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时间:2019-05-13 19: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第一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参加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充分发挥人武部职能作用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下发后,作为人武部系统,“如何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2年2月26至3月10日,按照晋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有幸参加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山西省晋城市处级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培训,通过聆听上海市委党校领导和多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实地到上海创意产业新天地、洋山深水港及杭州新兴产业进行考察学习,我感觉找到了答案,自身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要大力弘扬推广先进文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市文明素质,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人武部系统,接受军地双重领导,要在创建文明城市目标中发挥作用,就要充分发扬我军“宣传队”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新思想、传播新文化、倡导新风尚,营造了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一是要用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部育人,是我们高平人武部的优良传统。2009年继省军区之后,晋城市委、市政府也作出决定,开展向高平人武部党委学习的活动。我们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人武部学用创新理论的成果向广度拓展,向基层延伸。利用民兵整组、野营拉练、集会活动等时机,采取印发资料、张贴标语、集中讲解、走家串户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用胡主席“七一”讲话中136处提及“人民”的生动数字,解读我们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夯实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二是要用国防文化鼓舞人心士气。我们通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国防文化活动,每年“八一”编排一台国防专题文艺节目,到各乡镇巡回演出;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活动,建设了一批国防文化广场、国防文化街道;在主要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设置固定宣传栏70余块;利用第11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邀请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为全市科以上领导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结合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连续三年开展了主题鲜明的诗歌创作朗诵比赛、“钢铁长城”图片展、摄影海报和DV作品征集活动,用激昂向上的国防和军事文化唤醒老区人民的“红色基因”,重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激情。三是要用新风正气激扬文明风尚。要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创办农民业余文化学校,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民兵中的新人新事,引导村民增强文明意识。魏村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结合高平市文化创建工程,我们帮村里办起了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广场等,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村民从上访“挑刺儿”到支持村委工作,从酗酒赌钱到读书看报,从打架斗殴到健身娱乐,一件件小事记录着理论的深入,讲述着文明和进步,魏庄村被省爱卫会表彰为“文明卫生村”。文化创建工程的启动,吹响了构建文明的“集结号”。今年9月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高平市的做法。在军地的不懈努力下,健康文化已经代替陈规陋习,占领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主阵地。

二、要以点带面扩大辐射效应,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加和谐因素

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我们感到,如果每一名个体的积极性都能调动出来,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为此,我们人武部要始终把为官兵服务、为军人维权作为份内之事,确保在外服役的尽心、退伍回家的安心、党委政府能够放心。一是要树立尊重老兵,就是尊重历史的意识。“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功臣,为老军人服务,绝不能怕麻烦。”今年国家新出台了优抚规定,对60岁以上的退伍军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许多同志遗失了退伍证,来找武装部。经过大量繁琐的调查工作,我们为所有同志逐一核实档案,与民政局协调,证明身份经历,使大家都及时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坚持每年“八一”、春节期间,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市乡两级政府拿出3000多万元,走访慰问全市260多名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贫困军属、企业复转军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近千件。二是要尽到当好“娘家人”,温暖战友心的责任。我们算过一笔帐,高平每年在外服役的士兵有三百多名,每个家庭平均4个人,如果把这些人都发动起来,一人带一户,一家促一片,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我们将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参军入伍的挨家挨户挂光荣牌,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敲锣打鼓送喜报,对特别困难的家庭帮助争取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地方司法、行政部门先后22次妥善解决军人军属涉法问题,真正使他们感受组织的温暖,使每一名战士、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社会管理的参与者和辐射源。三是要营造回来一名退伍兵,培养一个带头人的氛围。我们把复员退伍军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和培养使用,实现后备力量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增效。协调地方做好军人优抚安置,每年组织退役士兵免费参加市里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今年乡镇班子调整,将12名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和有从军经历的人员优先选拔进专武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在退役士兵中选拔培养民兵干部的做法,目前有70%的民兵骨干是退伍军人。年初全市表彰的经济建设标兵、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劳动模范中,复转军人占到了56%以上。

三、要围绕转型跨越用兵练兵,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力量支撑

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后备力量的职责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我们坚持把地方所需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生产队、战斗队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添砖加瓦,为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当标兵。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持续开展了“评选学习尖子、评选岗位标兵”活动,激发广大官兵的学习

工作热情。利用民兵整组训练,参加大项活动和重大军事行动的时机,培养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实践磨砺中,民兵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高平市煤运公司常备民兵应急分队组建5年多来,遍布于道路岔口,坚守在山间小径,稽查逃费运煤的车辆,维护了煤碳运销秩序,每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二是要在构建和谐中挑重担。发挥民兵突击力强、作风过硬的优势,组织民兵在户户通水泥路、清洁能源进村入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中打头阵、挑重担,有效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积极参加地方生态工程建设和希望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000余株,援建希望小学5所,结对帮扶中小学生600余名。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按照“1+3”模式,每个乡镇1名民警带3名民兵应急队员,开展军警联防联治,在处理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要在应急维稳中保平安。“只要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人武部。”这是市委书记谢克敏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无论是安保警戒,还是抢险救灾,人武部始终是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今年8月,高平市连降大雨,全市最大的凯勇猪场围墙垮塌,猪被全部冲走,淤泥四处流淌,交通破坏严重,附近村民面临着疫情传播的威胁。紧急关头,市委、市政府在人武部召开了抢险救灾会议,并指派人武部刘海靖部长全权指挥。为了避免引起村民恐慌,我们连夜组织民兵应急分队清淤护路,协调消防、卫生部门对冲刷地域清洗消毒。经过一夜战斗,猪场下游近300多亩受污染土地和两条

交通要道全部恢复如初,灾情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第二篇: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以及上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能动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六安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组织领导

法院决定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小组,院党组书记、院长叶志刚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在研究室下设办公室,李学军副院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指导督查各科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李学军负责刑事审判庭、独山法庭、苏埠法庭、徐集法庭、审监庭、审判管理办公室、法警大队;鲁永贤负责办公室;许哲俊负责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庭、城南法庭、技术室;杜梅负责执行局、执行二局、立案庭、新安法庭;汪传安负责人政治处、纪检监察室、研究室。

三、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措施为保障,依法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降低社会风险,充分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实现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四、主要任务

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按照中级法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本院工作实际,自觉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增强“四种意识”,推进“四项工程”

1、增强职能意识,狠抓执法办案工程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依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正确把握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全面发挥刑罚的惩治、矫正和预防犯罪功能,推动建立惩治和预防犯罪长效机制。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严重犯罪,坚决严惩;对未成年犯、初犯、偶犯和过失犯,依法从轻处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区矫正,提高非监禁刑适用率,重视刑罚的教育改造作用,尽量减少社会对立面。适用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和解工作,减少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调解经济社会关系。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讲求司法方式方法,依法妥善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善良风俗。妥善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权属侵权等各类民事纠纷,依法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于社会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案件,有效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示范作用,维护公序良俗,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大环境。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依法促进官民关系和谐。进一步加大诉权保障力度,抓好行政案件受理工作,切实解决行政诉讼“告状难”问题。积极促进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抓好协调化解工作,加大与行政机关的协调和沟通力度,主动为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把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纳入化解行政争议框架之中,有效化解行政争议,推动社会管理和谐化进程。

——加强执行工作,依法保障诉讼权益实现。完善协助查询财产和查找被执行人制度,加大财产查证力度,解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的问题。积极推进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强化法院内部的指定执行、委托执行、提级执行、联合执行、执行督办等措施的运用,建立执行诚信、执行监督和执行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正确处理好依法司法与执行政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审判工作与执行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保稳中发挥能做司法的积极作用。

2、增强服务意识,深化能动司法工程 ——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依法审理好涉及各类投资主体的案件,平等保护投资主体合法诉求,维护交易安全,努力发挥好民事审判规制经济秩序的功能,规范市场主体,分担市场风险,努力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通过不断改进司法方式方法,妥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防止因利益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积极服务社会建设。结合审判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社会矛盾的新动向、新特点,及时作出分析,通过司法报告、专项司法统计分析等方式,为党委、人大、政府依法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对敏感案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排查摸底,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积极服务特殊人群帮教。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和管控,提高矫正质量,严防脱管漏管再犯新罪。努力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导,社区为平台,社会力量参与的关怀帮教格局。

3、增强为民意识,落实维护民生工程

——认真做好民生案件审理工作。依法审理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案件,保障和促进国家民生政策的落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充分关注贫困群众的司法需求,扩大救助对象,简化救助程序,积极采取减、缓、免交诉讼费的措施,确保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坚持把救济权利、保障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 重,通过诉讼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保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更加信任和倚重司法。

——认真做好调解工作。着力完善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发挥好法院民事工作调解室的作用。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对各类传统民事案件要尽可能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要加强辨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判前评断、判后答疑等工作,尽最大努力定分止争、平息矛盾。无论是案件裁判、诉讼调解、文书制作,还是做辨法析理、服判息诉工作,都要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使当事人自觉接受和服从裁判结果。

——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着力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对于初信初访案件高度重视,对有问题的依法纠正,有瑕疵的及时弥补,没有问题的耐心劝解,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对于重信重访案件认真处理,区别不同案情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案件不息诉不放过。不断改进接访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增强群众对司法的理解和信任。

——认真做好便民利民工作。立案大厅专门增设“法律志愿者服务岗”和“法律诉讼引导台”,为诉讼百姓及时提供法律帮助与诉讼指导,创新诉讼便民机制。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救助服务、信访接待等“一站式”服务,建立人民法庭、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四位一体”的基层司法网络,推行电话立案、远程立案、上 5 门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等便民措施,不断扩大司法服务覆盖面。

4、增强公正意识,完善自身建设工程

——完善司法公开机制。加大审判信息公开力度,抓好案件信息查询工作;加大司法程序公开力度,坚持公众旁听庭审制度化;加大司法政务公开力度,充分利用法院网站等平台,及时公布法院工作信息。畅通民意沟通渠道,进一步推进“阳光司法”,积极组织“法院开放日”等活动,广泛社会各界意见。

——完善审判管理机制。要以审判管理为重点加强人民法院自身的管理创新工作,巩固和深化“审判管理年”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审判质效评估、流程管理、质量监督、层级管理和信息保障,促进形成科学合理、严格规范、职责明晰、运行顺畅的审判管理机制,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不断提升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更好地为民司法。把审判管理工作提升到新高度,打开新局面,推动法院审判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以审判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目标。

——完善队伍建设机制。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确保司法廉洁。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 6 深化对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为人民法院保障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二)构筑“八大平台”,实现“八大提升”

1、构筑量刑规范化平台,提升量刑均衡水平

加大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改革力度,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听取控辩双方以及其他当事人对量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保障被害人参与量刑活动。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规范法官裁量权。使量刑更加均衡,更加公开透明,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2、构筑法律指导平台,提升服务园区水平

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和对日常审判执行工作的研判,密切关注各类可能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政策风险,及时向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单位提出有效的司法建议。主动开展法制宣传,提高企业的风险预警和依法维权能力,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构筑诉调对接平台,提升案结事了水平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引导当事人就近、就地选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纠纷,健全完善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加强与社区、企业、乡镇党委、民间调解组织的联系,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4、构筑审判调研平台,提升司法建议水平

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 7 见和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堵塞管理漏洞,并以适当方式督促落实。

5、构筑司法宣传平台,提升法制宣传水平

加强法律、司法程序和诉讼知识的宣传,通过搭建与媒体沟通平台,畅通与媒体联系渠道,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日,利用建立门户网站等措施,增强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扩大公众及当事人对法律和诉讼知识的了解,扩大裁判在社会公众和当事人中的可接受度,促进服判息诉,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增强司法途径解决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彻底性。

6、构筑便民诉讼平台,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加强便民诉讼服务站、联络点、联络员的建设,使人们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解决纠纷。组织“法官进社区”等活动,推进基层法治促进员的落实工作,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密切关注涉案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司法为民力度。

7、构筑信息网络平台,提升司法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逐步构建起信息网络基础应用平台、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应用平台、审判质量效率指标数据管理信息应用平台等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为法院审判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化、司法资源共享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8、构筑素质培育平台,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定期开展法院干警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教授讲座,掌握法律的最新动态;每年组织或参加学术论文评比、裁判文书评比、案例选编、社会调研等活动;利用各种平台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司法能力。

五、工作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要加强责任考核。法院各部门要根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干警,并纳入审判绩效考评机制。

二要强化督查指导。院领导、各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加大监督指导、按月进行考核通报。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对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的重点进行督促指导。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推广法院先进人物、事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要抓好统筹安排。统筹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与法院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面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在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开展。

第三篇: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职能两代表一委员作用 依法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中央 省委召开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社会管理研讨班和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社会管理及创新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在研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加强和创新我省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强卫同志的讲话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四个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职能作用,依法推进我省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一、搞好立法,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法制基础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补充,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法治保障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省实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截止目前,共制定、批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44件,其中,有关社会方面的立法项目占40%左右,为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制定的有关人民调解、宗教事务、计划生育、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等社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从省情出发,及时制定了青海省宗教事务条例,并批准了5个自治州的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互补充的宗教事务法规体系,为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社会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制度保障作用。在立法思路上,坚持立法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进一步提高社会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比重,做到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并重,重点加强和完善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困难群体、科技创新、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努力从法规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立法路径上,坚持民主立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立法调研、立法听证、专家论证等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扩大公民和专家有序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畅通社会各阶层和各种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形成有利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共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立法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二、强化监督,促进社会管理走向法治化

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展开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就是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完成的社会管理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本届人大成立以来,我们关注社会焦点,突出改善民生,先后听取了关于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发展、食品安全保障、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禁毒法、食品安全法、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执法检查,通过人大监督,及时提出工作建议,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为促进严格执法、司法公正提供了保障;作出了关于玉树地震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彰显人文关怀,促进了社会和谐;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为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法制宣传教育高潮,加快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社会管理监督摆上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社会管理领域中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工作监督、法律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依法督促政府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督促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坚持司法亲民、便民、利民、为民,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依法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认真受理代表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尤其要关注由动迁、司法和劳资纠纷等因素引起的信访问题,督促“一府两院”及时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通过立法、执法检查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普遍树立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意识,使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在法制轨道上有序运行,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三、固本强基,突出基层人大的服务保障职能

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承载着保障宪法及法律在基层实施和推进的重任。乡镇人大有没有作为,能不能真正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对于推进农村牧区的政治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维护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和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化解民间矛盾,便民利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基层政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全省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当地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我们近期调研的情况看,基层人大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为突出,基层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县、乡人大工作还不够规范,力量也比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大特别是乡镇人大建设,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筑牢社会管理工作根基。关于基层人大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切实搞好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很强,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在选举过程中,要特别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插手干扰人大换届选举,对我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障全体选民平等的选举权利,特别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其他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选举权利。通过换届选举,将那些忠于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本行业、本地区起模范带头作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能积极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人选为人大代表和基层国家机关领导人,从而进一步夯实基础。二是要专题研究县、乡人大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规范基层人大工作,充实人大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突出主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积极组织和支持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并通过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要通过有效激励和正确引导,使代表们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关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使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引导群众坚持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意愿和要求。要积极推动“代表之家”进一步向社区延伸,并拓展功能,依托“代表之家”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为人大代表经常性联系群众、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设平台,并在代表活动中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青海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成败,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法履职,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化水平,努力闯出一条具有青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之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借这个机会,感谢我们的两代表一委员的辛勤工作,希望各位代表委员在联系群众工作方面多出经验、多出典型,务求实效。

第四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体现新作为

创新工作理念 把握工作重点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体现新作为

绍兴县总工会主席唐水淼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应对转型期社会矛盾与风险的必然选择。工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是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工会维权能力和维权实效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四大理念,夯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

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责任重大,必须牢固树立四大理念。

1、必须牢牢把握政治主线不动摇。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引,是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工会工作中,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牢牢把握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切实增强工会工作的活力和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凝聚力。

2、必须牢牢把握职工主体不动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工作中肩负重大使命,负有重大责任。工会应当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人性化水平。

3、必须牢牢把握维权主业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维权,这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题中之义。应当坚持保障和发展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主动的意识、超前的预见、科学的方法、积极的作为,旗帜鲜明地为职工维权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立场鲜明地立足于维权,充分借助于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职代会、劳动争议调解等方式,把维权做得更主动、更规范、更到位。

4、必须牢牢把握服务主题不动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过多地把政府的事情交给社会去办,而是要确保党委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到位。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与服务职工群众结合起来,善于用市场思维谋划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发展和吸纳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努力为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困难救济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帮助职工解决一些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构成了对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努力实现从“行政命令”到“为民服务”、从“事后救火”到“源头治理”、从“政府包揽”到“群防群治”的三大转变。

二、发挥四大作用,构筑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坚强堡垒

作为工会组织,要准确把握代表广大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推动社会和谐中发挥四大作用。

1、发挥协调作用,当好职企关系连心桥。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一头联系着党和政府,一头联系着广大基层群众。协调好两者关系,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工会组织具有其他社团组织、非政府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工会,要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我县实际的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人本化维权“绍兴模式”,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镇(街)总工会,实现牌子、房子、班子、票子、位子“五子到位”。同时,着力构建以县职工维权帮扶中心、镇职工维权服务站、企业职工维权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组织网络,广泛设立“两大员”,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工作,在省内率先实现企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覆盖,并创造出“五步工作法”工价集体协商等一系列先进经验,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2、发挥引导作用,当好经济发展排头兵。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是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工人运动的永恒主题。作为工会,要发挥组织优势,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心任务,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向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及企业精神教育,并通过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技术协作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近几年中,我们率先开展县级劳动模范评比,创建百家职工职业技能创新基地,树立千个经济技术创新示范点,动员万名职工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同时,通过实施企业文化“五个一”工程,开展“三征一评”、“五个十佳”评比,组织优秀外来职工“看柯桥”、“乐柯桥”、“秀柯桥”、“唱柯桥”、“谈柯桥”大型系列活动,举办黄酒技艺传承、纺织主题展演等紧扣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发挥服务作用,当好职工帮扶娘家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职工群众的过程,工会要协同党委政府做好促进和稳定就业、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劳动保护条件等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特别要突出职工基本权益保障、具体困难帮扶、生活后勤改善等三个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维权帮扶工作网络、推动实施安康工程、筹集帮困互助资金等措施。几年来,我们提出了“两联两整”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县镇联动,在劳动局设立职工维权帮扶窗口,加强镇级维权帮扶中心建设。部门联手,在县镇两级加强与劳动、司法、综治、安监等部门或机构的联系联络。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每年联合劳动、司法、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职业介绍、困难慰问、欠薪督查、争议调解、平安返乡、安全宣传等专项行动。同时,打响“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等工会工作品牌,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4、发挥监督作用,当好建言献策智囊团。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社会管理中既是参与者、推动者,也是监督者。一方面要通过职代会、民主管理等途径,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发动组织职工,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特别是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社会管理公开、透明、有效。同时,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将职工零散的呼声和要求转化为团体的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中代表职工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几年来,我们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等途径积极建言献计,及时提出事关职工利益的建议提案。县总工会提出的建议,均列为县政协重点提案之一,也多次列为大会发言。

三、做好四篇文章,把握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重点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工会,应把握工作热点,发挥组织优势,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作为。

1、做好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这篇文章。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作为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环境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抓手,让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的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成为实现劳动关系和谐、实现广大职工体面劳动的重要手段。近段时间以来,我们按照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原则,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大力指导各镇(街道、开发区)开展镇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促进创建工作向下延伸。涌现出柯桥开发区“四全三重”工作模式、华舍镇“亲和型”企业、夏履镇“星级企业”等一大批创建工作典型经验。

2、做好推进镇级维权帮扶中心建设这篇文章。继续确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维权帮扶“绍兴模式”,按照“县镇联动、部门联手、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把镇级维权帮扶中心建设作为强化基层基础的有效手段,作为深化维权帮扶作网格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县维权帮扶中心的有效延伸,明确工作职能,落实工作人员,强化工作考核,为广大职工提供就业服务、生活救助、信访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3、做好建立职工互助互济组织这篇文章。在全县企业广泛推行建立以“企业出一点、工会助一点、职工捐一点”为主要形式的职工互助互济组织,对企业员工因病致贫、因灾致贫进行及时救助。进一步完善了全县职工群众的互助保障体系,对患病职工排忧解难、缓解因病造成的经济困难,起到了明显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压力。目前如漓渚镇,90%以上企业均成立互助互济组织,资金结余已达1180余万元。

4、做好深化完善家庭工业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这篇文章。针对我县家庭工业组织化程度低、行业服务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劳动用工不够规范的现状,继续加大家庭工业的组织化程度,在产业相对集中、并有一定规模的镇(街道),成立家庭工业行业工会;在区域相对分散、产业相对不均的镇(街道),成立家庭工业工会联合会。并竭诚为农户和雇工提供信息资讯、技能培训、维权服务、安全保障、协作交流等“五项服务”,树立行业工会“在党领导下,用社会资源,为职工办事,替党政分忧”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范文)

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臧忠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能,具有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双重性质,涉及面广泛,有着完备的组织体系,管理手段多样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商部门既有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又有基础和优势,大有可为。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政才书记在吉林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中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历史重任。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核心是群众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范围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民生的改善息息相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举措。社会管理是执政党的重要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都对社会管理作出了重要部署。工商部门在政府的四大职能中,主要承担市场监管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部分行使或参与行使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其他三项职能。构建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都与工商部门法定职责紧密相关。工商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依法行政、推进职能到位的必然要求。营造和维护健康规范、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责,也是社会管理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通过市场秩序表现出来,人民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问题的市场秩序要求更高,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社会价值观念问题对社会管理有一定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舆情管理带来新的课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有许多任务。充分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在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突出利益问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全民的幸福指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工商部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队伍战斗力的客观需要。通过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热情饱满,素质明显提高,执法效果不断增强,工商工作也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在完善服务举措、强化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改进和优化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密切各级工商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基层干部做好工商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工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总结全省工商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经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省工商系统在服务民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组织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有序推进,初步建立起了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抓职能转变,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认识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和改善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工商部门的立业宗旨,着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的强势型、收费管制型向现代监管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大服务总量、促进服务升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吉林省工商工作实际,省工商局相继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实施意见》等20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全省10个市州工商局共制定出台近百个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重点企业、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农村改革发展、文化、应对危机帮扶市场主体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服务举措,在全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发展工作机制。在全系统建立了登记会商、工商联络员、年检扶持、优化登记、助推全民创业等一系列重点帮扶工作机制,促进重点企业、非公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合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再就业;突出抓好商标权质押、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出资助企融资三大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力打造服务发展工商“品牌”。经过积极努力,2010年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12.74万户,比上年增长14.2%,是五年前的2.1倍。注册资本(金)达2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是五年前的2.7倍;个体工商户75.37万户,比上年增长14.0%,是五年前的1.6倍。资金数额2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是五年前的2.3倍;外商投资企业4305户,投资总额223亿美元,注册资本122.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5.5%和15.7%。企业法人户数和注册资本在我省首次出现双增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发展到11347户,出资总额达135.39亿元,带动40多万农民走上了合作生产经营之路;商标品牌战略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被认定驰名商标已增至51件,比上年增长75.9%,是五年前的3.25倍;共有413件商标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比上年增长70%,是五年前的1.46倍;全省地理标志商标达到20件,全省的地理标志注册商标农产品共实现销售额76亿元,产值40亿元,为14个区县160余万农业人口的就业提供了条件。仅去年全省工商系统就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506户,兴办个体工商户2940户,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万余人。

(二)抓效能提升,在维护市场秩序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高效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实现市场监管职能到位的需求,不断创新监管服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一是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严把市场商品质量关,加大重点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仅2010年,全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2万多人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21057个次,检查食品经营者191万余户次,查扣、退市不合格食品6.5万公斤,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9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334件,案值498万元,罚没款445万元,确保了全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零事故”。二是切实加强市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高密度、全方位、地毯式的市场巡查,努力做到广覆盖、无死角。集中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农资市场监管、“三下乡”市场整治、“打假护软”、创建“平安市场”、取缔无照经营等重点市场整治活动,201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0人次,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3138件,案值达46879.7万元,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全面持续好转。三是切实加强消费维权。充分发挥12315指挥调度平台作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精心组织“3.15”消费维权系列活动,深入开展12315“五进”活动,积极推进“一会两站”建设,不断延伸消费维权触角。努力扩展外部协作范围,推行多方维权机制建设。2010年,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申诉投诉案件771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合计达1241.91万元。四是切实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完善充实了企业登记监管信用分类数据库、法定代表人数据库、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失信惩罚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针对不同管理类别分别采取激励、警示、惩戒和淘汰等监管措施进行跟踪监管,切实规范了企业行为,增强了企业信用意识,营造了诚实守约的信用环境。五是切实加强市场应急管理。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关于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市场突发事件管理演练,完善了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了工商部门市场监管能力。

(三)抓依法行政,在加快“法治工商”建设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服务发展、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快推进“法治工商”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从解放思想入手,着力培树具有工商特色的依法行政理念。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系统推行行政指导落实“四个统一”现场会、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制保障工作座谈会等专项会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指导性意见,逐步在全系统破除了不适应、不符合形势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把依法行政融入到了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着力筑牢依法行政基础。研究制定了《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一系列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制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内外普法工作。“五五普法”期间,全系统累计举办培训班473期,培训人数达到37500多人(次)。组织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1100多次,参与活动的社会群众近四百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普法学法氛围。三是从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入手,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在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同时,注重推进行政执法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全国首创了“四段式”行政执法模式,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普遍实施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建立健全自由裁量规则和制度,积极搭建由12315指挥调度、广告监测、网络监管、移动执法平台组成的吉林省工商系统综合执法平台,推动了全系统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从强化层级监督入手,着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通过采取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加强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多种方式,全面拓展工商干部接受监督途径,促进了工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四)抓基础保障,在提升自身素质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努力造就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工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了凡属于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必须纳入集体研究范围的规定,做到班子多数成员思想不统一不决策,不赞成不决定。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采取成立省工商局政风办公室、市州局和省局主要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在网上开展述职述廉、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测试、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等措施和办法,加强警示教育,规范从政行为,杜绝了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推进优化干部队伍的“亮盾工程”。建立了干部更新、强化锻炼、竞争上岗、培训提高、年轻干部培养五项机制,明确了干部竞争上岗、跨区域跨岗位交流、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凡进必考、凡上必考、凡提必考的规定。近两年,省工商局空缺的7名处室领导干部全部通过这种办法产生,占省局机关编制序列内处级领导职数的31%。全省系统共面向社会招录公务员361名,使全系统干部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同时,注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全系统围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这条主线,努力在突出“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在促进发展上求实效。开展了“解放思想促转变,争先升位创一流”、“服务长吉一体化,专题调研促落实”等八项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化统筹”、实施“三动战略”的实践中学先进、比贡献、当先锋;坚持与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紧密结合,去年和今年都立足工商职能确定了10件民生实事,引导全系统在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坚持与加强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省直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争、创活动。2010年在省直81户较大私营企业新建了党组织,总数达到了100户,党员数量由260名增加到792名,创先争优的积极效果在一些党建工作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开始逐步显现,创先争优活动在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四是全面提升基层建设工作水平。在全系统实施了提升基层建设标准的“1100”工程。大力推进以树立“四可”形象、努力提升“五气”、争做“六个表率”为主要目标的基层党建工程,突出搭建具有基层特点、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党建工作载体,在全系统营造了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良好风气。

三、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全省系统要紧紧围绕《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主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显著提升;以探索改进监管执法方式为重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效能有显著提升;以提振消费者消费信心为核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有显著提升;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工商监管执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应用的水平有显著提升;以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导向,自身建设的深度、广度有显著提升的“五个显著提升”奋斗目标,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全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一)适应全省经济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构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五大体系”。

一是构建“兴业强企”服务体系,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落实国家“增加总量、扩大规模、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继续组织实施“兴企业、促发展”等活动,大力支持汽车、石油、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矿产资源、独特生态资源产业的发展。通过健全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发展。同时,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企业,加快依法淘汰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二是构建“区域经济”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做好服务推进长吉一体化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推动重要节点和中小城镇建设的各项配套政策,制定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统一的市场准入条件和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石油、人参、矿泉水、生物秸秆等区域特色经济板块以商标为联结或使用统一品牌战略,形成一批融入国内外产业链的知名产品群。着力培育大型专业市场,促进板块特色经济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积极助推地方特色产业经济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做优特色、做大品牌、做强产业。

三是构建“三农发展”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组织实施“兴三农、保增收”重点工程,积极推动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安全、畅通的农资生产和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快连锁配送经营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农村经纪执业培训,加快推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大涉农格式合同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四是构建“品牌兴省”服务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和商标保护维权工作,深入开展“三书五进”行政指导和“商标服务进民企”活动,实施“老字号商标复兴工程”和“商标国际化工程”。规范和完善驰名、著名商标的推荐认定工作规程,建立省、市、县三级商标培育梯队。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基地“创建工程”,提升壮大区域品牌的整体效应。

五是构建“助企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沟通、联系机制,为企业融资设立工商联络员。与金融部门携手开展以《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办理年检、注册登记时机,搞好上门走访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掌握相关企业融资需求,为金融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及时督促融资双方履行合同。

(二)适应建立统一、规范、稳定、有序市场秩序的新要求,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机制”。

一是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控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建立完善吉林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系统和食品流通许可电子档案库。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强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完善食品经营黑名单通报制度。大力推进食品经营者自律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级监管执法技术装备,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

二是健全经济违法行为监管的查处机制。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指导。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商品、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抓住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性执法领域,集中力量查办具有工商特色案件。加强“快速集结,紧急处置,妥善处理”综合演练,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办案效率。

三是健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分类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对随意违约、不讲信用、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服务质量差的各类市场主体,及时划分信用等级,予以失信警示。推动行业部门信用建设为主线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共同打造信用信息数据平台。推动信用评级、担保中介、资质认证等中介鉴证机构的市场化健康发展。完善个体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制度,深化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覆盖领域。在广告、零售、物流等行业推广诚信经营自律公约,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文明集市、诚信市场等一系列信用创建活动。

四是健全重要商品服务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督促商品经营者完善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明确经营者的进货查验责任、记录责任、商品入市检验把关责任和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责任。推行重要商品协议准入制度,规范商品进货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安全。完善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确保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停止销售,下架退市。健全完善商品质量销售责任制度,指导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承诺、售后服务、投诉处理等内部管理措施。健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制度,依法开展商品质量抽样检测。建立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向经营者、消费者进行市场预警或消费警示。

五是健全市场交易行为监管的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收集、分析市场监管执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执法疑难定性及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探索,着力加强对网络商品服务、行业垄断等新型市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的监管,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集中查办一批商业贿赂大要案件。坚决查处商业欺诈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及时发现监管执法中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抓小抓早,防患未然,确保不发生大的市场监管事件。

(三)适应群众消费需求快速扩大、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新挑战,打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平台”。

一是打造消费维权平台。进一步完善12315平台的相关功能,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和消费预警提示的工作机制。

二是打造就业再就业平台。大力支持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个协、广协、消协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培训会、咨询会,为群众实现就业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打造高效办事服务平台。试点推动注册官制度,全面实现窗口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将办事窗口打造成为新的服务品牌。推动缩减照前行政审批,推动取消或改备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在企业设立、登记事项、登记程序和服务措施上,巩固和创新针对性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系列服务措施。推行属地年检和团体化年检,借用网络手段推行网上年检,以提高年检验照工作效率。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对接、功能区服务、“深入企业解难题”等服务措施,促进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畅通落户,推动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开发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切实做好企业登记管理信息综合运用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打造平安市场建设平台。继续开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积极参与整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秩序的专项行动,促进安全生产。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等服务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五是打造快速反应移动监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和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稳妥处置,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稳定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适应工商职能深度转型、干部队伍结构亟须优化的新情况,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大工程”。

一是继续组织实施“亮盾工程”。强化对各级局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推动市、县两级局和基层分局(所)建立年龄梯次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队伍。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大力推行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推行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招录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务员,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全员大培训和岗位大练兵活动。突出抓好以提升执行能力与管理能力为重点的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突出抓好岗位窗口、执法一线人员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信息化监管水平为重点的业务培训。

二是继续组织实施“1100工程”。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内务管理建设,做到机构名称规范,责任落实,文化素养提高,班子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健全。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执法业务建设,做到依法办理市场主体准入,掌握经济户口情况,强化市场巡查监管,规范查办案件工作。加强基层工商分局(所)政治思想建设,做到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坚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开展工商文化建设,坚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三是实施“法治工商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严格审查执法主体,加强对重大执法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认真开展企业登记档案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积极做好听证、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公职律师管理制度。搭建全省系统政务工作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无纸化、网络化办公。

四是实施“金信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综合平台、全省移动执法指挥平台、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平台、领导决策辅助平台、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全省数据中心运维项目平台。延伸12315投(申诉)系统建设至“五进”,广告监测平台监测能力触及全省县以上所有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实施“党建工程”。继续深入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宣传和流动党员凝聚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具有工商机关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强化对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队伍管理权和资金管理使用权等廉政风险点的规范和制约。

吉林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臧忠生

下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积极作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定位与作为

    基层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定位与作为 乡镇、社区(村)作为基层组织,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执政基础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组织。进......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认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认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2011年03月05日 09:54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吴爱英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1-09-22 点击率: 26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后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

    浅谈在社会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浅谈在社会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永安市燕西街道工会联合会邓庆群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中央领导强调要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大全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县统计局 统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担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的职能。......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6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深圳和广州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要着眼经济社会......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中的职能作用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中的职能作用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 09: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3 作者:姜信治 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生命。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