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工作规范

时间:2019-05-13 16: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督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篇:监督工作规范

附件2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市公安局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

淄政办发„2010‟11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市公安局制定的《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工作规范》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职责。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工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我市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学校幼儿园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为在校师生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制定标准规范,严格监督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强化各项校园安防措施,制定和完善职责规范,确保校园安全。特别是要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对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原则,依法清理、整顿、规范。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淄

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完善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我市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三十日

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教育部公安部等部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安全监督工作,是指公安机关对经依法批准登记注册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统称学校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治安、交通、消防等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条 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依法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市公安局、公安分(县)局、公安派出所负责协调组织本辖区内公安机关对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监督、指导。公安机关各警种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 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安保组织

第五条 公安分(县)局应当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将学校幼儿园列入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报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确定。

在校(园)学生(幼儿)200人(含200人)以上的,由辖区公

安分(县)局管理;在校(园)学生(幼儿)200人以下的,由辖区公安派出所管理。

第六条 公安分(县)局应当按照《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设立安全保卫组织,配足配齐安全保卫人员。

第七条 公安分(县)局应当按照《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配足配齐专职保安员。专职保安员应当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着装。

第八条 在我市保安培训机构成立之前,学校幼儿园保安员(含自行招聘、纳入公安机关管理的保安员),由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指导保安公司组织培训,并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组织考试、发证。

第九条 学校幼儿园招配的专职保安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男性;

(二)年龄在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三)政治立场坚定,无违法记录;

(四)热爱治安工作,身心健康;

(五)依法持有《保安员证》。

第十条 学校幼儿园学生在校(园)期间,至少应当有2名保安员值守,随身携带应急报警按钮、对讲机、橡胶保安棍、催泪喷雾器、强光手电、防割手套等安全防卫器械和物品,并将钢叉、木棍等防卫工具置于方便取用的位置。

严禁将防卫器械带离学校幼儿园。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健全完善下列安全管理制度:

(一)保卫组织工作制度,包括安全情况通报、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分析、岗位责任、责任追究等制度;

(二)安全工作制度,包括防卫器械交接、门卫值班、持证接送学生、进校(园)车辆、人员登记等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保安人员值班、监控室值班、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制度;

(四)应当建立的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章 安全设施

第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实行封闭式管理。在校园大门内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室,保卫室应当满足观察情况的需要,并设置爆闪警示灯。

学校幼儿园应当至少配备以下防卫器械:钢叉2副、能够有效使用的催泪喷雾器4罐、防割手套2副、防刺背心2件、对讲机1对,按保安员数量配备橡胶保安棍。规模较大的学校幼儿园可根据实际需要,增配防卫器械。

安全保卫人员和专职保安员在校(园)期间应当随身携带必要的防卫器械。

第十三条 学校幼儿园围墙(包括实体墙、透景墙等)高度不得低于2米,并根据实际安装铁丝圈网等防攀爬设施。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应当安装可与消防及紧急疏散报警装置联动的门禁系统,没有条件安装的,应当采取其他封闭措施,形成防闯入的第二道防线。

第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与教职员工宿舍设置在一起的,应当采取隔离措施,保证学校幼儿园具有独立的安全防卫设施和专门通道。

第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山东省公共安全防范管理办法》以及省综治办、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基础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加强技防设施建设。

学校幼儿园应当安装下列技防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一)电视监控系统。学校幼儿园应当在操场、教室、仓库、实验室、大型会议室、食堂、公寓、校园出入口及围墙周边等关键要害部位,安装全覆盖的视频监控探头,并设置监控室,确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24小时值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置。监控室应当安装便于观察的监控屏,并与公安机关联网。学校幼儿园视频监控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30日,警情视频信息的保存应当符合固定证据的要求。

(二)紧急报警系统。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需要,安装1个或者多个高音警报器,设置多个固定或者遥控报警按钮,遥控报警按钮由保安人员和监控室值班人员值勤时随身携带,便于随时报警。学校幼儿园的紧急报警系统应与公安机关联网。

(三)周界报警系统和重点部位报警设施。学校幼儿园应当在围墙安装周界报警系统,在重点要害部位安装报警设施,与学校幼儿园监控室联网,并与公安机关联网。

第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完善技防设施操作使用保养制度和运行维护办法,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签订书面运行维护协议,保证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对学校幼儿园上传的视频信号进行重点巡检,利用监控系统对学校幼儿园值班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可能危及学校幼儿园安全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置。

第十九条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以及相关部门设置和维护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国省道、城区道路沿线学校幼儿园门前应当设置交通安全警告标志,施划人行横道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在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门前道路施划临时停车泊位。在社区内学校幼儿园门前设定禁停区域,施划禁停标线。

第二十条 公安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应当按照分工,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定,配备安装消防设施和器材:

(一)灭火器的配备按照《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确定,原则上每层楼或者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内的,配备4公斤ABC干粉灭火器,每个设置点数量不得少于2具;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幼儿园应当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设施;

(三)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公寓楼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四)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数量不得少于2个。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疏散门应当向外开启。对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应当安装推闩式门锁或者设专人值守,保证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

第二十二条 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公寓楼应当安装符合消防安全规范要求的内开式防护网窗,保证应急、疏散、救援通道畅通。

第四章 治安秩序整治

第二十三条 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排查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公安派出所和相关警种应当对辖区学校幼儿园周边的“人、地、物、事、组织”逐一开展深入调查,建立基础台账。全面掌握校园周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因矛盾纠纷激化、有闹事行凶报复苗头、可能铤而走险的治安危险人物,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风险评估,落实疏导化解和动态管控措施,防止形成危害。基础台账至少每月更新一次。

第二十四条 公安分(县)局应当加大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整治力度,经常性、滚动性排查整治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乱点和黄赌毒等治安突出问题,消除影响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的治安隐患,并配合教育、工商、城管、交通运输、卫生、文化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秩序 的综合整治。

第二十五条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对敲诈勒索、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危害校园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及时处置。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周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及时排查整治治安隐患。

第五章 管理服务

第二十七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选择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幼儿园,增设警务室或者报警点。

警务室的设置应当符合规定标准。

第二十八条 公安分(县)局应当协调组织公安派出所和相关警种、单位,以上下学高峰时段为重点,在学校幼儿园门口及周边路段巡逻执勤,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周边见警率。

公安分(县)局、公安派出所应当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组织教工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协助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并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每日安排1名以上教师或者职工担任治安员,佩带治安员标志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治安执勤,特别是在学生上下学、幼儿到离园等重点时段,会同校园保安员在校园门口及周边值守,并加强与现场守护民警或者辅警力量的情况互通、协作联动。

第二十九条 加强校园内部安全防范教育。公安分(县)局、公安派出所应当选派优秀民警担任学校幼儿园的法制辅导员,每月至少一次到学校幼儿园,通过上法制课、设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幼儿开展一次防冲闯、防侵害、防劫持、防破坏、防灾害等应急演练,提高师生法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十条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在城区主干道沿线学校幼儿园设置校园助学岗,上下学期间安排民警或者交通协管员指挥、疏导交通,保障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加强学校幼儿园师生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辅导教育。

第三十一条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会同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校车及校车驾驶人的管理、教育。依法查处使用拼装车、报废车等不符合规定的机动车接送学生、校车驾驶人不具备准驾资格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校车安全技术检验,保障校车道路交通安全。对备案的校车和校车驾驶人,协调教育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二条 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应当监督、指导辖区内的学校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提高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第三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淄博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园防火、防盗、防事故安全检查和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通报主管部门,实施动

态监控;对逾期不整改或者不按要求整改的,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确保隐患登记、整改、消除全过程受控。

第三十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参加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联席会议,了解学校幼儿园在安全防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有关情况信息,及时研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校园安全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十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应当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安全监督、指导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实行责任倒查,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范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规范

2.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医源性疾患的报告)2.1.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5)第20号决定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6)第5号决定将肺结核病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1.2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1)组织拟订本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3)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1.3工作要求

2.1.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主要是对有关医疗机构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时限和程序的监督,以避免漏报、谎报、迟报、瞒报。2.1.3.2疫情报告检查频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对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每年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一次。2.1.3.3日常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行医人员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诊疗记录、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册等并进行核对;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2.1.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检查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时间、核实报告内容、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至发病地所属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监督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1.3.5对自然灾害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发生自然灾害时,疫情报告按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建立应急专报系统,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1.3.6有关部门疫情报告和疫情通报的监督管理。

检查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按规定向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执行情况;军队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地方病人,要向所在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2.1.4评价与考核 2.1.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1.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2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2.2.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2.2职责

2.2.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全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重点,确定分级监督管理的范围和检查频次;

(2)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血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和三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3)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4)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2.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对本地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计划;

(2)组织实施辖区内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

(3)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5)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2.2.3工作要求。

2.2.3.1完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监督覆盖频次。

2.2.3.2监督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病房符合下列要求: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对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和规范治疗;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医院、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2.2.3.2监督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各级综合性医院应根据有关规定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2.3.3监督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性病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性病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2.2.3.4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安全注射,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或者失效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检查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校手续时,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执行情况;检查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进货渠道、验收、领发和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2.2.3.5采供血单位监督

检查血站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级医疗机构血库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2.2.3.6监督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实施情况 集中式供水单位、自备水源、二次集中式供水设施供应的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等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工作;检查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和运输的单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严格执行有关菌(毒)种的引进、保存、供应和审批手续和条件)2.2.4评价与考核 2.2.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预防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2.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3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2.3.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3.2职责

2.3.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控制工作,对重大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3.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本辖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3.3工作要求

2.3.3.1对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依法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卫生处理和预防、控制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依法采取限制人群的活动等紧急措施。

2.3.3.2对甲类传染病中鼠疫、霍乱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尸体的处理、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等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依法对乙类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等的隔离治疗、疫点疫区处理等采取严格控制措施。

2.3.3.3检查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人及其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采取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3.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督检查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2.3.4评价与考核 2.3.4.1评价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控制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3.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4对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 2.4.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实施方案》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控制及考核原则与方法》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防治手册》 《鼠疫防治手册》 2.4.2职责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本辖区交通卫生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4.3工作要求

2.4.3.1对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4.3.2在对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国内交通检疫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时,依法对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2.4.3.3交通卫生检疫期间,依法对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执行交通卫生检疫情况;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采取临时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情况。2.4.4评价与考核 2.4.4.1评价

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4.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2.5行政处罚 2.5.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2.5.2传染病行政处罚案由

2.5.2.1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案 适用范围: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

供水单位以管网系统供应的净化水、沙滤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三条和《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2.5.2.2违反饮用水水源卫生管理案 适用范围:

在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范围内排放粪便、污水,丢弃污物或粪便、污水、污物污染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内水源的;在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作业的;

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第三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第一款第一项。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5.2.3 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案(1)适用范围:

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擅自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八、条和第十四条第二款。(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二款以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三、五项。(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4未按规定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案(1)适用范围:

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致使垃圾、粪便、污水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5违反传染病管理案(1)适用范围:

准许或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未按规定采取措施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擅自开展性病专科诊断治疗业务的;拒绝按规定对患鼠疫、霍乱、肺炭疽死亡的病人尸体立即进行消毒和火化的;拒绝按规定对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进行消毒和火化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透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条、《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和第五十五条第一、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八条、《性病管理办法》第八、九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五、八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四条、《性病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予以取缔;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6违反传染源管理案(1)适用范围:

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隐瞒真实情况、逃避交通卫生检疫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拒绝接受查验和卫生处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确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疟疾、丝虫病、霍乱、传染性血吸虫病和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的流动人口(包括病原携带者)在本市从事劳务活动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九、十项和第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三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3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上罚款; 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7违章养犬造成伤人或导致发病案(1)适用范围:

违章养犬或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造成咬伤他人或导致人群中发生狂犬病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三项。(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二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8造成传染病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扩散案(1)适用范围: 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9违反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案(1)适用范围:

非法经营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预防用生物制品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或《处罚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4)行政处罚:

收缴违法预防用生物制品;

处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经营额不满5000元的处5000元罚款。

2.5.2.10自然疫源地未经卫生调查施工建设案

(1)适用范围: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七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11出售或运输被污染物品案(1)适用范围: 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和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服及生活用品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八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经营额一倍以下罚款;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处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经营额不满二千元的,处二千元罚款。

2.5.2.12违反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案(1)适用范围: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慌报的;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的;擅自公布艾滋病疫情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实施办法》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七十一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第2违法行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处以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2.5.2.13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案 适用范围:

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违法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和第二款。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上罚款。2.5.3说明:

2.5.3.1 本规定所称情节较严重的包括下列情形: 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以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拒绝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屡经教育仍继续违法的。

2.5.3.2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2.6传染病防治监督档案管理 2.6.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 2.6.2职责

2.6.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拟订全省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对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卫生部。

2.6.2.2地级卫生监督机构

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2.6.2.3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建立本辖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2.6.3工作要求 2.6.3.1基本档案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医疗机构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情况;血站、血库的基本情况;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暴发疫情情况。2.6.3.2传染病监督档案(1)情况汇总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监督发现主要的问题。(2)监督文书 现场检查记录; 采样记录单; 检测报告。

2.6.3.3传染病行政处罚档案(1)情况汇总

被处罚单位基本情况; 处罚案由及内容; 处罚日期; 执行情况

(2)处罚案卷

2.6.3.4暴发疫情处理档案(1)情况汇总

暴发疫情责任单位基本情况;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时间、症状体征等);暴发原因;实验室检验结果。(2)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案卷

暴发疫情报告登记;暴发疫情处理登记;实验室检验报告;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行政处罚情况。

2.6.3.5传染病监督法规档案 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其他规范性文件

2.6.3.6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卫生标准档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监督有关的卫生标准 2.6.3.7传染病监督报表档案 传染病监督报表; 传染病行政处罚报表; 暴发疫情处理报表 2.6.4评价与考核 2.6.4.1评价

各类传染病监督档案完整、系统、正确 2.6.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地、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2.7用语解释

2.7.1传染病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与个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保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规范能够起到实效,以达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7.2责任疫情报告人:指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2.7.3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7.4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7.5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2.7.6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2.7.7疫区:指传染病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2.7.8医疗保健机构:指医院、卫生院(所)、门诊部(所)、疗养院(所)、妇幼保健院(站)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

2.7.9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人用预防用生物制品。

2.7.10国内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检疫传染病疫区的国内交通工具(包括列车、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车辆)和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疫情时,对交通工具以及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卫生检疫。

第三篇:传染病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菌(毒)种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在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

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查。

(三)对管辖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情况实施日常卫生监督。

(四)组织协调、督办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五)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第五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依法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订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卫生监督的项目、重点内容及环节,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三)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的卫生 监督。

(四)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五)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情况的卫生监督。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的查处。

(八)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

督的具体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兼职卫生监督员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 实施传染病防治现场卫生监督,发现违法行为时,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十一条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应当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

监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监督抽查。

第三章 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二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及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三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现场检查传染病疫情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

(三)现场了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查看疫情网络直报设备,查看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报告卡的审核确认以及疫情数据导出的情况。

(四)核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疫情网络直报条件的疫情报告单位传染病疫情代报的情况。

(五)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与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六)检查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情况。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核实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检查等

方面;查阅门诊工作日志;现场核实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及相关电话记录,对临床异常诊断信息的快速反应流程及有关记录。

(二)现场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现场查看专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及报告系统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检查《传染病报告卡》登记备案记录,并核对传染病疫情网络代报情况。

(五)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检查的记录、报告。

(六)现场查看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情况。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人员。

(二)现场检查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对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现场查看疫情报告人员演示计算机直报程序,检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运转情况。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十七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措施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现场检查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以及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疫情控制措施的监督内容:

(一)依法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三)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情况。

第十九条 监督医疗机构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该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和责任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工作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应急处理预案等管

理文件。查阅设置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的文件。

(三)现场检查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点的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的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现场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检查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三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掌握消

毒隔离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四)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的文件,核实消毒管理人员,现场查看消毒管理岗位职责、消毒管理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现场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术、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的计划、培训资料。

(三)现场检查消毒灭菌程序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定期检测记录,以及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

(四)现场检查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注射室、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发热门诊和肠道传染病门诊、检验科(血库)等科室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五)现场核查消毒产品的卫生许可文件、标签说明书,以及消毒产品使用记录。

(六)现场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及措施。

第四节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

(六)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所在地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实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现场检查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现场检查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计划、资料。

(四)现场检查医疗废物登记簿,核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查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五)现场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查看并核实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六)现场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和清洁地点,核查消毒和清洁程序。

(七)现场检查交接医疗废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

(八)查看医疗卫生机构对所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运转维护记录。

(九)现场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

(十)对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所在地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检查其自行就地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其记录资料。

第五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的卫生监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的监督

内容:

(一)菌(毒)种保藏、使用的资质情况。

(二)菌(毒)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三)菌(毒)种的保藏、保管情况。

(四)无害化处理、销毁或移交菌(毒)种的情况。

(五)保藏、使用菌(毒)种的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情况,以及健康监护、预防接种情况。

(六)菌(毒)种的采集或运输资质情况。

第二十五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菌(毒)种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现场检查保藏、使用菌(毒)种的相应资格证书。

(二)查阅设置菌(毒)种管理组织、建立菌(毒)种操作规程、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文件资料。

(三)现场检查菌(毒)种保藏、保管条件,以及按规定收集、提供菌(毒)种样本的记录。

(四)现场检查无害化处理或销毁传染病菌(毒)种或样

本的记录、批准文书等资料。

(五)现场检查保藏、使用菌(毒)种的安全防护设备,以及菌(毒)种保藏、使用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预防接种记录,生物安全和专业知识培训的计划、培训资料。

(六)现场检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采集或运输的批准文件、记录。

第四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向被检查单位通报检查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责令被检查单位改正,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消除隐患。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若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照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法作出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改正其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时,对涉及食品、饮用水、消毒产品及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应当分别适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订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防治日

常卫生监督工作。

第三十二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卫生监督工作职责,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学校卫生监督是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监督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辖区内学校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改进,并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卫生行政执法活动。工作经费纳入公共卫生预算管理。

本规范所指的学校是指依法批准设立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高校。

第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学校卫生监督指导工作,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承担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任务,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卫生监督职责

第四条 学校卫生监督职责:

(一)教学及生活环境的卫生监督;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卫生监督;

(三)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

(四)学校内设医疗机构和保健室的卫生监督;

(五)学校内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

(六)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的卫生监督;

(七)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申请,开展学校校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指导工作;

(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学校卫生监督任务。

行使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职责时,应当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卫生特点,突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等监督工作重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落实本规范要求。

第五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制度、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情况,突出重点,确定日常监督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监督机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稽查和考核评估;

(三)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学校卫生日常监督;

(四)负责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及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五)组织协调、督办本省学校卫生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

(六)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申请,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学校校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七)组织协调涉及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相关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学校卫生监督任务。

第六条 设区的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订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二)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教学及生活环境、传染病防控、生活饮用水、内设医疗机构和保健室、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的卫生监督;

(三)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学校卫生工作情况;

(四)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违法案件的查处;

(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卫生工作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六)设区的市对区(县)级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和考核评估;

(七)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申请,开展本行政区域学校校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的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

(八)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学校卫生监督任务。

第七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设立学校卫生监督科(处)室,承担学校卫生监督的具体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指定科室承担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明确专人承担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第八条 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制度,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关学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开展学校卫生巡查,及时发现并报告问题及隐患;指导学校设立宣传栏,协助开展健康教育及相关培训。

第三章 学校卫生监督内容和方法

第九条 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督内容:

(一)教室人均面积、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卫生质量情况;

(二)黑板、课桌椅等教学设施的设置情况;

(三)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卫生情况。

第十条 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督方法:

(一)测量教室人均面积;检查教室受噪声干扰情况,核实噪声符合卫生标准情况;检查教室通风状况,测定教室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查阅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核实教室微小气候符合卫生标准情况;检查教室朝向、采光方向和照明设置,测定教室采光系数、窗地比、后(侧)墙反射比、课桌面平均照度和灯桌距离,核实教室采光、照明符合卫生标准情况;

(二)检查课桌椅配置及符合卫生标准情况;检查黑板表面,测量黑板尺寸、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黑板反射比,核实教室黑板符合卫生标准情况;

(三)检查学生厕所、洗手设施和寄宿制学校洗漱、洗澡等设施条件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了解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测量学生宿舍人均居住面积。

第十一条 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传染病防控制度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

(二)学校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情况;

(三)发生传染病后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第十二条 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卫生监督方法:

(一)查阅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及应急预案等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报告制度和记录等资料;

(三)查阅学生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登记、病愈返校证明、疑似传染病病例及病因排查登记、学生健康体检和教师常规体检记录、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记录、校内公共活动区域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记录等资料;

(四)对发生传染病病例的学校,查阅传染病病例登记及报告记录、被污染场所消毒处理记录、使用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等相关资料,核实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内容:

(一)生活饮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

(三)学校内供水设施卫生许可、管理情况;

(四)供、管水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明”情况;

(五)学校索取涉水产品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情况;

(六)学校内供水水源防护情况。

第十四条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方法:

(一)查阅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及水污染应急预案;

(二)查阅水质卫生检测资料,检查学校饮用水供应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水质检测或采样送检;

(三)查阅供水设施卫生许可证,供、管水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明”;

(四)查阅供水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

(五)查阅涉水产品的卫生行政许可批件;

(六)检查学校内供水水源防护设施。

第十五条 学校内设医疗机构或保健室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机构或保健室设置及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二)医疗机构持有效执业许可证、医护人员持有效执业资质证书情况;

(三)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第十六条 学校内设医疗机构或保健室卫生监督方法:

(一)检查医疗机构、保健室设置及功能分区;查阅中小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相关资料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记录以及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二)查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护人员执业资质证书;查阅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资料;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等制度,检查执行情况,核实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及依法履行疫情报告与管理职责的情况;检查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环节,并查阅相关记录;查阅消毒剂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第十七条 学校内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持有卫生许可证的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考核情况;

(二)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及卫生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三)游泳场所水质净化、消毒情况;

(四)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工作情况。

第十八条 学校内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方法:

(一)查阅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明”;

(二)查阅卫生管理制度,核实设立有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情况;

(三)查阅水质净化、消毒、检测记录,近期水质检测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检测或采样送检;

(四)检查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卫生状况,查阅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和检查记录;

(五)查阅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第十九条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内容: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申请,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监督指导并参与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方法:

(一)查阅建设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查阅相关检测(评价)报告,核实建设项目符合卫生要求情况;

(三)指定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审查,核实学校选址;建筑总体布局;教学环境(教室采光、照明、通风、采暖、黑板、课桌椅设置、噪声)、学生宿舍、厕所及校内游泳场所、公共浴室、医疗机构场等符合相关卫生要求情况,以及核查建设单位提交材料与现场实际的吻合情况,并出具相关意见。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信息,为制定学校卫生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二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学校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通过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学校基本信息情况。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学校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并抄送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五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学校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针对问题及时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必要时通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学校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通报当地教育部门。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辖区内学校卫生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逐级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范所称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等工作的学校内设卫生机构。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地质监督现场工作规范

第二章地质监督现场工作规范

第一节常规地质录井

第七条

熟悉钻井地质设计和录井服务合同,明确钻探目的,了解预测的地层、岩性、油气分布、地层压力和具体的录井要求,监督录井人员按地质设计和录井服务合同要求取全取准各项资料。

第八条

收集和了解与本井有关的区域和邻井地质资料,特别要了解钻探地区易井喷、井漏、坍塌井段、邻井注水层段、污水回注层段和复杂井段的层位以及复杂井段的处理经过、结果和经验教训等,对本井的情况作出预测,并向有关人员提示。

第九条

检查录井设备、仪器、分析化验试剂、荧光系列对比以及取样器皿等地质用品是否规范、齐全,达到质量要求。

第十条

审查各项录井原始资料、数据和各类样品是否取全取准,随时掌握生产动态。

第十一条

钻井过程中,对钻具资料必须清楚,尤其是特殊作业下的钻具倒换情况。

第十二条

监测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时分析引起性能变化的原因,做好压力预测和观察记录,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工程监督。

第十三条

在钻达目的层或见油气显示时,由于井漏、井喷或井涌需要调整钻井液性能时,应尽可能使性能的调整不致影响录井资料的真实性,并记录堵漏或压井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第十四条

在钻入目的层段,出现钻时明显变小或见油气显示时,及时停钻循环,确定岩性和荧光级别后,决定是否取心。第十五条

取心作业时,要卡准取心井段和层位:取心工具到井底和割心前,要校准井深;出心时,应在现场监督岩心出筒、清洗、装盒各道工序和观察记录岩心出筒时的油、气、水显示情况。

第十六条

钻井过程中,与钻井监督密切配合,及时相互通报有关资料和数据,检查监督各作业单位完成指令情况。

第十七条

协助召集驻井各方参加生产协调会,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质方面下步工作安排,下达下步工作作业指令。

第十八条

提供各项作业所需的地质数据,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测井、井壁取心、试油以及下套管、固井等作业。

第十九条

及时分析判断各项作业效果、质量和完成设计任务情况,必要时提出整改或追加作业项目的建议。

第二十条

及时将所钻遇地层的岩性与设计和邻井进行对比,做好随钻分析和预告,特别是在钻达目的层之前,要做出目的层是否按设计钻达、是否提前或推迟的判断。

第二十一条

驻井监督负责岩屑的观察和描述,负责岩心、井壁取心含油气情况的现场观察与描述;安排录井队取样。分析样品除按设计规定选样外,针对特殊岩性、化石和地质疑难问题选取样品,并及时安排将样品送化验室进行分析化验。

第二十二条

驻井监督还需填写各种报表、记录、日志、备忘录等并汇报,具体汇报时间和周期由各油田公司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十三条

根据录井及对比情况,确定完钻层位和井深。

第二十四条

审查并验收各项录井原始资料,编写录井报告及图表,按规定时间送审。

第二十五条

检查入井泥浆料的荧光。

第二节

气体录井

第二十六条

录井设备安装期间,必须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传感器是否合格并安装到位、脱气器是否安装到正确位置、气体管线是否漏气等有可能影响到录井质量的各个环节,督促调试设备,检查录井仪器的工作状况和传感器的灵敏度。

第二十七条

录井过程中,检查录井的各项原始资料和数据齐全准确,对资料齐全和质量负责。

第二十八条

收集影响气测异常的非地质因素,整理油气显示层段的资料,绘制成曲线,及时判断与对比分析油气层。

第二十九条

督促检查录井队及时收集气样,进行现场气体全脱分析。

第三十条

定期检查H2S检测设备的灵敏度和数量及安装位置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设计和合同的规定。第三十一条

完井后,检查并验收气测资料。

第三节

工程录井

第三十二条

检查并监督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质量和灵敏度。第三十三条

检查检测和预测异常地层压力情况,配合钻井监督确保钻井安全生产。

第三十四条

定向井钻进中,协助钻井监督计算和绘制井深轨迹图,并根据钻点和设计靶点之间的距离情况,提出修正意见,提高中靶率。

第四节

钻井液录井

第三十五条

时刻掌握钻井液性能变化,监督钻井中使用的钻井液性能,力争在安全钻进的前提下要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减少污染。第三十六条

槽面显示或气坝。异常的情况时,监测并记录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时做出分析。

第三十七条

同钻井监督、钻井液驻井工程师协调钻井液的调整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八条

监督录井队在井漏、井涌或井喷时,在安全的前提下,按录井设计做好各项资料的录取工作。

第五节

地化录井

第三十九条

检查地化录井仪器的稳定性和空白样、标样的测试工作。

第四十条

检查地化使用的标样,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合格样品。第四十一条

监督地化录井队及时分析样品,禁止使用烘干的岩样,分析样品的代表性不能低于85%。

第四十二条

利用地化资料对生油岩及储集层流体性质进行解释。

第六节

石油荧光录井

第四十三条

检查石油荧光录井仪器的稳定性。

第四十四条

定量荧光分析在检测前应首先收集邻井同层系的油样作标样,对仪器进行标定。

第四十五条

检测钻井液添加剂(含油品〉以便确定背景值,录井中采取本底扣除法,以便获得岩样的真实含油情况。第四十六条

监督现场工作人员做出岩屑样品相应的荧光图谱、主次峰的荧光波长值和荧光强度及C’,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得到岩屑荧光对比级别和相当油含量。

第四十七条

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分析样品。

第七节

其它情况下的工作

第四十八条

测井作业中,向测井队提供本井与测井有关的各项地质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测井图出来后,立即进行对比分析,落实目的层钻达情况:若有测井项目未按设计测量或需要增加测井项目时,应记录具体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送交审查,供补测参考。

第四十九条

试油作业中,向试油队提供各项地质资料,根据录井情况对试油作业提出建议,并做好各项观察记录。

第五十条

根据阻力录取情况,提出完井方法,同钻井监督共同确定下技套要求:向固井施工技术人员提供相关资料,确保完井施工的顺利和安全。

下载监督工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督工作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划生育监督工作规范(5篇)

    计划生育监督工作规范(试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第三章 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二节 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

    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

    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内部制约机制,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规范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规范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 突发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是指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污染生活饮用水,短时间内使水质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浙江省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规范

    各市: 《后处理工作规范》已经通过法规处合法性审查,准备局长办公会议讨论。现把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的讨论稿发给你们。 从2008年7月18日起,省局按照《后处理工作规范》将国抽......

    廉政监督工作规范(优秀范文5篇)

    廉政监督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马鞍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市局(公司)”)“三重一大”过程监督、采购活动监督、工程项目建设监督、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管理的全过程......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最终版)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卫监督发(2012)6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卫生监督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医疗......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规范1

    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规范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促进案件监督管理职能全面履行和正确行使,根据省院有关规定和《南京市检察机关案件监督管理......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 国卫监督发〔2014〕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