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

时间:2019-05-13 18: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

第一篇: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

坚持严格规范 推进民主公开 打造阳光烟草

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杜为红

(2010年12月7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下午好!值此全国烟草行业综合试点工作现场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河北白沙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在国家局和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行业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引向深入。企业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特别是姜局长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2003年“白沙”品牌在石家庄正式投产时,姜局长亲临石烟,并提出了“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主要任务;2005年在品牌合作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行业以重点企业为基础、以名优品牌为支撑、以资产为纽带的跨省重组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初,姜局长视察时又提出要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烟草行业。我们有幸见证了行业发展的一个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承载了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

今年河北白沙被列为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和“三项工作”(以下简称两项工作)的基层试点单位,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按照国家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业公司的具体安排,紧紧围绕国家局“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这一主题,积极推进综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河北白沙主要做法、效果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企业实际,明确工作思路

近年来,河北白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治理整顿要求,积极开展内部监管,以规范促和谐,以规范促发展,为两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被确定为试点后,我们高度重视,按照姜局长在去年内管监督工作会上的三个要求和张辉副局长对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工业公司试点工作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一条主线、三项重点、四种手段、五个目标”的“1345”工作思路。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三项重点就是“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四种手段就是制度保证、流程运作、痕迹管理、信息支撑;五个目标就是实现制度体系化、工作标准化、操作透明化、监管流程化、管理信息化。

(二)坚持两个突出,构建制度体系

1.坚持全面覆盖,突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我们以职能调整和技改搬迁为契机,曾对制度进行过系统整合,形成了9章193项管理制度汇编。开展试点工作之后,再次对制度体系进行重建。建立了以《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为基础,以“预审、监督、考核、问责、评议”五项制度为补充的制度体系,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对与两项工作相关的制度进行归纳,形成“三项工作”类、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类等79项相关制度。

2.坚持规范管理,突出制度建设的保障性。对制度体系进行了标准化的格式转化,使每项制度既有范围目的,又有术语解释和管理要求;既有程序规定,又有考核办法。将原有的招投标制度细化分解为物资采购和工程投资两大类,明确立项、审批、实施等各环节职责。按照42号文件要求,对《自采物资合格供应商管理规定》、《自采物资供应商考核管理规定》进行修订,细化了供应商资质认证和考核评价标准。

(三)加强风险防范,规范权力运行

在决策层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职代会、专门委员会等为依托,坚持实施集中领导和集体决策。对“三重一大”等事项,事先确定议题,不搞临时动议,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主要领导不首先做倾向性的表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有关讨论事项,从制度上和组织上有效保证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在执行层面,对公司各层面权力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公司级权力18项,部门级权力111项,编制了相应的职权目录。设立廉政风险分级标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权力A级33个,B级65个,C级21个。查找出廉政风险点269个,按3个等级分别用红、蓝、绿三色,标注在权力运行流程图上。建立“岗位权力运行廉政风险明白卡”,明确了各岗位权力、廉政风险、防范措施。根据权力风险等级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制衡机制。

(四)公开透明操作,追求阳光效果

1.公开工作全程覆盖。一是全部公开。严格按照338号文件规定编制目录,以“三个必须”为工作要求,明确公开依据、形式、程序和责任部门。现公开内容已涵盖企业重大决策、劳动用工等各个方面。二是全面覆盖。“三项工作”方面,全部实现厂家、数量和价格的公开;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方面,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财务收支、绩效考核等公开。开展“四定”工作以来,所有班组长和专业管理、技术、技能岗位,全部通过公开形式竞聘选拔。2009年组织了四次选拔共有252人报名,105名同志竞聘上岗。三是细分到岗。按照合理、完整、优化的要求,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内容,设定工作时限,建立公开台帐。如服务中心统计核算员,公开职责是统计办公用品、食堂采购、项目维修等情况;工作标准是核查供货渠道、核对价格、采购数量等情况,要求每季度一次在公开栏进行公开。

2.招标工作全面强化。企业自1999年起,就已开展招标比价。多年来,招标比价节约了资金,保护了干部,成效较为显著。易地技改工程严格执行招标比价制度,明显降低了建设成本,新厂设计生产能力60万箱,总投资10.3亿元,建筑面积21.5万平米。单平米综合造价:联合工房2892元,办公楼3970元,动力中心2110元,片烟库1480元,综合单价控制在行业内较低水平。开展试点工作后,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将杜绝暗箱操作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招标工作。

一是环节对接,流程控制。招标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实施链条,在对整个链条的管理监督上,组织管理是核心,环节控制是关键,易发生问题的节点是特殊控制点。在组织管理上,成立了“三项工作”管理委员会,突出决策、工作、执行、监督四个机构的管理、执行、监督作用,建立了5项管委会运作流程,9项相关管理制度,使招标工作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在环节控制上,针对工程投资和物资采购分别绘制流程节点图,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五种采购方式,分别设立不同流程,执行相应的立项、审批、招标、评标、记录等管理程序要求,全过程实现环环相扣和节点控制。在特殊点的控制上,一防借道绕行。坚持将公开招标作为主要形式,对公开招标以外的四种形式实行更为严格的准入和管理制度。如规定只限在紧急情况、产品特殊要求、配套等三种情况出现时,才能适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而且需经分管领导同意、工作机构审核、管委会批准;竞争性谈判由谈判小组负责与供应商进行比价和背靠背谈判,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对不按程序开展的可行使一票否决权。二防化整为零。规定3万元以上的必须招标,对单笔采购金额不足3万,但长期使用、采购频繁的,也必须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价格和供应商。

二是严控价格,注重效果。设立专家库,按照专业特长分类设置,规定列入专家库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要求,并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动态管理。成立询价小组,对公开招标的项目一律先询价,后招标。将询价结果的上下限作为招标依据,以上限价控制采购成本,以下限价防止恶性竞争,凡中标价格超出价格区间的一律无效。1-10月,进行市场询价5546项,其中单品种最低单价仅0.54元(防暑用品),最高单价达20万元(机电产品)。通过市场询价,做到了招标有的放矢,有效防止了串标等投机行为,维护了企业利益。

目前,“以招标为主,其它方式严格审批”的采购格局初步形成。1-10月,工程投资方面主要为技术改造和工程维修两类,总金额565.9万元,公开招标比例为74.6%;物资采购方面包含18个类别,总金额6289.1万元,公开招标比例为73.7%。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局和工业公司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工程投资和物资采购的公开招标比例。

(五)构建监督体系,确保监管到位

1.构建点面结合的监督体系。“点”,就是各监督部门。纪检监察部建立了《“三项工作”廉政监督管理规定》、《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监督管理办法》,对程序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先后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管理规定》和《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11项相关制度,对“三项工作”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同步审计;企管部对合同审查、会签、审批、归档等全面控制,切实防范法律风险。“面”,就是由监督部门组成小组,集中发挥职能监督和纪检监察再监督作用,全程参与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

2.构建三结合立体监督网络。一是环节监督与结果监督相结合。设定重要监管点,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管,突出结果的有效性。如对大宗物资采购的质量、检验标准、合同执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跟踪监督,实现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二是专项监督与媒体监督相结合。坚持加强内部监管,专卖内管、三项检查、审计监督持续进行,全程引入内部报刊和电视台专项报道,起到了教育警示作用。三是行政监督与职工监督相结合。落实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监督和问责制度,明确纪检监察监督程序,审计监督价格,职代会监督重大事项,工会监督提案落实。

(六)依托两个平台,强化信息支撑

1.建立办事公开信息平台。以先进、安全、可靠、开放、规范为原则,建立了办事公开网,实现了办事公开事项在网上公布和查询,提高了效率。通过网上留言互动环节,开辟了职工表达意见及企业搜集、反馈意见的空间,畅通了职工表达诉求、反映意见的渠道;通过实时公开企业生产管理动态,使职工想问可以问,想查可以查,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良性互动。

2.建立网上办公平台。按照“面向职能部门、面向内部监管、面向管理层”的工作目标,通过“双维度”(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及“三项工作”)的功能设计、嵌套融合,搭建起网上办公的九个系统模块,内容涵盖了工程投资、物资采购等各方面工作。通过网上办公平台应用,规范了操作行为,加强了监督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三项工作”通过工作流实现“事找人”,形成了常态化规范运行机制。

(七)推进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1.推行“5321”标准化载体建设,维护职工“四权”。五个会议,是职代会、总经理办公会、工作汇报会、民主生活会、职工座谈会;三项看板,是管理看板、公示栏、电子显示屏;二类媒体,是内部报刊、电视台,一个信箱,即合理化建议箱。通过“五个会议”,让职工从源头介入,实现了职工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增加了决策透明度,保障了职工的参与权、表达权;通过三项看板,及时公布职工关注的信息,维护了职工的知情权;通过二类媒体,及时反映两项工作的动态和管理要求,营造了民主管理的氛围;通过合理化建议箱,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工的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2.积极推动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坚持职代会制度,提高职工代表的履责能力,保障和发挥工会组织与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工作、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每次职代会前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认真讨论、审议拟提交职代会的议题,做到专委会不通过的议题,不能提交职代会;每次职代会结束后,认真执行职代会提案的工作落实责任制和职工代表意见回复制度,做好公开和监督落实。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四定”工作,公司专门召开职代会,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方案几经修订,最终通过的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拥护和赞成。

二、初步效果

(一)规范权力运行,实现了相互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权”,做到用权有职责、有程序、有控制。我们以职权目录为基础,以业务流程图为依托,以权力风险点为重点,对各项职权进行规范。每个职权岗位的人员在行使权力时,都有固定“路线图”,每个人做什么,怎么做简单明白,一目了然。“三项工作”管委会也依托权力运行流程图,较好地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例如一个项目(工程或采购),责任部门提出申请后,采用招标以外方式进行的须经“三项工作”管委会审批。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前后衔接、相互制约,严格按照规定和流程执行,由纪检监察部等三部门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监督。参与的各方,都必须进入相应流程,任何人无法违规操作。

(二)健全招标机制,实现了三个结合。传统观念普遍认为,要实行公开招标,就会影响效率,这也一直是制约招标工作的难点所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突破传统观念与做法,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招标管理方式,在体现公平、兼顾效率、提高效益三个方面实现了较好结合。坚持公平原则,凡是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企业都有资格投标,中标结果当场公布,各投标企业不仅参与招标全过程,而且对其它企业的中标价格明明白白;规定在开标前1小时通知被抽选的评委,使评委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客观全面地履行职责。通过信息化平台应用,改变了传统纸质文件传递、审批时间长的弊端,以往几天才能完成的事项,现在最快当天就能解决。开发应用软件并与ERP系统对接,使招标活动中多个品种的价格比选自动生成,改变了传统人工比选时间长、效率低、透明度差的状况。坚持招标前进行询价,询价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但比照询价后降低的成本,产生的效益要远大于所发生的支出。

(三)建立监控机制,实现了三个转变。把建立全员、全过程的监控机制作为重点,通过健全制度体系,进行权力分解,使监控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纪检监督向全员监控方向转变,将企业重大事项全部公开,进一步扩展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渠道,全员监督的格局初步形成;二是由经验做法向制度规范方向转变,各层次的权力始终在规范的前提下行使,形成了按程序规定办理畅通无阻,不按程序规定办理寸步难行的良好局面;三是由被动接受监督向主动要求监督的方向转变,通过建立制度、教育、考核、问责“四位一体”的管控机制,廉洁自律的理念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可,形成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民主公开,促进了和谐稳定。坚持每月一次的思想动态分析制度,由党小组搜集职工意见和建议,了解职工所思所想,同时将思想动态逐级向党支部、政工部、公司领导等三个层级传递,并由三层级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处理和答复,做到重大问题重点抓、热点问题立即抓、难点问题反复抓、敏感问题随时抓。畅通知情渠道,职工能及时了解企业各项公开信息。今年以来,在网站公开的有281项,在公示栏有110项,在职代会有27项,在座谈会有39项。职工“四权”得到了有效维护,进一步激发了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10月,职工共提出各类合理化建议329项,创经济效益356万元。活动开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队伍凝聚力。企业近年来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三、基本体会

(一)开展两项工作,必须要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国家局和工业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

国家局和工业公司对河北白沙基层试点非常重视。国家局领导亲临企业调研指导工作;国家局综合试点工作组也多次深入基层进行现场督导;工业公司党组给予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指导意见,这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因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全面学习领会姜局长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国家局推行综合试点,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严格规范是行业的生命线,基层单位承载着行业使命,同样代表着行业形象,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呈现放大效应,对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局和工业公司的统一部署,立足企业生产管理职能,有力推动了两项工作在企业的深入开展。

(二)开展两项工作,必须要正确处理规范、效率和活力的关系

姜局长在2008年行业工作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自律,努力使行业更加严格规范;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使行业更加富有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努力使行业更加充满活力”。这是全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所在,以规范促效率、增活力,是行业管理的主题。规范是效率的保证和基础,效率验证规范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活力反映规范与效率是否达到最佳匹配。我们在推进两项工作中,不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而是从行业大局出发,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规范优先,兼顾效率,激发活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正是严格规范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也促进了企业活力的提升。

(三)开展两项工作,必须要正确处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关系

姜局长提出要“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对于决策、执行和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适度分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形成闭环回路,能较好地解决职能交叉、资源分散、效能低下等问题,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决策层主要是制定规划、审批标准等,向下充分授权,将具体事务的管理权下放到职能部门;执行层侧重于对企业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指挥和管理,向上负责,对下服务;监督是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执行层对决策层负责,决策层、执行层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监督。正是因为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到位的目标。

(四)开展两项工作,必须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开展两项工作,重点是要建立公开招标等专项工作的长期推进机制,健全涵盖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既能公开透明、又能提高效率,逐步固化成制度流程,最终形成习惯,长期执行。发动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职工满不满意,赞不赞成、拥不拥护”作为标准,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真正实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

各位领导,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我们已经向着“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我们深知,与国家局和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规范无止境,探索不停顿,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行业整顿规范各项要求,在规范之路上大胆实践、敢于突破,以热情凝聚力量,以激情编织阳光,以智慧攻艰克难,以创新书写华章,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信息公开到位、运作程序到位,按照“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的总体要求,突破公开招标这一难点,保证制度和程序的严密、管用和可 强化自身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来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规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将不断强化自律规范意识,按照建立

我郑重承诺,面对........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率先作为,加倍努力,坚定信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

第二篇: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请问应该怎样理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李源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四中全会《决定》专门进行阐述和部署,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极端重要、极为紧迫。第一,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第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第三,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记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指导原则?

李源潮: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在改革中,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放弃党的领导、放弃党的执政地位。其次,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科学化,就是遵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是逐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制度化,就是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第三,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这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第四,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竞争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源潮:四中全会《决定》从5个方面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部署。我理解,主要有8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二是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四是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能力。五是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六是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七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八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记者: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近年来查处的用人腐败案件,很多涉及这一环节。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李源潮: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的改革,一要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更好地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真实意愿。二要全面分析民主推荐结果,不简单以票数决定干部任用,防止误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老好人”。三要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四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五要严肃查处拉票等违纪行为,让拉票者得不偿失,让干部公平有序参与竞争。

记者: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

李源潮:一是要完善考察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突出科学发展政绩,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二是要优化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前考察为重点,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充分运用巡视、审计、统计结果和部门(行业)专项考评结果,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干部。三是要强化考察结果运用。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察的导向作用。

记者: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普遍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如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李源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调查中干部群众认为近年来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下一步,将继续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一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每年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对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以下领导职位除特殊岗位外逐步做到竞争上岗为主要选拔形式。二是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探索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民主,促进好中选优。三是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量。坚持“干什么、考什么”,把考试和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防止选用夸夸其谈的“马谡”。

记者: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有哪些重要举措?

李源潮: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要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要加强理论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加强能力培训,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三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建立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和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充分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四要坚持开放竞争,统筹优化干部培训资源。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在科学文化素养培训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军。五要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整治不良学风,强化学员管理、教学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学习秩序和氛围。记者: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怎样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

李源潮:按照我国干部队伍现状和事业发展需要,今后要着重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有意识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锻炼和考验年轻干部。加大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提高本领。二是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后备干部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时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根据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近期和中长期,分别提出不同的年龄和职务层次要求,避免在年龄上层层递减和“一刀切”。要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三是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坚持重视基层的干部导向,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注重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地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要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记者:如何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李源潮: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决定》把严格管理监督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干部管理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既要坚持分级管理,又不能简单地以级别论轻重,而要根据岗位的重要性来考虑干部工作布局和战略重点。比如,对县委书记就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必须实行重点管理。二是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现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不少,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制度,也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三是切实解决干部调整难处理难的问题。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明领导责任,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要追究责任。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探索干部调整后的多种安排方式。四是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要坚持奖惩分明,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要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要关心基层干部,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记者:怎样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李源潮:干部交流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养和锻炼干部、防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决定》要求,今后要从4个方面做好干部交流工作。一是围绕促进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地区之间、中央机关和地方之间的干部交流。坚持有计划选派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到中西部地区任职,把中西部地区的优秀干部、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派到东部发达地区任职学习锻炼。继续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地方工作。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援藏援疆工作等进行干部交流。二是加大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这些年开展的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厅)局长等重要岗位干部交流,主要是本人成长地的回避交流。下一步,要逐步建立新提拔重要岗位干部异地任职制度。三是积极推进机关中层干部的交流轮岗。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定期轮岗制度,防止干部因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而滋生腐败。积极探索机关中层干部跨系统跨部门交流轮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四是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研究制定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实施办法。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的同时,要强化干部任期观念,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职务变动,保持干部任期内相对稳定。

记者:党内外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非常关注,将采取哪些有力的举措?

李源潮: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决定》明确提出,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确保实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一是要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三是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经过努力,要使全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都有提高。

记者:如何做到既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积极稳妥地把握改革,保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李源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强化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要尊重基层创造精神,支持改革、鼓励创新。要加强宏观指导,增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加强改革风险评估和改革局势研判,把握好改革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保证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可控。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做改革的引导者、推进者、驾驭者。

第三篇: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进行专门阐述和部署。这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政治路线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工作就要及时跟进。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

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对执政代表的选择权,切实落实人民群众选择人民公仆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缺陷,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是,一种制度的优劣,不仅要看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在的表现,而且要看其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进行自我革新的能力。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还不够高,反映民意、尊重民意不够与民意失真现象同时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拉票问题比较突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简单以票取人现象,导致一些干部怕丢票,不敢坚持原则、大胆负责;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整治吏治腐败任务艰巨。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吏治清明,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二、准确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工作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到方式方法的全面变革,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第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领导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管干部的思想。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党管干部原则作出明确规定。1962年,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重要文件,都强调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在改革中,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放弃党的领导、放弃党的执政地位。党管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第二,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目标,2002年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科学化,就是遵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是逐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制度化,就是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第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决定》指出,“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与改革开放初相比,我国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坚持德才兼备、突出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第四,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竞争是古今中外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用“马场赛马”、公平竞争的办法激发干部人事制度的活力。择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干部任用程序中差额比较、选贤任能,把政治坚定、人品和能力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三、全面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决定》在全面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一,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目前制度还不完善。近年来查处的用人腐败案件,很多涉及这一环节。按照《决定》要求,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的改革,一要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在注重广泛性的同时,根据代

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区分选任制、委任制等不同情况,科学界定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更好地体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服务对象的真实意愿。二要全面分析民主推荐结果。把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辩证统一起来,对得票情况作具体分析,着重看干部综合德才素质和一贯工作表现,不简单以票数决定干部任用,防止误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老好人”。在“不以票取人”的时候,要有更合理的理由和更严格的审议批准程序。三要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坚持五湖四海,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四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合理界定干部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防止实际上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五要严肃查处拉票等违纪行为。拉票问题不解决,就会把民主引向邪路。解决拉票问题,一要堵,二要疏。“堵”就是严明纪律,严肃查处,让拉票者得不偿失;“疏”就是为干部搭建公开表达意愿和展示才华的平台,让“老实人”有被大家了解认识的机会,让干部公平有序参与竞争。

第二,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同意,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9]30号),中组部印发了与之配套的“三个办法”。按照《决定》要求,下一步要重点解决3个问题。一是完善考察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现。要突出科学发展政绩,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二是优化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前考察为重点,把平时考核、考核与任前考察、届中届末考核结合起来,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运用巡视、审计、统计结果和部门(行业)专项考评结果,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干部。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原则,根据不同考核对象、考核任务合理选用考核办法,使考核更加简捷高效,避免重复考核。三是强化考察结果运用。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察的导向作用。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及时向领导班子和干部本人反馈考核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三,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近年来的调查中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普遍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但还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一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每年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对一些重要职位进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以下领导职位除特殊岗位外逐步做到竞争上岗为主要选拔形式。二是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进一步扩大民主,促进好中选优。三是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量。按照“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或面试方法,借鉴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把考试和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防止凭印象起用夸夸其谈的“马谡”。探索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等公选方式,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四,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要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要加强理论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加强能力培训,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

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三要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的理念。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建立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机制和干部教育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充分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四要坚持开放竞争,统筹优化干部培训资源。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在科学文化素养培训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军。五要改进学风。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刻苦钻研之风、艰苦奋斗之风。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整治不良学风,强化学员管理、教学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学习秩序和氛围。

第五,完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按照《决定》精神,今后要着重抓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有意识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等关键时刻锻炼和考验年轻干部。加大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力度,通过多岗位锻炼丰富阅历、提高本领。二是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后备干部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时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复式年龄结构和梯次配备,根据干部成长周期,分为近期和中长期,分别提出不同的年龄和职务层次要求,避免在年龄上层层递减和“一刀切”。要抓好关键岗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三是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重视基层的干部导向,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注重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地方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要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四是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建立定期选聘、岗位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齐抓共管等制度,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第六,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决定》把严格管理监督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既要坚持分级管理,又不能简单地以级别论轻重,而要根据岗位的重要性来考虑干部工作布局和战略重点。比如,对县委书记就不能按一般的处级干部来对待,必须实行重点管理。二是严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干部管理监督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现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不少,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制度,也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严格管理的基础在于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不宜继续任职的要果断及时调动,不能等到问题严重了、矛盾积累恶化了才去解决。三是切实解决干部调整难处理难的问题。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严明领导责任,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干部要追究责任。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办法,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探索干部调整后的多种安排方式。四是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要坚持奖惩分明,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特别要关心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七,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养和锻炼干部、防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决定》要求,今后要从4个方面做好干部交流工作。一是围

绕促进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地区之间、中央机关和地方之间的干部交流。坚持有计划选派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到中西部地区任职,把中西部地区的优秀干部、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派到东部发达地区任职学习锻炼。继续从中央国家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地方工作。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支柱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援藏援疆工作等进行干部交流。二是加大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这些年开展的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厅)长等重要岗位干部交流,主要是本人成长地的回避交流。下一步,要逐步建立新提拔重要岗位干部异地任职制度。三是积极推进机关中层干部的交流轮岗。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定期轮岗制度,防止干部因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而滋生腐败。积极探索机关中层干部跨系统跨部门交流轮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四是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研究制定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实施办法。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的同时,要强化干部任期观念,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尤其是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职务变动,保持干部任期内相对稳定。第八,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既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决定》明确提出,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确保实现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一是要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促检查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三是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经过努力,要使全党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都有提高。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积极稳妥地把握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现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强化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第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干部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官本位”的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堵了那些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的路,必然会遭到激烈的反对和非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直接涉及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现在有些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些低能低效,也有些以权谋私,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党脱离群众、丧失先进性和执政地位。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民主选人、公开监督、竞争上岗、择优用人。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无私无畏、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改革、推进改革、完善改革。

第二,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许多重大举措,都源于基层的实践创造。比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全委会票决等,都是先有基层探索,然后经过总结提炼、规范完善,上升到制度层面的。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从实际出发,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改革中出现的失误和不完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及时指导完善、帮助修正和总结经验教训,创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环境。

第三,要加强宏观指导,保证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可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系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潜在的风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要大,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可控进行,保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一要增强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注意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防止随意性、盲目性。二要加强对改革风险的评估。任何改革措施都会有利有弊,决策改革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推进改革是一个不断兴利除弊的过程。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考虑干部和群众的接受程度,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努力降低改革风险。三要加强对改革局势的研判,把握好改革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审时度势地把握改革,积极稳妥地掌握好改革的进程。要坚决排除各种敌对势力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路。

第四,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和通讯手段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干部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议论的焦点,正面宣传跟不上,大量小道消息就会不胫而走,以讹传讹、混淆视听、干扰改革。要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的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要加强舆情分析,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防止不当炒作,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第五,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做改革的引导者、推进者、驾驭者。从实践看,哪里的领导思想解放,哪里的改革就生机勃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用人权。但从长远看,改革不仅对党的事业有利,对用人管人的领导干部也大有好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讲党性、顾大局、谋长远,积极引导改革,真心支持改革,有序推进改革,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需求越来越高,想知道政府各部门如何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有没有用到实处。本文从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背景出发,着重分析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积极意义、在深圳已取得的积极成效、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旨在扎实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打造阳光财政。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作为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将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安排挂钩,有利于强化绩效管理理念,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背景

(一)新《预算法》实施要求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同时规定未依法公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追究行政责任。新修订的《预算法》从法的高度和层面明确了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方式、时限等,标志着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进程。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

2016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对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内容和细化程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深化改革

批复部门预决算是《预算法》赋予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具体体现,也是部门预决算公开的重要前提。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方式、时限等已明确写入《预算法》,同时规定未依法公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以法的高度规范和约束部门预决算公开管理,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更好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促进依法理财、打造阳光财政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的、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部门决算是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反映政府各部门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管理情况。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政府各部门编制部门预决算的责任和压力,促使政府各部门提高编制部门预决算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

(三)有利于社会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履行

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内容包括政府各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预算绩效、三公经费等情况,公开的细化程度要求预决算支出应当全部公开到功能科目的项级,经济分类公开到款级。特别是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要求详细列明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的组团数和人数等情况。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内容从客观上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全面、系?y地获知政府各部门财政资金的收支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有利于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履行;同时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也有利于社会公众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各部门合规、合理用钱,不乱花钱。

三、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在深圳已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管理、督导公开

为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根据《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圳市预算公开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从2013年起至今,连续6年正式发文通知市直各部门、各区财政做好部门预决算批复及公开工作。同时会召集各相关单位及部门集中举行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培训会议,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及积极部署信息公开工作,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通报机制,督导市直及各区单位及部门按照要求按时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部门预决算信息并已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会适时对各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二)拓宽范同、细化内容

从2013年起,逐年不断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支出功能分类公开到项级,基本支出经济分类公开到款级。

1、部门决算:2013年部门决算公开内容仅包括部门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单位构成、预算执行情况四个方面,公开一张表格《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批复表》,不需要对三公经费进行说明。从2014年起,逐步拓宽公开范围、细化内容。2016年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已包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部门决算报表、部门决算情况说明等四个方面,其中部门决算报表包括了《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等8张表格,部门决算情况说明要求分别对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收入决算情况、支出决算情况等9个方面展开说明。特别是“三公”经费要求分项列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维护、因公出国(境)三个子项目的支出情况。

2、部门预算:2014年部门预算仅需要公开一张表格《部门预算支出表》,单独对“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说明。从2015年起,逐年拓宽公开的内容,提高公开的质量。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已包括部门概况、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部门预算支出具体情况、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公开的表格已包括《部门收支预算总表》、《部门收入预算总表》、《部门支出预算总表》等12张表格。

(三)统一形式,规范公开

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在公开主体、公开时间、公开内容及公开形式等方面更加规范统一。

1、在公开主体上,各部门是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体,各部门应当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履行预决算公开的责任和义务,保证预决算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做好公开后的解释说明工作;

2、在公开时间上,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

3、在公开内容上,各部门公开的部门预决算应当是包括部门本级及所属预算单位在内的汇总部门预决算,内容包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部门预决算表格和部门预决算情况说明;

4、在公开形式上,各级政府、各部门门户网站作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平台,并且各部门应当在门户网站设立预决算公开专栏,汇总集中公开信息,便于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四、目前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公开不及时

《预算法》明文规定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时限,组织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各级财政部门不仅正式下文通知各部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而且实地集中各部门开展信息公开培训动员会。但是,到了信息公开最后一个环节,仍然会出现部分单位延误公开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公开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

(二)信息公开内容不完整

部分单位信息公开的质量不高、公开内容欠缺完整性,具体表现:基本支出决算表未按要求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没有数据的表格未按要求做零报告(即列出空白表格并附说明);部门决算情况说明没有严格按要求根据决算表格数据逐表进行说明,没有将综合收支、财政拨款支出与年初预算数作对比,并说明增减原因;特别是三公经费,不少单位没有按要求具体列明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公务用车保有量,因公出国(境)的组团数和人数等情况。

(三)信息公开形式不规范

不少单位部门预决算信息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门户网站设立预决算信息专栏公开,而是隐匿在其他栏目里公开,给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带来了难度。

五、扎实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对策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

财政部门作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预决算经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在二十日内向本级部门批复预决算,财政部门应及时、认真做好部门预决算批复工作,为信息公开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同时应结合历年部门预决算公开的经验和不足,提前?M织各部门开展信息公开动员培训,传达文件精神,落实公开细节,回答各部门疑问,为信息公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强化各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意识。

(二)认真准备、落实责任

部门预决算信息社会关注度高,各部门作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应按要求统筹规划、周末部署,积极开展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准备工作。首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整理部门预决算公开数据,拟写相关文字说明;其次,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疑问和困难应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解决;最后,各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形式公开部门预决算信息。同时,应及时将公开完成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

(三)跟踪关注,及时回应

社会公众和媒体对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关注度很高,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后,各部门在保证公开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应密切关注舆情,主动跟踪引导,及时解释疑问,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发挥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正面效应。如涉及部门共性的事项,应积极与财政部门及时沟通,有效回应。

(四)制定考评、加强监督

各级财政部门应制定科学、具体的考评办法,积极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应将各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考评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各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责任感和严肃性。在深圳,部门预决算信息已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从2014年开始,深圳市财政委员会监督处每年都会对各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结束语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依法理财、阳光理财,为建设阳光型政府,打造阳光财政发挥积极的现实作用。

第五篇:李源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李源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推进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

日期: 2009-10-19被阅读15819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刻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进行专门阐述和部署。这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政治路线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组织工作就要及时跟进。只有进一步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

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对执政代表的选择权,切实落实人民群众选择人民公仆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缺陷,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是,一种制度的优劣,不仅要看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在的表现,而且要看其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进行自我革新的能力。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还不够高,反映民意、尊重民意不够与民意失真现象同时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拉票问题比较突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简单以票取人现象,导致一些干部怕丢票,不敢坚持原则、大胆负责;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不够畅通,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有力,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整治吏治腐败任务艰巨。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吏治清明,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二、准确把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工作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到方式方法的全面变革,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第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领导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

了党管干部的思想。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党管干部原则作出明确规定。1962年,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党管干部原则的基本内涵。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党的重要文件,都强调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在改革中,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放弃党的领导、放弃党的执政地位。党管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第二,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

下载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严格规范推进民主公开打造阳光烟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操作,确保监管到位,打造阳光烟草(5篇)

    规范权力运行 公开透明操作 确保监管到位 打造阳光烟草 ——姜成康同志在全国烟草行业“两项工作”综合试点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8日) 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坚持正确方向 严格规范管理(答记者问)

    坚持正确方向 严格规范管理 ——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务院 《通知》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公布《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阳光计生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阳光计生” 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太白镇委员会太白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1年以来,太白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阳光计生

    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阳光计生 淮城镇自开展第一个行政执法服务月活动以来,每年都利用和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不断提高法制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是人口计生系统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阳光计生

    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阳光计生 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县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打造阳光党务扩大党内民主(精选合集)

    打造阳光党务 扩大党内民主 青理东 近年来,南江县以打造阳光党务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定期公开、随时公开、逐步公开、及时公开的原则,以阳光决策、阳......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5篇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 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对市财政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部署,紧密结合省......

    工商局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商典型经验材料.

    工商局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工商典型经验材料 **工商局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丰富公开载体,完善公开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达到了业户赞成、群众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