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调查
作品封面
作品名称: 关于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调查及对策研究 学院年级: 东方科技学院 2010级
作 者:
刘 继 鸿 指导老师: 高平安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2011年 2月
关于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调查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经历了五十多载的风风雨雨的农村信用社,尽管各项业务和改革进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提高,但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诚信条件下,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应当联系实际,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全盘工作以及不同的经营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与之相协调的文化建设活动。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文化建设
目 录
一、前言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二)合规管理职责不够清晰
(三)合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四)合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工作机制,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
(二)加强学习,提高信合员工队伍素质
(三)以人为本,增强信合员工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
(四)加强物质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经历了五十多载的风风雨雨的农村信用社,尽管各项业务和改革进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提高,但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现有的社会环境和诚信条件下,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应当联系实际,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全盘工作以及不同的经营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与之相协调的文化建设活动。
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部分农村信用社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经营的做法,把精力集中于完成考核经营的任务和指标上,只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而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甚至有些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二是部分员工的合规理念和风险意识不够深刻牢固,违规事项仍有发生,情面大于制度、习惯代替制度、信任代替管理等不良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制度执行力不强或执行存在偏差现象;三是存在重发展轻风险防范,重事后稽核检查,轻事前、事中的合规风险控制;四是部分员工是被动合规而不是主动合规,对规章制度认识不到位,导致存在明知道有些事情不符合规定,但存侥幸心理,违规作为。
(二)合规管理职责不够清晰。一是虽然目前县农村信用联社建立了合规管理部门,但是职责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 造成合规文化建设浮在面上,深度和广度不足;二是虽然在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和基层信用社均设臵了合规风险管理岗位,但终因管理上存在盲点,“形似而神不至”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有的合规管理员,“有合规管理员之名,却无合规职能之实”未能真正履行合规管理职责,缺乏责任心。由于受利益的制衡使得基层合规管理岗对本机构的违规行为往往缺乏主动报告意识,影响了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三)合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制定、设计合规制度体系时,未能全面考虑、覆盖合规风险管理或者说合规文化内涵的各个层面。在大量的规章制度面前,还存在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精力和财力设计出的合规制度成为摆设,合规文化建设成为人人都会说的一句空话;二是由于合规激励和考核机制缺失,导致为了完成业务指标急功近利,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
(四)合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一是合规风险管理缺乏科技支撑。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技术与手段比较单一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拓展、新客户关系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对合规风险进行动态、持续的识别、计量、评估和管理的能力较薄弱,不能随时发现和提示风险点。虽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和新产品论证,但其技术和手段不能适应业务发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需要,对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不能提供有效的合规性测试;二是尚未建立合规风险监测模型和指标,无法准确衡量合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以确定合规风险的优先考虑序列;三是缺乏合规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合规风险管理领域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合规管理职责落实不够。
加强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工作机制,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和长效工作机制,良好的机制基础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一是建立内部共同利益机制。大力提倡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企业精神,并可试行农村信用社员工模拟持股经营、风险抵押承包经营等模式,将员工的经济利益与信用社经营利益联系起来,共同进退,强化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内部业务活动约束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活动建立系统规范的行为规则,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三是建立内部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在强化高级管理阶层的利益保障机制时,必须建立和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二)加强学习,提高信合员工队伍素质
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广大信合员工的自身素质,过硬的业务操作技能和扎实的自身修养和良好的文化底蕴。如果广大信合员工业务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那么农村信用社讲创新、讲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在社内积极倡导加强学习的好风气,号召大家在政治上积极学习,在业务上开拓进取,从而让广大的信合员工逐渐树立起以学习为荣、以学习为乐的意识,这样一来就会对农信社的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开展,农村信用社领导应鼓励信合员工积极参加技术职称考试、参加不同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引导他们在学习上自觉地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是一件很愿意做的事,因为只有学到了真本事,才能在日后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至被社会所淘汰。
(三)以人为本,增强信合员工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
由于信合员工是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所以,在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把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自身经营效益和员工个人自身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充分调动广大信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又要履行办社宗旨,服务“三农”,实现社农双赢,增强服务意识和全局理念。只有这样,广大信合员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愿意投身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并以实际行动为本单位的信合文化建设做贡献。
(四)加强物质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联系统一的,精神文化是通过物质环境等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环境只有蕴含了一定的精神才能称得上物质文化。农村信用社的物质建设要体现“安全牢固、美观实用、温馨和谐、诚心服务”等内涵,不仅要在营业网点建设、安全设施的安装上下功夫,还要在办公生活设施的配臵上紧紧围绕这个内涵进行。农村信用社网点如果真正做到了软硬环境建设到位,就会大大激发广大信合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也会使农村信用社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从而确保农信社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在借鉴国际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企业文化加以发展和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在广大信合员工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内涵,为农村信用社尽快跻身国际一流银行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2007-12-12 17:30: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2)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年月~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万占全市总人口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
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年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户评定信用村个评定信用镇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次共发放贷款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户为农户送资金万元、送信息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
济效益的提高。年全市家信用社中个联社、个法人社共有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家共盈利万元。但到××年底全市家信用社家联社、家法人社中已有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万元较年增加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家亏损额也下降到万元较年减少万元。预计××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万比上年减少约。
表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变化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
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
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2002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2002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2002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校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2002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03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表1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变化(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2002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
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许昌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和2002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表2许昌各县(市)资金外流规模增幅变化(单位:万元)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许昌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四)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切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200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2002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2002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2002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2002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2003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表1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变化(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2002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许昌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和2002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2002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表2许昌各县(市)资金外流规模增幅变化(单位:万元)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调查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年月~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万占全市总人口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
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年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户评定信用村个评定信用镇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次共发放贷款万元。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户为农户送资金万元、送信息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年全市家信用社中个联社、个法人社共有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家共盈利万元。但到××年底全市家信用社家联社、家法人社中已有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万元较年增加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家亏损额也下降到万元较年减少万元。预计××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万比上年减少约。
表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变化单位万元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