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提高出口商品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7〕97号 【发布日期】2007-09-15 【生效日期】2007-09-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外贸进出口工
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7〕97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外贸进出口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十五日
关于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外贸进出口工作的指导意见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及国家质检总局与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促进湖北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合作备忘录》的精神,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促进我省外贸进出口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强化对出口商品以质取胜战略的认识。产品质量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企业的信誉,关系国家形象。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开放先导战略,对外贸易有了较快增长,一批产品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全方位全过程地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创造更多的质量过得硬的名牌产品,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促进我省外贸进出口工作持继、健康、快速发展。
二、确保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企业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企业产品必须坚持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依照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对进出口商品严格实施检验检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完善责任体制,协调解决进出口产品质量方面遇到的重大问题,严肃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产品,确保进出口商品和食品安全。
三、加强进口监管,确保国门安全。各级检验检疫机构要严格依法施检,所有进口产品必须符合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进口查验制度,建立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口岸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体系,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境内,防止有害生物入侵。要突出抓好进口成套设备、棉花、旧机电、废物原料、医疗器械、钢材等大宗敏感商品的检验监管工作,防范欺诈和风险。对进口食品要实施批批检验,并规范进口食品后续监管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促进我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四、制定进出口商品质量分析评价体系。建立对进出口产业整体质量状况分析评估、通报制度、进出口商品后续质量跟踪调查及质量信息反馈处理机制,为企业、行业协会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支持我省企业培育、创建世界名牌产品。对自主出口品牌、科技含量高、特色优势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给予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加强地理标记保护工作。广泛宣传普惠制规则,引导企业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五、推进检验检疫通关创新。以企业诚信管理和货物风险分析为基础,推进合格评定模式改革,扩大电子监管范围,完善电子申报方式,提高检验检疫信息政策透明度。实行分类管理检验检疫通关模式,与长三角、珠三角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保证我省主要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进出境货物通报通签业务,在重点进出口企业推行无纸化报检试点,在口岸办事处实行“5+2”工作制和全天候24小时无节假日预约服务制度。
六、健全认证认可制度。引导和鼓励进出口企业推行ISO9000、ISO14000、GAP等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检测体系。全面推进进出口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对良好企业名单在媒体网络上予以公示。对所有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全面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制。在诚信评估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严格企业分类管理,使诚信守法企业得到最大的通关便利。
七、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和服务力度。积极实施扶优扶强的方针。按照科学分类和等级评估原则,将出口数量大、企业信誉好、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优的进出口企业作为“重点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重点企业通报政策法规。加快研究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开发区进出口企业的服务措施,为东风、武钢、富士康、中芯国际等大型企业集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重点进出口企业进入绿色通道和实施出口免验。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创建武汉国际卫生机场的各项工作,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形象和质量。
八、协同作战,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进出口商品政策规定严,质量要求高,涉及到方方面面。各级检验检疫部门要主动与商务、海关、农业、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体系,完善重点出口产品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重点出口产品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
九、整合技术资源,积极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对我省主要目标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对进口国技术标准分析等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指导企业应用好技术性贸易措施。根据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食品及饮料安全管理法规》、《欧盟化学品备案管理》等技术措施的需要,积极开发新的检测方法。针对涉外环境,加强检验检疫能力建设,加快国家级化学品分类鉴定中心、工业品检测中心和农产品安全卫生监控中心的建设步伐,为我省主要出口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支撑。
十、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严格执法。各级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部门,要牢固树立高度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规范执法体系,扩大行政管辖的覆盖面和深度,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办发[1997]44号 【发布日期】1997-10-05 【生效日期】1997-10-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鄂办发[1997]44号1997年10月5日)
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的暂行规定》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纪委 省监察厅关于领导干部住房问题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规范领导干部建房、购房、租房、装修住房的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中央纪委、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第三条 第三条 减少和消除领导干部住房中以权谋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新的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取消单位自筹自建自分住房,向社会化、商品化过渡。
第四条 第四条 领导干部住房中的违纪问题,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和有关行政法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二章 领导干部住房行为规范
第五条 第五条 不准超面积购房、租房。
领导干部购买或租住公有住房,其面积标准,按照鄂清房领发[1996]3号文件第一条控制标准执行。
超过上述规定面积标准购买或租住公有住房的,视为超面购房、租房。超面积部分按同地段商品房的价格购买或市场租金租住。
第六条 第六条 不准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
领导干部住房装修标准,可按1996年清房时的控制标准执行。
第七条 第七条 不准多处购房、租房、占房。
(一)领导干部一户允许购买或租住一处住房。在居住的城镇有私房的,不准再购买或租住公有住房。
(二)领导干部异地调动,其配偶不能随迁的,原住房已按房改政策购买,应保留其产权关系,但不允许在异地再购买公有住房;其配偶随迁本人不愿保留其原产权关系的,可将已购公有住房按房改政策出售给产权单位,在异地再购买公有住房。不允许在两地购买公有住房。
第八条 第八条 不准领导干部在城镇建私房或假借他人名义建私房。
第九条 第九条 不准违反规定集资建房。
(一)已购买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或参加集资建房且面积已达到本职级标准的,不得参与集资建房。
(二)在居住的城镇有私房的不得参与集资建房。
第十条 第十条 不准低价购买公有住房和用公款专门为领导干部购买商品房。
(一)领导干部不准低于房改和物价部门规定的售房价格购买公有住房。
(二)禁止用公款专门购买商品房以标准价或成本价出售给领导干部个人。因特殊情况,确需购买商品房的,应由本人申请,所在单位领导集体决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领导干部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管理规范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领导干部住房建设,在国家没有新的规定之前,其建设面积标准按照本规定第五条执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领导干部住房建设,实行单位申报,房屋主管部门审批,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
(一)住房需求单位根据需要,将本单位拟建住房的建设规模、户型及分户面积标准、装修及设施标准、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售房(分配)方案,向房屋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严格按基建管理程序向计划部门报批。
(二)计划部门根据国家和省审定住宅项目的有关规定,对建设单位申报的住宅项目进行审批。经计划部门批准开工的住宅项目,方可列入基建投资计划,并发放投资许可证。
(三)财政部门负责做好住宅建设工程的预算及资金来源的审查工作。
(四)审计部门负责对住宅建设工程的开工、建设资金、工程预决算的审计。并将审计结论报告房屋主管部门。
(五)建房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施工,特别是在面积、装修标准上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
(六)凡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住宅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城市规划部门不得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执照,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房屋产权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领导干部住房的出售与购买,流通与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住房建设一律为单元式住宅楼,禁止在城镇为领导干部建单门独户住房。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本规定,并负责抓好主管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贯彻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本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领导干部住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检查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的情况和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建立领导干部住房审批制度。领导干部建房、购房、租房除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执行外,还要报经房屋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建立领导干部住房档案,加强对领导干部住房的动态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地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乡(科)级干部的住房问题,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纠正行业不正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办发〔2005〕12号 【发布日期】2005-03-08 【生效日期】2005-03-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5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鄂办发〔2005〕12号)
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
《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5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3月8日
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05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纠风办组织协调,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代表,通过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和民主测评,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一项民主监督制度。
自2001年以来,我省先后对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卫生厅、民政厅、人事厅等29个部门和系统的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通过评议,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推进了依法行政,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优化了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湖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做好2005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解决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强化社会监督为重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评议,使被评部门和行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规范的行政行为,有创新的工作机制 ,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有满意的服务质量,有较高的社会评价,为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对象和内容
(一)评议对象
省财政厅、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省统计局、省物价局、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各地还可结合实际,增加评议的对象。对已开展民主评议的单位,要组织“回头看”,巩固评议成果,以进一步推动本部门、本行业的政风行风建设。此外,按照国务院纠风办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要求,继续抓好对湖北省电信有限公司、湖北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通湖北分公司、网通湖北分公司和铁通湖北分公司的行风评议工作(评议的实施意见已另发文)。
(二)评议内容
1、清正廉洁,建立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的情况。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和纠风工作任务目标;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坚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并举的纠风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纠风工作的领导。
2、勤政为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情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行政务公开,增强办事透明度;切实解决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承诺失信,效率低下,与民争利,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为企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符合职能特点的工作规范,圆满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4、转变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情况。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清理和废止制约改革和发展的文件和规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5、改进作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情况。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解决“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
6、严格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的情况。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建立政风行风考核、激励和惩戒等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解决企业和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内不发生重大违纪案件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
三、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组织实施
(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和行业各负其责,纠风办组织协调,人大、政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新闻媒体配合,条块紧密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由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各级纠风办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评议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汇总、分析、报告。要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组织制定本地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实施意见,明确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要求,抓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对于评议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不正之风问题,要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市州纠风办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把统一部署和自选评议相结合,组织好本地区的评议工作,并指导带动县(市、区)一级搞好评议工作。县(市、区)的评议工作要包括乡镇、街道、社区和基层站所。
(三)继续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评议系统、覆盖行业”的方式进行。省、市、县三级评议内容、标准在部门和行业内保持一致,做到议下评上、评深议透。为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地对7个部门及其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进行评议,由省纠风办统一制发民主评议行风评分细则。市、州、县人民政府组织所属部门对被评单位进行认真测评,并将测评结果报省纠风办。测评标准分“合格”、“留观”、“留评”3个档次。为推动行风评议的经常化、制度化,从今年开始,实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合格单位授牌摘牌制度,对评议合格后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取消其合格单位称号。评议结果将作为文明单位、文明系统评比条件之一。
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方法、步骤
总的要求是:改进评议方法,缩短评议时间,增强评议效果,减少评议成本。坚持统一部署,集中评议,单位整改。“两手抓、两不误”,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融于每个单位的业务工作之中。共分三步进行:
(一)宣传发动和自查自纠
3月份召开全省电视电话大会进行动员。动员会后,被评部门和行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制定本系统、本行业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承诺内容要切合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具体化、指标化、时限化,使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通过互联网、举报电话、信函等多种渠道征求对本部门、本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各级纠风办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市、州纠风办通过开办“政风行风热线”,使被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社会各界通过电台直播节目进行对话沟通,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同时,省纠风办会同省统计局做好抽样测评工作。
(二)评议与集中评议
评议要采取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网上评议与信访评议相结合,问卷调查与集中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评深议透,8月份组织行评调研,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明察暗访、个别走访、问卷调查、专题剖析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束后,针对被评部门的政风行风情况,写出综合评议报告和专题评议材料,为集中评议做准备。9月中旬召开集中评议大会。集中评议大会由纠风领导小组负责同志主持,邀请党委、人大、政协负责同志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行评代表与被评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评议,请人大、政协领导点评。通过现场投票测评,公布综合测评结果,给合格单位授牌。
(三)建章立制,全面整改
把整改贯穿于行评工作始终。集中评议大会后,各被评部门和行业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归类,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解决;一时无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涉及政策性的问题,要做出说明,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被评部门整改工作力度和行评效果。此外,各级纠风办组织行风评议代表对被评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留观”单位再次进行测评;对2004年评议的部门“回头看”的情况进行抽查。
五、评议代表的条件和职责
(一)评议代表的选聘范围: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新闻单位、特邀监察员、有关专家、被评部门和行业的监管或服务对象及其基层群众中产生。由有关单位或群众推荐,征得本人和所在单位同意,经纠风办审定,进行正式选聘。
(二)评议代表的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好,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2、具备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关心纠风工作和行风建设情况,了解被评部门和行业的业务工作;
3、责任心强,作风踏实,热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能体察社情民意;
4、办事公道,敢于坚持原则;
5、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6、身体健康,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参加评议活动。
(三)评议代表的主要职责:
1、深入调查被评议部门和行业的政风行风情况,全面收集意见和建议;
2、汇总分析群众意见,向评议组织机构进行反馈;
3、参加评议大会,与被评部门和行业领导进行面对面评议;
4、参加政风行风民主测评;
5、督促被评部门和行业落实整改措施。
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工作纪律
(一)组织协调部门工作纪律。严禁编造或提供虚假材料;严禁隐匿或销毁评议资料;严禁篡改统计数据或评议名次;严禁授意、指使评议代表和群众做虚假评议;严禁违反规定向被评议部门和行业提供投诉举报问题的单位或人员情况;严禁接受被评部门和行业的各种好处等。各级纠风办、参与组织评议工作的其它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要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被评部门和行业工作纪律。严禁向纠风办或评议代表提供虚假材料;严禁向评议代表或评议工作人员打招呼或以各种名目请客送礼,安排高消费娱乐活动或组织旅游考察;严禁用不正当手段拉票;严禁对投诉举报问题的单位或人员进行刁难或报复等。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被评部门和行业直接列为不合格单位,并给予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评议代表纪律。严禁利用评议代表身份与被评部门和行业拉关系、办私事,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被评部门和行业的宴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及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相互串联,统一口径,编造数据资料,弄虚作假等。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取消评议代表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要做到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减少评议的成本。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严禁通过任何形式把评议费用转嫁给被评部门和行业。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选好评议代表,提高评议质量,在评议过程中创新评议方法,严肃评议纪律,规范评议程序,增强评议效果;被评部门和行业要积极支持行评代表开展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促进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省征兵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
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意见的通知
(吉政办明电〔2009〕6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省征兵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请认真组织实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2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征兵办公室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
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地税局
省司法厅团省委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省工商局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从各级各类院校(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根据《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征集工作的通知》(参动〔2009〕6号)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从全省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和完善院校征兵工作运行机制
(一)依托院校建立高学历兵员征集基地。
各县(市)应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本辖区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等不同层次院校,至少建立2个高中以上学历兵员征集基地,城区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均应列入兵员征集基地,实行教育、培养、考察与征集一体化。各类院校应配合所在地兵役机关,及时把初检初审合格、有志投身军营的应届毕业生及在校生确定为预征对象,实施跟踪管理教育,集中征兵时优先征集入伍。应届毕业生入伍数量计入本校当年就业(升学)率。
(二)健全院校征兵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各类院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征兵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参加院校所在地县(市、区)征兵领导小组。凡被确定为兵员征集基地的各类院校,要在当地兵役机关和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成立院校征兵组织领导小组,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本院校的征兵工作。原则上,设有武装部的院校由武装部具体负责,未设武装部的由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院校征兵具体负责部门可直接接受所在地县(市、区)兵役机关的领导。
(三)明确院校承担征兵具体业务性工作。
各类院校应负责抓好国防教育和兵役法规、征兵政策内容方面的宣传;向院校所在地兵役机关提供符合征集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参加实习待毕业学生的专业、数量、参军意愿等情况,组织实施兵役登记工作;配合兵役机关做好选定兵员预征对象及身体初检、政治初审工作,并抓好预征对象的跟踪管理教育和思想帮教工作;组织学生报名应征并协助兵役机关做好预征对象的体检、政审和参加审批定兵等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为入伍的在校毕业班学生补发毕业证书,为入伍的在校学生办理相关休学手续;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执行和落实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参军入伍各项优待政策。
(四)实行院校征兵工作保障和激励措施。
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征兵宣传、兵役登记和确定预征对象等工作经费,由兵役机关根据工作和征集任务完成情况将相关经费拨付学校。对选送大专以上高学历青年和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含在校大学生)入伍较多的院校和街道(乡、镇),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二、落实优待和退役扶持就业优惠政策
(五)宣传和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
各级兵役机关和宣传、教育、财政等部门,要大力宣传参动〔2009〕6号文件明确的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协调部队和院校落实征集高校毕业生到部队服役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由中央财政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规定,确保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入伍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六)适当提高高学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贴标准。
在按照吉政发〔2006〕40号文件规定,落实农村义务兵家庭每人每年4000元、城镇义务兵家庭每人每月150元优待金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兵役法》有关规定,结合当地上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适当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贴标准,并对征集的高校毕业生义务兵家庭给予倾斜,具体提高额度由当地政府确定。农村和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增加补贴资金部分由当地政府负担,省财政继续为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年补贴700元,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每人每月补贴50元。
(七)建立和完善高学历兵员选择服役岗位协调机制。
各级兵役机关应主动加强与接兵部队的沟通联络,及时搞清部队对高学历兵员的具体需求,供应征高学历青年选择服役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应征入伍选择服役去向由省政府征兵办公室统一负责协调;大专学历毕业生,由所在地市(州)政府征兵办公室负责协调。建立高学历新兵学历、专业和技术特长档案,随新兵档案一并移交接兵部队,切实为部队发挥高学历兵员的文化和专业技术特长提供准确依据。
(八)进一步提高义务兵及家庭政治和社会福利待遇。
各级民政部门要协调建立并实行对军人家庭挂牌和重要节日走访慰问制度,进一步营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良好社会政治氛围。征集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入伍,在服义务兵役期间,父母双方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的,应优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征集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入伍,在服义务兵役期间,父母双方均无固定工资收入且生活困难的,应优先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九)实施高学历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特殊优待政策。
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期满后,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可享受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等项目服务期的高校毕业生加分政策。省公安司法系统院校在按照省里安排为本系统基层定向岗位招生时,要确定一定数量,招录服义务兵役期满退出现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毕业生。农村籍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以上学历毕业生退役士兵,根据本人志
愿可改为当地城镇户口,享受当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按吉政发〔2006〕40号文件执行。对高学历退役士兵数量较大、自谋职业人员多的财政困难县(市、区),省财政安排补助时给予适当倾斜。
(十)为高学历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保障。
实施鼓励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退役士兵尤其是高学历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经济实体,创办小型微利企业。对首次自主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的,按其收纳就业人数,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退役士兵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程序向当地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申请5万元以内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经办金融机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100万元标准发放贷款;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实施就业普惠培训政策,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专门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当地政府要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培训合格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就业困难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补贴。具有成熟创业项目的退役士兵,可优先入驻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创业园创办企业,并享受创业园优惠政策扶持。
三、严格执行和落实优先征集政策规定
(十一)严格执行优先征集政策。
各级兵役机关在确定预征对象和审批定兵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两个优先”征集政策,对同等政治和身体条件的,要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入伍;对同等学历的,要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入伍。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兵役机关认真做好学历审核认证工作,对城镇和农村报名应征青年的学历进行统一排序,确定优先征集的具体对象。在符合征集条件的农村籍相对较高学历青年未被批准入伍之前,不得批准城镇籍相对较低学历青年入伍。
(十二)切实畅通优先征集渠道。
各级要认真执行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优先安排使用”的具体要求,凡持有《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含就读省外各类院校)、入学前户口或现户籍属本辖区的,都要执行优先征集政策规定。对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合格人数较多、征集指标无法满足的地区,由上一级兵役机关统一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
(十三)建立完善优先征集制度。
建立学历审查制度,由县(市、区)兵役机关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组成学历鉴定组,对应征青年的学历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核,实行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落实公开公示制度,各级兵役机关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及时向社会公开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优先征集高学历兵员的政策规定、条件标准、工作程序、纪律要求,公布高学历青年体检、政审合格和定兵人员名单,凡群众举报反映假学历的,取消应征资格。规范征兵考评制度,把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占预征对象总数的百分比和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报名率、上站体检率、征集入伍率,作为考评征兵工作的重要指标和评先的基本条件。
四、加强征兵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
(十四)加大征兵工作组织领导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征集各类院校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基层指挥军官队伍建设,增强退役士兵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巩固和强化党的执政地位,培育基层政权建设骨干,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方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党委、政府重要日程,落实部门岗位责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完成征兵任务。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为院校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提供便利条件,对报名参军入伍前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含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由于本人自愿应征入伍而影响劳动(聘用)合同履行的违约责任,应予免除。
(十五)强化各级政府征兵领导小组职能。
各级要积极适应征兵对象主体调整的新要求,充实完善本级征兵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征兵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解决征兵工作遇到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力所能及地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和相关政策保障。领导小组成员要把落实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和应届毕业生作为检查指导征兵工作的重要内容,发现优先征集政策落实不力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十六)发挥各职能部门服务和保障作用。
各级政府兵役机关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筹划部署,合理调配任务,加强沟通协调,严密组织实施,最大限度地多征集各类院校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入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工作,督促各类院校按照规定和要求完成征兵任务;其
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兵员质量服务、为应征高校毕业生服务、为退役士兵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入伍提供政策保障和实际支持。
上述意见中明确的征集各类院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优待政策和保障办法,从2009年12月1日入伍的新兵开始实行。
第五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办发〔2006〕43号 【发布日期】2006-11-08 【生效日期】2006-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鄂办发〔2006〕43号 2006年11月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促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湖北建设,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农村基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意见》,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省农村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有力保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贯彻落实《意见》,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全面把握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
加强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湖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努力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改进;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具有湖北特色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三、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
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要以乡(镇)、村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政策观念、法纪观念和廉洁意识,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艰苦创业,严格按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办事,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注重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注重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注重利用干部身边的正反典型,扎实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创建形式推进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室、廉政文化户的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淳朴的乡风村风民风,形成崇尚清廉的社会风尚。
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县(市、区)党政机关要建立农村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以点带面,推进工作。乡镇干部要落实包村联户制度,经常走村入户,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落实上,放在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要严格执行出勤制度和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安心基层工作,切实克服“走读”现象。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持做到中央提出的“六要六不要”,具体做到“十不”:一是对党的政策执行不走样;二是对群众要办的事不推诿;三是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不违规擅自处置;四是对支农、惠农款物不贪污、挪用;五是不利用权力刁难群众、吃拿卡要;六是不利用职权借婚丧嫁娶和其他喜庆事宜收钱敛财;七是不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八是不优亲厚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以家族、宗族势力影响决定涉及集体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九是不拉票贿选和在入党、征兵、提职等方面搞权钱交易;十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党员干部不违规经商办企业、投资入股矿产、参与村(居)土地征用补偿款及其他集体利益分配、承包经营农村集体土地。
五、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积极推行对村干部民主评议和村民询问质询制度。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基层站所事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选举“两推一选”制度。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廉双述”、任职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六、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要在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按照定项限额管理、控制开支项目和标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要求,认真编制财务预算方案。积极推行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度,依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对村级资金、财务实行“委托双代理”。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流程,完善民主理财运行机制。积极化解乡镇和村级债务。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特别是“城(镇)中村”、“城(镇)郊村”集体资产的清理和规范,积极开展“城(镇)中村”、“城(镇)郊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规范土地、矿产、山林、滩涂、池塘等村集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制度。逐步推进乡镇干部在交通、通讯、接待等方面的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基层公务接待,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乡镇实行定点接待和接待费限额管理,村、组实行零接待费制度。
七、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在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用事业改革、国有农场改革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的行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和扶贫、救灾、救助、移民等款物使用发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专项审计,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涉农资金管理规定,确保涉农资金专款专用,确保粮食直补、粮食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林业生态效益补偿等惠农政策和各种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控制情况的监督检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对以“六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垃圾堆放,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八、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切实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
大力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服务农民平台”。认真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规定,切实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认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防止假劣药品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测机制,认真落实涉农税费、价格“公示制”,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与监督,坚决纠正在农民建房、用电用水和务工经商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建立和完善农民维权保障机制,坚决纠正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全面落实农村集体土地补偿费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坚决防止乱占滥用耕地的行为,切实纠正和查处拖欠、克扣、挪用、贪污征地补偿费的行为。
九、加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构建基层信访网络,有条件的乡、村要设立信访接待室、说事室,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推行乡镇机关干部下访制度,主动了解和解决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格信访责任制,落实首访责任,坚持“谁接访谁负责”的原则,力求首次信访解决问题,严禁简单粗暴、敷衍推诿,避免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把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处理信访问题公开、公平、公正。建立信访督查和反馈制度,对领导批办和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要及时办理并回告情况,对署实名信访举报的,要适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情况。
十、严明纪律,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发生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惠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案件;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案件;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案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选举中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参与赌博、大操大办、腐化堕落等案件。要结合农村实际,在法律、纪律和组织原则允许的范围内,整合基层办案力量,改进办案方式。注意把握政策,依法依纪查处农村非党员、非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
十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全面领导责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重大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县(市、区)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研究制定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细化制度规定,确定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县(市、区)、乡(镇)党委每年年底要向上级党委和纪委报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十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制定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实施方案。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合理配置、使用乡镇纪检监察力量。乡镇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除书记外,可配备专职副书记1名,其他委员可以兼职。村和基层站所党支部应设纪检委员。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纪检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十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职责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部门分工,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宣传、政法、民政、农业、财政、审计、教育、卫生、交通、水利、林业、工商、税务、建设、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级垂直管理单位要结合业务工作加强对下级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垂直管理的乡镇站所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接受所在乡镇的监督和检查。
十四、结合实际,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分类指导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要针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阶段和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条件,针对乡镇、建制村和基层站所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措施。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总结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依靠群众,不断研究和改进乡镇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各地工作特色,推进我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十五、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奖惩机制
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考核与本级自查自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或奖励;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要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逐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