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9-05-13 18: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昆明市档案条例》及昆明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为加快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以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政务网络建设到那里,档案信息化就延伸到那里、服务到那里。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建设原则

“十二五”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是:“统一规 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安全保密”。

统一规划:即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本着集中统一的原则,制定全市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全市各部门、各门类的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工作协调发展。

统一标准:即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国家、云南省相关标准结合昆明市的实际,制定符合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标准,规范昆明市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突出重点:即要明确工作重点,把握轻重缓急,对于那些事关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要先行建设,对于那些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进行信息化管理。

分步实施:即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步组织实施,资源共享:即全市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在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前提下,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利用。

安全保密:即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文件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正确处理电子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保密的关系。

三、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加快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和档案服务大众化建设步伐,构建全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平台,实现馆际之 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档案工作适应昆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建设市、县(市区)数字档案馆,全市100%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初步建成与电子政务相配套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数据库,市档案馆、县(市区)档案馆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全市90%以上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完成局域网建设。

四、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和普及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设。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达100%,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局馆初步完成局域网建设。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要同步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硬软平台、相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安防系统方案,并分步实施。有条件的,应整体设计,同步建设。

(二)、努力推进档案信息规范化建设。

昆明市档案局统一推广应用符合档案工作业务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基本要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按照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云南省《云南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昆明市电子文件管理与归档办法》的要求,制定昆明市文书档 案目录数据交换格式,规范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数据标准和管理制度。

(三)、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与之配套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建设,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专门(专业)档案馆应及时开展电子政务环境下接收与利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为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长效管理奠定基础。以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各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为建设对象,以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建设规范化、可共享的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为市档案馆、县(市区)档案馆建成数字档案馆创造条件。

(四)、开发和完善不同门类档案管理模板。在昆明市档案馆综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和完善不同门类档案的管理模板,开展各类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根据公文交换系统增加相应管理模块:各办公厅使用的公文交换和办公自动化集成系统增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昆明市档案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标准的归档管理模块;完善各部门公文交换系统的电子公文导出功能,各办公厅及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扩展,使之能够接收电子档案数据和电子公文数据,并进行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电子 化、数字化。

(五)、完成机关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同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相适应,由各部门将本部门形成的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经数字化转换后的各项数据导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目录及原文数据随实体档案移交,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运行的“双轨制”归档管理。

(六)大力加强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各级档案局馆完成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建立起与昆明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管理系统。实现在市档案馆和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依托电子政务网开展电子公文和电子档案接收、管理,集中管理各部门形成的现行公开文件和应当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多套制备份和异地备份,要把重要档案异地备份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制度来实施。安全系数较低的电子文件,一定要普遍实行异地备份。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还应逐步将电子文件转换成其他载体保存,实行异质备份,以防止若干年后电子文件因阅读设备不配套而无法读取。

(七)做好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工作。

重大活动责任部门要实时采集昆明市各类重大活动档 案资料,并在重大活动结束后90日内将采集的重大活动档案资料移交档案馆保存。采集、接收、利用归档电子文件和各级政府机构包括现行公开文件在内的政府公开信息,属于信息公开范围的电子文件的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属于信息公开范围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有关档案、保密、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提供利用。

(八)、建设昆明市档案信息网。

构建全市档案信息资源网络管理应用平台,完善以“昆明档案信息网”为主体的开放档案信息、政府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全市档案管理利用网络化建设步伐,做好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工作。依托电子政务网络构建电子公文、电子档案管理及利用平台,开发面对各办公厅内部的电子公文、电子档案查询利用系统和面向各部门的电子档案查询利用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要求及档案利用的有关规定,完善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场所建设,将可以公开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通过应用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

(九)、加大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资金投入,用于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资金,应不少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0%。加强上网信息的审查与管理,防止失密、泄密 事件的发生,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上网的档案信息应当经过保密审查。在因特网上提供已开放档案目录查询服务的,必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

(一)、完成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制定昆明市档案信息化标准,进行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二)、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存量档案数字化工作。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和利用频率高、涉及民生的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

(三)、在总结各地档案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紧全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新建馆库的档案馆,必须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新馆总体规划,设计编制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3年

(一)按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进行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全市档案可用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增强,服务范围拓宽,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昆明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网,同昆明市14个县(市区)档案局馆实现联网。利用基于昆明市电子政务网的网上报送平台,定期向市或者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报送政府公开信息、档案电子目录。

(三)、根据国家、云南省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求,通过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完善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在全市范围内应用。

(四)、建立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依托昆明市电子政务网络分布式海量存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各门类、各行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

(五)、完成昆明市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心建设。数字化处理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市级党政机关不同载体形式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地转换档案数据。

(六)、完成昆明市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平台的建设。在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机关档案室统一应用文档一体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昆明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整合各门类、各行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规范、及时、准确的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及相关文件。

(七)、实时采集、接收昆明市各类重大活动实况,将重大活动资料加工整理归档后永久保存。

(八)、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标准,配备安全保密设备。对于涉密信息,建设专门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安全保密规定,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必须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九)、解决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党政机关不同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问题,建立分布式、规范化、可共享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确保电子档案的移交,实现增量电子档案与存量档案数据的有效链接。

(十)进行档案信息灾难备份基地建设。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与其他区域档案馆互在本馆为对方建立备份档案库房,互为对方存放备份档案。选择异地备份场所,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

第三阶段:2014年至2015年

(一)按照使档案工作适应昆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标准化管理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政务网络建设到那里档案信息就延伸到那里、服务到那里,使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 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市级党、政机关档案室所存纸质档案全部按计划实现数字化;市、县(市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全部实现文件级目录机检,并完成60%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已有数字化形式副本的档案原件一律封存,无特殊情况的,都不再提供档案原件利用,而以数字化复制件提供利用,并把档案数据进行异地备份。

(三)、实现通过昆明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平台,整合不同种类、不同行业的各门类档案,实时收集、发布各类档案信息,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四)、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总结各地档案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紧全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有条件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应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充分发挥其与本地区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功能和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统筹安排和协调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定期对各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加强各单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变被动建设为主动建设,提升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速度。

(二)资金保障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资金投入巨大的工程,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和基础系统由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解决,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可以引入市场手段,走良性开发的路子,创造收益。

(三)制度保障

适时制定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地方标准,将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轨道。针对各门类、各行业档案管理标准,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昆明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各行业档案系统间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使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有一个共享利用的平台。

(四)人才保障

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紧对各级各部门档案人员的培训,使得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才能够较快地承担馆内档案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档案局馆的业务干部都要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关键技术开发和保障岗位都有技术过硬的骨干;招聘一批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懂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各县(市)区档案局馆必须保证配备1-2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的业务工作。

(五)环境保障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昆明市档案条例》和国家、云南省有关标准规范中档案信息化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档案政务网平台、档案公众网平台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报刊、杂志及其他各种渠道的信息传播媒体大力宣传档案信息化工作,让公众认识和了解档案信息化工作;立足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昆明市档案局 二○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重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及重庆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档案事业为政务公开服务,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重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档案信息化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重庆市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重庆“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重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内,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为核心,以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采集标准化、信息存储安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各级档案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进一步促进重庆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为本市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档案信息服务。

“十二五”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防管结合,保障 安全;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信息化工作,立足全局和长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要明确工作重点,把握轻重缓急,对于那些事关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要先行建设,对于那些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源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进行信息化管理。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目的和生命力在于应用。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以利用促开发。要把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内容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感受到电子政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便捷与实惠。

防管结合,保障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档案文件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正确处理加快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保密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务信息公开与保密、开发利用与规范管理的关系;要在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档案资源的同时,抓好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的完善;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中心文件采集、政务信息公开审批制度。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在确保政务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倡导市场化运作。在各类档案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机制上,应积极探索“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维护”的新路子。

二、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启动 “重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总体目标是:以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各市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为建设对象,以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涵盖馆(室)藏档案的全市性、超大型、分布式、规范化、可共享的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区域性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建立起与重庆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运行的“双轨制”归档管理,以及电子档案保管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包括电子文件在内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容灾异地异质备份基地;所有区县档案局、专门档案馆、企事业档案馆建立档案网站,完善以“重庆档案信息网”为主体的开放档案信息、政府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其在“十二五”期间达到重庆历史文化门户之一的目标;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建成以市档案馆馆藏为核心,以各区(县)档案馆馆藏为骨干,以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馆藏为补充,连接全市各机关档案室的市、区(县)二级、条块结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实现目标的要求:2011—2013年,全面建成全市档案信息网,90%以上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完成局域网和数据库建设,主城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2013—2015年,全市100%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面建成与电子政务相配套的电子文件中心和 数据备份基地,主城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数字档案馆,“一圈两翼”地区有一批综合档案馆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

主要任务:按照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格局,与电子政务同步建设相配套的数字档案馆,重点建设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文件中心、具有基础地位的核心数据库和具有保存保管作用的数据备份基地,努力在当地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出档案部门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将电子文件中心和档案基础数据库作为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文件中心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信息公开中心,依托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集成办公平台,在线采集、接收和利用归档电子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接收、采集各级政府机构包括已公开现行文件在内的政府公开信息。

(二)将在档案馆建设数据备份基地作为安全和永久保存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手段,与各地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相配套。

(三)以“重庆档案信息网”为平台,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群,建成与国家档案信息网和中国重庆政府门户网站相连的全市档案信息网,重点建设“网上政府信息公开中心”,为打造阳光政府服务。

(四)逐步建成以重庆市数字档案馆为龙头的全市数字档案馆网络和区县级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加强以围绕政务公开、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全面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和分布式数据库建设持续稳步地发展,推进档案信息的利用与服 务。

三、建设重点和实施步骤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提高和普及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实施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管理模式。到2012年,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达100%,2015年全市街道、社区、乡镇档案信息化覆盖率达95%以上。

2.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水平。全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重庆市文书档案目录数据交换格式》、《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和《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等标准规范,重庆市档案局统一推广应用符合档案工作业务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基本要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加强和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2011年,“一圈”地区区县档案局(馆)全部建立局域网,2012年“两翼”地区区县档案局(馆)达90%;到2013年,全市各区县(市)档案局(馆)全部完成局域网建设。

4、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要同步设计档案信息化建设软硬平台、相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安防系统方案,分步实施;有条件的,应整体设计,同步建设,使其“四位一体”功能 得以充分发挥。

(二)加强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 1.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1年,区县档案馆馆藏70%的全宗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专门档案文件级目录要实现计算机检索,有条件的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到2013年,各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文件级目录机检。

2、建立覆盖全市的档案目录中心。完善民国时期档案目录数据库;集中统一建设重庆市革命历史档案目录中心、建国后档案文件目录中心、多媒体档案目录中心;集中统一建设一批如移民档案、婚姻档案、招工档案、知青档案等涉及民生的专题目录数据库;集中统一建立名人、民国时期人物索引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数据库及一些专题数据库。

3.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档案的数字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的历史档案和利用频率高的涉及民生的档案数字化划控鉴定和转换工作。从2011年开始,全市各区县档案馆全面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到2015年全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70%;2011年在主城区试点机关档案室室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提前移交工作,建立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2012年全市各区县档案馆全面接收机关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成果。

4.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全市各地应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档案 馆应通过接收和数字化等方式丰富电子档案、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种载体的馆藏档案,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的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利用者对档案的不同需求。从2011年开始,在主城地区及一批其它地区档案局(馆)逐步建成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5、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各级综合档案馆应依托各地建立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发挥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的优势,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及时接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为党委和政府当前工作提供服务。在江北、九龙坡、北碚区试点基础上,2011——2013年,“一圈”及万、涪、黔地区档案局(馆)建立电子文件中心,2015年“两翼”地区全面建立网上电子文件中心,成为电子政务数据流转的接点和归宿地。电子文件中心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紧密结合,既有电子文件中心实体,又有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窗口。“十二五”末,全市40个区县在局域网、电子政府内外网平台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6、在加强档案鉴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档案信息产品的专题开发和加工。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利用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充分利用规范化、可共享的数字档案资源,建立一批直接服务大局和人民群众的重要专题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加大对档案信息内容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注重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编纂与研究相结合,进一步开发数字档案资源,丰富编研成果,提高资政和为民服务效率。

(三)加快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做到同时移交按照市档案局要求规范的文件级机读目录。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列入接收进馆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归档范围的监督和管理,配备统一的应用软件及必要的硬件设备,做好移交接收的各项工作。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应根据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道,制订出能够充分反映本单位完整职能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负责及时指导文件形成部门加强对所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采集、积累、鉴定、著录、归档,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地得到收集并实现向档案馆移交。

3.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室(馆),要将室(馆)藏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作为为机关中心工作服务、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2013年前完成室(馆)藏重要、珍贵、利用率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并与当地档案馆共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4.积极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建设同步发展,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在列入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强化普及应用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文档一体化通用软件和 与办公自动化相衔接的电子文件采集与鉴定共性模块。

(四)全面建成全市档案信息网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是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建设全市档案信息网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经。各地应根据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分阶段、分区域、有步骤地实施全市档案信息网建设。

1.完成虚拟专网建设。在2013年前,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完成馆藏所有文件级目录的建库工作,使用VPN技术利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行业VPN,将现有目录数据库与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实现馆际互联共享,建成虚拟专网,供连通电子政务业务网和全市档案馆馆际查档利用。

2.优化“重庆档案信息网”网站建设,以领导、机关、公众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布政府公开信息内容和开放档案为主要目的,有计划地、确保安全地上载档案开放目录和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2011年全市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成区域性档案信息网,2013年市内专门、部门、大型企业和文化、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全部建立档案网站,全面构成“重庆档案信息网”网站群。

3、构建全市范围内的政府公开信息、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目录信息等网上报送及应用平台,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查询枢纽和应用平台。全市各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利用基于政务业务网的网上报送平台,定期向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电子目录。市档案馆 要开发按统一标准录入或转换政府公开信息的通用模块,制作并发放政府公开信息数据报送盘,建立基于因特网和政务业务网的政府公开信息报送平台,并构建基于因特网的政府公开信息一门式查询系统,方便市政府各部门及时提供本部门的公开信息目录及相关文件,为市民提供更为规范、及时、准确的政府公开信息目录及相关文件。

(五)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

1.各地应加快与电子政务建设工程配套建立数字档案馆,保证在电子政务内(外)网各应用系统中运行的电子数据在传输、运转、处理完毕后,完整、安全地得到集中存储和与永久保存,并为政务公开提供长效服务。数字档案馆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集、保存、利用、管理和宣传。

建设内容为:(1)通过建立互连互通的电子文件中心和数据备份基地,实现永久保存电子政府历史的任务;(2)通过内(外)网门户网站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数据信息的利用服务;(3)通过馆藏数字化等手段,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和各类综合档案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成为宣传全市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窗口,成为政务公开的资源基地;(4)实现各类新型媒介的档案化管理。

2.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总结各地档案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紧全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以重庆市档案馆、江津区、江北区档案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重庆大学档案馆等数字档案馆建设为试点,充分发挥其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市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3、“十二五”期间,各地政府要结合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将具有历史地位和核心基础地位的档案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有条件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应建成数字档案馆,充分发挥其与本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适应的功能和作用。

4、所有新建馆库的档案馆,必须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新馆总体规划,并由相关资质专业公司设计编制包括网络布线、软硬件平台和智能化库房控制及安防设施建设在内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六)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

1.加快研究和制定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公开与上网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方面的业务规范,出台《重庆市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形成有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激励机制,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促进相关配套行政规章的制订和完善。

2.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在全市集中力量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和整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等一批急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重庆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等技术性地方标准,加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实施机制。

3.进一步研究和普及推广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接收、管理、利用的技术方法。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贯彻实施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相应的管理办法 是今后一段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专门(专业)档案馆应及时开展电子政务环境下接收与利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工作,为实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长效管理奠定基础。

4.切实加强对各类标准规范的贯彻落实,尤其是《重庆市文书档案目录数据交换格式》、《重庆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细则》等各类技术标准和规范,保证全市档案信息化在一个平台上发展。

5、各级政府在辖区内的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需注意选择市档案局已授牌的定点企业,以保证其工程质量;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对辖区内的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

(七)加快推动档案信息化成果产业化

1、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科学研究工作,大力提倡科研与业务的协调发展。根据我市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实际需要,紧紧围绕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努力开展科技研究工作,为解决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技术和方法支持。

2、按照《重庆市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开展档案数字化工程项目验收工作,普及推广档案整理与数字化的“一条龙”外包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科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档案信息化成果的产业化进程,2013年全市“档案资料数字化定点企业”达到 10个以上。

(八)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大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用于档案信息安全方面的资金,应不少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总投资的15%。组织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安全保密规定,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必须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等管理,使用网络行为控制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2.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和网络建设工作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上网信息的审查与管理,防止失密、泄密事件的发生。参加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档案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上网的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要经过严格的划控和鉴定;在因特网上提供已公开档案目录查询服务的,要认真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

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采用新的手段,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在不同的地方存放重要档案的重份或缩微、数字化等形式的副本。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与其他区域档案馆互在本馆为对方建立备份档案库房,互为对方存放备份档案。选择异地备份场所,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 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特别是安全系数较低的电子文件,一定要普遍实行异地备份。有条件的地方,还应逐步将电子文件转换成其他载体保存,实行异质备份,以防止若干年后电子文件因阅读设备不配套而无法读取。要把重要档案异地备份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制度来实施。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动这项制度的实施。

4、对已有复制件的档案原件进行封存。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对已有复制件的档案原件进行封存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制度来执行。凡是已有缩微、数字化等形式副本的档案原件一律封存,无特殊情况的,都不再提供利用,而以复制件提供利用。

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地档案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参加当地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将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充分发挥。

成立重庆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本市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组织制订和修改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法规、规章与标准;负责监督和检查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施政策引导;负责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做出规划。

2.落实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预算,保证开展电子文件接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必须资金。

3.培训人员。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可持续性发 展的前提和保障。全市档案部门一是要想方设法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电子政务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专门人才。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十二五”中期,全市档案系统的业务干部都能上网工作,关键技术开发和保障岗位都有过硬的技术骨干和后备人选。各区县档案局(馆)必须在2011年保证配备1-2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业务指导。各区县档案局(馆)要重视对馆内人才的发掘,通过送出培训的方式,使得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才能够较快地承担馆内档案信息化工作。

4、建设档案信息化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信息系统功能和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绩效评比机制,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进评比和典型示范机制。在档案信息化规划执行过程中强调层层分解、细化,并与评比、考核相结合,以加强对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控制力,避免分散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科技专家和社会信息化专家的作用,建立专项考评制度和办法,开展相关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带动全市档案信息化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篇: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四川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1-2015年)》及内江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档案的服务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市中区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1、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1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抢抓机遇,注重实效,紧紧围绕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我区电子政务的建设,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基础,以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全面提高全区各级档案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大力促进档案事业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2基本原则

(1)从全局出发,重点档案和特色档案优先建设

从长远考虑,优先对于重点档案进行建设,明确工作重点,把握轻重缓急,同时兼顾特色档案的建设,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快建设步伐。

(2)从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公众利益

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以利用促开发。要把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资源整合等内容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感受到电子政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便捷与实惠。

(3)保障档案安全基础上,勇于工作创新

要重视新形势下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手段,通过先进的加密手段,防止电子档案信息的泄露,同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广大干部职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2、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全区档案信息化整体水平。充分利用全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机会,逐步实现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在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全面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的档案利用需求,为全区的各项事业提供积极地帮助。

阶段要求:

(一)2011—2012年,我区档案馆全面建成档案信息网,建成与政府网络相配套的电子数据库。

(二)2012—2013年,我区档案馆建成电子档案中心,为政府等重要部门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三)2013—2015年,我区档案馆全面完成数据库建设,初步建成数字档案馆。

3、主要任务和实施计划

按照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服务的数字档案馆及与电子政务相配套的数据备份基地,实现全区互联互通的公开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完成档案馆数据库建设。

(一)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我区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实施文档一体化和馆室一体化管理模式。认真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DB32/505—2002)等标准,在全区推广应用符合档案工作业务规范、档案管理软件基本要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预计到2015年,全区各类档案保管机构90%以上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

我区档案馆依托全区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加快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及时接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为政府和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预计到2013年,我区档案馆初步建成电子文件中心,在全面建成网上文件中心和电子档案备份基地的基础上,完成电子档案中心建设。

在档案信息网的建设方面,预计到2013年,我区档案馆全部完成局域网和档案信息门户网站建设。预计到2014年在档案信息网站上建立“网上文件中心”。

(三)全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档案馆移交档案时,除文件级机读目录外,应同时提供档案的电子版本。加强对列入接收进馆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归档范围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电子文件的采集、积累、鉴定、著录、归档,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地得到收集,并实现向我档案馆移交。

此外,我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保管机构要将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作为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在2015年前完成重

要或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与我区档案馆共同建成现行文件全文数据库。

(四)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我区要加快研究制定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档案信息采集和整理、档案信息公布、档案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等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这项工作,力争在2013年初完成,以推动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

(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建立我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我区档案局要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要进行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等管理,使用网络行为控制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此外,还应加大档案业务人员档案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的培训,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内江市中区档案局

2010年11月20日

第四篇: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

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发布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发布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

5、制度滞后和对下指导问题。由于当前出台的计算机审计有关法规还比较少,加上各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还都不够,且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做到分领域、分人才做相应、有效、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利于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和推进的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市审计局将以审计技术创新为动力,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为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初步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使审计效率、质量和审计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审计监督职责履行的综合审计能力和质量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审计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应用各种审计业务软件,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覆盖面,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实施网络环境下对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业务专网建设,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目前,我市审计业务专网是基于政务内网网络搭建起来的审计系统业务网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出台的安全保密要求,下一阶段,将对网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是对网络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二层交换机升级为三层交换机,实现对ip地址的绑定和智能跟踪管理。

2、建设、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全省“金审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市审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审计局抓紧实施各单位的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内外网物理隔离、横向介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网络(局域网、vpn、政务外网、互联网),确保全市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实现联网办公,都能实现与全省审计专网联通,顺利访问省政务专网,顺利通过全省“金审二期”工程建设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内外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等。

3、建成全市审计系统异地会商系统,实现网上视频交流。在当地建设好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横向介入网,实现与政务外网的连通。在实现政务外网连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关于建设审计会商系统的要求,着手建设全市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和现场互动交流,丰富互动方式,密切沟通联系,提高互动频率和效率,节约人力和行政成本。

4、全市审计机关统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工作要求,在市审计局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本部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审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数据间的交互使用和互联互通,实现本部机关办公(0a)与审计现场管理系统(ao)互通,全面提升对审计业务的支撑和审计办公管理、信息共享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的购置、oa系统的部署和日后的维护服务等。

5、大力推广ao软件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审计手段和成效。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力争实现ao软件在审计项目应用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应用的基础上,每要注意着手征集、建立全市审计项目ao应用优秀实例库和计算机方法案例,并开展ao应用优秀实例、计算机方法案例成果演示或评比,鼓励、宣传应用成果,丰富、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6、逐步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将在时机成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或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5、深化应用,加强指导。在总结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应用,拓宽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履行好对下指导的义务,促进市、县全面提高应用的积极性。

6、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机制。要将审计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审计综合业务考核的目标范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使之成为审计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章来

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

w

ww.chazidian.com文秘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发布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发布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chazidian.com文秘

下载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荐]

    ××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十二五”规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化建设......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 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目 录一、发展新起点二、发展新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机遇 1、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带来历史......

    农发行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纲要

    信息技术是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年是我行加大支农力度,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中国农业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国农业大学“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讨论稿)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

    河南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讨论稿

    河南省“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讨论稿) “十二五”是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

    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管理专项规划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 重点工程监控系统、调度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自动......

    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院内征求意见)

    *****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院内征求意见稿)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阳江市阳东县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

    阳江市阳东县”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统计信息作为经济、社会和科技信息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