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新生儿室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2015年新生儿室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
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本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 主要工作目标:
1、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反应率为零。
2、手卫生依从性为100%。
3、药品、仪器设备及急药品完好率100%。
4、年事故发生率为零。
5、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6、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7、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8、院感合格管理率〉90%。
9、科室护理质控成绩〉90%。
10、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二 保障措施:
1、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及院感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完毕后进行理论考核一次。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培训,每月组织一次技术操作培训,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各种急救护理操作等,并进行考核。
4、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防止院内感染。
5、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患者及家属满意。三 药品管理
1、定期清点药品,发现有沉、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及时上报处理。
2、建立适量药品基数,根据科室常规使用物情况备药,做一到临床用药或抢救用药需要,又避免积压。四 药品管理
1、对一次性物品实施量化管理,做到既保证临床抢救使用需要又不浪费,防止一次性的浪费和供求不足。
2、加强各种仪器性能及安全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修,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五 人员管理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做好带教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新生儿室2015年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第一季度工作重点:抽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安全执行情况。
第二季度工作重点: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安排“5.12”护士节活动及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第三季度工作重点: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及安全隐患排查,督促5S定位管理落实情况。每四季度工作重点:急救药品及院感工作督查,病房管理质量检查及做好准备迎接年终检查。一月工作计划: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季重点、月安排;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明确职责与分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培训。
二月工作计划:细化各项考核标准并求实到个人;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大查房;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培训。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三月工作计划:对第一季度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四月工作计划:抽查健康宣教,护士节活动安排;科室培训护理操作;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五月工作计划:庆祝“5.12”护士节活动;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检查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六月工作计划:对护理质控进行全面检查;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半年工作总结。
七月工作计划:抽查十份护理病历,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加以整改;抽查患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八月工作计划:对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科室院感管理情况。组织召开护理指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九月工作计划:对病房管理进行检查,检查5S定位管理落实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十月工作计划:护理质量检查,急救药品及器械的清点检查,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十一月工作计划:院感考核抽查,护理质量检查及召开护理指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十月工作计划: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周安排
周一、随同科班主任或主治医生查房,了解项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情况,以便了解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及意见,审查出院病历及护理文书质量。
周二、检查无菌操作、备用药品、物品、被服等管理使用情况,做到物品定点、定量、定位、定期消毒,器械性能良好,进行护理查房和护理业务学习。
周三、跟班工作,深入检查了解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临订护理,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参加院周会。
周四、传达院周会,领取备用物品,检查病人收费情况。
周五、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检查各区域卫生,不和格处进行整改。
周六、与科主任总结本周工作情况,计划下周工作。
第二篇:新生儿室护士工作职责
双江人民医院新生儿室护士工作职责
白班:
一、同夜班床旁交接班。注意皮肤、腕带、穿刺部位、用药、病情、患儿吃奶量等。
二、与夜间护士共同查对夜班医嘱,按时喂口服药。
三、做好物品及抢救车交接,并填写交接班本。
四、接待家属,发放清单,关注是否需补充纸尿裤、湿巾、奶粉,及时通知家属补充。
五、处理医嘱,收费,申请药,打第二天的输液卡,摆口服药。
六、每天下午清理医疗垃圾交予医疗废物处置人员,清理浴巾、毛巾交予洗衣房人员,和供应室人员交接消毒物品。
七、为患儿洗浴,查看患儿皮肤,防止臀红,为患儿做好各种基础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
八、按时为患儿输液、雾化等治疗,按医嘱为患儿留取各种标准。
九、按时给患儿喂奶、更换尿不湿及垫单,做好患儿清洁卫生,做好出入量登记。
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完成本班护理文书书写。,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十一、监督清洁工做好病室清洁卫生,保持病室清洁、整齐、患儿各类物品分类放置,不乱摆乱放。
夜班:
一、同白班床旁交接班。注意皮肤、腕带、穿刺部位、用药、病情、患儿吃奶量等。
二、做好物品及抢救车交接,并填写交接班本。
三、更换和监测消毒液浓度,星期一、四更换消毒瓶,浸泡导管、及吸痰器导管;每月1号、15号胆红素仪、应急灯充电、检查喉镜电池。
四、按分级护理制度负责病室患儿的评估、治疗、护理及病情观察。(注意雾化、定时喂奶、用药、特殊治疗及护理等)。
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完成本班护理文书书写。,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六、为白班配好第一组静脉用药。
七、按时为患儿输液、雾化等治疗,按医嘱为患儿留取各种标准。
八、按时给患儿喂奶、更换尿不湿及垫单,做好患儿清洁卫生,做好出入量登记。
九、做好病室仪器、物表的清洁消毒,做好出院患儿暖箱的终末处理。
十、每天上班前清点病室所需物资,及时备齐。
备注:各班下班前为所有患儿更换好尿不湿。保管好病室内仪器设备,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定时交予相关人员收回。新入院患儿写好床头卡(标上家属电话),戴双腕带(发现脱落及时补戴)。各班人员治疗护理时保证患儿安全,随时关闭暖箱门,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患儿坠床及其他安全措施。
第三篇:新生儿室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三、口腔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新生儿每天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擦涂口腔2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较大患儿奶后喂少量清水。儿童嘱其刷牙漱口。
2.清洁擦涂时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
3.有鹅口疮的患儿每次奶前用5%碳酸氢钠擦涂清洁口腔,奶后患处涂制霉菌素甘油。
4.有口腔炎的根据不同病症擦相应药剂,涂药后不要立即喂奶喂水或进食。
5.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四、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根据体温及硬肿范围估计轻重度,轻者可根据体重直接放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内,重者用暖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逐渐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份,吸吮及吞咽功能差者给予鼻饲,每2-3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吃奶时发现面色改变立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滴速宜慢,以免引起水肿。
5、注意观察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倾向。
6、如有面色发青、发灰时是内出血的先兆,立即通知医生给于处置。如口鼻处或吸痰时有粉红色泡沫痰是肺出血,应轻轻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配合医生抢救。
7、硬肿患儿一般尿少或无尿,要密切观察尿量随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处理。
8、所有治疗应集中,动作轻快,以免影响复温。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
9、定时更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防止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10、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注意保暖,根据患儿情况放置在适中温度的暖箱内。各操作集中进行,避免硬肿发生。
3、保持室温在18-20度,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使体温保持在36-37度之间,以减少耗氧量。
4、喂养应推迟至6-8小时后,按医嘱由静脉供给营养及水分,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5、采头高足底位,上身抬高30度,头偏向一侧。不能进食者给与鼻饲。每2小时一次奶,密切观察防止返流呛咳。
6、给与头罩吸氧,氧流量在 5升/分为宜,以能消除青紫为准。如缺氧进行性加重必要时,提高氧浓度,使用正压给氧或人工呼吸器。
7、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蒸气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病儿如短时间内出现气促加剧、烦躁不安、呻吟、阵发性青紫、三凹征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六、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脚低位。
3.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适宜。4.加强营养,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份,不宜过饱,病情严重者可鼻饲,或以静脉补液。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给超声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6.注意呼吸状态改变。若出现哭闹或吃奶后呼吸急促、紫绀,应给面罩吸氧。氧气预先湿化,密切观察用氧疗效,缺氧好转立即降低吸氧浓度或停止给氧。
7.严格掌握并随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4-6滴为宜,必要时使用微量输液泵,以免滴入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8.新生儿病情变化快,观察应格外细致并做好各种记录。如出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肝脏肿增大、嗜睡、两眼上翻、凝视、抽搐、昏迷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缺氧或脑血流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脑缺氧缺血时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受损、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的神经毒性、氧自由基及再灌注损伤、Ca2+内流、及其他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细胞毒和血管毒性作用。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病因都可能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右侧卧位,尽量避免惊扰,少搬动。必要时可按医嘱给镇静剂。
3、根据病情选择喂养方法。病情严重者,以静脉滴入营养液及液体为主,并注意24小时均匀滴入,以防快速扩容而加速出血。病情稳定再喂奶。
4、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变化,注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脑性尖叫、惊厥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发生硬肿症。
6、加强基础护理,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动作轻柔,床垫柔软平整。病情稳定后可定时翻身。
7、为避免感染,应与感染性疾病病儿分开护理。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八、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足月儿生后2~3天开始,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慢、程度重、可延至3~4周消退。
九、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
1、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 起的溶血。
2、胆道闭锁:与宫内感染有关,主要为结合胆红素浓度增加,皮肤黄绿色,尿色深黄,大便为灰白色。
3、遗传性疾病:如G6PD缺陷,黄疸出现时间不一,核黄疸发生率较高。
4、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患儿厌食、体重不增、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5、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细菌毒素可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并可破坏红细胞而致黄疸.6、其他如:
(1)母乳性黄疸,停止喂母乳24~72小时后胆红素开始下降.(2)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樟脑丸(萘)类等引起。(3)胎粪排出延迟、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等可加重黄疸。
十、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颜色、范围及程度等、判断其发展情况。通常先在面部、然后躯干、到四肢。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的变化,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保暖、合理喂养。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患儿黄疸期间食欲差、吸吮无力,应耐心喂养,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4、降低胆红素浓度,予蓝光疗法、换血疗法、输血浆或白蛋白。
5、去除其他诱因,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6、健康教育,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患儿病情,取得合作。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十一、新生儿溶血病
按本系统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黄疸的程度及进展速度。2.神经系统症状。【症状护理】
1.详细记录黄疸进展情况、监测胆红素。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有反应差、嗜睡、厌食、尖叫、双眼凝视、肌张力改变甚至角弓反张、抽搐临床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4.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遵医嘱输血。
6.遵医嘱准备进行换血疗法。(1)做好术前准备,禁食、禁水,遵医嘱术前给药和抽吸胃液,备好经高压消毒的,衣物和尿布,备好蓝光箱、心电监护仪及输液泵等。
(2)密切观察小儿呼吸、心率、皮肤黄疸情况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最少每小时观察一次并做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3)术后禁食24小时。观察有无呕吐、腹胀、食物潴留等异常。
(4)观察脐部伤口有无出血、渗血,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于脐部。
(5)注意尿量、尿色等,及时查尿蛋白和比重。(6)注意大便性状、次数,及时查大便潜血,潜血阳性及时回报医师,立即禁食。
(7)加强蓝光箱内护理。
(8)术后遵医嘱沐浴,注意脐部伤口。【一般护理】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
2.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3.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人。
4.观察胎便排出时间和次数,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及性质。
5.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静脉通畅。6.做好口腔护理。7.维持患儿舒适体位。【健康指导】
1.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
3.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十二、新生儿败血症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局部病灶。
2.意识反应,精神状态,体温。3.营养状态。【症状护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观察局部病灶,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症、皮肤破损等。
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护理】
1.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2.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3.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保暖。体温过高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
4.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重者需专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合理喂养,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6.定时检查输液情况,保持液体通畅。7.每日测体重,并记录体重变化曲线。8.记录出入量。【健康指导】
参照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健康指导。
十三、颅内出血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评估】
1.有无产伤、胎吸等。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3.呼吸状况。【症状护理】
1.保持安静,抬高床头,侧卧位。
2.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神志意识、前囟张力、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四肢张力、抽搐、脑性尖叫及呕吐等情况。
(3)出入量颅内压增高病儿严格控制每日人量。(4)如做诊断性穿刺,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腰椎穿刺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一般护理】
1.保证液量及热卡供给。如吸吮吞咽困难,采取鼻饲喂养,呕吐者遵医嘱暂给禁食,并保证静脉营养的供给。
2.加强基础护理,疾病早期和危重者不宜沐浴,应每日行床上擦浴。
第四篇:新生儿室护士长职责
新生儿室护士长职责
一、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室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总结汇报。
二、严格执行新生儿护士的准入制度、统筹安排人力资源,负责新生儿室护士的排班及工作分配,做到人性化、科学、弹性排班。
三、制定并不断完善新生儿室各班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专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流程和新生儿健康教育内容。
四、加强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注意护理安全,做好关键环节护理质量控制。
五、负责组织新生儿室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鉴定意见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六、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无菌操作技术。
七、负责请领和管理新生儿室的药品,仪器、设备、医疗器材、被服和办公用品等。
八、掌握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情况,参加并指导新生儿室危重、抢救、特殊检查及重点患者的护理。组织疑难病历护理查房,指导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对新生儿室复杂的技术或新开展的护理业务,应亲自指导并参加实践。
九、参加新生儿室主任查房、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加强医护沟通,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十、负责组织新生儿室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每年至少对新生儿室护士进行一次综合考评。
十一、了解本专科护理新进展,掌握护理新技术并负责指导护士实践。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总结经验,撰写护理学术论文。
第五篇: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非医学指征禁止给予患儿母乳代用品,提倡母乳喂养。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6)新生儿病房禁止陪床探视,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空气消毒机每天照射2小时。(4)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浴巾等。氧气湿化瓶为一次性使用,3天更换,吸引瓶每日清洁,每周和终末用500mg/L含氯制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吸引器连接管为一次性使用,24小时更换。
b、患儿奶瓶奶头为一次性使用,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消毒。暖箱清洁、消毒有记录。
c、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d、患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7)病室每日清洁拖地不少于2次,拖布专室专用,如疑似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窗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布,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11)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暖箱安全管理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医生或设备科咨询确认。(1)暖箱安全使用
a、暖箱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或设备科咨询确认。
b、暖箱使用前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c、患儿置于暖箱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常规每小时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等。d、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于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e、使用中的暖箱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每周更换暖箱,消毒并记录。f、暖箱使用后应终末消毒。
g、暖箱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
5、新生儿外出检查、出院安全流程
(1)对外出检查、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出生年月日。
(2)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名称。核对后护送人员将患儿送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3)患儿出院时,两名护士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出生年月日,确认家长身份并出具身份证明,核对无误后将患儿交与家长,并由家长签字后将患儿抱出。
(4)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6、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