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

时间:2019-05-13 18:4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

第一篇: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

药品质量与安全持续性改进(合理用药管理部分)检查表 检查项目 考核标准和基本要求 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分值 扣分 得分

1、临床使用药物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2

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

2、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 2

一、按照安全、有效、经 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济的原则选择用药,做到

3、对抗菌药物,消化药物、心血管药物、营养药物、抗肿瘤药物及生物制品等前十位用药量,2 用药适应症明确,无明显 实施排名并监控,及时进行超常预警并定期公布或诫勉谈话。的药物配伍禁忌,无重复 2

4、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用药情况发生

5、药品比例不超标; 2

6、基药比例符合要求;

7、抽查20份住院病历(运行病历10份,归档病历10份),做到用药适应症明确,无明显的药 2 物配伍禁忌,无重复用药情况发生 1 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 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

临床合理用 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 药 1 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1 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1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二、加强处方管理,落实 1 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 1

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处 1 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方分不规范处方(1)、1 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用药不适宜处方(2)、1 1-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超常用药处方(3)1-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 1 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 1 有关规定的; 1 1-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 1 等特殊要求的。

2-1.适应证不适宜的; 1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1 2-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1 2-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1 2-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1 2-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1 2-7.重复给药的; 1 2-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1 3-1.无适应证用药; 1 3-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1 3-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1 3-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1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1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1

三、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1

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抗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2 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5、抽查科室归档病历20份,看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 2 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或诫勉谈话。

四、执行《抗菌药物临床

1、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用指导原则》及《江西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调剂资格。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具体工作流程具有可操作性,落实情2

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况良好。分级管理办法(试行)》,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2 抗菌药物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3.看抗菌药物占药品比例是否超过20%,超过标准扣2分; 2 理 抗菌药物进行评价

4、对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加强监管。2

1、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 2 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抽查10份I类切口的手术病历;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情况

五、围手术预防用药

2、I类切口,有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

3、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 2 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2

5、手术大于3小时,术中出血大于1500ml,术中给予第二剂。

1、使用抗菌药物有依据并有分析。2

2、换用抗菌药物在病程中有分析,并详尽、准确。2

3、药物使用频次符合药动学要求。2

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4、医嘱中未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目的; 2

5、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选择合适剂量。2

6、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符合规定。2

1、资历不够或考核不合格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 2

七、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2、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 管理

3、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按要求会诊。2

1、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八、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

2、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2 用和细菌耐药动态管理

3、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2 控制和住院患者微生物

4、积极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和通报机制,2 送检情况 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5、医院要按照要求向国家和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 2 用和耐药菌分布、耐药情况等相关数据信息。

1、带药范围:患者出院带药应不超出本次住院治疗疾病范围。原则上为新农合用药目录内和医 1 保目录内药品。

2、带药品种:以治疗本次住院疾病为原则,出院带药不能超过5种(含中药剂),不得携带三 1 种以上(含三种)同类药品。

3、带药量:急性病不超过7天常用量,慢性病不超过1个月常用量,中草药不得超过7日剂量,1 输液药品原则上不允许携带。

九、控制出院病人不合理出院带药 1

4、带药规格:住院病人出院时,原则上除胰岛素外,只允许带口服药,不能带注射剂药品。带药行为,维护病人利益

5、带药总费用:结合省市有关规定按普通病人出院带药不超过200元,如特殊情况超过200元,需经科主任、分管院长签字认可。住院期间,临时医嘱所用药物产生费用和违反以上规定出现纠 1 纷由主诊医生负责解决。病人主动要求买药不适用该规定,但需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字认可,注明购药。

6、带药记录:参合住院病人、医保病人出院时所带药品,在医嘱中应有记录,并注明单日量和 1 总量。合计 100

第二篇:远离药品虚假广告安全合理用药

远离药品虚假广告安全合理用药

记者站:曹海云报道

为积极创建学习型新村,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朋友安全用药意识,让老百姓能够安全合理的使用药品,正值9月“药品安全月”,平谷镇东寺渠村在老年活动站开展了“远离药品虚假广告,安全合理用药”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市药监局平谷分局副局长白金禄、保化科科长张雪艳、医药器械科科长马玉芹等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白金禄局长告诉村民们:看病要到正规医院,买药要到合法药店,以免上当受骗;要正确识别药品广告,不要轻信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的宣传疗效肯定、承诺无效退款、退货的药品、保健食品的宣传;拒绝以义诊咨询、大型健康讲座、免费试用的街头宣传和集会宣传活动;到药店买药时,务必要看一下药店是否悬挂药监部门核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买到药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药品生产日期和药品有效期,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适应症、服法用量和不良反应;购买保健品时,要仔细辨别保健品特有的标识。通过白局长近两个多小时的讲解,使老百姓掌握了安全合理用药的方法,增长了辨别药品真假的能力。活动结束后,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们向村民们发放了首都市民安全用药知识手册和小礼品。

时间:2011-9-5

第三篇: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不良反应。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的用药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 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1、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 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3、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 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2、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3、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4、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5、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

第四篇: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2.3 肝脏毒性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超量使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 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

1.3 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

1.4 人为因素

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5 剂型因素

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提高中药安全应用的途径

2.1 加强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2.2 保证药品质量

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环节,都应严格地科学管理。药品的来源、炮制加工、调配、制剂应有具体的规程,同时要有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安全质量标准,以确保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2.3 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病人应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加剂量,延长疗程。

2.4 加强监测工作

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减少漏报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讨论

随着中药现代化以及与国际接轨,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药物的禁忌、适用范围以及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对于剂型改革、化学成分提取、开发新品种等,其安全性尤其应该得到重视。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地、客观地判定中药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

第五篇: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关键字

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细菌耐药的发生。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2.1 药品因素(1)

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2)

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

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4)

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5)剂型的

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

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

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3)

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4)

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2.3 其他因素(1)

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2)

极易发生不良反应,(3)

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

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3 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3.1从时间判断

一看用药后数秒至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生。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至12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另外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二看用药后1至2周发生的不良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多在首次用药后10天左右发生。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在用药后几小时至28天内发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在10天后开始发病。三看停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心得安、可乐定降血压,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压。连续使用抗凝剂突然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高凝状态伴血栓形成等。四看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保泰松、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在停药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发生。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变常在病人用药后1年以上出现,停药后仍可继续发生。3.2从症状判断

一般而言,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疹,表现与原发疾病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心得安治疗高血压,在症状控制后停药而发生反跳性高血压。双氢克尿噻在利尿过程中又出现水肿或使水肿加重,此种现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4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

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2002122:143-144.2.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1990 64.3..医院感染管理学.2000 3 14.4.孙定人.2版.1998103.5.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2003324

下载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4、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性改进分析合理用药检查表(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油站安全管理分析与改进(模版)

    加油站安全管理分析与改进 摘要: 安全管理关系到加油站的正常运营和人的生命安全、企业的济效益。在目前大力发展零售网点的形势下,更应注意加油站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收购的加......

    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纪要[大全5篇]

    药剂科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纪要会议时间2012年4月6日下年地点:药剂科会议室参会人员: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部分临床科室护士长、 药剂科主任、药房、药库质量管理员 会议......

    药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大全)

    药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总体目的 为保障消费者的用药安全,规范企业药品质量安全的管理,维护公司产品良好的质量形象,保证企业各项经营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材料

    贵溪市 人 民 医 院 THE PEOPLESHOSPITAL OF GUIXI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织名单 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1、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相关小组、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等。 2、......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安全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安全用药 1、下列哪项不是ADR/ADE的危险因素( ) d A、高龄B、多药并用C、肝肾功能下降D、使用贵重药品2、关于ADR说法错误的是( ) a......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静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771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用药安全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价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