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粮食流转贷款管理办法(定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粮食流转贷款办法
(2007年4月30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促进粮食流通,支持企业搞活经营,提高效益,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粮食流转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粮食流转贷款是指农发行向从事粮食流通的企业发放的除粮食政策性和准政策性贷款之外的,用于解决企业粮食经营资金需要的短期贷款。
第三条 粮食流转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应遵循政策导向,择优扶持,控制风险,全程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对象、用途和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粮食流转贷款对象(以下简称借款人)是:
(一)粮食购销企业。
(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粮食经营资格的商业、贸易、物流(包括储运、粮食批发市场及粮食批发交易企业)企业。
(三)具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种子经营许可证》,从事粮食种子经营的企业。
(四)其他从事粮食流通的企业。
第五条 贷款用途。粮食流转贷款用于解决:
(一)借款人从其他企业调入粮食(含原粮、成品粮以及粮食副产品)的调销资金需要。
(二)借款人从粮食收购市场收购除准政策性粮食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之外的粮食品种的收购资金需要。
(三)借款人经营粮食种子的合理资金需要。
第六条 贷款条件。借款人申请粮食流转贷款,除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财务状况良好,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
(二)经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合规的财务、统计制度。
(三)经农发行评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原则上为A级(含)以上。省级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标准。
(四)历史信用记录良好,已借贷款的本息按期偿付,无违约行为发生。
第三章 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
第七条 贷款期限。粮食流转贷款期限,原则上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最长不超过1年。
借款人对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应在贷款到期20个工作日之 2 前向开户行书面申请贷款展期,并提出展期理由、期限和还款计划。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借款合同确定的贷款期限。担保贷款申请展期的,应由担保人(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下同)出具同意担保展期的书面证明,担保人不同意展期的,应另行提供担保人。
第八条 贷款利率。粮食流转贷款利率按照农发行有关商业性贷款利率规定执行。
第九条 贷款方式。粮食流转贷款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资信状况较好,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能确保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借款人;或者从农发行开户企业调入粮食的,在采取一定的风险保证措施后,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第四章 贷款办理
第十条 粮食流转贷款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收回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基本操作流程》执行。
第五章 贷款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 贷款使用的监督与检查。借款人应按粮食实际购进进度使用粮食流转贷款,并向开户行提供购进粮食的真实凭证;开户行根据借款人实际入库粮食数量、金额,检查贷款使用的合理性,确保贷款按约使用。当本笔贷款业务所采购的粮食全部入库后,开户行应对借款人商品粮食库存组织一次全面核查,及时收回结余贷款,并对所发放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对借款人调入的粮食来源于农发行开户企业的,贷款行要主动与粮食销售方开户行衔接,核实调出(入)粮食的数量、价格与金额,根据购销合同及时发放贷款。
第十二条 粮食储存的信贷检查。开户行应定期检查借款人全部粮食库存,掌握借款人库存粮食的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对粮食库存变动的,要检查是否与贷款占用情况相符,监督库存粮食去向。
对异地储存的粮食,开户行可直接实施信贷监督,也可委托储存地农发行实施监督。开户行应定期对异地储存商品粮进行检查,发现企业有违规操作或有虚假行为的应予制止纠正,停止异地储存业务。省级分行应加强对异地储存粮食的监督检查。
对借款人购入的粮食直接销售的,开户行应加强对临时存放的粮食和购销活动过程的监管。
第十三条 货款回笼的信贷监督。开户行应根据借款人出库粮食品种、数量、用途、价格和结算方式,监督粮食的去向和货款回笼情况。借款人粮食销售货款应存入农发行,并按合同规定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
第十四条 支持开户企业之间的购销衔接。开户行要充分利用农发行客户群的优势,改进金融服务,运用好各类贷款产品的组合,促进购销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的购销衔接,把原来单个粮食购销企业的封闭运行,扩大到系统领域和产业范围。积极支持用粮企业从粮食流通企业调入粮食。
第十五条 加强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分析。信贷人员应定期调查分析借款人经营情况,及时掌握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
第十六条 加强对粮食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分析。开户行应通过对粮食供求状况及价格走势的分析,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指导企业有效规避贷款风险。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农发行向从事流通的粮油企业发放的油料、油脂调销和准政策性油料收购(油菜籽、花生)之外的油料、油脂收购的贷款,以及农发行向具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发放的油料种子经营的贷款,比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农发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流转贷款办法》(农发银发〔2006〕63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办法》(农发银发〔2005〕129号)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油种子贷款试行办法》(农发银发〔2006〕32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土地流转及其管理办法
土地流转及其管理办法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出租: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
入股,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1 总则
1.1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1.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或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依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
2流转当事人
2.1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其承包土地;
2.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2.3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或盖章。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
2.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受让方应当具有农业经营能力;
2.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 2.6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 2.7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土地,禁止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 2.8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2.9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3流转方式
3.1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有关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3.2承包方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方式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流转的,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双方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变;
3.3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方之间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双方对互换土地原享有的承包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相应互换,当事人可以要求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登记手续;
3.4承包方采取转让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发包方同意后,当事人可以要求及时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注销或重发手续;
3.5承包方之间可以自愿将承包土地入股发展农业合作生产,但股份合作解散时入股土地应当退回原承包农户;
3.6通过转让、互换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方式流转;
4流转合同
4.1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
4.2承包方委托发包方或者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流转合同应当由承包方或其书面委托的代理人签订;
4.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转土地的四至、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方式;
(五)流转土地的用途;
(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七)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八)流转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
(九)违约责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格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4.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不得强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接受鉴证;
5流转管理
5.1发包方对承包方提出的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要求,应当及时办理备案,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承包方转让承包土地,发包方同意转让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发包方不同意转让的,应当于七日内向承包方书面说明理由;
5.2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承包方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签订;
5.3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以转包、出租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相关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等手续;
5.4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及有关文件、文本、资料等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
5.5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当事人申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受理,并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5.6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指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 5.7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予以纠正;
5.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或农村经营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工作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正确履行职责;
5.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附则
6.1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其流转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6.2本办法所称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
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本办法所称受让方包括接包方、承租方等;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第三篇:半成品流转管理办法
半成品流转管理办法
为规范分公司半成品流转程序,现制定相关办法,望各职能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1、半成品库管员必须建立半成品收发台帐,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上帐;
2、分公司产品内部各工序的转接必须办理交接手续,使用“产品流转卡片”进行转接,产品名称、数量、工序状态、双方签字等内容必须完善;
3、生产工人加工完产品后要依据“成批生产流程卡”和实际加工数量到半成品处上帐,并在产品周转箱内放入流转卡片,内容填写完善。没有按要求上帐的不得记录工时;
4、下料工序必须将每日下料“成批生产流程卡”填写完善后转入半成品库管员,并在完工产品上放置“产品流转卡片”相关内容填写完善;
5、检验员在验收产品合格后填写“成品入库单”一式两份,产品名称、数量等填写完善,一份随产品转入成品库房,一份交半成品库管员;
6、每月末产品结存所在工序的半成品库管员负责报出产品在制数量;成品库管员报成品数量,报表日期截止当月23日,并于当月26日前报表,每延迟一日罚款20元。
2010年3月13日
第四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
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第5号令发布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现予以转发,请各省(区、市)粮食局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
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一月七日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粮油仓储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 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六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八条
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
第三章
粮油出入库管理
第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油 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成品粮油质量档案还应包括生产企业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对入库粮油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粮油入库(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
第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油货位卡”,准确记录粮油的品种、数量、产地、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等信息,并将卡片臵于货位的明显位臵。
第十二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粮油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油质量。粮油出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库记录。
第十三条
出库粮油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的粮油不得长途运输。
第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仓房、工作塔等仓储设施内的粉尘,按规定配臵防粉尘设备,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禁止人员进入正在作业的烘干塔、立筒仓、浅圆仓等设施。
第四章
粮油储存管理
第十五条
粮油仓储单位负责人对全部库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负责。
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应当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第十六条
粮油储存区应当保持清洁,并与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有效隔离。在粮油储存区内开展的活动和存放的物品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或者对粮油储存安全构成威胁。
第十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对仓房(油罐)编排号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制度。
第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仓房(油罐)的设计容量和要求储存粮油,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建立粮油仓储管理过程记录文件。
第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仓储能力不足时,应当通过代储、租赁等方式,合理利用其他单位的现有粮油仓储设施,扩大仓储能力。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与承储或者出租的单位签订规范的代储或者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现有仓储设施不足,确有必要露天储存粮油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打囤做垛应当确保结构安全,规格一致;
(二)囤垛应当满足防水、防潮、防火、防风、防虫鼠雀害的要求,并采取测温、通风等必要的仓储措施;
(三)用于堆放粮油的地坪和打囤做垛的器材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
第二十条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
第二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粮油储存损耗处臵方法的规定处臵粮油储存损耗。国家对政策性粮油储存损耗的处臵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
储存粮油出库数量多于入库数量的溢余,不得冲抵其他货位或批次粮油的损耗和损失。
第二十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设立粮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粮油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库存粮油情况发生变化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库存粮油货位卡和有关帐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储粮化学药剂应当存放在专用的药品库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药剂和包装物领用及回收进行登记。
进行熏蒸作业的,应当制订熏蒸方案,并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熏蒸作业中,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熏蒸作业区。
第二十六条
库存粮油发生降等、损失、超耗等储存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臵,避免损失扩大。属于较大、重大或者特大储存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属于特大储存事故的,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粮油储存事故按照以下标准划分:
(一)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一般储存事故;
(二)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上10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上2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较大储存事故;
(三)一次事故造成1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粮食或20吨以上 20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重大储存事故;
(四)一次事故造成1000吨以上粮食或200吨以上油脂损失的为特别重大储存事故。
第二十七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备案内容弄虚作假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不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的名称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粮油出入库、储存等管理规定的,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粮油储存事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粮油,包括各类粮食、植物油料和油脂。本办法所称粮油仓储单位,是指仓容规模500吨以上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上,专门从事粮油仓储活动,或者在粮油收购、销售、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仓容规模500吨以下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经营者,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相关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商业部1987年6月22日颁布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87)商储(粮)字第12号)同时废止。7 附件一:
关于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粮油仓储单位的固定经营场地至污染源、危险源的距离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距有害元素的矿山、炼焦、炼油、煤气、化工(包括有毒化合物的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及加工、人造纤维、油漆、农药、化肥等排放有毒气体的生产单位,不小于1000米;
二、距屠宰场、集中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站等单位,不小于500米;
三、距砖瓦厂、混凝土及石膏制品厂等粉尘污染源,不小于100米。8 附件二:
关于粮油储存损耗处置办法的规定
一、粮油储存损耗包括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
(一)自然损耗是指粮油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二)水分杂质减量是指粮油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烘晒、除杂整理等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或杂质减少等损耗。
二、粮油储存损耗应当以一个货位或批次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得混淆。
三、自然损耗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其中,原粮的自然损耗按以下定额处臵,在定额以内的据实核销,超过定额的按超耗处理并分析超耗的原因:
(一)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
(二)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过0.15%;
(三)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四、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实核实销:
(一)入仓前以及入仓期间发生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形成货位后核销;
(二)储存期间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
第五篇:粮食仓储设施贷款
粮食仓储设施贷款 业务说明
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是指农发行为解决企业在仓储设施建设过程中自有资金不足而发放的中、长期贷款。
贷款对象: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直属库、粮食购销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骨干企业、粮食批发市场及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经营和交易的其他粮食企业。
贷款用途:专门用于借款人从事粮食仓储及市场设施购建的资金需要,主要包括:粮食仓储及市场设施购建与维修;粮食烘干设备的购建;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粮食运输专用工具购置及专用交通设施建设;车站、港口粮食专用货场建设;其他专门用于粮食储运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以内,最长不超过8年。符合贷款展期条件的,贷款可按有关规定办理一次展期。
贷款方式: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对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承诺或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包括分公司)保证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可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业务操作流程 贷款申请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提交借款申请报告,填写借款申请书;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财务会计报告、法人代表身份证或其委托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签字样本及授权文件等需提供的相关基本资料,并具备以下条件:
1.借款人为实施政府粮食宏观调控任务的仓储设施项目,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承诺对贷款本息予以全额归还的;
2.项目建议书和有权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项目建设的有权部门审批文件;
3.自主经营需要贷款建设的仓储设施项目,企业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参与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达到规定的要求;
4.能提供自有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
贷款受理与调查(评估)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审查与审批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发放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后管理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负责贷款信息的搜集、整理,并按要求建立台账,录入信息,对贷款企业的经营情况及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反映;开展首次跟踪检查、定期常规检查或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处理。
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状况发生变化导致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发生变化的,开户行客 户部门提出调整贷款分类意见,送有权审批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查,有权审批人审批认定,开户行根据认定结果,及时调整贷款形态。
对贷款发放后的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要重点加强贷款使用、贷款运行、贷款本息偿还的检查和监督。
贷款收回
参照粮食流转贷款相应流程。贷款后评价及档案管理
开户行应建立完整贷款项目档案。粮食仓储贷款项目的的验收与后评价,按农发行总行规定办理。
现场检查流程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 1.检查方法
①查阅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 ②查阅岗位责任制,查看人员分工情况;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贷款业务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 ③未建立贷款业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粮食贷款业务操作规程;
⑤未建立完善粮食贷款操作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⑥未建立健全设施贷款岗位责任制; ⑦岗位分工不合理;
⑧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符;未及时修改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 1.检查方法
查阅银行各级授权书和转授权书;查看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2.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审批行贷款审批权限; ②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③超权限发放贷款; ④未经授权发放贷款; ⑤未经审批发放贷款; ⑥违反程序发放贷款。
授信管理
1.检查方法:查阅有关授信文件。2.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未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基础工作 1.检查方法:查阅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档案资料 2.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 ②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合同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④未建立完整的台帐;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1.检查方法:查阅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必要时对借款人做延伸检查。
2.风险提示
①贷款被挤占挪用; ②贷款流入股市; ③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
④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 ⑤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全面落实审批意见; ⑥贷款担保的合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
风险控制 1.检查方法
①与员工座谈、查阅内部管理制度; ②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职责; ③查阅员工休假登记表,与职工座谈。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②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③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清收、向担保人追偿、处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盘活等措施。
风险评估
1.检查方法:调阅不良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相关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的认识,现场检查实际风险情况。
2.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③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贷款进行预测。合规性
对申请人资格审查
1. 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审查业务申请资料和客户资质证明的相关材料。2.风险提示
①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②客户提供虚假或隐瞒实情的财务报表; ③客户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或危害信贷资金安全行为;
④客户在改制或改变经营方式过程中,未清偿落实原有债务或未提供足额担保。贷款调查(评估)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审查贷款调查(评估)等相关资料。2.风险提示
①调查(评估)报告不真实、不准确、涉及关联企业的调查未作详细分析说明; ②抵押率、质押率不符合有关规定; ③担保合同要素不符合有关规定。贷款审批
1.检查方法:调阅档案,查阅贷审会议记录,查看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和审批行信贷管理部门书面批复,与授权书、授信文件等资料对比。
2.风险提示
①没有按程序经过贷审委例会研究。②没有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 ③没有审批行信贷部门批复; ④越权审批贷款;
⑤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贷款发放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重点查阅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和审批行贷款批复文件。2.风险提示:
①发放贷款与审批文件要求不一致;
②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填写不规范,要素不齐全;
③贷款证、信贷台帐、信贷信息管理系统登记不及时、不准确。贷后管理
1.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查阅粮食仓储设施贷款有关台账和贷后检查材料。2.风险提示
①贷后检查不符合规定,没有按照要求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②信贷资金向关联企业流动或挪作他用; ③贷款期间不按贷款申请用途使用贷款; ④贷款展期不合规。
⑤贷款形态认定不准确、调整不及时。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3.《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4.《贷款通则》 5.《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6.《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7.《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8.《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6〕76号)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意见》(银监发〔2003〕24号)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试行办法的意见》(银监发〔2003〕157号)
1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农发银发〔2006〕80号)1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基本操作流程(试行)》(农发银发〔2006〕81号)1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办法》(农发银发〔2005〕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