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快团场与职工增收途径
如何加快团场职工增收途径
职工增收问题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职工的小康实现了,才会有团场、兵团的小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职工的收入
一、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实行休养生息。
(一)团场职工除自身受益的“五保三费”以外各项收费只降不增。2009年,兵团围绕落实减负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还富于民”的惠农措施,不仅增加了职工收入,而且增强了团场活力,促进了团场的进一步繁荣。
2009年,兵团团场职工养老保险开始按全国统一费率缴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有一定提高,社会保险缴费职均新增1000元左右。兵团党委充分考虑团场职工利益,决定由兵、师、团三级负担团场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新增部分,土地承包费仍维持2008年的水平。此外,各师按照上级党委要求,严格执行团场园林投资回收与土地承包费分离、团场职工“五保三费”从土地承包费分离、土地承包定项限额收费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确保“五保三费”以外其它费用“只降不升”。2009年,兵团团场承包职工应缴“五保三费”6181.04元/职,实际仅收4850.73元/职,共有三分之二团场职工实现“五保三费”以外零负担,提前五年完成兵团职工减负阶段性任务。
(二)团场增效思路明确,不与职工争利。兵团党委明确指出团场增效一靠发展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二靠加强预算,节省开支,逐步降低运行成本。农一师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团场工业,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全师共引进工业项目29个,完成工业产值4.9亿元;农八师143团通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支出324.7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新增利润545万元;农十二师221团提出“农业富民,工业强团”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团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加快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快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八师152团提出“以工促农”发展思路,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2:64:14,去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176万元,一线农业职工不再承担团场公共事业经费,为防止团场一线农业职工负担反弹提供保障。
(三)农资价格更趋合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兵团党委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就完善农资集中采供政策,进一步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适当引入竞争,完善农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职工自主控制生产成本和自主选择农资权利,纠正违背职工意愿的强买强卖行为作出了规定。各师深刻领会会议精神,逐步建立起公开、公正、规范有序的农资营销管理体制,为降低职工承包土地成本提供保障。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政府《关于深化团场农资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作出“全面有序开放团场农资营销市场”、“ 团场彻底退出农资营销领域”等规定。农八师149团、150团团场籽棉亩均收益达到1026元和1090元,主要得益于生产成本降低。农一师加大对农资统一采供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实行肥料、农药准入制度,并制定了“大宗农资采供目录”,在保证团场职工用上放心农资的同时,也降低了农资价格和生产成本。一师各团场开展了“节约一滴水、节约一斤肥、节约一粒种”活动,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确定“控氮、稳磷、补钾”的科学施肥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仅此一项,全师去年亩均成本降低111.4元,团场职工增收2亿元,职均减负增收4000元左右。
(四)农产品价格贴近市场,有效增加团场职工承包土地收入。2009年,各师党委认真执行兵团党委做出的“坚决把棉花等农产品管理关卡全部撤掉”、“严禁收购环节上的坑农、害农”等决定,规范籽棉等农产品收购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公平交易,切实维护广大团场职工的利益。各师团场籽棉兑现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8元左右,其中农一师、农七师达到每公斤6元以上。
(五)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支持团场职工增加收入。2009年,国家对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实行全面补贴,粮食直补和粮食综合补贴政策在各团场得到落实,职工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去年兵团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面积299.06万亩、玉米110.62万亩、水稻33.04万亩,补贴资金分别为2990.6万元、1106.2万元、495.6万元;落实小麦综合补贴面积280.37万亩,拨付资金1.86亿元。政策的落实直接增加了团场职工的种粮收益。
二、全力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团场职工负担反弹。
(一)精减团场机关机构和人员。各师按照兵团《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团场建设工作的意见》,逐步推进团场合并工作。共设立中心团场33个,实行“一个党委、一套班子、一个机构”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后,团场机关工作人员由16217人减少到8308人,减员7919人。按照税费改革前2005年团场机关人员人均3.25万元的管理费用计算,共计减少管理费用支出2.57亿元。
(二)撤并营和分场建制、整合生产连队。按照兵团《关于调整优化生产连队布局结构意见的通知》的规定,腹心团场的生产连队常年种植面积必须在10000亩以上,非生产人员不超过10人;边境团场、边远团场、少数民族职工比例较高的生产连队常年种植面积必须在5000亩以上,非生产人员不超过7人。各师按照规定进行整合,减少连队240个、非生产人员近3000人。
(三)整合团场社会事业资源,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各师按照兵团“调整布局、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要求,重新配置团场内部社会事业资源、优化组合,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强化服务功能,降低运行成本。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团场经营管理水平。各团场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不留赤字”的原则,积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预算过程公开透明,预算内容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随意突破预算。同时,各团场逐步推行“一总两分”的生产经营性和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分账核算制度,控制管理费用增长。
(五)规范团场收费项目,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各师全面审查清理涉及团场职工负担的收费项目,对确需保留的项目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清理后,兵团统一印制了《团场职工收费手册》,团场职工可以拒付手册之外的任何收费。此外,各师按照土地等级,对职工承包土地的上缴收益进行限项定额,并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法律保证,明确了团场和职工的权利、义务,切实保障了承包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团场职工减负监管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强化团场职工负担监管制度。
一是认真落实职工负担审议制度。团场职工土地承包方案的制定、修改和筹资筹劳等涉农负担事项,必须经过团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按照程序报批后才能执行。
二是严格执行职工负担公示制度。团场按照团(场)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张榜公布涉农负担收费项目的标准、数额和减负额度、补贴数额等事项,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三是完善职工负担信访制度。对各师团涉农负担问题的信访案件,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和受理及时、督办有力、处理到位的要求,努力确保信访渠道畅通,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于一些集中上访和反复上访的突出问题,兵团要求兵、师两级减负办会同信访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既要妥善解决问题,又要从制度层面提出减少发生同类事件的意见,有效防止因负担问题引发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四是严格执行职工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对涉及团场职工负担案(事)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认真开展团场职工负担检查。兵团每年开展一次职工负担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检查采取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检查与回访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检查与处理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重点包括各项补贴资金落实情况、收费项目清理情况、减负制度建立情况、土地承包费变化情况等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收费项目予以坚决取缔,责令退还因擅自提高标准增加的收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完善负担监管工作机制。兵团减负工作实行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责任制,形成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减负监管工作纳入团场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兵团要求师团从事减负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中央和兵团党委关于做好减负工作的相关政策,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职工负担监管职能。各师减负办在分管领导带领下,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深入宣传贯彻职工减负有关政策,审核团场职工负担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受理负担问题相关举报,处理团场违反职工减负政策的行为等措施,确保减负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不发生因负担问题引发恶性事件,确保实现兵团党委提出的减轻团场职工负担“三步走”的目标。
第二篇:团场职工管理办法
团场职工管理办法
总 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管理和建设,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培养一支有素质、懂科技、守纪律、讲大局的职工队伍,努力实现职工增收、团场增效的目的,共同构建和谐团场、平安社会,依照《兵团团场章程》、《八师团场职工管理办法》、结合团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团场在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中,必须实现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做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从实际出发,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勇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团场、连队、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以热爱团场为荣,以不讲大局为耻。以勤劳致富为荣,以贫穷落后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章守纪为荣,以不讲规矩为耻。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扬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团上下行动的一致,保证团党委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努力营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坚持依法行政,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团场安全和利益、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第一章 职工的权利
第一条 参加团场和本单位的有关会议,阅读团场的有关文件,接受团场和本单位的教育、培训。作为职工,要积极参加团场和本单位组织的 各种学习培训。如岗前培训、职称培训、新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学习、场规民约学习等。并按要求参加各种相关会议,如支部大会、职工大会、职代会以及相关部门召开的专业会议。
第二条 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团场与职工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
第三条 通过诚实劳动和经营管理、取得社会效益获得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取酬为主,多种经营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办法。
第四条 在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保护方面要有保障。单位要按相关规定,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或工作环境。
第五条 对团场和基层单位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第六条 在行使民主权利方面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团场或单位的经营管理、经济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连队干部的选举、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要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和职代会的作用。
第七条 职工有权力向组织负责地揭发干部和职工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的事实,并要求处分、罢免不称职的干部。
第八条 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团场给予职工个人交纳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团场和职工要按期足额交纳。
第九条 享有在法律法规中和团场各项政策中所规定的其它一切权利。
第二章 职工的责任与义务
第十条 要主动接受本单位党支部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和支部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与党委、支部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政令畅通,共同营造能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第十一条 要积极参加团场组织的民兵训练,认真履行维稳戍边使命的义务。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按照定额标准、技术措施、考核要求和管理目标,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二条 团场农业职工在土地承包中要实行全费自理,全费自理中也可采用职工五户联保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第十三条 团场农业职工在使用长期工、季节工上,要做到谁用人、谁接人、谁管人,凡因劳力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承包户自己承担。
第十四条 团场职工要认真执行团场关于产品管理的办法。合同订购的农产品订单收购,按照“产品管理办法”实施。
第十五条 对当年承包亏损的职工,1、只要诚实劳动。
2、服从管理。
3、阶段考核在90分以上。
4、完成鉴定产量,不倒卖合同订购的农产品。
5、承包作物达到一个定额。给予借支6000元的生活费。
第十六条 对连续两年承包亏损的职工,不允许承包土地,由连队统一安排以职工身份在本连打工,完成 150个工作日以上,企业方承担其养老统筹费用。若执意要承包,必须还清当年生产经营亏损后,方可继续承包。,第十七条 要遵守劳动纪律、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技术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守纪律、懂法规、有技术、讲安全。
第十八条 要保质保量完成义务工日并积极参加单位开展的义务劳动。义务工日是经团职代会讨论通过,在团发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每位职工都应不折不扣地完成,参加义务劳动是职工素质的又一体现,它主要用于单位环境建设、职工生活改善或突发性、突击性的一些劳动。
第十九条 团场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要遵循以下两个办事程序:①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人---→ 基层单位领导;②职工、离退休人员个人---→ 基层单位领导---→ 团机关部门---→ 团副职领导---→ 团主要领导。对于基层职工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原则上要求在基层单位内部消化,按程序办事。
第二十条 基层单位领导要本着对上向党委负责,对下向职工群众负责的精神,替党委把好关,替群众服好务,尤其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讲清政策,需要向上级请示审批的,由基层领导亲自办理,做到基层领导办事不推诿、不扯皮,职工不越级上访、不越级办事。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负全责、负总责。大事小事都在基层单位解决,同时连队领导干部应该开展一年两次家访的活动,多深入那些有困难、有问题的家庭。
第二十一条 基层单位要给职工建立规范的个人档案。个人档案包括以下内容:履历表、诚实守信、健康状况、产品交售、费用自理、劳动合同、五保三费、社会救助、报酬、奖励工资、享受福利、职业培训、义务工完成、违反劳动纪律和劳动合同等。
第二十二条 劳资关系应随职工的调动而变更,即劳资关系随本人走。劳资关系的变更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应还清往年的欠款。②个人申请、连队拿意见、财务科、农业科、发改科等部门出具相关证明、劳资部门审核、团领导审批;③团社政科办理职工调动手续的时间定在每年1—3月间;④干部在调整后10日内办完劳资手续;⑤水土开发实行属地管理,凡参加水土开发的职工,其劳资关系要开到该属地管理的单位。
第二十三条 要有较强的争先创优意识,以极端的工作热情达到一流的工作业绩,争当各类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争当团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的排头兵。
第三章 对职工的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于有下列表现之一的职工,团场将给予奖励:
1、带领职工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单位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
2、完成阶段工作任务或完成全年工作目标,达到团场或单位奖励标准的;
3、在科研、教研、技改等方面取得突破或取得显著成绩的;
4、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取得明显成效的;
5、保护公共财产,防止或挽救重大事故,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经济损失的;
6、同坏人坏事做坚决的斗争,见义勇为事迹突出的;
7、伸张正义,不怕打击报复,举报有功或办案有功的;
8、坚持原则,维护财经纪律,挽救重大经济损失的;
9、通过勤奋努力、科技指导、政策引路夺得高产或取得高效的;
10、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第二十五条 对职工的奖励要在个人申报、组织审核批准的基础上,给予相关荣誉称号、工资晋级、一次性奖金或物质奖励。
第四章 对职工的处分
第二十六条 经批评教育不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或相关人员,当年不能享受的待遇有:①团内的福利待遇、②团场的各项优惠政策、③最低生活保障等。
1、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连续旷工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10天;
2、一年内非正常性的(无理纠缠、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到团场3次或到师2次或到兵团、北京1次的;
3、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
4、张贴小字报、大字报进行诽谤或人身攻击的;
5、私下串联散布不符合政策言论的;
6、拒不执行团场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的。
第二十七条 按承包职工考核办法,凡没有达到第十五条的五个条件,承包作物的职工亏损时将不能享受借支6000元生活费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经批评教育不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团场将给予当年不调工资处理:
1、当年没有与团场签订劳动合同的;
2、在工作单位没有个人工资关系的;
3、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
第二十九条 凡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被一票否决的,当年不得晋职晋级,不得评先进。
第三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团场将按程序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1、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2、由于违反相关规定,造成团场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的;
3、在公共场所聚众闹事、打架斗殴、打砸抢而严重影响工作秩序、生 产秩序和交通秩序的;
4、组织或参与到兵师团或北京越级集体上访1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5、经劝说、解释不听,无理到团越级上访累计10次或到师4次或到兵团2次或到北京1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6、经反复教育仍屡教不改,继续参加法轮功等其它邪教组织活动的;
7、不交“五保”统筹金和团场管理费的;
8、对承包的土地没有责任心或拒不执行团场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的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9、在土地承包过程中,中途弃地不管或不履行承包合同的;
10、凡是团场定单收购的产品违约销售的,按当年团场“产品管理办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职工有上述行为,还可受到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党纪、政纪的处理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团干部职工。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如有与法律相抵触的,以法律为准。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团社政科。
一三三团社政科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
《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教案
序:
了解和掌握兵团屯垦戍边的总体要求、兵团在新疆的三大作用、实现新型团场建设的“六个新”目标及现实矛盾和待解决问题。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大战略意义及总体思路》
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
认识和把握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既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未来15年中所要实现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完成,是一项长远的任务。
二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兵团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建设来带动和促进兵团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是把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理解为一个整体概念。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又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团部建设,也包括基层连队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也包括“软件”建设。
四是新型团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综合性的要求,要全面建设、全面发展,重在质量。
五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落脚点是为了不断提高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兵团可持续发展。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屯垦戍边”;另一个是“新型团场”。新型团场是5句话20年字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开辟职工增收新渠道。三是培育团场建设新职工。四是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五是创造职工生活新环境。六是营造“维稳戍边”新局面。
新型团场的目标及指导方针:
阶段目标: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小康。是低于“基本实现现代化”而高于“总体小康”的标准。
最高目标:实现团场城镇化。
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就是要以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此必须做到:一是要着眼于团场职工利益的实现。二是要着力于团场职工收入的增加。三是发挥团场职工的主体性作用。培育新型职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建设新型团场的基本内容: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就是通过综合建设,最终把团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高州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
一是新型团场的经济建设。发展经济是新型团场建设的中心任务。首先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其次,是要稳定的完善基本经营制度。第三,要深化团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新型团场的政治建设。积极推进和发展团场、连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加速兵团的现代化进程,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新型团场的文化建设。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四是新型团场的社会建设。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型团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 参看教材(略)
加快新型团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新型团场建设是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新型团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三)新型团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
(四)新型团场建设是兵团“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型团场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经济实力太小,为新型团场建设提供的物质基础不雄厚。
(二)体制性因素制约了新型团场的建设。
(三)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新型团场的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团场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把加快经济发民展作为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根本任务。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基本形式是公司(企业)+基地
(协会)+农户
2、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二)加快团场小城镇发展,高速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新型团场建设的水平。
1、加快高速优化农业结构。
2、加快团场小城镇发展,加快高速团场产业结构。
3、加快团场小城镇发展,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
(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新型团场 建设提供动力
1、推进兵、师、回教 三级管理体制创新,形成责权分明,运行划分兵、师、团在新型团场建议几城镇化发展中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2、进一步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
3、进一步完善团场分配制度。
4、进一步推进团场机构改革。
5、搞好团场事业单位改革。
6、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完善和加强团场管理,加快新型团场建设。
1、构建团场管理新格局。
2、强化团场经济管理职能。
3、加强团场社会管理职能。
(五)加大对新型团场建设的调入力度
建设新型团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首先要任务的原则
(二)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
(四)坚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的原则
(五)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强党对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领导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与行政调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多样化路径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单个团场发展与周边团场、县、乡发展的关系。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小城镇建设》
一、团场小城镇建设对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意义及其作用
(一)团场小城镇的概念和内涵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蹭五一节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基本的社区类型。兵团情况特殊,各师师部大部分设在地州首府,而175个团场则分布在全疆的沙漠边缘、边远山区和边境线上。国家给兵团批准了3个小城市(县级市),即农六师五家渠市,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一师阿拉尔市,建制镇只有1个农八师北泉镇。
(二)团场小城镇建设对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大意义
1、小城镇建设在兵团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小城镇建设对于加快兵团城镇水平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4、小城镇建设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提高团场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团场小城镇发展对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所起的作用。
1、小城镇建设可以提高团场和职工的现代化程度。
2、小城镇建设为团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3、城镇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职工增收。
4、小城镇建设有助于推动团场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和模式
特点:团场小城镇的发展特点:戍边的特点、一团一镇、自筹自建。
模式:基本都有绿洲经济特点,发展程度不齐,不平衡,发展模式为基础农业型,多以农业为主。
三、兵团城镇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就:
1、确立了师市合一、场镇合一管理体制的城市发展模式。
2、创新出兵团地方城区共建的发展模式。
3、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2、管理滞后。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规模小,功能单一,城镇化水平低。
5、布局不合理。
6、城镇经济结构与城镇发展不协调。
7、小城镇发蔚县缺乏区域特色。
8、小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管理和建设人才缺乏。
四、团场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投资来源:资金缺乏。
(二)管理体制:表现在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经费、社会化服务。
(三)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二、三产业发展不足
(四)政策方面
五、团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兵团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布局为依据,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团场 城镇化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动力,按照扶优扶强、集聚发展、配套建设的原则,依靠公路、铁路、边境口岸、旅游开发区的38个重点小城镇40个中心团场建设为重点,突出特色推出 精品,优先示范、带动全面,优化小城镇发展布局,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化建设水平,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三产”兴盛、工贸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心集镇。
六、团场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上
1、在规划编制上。一要遵循四大原则:一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二是区域差异性原则,“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将带来发展,特色就是生命力”。三是规模合理性原则。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二要突出三大特点:一是超前性,三是本主性。三要注重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地域品位和开放品位。
2、在规划发展上。
3、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上。把兵团小城镇地域分成4个片区(南疆片区、东疆片区、塔城阿勒泰片区、伊犁片区),第片区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配、集中使用,重点建设。
(二)在管理体制上
1、赋予兵团小城镇合法地位—建制镇
2、健全兵团小城镇管理职能。
3、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4、转变政府职能。包括:简政放权,精简机构。
(三)在投入机制上
1、争取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
2、调整调入政策。
3、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4、盘活土地资产。
5、激活民间资产。
(四)在提高管理水平上
第一,要根据城镇的功能定位和规模,加强供排水、交通能源、通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服务和居住服务功能。
第二,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要加强城镇管理,尽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城镇体制。
(五)在产业结构调整上
1、优化大农业内部结构。
2、优化农产品结构。
3、优化区域结构。
4、优化城乡结构。
(六)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上
1、树立新型学习观。
2、建立一套合理的培养教育机制。
3、创新学习形式。
一0三团农广校
张平
《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教案
第四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种植业在我市农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按照“稳定粮食,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构筑区域农业新格局,优势产业带轮廓日趋显现。培育壮大了粮食、蔬菜、油料、亚麻、酸梅等一批主导产业,粮食面积达到了40万亩,亚麻面积2.75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8万亩,特色林果面积1.2万亩,啤酒花、香料烟、树莓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业得到稳步发展,饲草料保有面积达到15万亩。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达到2550元。为确保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和农业新技术,狠抓了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的高产攻关和示范带动,共完成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面积2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5万亩。同时,积极扶持培育种植大户,全市共有农业种植大户(300 亩以上)645户,占农村总户数的4%,户均纯收入达到6.5万元。全市共有林业专业户900户,退耕还林面积6.6万亩,其中经济林111户,面积为8950亩,300亩以上的大户为50户,户均增加收入0.5万元。
(二)抓畜牧基地建设促农增收。始终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奶源基地、牲畜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和牧民定居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05年末,全市牲畜存栏81.28万头(只),年内出栏牲畜45.33万头(只),出栏率56.22%,商品畜达35.3万头(只),商品率为43.8%,年肉总产达到1.5万吨,奶总产达到1.4万吨。全市畜牧业收入达到11212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为879元,畜牧业贡献率达到20%以上。以发展乳业为中心,将奶源基地建 1
设和培育规模化养殖大户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也门勒乡三宫村、阿西尔乡向阳队、喀拉哈巴克乡阿不拉村3个千头奶牛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专业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专业养牛乡、专业村。
(三)抓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二、三产业体制创新中不断完善多元化经济结构,支持农村个体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商贸流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庭院经济等服务业,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农民经纪人中介服务等解决农产品产销和加工增值问题,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发展的积极性,使农民增收由传统的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提高农产品价格向扩大效益和进城务工转移,提高农民增收的造血功能。
(四)抓农机推广促农增收。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化生产,大力发展大中型农机大户,实行机械化承包耕作,机手增收效果明显。农机作业创收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及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大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引进使用大型耕地机械、精细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玉米收获青贮机械和保护性耕作等机械,使全市的耕地水平提高20%,精细整地使农作物出苗率提高25%以上。仅中耕除草一项每亩为农户节约资金达30余元。
(五)抓支农政策落实促农增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1号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严格落实“三补一降一取消”政策,进一步完善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有效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认真解决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遗
留问题,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发展集体经济得到重视,林权制度改革有新的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后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农业总收入达到8.03亿元,年均增长8.2%,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年均增长6.4%以上。
(一)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始终坚持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一是建设粮油生产基地,巩固基础产业。小麦、玉米面积分别稳定在20万亩以上,油料面积达到10万亩。并依托现有的小麦、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品专用小麦,酒精专用玉米等优质品种,增强传统农产品适应市场和转化增值的能力,逐渐将规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传统农作物收入达到90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12元。二是建设畜牧业基地,强化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强养殖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三个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技术,实现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进奶源和肉品资源基地建设,有重点的培育壮大乳制品、肉品加工龙头企业,整合畜牧业资源,推进畜牧产业化
进程;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工作,不断改善牧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变革饲养管理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畜牧经营效益,增加牧民的收入。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农牧民人均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2400元,畜牧业贡献率达40%以上。三是建设出口蔬菜基地,壮大朝阳产业。按照“建基地、拓市场、育龙头、创品牌”的总体要求,加快“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推进外向型设施农业的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在省道221沿线建成5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温室大棚达到1万座,温室建筑面积达到2万亩,实现加工包装出口蔬菜3万吨以上。每座温室年纯收入按5000元计算,可增加农民纯收入5000万元,人均增收670元,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设施农业的贡献率达11%以上。四是建设特色林果基地,扶持亮点产业。突出区域特色、规模发展的战略意识,稳定酸梅基地面积1万亩,同时在适宜区域积极发展苹果、葡萄、树莓等特色林果1万亩,积极构建培育以酸梅为主,苹果、葡萄、树莓为辅特色林果业基地。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特色林果收入达到2000万元,人均增收268元的目标。五是建设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培育特色产业。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确保亚麻种植面积7.5万亩;啤酒花种植面积1万亩;香料烟种植面积5000亩;进一步重视酱用番茄、打瓜、啤酒大麦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末,特色产业收入达到6150万元,人均增收824元。
(二)加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农牧民劳务收入。始终坚持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举措来抓,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根据区内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劳务培训工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多方收集劳动用工信息,引导富余劳动力向从事养殖、餐饮服务、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简化各类手续,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辟农民增收新领域。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力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发展限制,加快体制创新,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大胆探索新形势下有利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自身优势,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通过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区域优势产业开发。围绕农产品加快发展,在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方面充当龙头,努力做到只要是农产品,都有乡镇企业的带动,努力把我市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力争到“十一五”末,完成增加值3.14亿元。
(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区域支柱产业培育工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加大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力度,同时发挥专业技术协会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种植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协调服务。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优化农机机械装备,做好大型农机机械和农机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在全市推行标准化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十一五”末,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加大,先进农业
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达到95%,种植业良种覆盖面达到100%,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五)强化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切实带动农民发家致富。进一步加强中介组织的扶持和引导,抓好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提高广大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家庭经营应对和抵御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政府将拿出一定的财力扶持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依靠中介组织的力量,帮助其制定生产计划,引进优良品种实用技术,优质化肥,签订种植定单,推销其生产的农副产品,切实通过农业专业组织的建设带动农牧民增收。
第五篇:农民增收途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途径的调查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村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按照省价格成本调查队的工作布署,我队于6月10日至13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市农民增收途径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遥田镇幸福村、灯塔村、红星村、红卫村及哲桥镇石塘村的20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家庭收入状况
通过对200户农户的综合情况来看,农民的收入状况虽有所增加,但收入水平仍然比较低,收入来源也较为单一,收入中打工的比重较大而种田的收入较低。抽样调查显示,2009年户均收入20000元左右,较上年增长10%,户均纯收入15200元,人均纯收入4342元,较上年增长15%,种田、打工和其它收入分别占农民总收入的17%、51.5%、31.5%。目前农民的收入渠道还很窄,除了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是主要经济来源外,农民还基本上没能够因为土地而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植双季稻,改种单季稻,农闲的时候打点短工来贴补家用。
二、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
据调查了解,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分几个方面:一是种植业面临的困难,种植业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常年失修,许多渠道都已经淤塞,水经常流
1不到下游去,下游的农田只能是依靠自然的条件,一旦遇上天旱不仅影响产量甚至无法播种;二是养殖业面临的困难,养殖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经济上和技术上的,一般的农户家里都是小规模养殖,成本高,销量少,收益少。如果扩大规模养殖,一般的农户资金严重不足,技术也跟不上。三是外出务工面临的困难,俗话说:“挣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挣钱”,当前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靠的都是苦力,不但挣的钱少还不能兼顾到家庭。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奠定增收基础。加大对农田水
利设施的修复建设,充分发挥水利为农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实现农作物持续增产、丰产,保证种田不看老天爷的眼色,农民不再是“靠天吃饭”。
2、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
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就耒阳实际而言,发展优质高产的油茶有着天时、地利和人和之优,已经有公司和种植大户在部分乡镇开展了油茶种植,还有公司利用荒山发展中药种植,都取得了不错的开局,要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
同时,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3、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农产品如粮食、牲猪的销售,政府既要给农民自主销售权,又要加强监管,稳定市场。要采取措施确保粮食保护价的有效实施,在重点产区政府应该设立收购点,避免保护价的好处落到贩子手中,破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4、充分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转移,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大力鼓励和引导珠三角内迁的企业到乡镇安家落户,可以采用农民在家给企业加工半成品的方式,既方便农民就业增收又能解除照顾家庭和孩子之忧。
201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