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卫医妇字〔2014〕3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通知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如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医疗废物登记管理制度、暂时贮存制度、内部转运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的消毒制度等,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交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等全过程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青卫医妇字〔2014〕3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卫生局(卫生计生局)、环境保护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为贯彻省卫生计生委、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鲁卫医字〔2014〕2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现就有关工作强调如下:
一、医疗废物处置实行属地监督管理。各区市卫生计生和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辖区医疗机构依法规范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
二、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措施。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强化全体人员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意识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医疗废物负责人的管理和培训,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完善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交接登记等管理工作。
按照国家、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规范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玻璃药瓶的集中统一回收、处理工作,建立相关制度。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对使用后未被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加强管理,不得作为生活垃圾处理。
三、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要不断增强集中处置能力,配备足够车辆、设备和人员,提高处置能力,规范处置方式,保证处置效果。要进一步扩大集中处置范围,尽快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区市卫生、环境保护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6月中下旬,市卫生计生、环境保护部门将对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抽查情况。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
2014年6月30日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
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字〔2014〕20号(2014年3月12日)
各市卫生局、环境保护局,委直各有关单位,高校附院,省医科院所属单位,大企业卫生处:
现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3〕45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医疗废物管理责任意识和社会安全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 规章制度,如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医疗废物登记管理制度、暂时贮存制度、内部转运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的消毒制度等,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交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等全过程管理,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防止医疗废物流向社会非法加工利用。
二、明确部门职责,加大监督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要把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集中处置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高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能力,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建设,配备足够的车辆、人员及周转箱等设施,进一步扩大医疗废物收集范围,满足辖区内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置需求。要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依法报当地人民政府关停。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经营活动的行为。对医疗废物相关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依法查处。
三、加强基层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要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 通知》(国卫办医发[2013]40号)的有关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从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坚决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四、规范处置方式,狠抓措施落实
为规范建设覆盖城乡医疗废物管理处置体系,我省近期将出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实施意见,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按照要求,建立本地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商环境保护部门建立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玻璃药瓶的集中统一回收、处理制度,并确定处置企业并报省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厅备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重点加强感染性、损伤性和病理性废物的管理。加强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玻璃药瓶分拣和交接工作,严禁混入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单位处置。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玻璃药瓶处置过程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对产品的流向进行监督。
五、开展自查自纠,加强督导检查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到4月30日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重点是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交接、运送、处置以及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建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要制定详细、可行的监督检查方案和检查指标,6月30日前,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 位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要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混乱、随意丢弃、卖与不法商贩及非法回收利用等问题进行检查。省卫生计生委和省环境保护厅将于7-8月组织对全省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3〕45号(2013年12月2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环境保护局:
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实行以来,医疗废物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但是,部分地区还存在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医疗废物非法收集、利用和处置等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条例》,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条例》及有关配套规章、文件的规定,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切实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交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等环节工作,落实转移联单制度。
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的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要求,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加强统一管理,严禁混入针头、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管等医疗废物。
(二)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经营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65号)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经营活动情况;制订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配置应急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等。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要按照《条例》要求,做好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要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将《条例》实施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计划。以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集中处置以及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工作挂钩。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完善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统一回收、处理的具体办法。
(二)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依法报当地人民政府关停。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对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经营活动的,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三、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
(一)完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机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环发〔2004〕16号)内市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限期完成建设任务。对于不能达到集中处置医疗废物要求的地区,要制订过渡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工作的指导,规范处置行为。
(二)落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政策。各地要按照《条例》和《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74号)要求,于2015年底前建立较完善的医疗废物收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类型不同,综合通过医疗保险和财政投入等渠道,妥善解决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分担问题。
(三)加强信息通报和部门协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间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处置医疗废物行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通报,加强同公安部门之间的协作。对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医疗废物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予以严厉打击。各地区应当制订并动态调整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7月11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1-08 国卫办医发〔201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环境保护厅(局),**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环境保护局:
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实行以来,医疗废物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但是,部分地区还存在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医疗废物非法收集、利用和处置等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条例》,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条例》及有关配套规章、文件的规定,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切实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交由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等环节工作,落实转移联单制度。
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并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的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要求,对未被污染的输液瓶(袋)加强统一管理,严禁混入针头、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管等医疗废物。
(二)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经营管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依法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并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65号)进行管理,包括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簿,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经营活动情况;制订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配置应急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等。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要按照《条例》要求,做好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一)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要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将《条例》实施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计划。以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集中处置以及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的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工作挂钩。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商环境保护等部门建立完善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统一回收、处理的具体办法。
(二)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对不能稳定达标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要依法报当地人民政府关停。坚决取缔无证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对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经营活动的,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三、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完善医疗废物管理有关制度。
(一)完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机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环发〔2004〕16号)内市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限期完成建设任务。对于不能达到集中处置医疗废物要求的地区,要制订过渡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工作的指导,规范处置行为。
(二)落实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政策。各地要按照《条例》和《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3〕1874号)要求,于2015年底前建立较完善的医疗废物收费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类型不同,综合通过医疗保险和财政投入等渠道,妥善解决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分担问题。
(三)加强信息通报和部门协作。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间的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处置医疗废物行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通报,加强同公安部门之间的协作。对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医疗废物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予以严厉打击。各地区应当制订并动态调整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篇:唐卫办函[2018]2 号—关于做好全市医疗废物排查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7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废水排查表
单位名称:古冶区中医医院 填表说明:
1.本表请填写2017年1-12月数据。
2.统计范围为各级各类医院(包括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
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情况包括经物价部门核定的含在住院床位费中向患者收取,或在门诊诊疗费中向患者收取,或单独向患者收取。
负责人:高秀英
联系方式:3607666
一、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基本情况
(一)医疗废物的产量。
1.2017年辖区内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
吨。其中,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
5.815
吨,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为
吨。
2.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中,感染性医疗废物为
5.26 吨、损伤性性医疗废物为
0.555
吨、病理性医疗废物为
-吨、药物性医疗废物为
-吨、化学性医疗废物为
吨。
2.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总量中,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的有
0.7吨;上送至上一级医疗机构后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的有
-吨。
3、是否设置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医院
是
(1.是2.否),基层医疗机构
否
(1.是2.否);19张床位以下(含19张)的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是
(1.是2.否)。
(三)处置的及时性。
1、是否辖区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能够在48小时内及时收取医疗废物的医院数量为
是(1.是2.否);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为
是
(1.是2.否)。
2、是否设置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医院—是--(1.是2.否),开展污水检测
是
(1.是2.否),基层医疗机构
是
(1.是2.否)开展污水检测
是
(1.是2.否)。
(四)2017年医疗废物收费情况。
1.是否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的医院有
否
(1.是2.否)。
2.是否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的基层医疗机构有
否
(1.是2.否)。
(五)问題及建议(不允许空项)
第四篇:东卫医字14号医疗安全通知
通知
东卫医函„2007‟15号
东营市卫生局
关于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
医疗安全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切实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的医疗安全保障工作,搞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医疗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五一”黄金周期间人口流动增加,特别是旅游景点和商业场所人口密度大,易导致食物中毒和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市直有关医疗单位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的规定、要求,认真总结以往“黄金周”期间医疗安全保障工作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制定预案,落实责任,确保“五一”黄金周期间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二、认真落实医疗安全保障的各项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要合理安排门(急)诊和病房值班工作,确保群众在节假日期间就诊方便、安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东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东营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治预案的通知》(东卫医字„2007‟7号)的要求,切实做好全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治工作,确保“120”急救电话 24小时畅通。要坚持工作人员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安排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值班。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支应急救治队伍成员,要保持联络畅通,确保一旦接到医疗救护信息,能立即出诊,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各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逐级报告、及时报告。各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医疗机构的监督执法工作,确保监督执法及时高效。
三、切实加强对医疗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
各县区、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灾害事故应急救治预案和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加强督查巡视,明确责任,完善措施,狠抓各项医疗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
二〇〇七年四月三十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
随着我县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受国际油价等因素影响,我县境内汽、柴油供应紧张,导致各加油站点现场车辆拥堵,驾驶员在站内打手机、吸烟、散装加油及抢加油等现象呈上升趋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加油站的安全监管,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特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县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
一、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油站是本企业责任主体,必须认真履行本系统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责任。各加油站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制订和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形成体系完整的权责分明、层层有责任、岗岗有指标的安全责任网络。要通过严格制度约束和考核奖惩等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落实抓好岗位安全责任制。各加油站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安全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站点负责人必须亲自带班,增派力量加强现场秩序维护,严禁现场人员吸烟、打手机,严禁对塑料桶等散装加油,做好加油车辆交通疏导,及时检查消除隐患。站点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违规加油,要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制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要按规定报告,科学施救,有效控制事故。要加强宣传劝导工作,提醒各位司机遵守站点内工作秩序和交通秩序,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要针对目前柴汽油市场供应紧张非常时期,各类车辆加油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往来复杂的特点,要切实抓好成品油装卸、存储、发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
理工作。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各加油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各加油站应制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作业场所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火巡回检查制度,隐患整改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防静电、防雷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同时要制定加油加气安全操作规程、计量安全操作规程、接卸油安全操作等规程。各加油站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管理,坚决杜绝违章
违规作业。
三、严格危险源管理
各加油站必须严格落实危险源监控责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控措施,并抓好落实。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加油站要进行定期评估,掌握其动态情况。要按照国家要求配备高低液位报警仪和电视监控等设施,制订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监控,并建立监控档案。
四、加强人员培训教育管理
各加油站要进一步严格对加油站从业人员的安全业务培训,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
与管理工作。
1、各加油站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
岗,并且实行每年复训一次。
2、加油站的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及企业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准进行操作。其他人员企业可自行培训,但必须定期组织,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
内部培训。
五、全面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1、对于城市建成区内加油站,人口密集区及因城市建设、道路改造等原因使得安全距离不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加油站,要作为整治重点。对现有安全距离不够的加油站,必须采用国家推广使用的HAN阻隔防爆技术加以解决。坐落在市区内的加油站必须在2007年10月底前整改完毕,坐落在其他地区的加油站必须在2007年底前整改完毕。
2、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整改到位的,要依法采取停业整顿、吊销《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措施,直至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六、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各加油站要根据规范要求,配备必需的消防等应急器材,并做好应急器材的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器材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同时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对本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补充完善,并报我局审查备案。各加油站要择机(每年至少两次)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建立预案演练台帐,要通过加强演练,切实提高员工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七、严格行政许可要求
1、加油站的后续监督管理工作,要对无证经营单位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予以关闭;对有证单位降低安全条件或超过许可期限没有申办《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加油站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对经督促仍未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加油站,要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2、要严格落实加油站项目“三同时”管理要求,所有加油站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其他条件的单位必须按管理权限向我局申报,届时视情况指令履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或者重新申报许可证等。各单位不得在原有许可证的基础上随意变更安全条件,否则视为违规经营,情况严重者将被处以停业或关闭处理。各加油站的安全设施等安全条件必须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并
经审查批准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八、加强设备设施及消防安全管理、开展各项安全检查
各加油站要加强加油机等设备及仪表的安全管理,要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做到符合安全标准;建(构)筑物等场所要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加油站消防安全工作。要即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检查重点一是加油站的防火、防爆、防泄漏“三防”安全检查;二是查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三是站内消防设施、消防器具是否完好。对地理位置偏远、营业额较高、夜间营业的加油站,要通过检查,突出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爆炸、火灾和其
他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