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专项资金培训讲义
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培训讲义
第一章 民政专项资金涵义
一、民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下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预算安排,专门用于保障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生活的资金,具体包括:救灾救济、优待抚恤、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捐赠等具有专项用途的民政资金。
二、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公开公平和社会化发放原则。
三、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县、乡政府负责制。县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资金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政策规定落实资金;监察、人社、卫生、审计、统计、食药监和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第二章 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灾区群众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需要,支付地震灾区死亡人员抚慰金,因灾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的修缮补助及灾后重建恢复阶段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补助,春荒、夏旱、冬令期间的灾民口粮、衣被和治病救助,经省、市等政府部门批准的其他救灾支出。
1、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中央下拨的专项救灾资金用于安排遭受洪涝、风雹、干旱和地质等各类自然灾害的灾民住、医和抢救、转移、安置灾民、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等方面的支出,以及加工、采购、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2、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省、市、县、乡镇街道各级政府安排的用于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灾民吃、穿、住、医以及救灾物资采购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二、抚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三属”(烈士遗属、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一次性和定期抚恤及丧葬补助费;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丧葬补助费及按规定开支的各种伤残补助费;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上述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费。
1、死亡抚恤金:用于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和一次性抚恤金。
2、伤残抚恤金:用于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公务员、伤残民兵)的残疾抚恤金和各种伤残人员按相关规定政策享受的护理费、住房维修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伤残器械维修费及其他相关补助支出。
3、在乡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用于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西路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参战、涉核退伍军人的生活 及住房维修改造等方面的补助支出,以及农村籍60岁以上退役人员和烈士子女的老年生活补助。
4、优抚事业单位经费:用于县级(含)以上民政部门创办的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等优抚事业的设施维修改造及住院对象生活、医疗补助;褒扬烈士及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
5、义务兵优待金:用于现役义务兵家庭的优待补助支出。
6、拥军优属经费:用于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方面的支出。
7、重点优抚对象的临时救助经费:用于重点优抚对象中特困对象的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死亡丧葬补助等。
8、优抚对象慰问及复员军人信访维稳。
9、其他优抚支出:除上述项目以外,其他用于优抚方面的支出。
三、退伍安置保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所需经费,主要包括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金、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等项资金。
1、退伍军人安置经费:用于当年退伍回乡困难义务兵的一次性建房补助,以及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就业安置和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补助支出。
2、军队移交政府的离退休人员安置经费:用于军队移交地方政府的军队离退休人员及无军籍职工安置的生活补助支出。
3、其他退役安置:用于除上述项目以外的退役安置方面的支出。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以及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
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
六、医疗救助资金:主要用于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及其他特困家庭的医疗救助。
1、农村医疗救助经费:①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购药实施门诊救助;③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实施住院医疗救助。
2、城市医疗救助经费:①资助低保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对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购药实施门诊救助;③对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实施住院医疗救助。
3、优抚医疗救助经费:用于优抚对象中大病患者的临时医疗救助支出。七、五保供养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保障需要。
八、城乡临时救助资金:主要用于救助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家庭人均收入 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50%,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或已纳入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九、孤儿基本生活费:主要用于孤儿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康复费等基本生活支出,不含大病救助费。
十、社会福利资金、捐赠资金等其它专项用途的资金:要按照政策、资金要求的规定项目严格管理使用。
1、儿童福利费:用于对孤残儿童提供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
2、老年福利费:用于对老年人(如居家养老),特别是五保老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及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支出。
3、殡葬经费:用于享受政策补助的火化、运输费补助,以及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及维护的支出。
4、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费:用于乡镇街道及村级敬老院,社会办老年公寓、福利院等方面的补助支出。
5、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用途:用于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革命伤残军人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及慈善机构,如孤儿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的建设、维修、更新改造,支持社区建设,资助社会特困弱势群体及社会关注且有利于弘扬扶贫济 5 困和慈善宗旨的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城乡困难户及优抚对象大病医疗和经过政府依法批准的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支出。
6、慈善资金:由慈善部门通过募集和接受社会公众捐赠的用于政府兴办的乡村扶贫攻坚项目、赈济灾民、资助贫困学生,扶助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社会弱势群体,资助和兴办安老、助孤、帮残等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
一、民政专项资金分配:由县民政局依据资金性质和政策规定,按照相关标准和实际人数提出资金分配方案(含资金总量、分配依据、测算方法及情况说明等)。
二、县民政局自收到上级下达资金指标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按程序审批后送县财政局审核下拨。原则上当年安排的资金必须当年分配下拨和安排使用,因特殊原因经县财政局同意结转次年的资金,必须在次年第一季度前分配下拨和使用,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原因和落实方案。
三、各类民政专项资金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下拨,不得戴帽下达。当年安排的民政专项资金,原则上在当年年底前拨付完毕。
第四章 资金使用
一、县民政局和各乡镇都要建立资金拨付台帐,完整记录每笔资金拨付的时间、数额、去向、依据以及签批人、经办人 6 等。资金分配的原始记录和会议纪要、分配方案、拨付通知、发放登记等,应及时分类存档,妥善保管备查。
二、民政专项资金要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捆绑使用。因自然减员结余的专项资金(如:优待抚恤补助金、五保供养资金等),只能在本类事业支出中调剂使用,不得调剂用于其他类事业支出,不得挪用或交叉使用。
三、民政专项资金申请审批程序。凡上级下拨的各类民政专项资金都必须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张榜公示,民政部门要通过当地政务专网进行公示,保证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民政专项资金的发放程序。城市低保、城市医疗救助、城镇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城市临时救助等资金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具体是:社区居委会调查了解核实申请人情况,街道办事处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对象、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县财政局划转资金,金融机构代理发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农村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费等资金全部纳入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
救灾救济资金发放由灾民申请、村委会调查了解核实受灾和困难情况,经村组民主评议张榜公示3 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救济对象在5个工作日内(含公示期)完成入户调查和审核,依受灾和困难程度提出救济意见,公示3天,无异议后,由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以正式文件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定救济对象和救济金额,与县财政局会商,并经县政府同意后,与县财政局联合发文下拨救灾救济资金。
乡(镇)民政办根据审批的救济对象及金额编制发放花名册,经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送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将资金划入个人银行账户。同时,民政办通知救济对象、开具救济四联单,救济对象持四联单和有关证件直接到开户行取款。时限要求,各乡镇自收到县上拨款文件之日起,自然灾害应急资金在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户,春荒冬令救济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户。发放结束后,由乡镇民政办连同发放文件、发放花名册和“四联单”报县民政局核销。
五、民政专项资金发放情况实行财务定期报告制度。乡镇每季度必须向县民政局上报一次专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县民政局每半年向县政府汇总上报一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六、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民政部门不准在民政专项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民政工作经费由本级政府预算安排。
第五章 资金监管
一、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共同负责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按规定通报县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处理。
二、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定期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县人民政府。县监察部门要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及时纠正查处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六章 责任追究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影响灾民、受助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生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虚报、克扣、冒领、截留、拖欠、挪用、贪污民政专项资金的;
(三)不按程序操作,擅自增减人员名额,或优亲厚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向民政救助对象收取费用、吃拿卡要、索取钱物的;
(五)其他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二、对象采取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申请或获取民政资金,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交回骗取的资金;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三、民政对象变更或自然减员的,乡镇民政办应及时上报县民政局注销。不得故意隐瞒不报,因不及时上报注销出现超领、虚列款项的,一经查出,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篇:民政专项资金培讲义
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培训讲义
第一章 民政专项资金涵义
一、民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下拨和省、市、县各级政府预算安排,专门用于保障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生活的资金,具体包括:救灾救济、优待抚恤、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捐赠等具有专项用途的民政资金。
二、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坚持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公开公平和社会化发放原则。
三、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县、乡政府负责制。县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资金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政策规定落实资金;监察、人社、卫生、审计、统计、食药监和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第二章 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灾区群众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臵、治病等需要,支付地震灾区死亡人员抚慰金,因灾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的修缮补助及灾后重建恢复阶段灾区群众的生活困难补助,春荒、夏旱、冬令期间的灾民口粮、衣被和治病救助,经省、市等政府部门批准的其他救灾支出。
1、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中央下拨的专项救灾资金用于安排遭受洪涝、风雹、干旱和地质等各类自然灾害的灾民住、医和抢救、转移、安臵灾民、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等方面的支出,以及加工、采购、管理、储备救灾物资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2、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省、市、县、乡镇街道各级政府安排的用于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灾民吃、穿、住、医以及救灾物资采购和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二、抚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三属”(烈士遗属、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一次性和定期抚恤及丧葬补助费;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丧葬补助费及按规定开支的各种伤残补助费;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上述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费。
1、死亡抚恤金:用于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和一次性抚恤金。
2、伤残抚恤金:用于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公务员、伤残民兵)的残疾抚恤金和各种伤残人员按相关规定政策享受的护理费、住房维修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伤残器械维修费及其他相关补助支出。
3、在乡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用于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西路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参战、涉核退伍军人的生活及住房维修改造等方面的补助支出,以及农村籍60岁以上退役人员和烈士子女的老年生活补助。
4、优抚事业单位经费:用于县级(含)以上民政部门创办的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等优抚事业的设施维修改造及住院对象生活、医疗补助;褒扬烈士及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
5、义务兵优待金:用于现役义务兵家庭的优待补助支出。
6、拥军优属经费:用于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方面的支出。
7、重点优抚对象的临时救助经费:用于重点优抚对象中特困对象的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死亡丧葬补助等。
8、优抚对象慰问及复员军人信访维稳。
9、其他优抚支出:除上述项目以外,其他用于优抚方面的支出。
三、退伍安臵保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施城镇退役士兵安臵工作所需经费,主要包括安臵任务有偿转移金、待安臵期间生活补助金、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等项资金。
1、退伍军人安臵经费:用于当年退伍回乡困难义务兵的一次性建房补助,以及城镇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的就业安臵和待安臵期间的生活补助支出。
2、军队移交政府的离退休人员安臵经费:用于军队移交地方政府的军队离退休人员及无军籍职工安臵的生活补助支出。
3、其他退役安臵:用于除上述项目以外的退役安臵方面的支出。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以及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
五、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
六、医疗救助资金:主要用于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及其他特困家庭的医疗救助。
1、农村医疗救助经费:①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购药实施门诊救助;③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实施住院医疗救助。
2、城市医疗救助经费:①资助低保户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对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和购药实施门诊救助;③对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实施住院医疗救助。
3、优抚医疗救助经费:用于优抚对象中大病患者的临时医疗救助支出。七、五保供养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的保障需要。
八、城乡临时救助资金:主要用于救助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50%,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或已纳入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九、孤儿基本生活费:主要用于孤儿伙食费、服装被褥费、日常用品费、教育费、基本医疗费和康复费等基本生活支出,不含大病救助费。
十、社会福利资金、捐赠资金等其它专项用途的资金:要按照政策、资金要求的规定项目严格管理使用。
1、儿童福利费:用于对孤残儿童提供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
2、老年福利费:用于对老年人(如居家养老),特别是五保老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支出,以及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支出。
3、殡葬经费:用于享受政策补助的火化、运输费补助,以及对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及维护的支出。
4、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费:用于乡镇街道及村级敬老院,社会办老年公寓、福利院等方面的补助支出。
5、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用途:用于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革命伤残军人提供服务的社会福利及慈善机构,如孤儿院、敬老院、养老院、光荣院等的建设、维修、更新改造,支持社区建设,资助社会特困弱势群体及社会关注且有利于弘扬扶贫济困和慈善宗旨的社会公益项目,资助城乡困难户及优抚对象大病医疗和经过政府依法批准的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支出。
6、慈善资金:由慈善部门通过募集和接受社会公众捐赠的用于政府兴办的乡村扶贫攻坚项目、赈济灾民、资助贫困学生,扶助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等社会弱势群体,资助和兴办安老、助孤、帮残等社会福利机构等方面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
一、民政专项资金分配:由县民政局依据资金性质和政策规定,按照相关标准和实际人数提出资金分配方案(含资金总量、分配依据、测算方法及情况说明等)。
二、县民政局自收到上级下达资金指标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按程序审批后送县财政局审核下拨。原则上当年安排的资金必须当年分配下拨和安排使用,因特殊原因经县财政局同意结转次年的资金,必须在次年第一季度前分配下拨和使用,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原因和落实方案。
三、各类民政专项资金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下拨,不得戴帽下达。当年安排的民政专项资金,原则上在当年年底前拨付完毕。
第四章 资金使用
一、县民政局和各乡镇都要建立资金拨付台帐,完整记录每笔资金拨付的时间、数额、去向、依据以及签批人、经办人等。资金分配的原始记录和会议纪要、分配方案、拨付通知、发放登记等,应及时分类存档,妥善保管备查。
二、民政专项资金要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捆绑使用。因自然减员结余的专项资金(如:优待抚恤补助金、五保供养资金等),只能在本类事业支出中调剂使用,不得调剂用于其他类事业支出,不得挪用或交叉使用。
三、民政专项资金申请审批程序。凡上级下拨的各类民政专项资金都必须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张榜公示,民政部门要通过当地政务专网进行公示,保证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民政专项资金的发放程序。城市低保、城市医疗救助、城镇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城市临时救助等资金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具体是:社区居委会调查了解核实申请人情况,街道办事处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对象、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县财政局划转资金,金融机构代理发放;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农村临时救助、孤儿基本生活费等资金全部纳入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
救灾救济资金发放由灾民申请、村委会调查了解核实受灾和困难情况,经村组民主评议张榜公示3 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救济对象在5个工作日内(含公示期)完成入户调查和审核,依受灾和困难程度提出救济意见,公示3天,无异议后,由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以正式文件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定救济对象和救济金额,与县财政局会商,并经县政府同意后,与县财政局联合发文下拨救灾救济资金。
乡(镇)民政办根据审批的救济对象及金额编制发放花名册,经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送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将资金划入个人银行账户。同时,民政办通知救济对象、开具救济四联单,救济对象持四联单和有关证件直接到开户行取款。时限要求,各乡镇自收到县上拨款文件之日起,自然灾害应急资金在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户,春荒冬令救济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到户。发放结束后,由乡镇民政办连同发放文件、发放花名册和“四联单”报县民政局核销。
五、民政专项资金发放情况实行财务定期报告制度。乡镇每季度必须向县民政局上报一次专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县民政局每半年向县政府汇总上报一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六、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民政部门不准在民政专项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民政工作经费由本级政府预算安排。
第五章 资金监管
一、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共同负责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按规定通报县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处理。
二、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定期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县人民政府。县监察部门要对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及时纠正查处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
第六章 责任追究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纪依法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影响灾民、受助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生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虚报、克扣、冒领、截留、拖欠、挪用、贪污民政专项资金的;
(三)不按程序操作,擅自增减人员名额,或优亲厚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向民政救助对象收取费用、吃拿卡要、索取钱物的;
(五)其他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二、对象采取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申请或获取民政资金,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交回骗取的资金;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河北省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河北省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来源:
河北省民政厅监察室 时间:
2009-01-16 15:0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规范专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发放,强化廉政预防,确保资金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和省廉政规定,结合民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民政专项资金监管,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专项资金管理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条 民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下拨和省、市两级预算安排以及各级政府配套,专门用于保障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特殊群体等民政服务对象的资金。具体包括:救灾救济、抚恤、退役安置、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社会福利、社会捐赠、福彩公益等九类以及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第四条 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应遵循从严执纪、从严治政的原则;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监管与方便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业务部门监管与专门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制度预防与教育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决策分配
第五条 专项资金分配,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
第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方案,要依据资金性质和政策确定。对救灾、优抚、低保、安置、医疗救助等资金,应按照政策标准和实际人数测算后,提出分配方案;对事业单位建设改造等项目资金,应根据急需程度,统筹兼顾,提出分配方案。
第七条 各级自收到上级下达资金指标文件或本级预算安排通知之日起,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分配决定。如无特殊情况,当年专项资金必须当年拨付使用,因特殊原因形成的结转资金,必须在下年第一季度前拨付完毕,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原因和落实方案。第八条 研究专项资金分配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业务主管处(科、股)经集体研究后提出分配预案(含资金总量、分配依据、测算方法及情况说明等),形成处(科、股)《会议纪要》,分别报送同级计财、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二)逐级报主管副厅(局)长、厅(局)长预审。
(三)提交厅(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一般情况下,应提前二至三天将上会内容送领导班子成员审阅)。监察室、计财部门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
(四)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会签,民政、财政联合发文拨款。
(五)自拨款文件形成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送计财、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同时,送本厅(局)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在局域网上公开。
第九条 各业务处(科、股)研究重大资金时,须主动提请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计财部门派员参加,形成《会议纪要》。凡没有处(科、股)《会议纪要》的资金,厅(局)办公会或厅(局)务会不予研究。
第十条 乡、镇、街(办事处)及其以下的资金分配,应在本级公开设施上及时公开,公开公示的相关文件要及时归档、备查。
第三章 拨付使用
第十一条 各类专项资金应逐级分配拨付,不准越级或戴帽下达。原则上在当年年底前拨付完毕。
第十二条 各级财务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资金拨付台帐,完整记录每笔资金拨付的时间、数额、去向、依据,以及签批人、经办人等,连同资金分配研究的原始记录和会议纪要、分配方案、拨付通知、发放登记等,及时分类存档,妥善保管备查。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专簿登记、专账管理,不得挪作它用或捆绑使用。个别因自然减员结余的专项资金(如:抚恤补助金、军队离退休安置保障金等),必须用于本类事业支出,不得挪用或交叉使用。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发放审批应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一)本人申请(本人因身体原因无法提出的,可由村(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研究提名)。
(二)经民主评议或村(居)民自治组织集体讨论通过后,在村(居)务公开栏张榜公示3天以上。
(三)公示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报乡镇(办事处)研究审核,乡镇(办事处)应及时安排包村干部或专门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审批表上签字。受助对象为村(居)委会干部直系亲属的,须有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亲自审核签字。
(四)将受助人员名单和相关审核材料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县(市、区)民政局收到上报材料后,应安排人员进行核查,尔后及时批复。对符合条件的发放相关领取证(卡、折),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五)优抚、安置等人员资金按有关政策标准,严格审核,足额发放。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发放。一般情况下,要按照乡村核定人数、县级审批标准、财政划转资金、金融机构代理发放、群众凭证(卡、折)领取的方法进行。对人员相对固定的(如:优抚、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和军队离退休人员、城镇退役士兵等),都要实行银行化发放。对人员不固定或暂不具备银行化发放条件的地方(如: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人员及偏远地区等),实行公开发放,便于群众监督。没有当事人明确委托的,不得指定人员转送或代领、互领。
第十六条 项目资金发放。要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申请计划、可行性论证报告、资金来源、立项批文等材料,按有关规定报上级部门审定。项目资金当年管理使用情况,年终要向上一级报送资金运行和落实情况。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管理发放情况实行财务定期报表制度。乡镇每季度第一个月第一周必须向县级民政局计财部门上报前一季度专项资金发放情况,县级民政局每半年向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每年向省民政厅汇总上报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除上级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不准在民政专项资金中提取管理费等工作经费。管理使用中的必要支出,应向本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申请安排。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部门具体管的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单位工作绩效和责任制考核。第二十条 各级业务部门要主动加强资金运行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每年要有安排,每次系统业务会要有要求;每笔资金拨付后要有检查或抽查,每年工作总结要有对专项资金管理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各级计财、纪检监察部门要组织专项监督检查。按照职能分工,计财和纪检监察部门既可单独组织,也可联合进行;专项督查每年不少于两次,每次督查要形成专题报告,向本级党组(委)如实反映问题,视情况在一定范围通报、讲评。
第二十二条 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组织专项资金执法监察。每年选择二至三类专项资金,牵头组织计财、审计、相关业务处(科、股),进行一至二次执法监察,对问题进行解剖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促进资金规范管理和依法安全运行。
第二十三条 检查(监察)组依法进行专项调查或检查(监察)时,被调查、检查(监察)单位和个人应予主动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搪塞和推拖。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培养和建立相对稳定、由纪检监察和计财部门牵头负责,相关业务处和具有财务审计资格人员参加的监管队伍,根据任务需要,适时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应采取顺查与倒查、明查与暗访、核账与核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沿资金流向逐级顺查、直接深入基层农户反向倒查,准确了解问题,不断改进监管办法。
第二十六条 对专项资金检查(监察)的重点是: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分配方案是否民主、公正,是否经集体研究决定;资金拨付程序是否规范,使用是否安全有效;资金监管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是否到位;财经纪律、廉政规定是否落实;发放手续是否完备,账款、账表、账册、账卡、账物等是否相符;查验资金落实末端,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各级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对本级及所属行业专项资金分配决策、管理使用和监督检查分别负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各业务处(科、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的资金监管负直接责任。第二十八条 对专项资金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由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向财政、审计或有关组织提出监察建议,由其依法实施处罚、处理或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 对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形式:
(一)对党员的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二)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三)对违法违纪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处理、处罚:停拨或缓拨资金、收缴违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四)对违法违纪情节较轻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组织处理:口头告诫、书面告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离岗培训、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职。
(五)对违法违纪党员,同时又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应当同时进行行政处理和党纪处分;党员领导干部从重处分。
第三十条 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中有下列行为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一)未经集体研究,擅自违规使用、拨付专项资金的。
(二)私下许愿,在分配和发放资金中优亲厚友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打招呼要求或干涉资金分配、发放的。
(四)专款不专用,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提高或降低发放标准的。
(五)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
(六)挤占、滞留、截留专项资金的。
(七)擅自变更资金用途,交叉使用或捆绑发放的。
(八)在分配、发放专项资金中,收取下级或服务对象现金、贵重礼品和有价证券的。
(九)贪污、挪用、克扣专项资金的。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经集体研究作出违法违纪决定的。
(二)强迫下属实施违法违纪行为的。
(三)经办人员违反集体决定,擅自改变资金分配方案,增加或减少资金数额的。
(四)藏匿、涂改、伪造、销毁账表凭证的。
(五)阻挠、抗拒上级审计督查或拒不纠正错误的。
(六)包庇下属或他人违法违纪行为的。
(七)屡查屡犯的。
(八)贪污专项资金数额较大的。
(九)被审计、财政部门检查通报,给民政部门造成严重影响的。
(十)被群众反复举报,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实的。
第三十二条 已构成违法违纪,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酌情给予从轻处理:
(一)主动终止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及时向组织交待违法违纪问题,并主动改正的。
(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四)主动向组织检举他人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第三十三条 在专项资金检查中,被检查(监察)的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情况,拒绝、阻挠、搪塞、推拖检查的,应责令其纠正。逾期不纠正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专项资金和财务管理规定,擅自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应责令撤销擅自开立的银行帐户,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商请有关部门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专项资金和财务管理规定,私存私放专项资金或公款的(私设“小金库”),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应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主管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应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向具有干部任免权的党组织建议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六条 属于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依照会计法和行政处罚法进行处理。同时,对主管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建议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七条 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中有行贿受贿行为的,依法依纪从重处理。
第三十八条 对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骗取奖励和荣誉称号的,应当撤销其荣誉称号并收回有关奖励。
第三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具有专项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的职能处室,要依照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抚恤、退役安置、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社会福利、社会捐赠、福彩公益等专项资金的具体监督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各级民政机关、直属单位、慈善组织和民政主管行业协会,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培训讲义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知识讲解
一、为什么要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管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儒家人情主义以血缘亲情为根基,并普遍适用于社会关系领域,而中国近2000年封闭的农耕经济为人情主义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人情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丧嫁娶、乔迁祝寿、子女升学等红白喜事的人情往来越来越多,集体聚餐就是这种人情往来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城市里的聚餐因为上规模的餐饮单位自身管理较为规范,且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频次较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较小。而农村的集体聚餐活动,大部分设在农民家中,卫生条件、设施设备较差,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意识淡漠,厨师等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使用外购凉菜„„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农村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媒体多有报道,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由于《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政策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缺乏具体规定,造成管理上的真空,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的管理。
二、农村集体聚餐的定义
是指在家庭或非食品经营场所举办的一次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并主要由乡村厨师、流动餐车或举办者自行承担加工烹饪的婚丧嫁娶、乔迁祝寿、子女升学等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三、农村集体聚餐要实行报告登记制度
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管主要体现在事前及全过程的检查指导,如果聚餐的主办者或者承办者不提前报告,我们的基层监管人员无法及时获知聚餐信息,不能及时进行监督检查,不能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有效监管。在登记报告时我们还要与聚餐举办者签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提醒主办者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
四、登记报告的程序
聚餐人数50人(含50人)以上的由举办者或承办者提前3天向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举办人、承办者基本情况、聚餐时间、地点、人数和人员来源、场地卫生条件、菜谱等。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对信息进行登记后,与聚餐举办者签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就餐人数在100人(含100人)以下的聚餐活动,由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
现场指导人员应提前一天对聚餐活动所用食品原料的采购、储存、加工以及厨师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加工设施等进行现场检查,填写《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发现聚餐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或设施设备不能满足食品安全需要的,督促指导整改;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禁止举办集体聚餐活动。
五、对乡村厨师的要求
乡村厨师是具体操作者,他的自身健康关系着整个餐饮活动的安全。所以我们要求乡村厨师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承办农村集体聚餐。还应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掌握相关食品安全要求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在卫生方面,对乡村厨师和帮厨人员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有发热、腹泻症状或患有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帮厨;操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外露,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饰物;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清洗;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等,尽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六、对环境和设施的要求
因农村集体聚餐是在家庭或非食品经营场所举办的,可能只是临时用于聚餐,这样我们就要对聚餐场所的环境和设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以保证符合食品安全加工要求,比如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举办场所应事先进行环境清扫,消除老鼠、蟑螂、蚊蝇及其孳生条件,保持环境整洁;储存食品的场所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等等。
七、要求从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市场采购食品 不仅要求从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市场采购食品,而且要求采购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食品,并索取有效购货凭证。一是从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市场采购的食品质量相对比较有保证,二是万一出现食品安全事件,能够根据购货凭证进行有效追溯。可以使用自产食品,但自产食品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八、关于食品留样和如何留样
留样是为了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能及时查明食物中毒原因,以便对症施治,同时追究责任。
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容器内,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
使用非统一供应居民生活用水的,应对用水进行留样。
九、万一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应该怎么办?
聚餐人员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并及时报告所在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向镇人民政府和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报告,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食品安全知识讲解
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食品储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3)去皮法(4)储存法(5)加热法
如何采购食用油,应索取哪些证件? 采购食用油时,一定要采购标有“QS”标志的桶装食用油,若采购散装食用油,极易购买到潲水油及问题食用油,质量得不到保障。应索取的证件有:销售商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若不按要求对食用油进行采购和索证,一经油出了问题,找不到销售商,责任由自己全负。
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2)从烹调到食用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好热闹喜聚餐非、用白纸包食物、用酒消毒碗筷、抹布清洗不及时、用卫生纸擦拭餐具、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
第五篇: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总结
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总结
近日以来,我街社会事务办牵头,由财政所、两保站、居家养老中心(站)及各社区配合,对2008年元月以来我街的民政专项资金的发放、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乡低保资金足额到位,应保尽保
街道两保站按区民政局的要求建立了资金管理类档案,发放证与报表、发放金额相符。2008年12月份享受城市低保户数171户,363人,60856元,全年累计金额580262元。农村低保享受户数42户,73人,5369元,全年累计金额53506元;2009年12月份享受城市低保户数164户,350人,53292元,全年累计金额620738元。农村低保享受户数38户,61人,4110元,全年累计金额51945元;2010年1月至6月城市低保享受户数167户,357人,53233元,累计金额318659元。农村低保享受户数34户,55人,3730元,累计金额23010元。城市低保资金按时、足额的拨付到位,发放到户。低保对象准确无误,不存在任何拆户总户现象。发放手续完备,城市低保按时打入低保存折,低保证、低保存折发放到户到人。发放过程中不存在任何冒领、拖欠、克扣、贪污等现象。
二、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及时下拨,以解民忧
下拨的医疗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人。2008年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1800元;2009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3590元;2010年1月至6月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2100元。街道资助参加新农合和五保集中供养对象门诊等各项医疗救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我街只有一户五保对象,即二三管区张学文(2009年去世)、李爱云夫妻,街道实行医疗费用实报实销制,2008年共报销医疗费用2809.4元,2009年共报销医疗费用2331.4元。
三、救灾救济资金及物品按时下发,以解民困
街道救济资金及物品建立了专帐,做到款物发放及时,帐款物相符。2008年共发放救济资金18345元,2009年发放救济资金3030元,2010年1至6月发放救济资金1020元。今年五月,由于XXXX暴烈,我街XXX社区有92户受灾群众,街道社会事务办迅速采取行动,下社区走访慰问,用区级下拨资金里的39992元购买了救灾物品发放到了每个受灾居民手中。我街 “XXX超市”的款物做到专款专用,发放物品及时、透明,发放手续完备,通过慈善A、B卡发放,发放单据符合上级要求,规范清晰。“XXX超市”2008年发放救济物资折价5237.9元,2009年发放救济物资折价4190.5元,2010年1至6月发放救济物资折价2666.9元。每年春节前,街道按区民政局要求,按一定比例与区下拨资金配套,对困难户进行了救济慰问,保证了社会环境的和谐安定。在本次清理清查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救济资金及物品挤占挪用、贪污现象。
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促进双拥工作 街道在发放各项优抚补助优待经费时,均组织优抚对象签名,并将签字后的发放表按时上报核对。2008年共发放5名重点优抚对象优抚经费30618元,8名参战人员生活补助10100元;2009年发放12优抚对象的优抚经费51646元;2010年1至6月发放13人优抚经费27863元,13名伤残军人抚恤金100332元。同时,街道为促进军民团结,2008年至今,共筹措资金53450元,于每年“八一”前慰问和表彰立功受奖人员及转退军人。在本次清理清查中均发现何代领及冒领行为。
五、注重五保供养工作,体现政府温暖
我街五保对象XXX(XX年去世)、XXX夫妻,采取分散供养方式,经费由街道及二三管区共同承担。2008年共发放生活补助费4809.4元;2009年发放生活补助费及其它费用10041.4元;2010年1至6月已发放生活补助费用2000元;远高于上级要求的保障金额160元/月,真正实现了五保老人的老有所养。
六、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传递西湖爱心
我街对于所有下拨的助学、助医、助孤、助残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到人,2008年下拨助学资金3200元;2009年下拨助学资金2000元;2010年下拨助残资金3100元。2010年,街道自筹资金4835元帮助了街道范围内的一个重病患者和一个孤寡老人。2008年由区民政局组织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我街共募集资金1131536元,2010年的玉树地震募捐活动中,我街又募集资金416884.4元。体现了我西湖街道干部群众的爱心。同时,得到了区民政局的肯定。
七、打造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老有所乐
区级下拨的平台建设经费全部用于居家养老中心(站)的建设,帐款物相符。2009已拨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四个居家养老站6000元平台建设费,剩余资金将视各站建设进度拨付;黄XX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因为正在扩建施工当中,其建设费用将在建设验收后拨付。我街共有7名老人享受5400元的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从2009年4季度此项工作开始起,我们做到了发放及时,服务记录、凭证完备。
八、合理使用社区工作经费,保障各项工作落实
社区工作经费严格按区财政和民政核定的标准拨付,2008年区财政拨付资金91万元;2009年拨付资金95万元;2010年已拨付一季度资金48.25万元;另外,街道每年对比较困难的社区都追加了资金,弥补社区的资金缺口。各社区工作经费使用做到了公开透明,符合上级财政部门要求。
九、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做到费随事转
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按市奖励兑现的要求足额拨付到位; 2008年下拨了居家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经费和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工资共21000元;2009年下拨了居家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经费15000元,绿色网吧长效管理补助经费60000元,环保节能示范奖10000元,XX区建设经费30000,XX社区物业化管理奖励5000元;2010年下拨了残联公益性岗位工资12000元。这些经费的下拨使我街道有XXXX社区都设立了绿色网吧,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我街各社区的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所有下拨经费的使用公开透明,没有挤占挪用、拖欠、克扣、贪污等现象。
以上是我街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清理清查情况的汇报,我们将以这次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工作督查为契机,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水平,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及时有效保障。主要将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民政各项工作纳入促进西湖发展的整体规划,与经济工作、重点工作等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及时研究解决民政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街道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按照“规范化管理、务实化运作、创新化推进、全优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严格审核程序,规范资金档案管理,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民政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