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答 辩 论 文
题目: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将全面风险管理引入效能监察可以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实施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对全面风险管理与效能监察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针对效能监察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姓 名 步迅
单 位 燃气集团纪委监察室
浅析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对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自我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效能监察自1989年在第二次全国监察会议上首次提出,经历了从探索起步,逐步发展提高,到推广普及三个主要阶段。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管理效能、人员履职和经营效益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管职能,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同时,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不确定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如何辨识风险、控制风险、驾驭风险,已成为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我国全面风险管理借鉴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具备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可以有效的运用于效能监察工作。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认为效能监察与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在实践中相互借鉴。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正确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可以有效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管理水平。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起源于美国,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此项举措促进了企业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规范,加大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在2004年9月,COSO——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同时关注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这一更为宽泛的领域,并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标准规范。在各国的法律约束下,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不再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而成为企业经营的合规要求。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效能监察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一)两者的共性特征
一是两者均具备较清晰的流程化特点。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项目、组织实施和总结评定三个阶段,其中涵盖了调研分析、确定立项、制定方案、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办理结项、实施奖惩和组卷归档八个环节。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察以及专项监察和综合监察等方式,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核心业务、难点问题和职工关注的事项开展过程监督,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两者都具备较清晰的工作流程。此外从流程的内容上看,两者都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具备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前提条件。
二是两者的监管范畴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全面风险管理与效能监察不同于企业内部职能部室开展的专业监督检查工作,而是从企业整体层面实施的相对独立的不受其它业务干扰的监督。从监督效力上看要高于日常的业务性监督。两者的监管范畴能够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重大决策、重点工作、中心业务等方方面面,监督的职能也可以是跨职能、跨专业的综合监督,因此在实施上往往需要不同相关专业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的密切协调和积极配合。
三是两者的监管目标是相对统一的。全面风险管理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效能监察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变制度不严、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从上述内容来看,两者的监管目标是相对统一的,最终都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两者的差异性分析
一是两者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定位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按照市国资委要求,目前企业效能监察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体系、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激励机制、惩处机制、问责机制和宣传机制,具体到各单位的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要求,这也是目前效能体系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全面风险管理定位于企业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而企业效能监察从监察的角度对企业各级人员履职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因此两者从监管定位上也存在差异。
二是两者的实施主体和监管层次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涵盖企业管理的所有层面,而企业效能监察的主体主要是指企业监察机构,具体包括企业的监察部门或行使监察职能的相关部门,同时也涵盖了参与监督检查的相关主管业务部室或单位,从主体上看相对于全面风险管理更加单一。此外,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效能监察属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内部控制系统里的一种,其监管层次低于全面风险管理。
三是两者的管理模式和监管特点存在差异。全面风险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侧重于体系化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职能、目标和各层级机构的职责权限,实现立体管控。企业效能监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侧重于项目化管理,这一点从其工作流程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从调研立项到总结评定,按要求完成各阶段工作,开展的是较为线性的工作模式。此外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效能监察的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整改的职能,监管相对灵活,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相对较大,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是制度化、体系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风险的全面管控,相对来说约束性较强。
三、效能监察在实践当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深层次原因分析
在实践当中,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随着企业经营业务范围、企业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日常经营管理信息日趋增多,导致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和层面也有所增加,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工作难点日益显现出来,一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仅仅局限于查问题、补漏洞,没有起到事前防范和事中规范的作用。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去监察。究其原因主要是问题显现后,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把效能监察作为事后调查处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效能监察起到惩处和警示的作用。同时,部分监察对象也认为效能监察是对其进行挑错和查处,在工作中往往带有抵触情绪。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效能监察应当同时发挥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的作用,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帮助、督促各项工作合规和高效的开展。这方面还需要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
上述问题存在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的认知有所欠缺。效能监察工作一直以来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监察工作。再加上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对效能监察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一些企业的专业部室和各级单位的管理人员对效能监察工作不了解、不熟悉。一般情况下,通过实施效能监察项目,相关机构和人员才对其有所接触和了解,在受众的认知渠道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作为一项监督手段,效能监察的地位、方法和作用也往往容易与其他监督手段相混淆。
二是部分企业对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使其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对企业效能监察的规范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和职责等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标准,不同行业的企业效能监察制度也不尽相同,相互间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不多,需要企业本身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展探索和研究。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关效能监察制度的企业由于缺乏制度依据,导致监督力度、监督程序、监督方式和监督效果存在问题,起不到效能监察应有的作用。
2010年国家修订的《行政监察法》是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唯一能够参照实施的法律层面的规范性文件。但其主要规范的是国家机关的行政效能监察行为,与企业效能监察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省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暂行办法》,对企业效能监察的原则、内容、标准、体系、职责以及基本程序等事项进行了规定。2010年北京市国资委制定了《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操作规程》对效能监察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资料做出了规范,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但从企业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自身的效能监察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明确职责权限、管理机构、工作方法、具体程序和基础资料。从制度上规范各项基础工作,以规范化促进效能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方法相对僵化,工作开展缺乏活力。由于效能监察的专业性强,同时涉及到企业各项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效能监察也要不断适应企业业务发展的变化,同时还要适应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变化,从工作方法上不断改进和提升。但是部分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方法长期以来相对固化,没有创新,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但不能满足其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自我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效能的目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相对僵化、复杂和低效,制约企业的发展。
我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念、管控模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没有及时与相关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在工作方法上较为僵化,不深入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了解实际情况,在制度和流程实施的理解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缺少与其他企业在效能监察方面的经验交流,不能及时了解效能监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需要对自身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及时进行总结评估,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改进不足,提高创新能力。
四、全面风险管理对效能监察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企业效能监察各环节工作有机结合。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流程上对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效能监察的开展可以有效借鉴这一理念,从调研立项环节入手,运用风险识别的理念开展效能监察立项工作,使立项更加贴合实际。在制定方案阶段,运用风险防控的理念确定监察计划和监察方法,切实做到事前防控、事中监督。在落实整改阶段,运用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理念完善监督方式,并对整改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确保监察效果。
二是参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效能监察各项机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等。其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值得效能监察进行参考和借鉴。目前普遍实施的线性的或平面化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效能监察的激励、奖惩、问责和宣传职能相对于效能监察项目实施过程的弱化。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强化企业效能监察的制度建设,使其各项机制丰富和完善起来,使企业相关部门、单位有据可依,各负其责,从制度上保证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是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经验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成果的转化和延伸。企业效能监察可以借鉴全面风险管理在风险信息管理、风险评估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要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企业效能监察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估方法,对效能监察的进度和效果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评价,便于及时应对因企业发展和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效能监察与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管控模式上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内容和方法,在监管理念上能够做到相互渗透和延伸。因此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正确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可以有效解决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效能监察的管理水平和监管效果。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效能监察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和工作方法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研究和摸索,也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第二篇: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营销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受险价值VaR 期望短缺ES?
论文摘要:营销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彻经营过程的始终,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文章在已有营销风险理论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企业营销风险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全面系统地管理营销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
一、引言?
?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变化频繁、具有高风险性的市场上生存发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企业的效益要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实现,即要在销售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主体活动,市场营销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是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营销风险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VaR和ES方法的营销风险度量分析框架,在实现对各类营销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价,全面系统地管理企业的营销风险。?
二、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概述?
? 营销风险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与市场发展变化的不协调,从而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营销风险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适宜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企业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
营销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控制和减少损失。进而增加获利机会。借鉴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将营销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对营销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营销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目前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销风险评价和营销风险预警管理上,一般通过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处理,得到相应的营销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承受营销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应采取的相应预警控制措施。但目前研究的量化程度和系统性尚有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ERM的核心理念,尝试建立一个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以期为企业的营销风险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04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机构COSO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企业实践中。?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Risk?Management.ER-M)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和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全体员工实施,包括建立并维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层面和企业各个流程的层面,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企业的所有重大风险,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阶段、各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构建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从独立型向综合型转变,需要各个部门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营销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构建过程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将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四个维度: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其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为支持要素。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即价格(Price)、偏好(Preference)和概率(Probability)三个基本要素,将整个企业营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上述三个要素(3P’s)的最优均衡,实现企业营销价值创造的最优化。?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战略目标。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设置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人员和系统可承受风险的水平和状态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经验。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目标,是指在经营实力范围内,设定营销安全指标,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分配、风险配置,从而实现将超过整体经营实力的损失发生概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达到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目标。这是首要的也是初级的目标:二是盈利性目标,是指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重新分配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以实现向收益性高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达到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目标,也是营销风险管理的高级目标。安全目标是盈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的提高与利润的积累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销安全系数。?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风险管理是企业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过程。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1)营销风险定位。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水平上。?
(2)营销风险识别。按照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
其中,营销市场风险是指与市场相关的因子不利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策、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其它方面的变化等。导致的损失诸如: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声誉下降等;营销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采取的“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销售形式引起的,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企业带来的风险;营销操作风险是与企业营销业务过程相关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围绕产品销售、劳务提供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制定信用销售政策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由非市场和信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事件风险和商业风险。?
(3)营销风险度量。本文构建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的营销风险度量模型,对上述三类营销风险进行度量。?
目前VaR方法已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受险价值(Value?at?Risk,VaR)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已知头寸或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对于企业的营销风险度量而言,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业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带来的最多可能损失是多,少。期望短缺(Expeeted?Shortfall,ES),直观上的解释是损失超过VaR的条件期望值,可作为VaR缺陷的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尾部风险的认识,更好地处理小概率事件和控制失控所引起的极端超额损失。对于各类营销风险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于营销市场风险可采用Risk?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价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和变动方向:对于营销信用风险可采用Credit?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赊销的VaR值,建立信用状况和到期付款情况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受信客户信用变化带来的企业赊销产品价值的变化:对于营销操作风险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计算出企业营销操作VaR值和超额损失ES值,并以概率分布表示未来一定时间内营销操作风险损失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营销风险,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总体营销风险VaR值和ES值。可作为营销风险预警值,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4)营销风险控制。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从企业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对于营销市场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的产生、分析和控制策略,正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竞争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导致产品供需变化,使得价格产生波动,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越大,相应的风险越大,企业须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或策略组合以控制风险;对于营销信用风险的控制。着重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技术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企业信用销售之初的新客户接触到货款收回(或变成坏账)的操作过程为主链,按照信用交易发展的时间顺序,将信用管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分解成四个层面:交易过程、管理环节、技术支持和控制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营销操作风险的控制,企业主要是通过操作手册或风险清单等进行定性化管理。通过度量由于营销流程中的误差和疏忽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计提相应的经济资本,为业务活动分配资金,更科学合理地指导费用的分配,确保不管公司层面还是业务单元层面都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实现稳健、安全的经营,同时通过分析损失来源和关键风险因子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可集中在降低日常损失和提高效率上,并且改进运作过程的质量。?
(5)动态监查调整。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加以调整,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述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以保持风险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基础设施。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平台,它们为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系统支持。?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从整个企业角度出发,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容纳各种风险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系统。其组织架构由三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都建立并完善授权制度,确定从企业董事会到具体业务部分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的责任制度。第一层级――企业董事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规划和基本方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与依据,并对企业中的各种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第二层级――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独立于业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CRO)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执行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要求,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风险管理目标,行使风险度量、风险评价、风险报告和风险预警等职能;第三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主要涉及营销部门和财
第三篇: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营销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 受险价值VaR 期望短缺ES
论文摘要:营销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彻经营过程的始终,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文章在已有营销风险理论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企业营销风险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使企业能全面系统地管理营销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一、引言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能在变化频繁、具有高风险性的市场上生存发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企业的效益要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实现,即要在销售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主体活动,市场营销风险则是企业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是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营销风险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VaR和ES方法的营销风险度量分析框架,在实现对各类营销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价,全面系统地管理企业的营销风险。
二、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概述
营销风险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企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与市场发展变化的不协调,从而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企业承受的各种风险。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营销风险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适宜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企业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
营销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控制和减少损失。进而增加获利机会。借鉴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将营销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对营销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营销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目前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销风险评价和营销风险预警管理上,一般通过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处理,得到相应的营销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承受营销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应采取的相应预警控制措施。但目前研究的量化程度和系统性尚有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ERM的核心理念,尝试建立一个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以期为企业的营销风险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04年美国着名的职业机构COSO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企业实践中。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ER—M)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和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全体员工实施,包括建立并维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层面和企业各个流程的层面,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企业的所有重大风险,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阶段、各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以保证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构建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应从独立型向综合型转变,需要各个部门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营销风险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构建过程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将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四个维度: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其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为支持要素。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即价格(Price)、偏好(Preference)和概率(Probability)三个基本要素,将整个企业营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上述三个要素(3P’s)的最优均衡,实现企业营销价值创造的最优化。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战略目标。
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设置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根据企业内部的组织、人员和系统可承受风险的水平和状态以及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经验。对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目标,是指在经营实力范围内,设定营销安全指标,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分配、风险配置,从而实现将超过整体经营实力的损失发生概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达到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目标。这是首要的也是初级的目标:二是盈利性目标,是指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文秘站:<重新分配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以实现向收益性高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达到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目标,也是营销风险管理的高级目标。安全目标是盈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的提高与利润的积累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销安全系数。>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
风险管理是企业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过程。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1)营销风险定位。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
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水平上。
(2)营销风险识别。按照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
其中,营销市场风险是指与市场相关的因子不利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策、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其它方面的变化等。导致的损失诸如: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企业声誉下降等;营销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采取的“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销售形式引起的,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企业带来的风险;营销操作风险是与企业营销业务过程相关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围绕产品销售、劳务提供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制定信用销售政策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由非市场和信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事件风险和商业风险。
(3)营销风险度量。本文构建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的营销风险度量模型,对上述三类营销风险进行度量。
目前VaR方法已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度量的主流方法,受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已知头寸或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对于企业的营销风险度量而言,VaR实际上是要回答在概率给定的情况下,企业营销业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带来的最多可能损失是多,少。期望短缺(Expeeted Shortfall,ES),直观上的解释是损失超过VaR的条件期望值,可作为VaR缺陷的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尾部风险的认识,更好地处理小概率事件和控制失控所引起的极端超额损失。
对于各类营销风险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对于营销市场风险可采用Risk 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价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和变动方向:对于营销信用风险可采用Credit Metrics方法。计算商品赊销的VaR值,建立信用状况和到期付款情况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受信客户信用变化带来的企业赊销产品价值的变化:对于营销操作风险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计算出企业营销操作VaR值和超额损失ES值,并以概率分布表示未来一定时间内营销操作风险损失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类营销风险,得到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总体营销风险VaR值和ES值。可作为营销风险预警值,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4)营销风险控制。常见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从企业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合,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对于营销市场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的产生、分析和控制策略,正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竞争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导致产品供需变化,使得价格产生波动,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越大,相应的风险越大,企业须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或策略组合以控制风险;对于营销信用风险的控制。着重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技术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采用“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以企业信用销售之初的新客户接触到货款收回(或变成坏账)的操作过程为主链,按照信用交易发展的时间顺序,将信用管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分解成四个层面:交易过程、管理环节、技术支持和控制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营销操作风险的控制,企业主要是通过操作手册或风险清单等进行定性化管理。通过度量由于营销流程中的误差和疏忽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计提相应的经济资本,为业务活动分配资金,更科学合理地指导费用的分配,确保不管公司层面还是业务单元层面都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实现稳健、安全的经营,同时通过分析损失来源和关键风险因子的不确定性,使管理可集中在降低日常损失和提高效率上,并且改进运作过程的质量。
(5)动态监查调整。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随时检查管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时反馈,加以调整,根据修正后的资源配置计划,重复上述流程进入下一个管理周期,以保持风险管理系统整个流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基础设施。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平台,它们为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流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系统支持。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从整个企业角度出发,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容纳各种风险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系统。其组织架构由三个层级构成,每个层级都建立并完善授权制度,确定从企业董事会到具体业务部分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的责任制度。第一层级——企业董事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规划和基本方针,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与依据,并对企业中的各种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第二层级——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独立于业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CRO)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执行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要求,传导、落实和执行各项具体风险管理目标,行使风险度量、风险评价、风险报告和风险预警等职能;第三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经理。主要涉及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风险经理,对本部门经理和风险管理部双重负责,由风险管理部进行业务指导。部门的风险经理具有自主的对各部门业务风险和资金风险进行管理的权力,负责制定本部门的风险管理细则、办法,组织实施本系统各类风险控制活动,并向风险管理部报告。该组织架构中的所有层级部门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又通过自上而下决策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线路贯穿为一个整体,并且在风险管理的系统支持下形成风险管理的动态循环。
营销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系统支持,包括:营销信息收集系统、营销风险分析系统和营销风险报告生成系统。其中,营销信息收集系统主要负责集成来自公司外部环境中的风险信息、来自竞争对手的风险信息、来自客户的风险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信息;营销风险分析系统主要是通过计量模型算法实现营销风险度量,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价格波动率、各类风险的VAR,值和ES值、风险资本CaR、风险调整收益、情景测试、模拟测试等;营销风险报告生成系统主要是根据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求,将风险分析的结果按照规定生成不同级别的风险报告,为公司各层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相关的风险分析支持。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对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能否成功实施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包括文化、价值取向、管理风格、沟通等,而其中文化因素尤为突出。可以说。
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决定了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效果。因此,风险管理不仅需要从组织、流程、技术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更需要从文化等内部环境因素方面去培育和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将全员风险管理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在内部管理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训和传播。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挂钩。目前,国际上流行使用一种叫做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方法(Risk Adi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来进行业绩评估。该方法使管理者能够根据交易所冒的风险来调整相应的获利状况,还可为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道德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被银行、企业广泛采用,使风险管理意识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企业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适宜的内部环境。
五、结束语
本文在已有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尝试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该方法可以用货币计量单位的具体数值来表示企业营销风险的核心——潜在损失值,提高了企业风险的量化水平,更好地为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结合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以期有效提高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水平及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
第四篇:安全管理中的效能监察
安全管理中德效能监察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企业法》第41条规定“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终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它与企业经济效益增减有直接关系。由于安全管理的疏漏而酿成的安全事故,又仅可能给集体和职工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企业生产过程的终端盒影响效益指标实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此,对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效能监察,改善和加强企业安全广利,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室企业监察部门依据国家关于企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方式,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有关规律制度,对企业钟负有安全职责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能实施的监督监察。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企业管理效能监察的主题是企业内部的监察部
门。
第二,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依据是企业 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企业内部也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管理方便的规章制度。
第三,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企业中负有安
全管理职能的部门及工作人员,这也包括企业上产过程中的一切负有组织,指挥,调度等职员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对象是管理者而不是生产者或实际操作员。对生
产者和实际操作人员的监督是管理人员的职责而不是监察部门的职责,即效能监察—管理者—生产者。
第四,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内容是企业安全管理
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五,为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客体是企业安全管
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具体的劳动行为。
第六,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银子是促进企业安全
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堵塞安全广利漏洞,羌胡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多发性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布置,计划、监察、宣传、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计划,监察,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他要求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预防分析和评价;要从提高设备和劳动环境安全可靠性入手,将安全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来保证其发挥作用。上述这些管理原则,要求必须始终贯彻于无限循环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暗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本来之分重要。但却又往往为管理者和生产者所忽视,因而是每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难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对违章操作监督兼具不力,制
止不及时,以致发生事故。如1987年3月20日庄河分公司倒杆事故,就是因为工作负责人抢进度,在杆跟埋深不够的情况下进行立杆,5人同时登杆作业。
二、是忽视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不做预防性安全分析和评价的情况下,盲目施工,造成事故。
三、疏管、漏管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管理覆盖而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且应当是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确有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大工程轻视小工程等问题。
四、是失职、漏职、疏忽职守,某些管理人员不负责任、不尽职守,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违章操作放任自流,违反客观规律,放纵违章作业,从而酿成安全事故。
此外。当前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滞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片面地追求产量、利润、进度等经济技术指标。从而使安全管理不能落实。总之,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情况复杂,变现各异,但最基本的问题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有章不循;其二是监督不利。因此对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效能监察应从问题的基本问题入手,针对问题的具体表现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
三、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方式,方法
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目前正处于在探索阶段,目前的方式,方法大概如下:
(一)预防性监督监察。“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因此,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效能监察也应该坚持
这一方针经常开展预防性监督检查。主要应该做到。
一是检查企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其中包括安全管理网络知是否健全,安全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是否完备等。
二是检查国家关于安全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等是否得到认真准确的贯彻落实。
三是监察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二级、班组等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指挥人员是否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是否尽职尽责,以及工作效率。
预防性监督监察的目的是查找哎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二)跟踪监察。主要针对重大工程或是突击性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尽享从始至终的全过程效能监察。其主要方面: 一是安全管理是否因工程项目紧急而有些疏漏,有误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良倾向或苗头等。
二是管理人员执行安全和劳动保护规定是否严肃认真,有误故意放松规范要求,放宽标准等。
跟踪监察的目的是严格重大工程或突击性生产项目的安全管理,以确保其顺利进行。
(三)事后监察或是专题监察。这种方式主要是从安全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实施监检查,其他方面:
一是问题的性质,即问题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是属于操作人员方面的问题,在这一关上必须把握好极限。因为《实践上看,有些安全问题虽然发生在操作者身上,但却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而有些安全问题责任却完全在于操作者自身,与管理者与管理行为无关。前者属效能监察范畴,而后者则对应属安全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处理。
二是二题的责任。特别市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从事故能造成的危害性后果开始,逐步深入,层层剖解,查清事故责任,并根据责任大小,对相应的责任人作出处理,三是有事故者有关的安全管理规整制度是否健全,是与变化的客观情况相适应,是否应当修改和完善等。
四是对阿安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在实施安全管理效能监察过程中,应采取下列工作方法:
一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其中包括与安全管理部门的合作,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离不开行政机构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特别市安全管理中的许多专业性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不可能都熟悉,更不可能包揽一切。因此要主动组织协调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效能监察,分工负责,个司其职。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监察假话和实施方案,要有明确的实施监察的目的,对策,内容以及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措施。
三是要充分运用监察手段。企业安全管理中德许多问题只靠一般性调查不行,必须在调查了解的同时,采取适当的监察手段,获取有关证据材料,以便找出只顾发生的真正原因,讲责任落实到任。
四是要充分利用《监察建议书》,《监察决定书》,《监察通知书》等形式。对监督检查中能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达到巩固效能监察成果,改善安全管理的目的。
总之,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各样的方式、方法。要善于把监察工作的一般方式,方法。要善于把监察工作的一般方式,方法具体运用于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专题,专项监察检查过程中去,并不断总结实际经验,逐步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路数,一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安全管理中的效能监察
安全管理中德效能监察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企业法》第41条规定“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终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它与企业经济效益增减有直接关系。由于安全管理的疏漏而酿成的安全事故,又仅可能给集体和职工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而且可能造成企业生产过程的终端盒影响效益指标实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因此,对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效能监察,改善和加强企业安全广利,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室企业监察部门依据国家关于企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方式,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有关规律制度,对企业钟负有安全职责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能实施的监督监察。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企业管理效能监察的主题是企业内部的监察部门。
第二,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依据是企业 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及企业内部也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管理方便的规章制度。
第三,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对象是企业中负有安全管理职能的部门及工作人员,这也包括企业上产过程中的一切负有组织,指挥,调度等职员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对象是管理者而不是生产者或实际操作员。对生产者和实际操作人员的监督是管理人员的职责而不是监察部门的职责,即效能监察—管理者—生产者。
第四,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内容是企业安全管理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五,为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客体是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具体的劳动行为。
第六,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银子是促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管理,堵塞安全广利漏洞,羌胡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二、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多发性问题
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布置,计划、监察、宣传、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必须同时计划,监察,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他要求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预防分析和评价;要从提高设备和劳动环境安全可靠性入手,将安全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来保证其发挥作用。上述这些管理原则,要求必须始终贯彻于无限循环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暗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本来之分重要。但却又往往为管理者和生产者所忽视,因而是每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难关。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对违章操作监督兼具不力,制止不及时,以致发生事故。如1987年3月20日庄河分公司倒杆事故,就是因为工作负责人抢进度,在杆跟埋深不够的情况下进行立杆,5人同时登杆作业。
二、是忽视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不做预防性安全分析和评价的情况下,盲目施工,造成事故。
三、疏管、漏管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管理覆盖而应当是全方位的。而且应当是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确有管理不到位,或管理大工程轻视小工程等问题。
四、是失职、漏职、疏忽职守,某些管理人员不负责任、不尽职守,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违章操作放任自流,违反客观规律,放纵违章作业,从而酿成安全事故。
此外。当前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滞后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片面地追求产量、利润、进度等经济技术指标。从而使安全管理不能落实。总之,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情况复杂,变现各异,但最基本的问题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有章不循;其二是监督不利。因此对企业安全管理实施效能监察应从问题的基本问题入手,针对问题的具体表现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
三、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方式,方法
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目前正处于在探索阶段,目前的方式,方法大概如下:
(一)预防性监督监察。“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因此,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效能监察也应该坚持这一方针经常开展预防性监督检查。主要应该做到。一是检查企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其中包括安全管理网络知是否健全,安全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是否完备等。
二是检查国家关于安全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等是否得到认真准确的贯彻落实。
三是监察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二级、班组等基层管理人员和生产指挥人员是否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是否尽职尽责,以及工作效率。
预防性监督监察的目的是查找哎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二)跟踪监察。主要针对重大工程或是突击性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尽享从始至终的全过程效能监察。其主要方面: 一是安全管理是否因工程项目紧急而有些疏漏,有误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良倾向或苗头等。
二是管理人员执行安全和劳动保护规定是否严肃认真,有误故意放松规范要求,放宽标准等。
跟踪监察的目的是严格重大工程或突击性生产项目的安全管理,以确保其顺利进行。
(三)事后监察或是专题监察。这种方式主要是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实施监检查,其他方面:
一是问题的性质,即问题属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是属于操作人员方面的问题,在这一关上必须把握好极限。因为《实践上看,有些安全问题虽然发生在操作者身上,但却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而有些安全问题责任却完全在于操作者自身,与管理者与管理行为无关。前者属效能监察范畴,而后者则对应属安全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处理。
二是二题的责任。特别市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从事故能造成的危害性后果开始,逐步深入,层层剖解,查清事故责任,并根据责任大小,对相应的责任人作出处理,三是有事故者有关的安全管理规整制度是否健全,是与变化的客观情况相适应,是否应当修改和完善等。
四是对阿安全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在实施安全管理效能监察过程中,应采取下列工作方法: 一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其中包括与安全管理部门的合作,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离不开行政机构和业务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特别市安全管理中的许多专业性问题,纪检监察部门不可能都熟悉,更不可能包揽一切。因此要主动组织协调好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效能监察,分工负责,个司其职。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监察假话和实施方案,要有明确的实施监察的目的,对策,内容以及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措施。
三是要充分运用监察手段。企业安全管理中德许多问题只靠一般性调查不行,必须在调查了解的同时,采取适当的监察手段,获取有关证据材料,以便找出只顾发生的真正原因,讲责任落实到任。四是要充分利用《监察建议书》,《监察决定书》,《监察通知书》等形式。对监督检查中能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达到巩固效能监察成果,改善安全管理的目的。
总之,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各样的方式、方法。要善于把监察工作的一般方式,方法。要善于把监察工作的一般方式,方法具体运用于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专题,专项监察检查过程中去,并不断总结实际经验,逐步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路数,一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效能监察的深入开展。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浅谈效能监察在科研单位监督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效能监察在科研单位监督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甄双成 联系方式:*** 单位:油田地质研究所 浅谈效能监察在科研单位监督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油田......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自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间竞争逐渐激烈,因此而面临的经济风险也逐年提高。企业......
物资管理效能监察
物资管理效能监察操作规程 第一条对物资管理制度的监察: 1、对制度建立、完善情况的监察 (l)检查是否按照集团公司、分公司物资管理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制订了物资管理办法,对......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与相应的绩......
加强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发展(精选合集)
加强效能监察在企业中的发展一、效能监察工作概况(一)定位准确,机制健全 各单位建立了“党政双重领导,行政主要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实施,业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干部群众积......
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效能,规范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已经开展23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全面风险管理
在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的变化却是人们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由此企业也就面临着更加多样的竞争环境,这就迫使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应对更......
某银行全面效能监察情况汇报
某银行全面效能监察情况汇报 某银行全面效能监察情况汇报 某银行全面效能监察情况汇报 岗位轮换制度势在必行 根据分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和分行《纪检监察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