至3月10日,按照晋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有幸参加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山西省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培训,通过聆听上海市委党校领导和多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到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洋山深水港及杭州新兴产业进行考察学习,我感觉找到了答案,自身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要大力弘扬推广先进文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文明素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人武部系统,接受军地双重领导,要在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中发挥作用,就要充分发扬我军“宣传队”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倡导新风尚,营造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用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部育人,是我们高平人武部的优良传统。2009年继省军区之后,晋城市委、市政府也作出决定,开展向高平人武部党委学习的活动。我们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人武部学用创新理论的成果向广度拓展,向基层延伸。利用民兵整组、野营拉练、集会活动等时机,采取印发资料、张贴标语、集中讲解、走家串户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用胡主席“七一”讲话中136处提及“人民”的生动数字,解读我们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夯实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二是要用国防文化鼓舞人心士气。我们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国防文化活动,每年“八一”编排一台国防专题文艺节目,到各乡镇巡回演出;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活动,建设了一批国防文化广场、国防文化街道;在主要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设置固定宣传栏70余块;利用第11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为全市科以上领导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连续三年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诗歌创作朗诵比赛、“钢铁长城”图片展、摄影海报和DV作品征集活动,用激昂向上的国防和军事文化唤醒老区人民的“红色基因”,重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激情。三是要用新风正气激扬文明风尚。要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创办农民业余文化学校,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民兵中的新人新事,引导村民增强文明意识。魏村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工程,我们帮村里办起了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村民从上访“挑刺儿”到支持村委工作,从酗酒赌钱到读书看报,从打架斗殴到健身娱乐,一件件小事记录着理论的深入,讲述着文明和进步,魏庄村被省爱卫会表彰为“文明卫生村”。文化创建工程的启动,吹响了构建文明的“集结号”。今年9月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高平市的做法。在军地的不懈努力下,健康文化已经代替陈规陋习,占领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主阵地。
二、要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和谐因素
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我们感到,如果每一名个体的积极性都能调动出来,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为此,我们人武部要始终把为官兵服务、为军人维权作为份内之事,确保在外服役的尽心、退伍回家的安心、党委政府能够放心。一是要树立尊重老兵,就是尊重历史的意识。“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功臣,为老军人服务,绝不能怕麻烦。”今年国家新出台了优抚规定,对60岁以上的退伍军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许多同志遗失了退伍证,来找武装部。经过大量繁琐的调查工作,我们为所有同志逐一核实档案,与民政局协调,证明身份经历,使大家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坚持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市乡两级政府拿出3000多万元,走访慰问全市260多名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贫困军属、企业复转军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千件。二是要尽到当好“娘家人”,温暖战友心的责任。我们算过一笔帐,高平每年在外服役的士兵有三百多名,每个家庭平均4个人,如果把这些人都发动起来,一人带一户,一家促一片,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我们将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参军入伍的挨家挨户挂光荣牌,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敲锣打鼓送喜报,对特别困难的家庭帮助争取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地方司法、行政部门先后22次妥善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真正使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使每一名战士、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和辐射源。三是要营造回来一名退伍兵,培养一个带头人的氛围。我们把复员退伍军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和培养使用,实现后备力量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增效。协调地方做好军人优抚安置,每年组织退役士兵免费参加市里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今年乡镇班子调整,将12名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和有从军经历的人员优先选拔进专武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在退役士兵中选拔培养民兵干部的做法,目前有70%的民兵骨干是退伍军人。年初全市表彰的经济建设标兵、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劳动模范中,复转军人占到了56%以上。
三、要围绕转型跨越用兵练兵,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力量支撑
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后备力量的职责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我们坚持把地方所需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产队、战斗队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添砖加瓦,为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当标兵。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持续开展了“评选学习尖子、评选岗位标兵”活动,激发广大官兵的学习
工作热情。利用民兵整组训练,参加大项活动和重大军事行动的时机,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磨砺中,民兵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高平市煤运公司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组建5年多来,遍布于道路岔口,坚守在山间小径,稽查逃费运煤的车辆,维护了煤碳运销秩序,每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二是要在构建和谐中挑重担。发挥民兵突击力强、作风过硬的优势,组织民兵在户户通水泥路、清洁能源进村入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中打头阵、挑重担,有效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积极参加地方生态工程建设和希望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000余株,援建希望小学5所,结对帮扶中小学生600余名。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按照“1+3”模式,每个乡镇1名民警带3名民兵应急队员,开展军警联防联治,在处理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要在应急维稳中保平安。“只要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武部。”这是市委书记谢克敏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无论是安保警戒,还是抢险救灾,人武部始终是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今年8月,高平市连降大雨,全市最大的凯勇猪场围墙垮塌,猪被全部冲走,淤泥四处流淌,交通破坏严重,附近村民面临着疫情传播的威胁。紧急关头,市委、市政府在人武部召开了抢险救灾会议,并指派人武部刘海靖部长全权指挥。为了避免引起村民恐慌,我们连夜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清淤护路,协调消防、卫生部门对冲刷地域清洗消毒。经过一夜战斗,猪场下游近300多亩受污染土地和两条
交通要道全部恢复如初,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