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讲练习题
第八讲总体布局·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
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稳定B.社会富裕C.社会和谐D.社会发展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的又一个奋斗目标
B.与小康社会没有必然的联系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D.是小康社会建设中提出的一个口号。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
A.十六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五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5.()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A.就业B.分配机制C.教育D.社会保障体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科学发展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以人为本B.改革开放C.民主法治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1.《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C.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1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反映了()。
A.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使党面临巩固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安全的考验
B.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C.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新提高是无止境的D.党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13.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为指导。
A.党的基本路线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D.初级阶段的理论
1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A.以人为本B.解决三农问题C.科学发展D.和平与发展。
15.构建和谐社会的前题是()。
A.改革B.发展C.稳定D.依法办事。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是因为()。
A.只要党内民主,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C.党内民主能带动人民民主
D.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2011年考研真题)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18.(2007年考研真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D.充满活力
2.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就是()。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没有矛盾的社会D.生产力水平很高的社会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有()。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实友爱D.富有活力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
5.“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的“四位”指的是()。
A.政治B.经济C.文化D.外交E.社会
6.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要把握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
C.要坚持科学发展D.要坚持改革开放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六个方面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A.公平与效率的统一B.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D.人与自然的统一
8.在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要()。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C.优化教育结构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9.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
A.更加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B.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地根本利益
10.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地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做到()。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C.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D.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1.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
A.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能够彻底消除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C.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D.充分发挥了党领导和组织农村经济建设的职能
1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共同创造财富,共同占有财富,共同享有财富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C.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D.切实尊重、保障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落脚点
13.(2009年考研真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3.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五、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请回答:
(1)我国社会还存在哪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写出四方面以上)
(2)“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主要要求。
(3)我们党和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的具体措施。(至少四项)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材料三: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公平。请你结合课本所学谈谈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2)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 A.收入差距悬殊; B.社会缺乏稳定; C.经济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否。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因素谈谈如何解决这个不和谐因素。
(3)根据材料三说一下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子?
3.(2010年考研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着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
(1)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二篇:(第4讲发)练习题连接版
第四讲 改革·开放(再修订)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教育 C.发展高科技 D.改革开放
2.200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 D.社会和谐 4.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D.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 A.《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2013年9月,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境内自贸区是()。A.上海
B.天津 C.重庆
D.大连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8.(2013第5题)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多放平衡,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因为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解放生产力的途径 C.对原有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2.我国的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良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C.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开放
D.一项权宜之计
4.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坚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引进来” B.“走出去” C.生产加工 D.转口贸易 5.我们的改革()。
A.对象是具体体制
B.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C.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7.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包括()
A.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B.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关键依然较大
C.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多 D.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经济政治体制更完善
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9.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包括()。A.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B.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C.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0.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是指()A.丝绸之路经济带
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长江经济带 D.环渤海经济带
本讲涉及到的考研真题集锦(2010-2016,按降序排列)
11.(2016第22题)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会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12.(2014第26题)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 A.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B.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C.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D.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13.(2011年第24题)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 2 主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三、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思想。2.如何认识改革的性质。
3.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有哪些?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材料题
1.请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 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 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因此,邓小平在说明改革必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他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材料二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 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如何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2.请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截至2013年7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并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共249个,70%左右是近10年出现的。目 3 前,世界贸易组织159个成员方中只有1个没有参与区域贸易安排。174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参加了一个(最多达29个)区域贸易协议,平均每个国家或地区参加了5个。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
2008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邀请澳大利亚、秘鲁等一同加入谈判。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2015年10月6日,12个TPP谈判国部长会议达成基本协议。
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我们为此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点之一就是以更完善、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国际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利益汇合、互利共赢”。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做出战略部署: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012年,中国企业重要的跨国并购案主要有:三一重工27亿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即大象公司)100%股权,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柳工机械斥资3.35亿元并购东欧最大的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以3.74亿欧元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在海外最大宗的收购案。
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获得中央批准成立,成为中国首个自贸区。2015年3月,广东、天津、福建纳入第二批自贸区试点。2016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材料三
总书记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我们应该坚持包容精神,推动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新理念”。
请回答:
(1)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2014第35题)综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1%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众对未来期待更高。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得健康、安全;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城乡居民收入整体都有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处于0.4以上,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者“中国式奇迹”的同时,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亟待破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代从理论到 4 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并向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习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斯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步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三篇:第3章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材料采购途中的合理损耗应()。
A、由供应单位赔偿
B、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C、由保险公司赔偿
D、计入管理费用
2、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采用()计价可使期末库存材料的价值最接近现行市场价格。
A、先进先出法
B、实际成本法
C、加权平均法
D、个别计价法
3、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在途材料在()账户余额中反映。A、原材料
B、材料采购
C、在途物资
D、生产成本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甲材料5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售价每吨1 200元,增值税额1 020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用60 000元,抵扣率7%,装卸费20 000元,途中保险费18 000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材料4996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4吨。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A、6 078 000
B、6 098 000 C、6 093 800
D、6 089 000
5、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乙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乙材料6 000吨,收到的增值税发票上标明,价款总额102 000元,增值税17 340元,另发生运杂费1 400元,途中保险费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乙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为()元。
A、-1099
B、-16141
C、-1199
D、-16241
6、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体现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是()。
A、谨慎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客观性
7、某企业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2005年1月份实际毛利率30%,2月初的存货成本为160 000元,2月份购入存货成本为620 000元,销售收入为950 000元。该企业2月份的存货成本为()。
A、665 000
B、495 000
C、285 000
D、115 000
8、某商品流通企业期初库存商品成本为30万元,售价总额为43万元;当期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67.5万元,售价总额为107万元;当期销售收入为110万元,在采用零售价法的情况下,该企业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为()万元。
A、71.5
B、40
C、12.5
D、26
9、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
B、432
C、1080
D、1032
10、某工业企业月初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 5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余额为1000元。本月10日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42 000元,计划成本为41 50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30 000元。本月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
A、30 000
B、30 250
C、30 750
D、29 500
11、某企业2001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0 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9 000元。2002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20 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为21 000元。则2002年末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元。
A、2 000
B、1 000
C、9 000
D、3 000
12、某企业因火灾原因盘亏一批材料,价值16 000元,该批材料的进项税为2 720元。收到各种赔偿款1 500元,残料入库200元。报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金额为()元。
A、14 400
B、18 620
C、14 300
D、17 020
1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收入应当计入()。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其他业务成本
14、某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材料,材料加工完成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该企业对于加工单位代交的消费税,应()账户。
A、借记“原材料”
B、借记“委托加工物资”
C、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D、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5、出租包装物,其价值的摊销应计入()账户。A、营业外支出
B、管理费用
C、其他业务成本
D、销售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
A、先进先出法
B、加权平均法
C、个别计价法
D、后进先出法
2、下列各项目中,属于存货的有()。
A、委托代销的存货
B、在产品 C、“材料采购”账户借方余额
D、机器设备
3、下列不应计入外购存货采购成本的有()。
A、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用
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C、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D、进口关税
4、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将用于直接销售,其实际成本包括()。A、发出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
B、支付的消费税 C、加工费用和往返运杂费
D、支付的增值税
5、“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反映的内容有()。
A、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异
B、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异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D、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6、将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的方法有()。A、单项比较法
B、分类比较法
C、总额比较法
D、计划成本法
7、企业进行财产清查时,对于盘亏的材料,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期末或报经批准后,根据不同的原因可分别转入()账户。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应收款
三、判断题
1、从存货的所有权来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商品的核算和管理,受托方应将受托代销商品作为本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
()
2、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不需要单独进行账务处理。()
3、采购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一切损耗,均应计入购进材料的采购成本。()
4、成本与可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
()
5、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表现为贷方余额:反之,则表现为借方余额。
()
6、属于非常损失造成的存货毁损,应按该存货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7、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理论基础是使存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8、出借或出租包装物的摊销价值应作为“销售费用”处理。
()
9、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10、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计价,当物价上升时,加权平均成本会小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下降时,加权平均成本将会大于现行成本。
()
实训及案例题 1、2009年4月份,A公司的甲材料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如下: 4月1日,期初结存1 000千克,单价50元/千克
5日,购进1 200
55元/千克 8日,发出1 500
15日,购进1 600
54元/千克 18日,发出1 000 25日,购进8 00
56元/千克 28日,发出1 200 要求:分别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算4月份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和月末结存成本。
2、某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该企业购入原材料10 000件,单位价格25元,增值税42 500,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但材料尚在运输途中。待所购材料运达企业后,验收时发现短缺200件,原因待查。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如下会计分录:(1)支付货款时
(2)材料运达企业,验收时(3)短缺原因查明时: ①假定为供货方少发货
②假定为运输单位责任,由其赔偿
③假定为意外原因造成,由保险公司赔偿4 600元。
3、某公司委托其他企业加工一批应税消费品,发出A材料实际成本为50 000元,支付
加工费10 000元,支付运杂费200元,增值税率17%,另支付消费税5 000元。假定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4、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公斤10元。该企业2006年4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月初余额4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500元,“材料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10 600元(上述账户核算的均为甲材料)。
(2)4月5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1 000公斤如数收到,已验收入库。
(3)4月15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6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59 000元,增值税额10 030元,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4)4月20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
(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甲材料7110公斤,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要求:(1)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月末库存材料成本。
5、星海公司4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的3000元。4月份,购进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7 000元,计划成本为230 000元;本月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 000元。其中生产领用235 000元,车间一般耗用12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 0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月末库存材料成本。
6、资料:某企业在存货清查中发现盘亏一批B材料,账面成本为3 000元。要求:编制下列会计分录:(1)发现盘亏
(2)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处理: ①假定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
②假定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由过失人赔偿1 0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处置收入200元,已存入银行。
③假定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毁损,由保险公司赔偿2 000元,由过失人赔偿5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作价200元入库。
参考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存货的采购成本是指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采购费用。采购费用,是指在存货采购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2、【答案】A 【解析】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可使期末库存材料的价值最接近现行市场价格。
3、【答案】B 【解析】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采购材料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借方,验收入库计入“材料采购”账户贷方,“材料采购”账户余额中反映在途材料。
4、【答案】C 【解析】原材料的入账价值=5 000×1 200+60 000×93%+20 000+18 000=6 093 800 元。
5、【答案】B 【解析】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995×20=119900元,实际成本为102000+1400+359=1037599元,差异为103759-119900=-16 141元(节约)。
6、【答案】A 【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就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质量要求。
7、【答案】D 【解析】2月份存货成本=160 000+620 000-950 000×(1-30%)=115 000元
8、【答案】D 【解析】进销差价率=(13+39.5)/(43+107)=0.35 期末库存商品成本=30+67.5-110×(1-0.35)=26万元
9、【答案】A 【解析】3月5日移动平均单价=(50×4+200×4.4)/(50+200)=4.32 3月7日结存的成本=150×4.32=648元
10、【答案】C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率=(1 000+500)/(18 500+41 500)=2.5% 期末结存的计划成本=18 500+41 500-30 000=30 000 期末结存的实际成本=30 000×(1+2.5%)=30 750元
11、【答案】B 【解析】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又得以重新恢复,应按差额冲回已计提数,转回数要以“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12、【答案】D 【解析】计入营业外支出=16 000+2 720-1 500-200=17 020元
13、【答案】B 【解析】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应视为材料销售,将取得的收入作为其他业务收入,相应的周转材料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4、【答案】C 【解析】如果委托加工的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该已纳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以后最终产品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出售)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贷:银行存款
15、【答案】C 【解析】用于出租的周转材料,收取的租金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并计算交纳增值税,相应的周转材料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用于出借的周转材料,其账面价值应计入销售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析】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2、【答案】ABC 【解析】一般而言,企业的机器设备不在存货中核算,而是在“固定资产”账户中核算。
3、【答案】ABD 【解析】存货的采购成本是指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采购费用。购买价款,是指所购货物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相关税费,是指按规定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金,包括进口关税、消费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采购费用,是指在存货采购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4、【答案】ABC 【解析】企业应设置“委托加工物资”账户,专门用来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物资的实际成本。其实际成本包括加工实际耗用的物资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往返运杂费和应负担相关税金等。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时:
(1)缴纳增值税:由于向对方购买加工劳务,因此应向对方支付增值税,且该增值税不构成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缴纳消费税:如果委托加工物资属于应纳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应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消费税。对于缴纳的消费税要区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委托加工的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出售,则该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如果委托加工的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该已纳消费税按规定准予抵扣以后最终产品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
借: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出售)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贷:银行存款
5、【答案】BC 【解析】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领用材料的节约差应用蓝字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
6、【答案】ABC 【解析】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是指将每一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取其低者作为期末存货的计价成本。
(2)分类比较法:是指将各存货项目按一定标准分成大类,按大类比较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每一大类取其低者作为该类存货的期末计价成本。
(3)综合比较法:是指比较企业期末全部存货的总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总额,取其低者作为期末存货的计价成本。
7、【答案】ACD 【解析】待报经批准处理后,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从存货的所有权来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为了加强受托方对商品的核算和管理,受托方应将受托代销商品作为本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
2、【答案】× 【解析】企业外购原材料可能会发生的各项短缺与损耗,可以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分清经济责任后,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3、【答案】× 【解析】企业外购原材料可能会发生的各项短缺与损耗,可以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分清经济责任后,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①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入库材料的采购成本,并相应提高单位采购成本; ②属于供货单位少发货等原因造成的短缺,应将短缺部分的成本和增值税转入“应付账款”账户,不构成材料的采购成本;
③属于运输机构或过失人造成的短缺,应将短缺部分的成本和增值税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
④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4、【答案】√
【解析】所谓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5、【答案】×
【解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首先应确定本期存货的减值金额,再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
某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有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已有数)。
6、【答案】√ 【解析】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7、【答案】√
【解析】成本可变现净值孰低法遵照了谨慎性原则,从而是使存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
8、【答案】×
【解析】用于出租的周转材料,收取的租金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并计算交纳增值税,相应的周转材料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用于出借的周转材料,其账面价值应计入销售费用。
9、【答案】×
【解析】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10、【答案】√
【解析】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计价,当物价上升时,加权平均成本会小于现行成本;当物价下降时,加权平均成本将会大于现行成本。
实训及案例题
1、【答案】
(1)先进先出法: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 000×50+500×55)+(700×55+300×54)+1 200×54=197 000(元)结存材料实际成本=100×54+800×56=50 200(元)或者=1 000×50+(1 200×55+1 600×54+800×56)-197 000=50 200(元)(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1 000×50+1 200×55+1 600×54+800×56)/(1 000+1 200+1 600+800)=53.74(元/千克)结存材料实际成本=900×53.74=48 366(元)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 000×50+1 200×55+1 600×54+800×56)-48 366=198 834(元)
2、【答案】
(1)支付货款时:
借:在途物资
2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500
贷:银行存款
292 500(2)实收9 800件:
借:原材料
245 000(9 800×25)
贷:在途物资
245 000 短缺200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0
贷:在途物资000(200×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5000×17%)(3)查明原因后:
①假定为供货方少发货:
借: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8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0 ②假定为运输单位责任,由其赔偿:
借:其他应收款——运输部门
8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0 ③假定为意外原因造成,由保险公司赔偿4 600元: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600
营业外支出
25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850 【解析】外购材料发生短缺的处理:
企业外购原材料可能会发生的各项短缺与损耗,可以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查明原因,分清经济责任后,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①属于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入库材料的采购成本,并相应提高单位采购成本;②属于供货单位少发货等原因造成的短缺,应将短缺部分的成本和增值税转入“应付账款”账户,不构成材料的采购成本;③属于运输机构或过失人造成的短缺,应将短缺部分的成本和增值税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④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将扣除残料价值和过失人、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3、【答案】
(1)借:委托加工物资
000
贷:原材料
000(2)借:委托加工物资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00(10 000×17%)
——应交消费税000
贷:银行存款900(3)借:原材料
200(50 000+10 2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00
4、【答案】(1)4月5日:
借:原材料
000
材料成本差异
600
贷:材料采购600 4月15日:
借:材料采购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 030
贷:银行存款
030 4月20日(简化处理):
借:原材料
600(5 960×10)
贷:材料采购
000
材料成本差异
600 4月30日: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100(2)材料成本差异率=(-500+600-600)/(40 000+10 000+59 600)×100%=-0.46%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71 100×(-0.46%)=-327 借:材料成本差异
327 贷:生产成本
327 或:
借:生产成本
327
贷:材料成本差异
327
月末库存材料成本=(40 000-500)+10 600+59 000-(71 100-327)=38 327
=(40000+10 000+59 600-71100)-(-500+600-600+327)=38 327
5、【答案】
借:材料采购
247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1 990
贷:银行存款等
288 990 借:原材料
230 000
材料成本差异000
贷:材料采购
247 000
借:生产成本
235 000
制造费用
000
管理费用000
贷:原材料
250 000 材料成本差异率=(-3 000+17 000)/(50 000+230 000)×100%=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50 000×5%=12 500 借:生产成本
75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1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2500 月末库存材料成本=(50 000-3 000)+247 000-(250 000+12 500)=31 500
6、【答案】(1)发现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510
贷:原材料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0(2)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处理: ①假定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
借:管理费用
51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510 ②假定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损,由过失人赔偿1 0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处置收入200元,已存入银行:
借:管理费用
310
其他应收款
000
银行存款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510 ③假定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毁损,由保险公司赔偿2 000元,由过失人赔偿500元,款项尚未收取;残料作价200元入库:
借:营业外支出
810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000 其他应收款——×××
500
银行存款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510
【解析】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以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所负担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存货盘亏,是指存货的实存数少于账面结存数。存货发生盘亏,应按账面成本进行转销,涉及增值税的,还应进行转出处理。待报经批准处理后,应根据不同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属于定额内自然损耗造成的短缺,计入管理费用;属于收发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将扣除可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以及残料价值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篇:第5章练习题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解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2011年插本试题)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D、资本强势集团和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
2、“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
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2011年插本试题)
A、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B、增强综合国力
C、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2009年插本试题)
A、共同富裕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2008年插本试题)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不断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C、实现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D、坚持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5、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以下观点,不属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有
A、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
C、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
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D、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 1
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7、社会主义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坚持公有制,发展计划经济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8、全面而明确地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做出论断,是在A、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1986年邓小平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的提问
C、1990年12月邓小平对共同富裕的论述
D、1979年初邓小平在的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的讲话
9、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是
A、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表明了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集中体现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1、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面的发展
B、党的思想路线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D、党的作风建设
1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
A、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B、把握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D、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13、下列领导人,哪位领导人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邓小平B、刘少奇
C、周恩来D、毛泽东
14、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A、核心内容B、根本点
C、思想基础D、精髓15、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
要的教益是
A、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B、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
C、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D、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是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C、照着马克思所说的去做
D、以苏联为鉴,建设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7、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2011年插本试题)
A、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的要点有(2008年插本试题)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社会公平、公正、公开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
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包
A、“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D、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
20、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是因为
A、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B、有助于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
成果最大,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道路
C、有助于为我们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D、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指明了方向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需求D、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物质基础
22、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2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其特点是显著地突出了
A、人民民主专政B、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D、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
24、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
A、增强综合国力
B、为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物质条件
C、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顺利发展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必须
A、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B、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D、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积极发挥人才的作用
26、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C、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D、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三、辨析题
27、“发展才是硬道理”。(2012年插本试题)
29、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四、简答题
2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08年插本试题)
32、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重要论断?
五、论述题
30、试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六、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社会主义”是一个好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
材料2: 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主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致富。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
材料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显示,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据世界银行估算,80年代初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2,1995年为0.38,2000年达0.458。目前,国统局公布的数字是0.35-0.48,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而且由于中国在过渡期中存在着大量隐性收入,实际的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
材料4: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请回答:
(1)从材料3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
1、材料2,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及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规律。
第五篇:第6章练习题
第六讲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2.消费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
4.菲利普斯曲线
5.预期性通货膨胀,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6.结构型通货膨胀
7.货币幻觉
8.结构性失业
9.摩擦性失业
10.充分就业
11.奥肯定律
12.自然失业率
13.自愿性失业
14.工资刚性
15.通货膨胀税
二、判断
1、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2、磨擦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
3、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消除磨擦性失业。
4、某人在失业以后因就业信息不灵而暂时找不到工作,这种 失业是自愿失业。
5、结构性失业可以看成是一种长期的磨擦性失业。
6、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7、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8、刺激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
9、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10、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是一致的。
1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12、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13、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
14、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15、如果货币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都不会发生。
16、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
17、某大学毕业生,正在找工作而且还没有找到,那么她属于摩擦性失业者。
18、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形成的物价上涨,肯定将导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选择
1、某计算机助理工程师不满意现在某工厂的工作环境,辞职准备去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找工作,这种情况的失业属于
A、周期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磨擦性失业D、自愿失业
2、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素质不适应工作的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A、自愿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不足的失业。D.周期性失业
3、当经济中只存在()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磨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B、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D、是没有
4、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含磨擦性失业
5、奥肯定理说明:
A、失业率增加1%,现实国民收入减少2、5%;B、失业率增加1%,现实国民收入增加2、5%;
C、失业率减少1%,现实国民收入减少2、5%;D、失业率减少2、5%,现实国民收入增加1%、6、要缓和结构性失业,应该实行
A、财政政策 B、人力政策C、收入政策D、货币政策。
7、要对付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应该选择
A、财政政策货币政策。B、人力政策。C、收入政策。D、控制人口政策
8、通货膨胀是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是
9、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0、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C、总需求过度增长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D、以上均不是
11、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
1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货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
13、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14、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
A、债权人。B、退休金领取者C、债务人D、答案A和B所指的人。
15、对付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人力政策。B、收入政策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D、节约能源政策
16、抑制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人力政策。B、收入政策。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
17、如果存100元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3%,这一年通货膨胀率1%,则你的实际补偿为
A、4%B、2%C、-2%D、-4%
18、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是9,000亿美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75%的条件下,增 加100亿美元的投资
A、将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仍未能使经济消除需求不足的失业。
C、将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D、周期性失业消除
19、()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A、10%之内的通货膨胀率;B、10%-99%的通货膨胀率;
C、100%以上的通货膨胀率;D、0%的通货膨胀率、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失业率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应量 B、增加货币供应量 C、增加税收D、减少政府赎买
21、如果某国实现了充分就业,则意味着该国
A、消除了失业现象B、消除了经济型失业C、消除了自然性失业D、消除了自愿失业
22、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合同制员工D、离退休人员
2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 B、降低失业率 D、牺牲就业D、实行财政赤字
24、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指
A、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B改善初次收入分配C 政府实行工资-收入指导D以上都是
四、多项选择
1、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A工资推进 B出口性通胀 C利润推进 D进口性通胀
2、政府利用收入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
A对价格和工资进行管制 B对价格和工资进行指导 C改变人们对通胀预期 D加强社会救济和转移支付力度
3、根据失业的原因和性质可以将失业划分为
A缺口型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C自然性和经济性失业 D自然性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五、简述
1、在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该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如何?为什
么?
2、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可能会产生哪些成本?
3、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4、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失业原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
5、如何根据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6、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和其他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房租。”这属于那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如果某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的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又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六、论述
1、试用文字和图形说明什么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以及它们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2、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并且根据该曲线说明中央银行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之间只能进行哪些选择?
3、自然失业率由哪些部分构成?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整的是哪一些失业?
4、“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哪几个基本要点?请描述其动态形成过程。
5、在西方有哪些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七、计算
1、考虑一个具有可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经济,且Y=K^1/3*L^2/3,假设该经济有1000单位的资本和1000个劳动力的工人
1)写出描述该经济中劳动力需求作为实际工资和资本存量函数的方程
2)如果实际工资可以调整使劳动力供求平衡,实际工资是多少?就业量和总工资是多少?
3)如果立法机关关注工人的福利,规定向工人支付1单位产品的实际工资。如何将这种工资和均很工资进行比较?
2、假设一个经济中存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π=πo-0.5(u-0.06),其中πo为上期的通货膨胀率,问:1)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为了使通货膨胀减少5%,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3)如果现在通货膨胀率是10%,现在试图降低到5%,请设计两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