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18: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课程类型:本科生专业教学课程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时学分:32学时(2×16周),2学分

指定教材:钟仁耀,《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基本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了解发达国家、中国的各项相关制度的演变历程、现状及改革等,使得学生能够从理论与实践、国外与国内、历史与现状等各种角度去解读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并对中国相关制度的特点有所把握。

内容提要:社会救助概述;城市贫困救助;农村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慈善救助;社会福利概述;公共社会福利;特殊人群社会福利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专题研究+班级课堂讨论

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小组专题研究及班级课堂讨论30%,期末学分论文70% 部分班级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

第一章 社会救助概述 课时: 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制度构成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地位

第二章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变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问题与困境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章 城市贫困救助

课时:3周,共6课时(含2课时课堂讨论)第一节 城市贫困的发展与变迁 第二节 城市贫困救助概述

第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章 农村贫困救助

课时: 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农村贫困的现状与原因 第二节 农村贫困救助概述 第三节 农村五保救助

第四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章 自然灾害救助

课时: 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自然灾害救助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 慈善救助

课时: 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慈善救助的概念 第二节 慈善救助的特点 第三节 慈善救助的运作过程

第四节 慈善救助的问题与发展思路

第七章 社会福利概述

课时: 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制度构成 第三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第八章

社会福利的历史演变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产生和变革 第三节 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改革

第九章

公共福利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公共福利概述 第二节 教育福利 第三节 住房福利 第四节 基本卫生保健

第五节 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

第十章

特殊福利

课时: 3周,共6课时(含2课时课堂讨论)第一节 特殊福利概述 第二节 老年人福利 第三节 儿童福利 第四节 妇女福利 第五节 残疾人福利

第十一章 职工与公务员福利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职工福利 第二节 公务员福利

第十二章 社区福利服务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 社区福利服务的概念 第二节 社区福利服务的特征

第三节 社区福利服务的内容与资金来源

参考书目:

[1] 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3] 陈银娥主编,《社会福利》(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4] 廖益光主编,《社会救助概论》(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5] 韩克庆、郑功成主编,《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案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6] 王齐彦著,《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7] 蒯小明著,《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发展中的国家责任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8] 曹艳春著,《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6月第1版 [9] 朱德云著,《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第1版 [10] 彭华民、景天魁,《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11] 戴安娜•M•迪尼托著,何敬译,《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2] 巴尔(Barr)著,郑秉文、邹明洳译,《福利国家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3] 吉尔伯特(Gilbert Neil)著,郑秉文译,《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全球发展趋势与展望》,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4] 彭华民著,《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 [15] 钱宁著,《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论社会福利的政治与道德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6] 高鉴国、黄智雄著,《社会福利研究》(第1辑),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07月第1版

[17] 威廉姆H.怀特科著,解俊杰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18] 保罗•皮尔逊著,汪淳波译,《福利制度的新政治学/社会政策译丛》,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1版

[19] 诺曼•巴里著,储建国译,《福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0] R•米什拉(Ramesh mishra)著,郑秉文译,《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化的视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第二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关于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这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以人为本”的思想。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需要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思考与努力来解决。

【关 键 词】流浪乞讨人员 社会救助 制度创新

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

各级政府部门逐步重视。2003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贯彻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工作。作为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民政部主动履行职责,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增设了救助站管理处。《救助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在实践中,各区市都设立了救助站,部分交通要道、铁路沿线的县(市)也设立了救助站。而不设站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则由相关机构和人员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配套政策开始完善。民政部于7月21日公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同一天,财政部、民政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保证了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基本到位。民政部与财政部在2004年5月下发

了《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特殊困难对象跨省返乡工作的通知》。

工作协作机制初步形成。各地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救助管理工作。在各地出台的一些救助管理工作具体意见中,则明确了财政、编制、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各地建立的专项制度,进一步确保了各相关部门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协调和合作。

二、救助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例如,北京市共有19个救助管理机构,但已经得到机构编制部门正式批复的只有8个站,并且多的为8人,少的只有2人。部分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救助工作量参差不齐,救助量大,而救助资金相对缺乏。经济发展水品不一,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使得各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数量悬殊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经费缺口大。救助管理站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所需救助管理经费由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实际执行中,仍有不小的缺口。例如,武汉市救助管理站每年的财政拨款是380万元,实际缺口为100万元左右。

政策规定仍较粗放。首先,《救助管理办法》对救助对象的规定实际上使得各地都将救助对象甄别列为一大难题。其次,有关职业化乞讨人员的规定相对空白,使得各地在是否应对职业化乞讨人员予以

限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相关部门工作衔接尚有漏洞。北京市的调查表明,在对发现的危重病乞讨人员的救治和死亡处理方面,公安、民政和卫生部门的配合有待加强。

三、救助管理的未来建构

综合性协调机构。建立健全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民政、公安、财政、卫生、城管执法、交通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运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任务和职责,做到信息互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保证救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准确界定救助对象,依法予以救助。

民间慈善救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不仅是给他们安定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救助,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不仅仅是只有政府机构就能做到的,还需要许多慈善公益组织进行个案辅导和治疗。真正转变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方式,必须培养和发扬全体公民的慈善意识。而慈善意识的培养是与慈善公益组织的普及有内在联系的。因为只有公民的慈善意识和参与意识觉醒了,他们才能够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鼓励发展非营利组织。鼓励个人、家庭、社区、非营利组织等参与救助,重视建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和伙伴关系。非营利组织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是国际救助管理的成功经验。非营利组织参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不仅能给救助体系的建设带来新型的社会组织类型、全新的价值理念、制度性创新的动力源泉,而且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微:《当代中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3] 吴丹梅、郭普璞: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2009。

[4]《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 郑德香:公民慈善意识与城市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研究,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关于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姓名:李鹏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方向)

学号:1011016514

第三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资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2.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3.社区服务:即由社区组织或其他公共组织举办的,在社区中开展的面向社区内居民群众和各类组织和群体的公益性服务体系。

4.贫困救助:是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目的是解除贫困者生存危机,确保其维持起码的生活条件。

5.社区:主要是指以地域为单位的、具有共同利益、共同意识和较密切交往的人群共同体。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救助的概念(功能,概念阐述,基本特征)

(1)社会救助是指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目的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2)功能:a.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是缓解贫困 b.缩减贫富差距 c.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d.有利于社会控制

(3)特征:最低保障性:面对的是陷入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按需分配:有别于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渠道;权利义务单向性:只要符合社会救助的条件,就有权享受救助,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全民性 2.如何理解社会福利的概念(功能,概念阐述,基本特征)

(1)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 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2)功能:a.补救性功能:缓解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生活的更有质量; b.维持性功能:维持当前的这种现有的局面,以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内乱,从而影响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功能的体现 c.发展性功能: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福祉的发展提供一些资源和做出一些探索,使社会福利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3)特征:普遍性: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任何人都有权享受。公平性:社会福利是一种典型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是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必要补充。资金来源单向性: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公民享受社会福利无需缴纳任何费用 3.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与贫困理论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加常常比食物的增加快,而提出人口的增加是几何级数的,食 量的增加是算数级数的“人口论”。其理论的原则是人口过度增加,食量不够,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致使贫穷人口增加,因此,贫穷问题就产生了。所以,马尔萨斯主张减少人口,保持工资的提高,从而维持劳动者的高生活水平。马尔萨斯把贫穷的原因归结于人口或粮食的绝对量等自然因素,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解脱罪责,当人口与粮食不能均衡时就会产生生存竞争,实际上是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调。

第四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习题

社会救助篇

一、简答题

1、社会救助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1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国家为公民提供救助是无条件的。2 资金来源的单一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3享受对象有限性。

4保障水平的最低性,保障国民最低生活水平。5 资格审核的严格性。

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 生活社会救助,解决贫困人员吃穿等温饱问题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2 医疗社会救助,对低收入患者给予一定的医疗费补助的社会保障项目。3生产社会救助,政府给予低收入者提供生产上帮助的社会救助项目。

4住房社会救助,有三种形式:(1)提供住房给低收入这和家庭,收取低于市场的房租。

(2)给予住房补贴。

(3)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低收入者。5 教育生活救助,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政府对受灾家庭提供物质上帮助的社会救助。

7护理社会救助,政府对需要护理的的人员提供现金和实物帮助的社会救助。8 法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

2、我国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目标。《意见》要求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在全面推行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制度的同时,可选择二到3个县(市)作为示范点,通过示范指导推进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力争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规范 完善的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制度。

2,救助对象。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救助对象为农村的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3,救助方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医疗社会救助对象缴纳个人应付分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4,申请,审批程序。农村医疗社会救助的程序是: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资料,已参加合作医疗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证明,社会户主帮困其功能块证明等,经村民代表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任命祝福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社会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

5,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农村医疗社会救助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各级财政每年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的资金;地方各级民政部门面年从留归民政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或一定数额的资金;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

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按规定可用于的其他资金。同时,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中西部贫困地区

给予适当支持。

3、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内容:

1、奖学金

2、助学贷款

3、勤工助学

4、补助金

5、学费减免

存在问题:

1、教育社会救助职责不明

2、资金问题是困扰该体系完善的最大阻碍因素

3、“五大”帮困措施自身的缺陷(1)助学贷款

A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银行贷款给大学生生的积极性不高。B没有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协调机构

(2)勤工俭学

A工作岗位实在太少,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B报酬太低,无法真正解决大学生的经济问题 C大学生的勤工俭学的观念有待于更新(3)帮困奖学金

A各高校设立的各种帮困奖学金发放金额偏低,享受人数偏少 B由于一些原因使得一些贫困大学生不能享受到许多奖学金

C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透明性和公开性差等情况,缺乏公正和公平(4)学杂费减免

A享受条件太苛刻,能够享受的大学生数量非常有限

B无论是享受人数上还是享受金额上,都有逐步减少的趋势(5)直接困难补助 无法保证其经费来源

4、私立高校的教育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健全 A由于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不完善,私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与公立学校的贫困大学生相比更难从银行得到贷款。

B公立高校所具有的“帮困奖学金”“直接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和“勤工俭学”在私立高校中还很少见

4、什么是灾害社会救助?它有什么特点? 答:灾害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向因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的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的一项社会救助项目。

灾害社会救助的特点:

(1)内容的广泛性。内容不仅包括对人的救护、对物的保护,而且还包括心理压力的缓解、自信心的重建等。

(2)手段的多样性。救助手段即救助措施,其手段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组织手段。

(3)对象的选择性。灾害救助的对象必须是因灾害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以下的灾民。要经过调查和认定后,才给予救助。(4)救助的复杂性。灾后灾民的复杂性以及灾区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许多复杂的情况,从而使救助比较困难。(5)水平的低层次。其救助水平是低层次的,它以维持灾民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为原则。

二:论述题

试论述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原则

①救助对象:一个国家内,凡属于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法定最低生活水平线的个人和家庭,均被列入社会救助对象,一般来说,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有以下几类:

(1)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居民。这类国民绝大多数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多半指孤儿、无社会保险津贴的劳动者、长期患病者、未参加社会保险且又无子女和配偶的老人以及享受事业保险金期满后,仍未找到工作,无收入来源的居民。

(2)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或仅相当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国民和家庭。这里包括的国民,类别不少。比如,有一类国民,其工资收入过少,不能使家庭每个成员过上法定的最低生活。又如,有时也津贴的失业者,在享受津贴期满之后仍未找到工作,这多数是上了年岁的老工人。再如,有退休养老金的老人,或是因为要供养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或是因为长期患病而支出沉重。残疾人也属于这类救助对象。

尤其各国国情不同,在救助对象上有不同的划分和偏重。在我国,尤其特殊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生活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氛围城市困难户和农村贫困户。前者还包括了流浪乞讨人员和特殊救助对象。

②实施原则:

(1)生存权保障原则: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贫困的原因不能主要归结于个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转型的变革时期。对于国家来说,对贫困者给予救助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是一种由政府运作的基本的再分配或转移支付制度。(2)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原则是指生活社会救助是国家对贫困者实行的一种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的补贴,这种补贴仅限于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的生活需求

(3)不断调整原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物价水平的上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具体来说:首先应该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挂钩。其次应该与物价相挂钩。

(4)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协调的原则:首先,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贫困军民或家庭进行救助,是解决居民生活困难的主要措施。但贫困居民的困难往往是多方面的,仅靠有限的生活社会救助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在进行生活社会救助时,既要安排现金和实物救助,又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居民,帮助他们开拓生产门路,提高生产技能,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脱贫。其次要与最低工资制度、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相协调,最后,要与贫困者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济困活动相结合。

(5)法制化原则:法制化原则是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另一层含义是确立了获得就这是符合资格条件者的一项法定权益,从而彻底消除了历史上救助措施的恩赐于怜悯色彩。

社会福利篇

一、简答题

1、简述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和功能。答:妇女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妇女生理和职业特殊需要、特殊利益而制定的各项福利政策和开展的社会福利事业。

儿童社会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范围内的所有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尽可能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

一、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

(1)妇女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特殊津贴和照顾:各国都不同程度地为孕产妇女及新生儿设立的福利,包括生育现金补贴、未婚母亲特别津贴、免费的婴儿用品、免费的奶品凭证等

2、妇女就业福利:具体包括对妇女就业权益的保护,对妇女职业权益的保护,对妇女特殊劳动权益的保护

3、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包括提供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并妥善解决妇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照料婴儿方面的困难。

(2)儿童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儿童普遍社会福利:包括家庭保护,医疗卫生与保健福利,教育福利,文化福利

2、特殊儿童社会福利:包括残疾儿童的预防和康复,残疾儿童的教育,社会环境,特殊儿童的监护养育

二、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主要功能

(1)妇女社会福利的功能

1、妇女社会福利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

2、妇女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3、妇女社会福利对维护家庭和睦幸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4、妇女社会福利有利于妇女的潜能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2)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

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功能:有恢复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发展性功能。

2、促进社会安全的功能: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3儿童社会福利具有社会发展的功能:儿童的状况决定着未来国家和社会人力资源的状况。

2、公共社会福利的含义、特点、作用和主要内容

1、含义

公共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他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2、主要作用:

(1)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给普通国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国民生活的稳定; 第二、对经济周期其一种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使得收入分配更加平等。

政府的公共福利支出可以较少这种贫富差距,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产生垂直收入的再分配效应;第二、是产生水平收入的再分配效应(3)经济体制变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社会福利活动的地位与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4)满足各种较高的生活需求。

3、基本特性:

(1)具有外部性。公共社会福利的外部性体现在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犯罪率和受教育程度。

(2)公共物品特性。公共物品有两个特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具有社会性。(4)供求的非均衡性。

4、主要内容:

一、公共卫生福利

1)基本概念: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预防疾病、促进人群健康所采取的社会性事件的总称,是卫生执法监督的载体。

2)基本属性:第一、有些公共卫生服务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它关系到社会人群健康,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机制无法对这类服务的共计和消费施加影响,是市场完全失灵的领域。第二、有些公共卫生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这些服务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好处,更重要的是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明显的外部正效应。第三、有些医疗服务比如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尽管属于私人产品,但是由于属于健康的基本需求,如果社会成员普遍认为得到这部分医疗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政府就应该对此进行干预和鼓励。第四、有些医疗服务属于纯粹的私人产品,而且不属于基本的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退出该领域,允许私人资本经营,鼓励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同时维护整个市场竞争的秩序。

3)作用:首先,公共健康与社会紧密联系。其次,公共健康也与我们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再次,公共健康也与我们对于身体的认识和体验相关,它记录了每一时代的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体验。

二、公共教育福利

1)基本概念:公共教育,一般认为是由政府设置,实施所有公民皆应享受的减免教育。

2)主要特征:

第一、公共教育的免费性质。免费是公共教育的是首要特征也是公共教育得意实施的基本保证。

第二、公共教育的平等取向。第三、公共教育的全民性。

三、公共福利设施

1)基本概念:公共设施,是指供公共墓地使用的物体或其他物得设备。

四、社区社会福利。

1)福利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对象及时社区中的有困难的人又是一般居民,它的目的是要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主要提供无偿服务。

2)行政事业性服务。它的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它的目的是帮助本社区的居民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它主要提供非营利性的服务。

3)商业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扩展和辐射,它的对象不限,它的目的是拾遗补缺,方便居民,它主要提供营利性的有偿服务。

二、论述题

1、试阐述我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民政社会福利改革

1984年召开的漳州会议,明确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思想,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的、封闭的、由国家包办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举办的体制,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举办各种福利事业。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目前我国的民政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政府和社区举办的福利院能提供的床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问题。

二、社区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社区服务是指在社区内,通过政府倡导和扶持,运用社区的资源,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福利性服务个商业化服务。

2、社区服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建立社会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被称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1989年10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大中,中小以及边远城市提出社区服务的不同要求,标志着我国社区服务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三、住房社会福利改革

1、在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居民的住房基本上都是公有住房,然而长此以往,这种制度在资金方面给国家和单位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加速了住房制度的改革

2、住房福利制度的改革主要分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1979-1985),主要是部分城镇进行住房出售的试点;2)、起步阶段(1986-1992),成立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重点是提高公有住房的房租与公有住房的出售;3)、完善阶段(1993-1997),重点在于出售公有住房与促进商品房市场的发展;4)、成熟阶段(1998至今),全面停止福利分房,实行货币购房,建立商品房市场,促进个人消费。

3、为了利于职工购买住房,现在我国已经普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有带有强制性、互助性、使用方向专用性、应用范围地区性、缴纳和储存的长期性

四、职工福利的社会化

1、我国的职工福利主要包括职工集体福利和职工个人福利,职工集体福利又分为生活和文化两方面。

2、由于传统的职工福利制度过分重视福利,影响单位发展,而且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职工福利开始改革,改革方向是职工福利的社会化,具体内容有:

1)、企业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这项工作分三个步骤:一,实行独立核算和承包制,逐步开展对外经营;

二、逐步改变对后勤服务设施的补贴,开始实行对外对内双重服务,收费向市场价格靠拢;三,使后勤服务完全实现社会化和产业化,所以服务收费都采用市场价格,达到一个独立法人单位的目标。

2)、福利和工资配套改革。各种福利补贴都进入工资,属于工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直接计入劳动成本,不再从单位福利基金中列支。

五、教育社会福利的改革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免费,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支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福利制度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福利性,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义务教育。同时,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弃儿等的教育费用由社会福利机构直接向学校支付,这里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2)、在高中教育以上的教育中,让学校和家庭承担更多地责任,即减少教育福利性。

第五篇: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第一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

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

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14、穷人与资产理论常识人迈克尔 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是脱离贫苦困难的关键,建议设立个人发展账户。

第四章 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其中:国家和社会是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其本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福利性上,是难以采取市场调节的社会公共领域;它穷掉社会化,福利的提供是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以提供服务为主;社会福利的目标不仅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还在于促使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5、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提供方式,可分为现金给付型、实物给付型和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

8、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霍布森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9、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17、反对私营化社会服务的理论派别是: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章 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2、学者对贫困的界定包括: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地位说,能力说。

8、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1、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生活形态法,国际

贫困标准法。

14、我国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多采用“综合法”,并提出了生存线、温饱线和发展线三个标准。

15、贫困原因的理论有:个体主义贫困论,贫困结构论,贫困文化论。

29、我国城市反贫困的政策或措施有: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公共服务。

36、如何认识贫困与社会发展的悖论。按照一般的理解,贫困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低下造成的,因此只要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贫困就可以消除。但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从古至今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贫困的现象,尽管贫困的含义和表象有了较大的差异。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来解释: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获得的收入和生活资料难以维持生存需要,而相对贫困则是社会所认可的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活水准,因此相对贫困的划分通常是按总人口的百分比划分的,所以,相对贫困无法消除。从制度的角度来解释:贫困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是资本主义在阶级意识形态中构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尽管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条件,但是仅靠经济增长无法自动消除贫困,因为贫困现象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本身缺陷所致,它包括社会在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不合理的因素。

第六章 贫困救助

1、贫困救助:是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救助,目的是接触贫困者的生存危机,确保其维持起码的生活条件,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方式。

2、贫困救助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生活权、普遍性、以贫困线为标准、维护个人尊严。

3、贫困救助的主要内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4、199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5、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6、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7、廉租住房制度的救助方式有三种:租金补贴、实物配租、租金减免。

第七章 灾害救助

1、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灾害事故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与一定的现金和实物或服务援助,以帮助其渡过特殊困难的一种救助制度,它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保障制度安排。

2、按照致灾原因,灾害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生态环境灾害。

3、灾害救助的特征有:应急性,临时性,无偿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4、灾害救助的项目包括:救助灾民生命;抢救受灾财产并提供款物援助,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救助;对灾民实施精神救助,安抚灾民情绪;灾后重建。

5、灾害救助不仅包括灾害补救,还包含了灾前防范和灾时施救,我国应对灾害事故采取的是“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总方针。

6、1993年,民政部门提出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项分级承担的思路,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上下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灾害救助管理体制。

第八章 老年人福利

1、老年人福利是建立在老年人特殊的社会需要和生理变化上的,因此老年人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并为其提供预防性的、补救性的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2、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出发,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包括身体、社会心理、经济、住房和环境、教育、文娱和参与社会生活以及就业等几个方面,将其归纳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

3、我国现行的老年保障,包括社会保障、家庭养老、机构照顾与社区照顾四个主要部分,属于结构性老年保障。

4、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包括:机构养老,医疗服务,社区照顾。

5、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

6、我国老年产业的重点应该发展老年服务业和护理业。

7、为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我国几个大城市最近的实践有:劳动储蓄、时间储蓄、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志愿服务。

8、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个体的健康,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老年人家庭健康,老年人经济健康,社会环境健康。

9、老年人长期照料护理: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甚至无限期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广泛帮助,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旨在提高由于病理性衰老,甚至优于正常衰老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它也是预防新的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第九章 残疾人福利

1、我国的残疾人福利事业从救助补缺型逐步走向适度普惠加特惠型。

2、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服务设施及举办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目的是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包括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及环境等方面。

3、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多种手段,尽可能使残疾人的功能得到恢复或补偿,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功能,实现回归社会的目的。广义的康复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的康复仅指医学康复。

4、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福利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是一种补缺型、供养型和救济型的福利。

5、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

6、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合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开展各项业务与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富裕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第十章 妇女福利与儿童福利

1、根据我国妇女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2001—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6个优先发展领域: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

2、新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则是强调社会福利制度对女性的负面影响,认为由国家向妇女提供专门的社会福利是一种“社会的父权”。

3、妇女福利的基本内容包括:妇女教育福利、妇女就业保护、妇女职业福利、妇女卫生福利、妇女生育福利、妇女社会保障。

一、妇女教育福利,包括保护妇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女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妇女就业保护,包括男女平等就业权利保护,提高妇女就业机会,男女同工同酬等内容;

三、妇女职业福利,包括女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妇女卫生福利,包括妇幼保健和妇女病的防治工作;

五、妇女生育权利,包括生育医疗保险、带薪产假、托幼服务等;

六、妇女社会保障,包括女性退休养老制度,对贫困妇女和特殊困难的妇女提供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内容。

4、我国儿童保护政策的体系内容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5、儿童福利事业:是由国家或社会为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健康服务,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对特殊儿童提供的特殊保护和特殊服务,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

第十一章

住房与教育福利

1、一般而言,住房福利包括:公共房屋,住房财政补贴,住房金融政策。

2、我国当亲的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三部分构成,其中廉租房制度属于贫困救助的范围,和住房福利相关的是经济适用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渠道可概括为:财、税、产、费、社五项,即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教育税附加、中小学校办产业收入,这三项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公共教育经费),另两项是学生杂费收入和社会集资与捐资助学收入。

4、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普及基础教育的法律。

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教育制度转变为混合型多元教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机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第十二章

职业福利

1、员工福利的主要特征有:多层次性;混合型;普遍性;针对性。

2、服务性福利、个性化福利和荣誉性福利更直接体现对员工的尊重

3、安全保障性福利的具体项目有: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

4、机会福利和荣誉福利,文化福利属于自我实现性福利内容。

5、员工福利规划方法有:渐进式、量入为出式。

6、美国的员工福利计划可以通过劳资谈判确定,也可以由企业董事会决定。

7、弹性福利可分为:附加型弹性福利计划;核心加选择型弹性福利计划;福利套餐型;弹性支用账户型。

8、员工持股计划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欧美国家实施“资本民主化”的改良运动时期。

9、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的财产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是一项特殊的员工福利项目,是一种典型的利润分享计划。

第十三章

社区服务

1、社区的特征有:基层社会共同体;居民自治;公共性;居民参与。

2、社区服务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居民自我服务,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非政府组织在社区中为居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3、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社区制已经完全取代了街居制,并形成了社区内多种组织并存的局面,这些组织开始初步形成合作共治的机制,即社区的复合公共责任模式。

4、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共识既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同时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社区体制是集体自治性和行政性相结合的体制。

5、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分为:城市社区的划分,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

6、社区如何通过推进社区服务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成为核心问题,其中政府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组织互助性服务的有效衔接是关键。

第十四章

福利彩票

1、目前国内存在两种彩票:隶属于民政部的中国社会福利彩票;隶属于中华体育总局的体育彩票。

2、福利彩票的根本属性是社会福利性。

3、福利彩票的功能有:集资、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4、自选式彩票可分为:乐透式,数字型,透透型。

5、在电脑彩票产生之初,全国所有的电脑福利彩票销售实行了五统一:统一玩法规则,统一硬件标准,统一运行软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实施监控。

6、在资助具体范围中,民政部明确界定为五个项目类别:城市福利事业,乡镇福利事业,社区服务,福利企业及其他。

第十五章

慈善公益事业

1、慈善事业一般是指建立在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

2、慈善公益事业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扶贫济困,紧急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公益活动,其他领域。

3、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慈善事业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

4、世界各国在非营利组织登记管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制度:预防制,追惩制。

5、采取预防制管理体制的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等级分为注册登记制度和审批登记制度两种形式。

6、非营利组织减免税通常基于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

7、在允许进行商业活动的国家中,对慈善公益组织存在两个重要的评估标准:与慈善公益组织目标的相关性;收入的最终流向。

下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复习重点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复习重点 一、 题型 名词解释:5x4’=20’ 简答:4x10’=40’ 论述:2x12’=24’ 分析:1x16’=16’ 二、 复习重点 1、社会救助的定义、特点、内容: (1)定义:社会救......

    社会救助

    社区救助 保障(B) 1社区养老保险、优抚、扶贫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申报材料、管理名册,登记表,统计报表等2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名册、劳动技能情况登记表 3社区开展再就业培训及安......

    社会救助范文

    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城乡低保提标重大战略部署,州委、州政府进行具体......

    社会救助

    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活动方案 为推动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规范实施,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根......

    社会救助文档

    1、低保对象可不可养狗:一、何为低保对象,划分的标准应是此人的家庭实际收入,而不是此人是否养狗,以养不养狗作为划分低保对象的标准是错误的。二、既然以家庭实际收入作为划分......

    社会救助

    李子言事件——社会救助相信大家看到李子言事件心情都会比较沉重,这个比我们小一点点的孩子本来应该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在大学里学习,但是他接下来的生命却要在监狱中度过。更让......

    12600067z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 程 号:12600067z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总学时数:48 总 学 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先......

    社会救助 概念与常识

    社会救助概念与常识 救助扶贫 接收救灾捐赠款物的原则是: 首先,捐赠者捐赠款物必须是完全出于自愿的无偿捐赠,除提出较为具体的捐赠对象、具体的使用方式(如指明捐款用于灾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