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德县2009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知》、《青海省“两基”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我县“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客观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同德县自然经济概况及教育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腹地,地处三州(海南州、果洛州、黄南州)五县(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贵南县、兴海县)交接处,全县总面积4758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50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平均气温在0.4℃--0.6℃之间。县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镇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市283公里。全县总人口5.15万人,农业人口4.67万人,居住有藏、汉、回、蒙、土、撒拉等6个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3%。全县辖三乡二镇,7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其中:2乡2镇51个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少量旱作农业;一个乡22个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业。
(二)经济情况: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4万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2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39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4元。
(三)教育现状: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6所,初级小学4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9738名,其中小学生7025名,初中生2713名。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910名,其中专任教师693名(含特岗教师173名),工勤人员 217名(含临时聘用工182名)。
二、“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2692万元、4194万元、5277万元,比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7.85%、55.79%、25.82%。预算内教育拨款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30.03%、33.38%、35.48%;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125.22万元、117.39万元、110.43万元,其全部用于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分别为2570元、4106元、5047元,初中分别为3619元、5072元、5140元;生均财政预算内、外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223元、301元、339元,初中分别为295元、330元、381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223元、301元、339元,初中分别为295元、330元、381元;预算内公用经费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为分别8.46%、8.84%、16.6%。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应征13万元、11万元、16万元,实征13万元、11万元、16万元,用于教育事业13万元、11万元、16万元。教师工资均能足额按时发放,无拖欠现象。
(五)教育质量: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1130人,其中毕业1130人,毕业率为100%。毕业学生达到体育合格的1130人,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100%。各小学实有在册学生7025人,小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年级实有人数961人,实际毕业955人,毕业率为99.38%。县内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961人,均达到体育合格,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100%。全县初中在校生2713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六)扫盲及成人教育完成情况:全县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总数 30243人,其中女性14673人,青壮年非文盲人口数为29889人,其中女性14423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 98.83%,女性非文盲率为98.3%;15-24周岁人口为10129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0129人,非文盲率为100%。近三年共有1938名青壮年文盲脱盲,其中巩固合格的1862名,扫盲巩固率为96.08%。乡镇及村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数仍保持5个和73个,办学面均达到100%。
三、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 同德县“两基”攻坚工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始终将“两基”攻坚作为
(二)狠抓保学控辍工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大幅提高
我县的“两基”攻坚正式启动于2003年。当年,在省教育厅及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和指导下,我县抽调151名教育工作者下乡进村入户搞“两基”普查,迅速摸清了家底,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本县“两基”实际的相关档案。八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召开全县“两基”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县过去的教育工作,重新评估了同德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出台了《同德县2003——2007年“两基”教育实施规划》。针对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低的实际,通过认真测算,制定了2003年到2007年五年内每年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增长计划。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两基”目标责任书,重点落实适龄儿童、少年的组织入学工作,掀起了全县上下共抓入学率的热潮。到2003年10月份,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普查时的55.05%提高到75.3%,提高了20.25个百分点,初中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虽然起点很低,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之后几年,我县始终坚持把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作为整个“两基”攻坚的中心任务,根据我县的“两基”攻坚规划和每年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逐年加以提高。每年县政府与各乡镇、乡镇与各村委会、教育行政部门与各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各寄完小层层签订保学控辍工作责任书,严格实行乡镇政府包入学率、村和学校包巩固率、学校和教师包合格率的“三包”制度,切实将学生入学及相关指标落实到村、落实到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实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和学生流动跟踪制度,每年由乡镇中心学校将当年7周岁儿童及应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的入学通知书发放到家长手中,敦促家长送孩子上学。对到异地上学的的学生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学生跟踪监督表,每学期到其所在学校进行登记核实,严防在校学生辍学。与此同时,加大“两基”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送子女上学,要求社会各界参与到“两基”攻坚中来,使“两基”攻坚从政府强力推进的行为逐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几年的努力,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得到稳步提高,在校生辍学率得到严格控制,2007年顺利实现了“普六”目标,并
31691平方米和27117平方米,通过县级财政自筹、各部门统筹等多渠道筹措资金1065万元,实施了县民族中学及县民族寄宿制小学室外管网、护坡、围墙、校园硬化及供电、光缆等校园配套设施建设,两所学校电缆、光缆均做了地埋处理,校园大多得到硬化,校园安全系数及整洁度得到极大提高。2009年至2010年,同德县又将通过实施全省未“普九”县“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80万元,为县民族中学建成校舍17350平方米。该项目竣工后,全县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8.8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12.04平方米,将全面解决全县“普九”校舍问题,为全县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两基”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一是提高教师待遇。2003年7月,按照县城70%、乡村80%的比例兑现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同时全额解决了一部分民办转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2005年1月,全额兑现了所有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彻底解决了96年来一直未能兑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和民转公教师工资等老大难问题。2007年建立了中小学骨干教师津贴和乡村教师艰苦地区津贴制度,给被评定的骨干教师每月发放100元津贴,给偏远艰苦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边远艰苦津贴。2009年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了中小学教师通讯费;按寄宿生每生每月3元,非寄宿生每生每月2元的标准发放了班主任津贴;按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30元和100元的标准发放了校长、副校长、主任和副主任津贴。同时将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认定比例从原来的全体教师的12%调整为20%,又将骨干教师的5%认定为学科带头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学科带头人奖励。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扩充教师队伍。针对1995年以来一直未招聘新教师,教师队伍年龄日趋老化和教师数量日益紧缺的实际,2004年在各中小学以挂靠形式任教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一次性招录中小学教师24名。200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70名; 2007年,通过放宽政策,从学校和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腾出编制100个,公开招录
费补助资金,免除了全县所有农牧区和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007年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147.83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1.63万元的免除杂费补助资金;2008年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361.05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19.05万元,免除了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使公用经费补助面达到100%。寄宿生生活补助方面,2006年至2008年,分别拨付寄宿生生活补助135.2万元、493.9万元和571万元,其中县财政分别拨付40万元、56万元和70万元,已覆盖所有寄宿生。与此同时,2007年和2008年分别由县财政拨付资金12万元和22万元,免除了全县所有中小学生的作业本费。同时,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并通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和个体工商户捐资助学的办法,建立了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基金,大力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助学活动,已支付救助资金17.6万元,救助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180名。通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了对中小学办学经费的投入,提高了学校运转经费的保障水平。“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落实,切实减轻了农牧民子女及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大力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资助活动,疏通了农牧民及城镇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道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七)教育投入逐年增大,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自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同德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2003年,县政府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贷款23万元,并辅之以群众自筹的办法,筹资62.53万元,解决了河秀逸夫学校等13所学校的急需校舍问题。同年,借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之机,将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系数及结余资金全部拨付给教育行政部门,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2004年结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之机,县级自筹20万元,在全县中小学陆续建成光盘教学点15个,地面卫星接收站5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1个,总投资达到160万元;
教育摆到了重要位臵,将改善学校教学及学习风气确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攻方向,将对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考核列入了对学校评价的重点内容。全县各校严格按照《管理意见》加强学校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不断上新的台阶,逐步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今年,结合海南州教育大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制定出台了《同德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同德县中小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德县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同德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同德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学校管理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具体执行落实,必将谱写同德县中小学管理的新篇章。
(九)加强扫盲工作,青壮年非文盲率得到很大提高 我县自全面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始终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并重的方针,将扫盲工作与“普九”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常抓不懈。2003年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青壮年文盲人数较多的严峻形势,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大力开展扫盲工作,全县抽调扫盲教师247名,设扫盲教学点129个,举办扫盲班132个,共组织5121名青壮年文盲参加了扫盲学习;2004—2005年,和建华基金会合作,利用其投资培训扫盲教师156人,在当时的唐干、谷芒、秀麻三乡开展为期2年的大规模扫盲教育,共有4682人参加了扫盲学习。同时,尕巴松多镇、巴沟乡、河北乡三个乡镇扫除青壮年文盲1563人,使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1%。2006至2007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938人,并于2007年9月对全县5个乡镇进行了扫盲验收,乡镇、村扫盲验收合格率达到100%。2008年,全县对1862名青壮年脱盲人员实施了巩固提高教育。受政府大力推行扫盲教育的感染,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自发成立一些扫盲组织,以募集资金和无偿服务的形式自觉开展扫盲活动。如秀麻乡部分群众组织成立的“噢宝”扫盲组织,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扫盲活动,自2005年至2009年共组织扫盲活动7期,共扫除(或巩固)青壮年文盲1814人,有力地推动
1三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教师不足的问题,故我县仍需在现有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础上新增中小学教师编制218名左右。
二是实现“普九”后,全县寄宿生将从原有的6917名增加到9039名左右,全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将会产生缺口;同时,全县11所定点寄宿制学校共需增加工勤人员205名,由于学校未核定工勤编制,仅工勤人员工资每年需增加351.78万元(以后还需随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增长)。另外支付聘用特岗教师173名的差额工资,县财政每年须拨付资金192万元。因此急需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地方负担。
三是农牧区学校教师周转用房不足。由于目前教育投资倾向教学及辅助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的建设,在教师周转用房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我县农牧区学校中教师挤占校舍,造成校舍紧张的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急需实施中小学教师周转用房建设项目。
四是受“两基”攻坚和师资不足、教学设备匮乏等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缓慢,有待于大力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为最终目标,紧紧围绕“两基”迎国检工作,继续保持“两基”攻坚的良好势头,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突出重点,把握难点,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农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坚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继续贯彻“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实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县、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度,以及联系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联乡联村联校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机构不撤,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不断提高
3伍,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并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校长和教师。研究制定符合实际、规范和规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使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增强考核的科学性。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做好培养、使用、留住优秀人才的工作,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双高普九”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实行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营造一种有利益于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同时,积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六)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双高普九”档案。建立政府督学资格审查、准入和聘任制度,面向社会招聘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实现督导队伍专业化。加强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学的培训提高,不断提高督学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教育工作、年富力强、行政管理型和教育专家型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队伍。同时为督导活动提供所需的经费和必备的工作条件,督促“双高普九”工作的有效落实。继续加强“双高普九”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行档案管理责任制,专人负责,专柜存放,计算机管理,不断提高建档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信性,为实现“双高”目标提供档案资料依据。
(七)强化学校管理,努力实现“双高”目标。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516-
第二篇:同德县2008普九工作自查自验情况的报告
同德县“两基”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州“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县严格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青海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验收标准的通知》(青教督2007[18]号)、《青海省“两基”验收标准》、《海南州“两基”预验办法》的精神,对我县“两基”工作各项“两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认真、客观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同德县自然经济概况及学校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同德县地处青海省东南腹地,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三州(海南州、果洛州、黄南州)五县(玛沁县、河南县、泽库县、贵南县、兴海县)交界处,全县总面积4758.1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671米,最低海拔2650米,平均海拔3660米,年平均气温在0.4度-0.6度之间。县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镇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市283公里。全县辖三乡二镇,总人口50499人,7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其中:2乡2镇51个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少量旱作农业;一个乡22个村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业。
(二)、经济情况: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4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86万元,同比增长8.27%;人均财政收入1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达到10310元,同比增长2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8元,同比增长14.1%。我县财政收入难以自给,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扶持。
(三)、教育状况: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34所,村办初小 17所,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在校生9720名,其中小学生6963名,初中生2452名,幼儿学生305名。共有285个教学班。全县共有教职工633名(含特36名岗教师),其中教育辅助机构人员 12人,幼儿园14人(含托儿所工勤人员5人),中小学教职工607人(其中专任教师571人,工勤人员36人)。
(四)、扫盲及成人教育完成情况:到2008年11月,青壮年人口总数29505人,青壮年非文盲人口数为29110人,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98.66%;15-24周岁人口为10203人,重点人口非文盲率100%。乡镇扫盲验收合格数为6个,合格率为100%。行政村验收合格数为73个,合格率100%。近三年脱盲人数为1838人,巩固率为98.9%。乡镇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有6个,办学面100%,村农牧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3个,办学面100%。
(五)教育质量:2007-2008学年小学毕业年级实有人数1097人,其中毕业1094人,毕业率为99.73%。毕业学生达到体育合格的1078人,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98.53%。各小学实有在册学生6963人,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的有6963人,小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 100%。初中毕业年级实有人数767人,实际毕业766人,毕业率为99.87%,毕业生达到体育合格的766名,毕业生体育合格率为100%。全县初中在校生2452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的 2452人,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
(六)、教育经费:2005-2007年教育经费教育总支出分别为2342万元、3338.6万元、3874.7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477元、586元、670元,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分别为79.93%、66.08%、74%;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96万元、539万元、586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85%、8.67%、8.27%。财政总支出分别为9175万元、12253万元、16581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872万元、2240万元、2787.9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4.71%、19%、24%。预算内教育拨款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0.4%、18%、21%;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116万元、125.22万元、117.39万元,其全部用于义务教育。上级下拨各种教育专款分别为470万元、1136.6万元、163万元,实际用于教育分别为470万元、1136.6万元、163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713元、2025元、2979元,生均财政预算内、外公用经费分别为136元、219元、337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21元、169元、186元,预算内公用经费占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的比例为分别7.03%、6.2%、8.84%。城市教育附加费分别应征11万元、13万元、11万元,实征11万元、13万元、11万元,用于教育事业分别为11万元、13万元、11万元。教师工资均能足额按时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全省部分地区“两基”攻坚会议精神,加快我县“两基”攻坚步伐,确保2009年提前一年实现“两基”目标,县委、县政府在今年年初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全县教育工作要实现重点抓“普六”向全力抓“普九”转变的要求。6月15日组织召开全县“两基”攻坚会议,出台了《中共同德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两基”攻坚工作的意见》,对全县“两基”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细致的安排,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实行了“两基”攻坚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负责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和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并对“两基”各项刚性指标的落实、“两基”攻坚的措施、验收程序和时限、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根据2009年全县全面实现“两基”的目标,县委一把手与各联乡县级领导、县政府与乡镇政府、教育文化局与乡镇中心学校签订了《同德县2008-2009年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适龄儿童及初中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6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8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青壮年非文盲率等“两基”刚性指标以及相关的人数分解到各乡镇,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之后,各乡镇相继召开本乡镇“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将各项指标落实到了各村、各户,做到了“两基”目标明确、指标清楚、责任到人。
(二)坚持依法治教,加大义务教育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快“两基”攻坚步伐。
我县始终把加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两基”攻坚的宣传力度作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两基”攻坚的重要举措,将每年3月和9月确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每年结合中央1号文件学教活动、各乡镇举办党训班及“科技、文化、卫生、司法”四下乡活动的有利时机,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两基”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全民依法治教意识,增强了群众送子女上学和参加扫盲等文化知识技术学习的自觉性,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按计划递增,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3年普查时的55.05%提高到现在的99.34%,提高了44.26个百分点,2007年顺利通过“普六”州级验收。同时,县乡两级政府把扫盲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坚持扫盲与“普九”同步并进,始终
大门、厕所、校园平整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面对诸多困难,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坚决纠正等、靠、要的消极作法,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2007年,我县针对全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原有教师队伍中因病经常不能上班的教师和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占有很大比例,且工勤人员占教师编制的现象严重,教师整体结构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放宽政策,鼓励体弱多病的教师和工勤人员退休或病退,共清退不能胜任正常教学工作的在岗教师和工勤人员53名,腾出相应的教师编制。并为解决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录新教师100名。今年在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编制的同时,结合国家实施的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6名,有效缓解了中小学教师紧缺的困难。同时通过由财政负担工资,由学校聘用临时用工的方式为各寄宿制学校解决工勤人员20名;由县财政拨款解决免除中小学生教科书及杂费补助16.9万元,免除中小学生作业本费16万元;解决寄宿生生活补助70万元;投资34.95万元,购臵中小学新增学生课桌凳800套,高低床421付;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154.9万元,完成县民族中学等13所学校围墙3530米,大门8座,厕所468平方米,护坡1090立方米,平整以操场为主的校园105175平方米。年内实施了河北乡英奴乎寄校教学用房、河秀逸夫学校食堂、中小学布局调整一期项目建设工程等共四个学校的校舍建设项目,项目建设面积达23265平方米,总投资达4188万元。
(四)强化督导队伍建设,加大“两基”督查力度,规范“普九”档案
为保证“两基”工作按计划、分阶段顺利推进,我县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教育的督导职能,健全以“两基”为中心内容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落实专项督导经费,从人员、制度、经费三个方面确保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督政、督学职能作用的发挥。2003年,将县教育科技文化局督导室更名为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强化其教育督导职能。200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中共同德
紧密结合我州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的“三风”整治活动,在全县中小学中深入开展了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严格工作纪律为切入点,以大力整顿课堂秩序,抓教师、学生出勤率为重点的整治走读风、打牌风、造假风活动。各中小学在校长的领导下,各科室针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群策群力,以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的管理情况以及学生预习、听课、作业情况等教学常规为主要措施,坚决纠正个别教师中存在的纪律松散、教风不实,出工不出力,工作处于敷衍应付状态的问题,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同时按照州教育局《关于开展好2008年全州中小学“教学月”活动的通知》(南教[2008]44号)的要求,全县各校认真开展“教学月”活动,力求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各项制度方面取得新成效,学校教学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将教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经费纳入全县技术人才培训经费中予以统筹安排,确保校长及教师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训中高度重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并注重吸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成果,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2004-2008年结合“二期义教”、省州组织的校长、教师培训项目,以新课程改革、现代远程技术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共培训教师1478人次。其中2008年结合英国救助儿童会第二轮第一、二期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149名;结合省州教师培训计划,组织86名教师参加了州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选派47名骨干教师参加省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学历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至目前,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7.5 %。
(六)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除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自实施“两基”攻坚计划以来,我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依法确保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努力保证全县各级各类
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的基础上,将管好、用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着力点,把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培养所有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在对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确保设备的完好率的前提下,加大对远教设备运行、制度与档案建设、资源整理下载、教学应用、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远教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制定了《同德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三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方案》等计划,累计培训教师315名,为全县各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大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竞赛等各种活动,不断强化教师应用远程教育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彻底改变 “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各种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八)积极调整学校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益 针对我县中小学“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的实际,在2004至2007年成功合并了县中学和城关小学,巴沟乡卡力岗中学和小学及上、下才乃亥小学,河北乡贡麻小学和逸夫中学8所学校的基础上。今年我县抓住全州教育工作大调研的时机,深入各乡镇、村社,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以加快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并重,以大力建设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为前提,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尽量集中,初中县城为主,集中、规模办学的原则,制定了《同德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计划利用2008年和2009年两年时间将全县中小学数调整到12所,使中小学设臵形成既能满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达到规模办学、资源集中使用、管理规范、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合理化布局。从而较好地解决乡村教师紧缺,教师工作量大,专业结构不合理,农牧区初级小
1攻坚工作的意见》确定的具体目标和指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指标任务,配合各乡镇政府抓好适龄儿童、少年组织入学、青壮年扫盲、16周岁初等教育补偿班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二是严格实行“两基”攻坚倒计时制度,分阶段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保证所有中小学在校生不辍学的前提下,完成2009年7周岁小学招生任务963名,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任务1232名,完成当年16周岁初等补偿教育106名。保证年内使全县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6%,18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86%。认真做好县级“两基”验收工作,积极做好省州“两基”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重点解决“普九”段校舍不足问题,同时充分考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校舍需求。2009年,根据年内完成“普九”的总体目标,重点在“普九”校舍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完成县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县第二民族中学综合教学楼、学生公寓楼、食堂、锅炉房等新建项目的地勘、设计以及招投标工作,争取明年早动工,早建设,力争10月底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四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学经费保障及教学设备配备水平。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今年起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不少于400万元,建立教育发展基金,集中用于中小学校舍及“三室”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购臵新增中小学生课桌凳1038套,高低床2695付;全力解决“普九”过程中新增寄宿生的生活补助问题,积极为全县按期完成“普九”创造条件。
五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积极争取教师编制和实施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力争在2009年“普九”前增加教师200名左右,并为寄宿制学校增加工勤人员168名左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的教师及学校后勤队伍。
六是强化学校管理,努力实现“双高”目标。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和完善能够推动中小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考核评价与教学质量检测体系,使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
314-
第三篇:自查自验总结
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根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严格按照国务院确定的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以食堂、集体用餐单位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强餐饮消费安全卫生执法力度,针对前一阶段发现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专项整治自查自验工作,为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检查、再指导、再规范,打下良好基础,以确保实现“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到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的整治目标,现将自查自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整治任务完成情况:
目前,八道江辖区内共有餐饮单位853家,其中食堂和县城以上餐饮单位617家,农村餐饮单位236家。在此次整顿工作中,监督户总次数3412次,出动执法人员3324人次,重点整治区域8个,免费发放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等各类宣传标语3000余份,免费发放食品原料采购台帐3000余本,签订《白山市卫生局产品质量和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853份,餐饮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通过
整顿,使市区内餐饮单位索证率达100%以上,学校及集体食堂索证率达100%,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杜绝了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的行为,杜绝了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迅速行动,落实责任
市卫生局9月17日在监督所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动员大会。会中,市卫生局与监督所签定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市卫生监督所与县区卫生监督所也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会后,所长与相关科室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突出重点,全面开展整治行动
在索证台帐制度上,所里投入5万元资金统一印刷了餐饮经营单位食品采购与进货验收台帐、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畜禽肉品登记薄、消毒记录薄及卫生制度,全部免费下发到每个餐饮单位,监督员逐一讲解索证的范围、内容、意义和登记要求,使索证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整顿,无证经营及非法原料查处率达98%,采购索证及台账建立率达98%,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杜绝了无证经营问题,杜绝了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的行
为,杜绝了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部分原料索证制度不完善的单位正限期整改,对8家违法情节严重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的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
(三)全面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自国家要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以来,小型餐饮业的量化始终是拉低餐饮业整体量化的主要环节。针对此现状,制定了适合我市的《白山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稿),通过近段时间的试运行,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观,量化率达91%。同时还通过开展“食品示范一条街活动”的办法,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299家餐饮单位进行了量化,其中11家学校食堂100%达到C级以上量化标准,1家餐饮单位达到A级,1家学校食堂达到A级,42家餐饮单位达到B级,245家餐饮单位达到C级。
三、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为做好餐饮单位的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白山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责任监督员与餐饮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单位必须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监督所为餐饮单位免费发放消毒记录本,严格做好餐饮用具的消毒,强化了业户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做到被监督单位全面覆盖,彻底消除监管盲点,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同时,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结合省检查组及各牵头部门的检查情况,联合相关成员单位和媒
体等单位对八道江辖区内的监督业户按照专项整治标准进行再次核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截止目前共取缔无卫生许可证餐饮单位12家,没收加工用具液化气罐3个、马勺23个、菜刀14把、高压锅2个、电饭锅3个。确保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四、科学指导整治工作,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1、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作用,整治期间,在电台、报社报等相关媒体发布信息29条;及时上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共上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动态》七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报》六期、报表七期。
2、科学指导整治工作,开展培训工作。为加强餐饮单位内部管理,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组织市区内大中型餐饮及加工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各单位负责食品卫生管理的人员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各单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经营过程中的每阶段卫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各类食品贮存条件及鉴别,了解了食品进货索证的重要性,增强了从业人员的的食品安全意识。
3、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监督员深入业户,讲解整治工作要求,现场指导,使业户提高维护食品安全自觉性。
五、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一)监督执法和执法网络建设情况
建立和完善督查制度。由监督所法制监察科负责,采取暗访、检查、抽查、拉网式排查等不同形式开展稽查工作,结果及时通报,问题及时解决。定期上报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决策提出指导意见。开通白山卫生监督网站。“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始终是我所的立足之本,所以宣传培训工作就成为我所的重要的、长期的工程,今年对监督员开展了连续10天的培训工作,达40学时。还增加了对县区监督员的培训力度,共培训5次。举办3次大型管理相对人卫生知识培训班。接待县区来我所学习交流2次,派监督员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27人次。在板石镇、河口乡开展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聘请了两名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员
(二)工作亮点和取得的成效
学校卫生监督继续推广聘请学生做义务监督员工作,由去年1个试点学校推广到现有的4所学校,拓宽了覆盖面。受聘学生工作认真负责,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又增加了一道防线,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培训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认真开展《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组织30个有关单位进行了宣传,设咨询台5处、出宣传板30块、横幅5条、条幅10条、发放《食品卫生法》宣传单8500份、群众答疑
328人次,出动监督员60人次。在百合宾馆举办了《白山市卫生局2007年餐饮食品安全培训班》。监督员与352餐饮单位签订了《白山市卫生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监督员深入业户,讲解整治工作要求,现场指导,使业户提高维护食品安全自觉性。
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小型餐饮单位规模小、卫生设施简陋、卫生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隐患大、风险高,业主更换频繁,卫生意识差,统一规范困难,是卫生监管的难点。
2、现有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少,大规模整治,力量薄弱。
3、食品卫生监督车辆少,巡回监督不便,强化性监督工作不得利。
第四篇:扶贫工作自查自验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2017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
自查自验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关于做好迎接自治区2017年贫困退出验收核查暨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新扶贫领导【2017】42号)文件精神,认真领会,深入开展自查自验工作,现将2017年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确保贫困地区和人口如期脱贫的重大举措。针对帮扶州级贫困村,将扶贫脱贫责任落实到驻村工作队,把扶贫措施具体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人扶、有人帮、有人带。以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层层传导和压实责任,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帮扶村情况简介
吉布库镇吉布库牧业村位于吉布库镇中心以南9公里处,典型的贫困牧业村,全村分3个片组,共305户1010人,其中建档立卡7户24人,低保户15户40人,均由哈萨克族构成。天然草场22万亩(11万亩为沙漠),村民主要以畜牧养殖业为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万元,生活水平在全镇处于较低水平。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畜牧业养殖,基本没有二、三产业的基础。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没有固定资产的积累,属于州级贫困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构建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我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迅速落实驻村工作队当代表、派驻单位当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要求,着力构建包村联户联动机制和工作推进格局。驻村工作队结合吉布库牧业村实际情况,制订吉布库牧业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落实包村联户责任机制。
(二)贯彻落实“两抓两用一做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1.抓好驻村工作队“一对一”结对帮扶。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干部力量,吉布库牧业村贫困户7户,其中6户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队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调研,勤联系、常沟通,切实做到帮扶干部和贫困户“双认识”。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帮助转变懒散思想、陈规陋习,改变“等靠要”现象,协同梳理切实可行的致富信息和措施,落实项目入户,达到“一户一册”保脱贫的效果。
2.抓好工作队争取专项扶贫资金的工作 工作队作为包村联户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积极配合好各级党委、局党组领导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主动与州、县扶贫部门沟通,结合扶贫政策,积极地争取一批适合吉布库牧业村当前发展的风险小、投入低、收益好、易成功的小型项目。
一是单位协调各方资源,修建约1080㎡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楼;工作队争取县EPC项目财政支持,对村级问活动中心立项,总投资198万元,届时项目竣工将进一步夯实吉布库牧业村群众服务阵地。
二是工作队进一步对接金融扶贫项目,为吉布库牧业村积极争取州、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投入有资质、信得过的实力企业,以“企业+村委会”的模式进行持股分红(按每月2%分利),每年将有4.8万元集体收入,解决村集体经济匮乏难题;
三是申请特困户专项帮扶资金(7.8万),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数均分补助,购置优质生产牛,交由村合作社管理经营,每年每只牛收入5000元,实现贫困户(7户24人)每年人均增收1600元;
3.用好行业帮扶资源,引导农牧民就业
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扶贫工作的开展方向,通过联系维修驾培企业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切实做好贫困人口技能技术掌握工作,确保有符合条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就业人数,目前已举办一期20天,200课时的缝纫裁缝班,帮助63名妇女掌握相关技能。
4.用活合作社创增收,鼓励劳动力转移
加大对“百日开合作社”扶持力度,通过改良养殖品种、提高产品等级,引导深化加工肉制品,扩宽销售渠道的方式,确保每年10%分红。鼓励这些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自主创业,推行从事以木瓦工为主的建筑业(吉布库镇中心改造缺大量建筑零工);发挥村级能人带头,组建“增收致富”的务工小分队,闲暇之余去生产大村的田间地头挣“小钱”,逐渐成为“田老板”的老顾客,结合行业优势帮助劳动就业转移5人。
5.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增强内生动力
通过驻村工作队日常走访、村民大会、周一升旗宣讲、农牧民草根宣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向身边的群众做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积极协调、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扶贫项目中,让群众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技能、增收入。
三、主要取得成绩
一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直沟片区春秋季牲畜转场牧道10公里,解决畜牧业发展交通瓶颈。
二是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管理保护好水源地,督促完成2016年自来水管道铺设项目,争取2017年羊圈沟2.7公里、柳洼梁1.3公里人畜饮水管道铺设项目,解决31户村民103人饮水困难,目前,全村达到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问题。指标重点向相对贫困人口倾斜,结合牧民定居政策解决32户住房,另争取10户旧危房改造。将剩余68家村民列入2018年牧民定居房享受政策名单。届时,全村享受牧民定居全覆盖。
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问题,9月份,分批次组织全村老少参与全民免费体检。强化村卫生室功能,确保人员设备齐全,把因病致贫牧民纳入村医入户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村医保、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全覆盖。
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摸清村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
六是解决好农牧民贷款难问题。落实好牧区高利贷统计工作,协调州扶贫办,争取信用社贷款贴息还高利贷方式,去牧民后顾之忧。
七是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村实际困难,对接县文广局为全村255户牧民更换广播电视机顶盒。协调单位资经3万元,帮助村委会接通互联网实现现代化办公。协调单位资金3.5万元,帮助修建公共卫生间。协调奇台县企业捐助爱心鸡苗400只,赠与困难群众小额增收。出资9600元为村清真寺购置LED显示屏及电脑,有力宣传宗教知识,优质服务信教群众。协调州、县交通局,抢修30米牲畜转场断桥,争取10公里牧道项目。
四、存在问题
(一)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
本村人员结构主要有哈萨克族构成,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理解能力较差,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持有怀疑态度,一时无法转变观念,造成很多先进技术、做法无法推广。
(二)产业化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产后加工处理、流通渠道和专业化合作组织引导,畜牧养殖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牲畜经济价值不高。畜产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构建多元扶贫模式,延伸主产业链条。
吉布库牧业村有较长的牧业历史,村民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牲畜天然放牧已经成为主要致富产业,根深蒂固,但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牧民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作队主动协助盘活村畜牧养殖合作社,鼓励村民草畜入股,实现规模化养殖、批量销售;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牧特色产品,采用小作坊规避风险的方式,实现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精深加工,主攻大商场、小卖铺,以批发、零售分利的方式开拓商品销售渠道;发挥南部山区旅游风景区地域优势,以环保、民族为主题,规划哈萨克民族风情园,采用村集体经营、出租农户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村民个人创收。依托职能优势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班,引导牧民转变思想,从事餐饮、道路运输、机动车维修等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以“海、陆、空”的立体作战方式,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增加副产业。
吉布库牧业村农村居住村民基本都有1亩左右的院落,受长期游牧生活的影响,绝大多院落常年闲置。利用好门前院落的土地资源,种植天然无公害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盘活零售业、家禽养殖业是拓展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一大途径。目前,全村会搞种植的村民少之又少,工作队积极发挥优势,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协调懂种植、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前来指导规划庭院设计,教授种植经验,对闲置院落进行整合,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农资成本,有效利用闲散劳动力。同时在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中鼓励村民养殖家禽等发展特色养殖,突出环保、绿色的标签,主动向健康产业靠拢,顺应健康农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商品率,引领村民掌握高效的生产方式,提高村民个人收入。
昌吉州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7年10月29日
第五篇:普九迎验材料
老店乡高庄小学“普九”迎验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老店乡2000年通过了省里验收。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在不断巩固,提高我校普九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强化育人环境,新建教学楼26间。以普九促管理,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步伐,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校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校基本情况
高庄小学隶属高庄、吕庄和张庄三个自然村管辖。三个村共有人口3300人,耕地5000余亩。学校占地6670平方米,校舍820平方米,拥有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共有学生149人,专任教师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生入学率100%。
二、“双基“完成情况
年满6周岁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百,巩固率达百分之百,小学辍学率为零。我校制定了控辍保学措施,签定了控辍保学责任书,确保每位学生顺利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个性,我校在开足开全 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我校又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特长生俱乐部。留守儿童乐园等,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好学、乐学。
成人教育:我校每年举办成人教育培训班,每年培训二时期,培训人次达千人左右,每年每村投入500元以上,学校有两名兼职教师任教,对学员进行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培训,使不少学员学到了技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三、迎验工作情况
我校级领导部署下,今年成立了普九专业队,“普九”专干在初中集体办公,暑假仍坚持普九工作,全体教师协助,风雨无阻,夜以继日,每周五向中心校领导书面汇报普九进度情况。中心校领导每天督导、检查,形成了一条龙的管理体系。普九工作稳健进行,各种表册认真填写,反复核查,一一对应,达到精益求精。现在我们作好了一切迎验准备工作,等待上级领导光临验收。
老店乡高庄小学普九办
2007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