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7: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为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贷款业务需求量,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人民银行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新兴货币政策工具。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生力军,在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遵循贷款管理原则,拓宽支农范围,探索创新支农再贷款运用方式,真正用足用好贷款资金,更有效地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资金反哺、政策导向、助推经济的积极作用,成为农信社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支农再贷款业务 问题 对策

一、支农再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资金实力、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近年来为不断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细则,明确了支农再贷款的范围、管理原则、限额、发放对象、条件、期限、利率等。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来的实际运用,再贷款业务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逐步走向了成熟和规范,但在有效发挥支农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对支农再贷款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矛盾、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信社和农民的经济负担。人民银行虽几次下调再贷款利率,但支农再贷款利率水平相比同档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仍然偏高。

(二)支农扶持范围过窄,与农业多层次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目前,人民银行限定资金投向多数为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客观上抑制了农户和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支农再贷款期限设置过短,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不相匹配。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支农再贷款期限客观上违背了农业生产周期规律,进而滋生了贷款“借新还旧”的种种现象,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及信贷风险。

(四)管理流程、方式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人民银行对再贷款实行“限额控制、规定用途、设立台账、到期收回、周转使用、灵活调度”的管理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

(2)普遍存在不良贷款置换现象。因支农再贷款期限较短,在实际操作中会对农户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形成呆账,给再贷款收回增加难度,影响业务正常、合规进行。

(3)资金运作存在交叉、混合现象。农信社无法将再贷款和自营资金完全分割使用,与“封闭运作”的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违规放贷屡禁不绝。部分农信社存在错误认识,超越使用范围,以支农再贷款名义,发放非涉农贷款,偏离支农方向,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人行的政策监管下,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在改进工作方式、细化流程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人民银行的工作沟通与协高,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一)积极发挥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建议人民银行适时调整支农再贷款投向、投量,完善支农再贷款的期限及利率设置,便于农信社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来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从而满足特色农业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适时降低贷款成本,降低付息压力,真正让农户享受实惠,助力国家对农业经济结构政策调整,强化支农再贷款政策的传导效应。

(二)扩大支农再贷款的用途

针对三农贷款需求,在现有范围内,争取贷款投向多样性,不局限于现行范围。

(三)增强贷款定价能力

根据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及自身成本核算、效益等,制定以农业产业、行业、信用状况、期限、担保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利率定价体系,对支农再贷款实行科学分类、区别对待、合理定价。

(四)规范管理流程,确保资金安全

进一步规范支农再贷款的审批、使用、检查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在操作流程上逐步规范、合理、合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密切监控资金流动,确保资金运作链条畅通、安全,强化跟随踪检查,保证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

(五)逐步建立有效的农村信用体系

持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等一系列措施,为发放贷款提供准确、有效依据,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四、结语

支农再贷款是一项惠民政策,如何加大调控力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值得监管部门深入研究,而作为具体实施的农信社更需要主动作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因地制宜,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做细支农工作,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提高使用效率,真正贷有所用、贷有所得。

第二篇: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背负着历史问题,而且面临着经营管理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

关键词:支农资金;金融服务意识;金融服务技术;信贷;信用环境;防范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农信社支农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支农资金难筹措。另外长久以来农业地区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现代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一些原因,也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工作成效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对策全面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宏观背景问题

1.国家宏观上没有持续重视农业投入。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上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的变化,并有相对下降趋势,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乡县,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政策上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不高。我国农业生成基本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局限,长远发展意识薄弱,在农业技术水平上的局限限制农业生产的回报。同时,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

3.投资的基本要求与农业投资的风险存在矛盾。投资农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农业除了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自然灾害风险。这无疑增大了农业贷款的风险度。而农村信用社基于信贷资金的”三性”要求,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率高、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这与农业效率低、风险大形成了强大反差,自然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信贷资金不易流向支农环节。

(二)农村金融信贷方面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意识相对落后。随着农民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首先,对于农业产业中产、供、销和各环节信贷服务脱节,信用社只管产前的信贷投人,对产中、产后的信贷服务很薄弱,某些时候导致农民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发展瓶颈。其次,支农信贷仅局限于金融领域,无法提供相应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市场调查及预测、实用农业科技指南等信息。狭小的信贷服务领域既制约了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农村金融服务技术落后。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和简单的结算业务,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甚至“一浮到顶”,而农民别无选择。农村的电子信息网络不完善,农信社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结算手段落后,其结算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转汇,资金汇划环节多,在途时间长,资金结算的复杂与不便捷,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3.支农服务存在社会义务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支农信贷风险大,由于申请支农贷款的农户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农村,由于贷款农户会计核算资料不健全,信贷员很难对农户的资信进行量化评估。加之有的贷款农户生产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多头贷款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贷前调查难度大,而且在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难度,信用社为支农贷款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均比其他业务要多,管理难度和付出成本明显偏高。再加上某些贷款农户的信誉缺失和政府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严重地损伤了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遍布于各乡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网点机构

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成为抽取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和缺少优质信贷项目是导致资金大量上划的主要原因。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二、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

(一)各级信用社机构应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要倾斜政策,确保支农资金投人增加。根据农业基础地位,国家应对承担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给予较多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提高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比例。从财政渠道或其他途径拨入国家资金,弥补支农资金的不足。对农村信用社在央行或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存款利率适当上浮或在人民银行设立支农存款专户给予适当补贴。农村企业和农村保险存款来源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可以存入农村信用社,以增强资金实力。积极协调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努力扩大支农资金来源。

(二)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

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组织资金,增强支农实力。扩展存款营销方式,通过加强和改进柜面服务,完善储蓄存款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吸收存款的积极性,在巩固乡镇储蓄存款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公业务,进而实现存款成本合理性与规模稳定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传统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收业务,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积极推进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寄库、项目代(托)管、委托贷款、债券分销等业务。继续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扩大投资股和资格股在股本金中的比例,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双赢互利。

(三)重塑信用环境

为了给支农信贷创造良性循环,必须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上下做工作,通过金融业务手段、行政手段重塑良好信用环境。业务上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信用考核、记录形式,对贷款农户进行量化信用评级,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和专业协会成员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组建信用共同体,分散农贷风险,切实为农户贷款开辟多种担保抵押渠道。

在重塑信用环境的过程中,要求党政部门起带头作用,提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建议将诚信列为党政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恶意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不守信干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企业信用观念,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地方政府要出台惩罚性约束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农民的信用观念,地方政府要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普及信用重要性的法律经济常识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难题

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农户贷款档案,规范各类管理台账、卡片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扩展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致富通”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贷款、“产销通”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通”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小康通”公共事务农户贷款等产品。针对不同贷款对象确定贷款种类、利率标准、办理方式、审批程序,根据农村农时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确定贷款期限、担保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

农村信用联社改进和创新工作大有可为,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和措施,切实解决当前存在问题,改善支农服务和管理,提高自身实力,逐步建立自己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

第三篇:支农再贷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支农再贷款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  字号

已有2条评论2012年08月09日08:50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牛蕴 张素梅 纠错|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引导增加农户贷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惠农政策业务。支农再贷款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支农再贷款规模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其管理和运作中呈现出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支农再贷款效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信社发放农户贷款的期限偏短。调查发现,农村信用发放农户贷款的期限大部分控制在一年以内。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止2011年12底,辖内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为385368万元,其中一年以内贷款余额为316833万元,占农业贷款余额的82.22%;一年以上贷款余额为68535万元,仅占农业贷款余额的17.78%。而农业生产的周期长短不一,有的则需要三至五年,致使部分农户无法按期归还贷款,造成贷款逾期,在加大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投放结构欠合理,农户贷款占比低。止2011年12月底,汝州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382272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6943万元,仅占涉农贷款余额的25.36%。支农再贷款投放主要倾向于农村中有还款能力的“富人”,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民取得的贷款占比小,这种现象弱化了支农再贷款政策的传导效应。

利率上浮幅度较大,贷款农户未享受到支农再贷款政策的优惠。支农再贷款属中央银行的低息专项资金,利率的优惠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较大的盈利空间,而农村信用社使用再贷款资金向农户发放贷款,按照同档次自筹资金贷款利率执行,作为支农再贷款资金承受者的农户实际上并未得到实际利益。如辖区农信社对农户贷款利率平均上浮70%以上,造成农户贷款成本较高,付息压力较大,违背了支农再贷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初衷,使“支农”效果打了折扣。

农户信贷担保机机构缺失影响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我国农户信贷担保起步较晚,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积极扶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服务对象大多仅限于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中小企业,很少涉及农户。调查表明,缺乏抵押担保仍是农户贷款难的重要原因。另外,从银行贷款,要办理抵押,不仅环节多、手续繁,而且费用大,诸如公证费、评估费等等,增加了农民贷款的成本,因此,许多农民放弃了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而转向民间借贷,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及其自身经营收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是贷款“农转非”现象形成的风险。因农村信用社部分工作人员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导致支农再贷款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农转非”现象,极易引发信贷风险。二是内部考核机制不完善形成的信贷风险。在内部管理上,存在“重贷轻收”,“重息轻本”的现象。调查发现,小额农户贷款到期还本付息的比率偏低,延期、换约者居多,长此以往,小额农贷风险将不断积聚,隐性不良贷款将会越来越多。三是农户经营行为盲目性形成的贷款风险。大部分农户在安排种植计划时,不做认真的市场调查,通常根据上年销售情况安排生产或随大流,往往造成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加之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谷贱伤农的现象屡见不鲜。贷款农户在没有相应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无法按期偿还本息,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完善再贷款期限管理制度。建议农村信用社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等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对有恰当理由无风险隐患的确有延期要求的还应给予延期。以满足特色种养业、林果业、加工业和反季节资金需求。使农民在农业生产周期内由足够的资金支持,避免年初放贷,年终收贷,集中收贷。

合理调整贷款结构,扩大农户贷款比例。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合理利用好支农再贷款,确保其贷款资金真正投向“三农”,防止再贷款资金流向非农领域,促进辖内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农信社努力探索新的更贴近农户的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期限、额度、担保方式、偿还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满足农户各种层次、不同特点的信贷需求。

适当控制贷款利率的浮动,实行差别化利率。(1)农村信用社应切实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在运用支农再贷款的过程中,要考虑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享受优惠利率的同时,也要给予农民相对低的贷款利率,合理定价,让农户真正获益,充分体现支农再贷款的支农政策效应。(2)建议人民银行出台农村信用社使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的指导性建议或规定,确定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使农村信用社以及农户都能享受到支农再贷款的好处。(3)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区间实行适当管制与补偿相结合的办法,让贷款利率覆盖贷款风险。

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建议政府部门采取县、乡(镇)、行政村三级担保方式,出资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积极研究探索农村信贷市场与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市场的有机结合方式,克服农户自身抵押担保少的缺陷,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创造条件。

强化贷后管理,确保支农资金服务于“三农”。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农信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监督检查,确保支农再贷款发放符合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用途、范围,指导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再贷款的操作管理上达到合理合规,并督促信用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于潜在风险项目要加强监控,确保支农再贷款的安全。

第四篇: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及对策

支农再贷款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及对策

为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小微贷款投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金融机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却影响了此项政策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人民银行总行“通知”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1、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影响,造成涉农市场风险因素难以把控。

涉农小微企业正承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变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增强,造成涉农小微企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客观上增加了我行涉农小微贷款的投放风险。

2、“三农”融资抵押物及担保方式不落实,进一步增加了该项业务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市农村承包土地及宅基地确权还未到位,以涉农土地抵押为主的“三农”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执行中易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造成相关抵押物债权无法落实。此外,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涉农贷款担保及风险补偿机制,完全依靠银行资本金来抵御风险,无疑增加了“三农”贷款的经营风险。

3、涉农小微企业及农户不良贷款执行难,难以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由于“三农”、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难以有效 把控,而在抵押物、担保等保证方式下,我行对不良客户的法律清收执行难度较大,造成“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4、资金成本高,影响支农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我行成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经营费用大,再加上专项低息资金不足,使我行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利率较高。而“三农”及小微企业以微薄的利润,难以承担高额的融资成本,造成“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推行困难。

5、惠农政策“时滞”效应,造成本次调整利率难以惠及“三农”及小微企业。在涉农贷款未到期偿还之前,我行缺乏低息资金来源,只能继续按筹资成本执行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

二、对人民银行总行“通知”的政策建议

《通知》中严格限定涉农贷款利率标准,不利于利率市场化,对我行的经营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1、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支农贷款的投向,但对利率标准应适当放开,由各行根据风险程度和本行筹资成本及运营实际,确定合理的“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2、由地方政府出面,拿出一定财政涉农补贴资金成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三、我行运用支农再贷款推行金融服务的应对措施

1、推行新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我行已有的“循环贷”产品,推出“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

其中在客户覆盖上,采取区域包干,逐区域建档、推动小微企业建档“增户”和授信“扩面”。

2、推广涉农小微企业产业链金融资模式。

以涉农龙头企业为依托,针对其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推广保理融资业务,以金融手段辅助整个涉农产业链的发展。此外,灵活采用中小企业联保、上下游合作担保、动产质押等方式,全方位满足涉农产业链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3、根据涉农小微企业类型不断创新专属服务产品。针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按客户类型分别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根据新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周期和还贷来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在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及我行管理实际,采取“私人订制”方式设计专属的金融产品。

4、大力推广应用微贷技术。针对那些缺乏担保人、抵押物,且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主要以 “纯信用”为特色,强调“眼见为实原则”和“交叉检验原则”,检验出客户的贷款额度。

营销方式上要求我行客户经理改变坐商式的模式,采取上门扫街式、行商式的营销模式,逐村逐户陌生拜访发掘新客户。

5、尽快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支付服务环境,构建快捷支付通道,提供简易便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6、推广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动产抵押贷款,大胆探索和试点承包土地经营权质押,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抵押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贷款。

总之,我行将按既定的“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化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练好内功,一如既往将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落到实处。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贷款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业务,为农户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了部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户个体业主经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和个体业主未能按约还贷,给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流转造成很大的困难。近年来,涉及农户、个体业主与相关担保人之间的贷款纠纷案件不断起诉到法庭,在执行中折射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试从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来对此提出个人建议。

一、信用社贷款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1、贷前审查存在漏洞。由于农户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其发放大多由临柜人员办理,在办理贷款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而临柜人员对其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是无法加以严格的考查的,这就造成有些农户乱报贷款用途,而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顶名贷款;有的农户忽视贷款性质,认为“不借白不借,借了是白借”,以生产为由借款,却用于建房、婚嫁等消费方面,甚至个别农户在贷款后直接用于赌博,还有的转借给他人无法按期收还或投资非农的高风险行业经营亏损,致使无法还贷现象大量存在。法庭在执行此类案 件时,被执行的贷款人要么长期出逃在外,要么连其基本最低生活也难以保障。

2、贷后监督存在瑕疵。贷后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信用社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但“重发放,轻管理”的经营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贷员脑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户信用贷款对象广、额度小、分布散、行业杂、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有限,这就削弱了对农户贷款的监管。信贷员对借款户生产及经营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农村私营业主的流动强,所经营的项目变化多,信贷员对其监控力度差。虽然贷款手续合法,表面形式上符合信用社规定的贷款制度,但很可能其在实际经营中已严重亏损而信用社仍未察觉,此时的私营业主一走了之,造成众多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保障。涉及私营业主对外债务的执行,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私营业主还拖欠大量职工工资款时,法庭对依法拍卖被执行财产取得的价款,在支付工人工资后,再由债权人按比例受偿,信用社既使是有抵押财产的贷款也可能造成债权的损失。再加上有些农户贷款后外出经营,多年不归,下落不明,这是造成执行难的一大重要原因。

3、部分放贷存在违规。有的信贷员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如:有的借款农户或担保农户并未到场签字,有的签了 字没拿到钱,有的农户在贷款时请信贷员吃饭、送礼等。案件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使用借款的农户已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担保农户却与执行人员有明显的对抗情绪,为避免矛盾的激化,法庭只能先中止执行。

四、农村信用社贷款执行难的建议

现阶段要彻底解决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面临 “执行难”的难题,需要各种措施齐头并进。

1、建立贷款农户申报财产预登记制度和诚信调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私营业主一般采取是家庭共同承包经营的模式,家庭人员中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财产,如房产、有价值生产工具和固定生产资料、农村土地、鱼塘、山林等承包经营权。这些财产因其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得不到更好的融资方式,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前可以采取由农户自行申报,协调好村级组织进行预登记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对预登记财产的所有权确认和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欠贷农户一旦因发生诉讼和执行,可以使执行法庭正确掌握欠贷农户和私营业主的可供执行财产,及时采取执行措施,避免财产所有权权属的争议。

诚信调查对避免贷款风险起很大作用,信贷员在对农户发放贷款前,可以着手从农户按时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和农村上交款方面进行基本诚信度的调查,从中发现农户有否不良信用记录,对收集和掌握到农户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收入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资料,应建立完整的农户个人档案。并依靠村、镇连挂干部和村级基层组织及贷款农户邻近村民反映的情况正确作出诚信判断。建立农村私营业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使用资金流向的定期分析制度,信用社还可以与法庭执行机构沟通被执行人名录,形成一种长效的贷款农户诚信体制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欠贷农户的诉讼案件。

2、建议参照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新出台的《物权法》有关规定协调政府农经部门,根据国家扶持农业特色产品政策向特定农户或农村私营业主发放具有本地区农产品发展或企业加工用途的专项封闭贷款,采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结算专户的封闭贷款管理方式,并由政府农经管理部门对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养殖业动禽畜和加工企业农副产品设立动产抵押制度,使信用社贷款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有效防止农户贷款的风险。

3、建立法庭与金融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各专业银行、信用社和法院执行局定期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执行法官要针对审判、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面的疏漏,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予以反馈,以健全金融机构的信贷制度,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对信贷员法律知识的培训,规范信贷员的行为,以降低诉讼中的对立情绪。信用社对欠贷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的名册进行通报,人民银行负责做好账户的查询 工作和建立开户“黑名单”在金融系统内部爆光,协调专业银行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履行好举证的义务。在金融机构内部形成一种的联防机制,使信用差的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无立足之地。

4、以案件审理为抓手,减少申请执行率。法庭司法工作要紧紧抓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一要旨,贷款纠纷案件必须从审理开始为抓手,提高审判案件承办法官责任心,不能就案审案,减少案件审理的缺席判决率,注重案件的实效解决,以点带面做好农户的宣传工作。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在案件审理中兼顾执行,提高欠贷农户的自觉履行率,以使此类纠纷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促进农村信贷环境进一步好转。

5、充分运用法庭速裁审案程序,化解纠纷,减少争议。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标的小、双方争议不大,速裁审案程序可以快捷、有效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及时的找到欠贷农户就地审案和调解。通过现场速裁审理,对赖帐农户起到威慑作用,促使部分农户主动还贷;耐心做调解工作,让农户分清利弊,努力达成和解;利用巡回速裁审理,提高农户的出庭率,并积极邀请镇村干部和群众旁听案件,使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强化信用观念;对一些“钉子户”、“赖债户”,邀请镇村干部一起上门做工作,对拒不执行的严格依法处理,维持信贷安全及良好的信贷秩序。

6、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式,全力破解农户担保贷款纠纷案件“执行难”。通过建立县、镇、村三级执行协作网络的作用,发挥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动工作机制,通报信息反馈,加强协调、沟通各联动工作机制部门的联系,调动村级执行协作员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协助人民法庭的执行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对欠贷农户就地村、社区和打工单位开展公告曝光活动,征求执行线索,也可适当向社会有偿征求执行线索悬赏执行。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针对贷款被执行人财产难查实、人难找的特点,在执行立案时公开执行干警的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并充分利用执行协助网络制作通信录向协作员提供执行干警号码,在接到信息后快速出击并有效及时的采取执行措施。对标的虽小、人难找、财产寻的案件可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查实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选择典型案件加大执行力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用足、用好,坚决采取强制措施。让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因拒不履行、不讲诚信而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更高的拒执成本。

7、推行交叉执行制度和建议设立强制取证据制度。交叉执行制度是指申请人在受理执行案件的人民法庭在合理的期限内不能满足申请人的请求,申请人民法庭将执行案件移送上一级人民法庭,由上一级人民法庭将执行案件指定给其他人民法庭执行的一种法律制度。交叉执行制度有利于排 除地方行政干预,减少执行法庭压力,加大执行力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依法清收不良贷款。

强制取证是指侦查机关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以强制手段对有关当事人的财产进行调查取证,作为人民法庭进行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的证据。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执行程序也不例外,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主要依靠申请人自行提供,人民法庭不能采用侦查手段调查搜集证据,因此,申请人由于无法取得被执行财产证据,而法庭依职权主动调查又未发现。即使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由于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申请人和人民法庭无法搜集到相应的财产证据,对被执行人无法强制执行。为了解决申请人和人民法庭搜集财产证据难的现状,建议立法机关设立强制取证制度。这对加大人民法庭执行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篇材料)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几年中央多次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落实国家惠农、扶农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

    支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唐 文 芳 财政支农资金是政府惠农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促进我市农村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从农业贷款投放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设立......

    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主集中制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怕”:有的“班长”怕班子成员对敏感议题跑风漏气影响决策,怕充分发扬民主限制自己的权利......

    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自查整改报告(范文大全)

    根据《关于对***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银发[200x]70号)内容,和支农再贷款自查中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整改情况报告如下:一、台帐设置及使用不规......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007-02-10 16:47:25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

    农村信用社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信用社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问题已经探讨已久,目前被人们认为可行的只有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这样一条路径。对此笔者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