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密概论第4讲
第四章
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节
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尖锐复
杂
第二节
保密工作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第三节
保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
重点 保密工作概论
授课人:吴 同 斌
第四章 保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节 依然严峻的保密形势
正确认识形势,统一思想,在大局下思考与谋划工作,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这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好保密工作的正确方法。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间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 等方面的斗争日趋激烈。有三大特点:
1.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但会经 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2.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 争日趋激烈。
3.世界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窃密与反窃密的 斗争愈演愈烈。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已具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面临的窃密 威胁不断加大。
保密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担负着繁重的任务。
一、当前窃密与反窃密斗争形势尖锐 复杂,必须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 紧迫感
(一)目的更具战略性。
(二)主体更具多元性。
(三)手段更具技术性。
(四)渠道更具广泛性。
(五)目标更具指向性。
二、当前保密工作的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国保密战线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普遍增强了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 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1.为了加强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中 共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反复指出要加强对 保密工作的领导。
2.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对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规范了保密工作行为准则,积极支持保密部门开展工作。
3.地方各级保密委员会认真履行领导职能,促进了保密工作的发展。
(二)各级保密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日常工作成效显著
1.进一步加强了保密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日常行政管理、技术检查
和防范等项工作。
2.严肃查处失泄密事件,严厉打击窃 密泄密犯罪行为。
3.对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做了 深入研究和探索。
(三)广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
1.通过“二五”、“三五”、“四五”、“五五” 普法教育,保密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保密 的意识和观念普遍得到加强。
2.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党政军机 关和保密要害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 检查。
(四)相继出台了一批保密法律法规,保密管理取得了新的成效
加强保密工作法制化建设、坚持依法治 密,是加强保密工作的根本途径和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在保密立法和保密法律、法规 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1988年9月5日,《保密法》正式颁布,并 于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2.相继出台了《保密法实施办法》、《科学 技术保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国 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国 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 保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保密规章。
3.国家保密局会同各中央国家机关制定了各 业务系统《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为保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4.2010年4月,新修订的《保密法》颁 布,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5.对保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了 监督检查。
6.保密部门与政法、纪检、监察等部 门密切配合,加大了依法查处泄密事件的 力度。
(五)保密技术工作有了一定进展,技 术防范能力有所提高
1.党中央提出保密工作必须增强技术 含量,强化技术检查和技术防范手段,加 快实现保密工作现代化。
2.保密部门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 靠各方面力量,在发展保密技术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研制推广了一批保密技术检查 和防范的设备和设施。
3.组织开展了保密技术检查,对一些 泄密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了措施。
三、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背景:对我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监控和情报战略,窃密手段不断翻新,窃密活动十分猖獗。
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技术发展使保密管理的对象、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泄密风险、泄密渠道和泄密隐患明显增多。保密管理体系不健全、手段不过硬、队伍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对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 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1.政治警觉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保密意识淡薄。
2.对保密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 要,忙起来不要”。
3.观念陈旧,认识滞后,认为保密工 作仅仅是管好文件。
(二)保密管理工作滞后
1.面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遇到的新情 况和新问题,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还相 对缺乏。一些保密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
2.对现行规定执行不严,保密纪律松 弛的问题比较突出。
3.对党政军机关、保密要害部门和涉 及国家秘密的重大活动、重要项目的管理 措施还不够得力。
4.对保密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 够,对泄密事件的查处不够严厉,对泄密 犯罪的打击不够有力。
(三)保密技术防范落后
1.对涉密机关和保密要害部门应采取 的保密技术防范措施缺乏明确的要求。
2.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 应用工作进展迟缓,经费投入不足。
3.保密技术检查手段薄弱,发现泄密 隐患和泄密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保密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
1.有些涉及国家秘密较多、保密工作 任务繁重的部门,长期没有专人从事保密 工作。
2.机构改革后一些市、县的保密机构 有所削弱。
3.在保密干部的配备上,有的数量不 够,有的素质不高。
第二节
当前保密工作的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以教育培训为先导、法规制度为基础、监督检查为保证、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保密管理体系,大幅提高保密教育培训能力、技术防范能力、检查查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一、加强保密法制建设
健全保密法制,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手 段。
1.在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保密法律、法规的 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保密法规、规章。
2.依法严肃查处泄密事件,狠狠打击泄露 和窃取国家秘密的犯罪行为。
二、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保密宣传教育是保密工作的一项基础 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增 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2.深入开展保密形势教育、保密法制 宣传教育和保密技术支持教育。
3.大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 众的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自觉履行保密职责 和义务。
4.根据中央要求,将保密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干部院校、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
5.把保密教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保密行政管理工作
在新形势下,保密工作要强化管理,强化服 务,而管理本身也就是服务。
1.研究保密工作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新方 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密 管理体制。
2.对保密工作实行全方位、分层次管理,对 涉及国家秘密安全或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安全的事 项都要管理到位。
3.切实抓好涉及国家秘密的分布、流向和变 化等情况,实行国家秘密的动态管理。
4.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把执行保密法纪的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内容。
5.突出重点,抓好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保密要 害部门的保密管理工作,真正建立起高效、科学 的保密管理体制。
四、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保密技术
加快发展保密技术,是对付高技术窃密手段 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保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 措。
1.对党政机关和保密要害部门装备必要的保 密技术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保密技 术检查标准等突出问题,制定规定或采取措施,统一规范,统一行动。
2.加快研制和开发保密技术防范设备,有计划、分层次地装备党政军机关和保 密要害部门。
3.保密部门要同安全、公安和其他有 关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加强保密技 术检查,增强发现泄密隐患的能力。
五、开展保密工作理论和政策研究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窃 密活动的新动向和加强防范的新对策,探 索保密工作基本规律,研究改进保密管理 的新举措,制定各项保密工作的具体政策 和对策。
六、建设高素质保密干部队伍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保密干 部队伍,是新时期保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做 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
1.保密干部要努力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 基本方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乐于奉献,爱 岗敬业。
2.保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求保密干部知识面 要宽、政治敏锐性和工作预见性要强,并具有一定 的组织协调和处置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加强学习培养,调整优化保密干部队伍 结构,使懂法律、懂管理、懂技术的干部占较大的 比例,增强保密队伍的战斗力。
4.加强保密干部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将 保密干部的定期培训、专项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使保密干部保持头脑常清,知识常新,不断增强搞 好保密工作的本领。
思考题
1.当前对我实施窃密的特点是什么?
2.当前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我国保密工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4.保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篇:保密概论第6讲
第六章
保密法律法规
第一节
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概念
第二节
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关系
第三节
《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
第四节
保密工作有关法规 保密工作概论
授课人:吴 同 斌 第六章
保密法律法规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实施保密管理,是做好保密工作 的根本保障。
保密法是调整保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从内容上讲,保密法是确定、使用和保守国 家秘密以及有关各方因此而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法 律规范。
从形式上讲,保密法既包括了保守国家秘密 的基本法律,也包括了其他一切形式的保密法律 规范。
第一节
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概
念及相互关系
一、保密法律
保密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 范性法律文件,是保密法律体系中的基本 组成部分。
我国的保密法律主要包括两类:
(一)根本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第五十三条的保密规定,是整个保密法律制 度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约束力。我国现行《 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二)有关法律
一方面,是指保守国家秘密的专门法 律,这是保密法律规范的基本表现形式,即狭义的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国家秘密法》是制定一切保密法规、规章 和具体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整个保密 法律、法规体系中起主导、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是指我国基本法律中的有 关保密法律规范。如《刑法》、《专利法 》、《档案法》、《国家安全法》以及《 全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泄 密犯罪的补充规定》等法律中的有关保密 法律规定,是保密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保密法规
保密法规,是由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 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保密法规是保密法律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保密法律规范都是 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保密法规包括行政 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一)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 施办法》、《专利法实施细则》、《档案 法实施办法》等法律实施办法中的有关保 密规定,以及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发明 奖励条例》等其他单行的行政法规中的有 关保密规定。
(二)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大及 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 制定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 适用的《保密法实施细则》、省人大或其 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地方性保密法规以 及其他地方性法规中的有关保密规定。
三、保密规章
保密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 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 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 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保密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 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保密规章分 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规章
1.国家保密局单独制定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的,全国广泛适用的保密规章。如《国家秘密及 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科学技术保密暂行 规定》、《新闻出版保密暂行规定》等。
2.《保密法》授权制定的保密规章,如保密 期限办法、文件资料保密办法等。
3.国家保密局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规章,如 国家保密局与五部门制定的《查处泄密案件协调 配合办法》等。
4.国家保密局单独制定的在保密工作系统内 适用的规章,如《保密工作部门查处泄密事件工 作办法》等国家保密局认为需要制定的规章。
5.各业务系统的《保密法实施细则》。
6.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制定或国家保密局商请 其制定的其他保密规章,如涉密重大活动的专项 保密规章等。
7.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其他规章中的有关 保密规定。
(二)省政府制定的地方性保密规章
包括省政府制定或批准的地方性保密规 章、省政府制定或批准的其他地方性规章中 的有关保密规定等。
四、保密法律、法规、规章的关系
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共同构成我国保密法 律体系的框架,是我国保密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
保密法律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颁布的,是我国保守国家秘密工作最高效力的规 范性文件,也是其他保密法规、规章赖以制定的 依据,保密法规、保密规章不得与之相抵触。
保密法规是保密法律体系的主要 表现形式,其地位和效力低于保密法 律,高于各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
保密规章也是保密体系的形式,其效力低于保密法律和保密法规。
第二节
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
一、《保密法》的立法背景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保密工作,在几 十年保密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保密工作传统。
(一)建国之初,党中央根据我们党成 为执政党的新情况,及时作出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加强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决定。1951 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政务院颁布 了《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政 府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保密工作行政法规,对加强我国保密工作的管理起了重大作用。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行 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对保密 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部新 的保密法律。1988年9月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1989年5月1日施行。
(三)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特 别是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 展,保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 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完善。2010年4月29日,十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自2010年10月1日施行。
二、《保密法》的主要内容
《保密法》共分六章五十三条。
第一章
总则
共8条,主要规定立法 宗旨、适用范围、国家秘密概念、保密工 作方针、保密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关、单位 保密工作职责及保密奖励制度。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共 12条,主要规定涉密事项范围和密级范围,定密工作体制,定密责任和权限,定密 工作内容和流程,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不明确或者有争议事项的确定等。
第三章
保密制度
共20条,主要规 定国家秘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发 布、涉密采购、对外交往与合作、涉密会 议活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军事禁区与 涉密场所、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涉密人员等方面的保密管理制度,并针对 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共7条,主要规定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保密规章和标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泄 密案件查处、定密监督、密级鉴定和处分 监督等职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共4条,主要规定严重 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 密案件和定密不当的法律责任,互联网及其他 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法律责任,以 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共2条,是关于有关军事法 规和本法施行日期的规定。
三、《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是《保密法》的具体化,它使《保密法》的若干内容更具备可操 作性。《实施办法》共分五章四十一条,其基本内容抓住了贯彻《保密法》最需要 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保密法》中的一些条款作了 解释,例如对《保密法》规定的国家秘密 的定义,泄露国家秘密等都作了充分而具 体的解释。
二是突出了保密范围的作用,先后几个 条款讲到了保密范围,对哪些机关、单位应 当熟悉保密范围,在“对号入座”确定国家秘密 具体事项后发现有误时,由谁来纠正,对不 明确事项如何确定密级等。
三是明确了有关保密管理的条文,它 体现在保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对保密工 作的监督,对泄密时间查处工作的监督。
四是根据实施保密法的需要作出具体 化的规定,如对一些重要保密制度,泄密 责任等都区别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
新《保密法》出台后,《实施办法》 也即将修订出台。
第三节
保密工作有关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 办法
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 暂行管理办法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
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 的规定
国家秘密设备、产品的保密规定
泄密事件查处办法(试行)
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保密暂行规定
关于禁止邮寄或非法携运国家秘密文 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规定
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 定
第四节
国外保密法概况
一、国外保密法概述
保守国家秘密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一种社会 现象。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 经济还未完全成熟起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 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的保密法制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 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借鉴国外的 有益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在英美判例法国家,成文法在其整个法律体 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 一特点在保密法领域也有一定的表现。美国颁布 了不少有关保密的成文法律,如《美国统一保密 条例》、《美国国家安全法》、《美国情报人员 身份保护法》等。英国有《英国1989年官方保密 法》等。加拿大有《加拿大国家保密法》、《加 拿大个人隐私法》、《加拿大信息获取法》等。大陆法系国家也都颁布了一些保守国家秘密的法 律。
从国外保密法律法规的内容看,保密法所规 范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 下几个领域:
首先是国家安全领域。诸如军事计划、武器 装备、作战行动,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系统、设施、工程或计划的弱点和功能,外国政府情报,情报 活动、情报来源或渠道,国家的对外关系或对外 活动,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科学技术或经济事项,密码等。
第二是信息及政府公务活动领域。一方面强 调信息公开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认为,对涉 及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信息加以保护是至关重 要的。美国在提倡新闻自由和信息公开的同时,对于不能对公众公开的信息要求采取严格保护措 施,美国的信息公开法中就列举了九类不得向公 众公开的秘密信息。
另外,通过法律手段对个人隐私以及商业秘 密等给予相应的保护。
二、欧美主要国家保密法简介
(一)美国保密法简介
在西方国家中,美国的保密法律体系 是比较健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都有所体现,保密法所调整的领域也是比 较广泛的。
美国的保密法律法规主要有:美国总 统颁布的行政命令、《美国统一保密条例 》、《美国国家安全法》、《美国信息公 开法》、《美国国家安全局法》、《美国 中央情报局条例》、《美国秘密情报程序 法》、《美国阳光法》、《美国“休斯-瑞 安”法案》、《美国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美国获取机密资料程序法》等。
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主要规定了如 下内容:
1.各部门、单位保密官员的职责;
2.确定密级的原则;
3.接触秘密信息、资料的基本要求;
4.秘密材料的复制及销毁;
5.违反保密规定的处理。
(二)英国保密法简介
在英国保密法律法规中,《英国官方保密法》 占有主要地位,是保密法律法规的核心。英国第 一项保密法案早在1889年就由国会通过。1911年 颁布的《官方保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成 文保密法,此法规定所有的政府文件都要保密。英国于1989年对这一法律进行了修改,经过修改 后的这项法律被称为《英国1989年官方保密法》。
(三)俄罗斯保密法简介
1993年7月21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签 署命令,公布实施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保密法》。作为俄罗斯联邦政府保密工作的基本法,该法中 规定了有关定密与解密的制度,以及保守国家秘 密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调 整与确定同国家秘密、解密有关的各种关系,维 护俄罗斯联邦的安全与利益。
该法的适用范围是:俄罗斯联邦境内 外所属的以下机构和个人,各权力代表机 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地方自治机构,企业,法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组织和 机构,以及承担保密义务或按其地位应当 完成该法要求的所有公职人员和俄罗斯联 邦公民。
三、亚洲部分国家保密法简介
(一)日本保密法简介
日本保密法主要调整公务领域的保密工作。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于行政机关的保密问题,于1953年制定了“关于制定秘密文件的处理规程”。该规程实施了十多年后,对规程不严密的地方进行 了修正,并更名为《关于秘密文件的处理问题》,实际上还是在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细则,而不是一部 法律,尽管如此,其所起作用应该说是填补了法律 调整的空白。
日本于1980年正式提出制定一部国家 保密法,至1985年连续三次提交议会进行 审议,均遭否决,最终于1992年通过了这 项法案,只是名称改为《防止向外国提供 防卫机密法案》,所调整的领域仅限于防 卫机密。
(二)韩国保密法简介
1.《韩国保密业务规程》:根据秘密的重要性 和价值程度分为三级:一级秘密、二级秘密、三级 秘密。
2.《韩国军事保密法》:其目的是保护军事机 密,以利国家安全。该法明确规定了什么是军事秘 密及军事秘密的范围、保护措施。
思考题
1.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分别由谁制定?三 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保密法》共分多少章、条?各章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3.当前我国都有哪些保密法规规章?
第三篇:保密概论第8讲
第八章保密监督检查
第一节检查范围、对象及其内容
第二节检查方法、手段
第三节违法违规问题处置
第八章保密检查工作
宋 德 忠
青岛市保密局副局长
课程目录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第三节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一、保密检查的目的依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了解被检查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保密法规的情况,提出改进与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以推动保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服务。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二、保密检查的对象
涉及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三、保密检查的内容
(一)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是:党政领导是否结合业务工作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否确定有领导同志负责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否每年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是否根据保密工作任务的需要设置保密工作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管理保密工作;是否在主管或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方面做了实际工作;保密工作机构和保密工作人员是否明确职责任务并发挥了作用。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二)领导干部的保密工作。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否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保密纪律;是否了解自已主管的业务工作方面的保密情况,在领导业务工作时是否对保密工作提出要求;能否自觉接受保密检查和监督;办公设施、环境是否具备保密条件。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三)保密规章制度建设。重点:是否依法确定了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制定的保密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本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备可操作性。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四)保密宣传教育。重点是:保密宣传教育是否有计划和有落实的措施;是否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是否针对不同特点的涉密人员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通过保密宣传教育,有关人员对保密法规的理解程度和在从事业务工作中应用的能力。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五)保密要害部门(部位)。重点是: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结合业务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各个环节制定和落实了具体的保密制度和防范措施;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的配备是否符合保密要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所处环境是否具备相应的保密条件,是否有必要的保密设备。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六)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管理。重点是: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是否依据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在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各个环节的管理上是否有严格的手续和保密保障;经管国家秘密人员的配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七)重大活动和项目保密工作。
重点是:对涉及国家秘密或涉外的重大活动、项目是否制定了具备可操作性的专项保密规定;是否确定有领导同志负责保密工作;是否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具体实施专项保密规定,并负责有关宣传和对外交流方面的保密审查;有关人员对于如何处理涉及保密的事项是否达到了应知、应会。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八)保密技术防范措施。
重点是:涉密的电子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否符合保密要求,是否制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管理,是否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技术防范措施。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九)泄密查处工作。
重点是:对本机关、单位发生的泄密事件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查处和采取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对发生泄密事件的原因是否认真分析,总结教训,并采取实际措施堵塞了泄密漏洞。
第一节保密检查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十)保密检查工作。
重点是:保密检查是否有计划和有落实的措施;对所属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和人员执行保密法规、制度的情况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检查;对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检查本机关、单位保密工作后提出的改进意见和要求,是否认真研究和采取了整改措施。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一、保密检查的方法
(一)根据检查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全面检查(综合检查)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
全面检查,指对检查对象保密管理工作的情况作全面的检查。
重点检查,指根据工作要求,对检查对象保密工作一个或几个方面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二)根据检查相隔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的有规律的检查。不定期检查,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无规律的突击性检查。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三)根据检查实施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事先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事先检查,指在相对人的某一行为开始之前实施的检查。
事中检查,指在相对人的行为开始之后、结束之前实施的检查。
事后检查,指在相对人的行为已经结束后实施的检查。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四)根据检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查、互查和抽查
自查,是被检查单位依据上级制定的检查内容标准,进行自找差距、自找漏洞、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过程。
互查,是单位之间互检、互帮,共同切磋,提高保密工作质量的过程。
抽查,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领导机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底数,所进行的抽样调查;另一种是领导机关为了验证某项工作的真伪而进行的复查。
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自查、互查、抽查会同时使用。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五)根据检查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检查和技术检查
普通检查,指对有关工作情况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进行检查。
技术检查,指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涉及国家秘密的重大活动(会议)、项目的保密措施的可靠性进行的保密技术检查、检测。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二、保密检查的实施
(一)保密检查由各级保密局、保密工作机构或会同有关机关、单位组织实施,要有领导同志负责。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二)保密检查前,负责组织实施的单位要认真研究确定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检查人员要熟悉有关保密法规、制度,了解被检查单位的保密范围。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三)保密检查中,检查人员应认真听取被检查单位的汇报,查看有关文字材料,深入到涉及国家秘密较多的业务部门,接触不同层次的人员,实地了解情况。
在保密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危及国家秘密安全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被检查单位的主管领导提出立即采取应急的整改措施的要求。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四)保密检查后,检查人员对检查结果要认真研究,对被检查单位的保密工作做出“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结论,并可采取评分的办法。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向被检查单位正式提出改进意见,并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写出报告。
第二节保密检查的方法及实施
(五)对认真接受保密检查和保密检查中发现的保密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有关保密局、保密工作机构和机关、单位应视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保密检查发现的泄密隐患、薄弱环节不予重视,不积极采取解决措施的单位和人员,应予以批评,并视情向有关上级机关报告和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节 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一、限期整改
发现机关、单位保密制度建设不完善,涉密人员、涉密载体和涉密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不严格,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到位,可能使国家秘密接触、知悉范围扩大或者失去控制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其采取纠正、补救措施,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并根据整改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复查。
第三节 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二、责令停止使用
发现机关、单位处理涉密信息的设施、设备、场所不符合国家保密标准,技术防护没有达到保密要求,存在明显的泄密隐患和漏洞,继续使用将导致国家秘密失控或者泄露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立即责令停止使用,予以封存,需要技术核查取证的,可以暂予扣留。
第三节 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三、建议处分并调离
发现机关、单位有关涉密人员有《保密法》第48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分建议;对情节严重不适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还应当建议机关、单位将其调离涉密岗位。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第三节 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四、督促、指导查处工作
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要求有关机关、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听取案件查处情况汇报,组织进行密级鉴定和危害评估,督促对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并指导制定和监督落实整改方案。对重大泄密案件,或者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泄密案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机关、单位共同调查处理。
第三节 保密检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
五、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经调查认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有关机关。涉嫌构成《刑法》第111条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移送国家安全机关;涉嫌构成《刑法》第282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移送公安机关;涉嫌构成《刑法》第398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移送检察机关。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八十二条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一、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内容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是指对“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调查处理。包括:
(一)查明所泄露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内容与密级、危害程度、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或规定对泄密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有关机关、单位作出处理;
(四)针对泄密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保密工作的意见。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二、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原则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定性准确。
依法办事原则,要求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手段、方式、方法,作出处理决定必须有法律依据。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三、泄密事件查处的职责分工
(一)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或参与查处下列泄密事件:
1.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交办查处的;
3.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组织或参与查处的。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或参与查处下列泄密事件: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3.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交办查处的;
4.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查处的;
5.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组织或参与查处的。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三)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组织或参与查处下列泄密事件:
1.本机关及其在京直属单位发生的;
2.京外直属单位发生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3.向境外组织、机构或人员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的;
4.泄密责任者由中央、国家机关任免的;
5.本部门领导交办查处的;
6.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查处的;
7.本部门认为需要组织或参与查处的。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四、发生泄密事件的报告制度
根据国家保密局于1999年11月16日发布的《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国保发【1999】8号),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24小时内,书面向下列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报告:
(一)地方机关、单位发生的泄密事件,按隶属关系向所在地的县或市(地)、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二)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直属单位发生的泄密事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报告;单位在京外的,同时向所在地县或市(地)、省(区、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三)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发生的泄密事件,向国家保密局报告。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四)各级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事件,在向其主管部门报告的同时,应直接向国家保密局报告。
情况紧急时,可先口头报告简要情况。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五、终结泄密事件查处工作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泄密事件已经调查清楚;
(二)已经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对泄密责任者已经作出处理;
(四)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或单位已经采取了加强保密工作的措施。
第四节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
六、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
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终结期限为三个月。自报告之日起三个月未能终结的,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说明原因。逾期未见说明原因或理由不充分的,负责组织或参与查处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应当予以检查、督促。
思考题
1、保密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2、保密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3、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4、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5、泄密事件查处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第四篇:第01讲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
环球网校: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考试问吧,有问必答!
音频、讲义网校免费提供,如有贩卖勿上当,免费咨询:400-678-3456 转 601
课件联系QQ:1360362824
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术语和相关知识。
二、大纲要求:
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要求、顾客、体系、质量特性等)2.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1 质量的定义及其要点 一.质量的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二.要点 1.“固有特性”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
固有特性: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特性: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
固有与赋予特性的相对性:不同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不同,某种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转换)。2.“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可以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
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要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这样做的。
必须履行的:是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不同相关方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可能不同。组织在确定产品要求时,应兼顾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要求是多方面的,可以修饰为:产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顾客要求等。
| 会计证 | 建筑师 | 安全工程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造价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注册税务师 | 银行从业 | 证券从业 | 期货从业 | 经济师 | 报关员 | 外销员 | 执业药师 | 卫生职称 | 助理医师 | 职称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计算机 | 雅思 | 公共英语 | 自考英语 | 新概念 | BEC | 托福 | 公务员 | 人力资源师 | 高考 | 中考 | 司法考试 | 更多
1页
环球网校: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考试问吧,有问必答!
音频、讲义网校免费提供,如有贩卖勿上当,免费咨询:400-678-3456 转 601
3.质量的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
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4、质量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质量优劣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例题1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指的是()A.产品的“固有特性”
B.产品的“赋予特性”
C.产品的“重要特性”
D.产品的“一般特性” 答案:B 例题2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的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体现了()
A.质量的经济性
B.质量的时效性
C.质量的广义性
D.质量的相对性 答案: B 例题3要求是指()需求或期望。A 明示的 B 通常隐含的
C 固有的 D 必须履行的
| 会计证 | 建筑师 | 安全工程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造价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注册税务师 | 银行从业 | 证券从业 | 期货从业 | 经济师 | 报关员 | 外销员 | 执业药师 | 卫生职称 | 助理医师 | 职称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计算机 | 雅思 | 公共英语 | 自考英语 | 新概念 | BEC | 托福 | 公务员 | 人力资源师 | 高考 | 中考 | 司法考试 | 更多
2页
环球网校: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考试问吧,有问必答!
音频、讲义网校免费提供,如有贩卖勿上当,免费咨询:400-678-3456 转 601
答案:ABD
| 会计证 | 建筑师 | 安全工程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造价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注册税务师 | 银行从业 | 证券从业 | 期货从业 | 经济师 | 报关员 | 外销员 | 执业药师 | 卫生职称 | 助理医师 | 职称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计算机 | 雅思 | 公共英语 | 自考英语 | 新概念 | BEC | 托福 | 公务员 | 人力资源师 | 高考 | 中考 | 司法考试 | 更多
3页
第五篇:评价论美学概论第8讲
评价论美学概论第八讲: 审美活动的规律论
(一)——感受(感知与情感)活动的选择性、阈限性和适应性
1、感受的选择性:人的感受能力只对合职能或合需要的刺激起反应,而对其余的刺激不起反应。
前一种感受的选择性如:
眼——光、电、压力;耳——机械振动;
后一种感受的选择性如:
不同性别、年龄、性格、爱好、需要的人进入同一场所(如百货商店),会对其中的不同事物起具有选择性的感受反应:
小孩——玩具;女性——服装、化妆品; 成年男性——电器等 再如:做母亲的人在睡觉时极易对幼儿的情况起反应,而对其余刺激(如丈夫打鼾)则不易起反应。
感受的选择性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主体的需要对感受的选择性的影响。例如:不同性别、年龄、性格、爱好、需要的人面对同一文艺作品时,会对作品的不同方面发生有选择性的感受。以现代小说《林海雪原》的阅读情况为例,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书中内容的兴趣所在一般是:
儿童——战争情节; 青年——爱情情节; 老年——?
人会对什么样的事物起情感反应同样取决于事物是否直接或间接、现实或虚拟地与自己的需要有关。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人的需要无关的事物,人是不会起情感反应的。
感受的选择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或解 释:为什么对于同一事物,某些人感到美,而另一些人却可能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是可能抱着不同的需要来看待同一事物的,当前事物与主体的当前需要合乎与否的关系就决定了他当前是否会对这一事物起情感反应。换而言之,主体是否并会在哪方面对事物产生美感会受由自身需要决定的感受的选择性的影响。
2、感受的阈限性:人的感受能力只对一定强度范围内的刺激起反应,而对于在强度上处于上下阈限之外的刺激则不起反应或不能起正常反应。
如:视觉——光线太暗或太强均不能正常反应;听觉——音量过小或过大均不能正常反应。
情感——对价值量过小(如地上的一分或一角钱)的事物不起反应,对价值量过大的事物(如老年范进对中举之事)也不能起正常反应。
感受的阈限性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眼界高(感受阈限之下限值高)的人不容易对事物发生(狭义或正面的)审美活动,反之,眼界低(感受阈限之下限值低)的人则容易对事物发生审美活动。前一种情况,如:沈阳某街头征婚者对其行为之原因的解释;再如:大艺术家或大批评家通常都不会对未具超常艺术水平的人工/符号作品发生审美活动。后一种情况,如:儿童或其他生活经验贫乏(因而视野窄、眼界低)的人则容易对事物发生审美活动。如某些对外貌完善的异性见识得少的人对于异性的审美。再如某个从平均师资水平较低的大学考上一所平均师资水平相当高的大学的研究生的人会对于后一所大学的教师的学术能力产生审美活动,而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在同一所大学读书的人则不容易发生这种审美。
3、感受的适应性:人的感受能力(1)在单调或惯常刺激的持续作用下会发生感受性下降乃至消失的特性或者(2)在刺激发生强弱变化的情况下人的感受性会发生相应的降升变化的特性。第一种感受的适应性,如:成语所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有必要说明的是:第一种感受的适应性其实是感受能力能对新异刺激起正常反应的需要,是感受能力的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机制。感受活动的这一特性使人的感受能力具有一种选择感受新异刺激的自发倾向也即“喜新厌旧”倾向。
感受的适用性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没有理性的价值比较活动参与其中,因而)感受的适应性规律自然起作用的情况下,(事物能让人感到)美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新异性。例如:对于人体图片、人体彩绘等,我们看多了就会不那么敏感、甚至于麻木。再如:对于模式化的爱情小说或戏剧,看多了我们也就会感到厌烦(甚至理性活动也同样如此,如本人对长期持续不断的理性思维活动的体验)。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不断向人复述儿子被狼吃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很容易博取 人的同情,但同一个人听多了同一个故事,自然也就会麻木乃至生厌。又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曾在其散文中复述的《聊斋》中的一个官员喜新厌旧的故事。
(相关的恋爱心理:初恋与贞操。)第二种感受的适应性,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人对声音(机械震动波)的感受性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再如:在阴暗的环境中,人对光(电磁波)的感受性会上升。又如:在人的生存条件由优裕转向困难的情况下,人对客观上较小的事物的价值也会给予较高的主观评估,从而容易对之产生情感反应;反之,则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如本人在收入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时对于金钱之价值的心理评估】。同样应该说明的是:第二种感受的适应性是感受能力对强弱刺激保持适当强度的反应的需要,同样是具有合目的性的。(有必要说明的是:人对于利害刺激的适应速度是不同的:对于有利刺激,适应慢; 如对饮食、游戏的适应性;对于有害刺激,适应快;如经常打针者在打针所引起的痛感方面的适应性。)
感受的适应性与感受的阈限性的关系: 感受的适应性会引起感受的阈限性的升降变化。
(相关的恋爱心理:宁缺无滥与有比无好。一辈子不结婚的美女俊男与经常换异性朋友的人。)综上所述,感受的适应性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主体是否并会在何种程度上对事物产生美感与自身的感受能力是否并已在多大程度上对事物产生了适应性有关。由于感受的适应性,同一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审美感受总是在变化的。感受的适应性还会引起感受的阈限性的升降变化,从而经由感受的阈限性间接地影响主体对于事物的审美感受。
由于感受的适应性是审美活动中普遍而又重要的现象,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专门 列为审美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即:感受的适应性规律(这也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现象,因而,也可称之为“审美疲劳规律”)。
4、感受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感受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是指:主体对于事物的感受会受主体的身心状态、以往经验及价值观念的影响;由此,在身心状态、已往经验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共同性或差异性的不同主体或不同时期的同一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会具有相应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1)感受的差异性:
如:对于辣味,适应者感受为美味,不适应者则反之。(本人在适应前后对川菜的感受)再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对于肤色美的看法。不同观念的人对于男性的肤色美的看法。对鼻子的形式美的看法同样如此。价值观念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如:对于具有比富性质的打扮(如比首饰的多少与贵贱),看重物质价值的人会以为美,认为物质价值是低级价值的人则会以为俗。(例如:本人曾在湖滨公园见到的一双戴着八个戒指——除两个拇指外,其余手指每指一个——的手。)女子的体形美:苗条美?粗壮美(若从事体力劳动)?曲线美?平直美?也会受主体(的生活经验及)所持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女子的性格美:温柔美、粗犷美?受习俗的影响(参见(美)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2)感受的共同性:由于人们在生理与心理因素及所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还是具有一定共同性的。正如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见:《孟子·告子上·降才章》)某些理论家认为:美感应是全人类共同 的情感——共同(通)感。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规定某些特定的美(如康德所说的纯粹美)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对于各种美的存在状况的如实反映。
综上所述,感受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对于审美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对于事物的审美感受受自身(的身心状态、以往经验及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人们对于事物的审美感受与判断总是共同性与差异性并存的。
(感受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感受活动的这一特性与审美活动关系不大,故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