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

时间:2019-05-13 17: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

第一篇: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工作的意见

鲁办发„2012‟22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着力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三)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全省实现城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专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全覆盖。社区公共服

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的设置、管理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创新。

2.工作队伍建设。社区居民委员会一般配置5人至9人。辖区人口较多、社区管理和服务任务较重的,可适当增加专职工作人员。专职工作人员以县(市、区)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鼓励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业主委员会成员之间交叉任职。鼓励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提倡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委员会分别由专人担任负责人,实现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探索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对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培训一次,其他成员每2年培训一次。加大从优秀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道(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

3.规章制度建设。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的产生,采取党员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健全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引导党员参与民主实践,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坚持和发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稳步扩大直接选举覆盖面。尚未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社区,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选举;已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选举。做好社区居民委员会全省

居民健身设施、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抓好落实。未按规划要求建设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不能通过验收。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居民需要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统筹解决。积极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倡“一室多用”,提高使用效益。服务设施供暖、水电、燃气、通讯等费用,按当地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

2.社区居民委员会用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必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将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一般按每10户至20户1平方米(总量不低于300平方米)标准配置,并具备水、电、自然采光、通风等正常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依据有关规范促进配置标准的落实。老城区、已建成小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用房,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设区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设区市政府确定。困难地区由省财政适当给予补助。社区居民委员会用房选址、设计、建设、移交,由设区的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房屋归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所有,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社区服务站协助的事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社区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3.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协助做好登记、备案工作,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老龄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社区体育指导员协会、慈善协会等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法,引导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力争5年内80%以上的社区党员、3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四)细化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工作

1.健全社区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各相关部门、派出机构和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管理服务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将

后改居”的原则,严格规范“村改居”标准条件和操作程序。“村改居”的基本条件是:拟撤销的村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集体所有耕地已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基本需要;所辖区域内三分之二以上劳动力已转移至非农产业;集体资产、债权债务得到妥善处置,完成资产改制,产权关系明确。条件成熟后,启动法定程序,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2.完善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有条件的可成立区域化党组织,实施社区“大党委制”,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等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驻区单位工作,支持驻区单位及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积极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调机制,妥善处理辖区内各类矛盾。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告知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听取其意见。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有关部门(单位)在评先树优和晋升考察时,应征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驻区单位及驻区人员的意见。

3.推进农民工等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整合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将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社区综合管理

(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要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和街道(乡镇)领导干部要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联系点。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成效作为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配合协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党委组织部门在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要发挥抓总引领作用,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指导作用,搞好协调服务。依托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划生育、环保、体育等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支持和帮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权限,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相关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供电、供水、供气、供暖等公用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要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各项经费纳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要在现有基础上,综合考虑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任务、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标准,满足日常办

第二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意见明确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目标任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化,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完善,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围绕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意见要求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增强信息公开的普及性和便民性。

围绕统筹推进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意见要求将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促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以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推进基层便民利民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意见还就强化保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等作出一系列安排,要求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效能建设考核、依法行政考核、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和政风行风评议等考核范围,细化考核评估标准。省政府从2012年起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作为单列项目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坚决避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流于形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11-03 【生效日期】2000-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党和国家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受和赠送“红包”的处理规定

(二000年十一月三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各级党政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根据《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红包”,是指以各种名义赠送或收受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信用卡等。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严禁收受直接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外商、私营企业主的现金和有价证券。违反规定的,不论数额多少,一律追究纪律责任。

上述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对下级和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及个人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红包”要坚决拒收,因故无法拒收的,必须在一个月内登记、交公,逾期不交者,严格按照本规定追究纪律责任。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索要或暗示对方赠送“红包”的,或收受“红包”利用职权为当事人谋利的,按索贿受贿论处。

第五条 第五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款给上级机关、业务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赠送“红包”,违者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的纪律责任。同时责令单位负责人追回送出的公款,无法追回的,由单位负责人全额退赔。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不得在逢年过节期间给领导干部“发放”各种奖金、补贴和劳务费;领导干部不得接受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奖金”、“补贴”和“劳务费”,违者分别按赠送和收受“红包”行为处理。

第七条 第七条 领导干部生病住院、学习进修,不得接收下属单位或个人所送的“慰问金”。因故未能拒收的,要如实登记、交公。违者,按收受“红包”性质追究纪律责任。

第八条 第八条 领导干部为家人操办婚丧嫁娶和其他喜庆事宜,要严格遵守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实申报,不得大操大办,领导干部本人及其配偶和子女不得借机接受有关单位或非亲属赠送的“红包”。违者,追究领导干部本人的纪律责任。

第九条 第九条 凡收受“红包”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轻微者予以诫勉或通报批评,并记入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档案;情节严重者一律予以纪律处分。

第十条 第十条 个人收受“红包”1000元以上(包括本数,下同)不满2000元的,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2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至降级处分;5000元以上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至开除党籍、行政撤职以上处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单位收受“红包”5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10000元以上不满20000元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至降级处分;20000元以上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党内和行政撤职以上处分。将单位收受的“红包”私分的,以贪污论处。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党员干部或国家工作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赠送“红包”1000元以上不满3000元的,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3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至降级处分;5000元以上的,给予党内和行政撤职以上处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单位违反规定用公款向他人赠送“红包”1000元以上不满3000元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党内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3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党内警告、行政记大过至降级处分;5000元以上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党内和行政撤职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因领导干部工作关系收受他人“红包”的,由领导干部本人承担纪律责任。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规定的违纪款额是指多次赠送或收受“红包”的累计数。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建设工作的意见

(2012年3月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普办发„2012‟ 4号)精神,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全县社区居委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现就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管理社会的中心、改善民生的依托、维护稳定的根基.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全县上下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实把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强化服务、创新管理,着力研究解决城市居委会建设中出现的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我县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

住宅区等“难点”社区的选举,采取鼓励流动人口参选、社区干部交叉任职、候选人竞争演讲等措施,对于居民分散居住难于集中的,可以分设投票点设立流动票箱进行选举,对于居民外出人员较多难于集中的,可以以户代表形式进行选举,并确保参选率不得少70%;要努力降低非本地户籍社区居民参加居民委员会选举门槛,鼓励所有居民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确保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得票率不低于50%,努力实现高票当选。

(二)健全组织体系。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实现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全覆盖.根据城市建设规划,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便于社区功能发挥的原则,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设置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等社会构成因素,合理设置社区。要对现有规模过大或过小、管理人口过多或过少的社区,进行重新合理地调整划分,原则上每个城市社区管辖范围一般不超过3000户。新建住宅区居民入住率达到50%的,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此之前应成立居民小组或由相邻社区居民委员会代管,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燎管理。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居民代表,开展楼院门栋居民自治,努力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辖区人口较多、社区管理服务任务较重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可视情况建立社区服务站等专业服务机构,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

(三)壮大工作队伍。严格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配

或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定期走访入户制度、党员和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民委员会主任公开承诺制度、重大事项报审制度和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接待日”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改进工作重点,根据服务对象要求,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准则,建立弹性作息制度。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由社区协助办理的事项,要事先与本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协商,明确延伸到社区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工作标准、工作期限,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未经同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社区一律不予承担。

(五)提高服务水平。将社区工作用房和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加大建设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服务功能.民政部门和乡(镇)要全程参与社区用房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商品房销售前,必须将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并经社区属地的县规划、住建、民政等部门和乡(镇)签章同意后方可进行销售;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

情况不进行检查考核,对驻区单位的考核评比要征求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意见。乡(镇)政府要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自治工作,赋予社区居民委员会决策权、财务自主权。要逐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推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网格化管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设岗定责、服务到户。

四、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保障措施(一)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一件大事抓好、抓实。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分管一领导要抓好落实,经常督促检查,提出决策建议;领导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成效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以及和谐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工作格局。各级民政部门要搞好协调,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居民

第五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

苏办发〔2009〕25号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

(2009年6月15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8号)精神,为加快构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意义

─ 1 ─ 农村电影工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农村电影放映、“三送”(送科普书籍、送戏、送电影下乡)等工程全面实施,农村电影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次不断增加,农民看电影难问题开始得到缓解。但也要看到,农村电影放映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优秀农村题材影片不多的问题仍较突出,农村电影发展水平、服务质量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影工作,使农民群众有电影看、看好电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电影工作,推动农村电影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农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社会─ 2 ─ 效益第一,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三送”工程,继续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农村题材影片创作生产,加快完善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目标任务。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发行放映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农村题材影片创作生产激励机制,普及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完善公益放映补贴机制,不断扩大农村电影覆盖面和受益面。到2010年底,实现全省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

三、完善农村电影工作政策措施

(一)深化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市场,培育发展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主体。加快国有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改革,力争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国有电影发行单位转企改制。转企改制后从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精神,享受相关优惠经济政策。

─ 3 ─

(二)加强农村题材影片创作生产。坚持“三贴近”原则,鼓励电影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加强农村题材故事片、戏曲片、科教片等创作生产,为农民群众拍摄更多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优秀影片,不断提高农村题材影片质量。省对获得国家有关奖项的农村题材影片进行奖励,对省内重点农村题材影片创作生产给予资金扶持。

(三)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省级继续为经济薄弱地区采购农村数字电影节目,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电影放映给予一定场次补贴,并根据实际放映成本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受补助地区要确保其全部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各地要认真落实农村电影放映经费,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给予部分补贴,并确保及时到位。

(四)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经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农村电影放映人员生活待遇等历史遗留问题,各地应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69号)精神,制定统一政策和具体办法,由各县(市、区)政府采取一次性经济补偿或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等形式妥善解决。已基本解决问题的地方,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 4 ─ 专项检查,确保措施完全到位。尚未解决问题的地方,要抓紧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

四、建立农村电影工作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农村电影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安排、统一考核。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建立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广电、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抓好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放映队伍整体素质。规范电影放映资格认定工作,实行放映员持证上岗。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电影放映单位、放映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加快建立以数字放映为龙头、院线为纽带、乡为重点、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

(四)开拓电影市场。各地要在保证完成公益放映任

─ 5 ─ 务的前提下,指导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机构积极开拓农村电影市场,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经济效益,为扩大农村文化消费需求、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目标作出贡献。

(此件发至县)

主题词:文化工作

电影

管理

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2009年6月16日印发

─ 6 ─

(共印550份)

─ 7 ─

下载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2〕2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