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3 17:4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篇: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

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纠正行政不作为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浙江省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和《宁波市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政府直属各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有行政责任的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从事公共服务职责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从事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

前款规定的单位中借调、挂职、编外用工人员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不作为,是指以上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未完全履行职责,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问责,是指对以上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行政责任追究的一种方式。

第四条 问责坚持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情形

第五条 有下列不履行职责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依法依规或职责范围内应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办理或推诿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的;

(三)对有正当理由和依据提请支持、配合、协助的事项不支持、不配合、不协助的;

(四)违反机关(单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不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有下列不正确履行职责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未经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关依法委托或职责规定,行使不属于本岗位职权的;

(二)不依照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职权,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让当事人逃避责任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

(四)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向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不正当要求、谋取私利的;

(五)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未完全履行职责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依法依规或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

(二)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敷衍应付或者执行不力,贻误工作,造成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的;

(三)因工作质量不高或者服务态度不佳等原因,被服务对象投诉,经调查属实的;

(四)经评议或考核未能胜任工作要求的;

(五)未完全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追究责任的,问责决定机关认为应当问责,经调查属实的也应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九条 根据不同情形和应承担的责任,问责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领导责任三种。

直接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未完全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未完全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主要责任的。

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未完全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的。

第十条 两人以上共同被问责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各自的责任。

第十一条 单位一般工作人员被问责的,同时追究其内设机构负责人的责任;单位内设机构负责人被上级责令问责的,同时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县管领导干部(含非县管领导干部班子成员)被问责的,同时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年度内单位一般工作人员被上级责令问责三起以上的,须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

因存在本办法所列问责情形,致使出现较大责任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造成严重工作失误,或因主观原因造成行政诉讼中败诉或行政复议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行政行为违法等后果,经调查属实的,须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因存在本办法所列问责情形,被投诉举报、曝光、上级督办、通报等,对本地区、本单位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经调查属实的,须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十二条 对责任人的问责方式:

(一)书面告诫;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调整工作岗位;

(五)停职检查;

(六)责令辞职;

(七)免职;

(八)辞退(解聘)。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合并适用。

责任人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责任单位的问责方式:

(一)作出书面检查;

(二)责令整改;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合并适用。

第十四条 根据情节轻重、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大小,采取相应的问责方式实施问责。

情节较轻的,对责任人实行书面告诫、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问责处理,对责任单位实行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的问责处理;情节较重的,对责任人实行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辞退(解聘)的问责处理,对责任单位实行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的问责处理。

第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投诉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一年内受到问责处理两起以上的;

(五)拒不改正错误的;

(六)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第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减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理的。

第十七条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二)未达到适用辞退(解聘)问责方式且已经引咎辞职的;

(三)已经辞职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与实施

第十八条

问责按照干部人事管理(任免)权限进行,被问责对象的管理(任免)权限所在单位为问责决定机关。必要时上级机关可以对下级机关管理的人员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问责实施机关是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或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

第十九条 问责线索来源: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

(二)巡视、检查、考核中发现的;

(三)新闻媒体曝光的;

(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

(五)司法、审计、信访等部门提出的;

(六)上级部门、上级领导交办或有关单位转办的;

(七)其他途径。

第二十条 对上述途径发现的应当问责的线索,经初步核实后需要问责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任免)权限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或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并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对县政府直属各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管领导干部的问责调查,由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负责。

对县政府直属各部门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及其股级及以下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乡镇(街道)监察人事部门负责。

其它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调查,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二条 对涉及多部门、跨乡镇(街道)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线索,可以由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直接启动调查程序,并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三条 问责调查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有关问责事项开展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相关人员意见,形成书面调查材料;

(二)若发现事关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

(三)将调查中查明的事实及问责依据告知问责对象,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四)查清事实后,提出问责建议,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第二十四条 对责任人问责的,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

对县管领导干部的问责,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辞退(解聘)问责建议的,须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对责任单位的问责,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进行调查核实后,提出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问责建议的,须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对责任单位作出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问责决定的,同时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第二十五条 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予以问责而未进行问责的,由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责令问责并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第二十六条 实施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错误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对责任人实施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对责任单位实施问责的,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二十七条 办理问责事项的工作人员与被调查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被调查对象有权申请办理问责事项的相关工作人员回避。

第二十八条 问责案件应当及时办理,自决定调查之日起30日内作出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或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负责实施,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办理。

问责决定作出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书送达被问责对象;由所在单位作出的,同时报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备案。

第三十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时,应向被问责对象告知其申诉的权利和期限。

被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自收到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书面申诉。

受理机关在收到书面申诉后,应当于30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原决定的书面处理意见;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收到书面申诉后,应由原承办人以外的人办理复核或复查。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一条 问责决定应当在被问责对象所在单位公开,必要时应当在被问责对象所在系统公开,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二条 作出问责决定前,对责任人一般不予办理调动手续;已经调动的,由原单位调查并提出问责建议,报同级人事管理部门审定后,由调入单位作出问责决定。对借调、挂职的工作人员实施问责,由接收单位调查并提出问责建议,报同级人事管理部门审定后,由派出单位作出问责决定。第三十三条 问责有关材料应当存入问责决定机关的文书档案;问责决定书送交干部档案管理机构存入被问责对象个人档案。

第三十四条 问责结果纳入个人和所在单位的年度考核范围,考核、任用、奖励、表彰应当考虑其被问责的情况。

(一)被问责的领导干部责令辞职、免职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二)责任人被实施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一年内不得晋职晋级,同时取消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属编外用工人员且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

(三)责任人当年内被问责两起以上,当年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以上等次;属编外用工人员的,予以解聘;

(四)单位或单位主要领导受到问责的,取消单位当年度各类评先资格。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县以上垂直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本办法所列问责情形的,由县监察局或县人力社保局提出问责建议,由相关部门或单位作出决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中问责的事项,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起草说明04.17

关于《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的起草说明

一、《问责办法》制定背景

一是从宏观背景上讲,建立规范的问责制度是从严治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举措。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严格行政问责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对懒政庸政怠政要严肃问责。李克强总理又在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权不可任性;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不任性,就会依法用权,就能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任性,就会依法行政,就能摒弃“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告别上班混日子、“磨洋工”。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核心是规范行政权力及其运行。建设责任政府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职权与责任对等的原则,核心是强化责任追究。有权必有责,政府应为其所有行为负责,对因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健全问责 1

制度,不仅是责任政府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

二是从宁海发展的需要看,建立规范的问责制度是推进宁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出台《问责办法》是我县加强作风建设、规范履职行为、提升履职能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攻坚年、环境整治提升年、基层基础建设年,全县上下必须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紧张快干,奋力作为,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这就必须要有一套奖惩分明、职责清晰的制度体系来支撑,必须要有一个依法规范、履职尽责的政务环境来保障,必须要有一支立言立行、执行力强的公职人员队伍来落实。建立问责制度,有利于在宁海的干部队伍中形成:在职必须做事,做事必须负责,权力与责任对等,奖励与处罚并重,将压力与动力、能力与效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任其职,就要负其责、尽其力、操其心,真正在宁海构建起勤政、廉政、优政的行政文化理念和从政行为准则。

三是从制度建设本身而言,建立规范的问责制度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内在需要。纵向来看,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行政问责工作,2003年出台了《宁海县党员干部失职失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2010年出台了《宁海县领导干部德行扣分辞职暂行规定》,2011年出台了《宁海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2013年出台了《宁海县党员、干部操办 2

婚丧事宜若干规定(试行)》,2014年出台《宁海县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对于规范我县行政问责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原来的问责规定也显现出一些不足,如:标准不统一,操作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且都是些专项的责任追究办法,缺少一个综合性的行政不作为的问责办法。横向来看,奉化市2014年建立了问责平台,余姚市2015年初出台了问责办法;其他省市区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相关问责办法,已形成了较浓的行政不作为问责氛围,群众对行政问责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出台《问责办法》是顺应形势,势在必行。

二、《问责办法》的制定过程

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从2014年底至2015年1月。根据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纪委监察局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起草小组认真学习有关法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二是起草阶段。2015年2月初稿形成后,在纪委县监察局内部进行反复讨论、数易其稿的基础上,形成征求意见稿。三是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3月至4月,起草小组将征求意见稿分别送县直属各单位、乡镇街道征求意见和建议;并邀请重点部门、乡镇街道、经济开展区等20多个单位的业务分管领导召开座谈会,当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在修改的基础上,又以面对面的形式征求县检察院、县法院、县政府法制办及个别法律专家的意见建议;县监察局长办公

(扩大)会专题讨论研究,形成送审稿。

三、《问责办法》的主要内容

共五章三十八条,分为总则、问责情形、问责方式与适用、问责程序与实施、附则等五章。第一章规定了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第二章规定了问责的三类情形。第三章规定了对责任人问责的8种方式、对责任单位问责的4种方式与具体适用。第四章规定了问责的程序与实施。第五章规定了垂直部门单位的问责、解释机关、施行时间。

(一)问责的对象

《问责办法》第一章第二条将问责的对象明确为四个方面:一是县政府直属各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负有行政责任的工作人员。二是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三是从事公共服务职责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从事公共服务的工作人员。四是前款规定的单位中借调、挂职、编外用工人员按照本办法执行。

(二)问责的情形

《问责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至第七条规定了应予履职问责的三类情形: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未完全履行职责。一旦出现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服务态度不佳等行为都将被问责。

不履行职责主要指“不作为”,包括:对依法依规或职责范围内应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办理或推诿;无正当

理由,不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对有正当理由和依据提请支持、配合、协助的事项不支持、不配合、不协助;违反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以及不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不正确履行职责主要是指“乱作为”,包括:未经法律法规授权、行政机关依法委托或职责规定,行使不属于本岗位职权;不依照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违反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职权,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让当事人逃避责任造成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向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不正当要求、谋取私利以及不当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未完全履行职责主要指“慢作为”,包括:对依法依规或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敷衍应付或者执行不力,贻误工作,造成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因工作质量不高或者服务态度不佳等原因,被服务对象投诉,经调查属实;经评议或考核不能胜任工作要求以及未完全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

(三)问责的方式

《问责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了对责任人问责的方式有8种:书面告诫、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辞退(解聘);第十三条规定了对责任单位问责的方式有4种:作出书面检查、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同时,上述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除了上述问责方式外,应当

追究党纪政纪或者法律责任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规定了应当从重或者加重问责情形;第十六条规定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问责的情形;第十七条规定了可免予问责的情形。

(四)问责的程序

严谨、合法的问责程序,是行政问责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问责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至第三十四条规定了问责的启动、调查、执行、申诉和复议等程序:

(1)问责启动:对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或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涉及多部门、跨地区或社会影响较大的问责线索,可以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直接启动调查程序。(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

(2)问责调查: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或所在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成调查组,并形成调查报告,提出问责建议;明确了问责调查的程序。(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

(3)问责决定: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问责建议作出问责决定,必要时,也可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直接作出问责决定。对县管领导干部、责任单位问责的,视情须报县政府同意后实施。对责任单位问责的,同时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第二十四条)

规定了问责案件的办理期限,自决定调查之日起30日内作出问责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调查机构主要负责人

批准,可以延长30日。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直接作出问责决定。(第二十八条)

(4)问责决定执行:由问责实施机关负责落实到位,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应当问责而没有问责的,由县监察局、县人力社保局责令问责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第二十九条)

(5)申诉与复核、复查:对问责不服的,可以按规定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核、复查,并作出决定。(第三十条)

(6)问责回避:办理问责事项的工作人员与被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受理申诉复核或复查应由原承办人以外的人办理。(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

(7)问责结果的运用:与被问责的责任人的晋职晋级和当评先评优资格进行挂钩;单位或单位主要领导受到问责的,取消单位当各类评先资格。(第三十四条)

四、《问责办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是实现了人员和情形的全覆盖。这次制定的《问责办法》,问责的对象更宽,既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人员,又包括了责任单位。问责的情形更广,应予履职问责的三类情形包括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未完全履行职责的行为。

二是实现了问责的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与兄弟单位的类似制度相比,我们的《问责办法》操作性更强些。这次我们把人员、情形全覆盖,就是为了不管什么层面,只要出现了

同样的问题,都用同一把尺去实施问责。同时对机关工作人员的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问责程序全县统一,从启动—调查—执行—申诉等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问责程序更加规范、严谨,非常明确,好操作。

三是实现了手段与效果一致性。问责是手段,关键是要有实效,有权必有责,失职必追究。任何层次只要有行使公权力的工作人员出现擅自放弃、不履行其法定职责、不正确行使其职权、未完全履行职责,都要被问责。同时,我们在《问责办法》中规定免予问责的补充条款、申诉的救济条款及问责结果的运用条款,特别是申诉过程既是一个听取申诉、保障权益的过程,也是进行教育、形成共识的过程,充分发挥问责的惩处与教育相统一的效果。

第三篇: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X农组„2010‟8号

关于印发《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的通 知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二级单位:

《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局党委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漯河市X城区农林局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X城区农林局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责任体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是指:

(一)二级单位班子成员;

(二)局机关各股室正、副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对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不履行工作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四条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干部,不予问责。

第五条 问责事项的决定部门为局党委,承办单位为局纪委、局监察室、局办公室、局人事股、局计财股等有关股室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第六条

问责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权责统一、责罚适当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改进工作与追究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七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涉及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事项,不按照权限和程序决策和报批,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二)在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上主观、盲目决策,出现严重失误或造成较大损失的;

(三)施政行为造成资源浪费、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或环境严重污染,以及其他重大损失的。

第八条

在执行上级机关决策部署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命令,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推诿扯皮,贻误时机的;

(二)对局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薯、重大事项、消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推进的。第九条

在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及工作人员违规执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

(二)违规实行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本部门向二级机构、内部股室及一线执法人员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任务的;

(四)本部门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的;

(五)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六)不能完成局党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对全局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工作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条

在保障民生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二)对群众的上访、检举、控告、申诉不接待,不依法受理,导致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或越级上访,引发社会矛盾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浪费救灾、抢险、抗旱、优抚、移民、救济等款物或财政专项资金的。

第十一条

在履行职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重大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

(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

(三)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的;

(四)在项目建设、项目规划等活动中,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的;

(五)公共承诺的事项没有兑现的。

第十二条 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违反财经纪律,存在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及其他违规行为的;

(二)借招商、考察、学习、培训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三)购买、更换超过规定标准的车辆或者对所乘坐车辆进行豪华装修的;

(四)领导班子成员发生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或管辖范围内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五)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第十三条 在接受监督方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不配合纪检监察、审计、司法、法制等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责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上级机关、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要求纠正违法违纪行为的意见和建议的;

(三)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四)逃避监督,应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

第十四条 其他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重大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当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五条 基本问责方式 :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

(五)效能告诫;

(六)调整工作岗位或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免职或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受到问责的对象,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采用本条第(六)项至第(十)项问责方式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重新任命的,按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同时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局纪委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加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情况的;

(二)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三)采取不正当行为干预调查,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第十七条 主动纠正错误,积极挽回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八条 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可免于问责。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问责线索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获得: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选举、控告;

(二)上级领导的指示、批示;

(三)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检查、考核、评议中听取的意见、建议;

(六)新闻媒体的报道;

(七)其他渠道所反映的问题。

第二十条 承办单位负责对问责线索的收集、整理和初步核实,需立项问责的,由承办机关作出立项建议并报局党委批准。

第二十一条 问责立项后,承办单位负责问责事实的调查,问责文书的制作和送达。

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提请暂停其职务。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局党委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可延长15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意见。

第二十三条 上级领导机关根据调查情况,作出问责或不问责的决定,并确定责任追究方式。情况特殊的,局党委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四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问责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承办单位应及时将问责情况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影响问责决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申诉由承办单位受理,另行组织人员按照程序进行复查或复议。根据复查、复议的情况,承办单位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意见,呈报决定机关批准。

第二十七条 承办单位应在问责决定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决定机关。承办单位应将有关材料送组织(人事)部门归入被问责人的个人档案。被问责人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其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调查组成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依规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作出错误问责决定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篇: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市机关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和《区领导干部作风问责制度》,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效能问责主要是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作风不正,纪律不严,形象不良,损害公共利益、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问责追究。

第三条

效能问责坚持从严执政、规范行为、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有错必究、惩教并举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六条

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待岗、岗位调整;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解聘或辞退。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在执行 的决策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落实上级领导工作安排时,政令不畅,效能低下,管理混乱,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二)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公开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办机构、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和监督渠道,或不按公开承诺的内容履行职责,致使服务对象知情权受到侵害的。

(三)违反科学发展观要求,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措施不符合客观实际,造成损失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基层工作造成影响的;工作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

(四)职责范围内工作政策、业务规定不熟悉、不精通,做群众工作不仔细、不到位,解决实际问题不得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给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五)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作认真解答、不按规定受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不说明、不转送,对应办理事项不办理或拖延办理,对办理过程中涉及其他部门

的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限内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工作任务的。

(十二)机关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或者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效能问题失察失管,致使所属工作人员效能低下的;对被相关新闻媒体曝光后,重视不够,整改不力的。

(十三)上班时间在公园、茶楼、酒店等休闲娱乐场所从事与工作无关活动的。

(十四)纪律松懈,上、下班无故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工作时间在网上炒股、玩游戏、聊天、购物、看电影以及从事与工作无关事项的;违反工作日午间禁酒规定的。

(十五)未能按照行政审批改革要求,对审批流程进行压缩和再造的。

(十六)强制企业参加不必要的培训、学术研究、考核评比、加入学会和协会的;强制企业订购书报刊物、音像制品,强行拉广告的;强制企业接受咨询、检测等服务,向企业乱摊派、索取赞助和无偿占有企业财物的。

(十七)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接受服务对象或执法对象宴请或收受礼金、礼卡、礼品等不廉洁行为的;向基层、企业违规借车、报销或领取奖金、福利、补贴的;将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交由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支付或向管理相对人和服务对象借钱借物的。

(十八)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用公款大吃大喝、高消费娱

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

(一)一个月内本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三次(含三次)以上被投诉问责的;

(二)未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致使本单位作风和效能方面产生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对有关规定和制度执行、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对发现的作风和效能问题不认真查办,应当处理而未处理,或者有意遮掩隐瞒,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

第八条

机关工作人员具有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

(一)干扰、阻碍、不配合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欺骗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调查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拉拢、收买调查人员的;

(五)受到问责后,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问责决定的;

(六)一年内出现两次(含两次)以上被问责的;

(七)被新闻媒体曝光,经查情况属实,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应当从重或加重问责的情节。

第九条

机关工作人员具有本办法第六条所列情形,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问责。

群众公议员提出的;

(九)其他需要进行问责受理的。

第十二条

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效能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依照分级负责、对口管理的原则办理。对一般干部的问责,由相关单位作出问责决定,特殊情况也可以由纪委监察局直接作出问责决定;对领导干部的问责,由纪委监察局报区委常委会同意后,作出问责决定。

问责决定作出后,由问责决定机关下达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抄送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十三条

纪委监察局对问责事项办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问责结果反馈政府。

给予通报批评的,责令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改正。

给予待岗的,待岗期为1至3个月,待岗期间停发岗位津贴。待岗期满后,被待岗人提交待岗期内整改情况书面报告,经问责决定单位考核,确有改进的按期解除待岗;对改进不到位的,延长待岗期,延长期为1至3个月。

涉及被问责对象岗位调整、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解聘或免职的,问责受理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机关工作人员对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通报批评、待岗、10

第五篇:案件问责管理暂行办法

案件问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案件问责工作,落实案件风险责任,促进案件风险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255号文)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及辖内各营业网点(以下简称信用社)案件问责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是指信用社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参与实施的,或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信用社或客户资金或其他财产权益的,涉嫌触犯刑法,已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按规定应当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刑事犯罪案件。

信用社从业人员在案件中涉嫌犯罪或存在其他与案件直接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恶性案件:

(一)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千万元(含)以上的;

(二)性质恶劣,造成挤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等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三)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属于重大、恶性的案件。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问责是指信用社对案件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行为。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信用社从业人员,包括作案人员,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实施人或参与人以及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监督责任的人员。

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有关环节内部控制失效,致使案件发生的部门或营业网点的负责人。

对案件发生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发现而未能及时发现、报告案件及风险的人员。

第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范围应当根据相关岗位和业务条线的职责内容、管理权限、履职情况等因素予以认定。

第八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权责对等、责任明确、逐级追究的原则。

第九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工作应当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问责主要方式 第十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二)经济处理:包括扣减绩效工资、降低薪酬级次、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问责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责令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第十一条 案件问责方式可以合并使用,但对于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不得以经济处理或其他问责方式代替纪律处分。

第三章 问责基本标准

第十二条 信用社应当追究案发营业网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对其营业网点负责人、联社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和联社分管领导、联社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案件责任人员做出责任认定,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进行问责。

第十三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信用社应当给予案发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记大过(含)以上处分;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信用社应当给予案发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及联社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降级(含)以上处分。第十四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可以免予追究有关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违法违规的;

(二)因紧急避险,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处置突发事件,且所造成的损害明显小于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三)受他人暴力胁迫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四)案发前已发现相关环节内部控制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五)在集体决策的违法违规行为中明确表达不同意意见且有记录的;

(六)其他可以免责的情形。

第十五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可以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情节轻微且未造成损害的;

(二)因抵制无效,被迫执行上级错误决定或命令而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但执行上级明显违法违规决定或命令的除外;

(三)自查发现、主动揭露案件的;

(四)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的;

(五)积极配合案件调查,为案件调查、减少损失、挽回影响发挥重要作用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六)受他人恶意欺诈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七)其他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情形。

第十六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应当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重处理:

(一)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或一年内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

(二)监督管理严重失职,致使内部控制严重失效,从而引发案件的;

(三)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违法违规操作,发生案件的;

(四)对违法违规事实或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处理,从而引发案件或导致案件情节进一步加重的;

(五)对上级机构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指出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或提出的整改意见,未采取落实措施或落实不到位,发生案件的;

(六)案发后,瞒报或故意漏报、迟报、错报案件信息的;

(七)隐瞒案件事实或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抗拒、妨碍、不配合案件调查和处理的;

(八)对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实施威胁、恐吓或打击报复的;

(九)其他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第十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被撤职后,二年内不得安排担任同职(级)及以上职务。

第十八条 信用社离职人员对离职前的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信用社应当做出责任认定,并报告监管机构;案件责任人仍在信用社任职的,应当做出认定结果及拟处理意见移送离职人员现任职单位。

第十九条 信用社在案件问责工作中应当依法保障案件责任人员申诉的权利。

第二十条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信用社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第四章 问责基本程序

第二十一条 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信用社应当暂停案发营业网点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信用社应当暂停案发营业网点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

案件调查结束后,确认被暂停职务的人员履行了相关职责的,即予恢复原职。

第二十二条 案件查清后,信用社应当按照员工管理权限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由联社纪委牵头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案发营业网点人员不得参与具体案件问责工作。第二十三条 信用社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免责、从轻或减轻处理的责任认定,应当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和理由,并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信用社原则上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对确需延长案件办理时间的,应当征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第五章 问责监督

第二十五条 问责工作未按照〘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 255号)规定开展的,联社应当追究具体案件问责工作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第二十六条 联社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问责工作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督促其严肃问责。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后,有关案件问责工作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宁海县行政不作为问责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文件穗办〔2009〕6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

    绍兴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2.3.1. 绍兴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绍兴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绍政发〔2009〕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绍兴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印发给......

    04.教育系统问责暂行办法

    遵化市教育系统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健全监督机制,促进教育系统干部教师正确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政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

    党政干部“为官不为”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纠正“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行为,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行政责任,促进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严肃行政纪律,防止和减......

    牡丹江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牡丹江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行政过错和行为失范发生,根据《......

    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XXX大学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意识,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和学校管理效能,依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定稿)鹰潭市财政局财政监督问责暂行办法

    鹰潭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财经秩序,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