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型医院、诊所如何快速走出困境的经营策略与管理
任何诊所不论大小,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核心。只有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营销一流的诊所,在面对竞争时才能有反击的能力。
经营现状:市民张先生两年前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凭着可靠的医术和公道的价格,逐渐得到周围百姓的认同。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周围出现三四家相同规模的私人诊所,张先生原先的老顾客开始大量流失,诊所的收入也大不如前,是继续坚持还是关门歇业?张先生有些不知所措。
病症:客源流失利润减少
张先生说,所在地区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自己的主要顾客来源,但后来开业的诊所不断拉低出诊和医疗项目的价格,许多患者贪图便宜,“都是谁家便宜去谁家”。“医生治病救人,我不会拿劣等药骗人”坚持医德的张先生表示,自己之所以一直坚持原先的价格,主要是因为不愿为了降价而降低诊治或是出售医疗项目的质量。但这样一来,自己的患者日益减少,有时甚至一天没有一位顾客。
对策:小诊所也要讲营销
张先生遇到这样的难题主要在于面对市场竞争时无法正确面对。“任何市场都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虽然竞争对手使用的是不公平的竞争手段,但客源减少的责任还是在张先生本人。
任何诊所不论大小,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竞争核心,对于社区诊所来说,许多人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能获得认同,但事实上医学技巧并不是诊所核心竞争力的全部,尤其对小诊所而言,其立足发展更多地是依靠经营能力,只有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营销一流的诊所,在面对竞争时才能有反击的能力。
在具体的营销策略上,首先要做好老顾客的维护工作,做好顾客资料登记、定期回访等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活动的机会,参与社区举行的各种公益活动;同时通过积分或是一些奖励措施(平价医疗项目、免费检查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总之,小地盘也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做好营销文章。
中小型诊所如何过难关,许多中小型诊所都负债,而利润还停留在维持费用的水平上。负责人都在焦头烂额的忙着打点或者拆东墙补西墙。守着这个家业,却入不敷出,以后该怎么办?-----一片茫然。笔者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北京的中小型诊所的发展状况,并和一些负责人进行过沟通交流,针对中小型诊所目前的处境,写下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中小型诊所的经营现状
纵观中国中小型诊所的现状,总结来有以下几方面:
1.政策规范医药市场,大大增加了诊所的难度。
一般医疗项目,因为同行太多,使诊所的难度大大增加了-----独家医疗项目利润才好一些,同类的医疗项目比较多,几乎没办法提高利润;国家加大了医疗市场的媒体广告监管,昂贵的媒体费用和原则上只能宣传说明书内容,大大增加了广告投入运作的风险;
有实力的诊所正在加大力度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加大的品牌作用、有资金实力、有医护网络,使中小型诊所又恨又怕的。原来中小型诊所占着本地优势,销量不大,够吃够用,可现在,背着各种负债包袱和有实力的诊所、大医院赛跑,太累了。
2.中小型诊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项目
大多中小型诊所目前医护的医疗项目,普通的占的比例较大。有的诊所寻找到一些好的医疗项目来补充,使得这些诊所的医疗项目利润比较好,有了客观利润。所以寻找有竞争力的医疗项目,是诊所的主要策略。如开展眼科的RGP学生近视治疗项目,市场广阔。投资小,见效大。新型隐形眼镜RGP(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悄悄地普及。有资料反馈,仅今年上海、杭州两地,停用软性隐形眼镜而改用RGP的人数就超过数万例,尤其是一些软性隐形眼镜矫正不良的高散光、高度近视的病人。RGP是第三代隐形眼镜,采用硅氟聚合物制成,透氧量大大提高,被称为“会呼吸的镜片”,同时材料牢固性好,佩戴舒适,清洗简单,有阻止近视发展的效果。由于验配RGP需要检测参数,目前是诊所开展的好项目,目前眼镜店尚不准许验配。RGP价格较软性隐形眼镜高,一副需1600-2600余元,成本只有700-1100元。
3.中小型诊所缺乏外部信息来源
中小型诊所受资金实力、发展历史、医护人才、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外部的联系网络都不是很健全。没有更多的知识更新,使诊所的各个方面均落武,有很多的医疗方法,医疗设备甚至医疗项目早已经换代和淘汰,没有有及时更新。
4.中小型诊所缺乏资金实力和医护人才
中小型诊所缺乏资金实力,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加上负债因素,使一些诊所无力再投入,来开发新项目。诊所知名度小,资金实力不够,加上患者量不大,很难留得住人才。而且好多诊所不愿做远景的人力资源规划,现用现招,也是医护人才匮乏的一个原因。
第二部分,中小型诊所的经营策略
针对中小型诊所的经营现状,对诊所提些经营策略建议:
本帖隐藏的内容
1.诊所发展策略
要明确诊所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正视自己,面对现实。诊所想发展成什么样的规模?能投多少资金?能得到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力度有多大?诊所项目的优势、劣势是什么?医护人员的优势、劣势是什么?
分析完自身的优劣势后,实事求是的制定诊所发展方向,在稳定中求发展,要求不要太高,步伐不要太大。对内实行全员实责制,精简人员;优化医疗项目的采购措施;节约维护和其他费用开支;建立信息数据库,派专人负责收集。对外实行诊所品牌策略。可能有的诊所负责人会说,现在的目标是赚钱,诊所的优势不多,还做什么品牌宣传?品牌对诊所的作用不用多说,而诊所的品牌宣传不仅仅是用电视、报纸、名人等高投入来实现的。品牌的形成需要点滴的积累和时间,诊所本身要具备品牌意识,针对诊所自身情况,合理利用资源也能实现品牌推广,如:借助当地新闻,宣传所内重大事件。要做诊所品牌,最先要让业内人士知道这个诊所,再一步步渗透到患者心中。
2.项目组合策略
首先做一份比较详细的真实的市场调研报告出来,不要怕麻烦。调查范围主要是诊所现有的项目的同类诊所的情况,包括:同类诊所的价格、成本价、促销费(广告费)、医护渠道、医护策略、医护分布、市场份额、医护人员工资及提成等。这是制定项目策略的依据。
然后将诊所现有医疗项目进行分类。挑出市场前景比较好、市场容量比较大、同类项目比较少的医疗科目,作为诊所主打医疗科目。把其他利润空间比较小的医疗项目当成普通科,走市场调拨路线(甩大路货)这些普通科目按照成本价提供,目的在于提高诊所竞争力,减少单位成本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科室原辅料的采购量,从而降低成本。
接着再分析诊所将要作为主打的医疗项目的关联性和治疗病症的特点,如:诊所有2个骨科医疗项目,是治疗风湿和骨刺的方法。经市场调研,骨病市场前景看好,骨科医疗项目市场容量很大,但同类医疗项目很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费用高。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采用医疗项目系列组合策略。骨科大病医疗项目有:颈腰椎病、风湿类风湿、骨刺、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诊所可以进行颈腰椎病、关节炎、骨质疏松医疗项目,尽量项目专一,方便提高知名度和推广。
同样的道理,妇科,儿科,泌尿科等都可以做这样的医疗项目系列组合。
3.联合战略合作伙伴诊所的策略
什么是战略合作伙伴诊所?简单说就是能认同诊所发展经营思路的,能参与诊所医护规划的,区域市场运作能得到诊所最大支持的,能和诊所共发展的诊所。战略合作伙伴诊所多了,所有的诊所均活了。
各个诊所把医疗项目系列组合后,采用“1=4或者1=5”策略市场模式,对代理诊所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了。也就是说,诊所用一个好的医疗项目和4个5个诊所联合,带动4、5个诊所开展此医疗项目,利润当然大大的增加了。如果是临床医疗项目,一个科室有4、5个医疗项目,促销工作当然大大方便了。
4.人员结构策略
中小型诊所不用追求医护人员的大医院的工作经验、多年同行业工作经验等等,以为在大医院里做过的都是人才,干了8年10年的才有丰富经验。其实诊所发展初期,需要的是能吃苦耐劳的、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至于策划,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呀什么的,去问专业的市场顾问就行了。
中小型诊所地发展初期,因为医疗项目优势不大,服务就得加强。对战略合作伙伴诊所的服务承诺不能只说不做。做医疗项目时,医护经理、医护内勤,病历、热线电话也要安排到位。
一是完善连锁、分类指导。根据实际,分析排队,精心策划,首先抓好本诊所,其次抓好繁华路段的诊所,再次抓好偏远地段的诊所,实现规模经济,争取规模效益。
二是以医为主、多元经营。在做好医疗项目的同时,要经营好保健用品、医疗化妆品、小日用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在搞好分类管理的同时,要开设高血压、糖尿病、风湿、老人用药、妇女用药、幼儿用药等医疗项目专人专管,实行特色经营。在一些合适的地方,可适时、适量、适度地张贴医疗项目广告,以适应人们求异追新的需要,实行差异化经营。
三是打造品牌、专业服务。诊所要发展,贵在练内功、塑形象,重在提升诊所的文化品位、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管理制度、以人为本、诚信为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诊所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四是深化改革、搞活经营。积极通过改革、联合、重组、承包、租赁等形式,建立现代诊所制度,激发内部活力,为中小诊所创造“第二个春天”。
第三部分:如何经营管理好诊所
如何经营管理好诊所,是一个经营者的主要职责,也是一个诊所前程命运的重要所在。现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与医疗行业同行们交流共勉。
一、地理位置 在诊所开业之初,要根据你的服务人群给你的诊所选择一个合理的地理位置。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点是做好任何一件大事的前提,一个都不可少。地理位置如果不好,生意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诊所的地理位置要选择距离权威性医院较远一些,并且注意与其它诊所不相冲突的地方;另外还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人口分布问题,如学校,居民小区为最好。
二、医疗质量
无论你是什么品位的诊所,你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患者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不然的话,你只能是自毁长城、麻烦会不断的找上门来。所以说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重视医疗质量如重视自己的生命。其中医技人员的雇用非常重要,每一个在诊所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了如指掌,自己的活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让鱼去游,让鸟去飞,让兔子去跑的道理。我们一定不要雇用那些一知半解的医生和护士,如果报着慢慢培养的想法,就更不可取。因为每一个来这里就诊所的患者,他们都希望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不是一针钆不上,第二针也可以;不是今天这个处方不行,明天再换一个处方也行。我们的患者不是试验品,他们来我们这里是希望尽快解决病痛的,而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昨天痛苦的感觉。
三、服务态度
说起服务态度我想起我的老主任说的一段话,他说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视病人如亲人”其实病人没这么高的要求,你不要视他们为亲人了,就视他们为一般的朋友他们就很满足了。你的服务态度就上去了,病人肯定会很满意的。每一个患者都是因为生病来我们这里,生病就意味着患者的痛苦,心情的不佳。那么一个人的身体走到这样一个阶段,他们是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照顾,需要医护人员的安慰和帮助。往往有时患者并不是因为这里医疗技术有多么高明才选择这里,而恰恰在因为这里的服务态度优良才喜欢到这里。其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一般朋友,也没有什么困难。无非是把自己的态度调整一下,温和一些,耐心一些,真诚一些,热情一些。患者都是人,他们是病人的同时,也是有心之人,他们的心能感受得到医护人员的每一句话的诚意与份量。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对等待患者的亲和力,将直接影响到诊所日后的经济效益。
四、服务宗旨
无论你开什么层次的诊所,服务宗旨是一定要有的,那是你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宗旨一旦定下,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折不扣的去做,即使在你最失意的时候,因为那就是你的法律。比如:解您病痛是我等职责、还您快乐是我等心愿。像这样的宗旨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一句话就要求你不但心甘情愿的做好自己的本职还要时时的带给患者好心情,不可随自己的意愿而行,不然患者不会快乐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医护人员也是人,他们同样会有心情欣喜的时候,也有心情烦躁的时候。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希望我们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个人的问题都要在放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去解决。
五、合理价位
这个问题不难办,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难办的是你能不能定出来一个合理的价位,能否真正的让利给患者,能否在医患之间两全。如果你的诊所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生活条件中下等的地区,那么我们的收费标准一定要让患者能接受,不然他们是不会到这里就诊的。不记得是哪位同行说过,患者可以吃最好的,穿最贵的,住最豪华的,但是如果看病的话,他们往往会在医疗技术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一个价格偏低的地方就诊。另外开诊所说到底无非就是做生意,做生意都是有窍门的:例如非常普通的口服药,如消炎片,感冒药,是家家诊所和药店都具备的常用药品,我们在这几种药品上就不能指望嫌到很多的利润;相反我们要把利润指望到那些不常用,不常见的药品上。
六、环境美化
美的环境能给患者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某种程度上能提高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所以不可掉以轻心。以简洁、明快、大方为主,候诊区应轻松明快、就诊区应庄严整洁,无菌区、有菌区应有明显标志、物品摆放有序,色调应以暖色为主。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移动或联通公司的做法,凡是我们所到手机交费场所,都会看到那里会设立供顾客暂时休息的桌椅,桌上有摆放着鲜花,边上还设有宣传本公司的报刊,室内整洁干净,清新典雅。另外我觉得工作人员的衣着打扮也应该规划到环境这一栏。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为我们服务的护士小姐的白大衣脏兮兮的,头发乱蓬蓬的,那么我们就可能对她的服务技术产生联想,当然这种联想一定会对诊所的整体形象受到无益的帮助。
七、广告推销
一个门诊你想很快的滚动起来,各种形式的宣传肯定是少不了的,有一句话“广告一份投入、十分收获”这是重中之重、其中奥妙,自己去体会。在我们同行之中,有几家诊所做的很好,他们定期去周边的农村义务出诊,他们还在正常的广告宣传之后,为每一个来就诊的患者提供诊所的名片。把我们的服务项目告诉患者,把我们的电话告诉患者,让患者了解我们,认知我们。在商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叫做“售后服务”。如果我们能把患者的电话一一留下,每天晚上抽出半个小时,给那些病重的患者打个电话,咨询一下他们的病情,一让患者感觉到我们对工作的细致周到,认真负责,二呢患者会更加觉得这是一个温暖如家的地方。接着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的要求不折不扣的告诉我们,患者的反馈意见很重要,很大一部份是我们下一步治疗的走行的方向。另外,第一步得到患者对我们认可的同时,第二步患者还会把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介绍来这里,这也是一种间接的广告作用,其效果直接有效,不可估量。
八、意外处理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我们开诊所也一样。仅管我们的工作精心再精心,细致再细致,但是,往往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那么遇到了问题怎么办?这时我们是不能选择躲避的,要面对事实,遇山开山,遇水驾桥。首先,我们不能与患者和其家属发生任何的冲突;第二,永远要记住用我们现有的一切力量挽救已经发生的事实。如果我们全体医护人员确实尽力了,还是达不到预期目的,这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帮助患者转院,必竟诊所的医疗措施与大型的医院是无法相比的。现在的120非常方便,一个电话过去,会让患者和我们都感觉到有了依靠。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如抢救费用由谁来支付。如果我们诊所方面都能从来日方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在意一时的小利益。以人为本,从患者的病情出发,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主,患者好,我们就好;患者不好,我们也决不会好到哪里。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要想富告大夫”这种现象在某一地区确实出现过,但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患者都没有那种可恶的想法,人心都是可以温暖的,如果我们真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把一切都妥善安置,一般患者是不会有过份的要求的。千万记住,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我们对患者说一句谦意的话,会比日后的千金都重要。
九、量力而行
最后一点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任何一个病人的病情都是不断演变的,可能会出现治疗的越来越好,也可能出现越来越糟糕,更有可能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意外情况。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患者的疾病我们都不能说出大包大缆的狂言,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负有责任。之所以说不能狂言定论,还因为万一病情出现了意外,我们做医生的也好有一条合理的退路。再一个是病人的选择问题,病人在选择他所就医的诊所同时,我们也在选择我们的病人,这种选择是双向的。有一些确实不是诊所治疗范围之内的疾病,我们是决不能收治的,并且在不能收治这样患者的同时,还要为患者解释明白,不要让一直信任我们的患者产生不良的情绪,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不收治他们是对他们的疾病负责,而不是怕治不好丢了名声。另外我们还要为患者指明一条出路,去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医院。
当然,我不是诊所管理方面的专家,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同行们参考。医疗行业的本质注定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是这个行业不可避免弊端,但是医疗行业如果经营得好,经济效益也是颇丰的。希望朋友们都能经营管理好自己的诊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又能得到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
第二篇: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
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人才困境
汉哲管理咨询集团
咨询顾问
朱源健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之多众所周知。在全国700多万个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超过99%。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始终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支柱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约7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相对于较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从量的角度(即人员较少、资产与经营规模较小)和质的角度(组织形式多以独资或合伙为主,组织架构简单灵活,行业地位不高)有所区别。如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的为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战略不稳定、人力财力资源较匮乏、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管理体系不健全、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无序、生产经营不精细化等;再加上经营利润日见其少、资金和关键人才短缺、管理层频繁变动,这些都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人才困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世事变迁,如今市场格局的急剧变化,将过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当今的“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致使企业尤其是抗击打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受影响的中小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企业盈利明显下滑。
在此恶劣环境下,国内已经面临“三高”局面,即高CPI、高调薪率、高离职率,其中2011年各行业企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接近19%,其中传统服务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超过21%,制造业也近乎21%,都为近几年最高值。据前几年IBM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47%的企业表示过去两年中员工离职率增加了。据前程无忧公司统计,2011年日均发布的招聘职位数达创纪录的200万之多,而2010年日均才140万左右,其中因企业人员离职而产生的替代性招聘就占到了近一半数量;2011年企业人员离职的最主要三个原因是:薪酬福利、人际关系和管理问题,而这与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
我们知道,一般员工离职原因与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相关,因而上述调查的离职原因不仅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大气候,与国家财政、税收、引进人才等宏观政策有关,还与不同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而且更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就人才管理特殊性而言,中小企业乃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只是在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和管理流程上相对简约化一些,经常是人治多过法制,粗放管理常见,这也决定了其人才管理方面存在需求更灵活更紧迫、员工管理较简单、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岗位培训单一化、力求最大化一岗多责、薪酬福利制度不完善等人才管理短板。在当前内忧外患境况下,若不尽快研究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人才瓶颈问题,就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让企业承受无端损失,更无益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就从激励、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去谈一谈中小企业如何去营造一个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的用人机制和企业文化氛围。
一、制定双管齐下的激励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指出,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20%-3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人把另外的70%-80%潜能也发挥出来。管理实践中,不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有其一定效用。但这两种激励(或单独,或结合)如何与员工的绩效高低挂钩,如何平衡其中的正向负向权重,这就是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艺术了。来看目前企业在激励效果方面的一些失败情况:有的企业不管自身是否合适就东施效颦地盲目采取末位淘汰制,造成员工心理上的不稳定,内部员工关系紧张,情绪化严重;有的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干脆实行平均主义,既不能帮助后进者产生自我敦促意识,也滋生了对先进者产生逆向淘汰的不良环境。因此,建立在一种公平、公正、全面基础上的物质激励,才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每一个员工都有得到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渴望。所谓精神激励是指非物质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信任与授权、认可与赞赏,公平的晋升与考核,学习、培训与轮岗机会,弹性工作制以及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等。精神激励需要借助一定物质载体,而物质激励则必须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若能巧妙地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就能事半功倍之效。
二、建立创新型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
某种意义讲,人才竞争才是企业间真正的竞争,这在中小企业较多涉足的完全竞争行业尤其如此。而涉及企业选、育、用、考、留的人才管理与发展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它上升到企业核心战略高度从不为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不同之一,就在于机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先看人才招聘。传统的企业人才来源要么通过企业内部选拔,要么通过外部招聘。而如何低成本地利用社会智力资源就是中小企业人才来源的创新性体现之一。
在流动较多的中低端人才方面,前瞻性尤为重要,即防患于未然。平时就应该假定某个岗位在一个月内需要顶替的话,企业有什么办法保质保量地补充上去,而非事发后才亡羊补牢。关于这一点,企业是否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同行业动态:不管是国企民企外企,也不管是大中小企业,只要是同行业者或竞争对手,就可以成为目标人才的“标的”;一些大中型国企在改制时的人才流动就正好成为竞争对手的提前考量。
2)同行业者当地的猎头公司:无需多言,就特殊性人才而言,竞争对手当地的人才服务公司或猎头公司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要好于全国性的同类公司,且服务费用也低。
3)外部招聘方式的优化:如联合几家非竞争性的企业一起租用较好的招聘场地;邀请企业所聘请的专家到大学演讲,然后现场招聘;与大学院系合作设立企业奖(助)学金,与大学洽谈争取提前招聘等等。
在高端人才方面,如设法与国内外行业协会接触,与行业专家交流,与当地智力机构(大学、研究所、咨询机构)合作等等。若企业招聘一名行业专家或博士或咨询顾问可能花费较大,但如果请他(她)做企业顾问,解决技术、管理难题,则一年花费不会太多,但却对企业解决关键难题有益,也可尝试将顾问咨询效果与企业净利挂钩。这里面的难点是如何将这些社会智力资源与企业现实难题匹配起来,且企业管理者如何决定何时何处启用、停用这些社会智力资源,以及如何定性、定量评估咨询效果,从而让企业顾问费用价值最大化。
再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中小企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进行针对性培训。比如很多中小企业,尤其在早期阶段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希望员工一岗多责,恨不能让一个员工干3、4个人的工作。这样做短期内或许尚可,但往往到了企业发展的初中期,由于培训、绩效等体系跟不上,一旦走掉一个人,可替换性很差,企业工作受到影响较大。因此,若希望员工一岗多责节省人力成本,那就要让培训职能发挥更大效能,尽量多培养一些一专多能的人,前瞻性地进行从个别到小范围的轮岗。
再者,与有潜力员工签约承诺给予其有条件的学历教育机会,同样也是很好的人才激励、人才培训和人才留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内部派谁去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和实用性,最好在选拔之前一两年就公布考核选择标准,以及攻读专业方向等,让人才激励、培养的每一个措施都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另外,如何合理有效地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收益,这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管理的难题。如根据企业初创期的老员工与后来的职业经理人的不同诉求,进行股票期权激励、年薪制、津贴与退休计划等,长短期激励结合,以求尽量解决传统的薪酬体制下激励弱化的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还有助于稳定出色的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自身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保证了有能力和有贡献的人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人才因企业回报不对称而流失。
三、塑造适合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指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是对企业规章制度等外在约束的一种有效补充,就如同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心理契约”。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的正式议程,或者高度不够。有的虽然有了关于经营理念、经营使命和人才价值观等一些文字性的描述,但往往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模仿性,缺乏创造与个性化,甚至是从其他企业的“X文化”变通而来的“X’文化”。
企业文化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因势利导。一般地,企业初创期往往体现的是领导文化,简单实用,如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经屡次倡导提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钱,一切缴获要归公”的三大纪律,简洁好记,实用有效;而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占主导的是制度文化,层级增多、规模扩大,常见走了一批老员工又来了一批新人,人性化管理开始突出;在企业成熟阶段常以精神文化为主,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公平公正性有了质的发展,快乐员工和最佳雇主是此阶段企业文化的代名词。
因此,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特点,来制定、调整、升华自己的企业文化,最大化利用企业文化这一有力工具的同时,做好文化传承等保障性工作,来理性约束、自觉塑造、持续发展一大批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企业骨干人才,让二流人才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成为一流人才;那么,企业就能更好解决企业发展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的“人”的问题,让企业文化创造它本应体现的潜力价值。
综上所述,为精心下好人才管理走出人才困境这盘棋,中小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利用国家对中小型企业财政、税收及其他人力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另一方面更应把人才战略甚至人员计划提到与资金计划、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计划一样的高度上来,多借鉴多学习,善于利用外脑,多与行业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交流,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而后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就一定能超越对手,不仅可以安然走出人才困境,而且还能变被动为主动,在人才之争战役中成功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与相关制度,完善综合薪酬体系,从而促进产、销、研业绩增长,达到良性循环。
第三篇:走出备课管理的困境
走出备课管理的困境
------精细化备课管理与教学质量三乐学校 陈惠昌
教育要不断地改革,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改革。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其中一个要点便是备课管理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何设计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备课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即如何备好每一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案,如何在设计中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也是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去思考、实践与解决的问题。
案例:关于备课管理
1、学校基本现状
(1)学校充分发挥县级的引领作用,由骨干教师德备课展示与示范来促进教师备课工作的深入研究,同时学校推出备课工作要点,为教师提出基本要求。
(2)本校半数教师德备课本可达优秀行列,他们对于备课的态度就像上课一样神圣,优秀者可以说是一丝不苟,足见教师在对待备课方面所叠现的敬业精神。
(3)然而欠缺处十分恼人,总觉管理上很难应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乏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乏整合。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单纯的依赖,把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离开了,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缺乏创新性,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二是照抄照搬。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相应学段的教学,已有几个轮回。对所教学段的教材相对熟悉,也积累了一些上课经验,备课本也有几套。教案复印,根本不去思考这种备课内容是否适应本班的学生实际。三是删繁就简。部分教师往往十多年一直重视该学段的教学,往往产生这种思想,教材的每一页教什么内容,每教一个内容,用什么方法教,注意什么,学生容易出现哪些错误都心里有数,无需备课。这类教师熟悉了教材,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备课不仅重视教材,而且更重视学生。四是拿来主义。少数教师更是“便捷”,借别人的教案直接拿来,为已所用。连“写”、“备”教案都省略了,直接照本宣读,或者把其他教师的教案拿过来换个封面,这种备课纯属应付检查。五是强调“量”化,缺乏实效。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教案的“量”这一模式,忽视了教案内在的元素,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案的确立,吸纳新信息的综合利用,教学反思等等。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这种无效的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管理中的做法
(1)尊重备课教师的劳动成果。认真阅读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主讲教师的发言材料,了解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备课争议的焦点何在,课程理念存在什么碰撞和分歧,为课题研究在宏观上整体调控。指导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2)教师备课是否体现现代信息。一看教师的课程思想是否体现创新精神,是否在资源引进、学科整合、策略选择等方面体现现代信息;二看教师是否积极开发了课程资源中潜在创新因素,是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创新精神的培养。
(3)教师备课实行档案化管理。定期召开各种备课例会,收集、整理、分类保管活动记录、听课、评课、反思以及检查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成为教师个人的业务档案。
(4)提升小学教师备课质量的评价
学校旨在改进教学管理方式,特别是改进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评估方式,从实效出发,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教案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每一节课都要有教案,鼓励教师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估力度,采用“推门听课”、“课后说课”、“写课后反思”等形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以体现备课的实效性。
3、反思与分析
从实施取得的成效看:一是备课管理有效提高备课质量,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提升课程品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速教师成长“合作教研,资源共享,同步推进”要求。采取新老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每次教研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主讲,从一个点,一个环节讲深讲精,能成为教师的蓝本,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二是强化备课意识,实现备课创新,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偏重于把握教材,章节划分,评价方式等,为更关注学生现在基础,发展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即重视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站在高起点的位置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堂课发挥更优效果。三是改变了只教不研的局面。有效性的集体备课,学校教研活动大为改观。每一次的集体备课,由于各个备课小组的教师相互比较熟悉,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大家的讨论话题比较集中,有共同语言,教师能针对教材,学生中出现的情况、问题进行争论,达到共识,最后形成教案,这一做法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教研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了教研备课的水平。加强备课研究、互通有无,博采众长,通过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开展讨论,达到低时高效,建立完善管理机构,教务处在宏观上整体调控,指导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提供第一手资料。
从教师日常对备课的实际投入来看:本校教师对待教学设计的态度与化时间研究的投入较以前已明显重视,学习优秀教案的氛围初步形成,同时也很好的影响到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投入,教师也从高质量的备课中尝到了甜头,感觉到了它对课堂质量与补差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在日常的备课投入明显成正比。
从学校对备课的精细化管理来看:学校能根据年级组的集体备课、个体备课、备课竞赛等做出系统地的安排,经常了解备课情况、备课研究讨论情况,了解教师通过增、删、改、补形成教案的做法,了解小班化教学的研究的进展与遇到的问题,了解备课的“李淑萍教案式”研究学习与运用情况,并做好记录分析,进一步规范备课的要求,追求备课的质量。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备课中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消除因相对落后的学科管理的不到位,导致被管理者的松懈与打折。
成效背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校要求十分明确,教师中重视程度为何差距很大。
2、教师对备课质量的理解很清晰,但不能主动参与学习与研究。
3、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县级骨干的辐射作用。形成整体性地提高。
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
提升小学教师备课质量的想法:
(1)完善管理机构。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素质教制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抓手,而有效性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师集思广益,低时高效,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的能力。为此,成立的课题组负责人为组长的备课小组,以年级段位单位的主体备课小组,具体工作由组长统一分工安排。
(2)建立管理制度。抓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明确开展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完善各部门职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教研组长负责指导教师备好课。备课组长负责备课内容分工、时间安排,做好活动记录。
(3)研究活动管理。备课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活动中备课组长对上一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讲评。分散活动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复备教案。加强研究活动管理,就是了解教师备课时是否吃透教材、整体设计是否科学、课程开发是否充分,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4)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备课组长主持、讨论、记录,并负责做好考勤。各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补充教学内容,完善各阶段的备课质量体系。用老备课本的,要利用教学随笔——教后感,作教学反思,要记录成功的经验,如好的教学方法,典型案例等,集成备课金点子集。结合学校或学科落实课题研究内容,建立校本教研计划,有效的备课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有效备课,能渗透教育科研内容,完成教育科研课题。
(5)倡导合作教研,加速教师成长。为了有效提高备课质量,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旨在提升课程品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速教师成长“合作教研,资源共享,同步推进”要求。采取新老互帮互学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每次教研活动,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负责主讲,从一个点,一个环节讲深讲精,能成为教师的蓝本,促进了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6)强化备课意识,实现备课创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要务就是备课,因为备课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好,才会有好课产生,设计不好,必然导致课堂低效。改变传统的备课偏重于把握教材,章节划分,评价方式等,为更关注学生现在基础,发展需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即重视学生学习实际,充分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站在高起点的位置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堂课发挥更优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要做到“实效、创新、合作”改变划一的备课要求,减少教师无效劳动,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做到有效备课,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第四篇:浅议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困境及经营策略
浅议中小企业的优势与困境及经营策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张万新 武汉 430205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第九期
摘要: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吸收社会就业的主要力量,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和劣势,如融资困难,缺少人才和技术,缺少品牌和知名度,研发能力有限等等。虽然中小企业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会涛声依旧,企业经营者只有练好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经营中小企业要扬长避短,选择灵活有利的策略措施。要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避免高息借款;要善于借用社会人才和技术资源;选择适宜投资环境,逐步树立区域品牌形象;经营产品要长短结合,优势互补;要以追求最佳利润率为准则,寻找企业最佳经营规模和品种。
关键词:中小企业、优势、困境、策略---作者简介:张万新(1957—),男,武汉市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投资理财。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87号东湖林语16-1-5-2,邮编430077,电 话:027 88516330***;电子信箱:wanxinfx@qq.com
Author: Zhang Wanxin, Senior Engineer In Management of Hubei Education University
一 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根据国家工信部等部门2011年6月18日《关于2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工业行业固定资产低于40000 万元、年营业额数少于40000 万元、企业员工不足1000 人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上,营业收入300万人以上的为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以下为微型企业。据统计,截至2008 年底,全国共有企业971.46 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 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企业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1]。即使在垄断程度很高的国家,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仍然占90%以上,解决就业机会67%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雇员不足10人的微型企业无处不在[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1.贴近地区市场和资源,提供及时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中小企业在许多行业中由于贴近市场和资源,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如餐饮等服务行业能通过直接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项目和品种,提供更体贴优质的服务;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中小企业可以在资源所在地从小起家,更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和服务,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贴近客户,更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2.投入少,成本低,便于开拓新的市场和新产品。
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资金占用少,财务费用低,用工和科技投入灵活,便于采取不同的形式开拓新的市场和高科技产品,如通过市场资源和科技专利入股等,也便于具有市场资源或技术资源的人员创业起家。20世纪的一些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器、录音机、速冻食品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微软公司就是从小企业起家。
3.经营转型容易,少量企业倒闭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小
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整体的稳定和增加来促进生产发展和就业,其中个体的转型或退出,不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据中华全国工商联与2005年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多万家,有60%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平均寿命2.9年。而中国整体经济是在不断发展。新生的企业多余死亡的企业,中小企业质量在不断提高,数量在增加,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
二 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一些地区频频出现中小企业成批倒闭的情况,暴露出中小企业缺陷和弱点,这些主要表现在:
1.融资困难,得到的扶持较少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额小且周期短、分摊成本较高、贷款风险不易控制等因素,加之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银行一般不愿把资金贷给中小企业,办理程序十分繁琐复杂,耗费时间,不能及时解决资金的短期需求。民间虽然有许多融资机构和资金来源,但一般不受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资本额较小,利息率较高,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3] 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发展和经营的中的难题。又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很难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更多的倾斜向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税收、征地、基础设施配套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一直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地方政府往往注重于大企业的引进,给予许多优惠和激励措施,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难以得到改善。
2.缺乏高素质人才和产品知名度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长期投入较少,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缺少长期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员工职业发展远景不理想。在用人方式上也存在着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绩效评估不合理等现象[4]。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力较低,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造成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找工作的首选目标是公务员和大型知名企业,即使到中小企业也是短期权宜之计,作为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等待合适的跳槽时机。一旦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就另谋高就,离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了人才输送基地,很难留住成熟的人才,使企业经营难以上高层次,产品技术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的较小经营规模也给品牌建设带来难度,一是没有大的资金用于品牌建设。二是即使筹集到大笔资金用于品牌建设,风险也很大,因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品牌投入太少没有效果,投入太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品牌投资成本高,难以收到应有效益。中小企业经营的产品一般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十分激烈,产品和企业淘汰率很高,企业没有品牌优势很难在市场上长期立足,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经营不稳定
中小企业所投入的产品一般比较单一,更新较慢,又由于研发投入较少,产品容易遭到市场淘汰。在当今市场和技术更新十分快速的年代,产品的市场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品,更新更为快速,如果没有后续产品和替代产品的补充,企业会面临断档的威胁,经营难以稳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局限,产品开发能力较差,一旦失去产品的先进性,就面临经营的困局。
三 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有关策略
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5],有些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与中小企业的优势所伴随。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投资。如武汉市最近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中小企业的注册投资和经营发展。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小额贷款。可以预期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会越来越好。但就整体而言,并非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高枕无忧,免除风险。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始终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企业的经营好坏与经营者的决策和管理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经营者要练好内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下面就搞好中小企业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特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股份合作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也可以鼓
励员工自愿入股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但企业股权过度分散不利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要注意要保证控股股东的股本比例。
随着银行的经营模式的多元化,中小企业要善于根据自身的规模和银行的特点和建立互惠互利的银企关系。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会是银行的好客户,提高自身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是吸引银行的最好筹码。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最终靠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建立良性互利的银企关系来实现。
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也可能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过多的借款会加重企业利息负担和经营风险。一般企业借款不宜企业总资产30%,以应对市场或经营发生的不测变化。在经营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好融资成本,切不可饥不择食借高息贷款,透支企业盈利而陷入经济危机。
2利用社会人才和技术资源
为了节省技术开发和人才资源成本,中小企业要采取借鸡生蛋,随机应变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企业的人才和技术的不足。在技术方面,可以利用受让专利或等待专利保护期过后,利用成熟技术开发市场成熟产品。在人才方面也可以采取短期聘请、技术兼职、技术外包等办法来克服公司内部人才短缺现象。3选择适宜投资环境,树立区域品牌形象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投资能力有限,在创办企业时或经营期间要注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要选择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品项目,借船出海,因势利导,产生共振效应。如温州打火机产业、制鞋业等行业,利用其小商品市场的品牌力量占领国际市场;要注意市场细分,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要与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合作,避免与其正面竞争;要发挥自身产品和服务优势,寻找自己的专属市场;要通过诚信、质量和优质服务树立品牌。决不能以次充优、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毁掉自身信誉。
4经营产品要长短结合,优势互补
要选择不同周期产品和服务进行组合投资经营,以保持企业的稳定运行。如外贸服务企业可将部分经营利润转为自用房产投资,作为公司固定资产,免除租金支出,一旦需要大笔资金可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用于流动资金。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从事林业投资等长线投资,金属加工业可结合矿山资源开发等项目量力进行长线增值型投资。总之,经营品种要注意长短结合,优势互补,使企业四季兴旺,长盛不衰。企业盈后要增加长期增值、保值产品的投资,以增强公司资产质量和稳定实力。以利润率为核心,寻求企业最佳经营规模和品种范围
中小企业多半是处于高度自由竞争行业,企业准入门槛低,产品周期短,市场不稳定。因此,保持适度经营规模,及时调整产品方向,紧跟市场变化是经营者需要坚持的原则。企业经营中尤其要以追求高利润率为核心,而不要以利润最大
化为核心。如果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盲目扩张,一旦经营状况发生意外变化,企业财务状况就会急转直下,面临严重风险。在企业的规模和利润额不断增长时,要关注总资产利润率的变化,一旦发生下滑,要停止盲目扩张,以免市场行情不利时导致亏损。如果产品失去市场和盈利能力,要果断停止生产,企业遇到亏损局面,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能久拖不决。经营不利时要果断退出市场,不能逆势而为。
参考文献
[1]庄儒常.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发展困境与出路[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4):5-6
[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小企业发展—挑战与对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25
[3]刘宗涛,姚秋晨,王庆红.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和对策建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95-96.[4]唐玲.从广东中小企业“倒闭潮”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4):284-285
[5]帅亮.欧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及启示[J].对外经济实务,2011(5):82.
第五篇:走出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困境
走出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困境.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走出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困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会议还指出,要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完成本部门各项任务中的协助和监督作用。这说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的结合是党建工作不懈努力的目标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发生脱节、冲突或者顾此失彼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作用的发挥。李源潮同志曾在2009年5月8日召开的全国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委(党组)对机关党的建设重视不够,业务工作与机关党建‘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的规定,正确认识和把握机关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努力克服机关党建工作中的“两张皮”现象。
一、转变思想,完善机制,确保工作目标的统一
首先,要抓住思想认识这个前提,充分认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各项业务工作,核心主体是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无论哪种生产力,最主要的要素还是劳动者,其思想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因此,做好人的工作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党建工作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通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做好业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可以说,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也创造实际价值。所以必须真正做到抓机关党的建设要从中心工作发展着眼,抓中心工作要从机关党的建设入手,促进机关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互动。同时,要抓住“一岗双责”这个关键,提高围绕业务抓党建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责任要到位。要不断强化党建第一责任人(也是行政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使之既要成为领导业务工作的能手,更要成为指导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形成不抓党建是失职、不会抓党建是不称职的共识,切实解决机关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问题。二是管理要有力。对事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大事,“一把手”要将其作为影响业务工作的关键因素抓紧抓好,把组织的要求与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党组织的决定与职工的行动统一起来。三是日常工作要落实。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的落实,使党的建设日常化、规范化,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四个带头”:带头参加机关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带头做好机关党组织安排部署的工作,带头执行机关党组织的决议,带头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二、融入业务,突出重点,实现工作过程的对接
克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要把党建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中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紧密围绕业务工作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把业务发展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使党政工团各个部门和每一名专兼职党务干部都有明确任务,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实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
在重点工作中,要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把党建工作贯穿重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善于从众多的工作中梳理和策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载体,靠“精品”活动带动全面工作的开展。一是重点工作开展前,要针对工作特点和任务要求,发动党员干部结合工作职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确保业务工作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将党委的思路和要求传达给每一名工作人员,使大家统一思想认识,进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重点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凝聚人”和“激励人”的功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结合起来,把党风党纪建设、依法行政和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结合起来,把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建立关怀帮扶机制结合起来,促使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性地完成好业务工作,形成整个单位“一盘棋”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重点工作完成后,要把党建目标任务与部门或单位目标任务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增强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搞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实效,强化激励,推进考核评价的结合在工作评价上,要克服党建、业务分离的问题,用业务工作的成效来评价党建工作,用党建工作的成绩来印证业务工作。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年初总的工作安排,确定考核指标,制定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在指标设定上,要做到党建目标和业务目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在考核办法上,执行党建与业务“双否决”,既不片面地只重业务,也不简单高估党建的作用,真正体现互相依托,互为促进。通过考核被评出的实绩突出单位和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一定要是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个成果都突出的。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既要把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加大奖励力度,拉开奖励档次,更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把那些多干事、干实事、作风正、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同时,还要重视对党务干部的激励,加强专兼职党务队伍建设。克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提高党务干部“两手抓”的意识和能力是基础。要从党务干部的选配、培训、交流等方面加大力度,将围绕业务抓党建的效果作为党务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在提拔、培训方面优先考虑。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领导机构,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指挥部、参谋部。与社会各个部门相比,机关共产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和责任最集中。因此,机关党的建设比一般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更特殊更重要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我们必须按照这一要求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做到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促进。
实践证明,机关党建工作不能可有可无,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和生命线,特别是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机关党建工作更要在与业务工作的结合上找准定位,有所作为,体现价值。只有如此,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出战斗力,才能创出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