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

时间:2019-05-13 16:3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

第一篇: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

“将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商业保险,放大倍数优势,这是我们在医改上探索出的一条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新路径。”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当天会议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总理指出:“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是持续深化医改的重大创新。”

中国的大病保险探索出一种很有特色的方法

当天的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医改办负责人在发言中介绍,2012年以来,大病保险试点相关工作已在全国31个省份展开,其中16个省份全面推开,覆盖人口超过7亿人。试点中,大病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支付的基础上提高了10%-15%,从而大大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基本医保制度的保障效应进一步放大。

李克强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一般是两套系统,但中国的大病保险却探索出一种很有特色的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

总理表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大病保险做好了,就能把社会的‘最低线’兜住,也就安定了民心。一定要让遭遇大病的老百姓接受正常的治疗,让他们有安定感。”

大病保险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

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通过大病保险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保障,这本身是“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器”。

“为什么当冲破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时,会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切?因为每个人都担心,自己未来会不会也遭遇同样的问题。”总理说,“我们建立大病保险保障系统,就是要坚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李克强说,将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起来,开展大病保险,这是基层探索的产物,在各地推广试点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要在全国普遍推广开来。

总理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制度:对大病保险的运作要严格监督管理,对“大病”和“没有支付能力”要确定科学的界定标准。此外,还要允许商业保险部门进行核查,防止“漫天开药”、“漫天检查”的现象发生。

发挥好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李克强对与会者说,通过引入商业保险,医保的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部门都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怎样让政府有效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大病保险制度的探索,既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又包括把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实现‘兜底’,还包括织牢社会‘安全网’,让老百姓安心就业创业。”总理说,“希望大家要有道德神圣感和事业宏伟感。把这件事办好了,办成了,功德无量。

第二篇:连云港市新医改创新做法

在基金支付方式方面,我们也搞了一些创新的做法,比如说我们搞单病种付费,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取一些好操作的病种,这些病种施行限价的政策。什么叫限价呢?就是治疗这种病最多就只能花这么多钱,如果超过了,新农合基金就不给予报销,就得医院自己负担。但是如果你没超出,或者还有剩余,我们甚至还会给予一些奖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控费机制。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要过度的治疗,能不开的药尽量不要开,能不做的检查就尽量不要做,但前提是要保证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在这一方面,灌南县搞了一个综合付费改革试点,其它的三个县(即灌云、赣榆和东海)搞得都是门诊总额预付制,这些都是付费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有效的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控制不合理的基金支出,保障新农合基金平稳、健康的运行。同样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方面,他们也搞了一些类似的支付方式的改革。新农合在资金筹资方面搞了一个滚动筹资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国首创的是我们连云港赣榆县,当时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对这个滚动筹资的模式是给予了肯定,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创新,所以当时全省的新农合会议就是在连云港市召开的。滚动筹资模式的概念是,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报销医药费用时,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用报销所得的费用向所在镇合管办或村卫生室预先缴纳该户次年参加合作医疗资金的制度。这种新的筹资模式的主要做法有三种,其一,农民在本镇卫生院就诊后,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收费凭据等材料,在镇合管办报销医药费用后,用报销来的钱直接预缴;其二,农民在外镇和县及以上医疗单位就诊后,回本镇合管办报销,并用报销资金直接预缴费;其三,农民在村卫生室就诊后直接报销,并将报销的费用暂存卫生室,由村医定期到镇合管办集中按户代为预缴费。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创新的做法就是东海,在全省首先建立了监管分离,独立运营,垂直关联的新农合监查体系,意思就是县里的合管办派出一些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去驻点,这些人员不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只是在乡镇卫生院驻点,这些人员的经费都属于县合管办,这种独立的监察模式的好处就是不受卫生院的干扰,在这种独立的模式下,他们就可以相对更加公平、公开的监督资金的使用和运行情况,东海施行的这种模式在江苏省是首创的。

第三篇:孙志刚:基层医改的创新与实践

孙志刚:基层医改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时间:2012年01月04日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 孙

志刚 阅读: 28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多,全国有五万多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基层医改入手,把整个医改引向深入,是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战略选择。

充分认识基层医改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基层医改成功突破不仅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对医改全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基层医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品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各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供给数量和质量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深化基层医改,一方面强化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通过多种措施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等,这都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是践行政府职能的主要承担者,经过深化基层医改,健全了服务网络,提高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能力。另外,基层医改,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提供公共产品的制度,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也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的可持续性,为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基层医改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客观需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能体现公益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基层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明确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强化了保基本的职责。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并通过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使基层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基层医改,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了长远的制度性安排,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基层医改是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改革路径的创新实践。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任务千头万绪,既需要通盘谋划、系统安排,也需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推动医改有力有序有效向前迈进。基层医改与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直接相关,也与公立医院环环相扣。从统筹医改全局考虑,抓好基层医改,可以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动。同时,从基层推进,也有利于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可以减轻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实践看,把基层作为医改重点,不仅可以使医改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使医改事半功倍、效果叠加扩大,增强了各方面改革的信心。

基层医改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医改启动实施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五项重点改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其中,基层医改在动体制、建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整个医改中的最大亮点,突出表现在基层医改回答并解决了三个关键性问题,探索了较为清晰的改革路径。第一,抓住了基层医改的主要症结。“以药补医”渗透到医药卫生体系方方面面,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深化医改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这种机制使医疗机构以逐利为导向,与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助推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负担,同时导致了药品滥用,腐蚀了医务人员,败坏了医德医风,绷紧了医患关系,也摊薄了医保效果。

基层医疗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首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可以让人民群众尽快得到实惠。第二,明确了基层医改的方向。基层综合改革首要目标就是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这是新机制建设的核心。其次就是要立足保基本,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预防为主,当好健康“守门人”,这是新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不片面追求利润,又不出现大锅饭的运行机制,这是新机制高效运行的内在动力。再就是要着眼可持续,形成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行,这是新机制建设的基础。第三,找到了基层医改的抓手。“以药补医”机制运行了几十年,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破除这个旧机制要选好突破口,设计科学的转换路径,使新旧机制实现平稳对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这是实现新旧机制转换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抓手。做好这项改革,必须推进“财政投入、药品招标采购、人事收入分配、创新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德医风”等改革。同时,在推进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要把握节奏,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加快推进,使各项改革尽快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遗症”。

推进基层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是基层医改的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这是基层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在基层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这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举办费用和发展费用由政府负责,运行费用通过服务收费和多渠道补偿承担。同时,改革编制管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实际工作量核编定岗,实行动态调整,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编制数只作为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以及确定政府补偿依据。

二是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这是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身份界限,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首先要选好院长,进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聘任,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医务人员要根据岗位的要求,在核定资质后,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对不具备从医资质的人员,进行合理分流,优化队伍结构。对落聘人员的分流安臵要做到稳妥细致,以人为本,友情操作,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这是增强基层活力的重要举措。对医疗机构,要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动态管理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对基层医务人员,首先要保障总体收入不降低。实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向一线人员、骨干人员倾斜。要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拉开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

四是建立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这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这次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招标采购办法,推出了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创新举措。这不仅仅是采购模式的变化,也是对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供应配送模式、政府监管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是建立长效性的补偿机制。这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的基础。要落实好财政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的兜底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经费由政府负责,运行经费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对差额部分按时足额补助。同时,发挥医保支付的重要补偿作用,调整基层机构服务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基层医改取得了重大成效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到位,新机制基本建立,成效也开始显现。

第一,基层群众得到明显实惠。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是医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95亿人口,覆盖面超过95%。其中新农合新增170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全面推开,参保人数达到2.16亿人,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这些新增群众主要是基层群众。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目前,基层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由于医保待遇提高和医疗费用降低,这“一升一降”使老百姓得到明显实惠。截止到2010年底,城乡居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35.4%,比改革前降低了4.8个百分点。

第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软硬件得到明显改善。改革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靠自我积累发展,导致房屋破旧、科室不全、设备简陋、队伍不稳,影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医改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00多亿元用于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及设备购臵,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在软件方面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核定编制,增加医务人员数量,解决有人给老百姓看病问题。目前,全国有2788个县(市、区)已完成编制核定,共核定编制数114万多名,比改革前增加了29.9%。二是培养培训,提高基层队伍素质。两年来,国家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1万多名,招聘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2万多人。三是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长期对口协作、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筑牢了基层网底。

第三,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是医改主力军,是医疗服务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一切医改政策都要通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来落实。这次改革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改革,以投入换来新机制,以新机制促发展、增活力。这些改革措施,使基层医务人员月均工资增加了600元左右,15个省份基层医务人员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公务员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第四,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重大举措,花钱少、效益好,能够实现少得病。过去,基层医务人员为生存和创收疲于奔命,没有动力和条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次改革,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并把每个基层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编制从原来的1人-2人增加到4人-5人。同时,设立专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把标准提高到人均2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开展了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向农村和基层群众倾斜。人民健康显著改善,农村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8.4‰下降到2010年的16.1‰。

第五,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村卫生室是广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以前,村卫生室的发展没有得到很好地保障,不少村卫生室就设在村医自己家里,“和尚一走,庙就没了”。这次改革,各级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加强村卫生室和村医队伍建设。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些地方还实行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同时,还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服务、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等措施提高村医收入。多数地区把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得到进一步筑强。

第六,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明显转变。基层医改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更加规范合理,也更科学有序。主要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从注重治疗转变到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服务功能更加健全;二是从与大医院无序竞争转变到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推进了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三是从提供专科服务转变到全科诊疗,特别是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基层居民看病的需求;四是从坐堂行医转到上门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步形成,促进了医患关系改善。

第七,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开始启动。这项改革的主要抓手是实施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新办法的推行,触动了整个药品生产、定价、流通、使用、监管等各环节的改革。一是减少了流通环节,压缩了不正当营销手段的生存空间,使药价大幅下降;二是推动了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优化整合,促进了医药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了药品质量的全程监管,保证了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四是促进医务人员用药更加规范合理,减少药品滥用,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八,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所有制性质都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只不过在建设规模、服务功能上与城市大医院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看,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已经从基层开始启动,基层医改为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全面演习,特别是在破除以药养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实践,为深化县级医院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九,锻炼了一批熟悉医改、有志于推进医改的队伍。推动医改,既是事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锻炼队伍的过程。这次医改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广大干部特别是从事医改工作的人员都能够集中精力关注医改、研究医改、热心推动医改,对医改产生了深厚感情。同时,这次医改开展了大规模培训,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专业技术人员,从政策理论到实施操作,覆盖范围广、培训内容全、持续时间久,全国已累计培训237万人次,既是医改政策的大宣传、大普及,也深化了认识、明确了方向,这是进一步深化医改的宝贵财富。

第十,人民群众对医改成功增强了信心。医改是世界难题,理论和实践都很复杂。基层医改的突破,为医改成功增添了信心。一是通过建立全新的机制,表明公益性、积极性和可持续性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二是通过破除以药补医引发的综合改革,找到了一条从旧机制向新机制转换的办法。同时,基层医改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获得了很多实惠,这次医改政府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低收入群众,既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也使他们更加拥护改革、支持改革,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合力。

基层医改的重要经验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推动基层医改的政治优势。医改涉及保障、投入、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监督管理、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力量。这次医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调动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实践表明,我们的制度优势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方面也有无比的优越性。

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是推动基层医改的组织保障。这次医改能够保持平稳较快推进,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召开医改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全力抓,形成了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同时,还建立通报、约谈、督办等制度,既提高了运行效率,也确保了医改各项政策措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3.总结凝练出符合国情的改革理念和原则是推动基层医改凝聚共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医药卫生体制有其自身运行规律,没有其他领域经验可以照搬。我国医改也没有国际经验可以照搬。两年来医改的实践,我们总结形成了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些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适应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律,逐步成为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理论基础,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4.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顶层设计是推动基层医改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这次基层医改是试点先行、然后再总结提炼、最后全面推开,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保证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基层医改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基层的现实出发,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症结,在实践中探索破解难题办法,把改革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因此,基层医改的顶层设计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经过了科学论证。正因为如此,基层医改是符合基层客观实际,符合广大老百姓利益,符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赢得了各方面的支持和拥护,也使基层医改实践更具有生命力。

5.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推动基层医改的强大物质保障。医疗卫生制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不仅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而且把实施医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大幅度提高医保标准,大规模实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6.注重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推动基层医改的重要动力。医改事关人人,大家都很关心、很关注。这次医改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由国内外35名著名专家组成的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征求他们意见。同时,还加强对网上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进行梳理,许多意见和建议对制定和完善政策发挥了很大作用。医务人员是主力军。如何把主力军的积极性调到起来,这对医改成功十分重要。基层医改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始终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在改革中,提高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水平,为他们创造培养培训、提升素质的条件,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舞台,赢得了广大医务人员支持和参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整个医改的基础。这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要看到,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基层改革中一些体制机制才刚刚建立,既面临大医院改革的制约,也受到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到位以及各级财政能否给予兜底保障的影响,这些都使基层改革面临考验。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在医改领导小组十次会议上明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的基层机构发展模式,不断夯实基层医改的基础。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改一定能够为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先行迈出步伐。

第四篇:纵深推进医改 立足改革创新

纵深推进医改 立足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会上的讲话

灵石县卫生局局长 李宏星

(2012年3月 日)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今天召开2012年全县卫生工作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表彰奖励先进,部署2012年全县卫生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全力推动全县卫生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稍后,张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一、二O一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全县卫生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抓好医改五项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医疗安全工作为核心,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基本公共卫生为抓手,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党

助,县财政还根据基本药物的销售量,按30%的标准予以补偿。

(三)推进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制度。根据医改试点启动会议精神及有关医改文件要求,我局和人事局联合制定下发了《灵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人员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并召开专门会议,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了有关医改政策的培训,准确把握医改政策精神,确保综合改革平稳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采取测评推荐重新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通过编制核定、岗位设臵、免予考试和报名考试人员资格审核、确认等工作,于10月5日组织了考试。实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前期任务。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和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正在形成。

(四)不断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围绕“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目标任务,加快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抓项目,促进度,投资44.07万元完成交口乡梅印村、夏门镇碾则焉村、英武乡和平村三所村卫生所新建工程,目前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建设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征地工作,已开工建设。抓覆盖,促达标,在实现了行政村卫生所服务功能全覆盖基础上,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为98%。抓培训,提素质,为村卫生室选送了20名中专生,对72名乡镇卫技人员、421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抓管理,强内涵,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2011年我县共报告传染病12种818例,总报告发病率344.88/十万。六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设立儿童保健科、妇保科,配备了专职的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人员,为辖区内0—6岁儿童和孕产妇建立了保健手册,按要求及时提供访视并做一般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七是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我县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17000例,高血压9094例,糖尿病2989例,精神疾病531例;全部病例已按进度完成了随访。

(六)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序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是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启动的两项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我县项目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以实施卫生民生工程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工作,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健康的民生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我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人数为2200人,实际住院分娩2138人,补助资金64.14万元,补助率为97.2%。共发放叶酸7238瓶,新增服用人数2008人,截止12月底,高风险孕产妇服用人数22人,叶酸服用依从人数1328人,随访人次数11540人次。

(七)着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为指导,以等级医院建设为主要抓手,以优

中进行问题乳粉清查清缴和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地沟油和餐厨垃圾、一次性餐具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障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安全,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餐饮单位715户次,检查医疗卫生机构457户次,实施行政处罚60户,没收销毁过期乳品0kg,取缔无证行医6个,罚款3.6万元。

(十)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2011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28个、晋中市2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五项重点任务,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贯彻落实建设“健康山西”重大决策的迫切需要。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意见》,我县出台了《灵石县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的意见》,县域一体化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十一)加大卫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力度,树立良好行业形象。在全系统认真组织了创先争优和集中整治发展环境等活动,认真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廉洁从政专题讲座、廉政警示谈话、院长公开承诺等系列活动,强化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意识。作风整顿中,按规定取消了护士执业和食品卫生两项许可事项,方便了群众。修订了局机关管理制度,重申了节假日、公休日领导带班、24小时不

目前,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国际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增进人民健康摆在十分重要的位臵。当前,我县卫生改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是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统计数据和调研分析表明,一方面,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欠账多,服务水平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多重健康问题在我县尤为突出。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职业安全方面,我县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多,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多,职业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地方病危害方面,全国有8种主要地方病,我县就有3种,病区乡、镇12个,是全县地方病高发区和重病区之一。同时,我县还面临着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压力,全县传染性肺结核病、乙肝患者病例也在增加。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日益凸显。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上还有很大差距;保证公共卫生和

卫生服务内容。解决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三是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着力解决民众健康意识不强的问题。积极推动卫生工作模式由重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大力推广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创建“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健康社区”,促进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要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机构主抓、社会合力、人人参与的“大预防”新机制,把政府的组织保障、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主体作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预防为主各项措施的落实;四是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低的问题。要逐步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逐步扩大诊疗项目和用药范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保障范围,全面提高其保障水平,努力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完善门诊统筹方案,拓展参合农民受益面,引导农民有病早治。不断加强基金监管,防范基金风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五是加强卫生监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卫生领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理顺食品监管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不断完善疾病防控、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卫生应急等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提升监管、监测能力。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

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销价、统一时限付款和零差率销售。保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30%以上。保证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到位,保证基本药物补助资金拔付渠道、审核程序的规范、合理;要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知识培训。采取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组织本单位卫技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另外,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同步落实提高基本药物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政策和落实对村医补助不低于每月不低于400元补助,根据省有关规定,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基本药物使用扶持政策;全面落实绩效工资,同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政策,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为指导,进一步引深体制机制改革,以等级医院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县人民医院要探索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善和加强公立医院治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落实政府投入政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是重点抓好医疗机构重症监护、急诊、手术室质控,加强以科研为重点的学科建设,全面推动医疗质量上台阶。严格医务人员执业准入管理制度,严格大型医用设备配臵和使用管理,认真落实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监督力度。认真加强对卫生部门所属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规范开展活动。发挥卫生监管作用,加强对医疗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管理的全方位监督。以卫生监督执法为抓手,联合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秩序。

(四)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目标,优化配臵城乡卫生资源,大力开展“五化”创建活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构建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新格局。两渡中心卫生院、静升中心卫生院、马和乡卫生院将作为试点开展此项工作。

一是建设标准化。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总投资994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的开工建设,当年投资5000万元。完成水峪、张家庄、富家滩、南焉4所分院及30各村卫生所建设。

管,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规范新农合运行机制。一是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参合率要稳定在98%以上,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各级财政对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8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二是加强基金风险监管。首先,当年统筹基金节余率不高于15%,统筹基金累计节余率不高于当年统筹基金总量的25%。其次,必须严格防范违规套取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多措并举,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新农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在线审核、实时监控、及时结算。积极推行县级统筹,方便参合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报。制定出台《定点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办法》和《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暂行办法》,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开展门诊费用总额预付、住院费用按单病种或按床日付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

(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25元,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接;六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机制;七是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依托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基础启动县级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完善县、乡医疗救援网络体系;八是加强重点学科、急诊科建设,县级医院全部设臵符合部颁标准的重症监护室,提高医疗急救能力。同时,要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确保冷链正常运转,规范实施预防接种,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保证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逐步构建“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防治艾滋病行为干预措施。加强流感、手足口、鼠疫、布病疫情监测,及时处臵突发疫情。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控工作网络和机制,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继续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维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继续做好氟、砷中毒、大骨节病监测工作。

(八)全面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县、乡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能力建设,开展卫生监督绩效考核,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稽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卫生监督要重点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促进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放射诊疗、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疗行为,严格饮用水卫生和学校卫生监管,维护医疗市场秩序和职业卫生、公共卫生安全。

第五篇:新医改与人文精神

浅论说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新医改的实施愈发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新医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医学院校应把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以及医务人员为适应新的卫生需求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导向,形成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新医改的实施愈发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向菩、求美、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然而,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在中国恰恰是最缺乏人文精神的领域,医疗费增长过快、过度医疗盛行、个人疾病负担过重、因病致贫因素增加、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等诸多难题,尤其是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低、缺乏普及型医疗保险、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深层次体制性、制度性原因,导致卫生健康服务不平等现象突出。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出既符合公众利益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医疗改革机制,使卫生政策、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各种充满人文精神的医疗保健服务,也将更加适应人民群众身心发展需要,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机制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新医改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既是对医学人文属性的认同,更是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重构。在政府已强化责任和加大投入来实现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公平的卫生社会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的人文关怀,就成为了医护人员和医学教育者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愈发彰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既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神圣使命感,又有“乐于奉献、深入基层”高尚人文情怀的新型医务工作者,这是时代的希望,也是当前医学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将广大医务人员作为主体,医疗服务对象、内容、范围和形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对他们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文行为不仅对医疗卫生改革的绩效有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肩负着将医学行为引向正确发展轨道的职责。

2.1 克服趋利性,回归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新医改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强调从改革方案设计、卫

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从而使医药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这一公益性的回归,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强化社会效益第一、患者至上的医德原则,提高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变原来那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注重经济收入,通过大处方、大检查、大治疗从患者那里获取高额医疗费用,甚至收取红包、回扣,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卫生服务行为,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治病救人的职责。

2.2 坚持公平性,践行卫生服务最基本的伦理目标

新医改高度关注公平性问题,摒弃了原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过度市场化的做法,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并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去实现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把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同时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医疗需求方,让包括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所有社会公众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公平是评价新医改运行绩效的关键维度,也是卫生服务最基本的伦理目标。医务人员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一方面,不论患者的权力大小、地位高低、经济好坏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另一方面,对患者药物的使用、技术的诊断和医疗费用的收取上也应平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

2.3 尊重患者的基本医疗保健权,提供人性化和道德化的医疗服务

新医改重视发展和依靠社区医疗和基层医疗,将卫生保健服务的重心从大型医院逐渐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把基本医疗保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核心。两年来,一个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医改向“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迈进的同时,也使公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和使用基本的卫生服务产品被看成是一种不可侵犯的权利,与患者平等的基本医疗保健权相对应的是医务人员为病人诊治的基本义务。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在进行医疗实践时要有利于促进人人享有保健目标的落实,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患者“居高临下”和“以我为主”的不平等的保健服务的态度与作风;而且要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效果的利弊及并发症、治疗费用等方面的信息,以供病人选择嘲。

2.4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做到治疗的经济和效果的最优化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保证有病能就医、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重要条件。许多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小病大治,未能做到治疗的经济和效果最优化,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而且增加了患者负担。新医改的重点是农村,然而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居民利用门诊与住院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对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来说冲击更大。

2.5 增强健康责任意识,主动拓展医疗服务内容

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服务组织开始从大医疗中心向社区医疗、向基层医疗转向,这是医学迈向大众,迈向人人享有保健,实现全人关爱的重要进步”。这一背景下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形式由原来的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面综合,并进一步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战略思想。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患者眼前的疾病,还要考虑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回归社会的问题,能够根据患者对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的总体需要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对患者进行基本卫生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从而有效地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促进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去除病因。让医学从主要着眼疾病和健康问题自身转变到着眼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环境关系为主,从而实现人人享有的科学的、全面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把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形成新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模式

实现新医改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医学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医学院校要以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以及医务人员为适应新的卫生需求而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导向,积极促进医学的人文回归。

3.1 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交融、互动共进,为人类提供最理想的医疗服务,只能通过医学与人文的结合,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反映到医学教育上,就是要求把强化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均作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将人文精神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起来,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在资金、场地、师资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医学教育者必须超越“专业”立场,站在“教育”立场看待人文教育,必须理解人文教育实际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专业教育是根植于它的基础之上的;它们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都居于“主流”地位,专业与人文相互结合、渗透,不仅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

结合基层卫生保健体系的需要,以社区为导向,在整体上优化医学课程结构,确保人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医学、卫生保健的需要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把人文知识整合到医学实践中、让人文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在课程形式上,要探索少而精的必修课与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人文课程重点在于展示人文知识的主要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因此,必修课程不宜太多,应遵循“以选修课为主,辅以必修课”的原则,在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

学习时间。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其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整体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前后开设顺序关系,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

3.3 突出医德医风教育

新医改的实施尤其突出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医学院校应切实将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实践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相结合,把医德医风和医学技术一样作为医疗实践的核心。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医学生新医改形势下需要具备的医德医风要求,建立有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

其次,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有机系统。将医德教育覆盖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延伸到专业基础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使医学道德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联结点。再次,积极贯穿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早实践、多实践,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服务于敬老院、福利院,参加社区医疗咨询服务,赴贫困地区义诊,考察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等,使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医德医风的内涵,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3.4 建立师资融合机制

要更好地促进新的医学人文精神的落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医学专业学者与医学人文学者的合作与结合嘲。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工作,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他们缺少临床实际经验和对医院实际状况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鼓励其进修学习、攻读学位,造就一批医学、人文交叉型的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所有专业教育,特别是临床专业教学中,强化人文意识、渗透人文精神,让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医学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等人文精神理念,努力追求并实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比翼共进。

3.5 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大力培育医学人文精神,要重视相关设施和文化环境的作用,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丰富的文化软环境和硬件环境。如营造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重视图书馆、实验基地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主动依靠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报告、沙龙、读书活动等方式全方位进行医学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加强网上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同时,应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既注重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建筑设施,更要雕琢有着浓

缩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象景观,提升其人文价值和医学韵味。与显性人文课程一道,共同构筑内涵厚重、空间广博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下载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改的重大创新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结合是医改重大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阳万佳医院打造医改创新样板惠民生(精选)

    沈阳万佳医院打造医改创新样板惠民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符合医改方向的沈阳万佳医院日渐成为备受瞩目的新焦点,吸引了众多癫痫患者的关注。沈阳万佳医院作为癫痫......

    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医改与合理用药之我见 新“医改”方案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将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

    新医改与医德5篇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医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乃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尽可能地生活在“健康王国”里,预防疾病这个敌人的偷袭,打退这个敌人的攻击,对个人而言乃是生活中最......

    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

    “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 护士长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神经内科一病区2013年12月23日 “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 护士长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院领......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社会保障概论 作者 冯锦瑞 考试批次 东财2012年3月课程考试 学籍批次 1009 学习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层次 高起专 专业 行政管......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新医改预示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重大变革时代的来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 随着《关......

    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

    社会保障概论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一、新医改在期盼中出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

    新医改背景的医院办公室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医院办公室属于医院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新医改的实行,在对医院办公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其管理办法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充分发挥医院办公室管理的作用,使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