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时间:2019-05-13 17:3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

一、资本充足状况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00%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三)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

1.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

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各项贷款指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2.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期末余额×100%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其中,不良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相同;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四)正常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五)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对信用风险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准备。

信用风险资产定义与不良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是指依据信用风险资产的质量分类情况应提取准备的金额。其中,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

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应提准备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贷款应提准备主要依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及相关法规确定。

(六)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单一集团客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七)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

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十大集团客户贷款比例/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

(八)不良信贷资产余额下降率

不良信贷资产下降率=(100%-不良信贷资产本期末实际余额)/不良信贷资产上期末实际余额×100%

不良信贷资产期末实际余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待处理抵债资产期末余额-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期末余额

三、盈利状况

(九)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十)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十一)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十二)风险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风险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加权风险资产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流动性风险

(十三)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十四)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

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十五)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具体内容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中“基础报表资产负债表附注G01附注V”

(十六)(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

存贷款比例=(各项贷款余额-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口径同不良贷款率中的各项贷款

各项存款包括各项存款包括活期存款、银行卡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结算保证金存款。

(十七)拆入资金比例

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各项存款×100%

拆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

各项存款同存贷款比例中的各项存款。

第二篇:村镇银行监管试评级定量指标公式(整理版)

村镇银行监管试评级定量指标公式

一、资本充足状况(50分)

资本充足率(权重20%)=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权重15%)=核心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杠杆率(权重15%)=核心资本净额/(表内总资产+表外业务-无条件可撤销的承诺)×100%

二、资产质量状况(50分)

不良贷款率(权重10%)=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权重8%)=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注:分子“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用的是“净额”的概念,即扣除保证金、质押的银 行存单和国债后的净额。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权重6%)=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表内外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注:“授信余额”指表内外授信已经使用及不可撤销的部分。

全部关联度(权重6%)=(Σ报告期关联方表内外授信-保证金-银行存单-国债)/期末资本净额×100%

拨备覆盖率(权重10%)=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不良贷款期末余额×100%

贷款拨备率(权重10%)=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三、盈利状况(50分)

调整资产利润率(权重15%)=(税后利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缺口)/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资本利润率(权重15%)=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成本收入比(权重10%)=营业费用/营业净收入×100%

风险资产利润率(权重10%)=税后利润/平均加权风险资产×100%×折年系数

注:

1、平均余额的计算用期初与报告期的算术平均值,即(Ao+An)/2;

2、折年系数=12/n

四、流动性状况(50分)

流动性覆盖率(暂不计分)=流动性资产/未来30日内资金净流出×100%

净稳定融资比例(暂不计分)=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流动性比例(权重30%)=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存贷款比例(权重10%)=各项贷款余额(不含贴现)/各项存款余额×100%

五、农村金融服务状况(50分)

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权重10%)=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之和/ 各项存款余额×100%

农户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农户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农户贷款增速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比较=涉农贷款增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农户贷款增速=(报告期农户贷款-基期农户贷款)/基期农户贷款×100%

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本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上各项贷款平均余额)/上各项贷款平均余额×100%

农户贷款户数和100万元(含)以下小企业贷款户数之和占贷款总户数比重=农户贷款户数和100万元(含)以下小企业贷款户数之和/贷款总户数×100%

户均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贷款总户数

第三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现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资产方)、一个月内到期的贴现及其他买入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正常类贷款(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合格债券及可随时变现的合格票据资产、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负债方)、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和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超额准备金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和外币口径数据。l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公式中在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是指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各种存款中高于法定准备金要求的部分。

库存现金是指银行的库存现金或现金业务收支活动中的结余款、不含银行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付金。

各项存款包括人民币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财政性存款和委托存款。

l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表中外汇存放同业款项是指存放境内外同业清算款项,不包括存放同业定期存款。

外汇现金是指库存外汇现金或在途现汇。

外币各项存款包括外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外汇储备存款。

3、核心负债比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4、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

l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5、不良贷款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数据主要依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同时根据银监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要求。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依据定义,后三类贷款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范围包括表内贷款、票据融资、对非金融机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等表内业务。

6、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l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期末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100% l 指标释义:

不良资产是指即依据审慎性原则,结合资产的市场价值、历史上的平均收回比率等因素,合理预计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其中包含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非信贷不良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总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总额。

7、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l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是指银行在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拆借、票据融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承兑、保函、担保、信用证、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承诺等表内外业务。

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8、关联授信比例 l 计算公式:

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l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我国中央政府债券。

本指标中关联方定义与《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商业银行的关联自然人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包括商业银行的董事、总行和分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决定或者参与商业银行授信和资产转移的其他人员;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自然人股东,指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自然人股东。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和主要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成年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成年子女及其配偶;

(四)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控股自然人股东、董事、关键管理人员,本项所指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自然人。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非自然人股东。主要非自然人股东是指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非自然人股东。

(二)与商业银行同受某一企业直接、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四)其他可直接、间接、共同控制商业银行或可对商业银行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本比例定义中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授信及集团客户定义均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中定义一致。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9、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 l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一个季度中每月末的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平均值。在计算比率时应将各种外汇敞口统一折合为美元。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0、市值敏感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市值敏感性比率=修正持续期缺口×1%/年。l 指标释义:

持续期缺口为(银行资产持续期×资产市值-负债持续期×负债)/资产市值。利率变动会影响银行的净值,市值敏感性比例反映这种敏感因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为公允价值即公开报价、类似资产的公开报价及运用计价(valuation)模型得出的价值,或者是按照市场利率折算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持续期是计算风险敞口的经济价值遇到利率水平轻微变动后所出现的百分比变动。指标中采用简单化的假设,认为价值的变动与利率水平的变动成一比例,而且支付的时间是固定的。

修正持续期即持续期除以1+r(r为同期市场利率水平)。以1+r的某指定百分比变动而言,修正持续期可以反映有关资产或负债的经济价值的百分比变动。市场利率水平为同期国债回购利率。对于修正持续期的计算,也可按银监会要求以巴塞尔委员会标准框架方法进行。

(四)操作风险

11、操作风险损失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风险损失当期发生额/前三期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的平均值。

l 指标释义:

操作损失指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净利息收入是指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之差。

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扣除利息收入的部分,但不包括银行账户上出售证券实现的利润(或损失)。

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定义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执行。

二、风险迁徙

1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转为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转为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

l 指标释义: 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风险抵补

16、资产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l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17、资本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l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期初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

18、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贷资产应提准备×100% l 指标释义:

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信贷资产应提准备等于(1%×信贷资产期末+2%×关注类信贷资产+25%×次级类信贷资产+50%×可疑类信贷资产+100%×损失类信贷资产+应提特种准备)。应提特种准备为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按照事先确定的计提比例乘以计提特种准备的授信资产余额。

19、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 l 指标释义: 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针对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各类损失准备和减值准备,具体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定义参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执行。

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指商业银行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针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预计未来可能损失的金额。20、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l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21、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l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l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第四篇:《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本站推荐)

《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第一部分 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一)期限匹配 1.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外币及本外币合计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放同业款项、一个月内到期的拆放同业、一个月内到期的买入返售、一个月内到期的债权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经营租赁款、一个月内到期的预付设备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一个月内到期的其它应收款和其它一个月内可变现的资产(均剔除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股东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保证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供应商款项、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拆入、一个月内到期的卖出回购、一个月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和其它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2.90天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 90天流动性缺口/90天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 指标释义:

90天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资产加上90天内到期的表外收入减去90天内到期的负债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外支出。

(二)高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3.流动性覆盖率 ● 计算公式:

流动性覆盖率=高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日资金净流出量 ● 指标释义: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在未来30日内,在压力情景下,用所持有的高流动性资产应对资金流失的能力。

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确定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口径及指标值。4.净稳定资金比率 ● 计算公式:

净稳定资金比率=可供使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 ● 指标释义:

净稳定资金比率本指标主要衡量商业银行在未来1年内,用稳定资金支持表内外资产业务发展的能力。

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确定净稳定资金比率的的计算口径及指标值。

(三)偿债能力 5.现金利息保障比率 ● 计算公式:

现金利息保障比率=现金收入/利息费用 ● 指标释义:

现金收入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当期以现金形式收到的租赁业务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等。本指标所指现金是指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利息费用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当期确认的债务资金成本,包括股东存款、客户保证金、同业拆入、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卖出回购等负债产生的利息费用。5.1现金负债保障比率 ● 计算公式:

现金负债保障比率=现金收入/付息负债平均余额 ● 指标释义:

付息负债平均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付息负债的平均余额,包括股东存款、客户保证金、同业拆借、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卖出回购等。

现金收入定义与“现金利息保障比率” 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筹资能力 6.拆入比例 ● 计算公式:

拆入比例=同业拆入资金/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同业拆入反映填报机构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拆入的全部资金。6.1批发融资比例 ● 计算公式:

批发性融资比例=批发融资/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批发性融资为金融租赁公司的拆入资金、卖出回购、借入款项以及发行的金融债等。

二、信用风险

(一)资产质量 7.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不良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租赁资产×100% ●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向客户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形成的资产,包括应收融资租赁款与未实现收益的差额、未担保余值、融资租赁预付设备款和待转融资租赁资产等。计算信用风险类指标及信用风险抵补类指标时,应将未担保余值、待转融资租赁资产等非债权性质的资产从“融资租赁资产”中扣除。

不良融资租赁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对融资租赁资产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融资资产的合计。融资租赁资产五级分类标准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等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7.1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包括融资租赁资产和经营租赁的债权类资产等。融资租赁资产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经营租赁债权类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向客户开展经营租赁业务形成的债权性质的资产,包括应收经营租赁款和经营租赁预付设备款等。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等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8.融资租赁质量偏离度 ● 计算公式:

融资租赁质量偏离度=(已披露的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监管确认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监管确认不良融资租赁资产×100% ● 指标释义:

已披露的不良融资租赁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及制度对信用风险资产分类后反映的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余额;监管确认不良融资租赁资产是指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等方式对机构披露的不良融资租赁资产进行核实或调整后的余额。8.1信用风险资产质量偏离度 ● 计算公式:

信用风险资产质量偏离度=(已披露的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监管确认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监管确认不良信用风险资产×100% ● 指标释义:

已披露的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相关法规及制度对信用风险资产分类后反映的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余额;监管确认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等方式对机构披露的不良信用风险资产进行核实或调整后的余额。8.2逾期90天以上融资租赁与不良融资租赁比例 ● 计算公式: 逾期90天以上融资租赁与不良融资租赁比例=逾期90天以上融资租赁资产(/次级类融资租赁+可疑类融资租赁+损失类融资租赁)×100% ●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五级分类标准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等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融资租赁资产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 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风险缓释 9.融资租赁风险缓释比例 ● 计算公式:

融资租赁风险缓释比例=(融资租赁租赁物可回收金额-未担保余值+融资租赁抵质押物可回收金额+客户保证金)/融资租赁资产×100%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租赁物可回收金额是指报告期期末的时点上融资租赁租赁物的可回收金额。租赁物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向承租人开展租赁业务而租出的标的资产。

未担保余值是指在租赁余值中扣除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以及独立第三方担保后的余额。租赁余值是指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物的可回收金额。

抵质押物可回收金额是指按照《担保法》规定,债务人或第三方转移或不转移占有权,向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财产的可回收金额。

可回收金额是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

客户保证金是指客户向金融租赁公司存入,约定如果租赁期结束时未发生客户违约,将由金融租赁公司返还客户的资金。

融资租赁资产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9.1信用风险资产缓释比例 ● 计算公式:

信用风险资产缓释比例=(融资租赁租赁物可回收金额-未担保余值+信用风险资产抵质押物可回收金额+客户保证金)/信用风险资产×100% ● 指标释义:

租赁物、可回收金额、未担保余值、抵质押物以及客户保证金的定义与“融资租赁风险缓释比例”指标中定义一致。

信用风险资产的定义与“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集中度

10.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融资余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融资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对最大一家客户的融资租赁业务余额。计算融资余额时,可扣除融资租赁业务的客户保证金、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0.1单一客户租赁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租赁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租赁资产余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租赁资产余额是指租赁公司对最大一家客户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资产之和。计算最大一家客户租赁资产余额时,可扣除客户保证金、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0.2 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授信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表内和表外授信。包括但不限于: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债权类资产和拆借等表内业务,以及未使用不可撤销的融资承诺、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对可能产生的赔偿和支付责任做出保证等表外业务。计算授信余额时,可扣除客户保证金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

集团客户定义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标》(银监会2003年第5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关联交易 11.全部关联度 ● 计算公式: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对其全部关联方的授信总额扣除关联方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后的余额。

关联方定义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监会2004年第3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关联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授信定义与“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指标中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1.1集团客户关联度 ● 计算公式: 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对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的授信总额扣除客户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后的余额。关联方定义与“全部关联度”指标中定义一致。授信定义与“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指标中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1.2 单一客户关联度 ●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对最大一家关联方的授信总额扣除客户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后的余额。关联方定义与“全部关联度”指标中定义一致。授信定义与“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指标中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一)余值风险

12.租赁余值波动率 ● 计算公式:

租赁余值波动率=(租赁余值可回收额-租赁余值账面余额)/租赁余值账面余额×100% ● 指标释义:

租赁余值是指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物可回收金额的折现值,包括融资租赁未担保余值、经营租赁资产余值等。

可回收金额定义与“融资租赁缓释比例”指标中定义一致。账面余额是指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提取减值准备前的金额。12.1租赁余值质量偏离度 ● 计算公式:

租赁余值质量偏离度=(已披露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监管认可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监管认可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100% ● 指标释义:

已披露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公开市场价格、内部估值模型或中介机构提供的参考数据等对租赁余值进行价值评估后确认的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监管认可租赁余值可回收金额是指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所采用的租赁物估值方法、模型和数据来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后认可的租赁余值余值可回收金额。租赁余值定义与“租赁余值波动率”指标中定义一致。可回收金额定义与“融资租赁缓释比例”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利率风险 13.利率风险敏感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利率风险敏感度=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金融租赁公司净值影响/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本指标在假定利率水平上升200个基点情况下,计量利率变化对金融租赁公司经济价值的影响。指标计量基于久期分析,将金融租赁公司的所有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按照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将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再加上表外业务头寸,得到该时间段内的重新定价“缺口”。对时间段的缺口赋予相应的敏感性权重,得到加权缺口后,对所有时段的加权缺口进行汇总,以此估算给定的利率变动可能会对金融租赁公司净值产生的影响。净值定义见非现场监管报表《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填报说明。

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金融租赁公司净值影响是指在给定利率变动为上升200个基点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对经济价值产生影响的金额。其中,时段的划分及各个时段的敏感性权重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标准框架确定。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利率风险敏感度的计算方法详见非现场监管报表《利率重新定价风险情况表》填报说明。

(三)汇率风险

14.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等于各种外汇的即期资产减去即期负债加远期买入减远期卖出加调整后的期权头寸。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四)操作风险 15.操作风险损失率

本指标的计算方法由银监会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另行规定。

第二部分 风险迁徙

(一)正常融资租赁资产迁徙 16.正常融资租赁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融资租赁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中转为不良融资租赁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中转为不良融资租赁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中转为不良融资租赁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资产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融资租赁资产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中转为不良融资租赁的余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资产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债/可疑类/损失类的融资租赁资产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资产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融资租赁资产正常收回、不良融资租赁资产处置或融资租赁资产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融资租赁资产。

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资产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融资租赁资产正常收回、不良融资租赁资产处置或融资租赁资产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融资租赁资产余额。

正常类融资租赁、关注类融资租赁和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6.1正常类融资租赁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类融资租赁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融资租赁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融资租赁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正常类融资租赁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6.2关注类融资租赁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关注类融资租赁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融资租赁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融资租赁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关注类融资租赁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不良融资租赁资产迁徙 17.不良融资租赁资产迁徙 17.1次级类融资租赁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次级类融资租赁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融资租赁余额之和。

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融资租赁正常收回、不良融资租赁处置或融资租赁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融资租赁资产。次级类融资租赁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7.2可疑类融资租赁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可疑类融资租赁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余额-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100% ● 指标释义:

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融资租赁余额之和。

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本期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融资租赁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融资租赁资产正常收回、不良融资租赁资产处置或融资租赁资产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融资租赁。可疑类融资租赁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第三部分 风险抵补

一、资本充足 18.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 /(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之和减去资本扣减项的净额。金融租赁公司应将未提足的租赁余值减值准备纳入资本扣减项目中的 “其它扣减项”。

风险加权资产是指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之和。金融租赁公司应将租赁资产余值以100%的风险权重纳入表内加权风险资产中的“其他资产”。

市场风险资本为抵御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而应计提的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2004年第2号令)以及非现场监管报表中资本充足率报表的填报说明执行。

18.1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 /(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金融租赁公司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净额。金融租赁公司应将未提足的租赁余值减值准备纳入核心资本扣减项目中的 “其它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2004年第2号令)以及非现场监管报表中资本充足率报表的填报说明要求执行。18.2 杠杆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杠杆率=核心资本净额/(调整后表内资产+调整后表外项目)×100% ● 指标释义:

调整后表内资产等于金融租赁公司的总资产扣减现金后的余额。

调整后表外项目主要为金融租赁公司对承租人或供应商做出的不可撤销的承诺。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另行确定杠杆率的计算公式和指标值。

二、拨备充足

19.拨备覆盖融资租赁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拨备覆盖融资租赁率=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融资租赁资产×100% ●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融资租赁资产的预计损失而计提的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参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执行。

融资租赁资产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率”指标中定义一致。19.1 拨备覆盖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拨备覆盖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不良融资租赁资产×100% ●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资产和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的定义与“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融资租赁资产的预计损失而计提的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融资租赁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参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执行。

拨备覆盖融资租赁资产率原则上应不低于2.5%,同时拨备覆盖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原则上应不低于150%,按两者孰高的要求执行,银监会可就具体机构风险状况和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对比例进行动态调整。19.2 拨备覆盖信用风险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拨备覆盖信用风险资产率=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信用风险资产×100% ●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的定义与“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信用风险资产的预计损失而计提的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融资租赁资产是信用风险资产的一部分,融资租赁及其它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的计提依据《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等文件和法规确定。20.减值准备覆盖租赁余值率 ● 计算公式:

减值准备覆盖租赁余值率=租赁余值减值准备/租赁余值账面余额×100% ● 指标释义:

租赁余值减值准备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根据租赁物余值可能发生的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

租赁余值账面余额指租赁物余值的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提取减值准备前的金额。租赁余值的定义与“租赁余值波动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盈利能力

(一)盈利水平21.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产利润率= 税后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 指标释义:

税后利润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损益表中的税后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按期初和期末余额算术平均后的数值。

折年系数表示12/n(或4/n),其中12(或4)是指一年的总月份数(或季度数),n是指数据期的月份数(或季度数)。21.1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资本平均余额×100%×折年系数 ● 指标释义:

资本平均余额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按期初和期末余额算术平均后的数值。

税后利润和折年系数的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22.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净收入×100% ● 指标释义:

营业支出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营业净收入为营业收入减营业支出的净额。

(二)利差水平23.租赁净利差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租赁净利差=综合内部收益率-综合资金成本率 ● 指标释义:

综合内部收益率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期末按照资金比重对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进行加权后计算的平均值。

综合资金成本是指金融租赁公司期末按照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对单项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后计算的平均值。24.综合内部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综合内部收益率=融资租赁资产比重*融资租赁内部收益率+经营租赁资产比重*经营租赁内部收益率 ● 指标释义:

综合内部收益率为融资租赁内部收益率与经营租赁内部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融资租赁资产比重是指融资租赁占租赁资产比例;经营租赁资产比重是指经营租赁占租赁资产比例。内部收益率是指使租赁项目未来产生的现金流的净现值等于净投资成本的折现率。其中,租赁项目未来净现金流为租赁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入(租金、或有租金及处置收入等)与现金流出(不包括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以及不能对应到单个租赁项目的成本费用)的差额。24.1融资租赁内部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融资租赁内部收益率=∑单项融资租赁项目比重*单项融资租赁项目内部收益率 ● 指标释义:

融资租赁内部收益率为单项融资租赁项目内部收益率按单项融资租赁项目比重加权后的平均值。融资租赁项目比重是指单项融资租赁资产占全部融资租赁资产比例。内部收益率的定义与“综合内部收益率”指标中定义一致。24.2经营租赁内部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经营租赁内部收益率=∑单项经营租赁项目比重*单项经营租赁项目内部收益率 ● 指标释义:

经营租赁内部收益率为单项经营租赁项目内部收益率按单项经营租赁项目比重加权后的平均值。经营租赁项目比重是指单项经营租赁资产占全部经营租赁资产比例。内部收益率的定义与“综合内部收益率”指标中定义一致。25.综合资金成本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综合资金成本率=∑单项资金来源的比重*单项资金成本率 ● 指标释义:

第五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定量和定性标准

信息科技风险(Information Technology Risk)

(一)信息科技治理(15分)1.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8分)

(1)是否确立董事会、高管层信息科技管理职责。(2)是否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体系。

(3)是否建立完善合规的信息科技“三道防线”以及信息科技三道防线的实际运作。

(4)是否明确信息科技治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公司治理。

评分原则:(1)考察董事会、高管层的信息科技治理职责是否完整,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不经董事会审批,或者本年内董事会会议不形成信息科技工作决议的此项最高得分4分。

(2)考察是否建立信息科技管理制度的起草、发布、修订等工作流程,信息科技管理制度是否涵盖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运行、信息安全、外包管理、业务连续性等领域。

(3)考察是否明确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科技风险监督的“三道防线”职责,“三道防线”部门设置是否合规;是否设立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成员来自高管层、信息科技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并定期向高管层汇报工作。

(4)考察商业银行是否以正式制度(文件)明确信息科技治理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公司治理;是否制定了信息科技治理运作效果考核指标并定期进行评价。

2.信息科技对业务发展的专业支持和匹配度(7分)(1)信息科技战略与业务发展战略的匹配度。

(2)信息科技人员、信息科技投入等与业务发展的匹配度(定量)。

(3)董事会、高管层等决策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信息科技专业知识能力。

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建立明确、可实施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是否定期评价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实施效果,建立信息科技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协调一致机制。

(2)考察信息科技人员数量、信息科技人员占比、信息科技投入占比与商业银行发展水平是否匹配,低于同质同类商业银行平均值的此项酌情扣分;考察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支撑与匹配程度。

(3)考察具有信息科技管理经验的高管人员在董事会、决策层是否具有一定的占比;是否设立首席信息官,直接向行长汇报,并参与重大决策,首席信息官是否具有一定的信息科技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

(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12分)1.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6分)

(1)是否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2)是否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统一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仍在信息科技部门的此项得分不超过3分。

(2)考察风险管理部门中是否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

(3)考察是否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覆盖是否全面。

2.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日常运作(6分)(1)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流程和方法是否完善。(2)是否建立常态化的风险识别和监测机制。(3)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结果是否得到合理运用。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建立信息科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置等工作机制;信息科技风险评级和风险分析工作中是否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工作,是否进行风险级别划分,并有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2)是否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关键风险点指标,风险监测指标是否定期评审、改进,风险监测结果是否向有关部门及高管层报告等。

(3)是否建立信息科技风险损失评估及处置机制。

(三)信息科技审计(10分)1.信息科技风险监督体系(4分)

是否建立信息科技审计体系,以及信息科技审计体系的合理性。

评分原则:(1)商业银行是否将信息科技审计工作纳入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范畴;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纳入信息科技审计相关内容,包括审计依据、标准和方法等内容;是否定期开展信息科技审计活动;发生信息科技重大突发事件时,内审部门是否介入调查;是否对信息科技重大项目实施财务审计。

(2)考察信息科技内审工作独立性和汇报路线的合理性。2.信息科技内外部审计(6分)(1)信息科技审计覆盖率。(定量)(2)信息科技审计整改率。(定量)(3)信息科技专项审计占比。(定量)

评分原则:(1)考察近三年信息科技审计覆盖率,包括信息科技内外审一级分支机构覆盖率及重要信息系统覆盖率。

【一级分支机构覆盖率】=【已开展全面信息科技审计的一级分支机构数】/【一级分支机构总数】*100% 【重要信息系统覆盖率】=【已开展信息科技审计的数据中心、重要信息系统、重大项目数】/【数据中心、重要信息系统、重大项目总数】*100%(2)考察近两年信息科技内(外)审整改率。

【信息科技内(外)审整改率】=【信息科技内(外)审报告中发现问题已完成整改的问题数量】/【信息科技内(外)审报告中发现问题的总和】*100%(3)考察近两年内(外)审工作中信息科技专项审计占比。【信息科技专项审计占比】=【信息科技专项审计次数】/【全部审计次数】*100%

(四)信息安全管理(14分)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8分)(1)是否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3)电子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建立合理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及制度体系。

(2)考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完整,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完善。

物理安全:中心机房及重点区域是否有环境监测、巡检、报警等安全防控措施,环境监测覆盖范围是否完备等。

网络安全:是否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访问控制策略,是否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是否有完备的网络边界策略等。

数据安全:是否有重要或敏感数据的定义标准和访问控制策略,是否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是否有生产数据提取、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

终端安全:是否有终端安全防控措施,桌面终端是否安装病毒防护及防火墙软件,病毒库是否定期更新,桌面终端移动介质使用管理,设备管理,行为审计等。

访问控制:是否建立物理和逻辑访问控制策略;中心机房等重要区域门禁系统认证方式及进出访问安全控制策略是否合理;重要信息系统逻辑访问控制策略是否完善,包括权限管理、密码策略等。

(3)电子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电子银行系统是否定期开展渗透性测试;是否有客户端安全防控措施;是否有强制双因素身份认证;是否有客户敏感信息防护措施等。

2.信息安全管理执行力(6分)

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当年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情况。评分原则:(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定期评价并修订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各项措施是否严格落实,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2)当年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情情况,事件发生次数可与同质同类机构平均值比较,并根据事件的负面影响程度进行酌情扣分。

(五)信息系统开发及测试(12分)1.信息科技项目管理体系(6分)

是否有完善的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组织和信息系统开发测试管理制度;是否有规范化的信息科技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建立了规范的项目管理组织、制度和流程,明确需求管理、开发管理、质量保障、问题管理、版本管理、项目后评价等职责;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严重缺失的此项最高2分。

(2)考察信息科技项目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是否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或外购、测试、试运行、部署、维护和退出等环节,系统开发方法是否与信息科技项目的规模、性质和复杂度相匹配。

2.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6分)

(1)信息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各重要环节是否开展风险管控。(2)信息科技项目重点环节的风险管控情况。评分原则:(1)考察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是否涵盖信息科技项目生命周期各重要环节,如需求分析阶段是否有业务部门提出明确的风险控制要求,是否有应急恢复目标、灾难恢复目标、数据管理目标等要求,信息科技审计人员或信息安全人员是否参加项目阶段评审,风险管理组织是否开展阶段风险评估等。

(2)是否建立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包括生产系统与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的有效隔离,生产系统与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的管理职能相分离,应用程序开发和维护人员未经允许不可进入生产系统等。

(3)考察业务部门在信息系统开发及测试各阶段的参与度。业务部门是否参与需求分析、测试、项目各阶段质量评审、用户验收测试、项目后评价等;已完成开发和测试环境的程序或系统配置变更应用到生产系统前是否经业务部门批准。

(4)考察重要信息系统源代码控制率(定量)。【重要信息系统源代码控制率】=【机构拥有全部源代码且具备后续自主维护开发能力、外部机构人员未经授权不能访问系统源代码进行功能定制扩展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总数】*100%

(六)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15分)1.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管理体系(8分)是否建立信息科技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有规范的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管理流程,并制定详尽的信息科技运行操作说明。

(2)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管理流程是否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容量管理、变更管理、服务水平管理、可用性管理等。

(3)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管理体系是否定期评价并修订完善。

2.信息科技运行维护运作(7分)

信息科技运行及维护管理各流程运作是否规范。

评分原则:(1)是否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措施提高运行与维护管理效率,完善运行与维护管理流程。

(2)信息科技内部是否有岗位制约机制,如信息科技运行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分离等。

(3)是否有容量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性能和容量设置是否恰当,性能和容量变更机制是否合理。

(4)考察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可用率(定量)。

【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可用率】=【计划提供服务总时间-计划停止服务时间-非计划停止服务时间】/【计划提供服务总时间】*100%(5)考察核心业务系统交易成功率(定量)。

【核心业务系统交易成功率】=【核心业务系统生产交易成功笔数】/【核心业务系统生产交易总笔数】*100%(6)考察重要信息系统监控覆盖率(定量)。

【重要信息系统监控覆盖率】=【实施应用级监控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总数】*100%

(七)业务连续性管理(12分)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7分)

(1)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健全;

(2)是否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并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业务连续性演练及改进情况;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评分原则:(1)是否建立日常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是否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政策和制度,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职责是否清晰完善。

(2)业务连续性管理相关参与部门设置是否合理;业务连续性管理主管部门为信息科技部门,且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不包含主要业务部门的此项得分不超过2分。

(3)是否完成所有重要业务影响分析,明确业务恢复优先级和恢复目标;是否制定所有重要业务的业务连续性计划,相关资源建设是否到位;是否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并评估改进,是否对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进行审计;是否有健全的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2.业务连续性管理日常运作效果(5分)(1)业务连续性资源建设是否与业务发展匹配;(2)重要信息系统灾备覆盖率。(定量)

评分原则:(1)考察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当前及未来几年业务发展需要,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建设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2)考察重要信息系统灾备覆盖率指标。

【重要信息系统灾备覆盖率】=【纳入同城/异地灾备、灾备级别为应用级/数据级且演练评估结果为真实接管生产的重要信息系统数】/【重要信息系统总数】*100%

(八)信息科技外包管理(10分)1.外包管理组织架构和外包战略(2分)

是否建立清晰、合理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组织架构,是否制定外包战略。

评分原则:(1)考察是否建立清晰的外包管理组织架构;是否明确高管层、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主管部门和执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是否定期开展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审计工作。

(2)是否制定与自身规模、市场地位相适应的外包战略;是否有针对性地获取或提升管理及技术能力,降低对服务提供商的依赖。

2.信息科技外包管理(4分)

(1)是否开展外包风险评估及外包服务商尽职调查。(2)外包合同内容是否完整。(3)外包服务监督与评价。

评分原则:(1)考察外包项目立项前是否进行风险评估;是否有合理的外包服务商准入标准;重要的服务提供商是否开展尽职调查。

(2)是否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合同内容是否包括对外包服务商的必要约束条款。

(3)是否对外包服务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对外包服务商进行评价,督促不断提升外包服务水平;是否建立恰当的应急预案,应对外包服务商可能出现的重大缺失。

3.跨境及非驻场外包管理(2分)(1)跨境外包风险管理。

(2)非驻场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及执行效果。评分原则:(1)存在跨境外包服务的,考察外包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跨境外包带来的国别风险,风险处置措施是否恰当。

(2)存在非驻场外包服务的,是否建立非驻场外包服务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标准和机制,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控、法律合规等方面是否有对服务提供商的风险管理要求。

4.重点外包服务机构管理(2分)(1)重点外包服务商的认定。(2)对重点外包服务商的管理要求。

评分原则:(1)是否制定重点外包服务商认定标准,建立明确的重点外包服务商清单,是否对重点外包服务商的组织架构、服务管理体系、技术服务能力、资质等进行考察和跟踪。

(2)是否对重点外包服务商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九)信息科技监管重大关注事项 1.信息科技治理结构重大变化

出现信息科技管理组织架构、信息科技高管层和科技部门负责人异常调整、信息科技战略重大变动等情况,对商业银行产生不利影响的,视负面影响情况,每种扣3-5分。本指标最高扣10分。

2.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

发生一起《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银监办发„2008‟53号)定义的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或两起(含)以上较大突发事件的,且认定商业银行在突发事件中负有管理责任,评级最高为三级。

3.涉及信息科技的案件

发生涉及信息科技案件的,视认定的商业银行责任和案件负面舆情影响,每起案件扣5-10分,最高扣20分。

4.存在严重违反相关信息科技监管法规制度的行为 对于在遵守信息科技监管相关规章制度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商业银行,如在评级内因信息科技事件受到20万元以上的监管处罚,评级结果最高为4级。

5.现场检查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

本现场检查工作中发现重要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可能对商业银行业务正常开展造成重大影响的,评级最高为三级。

下载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定量指标口径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发行贷款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5篇]

    定量指标测算公式及说明 一、资产负债率 1、计算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指标解释: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企业资产总额中负债所占......

    保险公司评级指标5篇

    险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框架将如下表所述,分为两大部分,其中定性分析分为经营环境、基础素质、内部控制机制、发展远景、遵纪守法等五个方面;定量分析分为规模实力、经营能力、......

    主文件-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范文

    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一、依据 为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监管、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现依据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

    关于绩效考核指标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的说明(范文大全)

    关于绩效考核指标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的说明 各市州局征管科(处)、风险办: 经研究,现将风险管理指数中的财务报表采集率考核口径做进一步明确: 一、 财务报表采集率(%)(省局) 考核......

    新增长期意外险等业务统计指标口径及说明

    附件1:二、新增长期意外险等业务统计指标口径及说明1、“原保险保费收入-意外伤害险-一年期以上”。指保险期限超过一年或保险期限虽不超过一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意外伤害保......

    信用评级情况说明

    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税收情况说明 重庆第二机床厂有限责任公司为南岸区地税长生所所辖企业,已经依法在地税办理税务登记。我公司在2015年信用评级中,在“020101.未按规......

    金融机构主要监管指标

    金融机构主要监管指标 一、 偿付能力指标 1、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贷款损失准备未提足部分-入股联社资金)......

    城商行监管指标

    城商行监管指标2011年,银监会上调了城商行几个关键监管指标数据。具体为: 资本充足率上调到10.5%,较2010年提高0.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7.5%, 杠杆率不低于4%。 贷款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