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时间:2019-05-13 17: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第一篇: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奋力推进“三个提高”的有力抓手,是实现统计科学发展的根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解决目前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等问题,是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制度科学、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的现代统计体系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的基本保障。本文结合桂东统计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其意愿呼声日渐凸显,而这些都是各级党政领导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准确掌握的重要信息。统计系统的各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已逐渐进入更多普通民众的视野,在党委政府与民众之间,搭起了这座良性沟通的“民意桥”。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虽然县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上,不断强化领导组织意识、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基层基础业务水平。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展统计“双基”建设有关考核方案,这些文件、措施的出炉,为促进基层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随着统计系统改革建设的不断推进,统计系统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新的课题和新任务,各项工作亟待加强;加上个别地方的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关心不多、支持不大,导致基层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严重不匹配,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统计的基础条件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构改革深入实施和在地统计的全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计业务工作量逐年增多,人员配臵相对不足。县级统计局既要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组织乡镇和街道的统计调查,还要协调、管理部门统计和社会统计,其业务工作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人员的增长,大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常年超负荷工作,县级统计部门人员编制明显不足,特别是非国有、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大量出现,统计调查对象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基层统计任务增加与统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

(二)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差,统计机构的公务设备条件水平低。桂东县统计局办公用房拥挤,实际使用办公室4间、档案室1间、局长办1间,平均每个办公室4人,另还租住了1间不足20平米的盖瓦平房,主要用于做“人口普查”办公室,但阴暗潮湿、闷热简陋,办公环境不好;交通工具方面,仅在2011年,增加一辆公务用车,交通工具严重缺少,下乡镇、走基层、搞调查极不方便,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变动频繁,影响和束缚着统计工作的开展。据现行统计管理体制调查,乡镇基层统计员待遇是同类公务员中最低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一是经济待遇低。在所有业务类公务员中,乡镇基层统计员不仅没有岗位津贴,自身没有收入,而且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还要依靠财政安排经费,财政紧张的乡镇,好多统计员都是自己先贴钱办事,兜着一大把发票报销不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政治待遇难以得到解决。对于乡镇基层统计员本身的职级现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一般都是没有职级的。乡镇基层统计员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要想提高自身的政治待遇,总是千方百计离开统计岗位才有可能实现,不像团干、妇联、组织人事干部动得快;而政治待遇是直接与经济待遇挂钩的,政治待遇不能解决,经济待遇自然也上不去,乡镇基层统计员的统计工作积极性就难以充分调动,而且乡镇统计人员的编制与业务主管部门分离,所以乡镇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长期以来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专业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低。全县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99%都是兼职统计,由于各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统计法制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统计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的原则从事统计工作,而是随意上岗、频繁调换。人员的不稳定,造成专业培训跟不上需求,使一大批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统计专业的职业道德丧失,所以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这也是很大的因素。三是在乡镇,统计员岗位是事情多而又最没油水的岗位,往往统计工作被安排给新分来的人员做,部分乡镇统计员要么是业务水平有限的老同志,要么是从未接触统计的新同志,业务素质偏低,难以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相互衔接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县级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基本工作经费相对紧张,矛盾突出。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十分紧张,调查经费难以保证,近年来,政府财政吃紧,投入严重不足,又由于经济社会对统计工作的需求日益提高,致使统计工作任务日渐加重,部分设备有待更新,统计人员需要培训,基础建设仍需加强。而实现统计工作持续发展的必需经费明显不足,特别是基层统计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协调、持续、科学发展。

(五)基层统计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一般。虽说现在19个乡镇(场)都已配备计算机等设备,但由于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还无法处理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难题,出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有时连时断的现象;部分乡镇统计站对网上直报、网上信息交流等不够重视;网络使用的频率和质量较低,甚至个别乡镇统计站与统计网络的连接中断,没有及时排除障碍,网络维护情况有待改进。

(六)统计执法难,执法环境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一是基层统计机构缺乏一支专业的统计执法队伍。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的市县级统计局没有单独的执法检查机构,就是有,多数也是由业务人员兼职。除了进行执法检查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统计业务。随着统计地位的提高,统计业务也越来越繁重,统计人员少和统计业务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另外,由于不是专业的执法人员,平时接受的专业培训少之又少,统计执法检查的配套知识匮乏,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二是《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随着新《统计法》的颁布实施,社会公众虽然知道《统计法》,但是对《统计法》规定的条款还不了解,什么是违法的,要受到怎样的处罚,并不是非常清楚。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对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以各种名义推脱和拒绝检查,说到底,统计执法还没有像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那样被人们认识。此类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三是基层统计执法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统计执法还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大多数统计机构还满足于一年一次的执法检查或者上边号召了再检查。一部分基层统计人员认为搞好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就可以了,自己的主业还是统计业务,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放在议事日程,对执法检查重视不够。加上基层统计执法经费短缺。现在好多专业科室都有单独的调查经费,但是统计执法检查经费一直是一个空白,基层统计机构除正常的办公经费外均没有拨付相应的执法经费。县级统计局往往只有一辆公务用车,而执法检查往往需要下企业、跑乡镇,没有固定的交通工具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没有一定的财力做后盾也是制约基层统计执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做好本职工作,创先争优,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一是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积极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依据;二是进一步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利用每月、每季、半年、年度统计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形成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三是掌握工作动态,准确查找工作差距,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四是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要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提高基层统计服务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不行的,要从基层统计机构设臵、人员编制方面入手,加强统计力量。一是要提升县级统计局干部的公共管理理论水平,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行政组织能力,提高统计新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要继续举办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企业和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统计工作方法和流程;要利用统计工作会议、年报会及其它专门会议,讲解有关统计知识,规范相关统计程序,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三是要抓好台帐管理,抓基础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部门、村(社区)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实现统计台账标准规范、原始纪录完整齐全。在乡镇、企事业单位推广统计电子台账,逐步实现基层统计报表电子化、传输网络化、整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四是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保持高素质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保障统计经费,改善基层统计环境。经费保障,是统计建设工作的必要基础。建议县财政将基层统计工作经费在预算时逐年增加,根据实际情况,用于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解决调查户、辅导员和村级统计人员补助,以调动统计业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决基层统计人员的岗位津贴等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投身统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及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统计法的宣传是统计工作中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内容,如果法制宣传跟不上去,依法保障统计工作,就难以实现。从统计法制宣传来看,虽经过统计“三五”“四五”“五五”普法的宣传教育,参加的人员达到上万人次,但由于只抓了表面的法制宣传,而没从深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甚至连统计机构本身人员的普法宣传都有遗漏。只有加大普法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才能在全社会引起普遍的重视。同时,当统计执法检查的力度也能象处罚酒后驾车一样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的时候,《统计法》才能真正被社会公众熟知。酒驾不是因为宣传的多么普天盖地,让人们印象深刻是因为执行的彻底。

(五)加强网络建设,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县乡镇统计站的计算机也基本普及,加强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上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统计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网络传输和信息网上交流为统计工作节约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数据核算、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县局加快推行运用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数据库,提高网络功能应用水平;加强数据专线建设,要加强统计网站与各级党政门户网站的互联互通,加快乡镇(街道)、部门、园区统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要巩固、完善市、县、乡镇三级统计网络有效连接,要重视乡镇(场)网络工作,并不定期的对乡镇(场)、企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网络连接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加强和规范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樊国华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构建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加强和规范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全面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一、当前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单位统计人员少、负担重

全师部分法人单位和绝大多数产业活动单位统计人员为兼职,一般兼职都在3—4个,最多的可达到6个以上。统计报表繁多,调查任务重,各种普查接踵而来,人员与任务很不适应。就连队而言,原来会计、统计各一人,但现在是一人—报帐员兼统计,连队所有业务工作都压在了兼职统计身上,而他们由于其他工作任务重,事务繁杂,根本无法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统计工作上,只是应付报表了事,基本谈不上搞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基层统计工作难度日益增大。

(二)统计部门地位低,统计人员待遇差 在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统计部门只是“闭门造车”,搞几个数字,为上级服务,对企业和单位没有多大作用;有人认为,统计部门索取多,奉献少,做什么事情都伸手要钱,又不直接创造财富。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在统计巡查中,不少单位统计人员反映,现在工作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但统计人员的收入水平却没有增加,有些还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基层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基层单位统计人员更换极为频繁,一般2—3年就更换一次。而从事统计工作需要一定的统计业务知识,其连续性强。一个新手需要相当长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往往是刚刚熟悉工作就被调换,统计人员的过快更换和缺乏相对稳定,不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加上人、财、物的限制,基层统计人员很少参加正规化培训,导致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在统计巡查中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统计人员不知道统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部分基层单位报帐员甚至认为其兼职统计工作是尽“义务和业余奉献”,要求企业为此要提高自己的工作待遇。

(四)统计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成本日益增加。各级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企业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在当前各级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有些领导就怕统计部门找。统计业务经费无法保障,而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经费过于紧张,很多统计业务培训、基础工作建设等被迫放弃和取消,影响了统计职能的发挥。

(五)统计法制意识淡薄,部分数据质量不高

统计法已颁布二十余年,但由于管理体制和宣传力度等原因,部分领导和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有的单位虚报浮夸现象屡有发生,甚至一些人至今还在乐此不疲。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各种利益主体的人为因素等,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虚报、瞒报两种倾向以及漏报的现象。社会对统计的配合程度下降,统计调查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统计体制不顺,纵向监督乏力。目前,国家基本统计信息主要依靠地方各级统计部门收集。在现行体制下,个别地方领导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的时候,地方统计部门很难顶住压力。各级统计部门也缺乏制约手段,很难实施有效的监督。俗话说“端人饭碗,听人使唤”,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企业领导,因此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不强。部分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不深入调研和分析,导致部分数据质量不高。

(六)统计台帐不规范,登记质量不高,存在数字隐患

在统计巡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单位统计台帐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没有按照统计业务核算的要求和目的登记和填写统计台帐;登记不及时、漏记现象严重,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建立统计台帐。

(七)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个别企业单位综合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要求一般,指导乏力,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飘浮,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检查、指导统计工作,不能发现和纠正基础建设、统计报表等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停留在电话催要报表、汇总上报报表的层面上,直接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有的企业没有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年报和定报),收集数据是采取电话报数的方式,很多综合数据没有分基层单位的过录表,而是直接从部门取数上报。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计量单位混乱,统计资料、文件等未按要求整理归档。不少单位统计部门常年不组织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八)统计制度方法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由于师团连三级统计力量薄弱,人手少,任务重,缺经费,致使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举步维艰,许多非全面调查工作无法开展,也难以从统计调查方法上减少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扰。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统计调查方法还不够科学灵活,反映小康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科技、资源环境、劳动就业统计工作比较薄弱。这些情况使统计工作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特别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特点。统计改革、创新和发展的环境还不宽松。

(九)基层统计服务不到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统计工作更加重视统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在一定程度上,目前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兼职过多,而各种统计调查应接不暇,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制约了统计服务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如不认真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统计部门自身的信誉和形象,而且可能对全兵团宏观决策、微观管理以及各方面的社会经济活动产生误导,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狠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已刻不容缓,成为当前兵团各级统计工作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和规范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奋斗目标

加强和规范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奋斗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方面:

(一)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2008年)为制定规划、完善各项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制度、动员部署阶段。第二阶段(2009-2010年)为全面攻坚阶段。力争每年有40%左右的团、连进入统计基础达标行列。第三阶段(2011年),为普遍达标阶段。力争全兵团80%以上团、连基层统计基础建设达到《统计法》和《兵团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二)实现具体目标按类别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统计机构人员建设方面。把加强统计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以实施。全兵团团场一级统计机构单独设臵,师、团统计部门领导的任免要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适应兵团经济体制改革、管理职能转变和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连队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连队统计人员的变动要事先征得团场级统计机构的同意;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统计机构和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2、统计队伍素质建设方面。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宏观意识强的高素质统计队伍,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关键所在。提高统计队伍素质,要从统计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内容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争取在2009年前将所有团、连统计人员轮训一遍(兵团培训团场一级,师培训连队一级)。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制度,着力在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大批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坚持求真务实,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

3、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方面。以统计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按照统计制度、统计标准及统计工作流程组织统计业务工作,规范统计业务,建立健全各种业务流程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统计工作机制,尽快实现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六化”,即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台帐标准化、统计报表流程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

4、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兵团统计信息网、各师政务信息网平台,构建全兵团统计信息广域网络,在2009年底前建立兵团、师、团三级的统计信息广域网络,以尽快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实现统计信息社会共享。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网络操作技能的统计人员达到一定的比例,力争三年内有65%的基层统计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满足统计工作需要的水平。各级统计部门能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数据采集,管理统计业务、队伍和其他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统计工作中的有效作用。

5、统计经费保障方面。建立和完善各项经费和物质保障机制,统计调查经费能满足或基本满足需要,基本实现团、连统计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每个连队配备一台计算机。

三、加强和规范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整个统计工作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事关兵团统计事业兴衰的一个关键层次和关键环节。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务实求实、依法行政”政府的客观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职责,下决心、花大力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以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一)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各级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1、拓展统计普法的广度和深度。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开展统计普法工作。普法的对象要向非国有企业延伸,向规模(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延伸,向行政、事业、企业单位领导延伸。要通过统计普法,增强法人代表和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促使其提高履行统计义务的自觉性,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2、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频率。将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弄虚作假者的侥幸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尽快明确统计执法主体地位,依法统计,依法规范、企业的统计行为,对查出的虚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决不姑息。对典型的违法案件要向社会曝光,对造假者产生威慑作用。对各有关部门未经批准随意制发统计调查表、不按批准程序随意在新闻媒体公布统计数据的违法违纪行为,也要坚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统计工作“政出多门”、“数出多门”的不良现象。

(二)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努力改变兵团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的状况

1、依法争取团场级统计机构全部独立设臵。目前,全兵团只有极少数团场设臵了独立的统计机构,大部分是将统计人员放入发改、财务等部门,没有设臵专职机构,近一半综合统计人员还有兼职,统计任务重与统计人员少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凸显。为此,各级统计部门要取得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没有独立设臵机构的要争取依法独立设臵;人员编制少的,要积极主动请示党委及时为统计机构增加编制。要把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落到实处,切实改善统计部门的工作条件。切实解决统计部门尤其是团、连两级统计部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保证必要的统计成本的拨付,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2、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网络。团、连两级统计基层网络,是综合统计数据的源头。配备团、连专职统计人员,稳定基层统计人员队伍,是确保统计源头数据准确、及时的前提条件。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寻求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兵团名义下发《关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要将此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团场要设臵独立的统计机构,连队要确定一名专职统计人员,以确保在各团、连开展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能正常进行;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和统计工作需要,设臵部门综合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落实专项经费。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素质建设,不断提升统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1、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统计文化建设。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与统计数据准确与否息息相关。各级统计部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对统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统计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组织学习统计职业道德、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约法三章”、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统计相关业务知识,使依法从事统计活动、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抵制和排除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依法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成为每个统计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为统计数据质量把好出口关。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统计文化建设,在广大统计人员中强化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的理念,建立忠诚统计、服务社会的统计文化。

2、加大统计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培训及时更新统计业务知识,是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级统计部门都要建立健全上岗、任职、晋升培训制度,制订硬性的培训计划。兵团统计局要作统一安排,下达任务,分级负责,层层培训。要通过分级、分类、分批对各级各类统计人员进行以正规化岗位专项业务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普及计算机操作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培训和轮训,提高全体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统计专业骨干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专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是统计业务技能、经济统计理论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对基层统计的领头羊———团场统计部门领导的培训,要从政治觉悟、全局观念、执法思想、管理能力、廉洁从政、组织纪律、自身修养、率先垂范、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十个方面提高其的综合素质。各级要积极争取将培训经费列入本级财务预算。

3、积极推行统计从业资格证制度和统计继续教育制度。各级统计部门要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抓好统计人员上岗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培训,稳定现有统计人员,加强统计队伍管理。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大力提升统计部门的管理水平

1、积极探索统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机制。以兵团名义下发《关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意见》和《兵团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暂行办法》两个规范化管理文件,扩大管理效应。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兵团统计部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统计部门内设机构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台帐制度、统计报表上报签收制度、统计业务流程制度、数据质量审核制度、查询记录制度、数据质量评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评比奖惩制度、计算机管理、网络安全等规章制度。对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全面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达到资源配臵优化,队伍管理严格,工作运转高效。保证各项统计工作有序地进行,各项统计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各单位要把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兵团财务局拟要求各级财务部门将开发统计台帐管理系统软件及印制统计台帐的经费列入每年统计局的财务预算。各师、团统计部门要积极落实,争取经费到位。加强督促企事业单位,依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3、依法加强统计调查的管理。各级统计部门要根据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本辖区范围内组织一次统计调查项目的清理工作,要通过清理,强化本局各专业和各部门依法履行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程序、合法进行统计调查的法治意识。并在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本级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经各级统计部门审批或备案的统计调查项目,切实规范各种统计调查行为,提高统计调查的整体效益,减轻基层负担。

4、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对来自基层的统计数据,各级统计部门要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实;对一些重要的统计数据要依法建立数据质量评估监督机制;对基层上报的数据,发现有重大变动的,要具体分析变动原因,并上报分析材料,切实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防止由互相攀比而诱发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把统计数据入口关。

(五)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为统计工作现代化搭建平台

1、抓好各级统计广域网和局域网建设。兵团统计局计划在今明两年将师、团两统计部门全部“接入”全国统计系统内网,各师、团统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人员技术、硬件配备、工作环境等配套要求,争取一步到位。

2、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推广普及成熟软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开展单位名录库、宏观统计数据库、年报数据库和其他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强化应用软件的设计,大力开发数据库资源,提高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效率。要加强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必要时建立数据存储系统,防止数据丢失,备份载体必须实现档案化管理,并注意日常维护工作。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防止各类病毒侵害。上网计算机要加强安全保密工作,设臵“防火墙”,防止非法入侵。

3、改善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处理设备。重点解决师、团两级统计部门数据处理和网络建设所需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兵团、师、团三级统计部门应积极争取财务部门的支持,解决购臵经费。同时建立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制度,加强计算机应用和开发。并要求每个连队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用于统计报表的处理。

(六)深入研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建立良好的统计保障机制

1、加强兵团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探索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一是要着手对不适应兵团经济发展的统计内容、调查方式等进行改革,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负担;二是要研究建立服务于师、团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如团场经济发展体系、团、连抽样调查等。

2、抓好统计保障机制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支持,落实有关经费保障政策,力争在基层统计工作保障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基础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专项补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想办法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七)搞好试点,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全面展开积累经验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制定后,应有一个试运行过程,以便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在不同师、团及不同部门选择少数单位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可以发现规范化实施办法存在与现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对规范化方案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面对广大的基层单位,开展规范化试点更为重要。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基层单位各方面的条件相差较大,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除最基本的要求统一外,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先在少数单位试点,取得成功的经验后,再在面上推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抓好检查、评比和表彰

1、制定《兵团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实施方案》、《兵团统计机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各行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试行)》,建立定期检查通报统计基础建设情况制度。为全面了解、客观评价各师、团,各部门、各单位统计基础建设情况,促进兵团统计基础建设,2011年底,拟将对本规划执行情况开展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评价,按照兵团统一的考核内容,统一考评标准,按照得分高低排队进行通报。师、团统计部门要按照兵团统计局确定的工作步骤,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级的三年实施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提出落实《规划》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报上级统计部门备案。推进统计基础建设的情况要定期向本级党政领导报告,并抄报上级统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各师、团、连统计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对贯彻执行不力的,要严肃纪律,追究责任。

2、逐级建立统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制度。为强化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增强统计部门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责任感,要逐级建立统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抓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责任制,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情况与年终工作绩效考核挂钩。

3、建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激励机制。为使兵团统计基础建设切实抓出成效,兵团统计局将对抓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师、团和统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规划统计科

乡镇2011年统计站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统计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统计局的精心业务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乡的工作重心,以强化统计工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完善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为目的,镇统计站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政策,为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我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较好的完成了各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我乡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综合治理统计数据

1、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提高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各村、各部门。在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村级统计人员相对保持稳定,人员结构趋向合理化,基层统计网络更加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统计基础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在统计工作中除了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外,还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调查队伍。半年以来,我乡多次采取了以会代训及专项培训相关统计员,通过培训,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统计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我乡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依法统计。

利用各种会议和检查指导等方式,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贵州省统计法管理条例》,认真执行《统计报表签收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关台帐,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打下基础。

(二)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调查及常规业务工作:

主要有夏季农作物及畜牧业生产抽样调查,全镇调查户为166户,671人。通过调查得出夏季豆类单产为60公斤,洋芋单产为181公斤(折为纯粮食后),油菜籽单产106公斤;农村住户经济调查(10户住户帐页及问卷的收集及录入)、畜禽监测入户调查(共计7户)以及各种定期报表按时完成。

(三)根据夏季农作物及畜牧业生产抽样调查初步推算.2011年我镇夏季粮食播种面积774公顷,总产量2092吨,比上年增长16%,油菜籽播种面积902公顷,产量1488吨,总产量比上年增长0.6%;烤烟种植面积169公顷,面积比上年减少6.4%,根据第二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报表反映,全镇半年来共计生猪存栏20962头,户均2头,其中能繁母畜2324头,猪群比为11%。牛存栏3110头,羊存栏538头,家禽存栏65090只,户均6.2只。生猪出栏11823头,占去年全年的52%。牛出栏120头,占去年全年的47%,羊出栏167头,占去年全年的62%。家禽出栏42110只,占去年全年的55%。肉类总产量1066.4吨,占去年全年任务的52%。茶叶产量为1100吨,占去年全年的58%。生产形势比较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镇村统计人员对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注重新统计知识的学习。

2、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不够,档案资料还不规范。

3、镇、村两级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有的甚至没有档案资料。尤其是村级。

三、下步工作打算

镇统计人员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中心,以强化统计服务为目标,进一步创新统计方法,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1、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高效地完成下半年的定期报表和各项调查任务。

2、进一步完善好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

3、狠抓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准确完成相关报表。

4、加强对统计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统计业务水平。———–结束。

时间如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2011年将告别它的光辉,2012年从容而至。在这个辞旧迎新之际,第一次尝试

把自己在这一年来的行动用语言表达。下面我就做个简单的总结。

一、统计工作

1、每日做好生产一线职工的个人产量与次品数据的汇总与登记,并间断性地抽查相关数据是否准确;

2、每月汇总并公布职工的出勤、个人产量、次品等。做好产量月报表上报生产经理和财务部门,包括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

3、每月月底进行一次彻底的盘库,主要有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整理分析数据后上交财务部等相关部门;

4、每月将生产部各种人员流动情况及考勤,奖罚,请假等数据汇总上报行政人事部;

5、协助人事部门招聘、登记求职人员信息,刊出宣传橱窗;

6、配合生产部发布和修改各类制度、通知、考核等;

7、自从公司实行免费餐以后,每日进行就餐人数统计;

8、年底将部分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与分析。主要有《原材料消耗表》、《生产表》、《成品包装产量表》。

二、2012的工作计划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学习更多有关财务、统计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专业学识。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培训,有效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数据的登记与分析。

三、总结经验与不足之处

2011年,在原有的各种统计报表基础上,对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格作了改进,并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进行了加强。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为突出的是“食堂就餐人数的统计”问题。由于如今在厂职工按部门划分,人员变动情况很难在同一时间最准确地掌握,给每日的上报带来很大的麻烦。为此经过一系列的改进与调整,我们将专属部门专职人员上报签字认可,希望能够起到更准确更及时的统计。12月份最多统计人数相差了8人,为此我也做了检讨。有人反映人数统计方面存在问题,那是否职工产量也是如此。关于这个问题是我统计中的疏忽,但产量我可以大胆地说,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却有99%的准确!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正视错误,并且解决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顾过去,2011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宝光给了我锻炼的舞台,使我取得了不少的收益。这些成绩是离不开领导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车间各道质检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要感谢各位对本人工作的支持!过去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日子还是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实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宝光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新年快乐!

第三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计划指标解析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计划指标解释及计算说明

地区生产总值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其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之间投入

(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一般预算支出国家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

存款余额=M0+M1+M2 其中M0为活期存款+流通领域的现金,M1为活期储蓄存款等,M2为定期存款等

贷款余额指截止到某一日以前商业银行已经发放的贷款总和。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农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范和总成果。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出口创汇国内的产品(有形或无形)销售到国外所得到的外汇收入。

实际利用外资指国外商业公司在国内的投资项目中,已经到帐并投入到商业运作应用的资金。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的综合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家庭全年总收入扣除转移性收入和各项经营性费用以及税收等项支出后,可用于生产和生活支出的那部分收入,通常按计算。人均纯收入=(家庭全年总收入-(减号,下同)转移性收入-变卖财物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收及附加-上交集体承包款)/家庭常住人口。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货运周转量是指运输货物的数量(吨)与运输距离(公里)的乘积。其表示方法为吨公里或吨海里。

客运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运送旅客的数量,计量单位以“人”表示。

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运送里程的乘积,计量单位是“人公里”。

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平均每千人所出生的人数的比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即胎儿脱离母体时(不管怀孕月数),有过呼吸或其他生命现象。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计划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是反映该地期内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计划生育率计算公式为:计划生育率=计划内出生人数/同期出生总人数×100%

广播、电视的混合覆盖率就是全国范围内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的人口数比重所占全国人口总人数的比重的比例大小,以及这些人数所覆盖的区域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比例大小。

实名制就业以下人员可以领取各省发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对失业人员实行实名制网络管理。持证人可在各省行政区域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如果安排持证人就业就是国家说的“实名制就业”。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本省城镇户籍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进行失业登记:

(一)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

(二)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三)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

(四)承包土地被征用并符合规定条件的;

(五)军人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

(六)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七)其他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劳务输出是劳动力空间流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国际劳务输出和国内劳务输出。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

综合能耗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

全社会用电量 是一个电力行业的专业词汇,用于经济统计,指第一、二、三产业等所有用电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它用电等。

第四篇:社会事业发展资料

“河南省扩大社会事业开放问题”

研讨会

一,河南社会事业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安阳市把充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来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截止到13年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563人,再就业培训2.3万人,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1亿元。

同时在推进医疗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调整医疗保险起付线和一次性缴纳标准,增强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统筹保障能力,并积极扩增新建直属医疗机构,形成了15分钟就医圈。并通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温暖工程”、运动场改造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项目,来平衡教育资源分配,推行“导学案”制度,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南阳市坚持以投入引领促进社会民生均衡发展,扩大社会事业发展。2013年,南阳市在教育方面,总投资1.4亿元,包括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工程;卫生和计生方面,总投资1.62亿元,其中包括区级“120”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县区级疾控体系建设项目、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并投资3200万元用以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相关项目。

信阳市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提高对于五保家庭的补助标准。并通过开展“信阳慈善日”活动,募集善款,建立和完善流浪乞讨人员联动救助管理机制,同时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建成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从抓好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入手,推动归集额快速增长,服务居民购房需求。

商丘市在近几年间,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乡面貌等各项社会事业持续繁荣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被国务院定为“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体系。按照“一核两翼组团发展、四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启动新区规划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开封市积极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加大对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了省、市两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多方争取资金,支持贫困民族聚居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农村小额贷款,支持民族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在民族村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2014年5月,河南省发改委宣布,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河南省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建设,将向民资开放400个重大项目,其中,城市道路、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生态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80个,总投资1614亿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项目170个,总投资1386亿元;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0个,总投资848亿元。

二、国内外建设经验

从国外经验来看,日本在20世20到30年代就开始确立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各项制度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其中有关居民住宅,就业,医疗救济等社会事业开始开展起来。以当时处于工业转型的琦玉市为例,利用城市公共团体直接参与建设运营社会事业,利用民间资金与力量建立起涵盖社会福利保障、救护事业、儿童保护事业、市营社会事业的成体系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美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逐步推行以市场化、放松管制和分权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推进社会事业走向市场便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采用了许多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签约外包和公私合作。从道路修建到监狱管理,从图书馆运营到治安消防,都可能成为签约外包的标的。

在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提出了公共服务改革的新理论与新观念,实践了公共服务改革的新模式,积累了公共服务改革的新经验。通过合理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部门实行大部门体制,促进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变革与扩大。

从国外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的发展与转型带来的启示来看,我国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一,要根据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及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要建立适合本国国情与地期情况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三,要形成全面覆盖、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第四,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第五,要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回归国内,云南省从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经济发展带动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特殊扶持,为边疆地区稳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黑龙江地区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大在民生建设上的财政支出,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状况的改善;做好“菜篮子”工程。确保物价稳定;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几方面出发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宁波地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资源的更加普惠;通过深化医保给付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改工作顺利进行;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全了社会养老政策与法规。

山东莱芜地区,通过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了经济模式转型,城乡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问题与改进意见

理念上的共识是促进社会事业良性运行、推进改善民生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一定意义上,理念不仅决定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而且也影响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人为本”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使其能够成为我们发展社会事业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必须坚持

(1)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动社会事业的理论创新(2)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动社会事业的制度创新(3)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推动社会事业的实践创新

总体水平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公平性差,质量不高,改革滞后是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着力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度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社会事业改革的趋势以及实践探索,其中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第一,按照社会事业服务性质,实现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合理分工,实施分类组织和分类改革应该是今后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涉及公众基本利益的社会事业,必须由政府负责举办,但是举办的方式和过程应该进行优化和完善;

第三,根据社会事业的非公益性特点,社会事业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应进一步加快步伐;

第四,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得到有力的政策保证

(1)二元结构对社会也发展的限制及其社会事业发展的均衡化

城市二元结构对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有各种危害,包括:加大了城市的管理难度;导致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平衡,极易引发一些社会矛盾等。如何治理?

1、建立健全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尤其是促进城市社会事业平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

2、尽快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3、要切实加强教育、医疗等基础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增强其公益性和公平性;

4、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

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可分为内外均等两个部分,包含三个层次,即:均等化一,社会事业内部各项内容之间的均等;均等化二,社会事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均等;均等化三,社会事业与社会大系统的外均等 这个系统具有平等性聚力性层次性消费性政治性的特点 只有把这三个层次的均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均等化研究,才能真正理清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的头绪,才能比较科学有效地解析社会事业均等化,并为解析社会事业均等化奠定比较完善的认识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原则和建议。

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的具体政策建议:

(1)成立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实施方案的研发中心,论证具体的实施方案(2)政府职能复位

(3)进一步探索我国财税体制的构成方式,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4)保持公共服务项目价格的相对稳定

(5)制定好间接政策用以解决社会事业发展外均等化的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依据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和核心等相关理论, 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1)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改进社会事业要素资源配置效率, 使优质的社会事业资源向农村倾斜, 引导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向农村辐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以促进社会事业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化布局;(2)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缩小城乡社会保障间的巨大差距, 赋予农村居民公平的国民待遇,保障农村居民的平等社会保障权, 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一元化;(3)统筹城乡社会公共服务, 促进城乡社区建设制度的一体化, 促使农村居民享有社会公共服务的标准、机会、过程基本均等, 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投资力度加大, 但公共财政用于城乡社会事业的支出仍显失衡;

(2)农村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不断推进, 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仍然明显

(3)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 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依然突出

(4)农村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但城乡文化、体育设施缺口问题仍然存在

(5)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日益扩大, 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仍然较大(6))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明显进步, 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制约一体化发展原因:

1,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设计存在偏差。

2,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认识存在偏差。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引导机制缺乏。

4,城乡社会事业内部体系条块分割严重。

5,城乡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存在较大差异。

6,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不配套、不稳定、不衔接。

(2)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建设

民间资金进入社会事业,可以吸纳民间资本,提高供给能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开拓投资渠道,提高投资回报;

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的困境:

1,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的积极性不够

2,政策准入限制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

民间资金进入社会事业的对策与建议:

1,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畅通民间资金进入社会事业渠道。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引导员工有序流动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八大精神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民办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因此,我们要围绕大局,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正视困难,全面分析民办非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全面合作,共同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

搭建平台,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服务社会。

社会力量或者民间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2,社会力量要参与社会事业服务标准的制定;3,社会力量要参与社会事业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评估;

社会力量介入社会事业的内容:

1,制定基本公共服务采购计划

2,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3,规范基本服务标准

4,完善监督体系

事实社会力量介入的具体路径:

1,以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为先导

2,以培育社会力量为依托

3,健全社会事业服务标准

4,全方位监督为保障

(3)组织改革与制度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指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与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转变社会事业发展方式具有阶段性、动态性等特征,从而在时机选择、动力机制、目标确定、实施路 径等方面存在特殊要求。

社会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1,社会事业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社会事业发展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4,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多层次化

5,社会事业发展要兼顾总体一致性和部门特殊性 社会事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1,建立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2,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3,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 4,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的资源配置 5,深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城市基层社会事业直接关系广大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升,是政府改善民生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然而当前城市基层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着1,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建成后运行效率低

2,偏重信息化应用,配套制度建设待加强 3,基层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定存在障碍

4,资源整合与项目协同推进力度有待提升的等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的建议与方法有

(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社区科技项目的系统性

(二)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居民的科学素养与管理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信息化项目的制度保障能力

(四)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推进理论探索与统计项目更新

(五)加强信息互通,完善不同层级间的协同合作网络

第五篇:关于江城县2011年1—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江城县2011年1—6月份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西部百强”为目标,以“十大创建’’和“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活动为载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县域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5亿元,占年调控指标的45%,同比增长22%;财政总收入18.09亿元,占年调控指标20亿元的90.45%,同比增长10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2亿元,占年调控指标6亿元的107%,同比增长125.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占年调控指标100亿元的39.4%,同比增长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7元,占年调控指标的48.7%,增长4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23元,占年调控指标的52.1%,增长35.8%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产销衔接良好。上半年,预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1.5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28.4%,增长势头强劲。全县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61.04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完成58.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7%和26.4%,产销率均达到99%,有11户企业达到100%以上。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县生产原煤1039.9万吨,同比增长7.6%;发电50722万度,同比增长596.4%;混凝土2.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7%;缸瓦593万片,同比增长32.7%;自来水12 9.5万吨,同比增长36.2%;生产水泥7.9万吨,同比增长28.5%。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在巩固壮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模的同时,加快陶瓷工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陶瓷工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规划评审已完成,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已联系到有意向入园企业9户。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180万吨煤制甲醇配套煤矿临时主井通风机所有设备安装到位,1号宿舍楼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主厂房主体工程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在加紧施工;小庄煤矿风井1 0千伏变电所主体完工,进矿道路、办公楼、主副井正按进度加快推进;下沟煤矿沫煤选洗系统各项审批手续已完成,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施工测量、设备订货等;下沟煤矿瓦斯发电厂泵房主体工程已完成,循环水池、高位水池已封顶。陶瓷工业园区、不饱和树脂生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非公经济蓬勃发展。1-6月份,全县新增非公经济组织256户,累计达到9043户,从业人数达到4.6万人,非公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全县完成非公经济总产值75.7亿元、营业收入74.6亿元、利润总额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4%、58.1%和59.1%,非公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6月份,预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占年计划的16.8%,增长13.5%。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县夏粮总产7.88万吨,油菜8894吨,油菜产量创历史新高。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果园面积2.24万亩,其中苹果2000亩、梨5000亩、核桃9400亩、晋枣3500亩、柿子2500亩,建成生态果园示范村5个。完成以大改形为主的果树修剪27万亩,巧施肥20万亩,强拉枝20万亩,果实套袋21万只,病虫害综合防治35万亩。财政投入资金480万元给6万亩果园办理了保险。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可研报告,建成了循环农业示范园、林家堡休闲农业观光园,农民群众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共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新民镇屯庄村、西坡社区郭家庄村、义门镇鸭河湾村、太峪镇南庄村等村已建成果蔬大棚1330亩。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2 4.6万头(只),存栏64.9万头(只),出栏5 9.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700吨,蛋类产量2100吨,预计可实现畜牧业产值9000万元,同比增长18.4%。劳务经济再创佳绩。新增输出

劳务人员1.31万人,全县累计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1.3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2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新村庄建设扎实推进。全县“三告别’’工程完成4344卢主体建房任务,占市上下达任务的99-5%;33个新农村续建村完成投资9500万元,建成农民新居1087户,占计划的94.5%o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实施林业重点工程25000亩,建成干杂果经济林15420.6亩,完成道路绿化49.6公里,完成千里长廊建设7526.2亩,完成直观坡面绿化6893.2亩,建成绿色家园新村17个,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旅游开发全面实施。公刘教 稼苑一期祭祀大殿已经封顶,东、西展厅框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大佛寺明镜台加固维修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大佛寺改扩建及民俗村建设完成规划设计,正在实施征用搬迁;侍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林家堡民俗村建设进展顺利。同时,加强宣传推介,举办了“中国〃水县第二届大佛旅游节’’、红歌走进十强县大型文艺晚会和省市文艺界名家盛夏笔会等活动,木县的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4200多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5%和56%。商品销售活跃。以旅游业为引领的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1-6月份,全县预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占年计划18亿元的44.4%,同比增长22%。市场物价增幅稍缓。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2%,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8.4%。

(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县引进合同项目24个,总投资295.01亿元,到位资金20.8亿元,占任务的57.1%。全县确定实施的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13亿元,占投资计划的39.6%。其中,68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8.53亿元,占投资计划的21.1%;32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5.9%。列入市级的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 5.4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5.9%。全县实施的15个以工代赈项目完成6个,5类4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36个,8类70个民生项目完成14个,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分别占投资计划的40%.97%和17.5%。

(五)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全县3 4项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0.7%。其中,木州大厦即将投入运营,凼风大厦、锦辉国际、泾河防洪二期、新区路网、紫薇山生态公园等项目快速推进,经适房一期、廉租房二期进展顺利,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即将开工建设,全县建成、在建和规划的高层建筑达到102幢。全县64项小城镇建设工程完成投资3.6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6.4%。其中,北极、义门等7个乡镇农民住宅小区建设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新民重点示范镇建设全面实施,馨苑小区、钰龙苑商住楼、旧街区街景立面改造、东大街商贸饮食综合市场、农资建材市场等项目进展顺利,乡镇敬老院、卫生院、幼儿园、行政办公中心、廉租房、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六)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教育 工程完成投资1.9亿元,占投资计划的68%;全县高考一本上线275人、本上线919人,较去年分别增加了48人和68人,创历史新高。我县被评为全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

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县中医院新院区门诊住院楼、县医院培训中心楼、北极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基本结束,永乐、新民等5个中心医院医技褛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4万,参合率9-5.9%,比上增长了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6人,参保率达到85%以上;县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由55%提高到70%,乡镇

定点医院由60%提高到80%,1-6月份,共为城乡群众报销医疗费用2581.11万元,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民政工作卓有成效。发放救灾款67万元,棉衣棉被各100套,救助灾民1.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245万元,保障对象7587户24987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852万元,保障对象1702户4897人。发放优抚补助资金263万元,优抚对象1056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23.9万元,供养对象826人。发放老年人保健津贴61.7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89.4万元,救助人数1788人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卓有成效。全县新增就业人数5408人,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1320人,其中,“3848”困难人员再就业364人;为123人办理小额贷款899万元,实施创业培训325人,较好地完成了年初计划任务。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全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儿童“七苗”接种率、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分别达到93.8、99.4%和98.9%。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西部百强县”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家的“银根趋紧’’对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今年以来信贷政策不断趋紧,对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正在

显现,项目建设资金和企业生产周转资金筹措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部分依靠银行贷款的项目,资金到位率较低;也暴露出我县融资渠道单一,融资体系不健全,缺乏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手段,对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吸纳能力不强。二是土地供给制约项目落地建设。随着国务院15号令的颁布实施和全省卫星拍片执法力度的加大以及去年以来全国开展的土地督察,土地严管导致用地手续办理缓慢与用地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在落实灾后重建相关政策支持下,今年建设用地形势有较大改善,但土地供给缺口依然存在。三是由于技改,部分企业的产能没有完全释放,个别经济指标仍有欠账,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差2.7个百分点。四是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在硬环境方面,园区和主城区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项目落地;在软环境方面,服务意识不强,项目谋划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融资、信息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五是节能降耗面临巨大压力。能化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结构性节能困难加大,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百强县”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保十强、创百强”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泾河二期、312国道改线、灾后重建土地节余指标利用、国家对蒋

家河煤矿核准、超超临界电厂建设以及国家将红岩河水库建设列入十二五中型水库建设序列等有利条件,进一步改进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就地转化,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进 程。坚持以打造“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按照“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延伸煤化工业链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抓好循坏经济、煤炭、煤化工、陶瓷和农产品加工“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180万吨煤制甲醇、小庄煤矿、雅店煤矿、下沟煤矿沫煤洗选系统及瓦斯发电厂等项目,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对照调控指标,认真分析形势,加强生产调度,强化政府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提速生产,多产多超,以超补欠,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确保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力争年内完成新增就业3000人,建成创业项目450个,使非公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提高群众收入为目标,按照“工业反哺农业,产业致富农民”的思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重点抓好“四大”农业

示范园区(即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循环农业示范园、林家堡休闲农业观光园)和“五大”富民产业培育工程(即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畜牧收入倍增工程、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增长17.2%。同时,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33个新农村续建村和4496户“三告别”工程,年内全面实现“三告别”目标。

(三)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力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促开工的要求,分类指导、全力推进,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对年内要求建成的项目,倒排工期,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按时竣工投产;对进展缓幔的项目,加大协调督促力度,推动项目单位加快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完成计划进度;对尚未开工的县级重点项目,主动介入做好服务,帮助项目单位完善前期手续,压缩前期工作时间,力争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对长期无实质性进展又占有有效资源的项目,启动退出机制。同时,加强与项目单位的衔接沟通,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协调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融资、土地和项目审批等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信息,对接国家投资方向

和重点,加大中央投资和省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重点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重大政策支持等方面谋划项目,力争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得到国家和省市支持,进一步改善我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促进和带动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四)全面加强城镇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以建设“关中西北部明珠城市”和“成阳北部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大气现代、精致人文、生态特色”的要求,全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重点抓好3 4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泾河防洪二期、滨河大道、新区路网、紫薇山生态公园等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大佛寺旅游大道绿化、限价房首期、海鑫大厦等项目全面完工。依托泾河新区开发,再规划实施一批高层建筑,努力构建起现代化新型城市发展的格局。同时,加快推进小城镇开发,切实抓好新民重点示范镇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城市管理化模式,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五)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围 绕“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的理念,快速推进旅游开发建设,全力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全面启动实施大佛寺明镜台维修加固、花果山石窟建设工程,快速推

进公刘教稼苑、程家川古民居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切实抓好侍郎湖、七星台、龟蛇山漂流等自然景点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以旅游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加快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增进社会福祉。坚持从 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出发,认真抓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抓好煤炭、校园、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泾河防汛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防范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疏导、化解和协调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确保全县大局和谐安定。

下载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站推荐)

    2011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7月11日(2012年6月)2011年,全省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高龄化日益明显,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老年......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3-07-27 字数: 1547 阅读: 2426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办综合部主任杨东法)来源:全国老龄办作者:时间:2011-08-16点击:3080 次 同志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

    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2-06-05 浏览次数:20567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

    《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 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施积极的就业......

    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社部:去年全国录用公务员20.4万人 4年增长超 5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昨日发布《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称,全国共录用公务员20.4万人,......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