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谱写生态文明新篇 共绘小康社会蓝图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 共绘小康社会蓝图
周马恩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3年10月,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秋风拂面的季节。在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权和副部长何华辉陪同下,我跟随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副书记洪德辉、区委宣传部部长莫菲和区委党政办主任李武等领导,率领该区各乡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一行几十人驱车到徐闻县新民村、灵山宫村、广安村等生态文明示范村进行实地考察与经验交流。期间,我们听取了陈权部长和何华辉副部长对以上示范村情况进行详细地介绍,并与广大村民进行面对面交谈和经验交流,且我们还受到徐闻县委副书记陈荣热情款待,及听取了他对徐闻生态文明村创建中所总结出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的介绍。
在经过这次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后,再结合以上领导的经验之谈,以及大家对徐闻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肯定。我终于发觉近几年来,地处粤西地区的徐闻县,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千方百计为当地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以共建美好家园走小康道路为目标,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的活动,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却颇有农村特色见成效的道路,谱写了徐闻生态文明新篇章。
(一)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并以其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抓
为什么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呢?
徐闻,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面积186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约有66万人,却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以前,在粤西地区这块红土地上,徐闻县还是一个比较干旱、贫困、落后的县,甚至作为连接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岛的徐闻县,还经常闹出这样的一个笑话:从徐闻经过的外地游客,你若问他们知不知道徐闻这个地方时,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但你若问大陆到海南岛需经哪个地方(县)过海时,大家一定会说“海安”,却不知“海安”,其实只是徐闻的一个镇罢了!
1998年底,正在湛江召开现场会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和省长卢瑞华等,率领全体与会同志前来视察徐闻旱情。当他们看到徐闻人民打井治旱苦战旱魔的动人场面和取得成效后,省领导对徐闻打井治旱的战天斗地精神和农业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于是,在这次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加快雷州半岛西南部(主要是徐闻县)改水治旱,建设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
为了认真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现场办公会议精神,从1999年初到2001年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徐闻一共投入改水治旱资金达2亿多元,不但根治了旱魔,为农业提供了足够的水源保障,而且解决了大部分缺水村庄人的饮用水问题,使大部分农村告别了缺水的历史,从而解决了制约徐闻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瓶劲”。从此,徐闻大地上花香鸟语,四季如春,万顷农田瓜果收获不断,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农民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大幅度增长。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9.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就达25.89亿元,比1998年增长32.25%;农民人均纯收入3954元,比1998年增长3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2亿元,人均储蓄3260元,比湛江市人均值高出56元,成为湛江市发展较快地区的县(市、区)之一。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可是,农村的居住环境却不尽人意,其主要表现为农村大部分的村庄没有规划,村道弯曲、狭窄、闭塞,环境卫生差,缺少娱乐文化场所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两个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
人们常说:“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
据说,徐闻县角尾乡仕寮村在改水治旱和示范区建成后变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可是由于当时的路是红土路,一旦遭遇下雨天就满地是烂泥,汽车开不进来,蔬菜运不出去,白白烂掉,给当地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了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修路,成为徐闻县最早建水泥村道的村庄。在仕寮村影响下,处于城南乡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内的灵山宫村,也迅速自发行动起来,掀起一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潮。仕寮村、灵山宫村的自发行动,为徐闻积极开展该项活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及带头作用,一批经改水治旱和示范区建成富起来的村庄,都纷纷要求修建村道。
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响应广大农民群众强烈呼声!2001年徐闻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新村”活动,2002年为迎接湛江市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议在徐闻召开,全县决定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并以此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来抓。而这项活动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无形之中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于是徐闻县委、县政府决定把这项活动当作一件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事实上,两个精神文明是相互推动的,没有改水治旱和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活动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立足农村,自力更生
徐闻县委、县政府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这一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作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也许,凡是到过徐闻的人,目睹徐闻生态文明村一年一个样,无不惊叹这些村庄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这已经不能用三言两语所来表达了。或者,他们也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想法:“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精神力量使这项工作开展得如此迅速,如此深入?又是什么使徐闻在短短几年中,从一个国家贫困县逐步向小康县迈进的呢?此外,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肯定需要很多的资金,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里的确有些奥妙!
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是一个宏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也是为了响应广大农村群众要求而开展的一项活动。为此,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立足农村,自力更生也就成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一句话,群众是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根本。如果不是广大群众踊跃行动起来,积极捐款捐物,投工出力,不计报酬,不计补偿,真正做到“有钱多出钱,没钱多出力”,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当成自己的事情,这项工作不可能如此顺利开展起来的。
1、村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2002年3月,徐闻县委、县政府召开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全动员总部署会议后,全县各级挂点领导和镇、村委会、自然村三级干部广泛发动和宣传,广大群众踊跃行动,热情高涨,积极捐资投料,出工出力,主动拆迁家屋、围墙等障碍建筑物,并出现了退休干部捐出退休金,“打工仔”汇回“辛苦钱”,外嫁女为娘家捐款表爱心,五保户捐出多年积蓄,七十老妪拿出私房钱,八十老翁勇修路,残疾人拄着拐杖争出力,“红领巾”不甘落后假日课余竟帮忙„那一幕幕感人画面,层出不断。他们以视修路为已任,以多出力多贡献为荣,不计个人报酬得失,为了节约成本,有的村庄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筑路队和青年突击队,从规划、设计、拆迁到路修好完全都是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亲手完成的。一句话,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之所以开展如此顺利,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主导作用。
古人常说:万事开头难!
2002年初,徐闻县灵山宫村响应全县号召,决定抓住这一个机遇把该村建成徐闻第一个生态文明村。在召开村民大会时,该村在城南乡(现改为南山镇)政府工作的“芒果大王”李大谋回来了。这时,全村的人都说:“听大谋的没错,干吧!”刚开始创建生态文明村,这里的确遇到不少困难,资金问题且不提,就以规划涉及拆迁围墙、房屋等建筑物,这些无一不是得罪人的事。于是,有些亲朋好友暗示李大谋:“你是出外的人,千万不要干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搞不好还会引火上身呢?”可他却说:“我回来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干点实事,理所当然,就是火烧到自己身上,我死不为憾。”为此,他对于那些闲言闲语全然不顾,并把全部精力投到创建工作中。拆迁时,哪家有阻力,他就往哪家去,苦口婆心,有时做思想工作连饭都顾不上吃。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灵山宫村告别了旧日那老旧的村容村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是一幅:纵横交错,宽敞笔直的水泥村道,道路两旁花草林立,庭院深幽,瓜果丰硕,隐隐飘香,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相融为一体的现代文明人的新居所。
2、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集创建资金。“五个一点”即是各地采取了“挂点干部和挂点单位捐一点,村民筹一点,外出人员助一点,镇村拿一点,上级有关部门给一点”等办法,通过内联外引,较好解决了材料和资金等困难问题。据统计,到2002年12月,徐闻有213条村庄轰轰烈烈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共发动干部群众投入资金达2.38亿元(含报捞捐料)。
徐闻县仕寮村被戏称为“猪屎坑”而远近出了名,这里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一度成了“空心村”。为了修路,80岁高龄的钟周家老人,全家20来口共挤几间茅草房,他们多么渴望能够盖起一座新房,但为了支持修路,还是把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蓄起来的3000多元捐献了出来,最令人感动的是老人家甚至连要买寿床的100块钱也捐出„在不够一年的时间里,该村群众捐款30多万元,石头与沙土3000多立方米,施工修路时,一旦村中开工广播响起,大伙不分男女老少一起上,硬是修起一条长3000多米的水泥村道,与平整出2000多米长村道路基,从根本上改变了仕寮村落后的面貌。
徐闻人民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中,遇到重重困难和出现各种矛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们克服了“等、靠、要”的各种思想,自发组织起来,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实现了建设自我美好家园。而实践也证明了,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行“有钱多出钱,没钱多出力”的群众路线,大家齐心协力,自力更生,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且在欠发达落后地区也是可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的。
(三)以修路为切入点,逐步推进“四通五改六进村”
“要致富,必先修路!”
徐闻生态文明村创建之所以取得如此快的进展,其中有一条就是以修路为切入点,逐步推进“四通五改六进村”,让农村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并经过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造住房,把党的政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使农村脱离落后面貌,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与城市一起向小康社会迈进。
徐闻县委书记黄心强说:“生态文明村的内涵很丰富,包括道路硬底化,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等方面,它是徐闻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主要举措,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据不完成统计,2003年徐闻硬底化的乡道建设总投人4800万元,全县人民为修路捐款捐物达1380万元,以工代劳节约资金800多万元;生态文明村创建共投入资金3.56亿元(含群众投工投料),修路1058.93公里,改水18076户,改厕12781户,绿化庭院21182户。
据说,徐闻乡村道路都是以4.5米宽、18厘米厚为统一标准建设的硬底化水泥道路。2003年湛江市完成这种乡道300多公里,徐闻县即是207.5公里,占了全市一大半。在乡道建设上,省交通部门给予每公里补助5万元,市政府每公里补助3万元,县政府在财政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拿出100多万元每公里补助5千元,形成了三级政府都有补助的政策。为此,徐闻县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452.2公里硬底化的乡道目标,第一年完成200公里,第二年150公里。为了这个目标,徐闻人民上上下下,团结一致,掀起了一场修路的热潮。
徐闻县北潭村在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工作的邓家壮副局长,当他看着全县轰轰烈烈掀起修路潮,看到开展生态文明村的村庄一天一个变化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为了回村修路,他动员在徐城镇团委担任书记的儿子邓庆坚一同回家乡,决定发动乡亲们把村中的路修起来。刚开始时,村中有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还指着他们叫骂,但他们父子俩修路的念头可是从未动摇过,邓家壮副局长还坚守着两个信念:一为修路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一为一个人不管在外干什么,即使你当官有钱多风光,但若不为自己家乡做点好事,你就会愧对自己的父老乡亲。于是,上阵父子兵。他们一方面耐心做大家思想工作,一方面带头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大家看。这时,乡亲们才终于醒悟过来,大家纷纷行动起来,跟着他们干起来。在修路时,父子俩轮流监守在施工第一现场,不管白天黑夜,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他们带领大家不但把村道连县道几公里长的硬底化水泥路修起来,而且筹集了几十万元把村中三口池塘修好,种上花草树木,修建了石桥石凳,还计划在旁边搞一个娱乐广场,从而彻底改变了家乡落后的环境。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以往的泥路晴天红尘滚滚,雨天泥泞不堪走路难,别说是拉货出入,更不敢想找人来投资了。但现在宽敞的道路,笔直平坦,四通八达,把乡村和城市连接一起,汽车飞速而开达每小时100公里以上。路修好了,有的外地生意人便长期住在农村里做起生意来,还有的把加工厂迁到乡下„如今,徐闻创建生态文明村,已从“要我创建”到“我要创建”转变,老百姓已是铁了心、壮了胆,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修路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因而只有建好村道乡道,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而乡村道建设责任是村民,只要上下协力内外联动,相信一定能办好,并把生态文明村建设再推向另一个台阶,他们可是信心百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
(四)加强领导重视,实行“百干扶百村”和“千干扶千村”
针对从前别的县市也开展过生态文明村这项活动,可不是徒劳伤财,就是半途而废,无法深入开展下去的这一个突出问题。
徐闻县委、县政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县委、县政府、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强领导与监督,狠抓落实;并实行工作责任制,令所有干部摒弃过去的“挂点挂名心态”,真正做到全身投入到创建活动中,积极发动组织群众,献计献策;还制定了十年创建生态文明村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决不搞“一阵风”。早在1998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湛江)现场办公会议的时候,李长春书记就肯定了徐闻发展农业的思路。2000年4月13—14日,李长春书记再次到徐闻视察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并把这里作为他挂的一个点来抓。李书记的关怀大大地加快了徐闻热带农业产业带建设的步伐和推动了徐闻创建生态文明村思路的形成。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原广东省副省长)、湛江市委书记邓维龙、湛江市委副书记李康寿等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在徐闻挂点工作,从而大大激励和鼓舞着徐闻人民为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信心!
从2002年3月开始,为了推动生态文明村建设这项工作,徐闻县委决定发动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回乡带头建设生态文明村,开展“百干扶百村”活动。一时之间,从县委书记黄心强、县长许顺到各乡镇(局)第一把手,全县有166名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回乡挂点134条村庄。在挂点干部的组织推动和群众支持配合下,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全县就集资1000多万元,建设水泥道路60多公里,创下徐闻农村道路建设最快的记录。6月28日,为了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开展步伐,徐闻县委召开九届七次会议,并做出《关于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决议》,于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热潮再度升温。2003年初,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外出人员二次挂点,2000多人奔赴家乡,开展“千干扶千村”的做法。据统计,到2003年8月,徐闻已有35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回乡挂点开展创建活动,挂点村庄336条,创建生态文明村303条。另外,已规划备料待建的村庄有102条。
为了调动广大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徐闻县委书记黄心强带头挂点在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徐闻县石板村委会。在基层工作,黄心强书记带领大家与当地群众一起,真抓实干,硬是把石板村委会6公里长的硬底水泥道路给修建起来,率先完成村委会连接县道和村道的硬底化任务。而徐闻县委副书记、县长许顺挂点在东部最为偏僻的前山至山海这段道路的建设,为了尽快解决这5个村委会3万多群众渔业生产运输问题,他有一个多月都是在农村和大家一起度过的,有时在施工现场办公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而不下来。正是在创建活动中,徐闻各级领导本着为民办实事的作风,与广大群众干部齐头并进,互相支持配合,使干群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断地增加,才带动了全县人民真正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去,从而使徐闻这片红土地上的乡村道路,真正成了一条“民心路”,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五)不断加大宣传作用,并积极组织“回乡团”
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中,徐闻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明办是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宣传、监督等方面情况的单位。为此,他们通过树立典型村庄,加强宣传作用,同时组织群众进行参观和学习,定期对开展活动的村庄进行抽查和评比,对于好的村庄给予表扬奖励,对不合格的村庄进行通报批评。通过这些比较使大家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并经过“洗脑”,使过去封建思想严重百般阻挠的人,态度上来个180度转变,成为创建活动中的积极分子,这样就形成了村与村相比,镇与镇相比,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可喜局面。
我们还从陈权部长和何华辉副部长口中得知:“到目前为止,徐闻县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可说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这么大的规模,也没有这么深入人心。”为此,在加强宣传作用的同时,大家积极组织“回乡团”,充分调动群众和全社会力量,内外联动,全民共建,使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性活动,为生态文明村创建注入了无穷动力。
有许多村民和村干部都忍不住地说:“如果不是外出人员回来发动组织,路不会修得这么快,这么直,这么漂亮!”据说,这些回乡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有几千人,他们不但起到组织领导作用,而且带头捐款捐物,有的甚至当起“临时村长”、“财务大臣”等。
曲界镇仙安村在广州经商的黄海平,当获悉家乡建设生态文明村后,自己不但一次性捐款8万元,而且放下手中生意亲自跑回村当起“临时村长”,组织大家一起规划和建设;灵山宫村的外嫁女李蝉给村里捐了3万元,新地村外出老板邓图快和邓喜鸿慷慨给村中分别捐了10多万元和5万元;更难得可贵的是迈陈镇北英村在深圳工作的蔡良先生听说自己家乡要搞建设,他专门从深圳请人回来对自己的村子进行重新规划,并一次性就捐了38万元,使村貌焕然一新和4公里长的水泥村道在不够3个月的时间内就修好;还有华南农业大学的邓基泽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军分区司令员李大龙,应乡亲们的请求,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多次往返回乡,亲自领导和组织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还有已退休的原徐闻县委书记朱华生和副县长梁位民也分别跑回自己家乡亲手指挥,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起生态文明村创建的工作;还有„„这些人以实际行动掀起徐闻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潮,他们热爱家乡建设的行为,以及感人的事迹,已被当地广泛传为佳话。
在“回乡团”带动下,广大村民热情高涨,不仅没人拉后腿,而且出现了村和村之间,镇和镇之间互相竞争,谁都不甘落后的喜人局面。如有的村成立了几个集资小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不但激发大家热情参与,且集资数额不断高升;有的村张贴捐款光荣榜、龙虎榜,竖起功德碑、芳名碑,村民们为了榜上有名,都纷纷加大捐款数额;还有的村成立了劳动分队和青年突击队,开展比赛,大大加快工程进展。由于村民能够顾大家,舍小家,即使在建路过程中遇到拆房屋也能畅通无阻。海安镇广安村有一户农民去年刚盖起一座新瓦房,村里建路需要拆他的房子,可是干部舍不得下手,最后还是他主动要求村干部来拆掉自己的新房子,后来全村人又集资出工帮他重新盖了一幢瓦房。
总之,回顾过去,徐闻县创建生态文明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展望未来,前景是美好的,相信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徐闻人民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开展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全面推动徐闻县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一要抓好生态文明村规划工作。
徐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权说:规划是建设的灵魂,是建设大纲,规划决定着建设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因此,在加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同时,要把规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要以站在时代的前沿,吸取精华和制定出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村规划,并要求制定的规划要有科学精神,不能只赶时髦跟风,而是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科学定位,体现个性,突出特色。
对徐闻生态文明村的规划,徐闻人民要有超前的思维,规划起码要几十年不落后,当然超前的规划不等于在条件不成熟、不具备的时候去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更多的时候是超前规划,要分步实施,把足够的空间留给后人去描绘更生动的画面。规划要严格执行,不能今天搞三纵四横,明天就建二环三路。如城北乡新民村结合搬迁村址建新村,实行路、房、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该村住宅做到“四个统一”,即住宅方向统一、面积统一、围墙统一、门楼统一,就是建厕所也做到统一方位、统一图纸、统一资金、统一施工,这种“统一”规划,可以作为生态文明村的一个新典型。
二要提高生态文明村的质量,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品牌。“徐闻是我家,创建靠大家!”
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徐闻村镇掀起了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潮,村村争做文明村,镇镇争做文明镇,户户争做文明户,人人争做文明人。
虽然徐闻建起了300多条生态文明村,但与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生态文明村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大家必须不断完善思路,不断提高创建质量。要不断增强环保、文明意识,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城区”、“生态文明小区”、“生态文明单位”和“生态文明户”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群众关心生态、保护生态和建设生态的观念,制定科学规范的《村规村约》,约束群众不良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和普及文化知识,推崇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群众传统的生活陋习,真正把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融入到创建工作中,展示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明程度。
要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龙头,努力打造以全面改善居家环境为侧重点的灵山宫村、以建设文化设施为侧重点的愚公楼村、以庭院建设为侧重点的广安村、以高起点规划为侧重点的新民村、以发展经济保生态为侧重点的后寮村和建设生态旅游为侧重点的包宅村等生态文明村的品牌,继续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深入组织后进村干部及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转变观念与增强信心,继续通过品牌效应,以点带面,创办试点,培育典型,以试点探路,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县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全面铺开。
三是要以促进生态文明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发展,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
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目的就是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起点,让农民都过上小康生活,都享受到现代文明。
徐闻县龙塘镇包宅村在全面建设水泥村道的基础上,不但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花草树木,还请来旅游部门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建设生态旅游村。去年该村旅游业刚开始营运仅2个月就创收10万元,从而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包宅村的成功经验,为徐闻创建生态文明村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出路。
为此,徐闻县委、县政府通过抓生态文明村创建,并提出了一条“五字方针”,即“硬”指村的硬件建设,重点是村道的硬底化和供水、供电及卫生、文化设施的建设;“洁”指卫生整洁,包括公共场所和户内都要卫生整洁,重点是公厕无害化;“绿”指绿化,即是搞园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美”指村容、庭院美化,整体上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软”是指软环境,让“四通五改六进村”和公民道德进村入户,提倡人人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只有这样不断推动生态文明村的经济发展,才能促进生态文明村各项工作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村全面发展。随着生态文明村建设深入,徐闻县委、县政府借签创建生态文明村良好经验,积极实施“136”环境工程,即城区建设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六年大变化,并努力把徐闻建设成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滨海绿城”,为进一步扩大生态文明村的覆盖,实现建设徐闻小康县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全球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际,国务院批准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江西人民的亲切关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必将极大激励江西全省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赣新局面,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如何推动发展,不仅有模式问题、路径问题,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已充分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财富增加,并不等于体现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代表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传统的工业文明必然要向生态文明融合、迈进,这是客观规律使然,是世界大势使然。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开发潜力大,既是孕育和发展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也是兴起和承载工业文明的重要区域,但是,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鄱阳湖内连五河、外通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也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千百年来,为孕育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年均为1450亿立方米,占长江径流量的15.6%,超过黄河、淮河与海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流域的水量大小、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决不是只讲生态不讲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统一于开发建设过程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矛盾是普遍的,但事物又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发展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似乎有不可融合的界限,但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生态与经济、社会必然会由对立走向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历史阶段,应对得当、转型到位,就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平稳进步;否则,不仅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也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系统性风险。如何取舍抉择,这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面临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又遵循自然客观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世界眼光、时代精神,努力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开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协调统一的新局面。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鄱阳湖地区是江西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潜力最大和最适宜开发的地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发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先后实施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去年,党中央确定江西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份,试点工作一开始,我们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科学发展思路、创新科学发展举措,从江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这是江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实践,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与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发展和提升。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化危为机、危中求进,有利于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立足当前保增长,又着眼长远增后劲,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创造条件,力争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实现江西经济在全国位次前移。
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寄予了殷切期望。中央领导同志在江西考察时多次鼓励江西干部群众“江西可以、也应当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要求我们“继续努力,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文件上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这是我们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将以此为统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取得突破,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上率先取得突破,在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率先取得突破。同时,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打造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及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国家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鼎力支持,有4400万江西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奋力拼搏,我们一定能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第三篇:校园改造绘蓝图 国学教育谱新篇
校园改造绘蓝图 国学教育谱新篇(2009—20010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绘蓝图,克时艰,胜利完成了村小改造兴建综合大楼的历史性工程;大手笔,大气魄,成功完成了市级文物“绮云书室”的抢修工程;严要求,高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实施国学教育的契机,开展了国学才情趣特色教科研工作,加快发展,增强办学“软实力,彰显办学特色,铸造学校品牌,实现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我们的办学特色概括为:①校园改造蓝图;②民主管理创和谐;③国学育人谱新篇;④对外交流展风采;⑤全面开花结硕果。
在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
1、老教师身体力行做好榜样;
2、中、青年教师你追我赶争做贡献;
3、全体教工和谐谋发展,创伟业。我们的办学经验可以总结为:①理念——前瞻务实;②和谐——形成合力;③管理——细致到位;④质量——显示实力;⑤品牌——彰显特色;⑥成绩——激励信心。创造的过程是艰辛的,收获的过程是愉悦的。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村小改造,奠定发展基础
去年,我校村小改造新建综合楼工程艰难立项,张畅鸣校长穷尽办法,想尽对策,保障工程顺利施工。为了保证速度和安全,她每天都会到现场去查看。终于使学校改造工程后来居上,成功地完成了新建综合楼项目的主体建设工程。更好地使其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张校长又聘请了专业的校园文化公司,对新楼区的校园文化进行了科学布局、统一规划,让优质、优雅的新教学大楼,成为孩子读书活动的好场所,为西乡人民造福。今年“六一”儿童节,六年级的300多个孩子来说,他们收到的最好礼物,莫过于搬进了新教学楼。
2、修缮书室,厚重文化底蕴
本学期,争取了七年之久的“绮云书室”修缮工程终于在这一尘埃落定。
3月13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市级文物“绮云书室”修缮工程竣工验收 现场会。与会领导、专家认为:“绮云书室”的收购、修缮、利用,为宝安人文添亮点,为西乡教育增看点,是宝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西乡二小校长张畅鸣有远见卓识,有教育情怀,善于抓住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争取上级领导支持,经过近七年来的奔走,终于使破败不堪的“绮云书室”修缮一新,重放异彩,为保护、利用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西乡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据悉,修缮后的“绮云书室”将进一步改造升级,作为郑毓秀展览馆、宝安教育博物馆、西乡二小国学教育馆向世人开放。“绮云书室”的修缮,为学校成为深圳市文化立校窗口学校、争创宝安区国学教育“排头兵”奠定了物质基础。
3、积极争取,完善设备设施。
本学期,我校向区教育局、西乡街道办争取了一百多万元教育附加费及专项资金用于设施设备添臵,新教学楼完善了设备设施,各班配备了电子白板,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充实我校优质教育的基础。
在庆六一活动中,各社区及爱心人士踊跃捐款,给孩子们过上了最开心的节日,也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添砖加瓦。
4、校园文化,凸现学校亮点。
本学期,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工,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本校学生为主体,以国学、礼仪为元素,分类分系列,有行为习惯儿歌、中外名人简介、成语故事(二年级)、寓言故事(三年级)、中华美德(四年级),充满童心、童真、童趣。
5、透明校务,凝聚教工人心。
本学期,我校的校务严格遵照“全面性、主动性、实效性、及时性”原则公开。在教师评先、评优、晋级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必须”,即凡是需要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事情必须公开;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公开;凡是涉及社会的热点问题必须向群众公开。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学校实施阳光购物,透明操作,设立了校务公开专栏,及时公开学校重点工作、热点工作、焦点工作,增加校务透明度,并分级组、科组征集意见,及时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和学习问题。“透明校务”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取得了“聚人心、优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效果,学校党群、干群之间形成了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6、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校园。
我们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管理理念,倡导“道德自律,工作自励”,以人文的关怀,情感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民主参与,使教师有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迸发出工作创造的热情。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在颁发《教师管理条例》的同时,更以“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为诚意,体现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敬重老教师,尽量减少他们的工作量,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尊重中年教师,让他们起到帮带的作用,器重青年教师,让他们有发挥自我特色的舞台。并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民主管理来温暖人心。
学校充分发挥工会、女工、团支部的作用,如工会、女工开展的我的家乡风土人情晒一晒、春游活动、教工汽排球比赛、班主任外出学习活动、慰问病退休人员、慰问女教职工、读一本好书活动、假期旅游活动,有车的老师关心同事,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全体老师能和睦相处、安心事教、爱岗敬业。
7、办公服务,争上游上台阶。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而琐碎。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事务一体化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目标,三者必须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政务弱,水平上不去,事务弱,效率上不去,服务弱,形象上不去。本学期来,在学校党总支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办公室坚持以“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服务到位”为目标,围绕学校中心和重点工作,加强作风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总体工作状态良好,为学校工作正常运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办公室人员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各负其责,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本学期,在招生工作中,依法依规办学,规范招生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保障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正常入学。学位不够,经请示分流到径贝小学,维护教育公平,社会稳定。
办公室人员做好了教师考核和评先工作,及时完成好文件资料下达和传送等工作,督促各部门及时完成上级的任务,不耽误学校的工作。
8、后勤工作,全面优质服务。
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原则,妥善解决教师的就餐、午休等问题,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强校园“三化”,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同时严肃财经纪律,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学校经费,提高使用效率。健全审批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审批一支笔”,做到了经费预算呈报上级审议,并接受上级财务和审计部门监督。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做好收费公示。在学生收费管理上,严格按照收费公示规定的项目、标准、范围进行收费,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做到了无乱收费、无乱摊派、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无随意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并做好收费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学期末,学生课本费、作业本费等代办费开支情况及时印发清单,向每个学生家长公示,并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之家长。
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积极与社区沟通、同上级争取,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绿化、维修工作正在进行。积极筹备后勤社会化,提升服务的质量。
9、宣传工作,提升学校形象。
在宣传工作上,坚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进学校招生办学的宗旨出发,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学期,《南方都市报》、《晶报》、《宝安日报》、宝安电视台等媒体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大事做了专题报道,从正面提升了我校的形象。李胤老师被宝安区教育局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10、实施精细化管理改革,营造唯才是举氛围。
本学期初,为了进一步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学处反复研讨下,并经过行政班子多次协商,制定并通过了《西乡二小教学处精细化考核方案》。本方案结合二小校情,采取“量化管理、分科考核”的方式,根据各科组的 实际情况,把老师平时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点成绩,都以换算出分数的方式纳入各科精细化自动考核表,期末各科组据此评出30%的教学考核特别优秀教师。本方案的考核项目包括备课、作业、教研课、活动组织、上交材料、参赛获奖等各个方面,面向全体教师,涵盖方方面面,公平公正,以最大限度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庸、懒、散的现象出现,从而营造唯才是举、教学为先的工作氛围。同时又最大限度化解考核评优方面的茅盾。比如语文科组本学期评选推荐考核优秀人员,就是根据本方案,经过细心核算一学年来的精细化考核情况,综合民意测评分,再规避去年已经考核优秀的人员和本学期已经评优评先的人员,结合3+6模式,公平、合理、科学地推出让大家心服口服的考核优秀候选名单。什么是3+6模式呢,就是算出每一位老师的得分后,我先把考核分前三名的保护起来,不经过民意测评,直接进入学校的优秀考核,他们是滕莹:512.9分;林玉娣:497分;鲁开旺:471分。然后把剩下的6个名额分配给各备课组,各备课组再进行民意测评,各备课组民意测评分+精细化考核分之后的第一名再进入考核优秀推荐名单。他们分别一年级:傅小兰;二年级:邱幸春;三年级:张慧敏;四年级:彭才春;五年级:吴剑锋;六年级:曹志文。不过,这项考核是截止到6月30日的,是为了推荐学校考核优秀而算出来的,还不是本学期最后的考核优秀名单。最后的考核优秀名单将加上期末考试分数和论文分数算出,下学期开学初将发奖。目前,随着学期末的来临,各科精细化考核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评选出西乡二小第二批“教学处考核特别优秀教师”。
11、加强常规管理,监控教学质量。
备批是教学工作的根本,抓好了备批工作,教学工作就抓好了一半。本学期一共进行了三次备批检查,其中二次抽检,一次为全校性大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少批或缺批的现象没有了,作业批改相对比较认真,备课方面也做到了提前备课、批注备课,大部分老师备得精细认真,只是个别老师有备课不细、作业不全的的情况,教学处都分别进行了约谈,并在精细化考核表中扣分。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荣誉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处加强了月考管理,要求月月有考试,次次有分析,及时掌控教学质量,并有 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除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外,教学处还组织了语、数、英三科的知识点过关考试和学科竞赛,以夯实基础,固本强基,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语文组结合学科特点,在期中期末之前举行了两次知识点过关测试,最大限度地夯实了生字词基础,对提高教学成绩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试中,教学处都认真组织监考,认真填写成绩统计表,认真评比学习先进班级和学习之星等工作,并在全校集会上发奖鼓励。
第18周,宝安区对六年级的小六科和四年级的音乐进行抽测,为了搞好这次检测,教学处组织了二次六年级小六科的模拟检测,使学生短期内对小六科的知识掌握有所提升。
教学处以上种种举措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发掘了全校师生的潜能,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在这次小学毕业班考试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文平均分达到89.24分,在街道排在第二名;数学平均分达到81.3分,在街道由去年的倒数第二一下子跃居第一名,英语平均分达到76.76,根据了解,也在街道排在前列。
其他年级在期末考试中也是一片飘红,本次考试达标的语数英三科九率全达标:12个班,一科三率全达标的有53个班级的学科。当然,因为达标的设臵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应一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因为试卷难易不定,批改尺度不同,会造成学生的分数不定,所以用一个恒定的标线去衡量不定的成绩,并不能客观地反应教学质量。比如这次四年级的语数英,因为试卷过难,全线不达标,我们并不据此否定四年级的教学工作。而每年级三个学习先进集体是根据三率同年级比较而计算出来的,能够全面反应一班三科的教学,比较科学合理。本次期末获得学习先进班级的分别有一(1)一(2)一(4)一(5),二
2、二
3、二5,三2三3三4,四1四3四4,五2五3五6,六1六3六3。
12、深入开展国学教育,打造二小国学特色。
国学教育是我们学校创办深圳市传统文化窗口学校的一个抓手,作为市级国学教育课题实验单位,搞好国学教育也是宝安区教育局对我校的深切期 望。本学期,我校继续实施国学教育“五个一”工程,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学教育。这国学教育五个一工程是:每个年级每学期背诵一本国学经典,每个备课组提供一节国学研讨课,每周唱一支国学歌曲,每个学生练一手书法字,每周搞一次国学星期五的活动。本学期进行了背诵检测常规化的改革,由各备课组长在每周五早晨交叉检测,这样避免了过去由教学处周五检测不能全面、细致、按时的问题。一个学期下来,各年级出色地完成了国学背诵任务。
本学年,语文科组在国学进课堂方面加大了力度,一学年来,语文科组共上了13节国学研讨课,取得了良好的国学进课堂研究成果,其中赖一虹的荷塘清韵、滕莹的读论语,悟学习之道分别受到区教科培办公室主任聂细刚、街道教研员刘俊祥的高度好评。其他老师上的国学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由李红、张慧敏、赖一虹、樊万清、姜慧怡、滕莹、王金杰等七位老师编写了七种国学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上交区教科培研讨推广。
国学一支歌活动使学生学唱了很多国学歌曲,提升了学生的底蕴。六一儿童节,教学处和德育处、音乐科组密切合作,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国学诵演庆六一”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在宝安电视台新闻中播出。
继续加强国学一手字的练习活动,一学期来,学生每周二、周三、周五进行练字,并在六一前夕,举行的第二届双田格书法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书写水平比第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练字成效显著,在这次毕业班的语文考试中明显地彰显出来,据阅卷老师讲,二小的试卷卷面干净,字迹美观,学生的顿笔笔画特别明显,和其他学校的有明显区别,一看就知道是二小的。试卷拿回来后,我们翻看一下,的确如此,看起来赏心悦目。我们的练字工程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高度赞同,但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同学执笔姿势不对。上次王德操主任来看,指出这个问题,当时真是让我脸红,不过他很善解人意,马上说这个问题在幼儿园就存在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各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班非常重视,有的班不重视,这在书法比赛中能明显地看出来。下学期将在这两方面下力度解决。
7月2日下午,区教育局吉毅书记、教科培潘世祥主任等领导专程来我 校调研,对我校国学“五个一”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国学教育成果。吉书记指出,还可以在其它学科如音乐、美术等渗透国学教育,进一步拓展国学教育的空间。潘主任希望我校进一步解放思想,再想新思路,再创新辉煌。目前,我校已经被定为宝安区国学教育三创特色示范学校,下学期将对全区公开推广。揭东美联小学、高明小学等结对学校对我校国学教育模式很兴趣,并学习二小国学的某些做法。二小的国学教育,日益成为我校的一大教育特色。
13、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第二课堂生机勃勃
学校积极落实上级“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个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活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学期村小改造工程在建、校园场地狭小的特点,从场地、器材、人员、活动内容、组织监管等方面编制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为学生在校全面开展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框架性基础。
综合科组为活跃学生课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本学期共开办了美术、书法、京剧、合唱、舞蹈、信息技术、围棋、田径、球艺等13个兴趣班(训练队)组,学期中开展活动15周次以上;同时还协助西乡成人学校课外兴趣班的招生工作。综合科组的老师为第二课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田径队参加街道第十六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11名学生代表街道参加宝安区备战深圳市第八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全部获奖。毽球队获得深圳市、宝安区甲组女子和乙组男子第二名;美术:在街道级比赛中喜报频传,有39人次获奖,区级比赛中屡有佳绩,有24人次获奖,市级比赛中亦表现不凡,有8人次获奖,省级比赛中3人次获奖。国家级1人次获奖。音乐方面:合唱队街道比赛二等奖、街道校园小歌星比赛获两个一等奖。王楠老师优秀辅导老师奖。京剧获全国“小梅花”金奖、赵易鹏获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戏曲演唱比赛比赛金奖。欧子钊获2009年深圳市戏剧小票友二等奖、陈鸿义获三等奖;马蒂莎老师获优秀辅导老师奖。
特别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是新成立的,在缺乏经验和活动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蔡善仁老师能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大奖,在“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交流赛暨全国选拔赛中,我校两位学生分别获得1 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其中吴南玉同学获二等奖;罗颖同学获三等奖);
蔡善仁老师获“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交流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西乡二小获得“优秀组织学校奖”。
14、教师培训成果丰硕,名师工程名师云集
经过多年的教师培训,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西乡首届名师评选活动中取得丰硕成果,经过老师申请、学校审批与推荐,上级部门组织评选、说课、民意调查,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校的刘奈、赖一虹、蒋亚聪、樊万清等4为老师获得了西乡名师的光荣称号。同时我校有滕莹、张慧敏、王金杰、吴薇、古玉霞、罗宜填、魏先玲、黄暄、陈善天等9位教师申请加入了西乡未来名师的培养工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些名师和培养对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在本学期的五段式培训中,先后有腾莹、黄暄成为优秀主持人,刘奈、蒋亚聪成为优秀讲座老师,刘奈、王金杰、鲁开旺成为优秀辩手。其中,刘奈、王金杰、黄暄被抽调参加暑假的五段式培训工作。可能语文老师还记得,在流塘举行的五段式培训中,聂主任点评的两名最佳辩手全是二小的,正方的王金杰和反方的刘奈。目前,我校名师工程可谓名师云集,将对我校教学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绮云大讲坛”教师培训活动,并在张校长的策化下,在高校长的主持下,成功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活动。先后有刘晓平、危东辉、罗宜填、伍云、陈欣、蔡行明等六位骨干教师登台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他们介绍的经验给老师们以极大的启发,他们抛出的教育困惑引起老师们的深思。每一次教育故事都在二小教坛荡起波澜,引起激烈讨论,引发强烈共鸣。开展本校老师讲座,不仅培训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好地促进了本校的老师成长。
同时,我们继续沿革走出去的模式,分批派送了大量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分别是组织教师陈善天、鲁开旺、滕莹、魏先玲、罗宜填、黄暄、蒋亚聪、姜慧红等8位教师参加了教科培组织的远程教师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组织30名教师参加西乡街道组织的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专题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分批派出48位教师,近距离地感受到名师的风采;按规定组织教 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师外出听课及培训、教师学科培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老师学科培训共计10天。收集并上报教师暑期培训心得语数英共71人份。
15、校际联谊送温暖,千校帮扶勇争先
本学期,在宝安区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校分别与揭东美联小学、龙岗安良小学、和松岗结对帮扶学校。10月和11月,我校分别对三所结对学校进行初访,签定帮扶协议,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上门,成功的开展了与结对学校的教学交流,有效地促进了结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其中4月成功接待了揭东美联小学的回访和揭东高明小学的初访。
16、有赛必参参则争胜,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本学期,教学处带领各科组本着“有赛必参,参则争胜”的精神,组织师生参加了各种比赛,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些成绩有:
语文:国学辩论赛西乡街道第一名,区里二等奖。滕莹老师参加区里说课比赛获二等奖。深圳成语大赛一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
数学:古玉霞老师参加了街道公办学校教师评课比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英语:黄暄参加西乡街道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暨公办学校教师评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喻敏老师由于英语单元教学设计获得了深圳市的一等奖
综合科组获奖更多,刚才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再累述。
17、繁中有序,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俯首恭耕,确保教学平稳运行。
教学处的教务工作比较繁杂,千头百绪。在以罗副校长为首的教学处的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做到了繁中有序,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本学期,李万福主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6次课表调整,以落实市区关于课程设臵文件精神和满足教师的要求;安排调(代)课600余节次,在各年级长的配合下,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刘奈副主任制定制定修改精细化管理方案、教学处工作计划与总结、千校帮扶计划与总结等多个方案、计划、总结,并组织上交了多个课题文字、图片材料;廖佩珊副主任组织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六年级小六科模拟考和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考以及四年级音乐模拟考、学科知识竞赛等多个考试,重要考试还整理了获奖名单,组织发奖;吴江涛副主任除组织历次教师培训工作,还兼职英语科组工作,并负责了对拟评职称教师的继续教育验证工作等,对全校老师的继续教育证书进行了收集、填写、验证、盖章,无一差错及遗漏。我们的工作是繁杂的,但教学处的每个人都是一丝不苟,俯首耕耘,尽力做到“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工作请放心”,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平稳运行。
18、德育为首,以人为本;抓养成,促内化
一、抓养成、保平安、创佳绩、上台阶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安全和养成教育”这两个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继续加强师了德师风建设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人生的精神追求。学校多次组织老师们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深圳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形成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和学习,老师们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能上好每节课,管好每个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在西乡二小读书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让同学们健康成长。
(二)加强了班主任的管理与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德育处在本学期开展了五次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工作业务培训和德育课题培训,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特别是德育科研水平。各班能有计划地上好班、队会课,把上好班、队会作为培养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能严格执行《西乡二小学生考勤记录》,防止学生因无故旷课而出现的安全事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班主任还做好了《西乡二小学生违纪和突发事件记录》,对违纪学生和突发事件,班主任第一时间能上报年级长和安全办,做到了有调查、有依据、有记录、有处理意见。
(三)加强了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德育处继续实施了“文明班”评比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值日生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加大了检查评比的力度。各班对学校划分的“清洁包干区”高度重视,落实了清洁和保洁责任制,各班包干区每天早上和中午 都能派同学轮流保洁,不留一点垃圾,保持了校园干净整洁。学期末德育处按各年级每周获得文明班的最高次数,评出的校级文明班有:六(2)班、六(5)班、五(2)班、五(4)班、四(1)班、四(3)班、三(2)班、三(3)班、二(2)班、二(4)班、一(4)班、一(5)班。年级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调动年级组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期末根据行政、值日教师、值日学生打分,德育处评出了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优秀年级”,给予了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德育处继续做好了家长学校的管理,利用“家校网络“平台,加大了互动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按照街道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的安排,本学期家长学校面授课,全部由班主任授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突出了面授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还组织老师们积极开展家访工作,特别是后进生、贫困生,特定疾病、特异学生的家访和管理工作。
(五)重点抓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来不得半点敷衍和失职。本学期,我们按照2010年3月新颁布实施的《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倒查”、“谁管理、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争创平安、和谐校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1、三月份,以“安全教育”活动为中心,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增强安全教育的成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
2、每天的值日行政和值日教师,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了值日职责,早到校、晚回家,重点加强了课间和非教学时段的监督巡查,积极处理好当天的突发事件。
3、为了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办落实了《关于在绩效工资中设班主任安全奖的实施办法》,对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级给予了安全奖励。
4、根据《<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对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应当建立上下学交接制度”的要求,德育处制定了《西乡第 二小学家长接送学生方案》,成立了以张畅鸣校长为组长,高炳生、罗雪萍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拟定了《西乡二小家长接送学生方案》《家长接送学生制度》《家长接送学生协议书》《家长免接送学生协议书》《接送学生登记表》《免接送学生登记表》。
(2)、制作《接送卡》《通行证》《临时通行证》《来访证》《家长义工卡》。(3)、召开了全体学生家长会议,讲清了接送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学校和家长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接送工作实施办法,如何签订协议等。在家长会后,学校与家长签订了接送或免接送协议书。
(4)、各班还推选了两名家长义工,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接送学生工作。(5)、恢复了副班主任,每月发放了补助津贴30元等
(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德育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克服抽象、脱离生活的教育。本学期我们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让学生激动、感动!让他们在“活动之中体验、在体验之中感悟、在感悟之中成长”。其中有9个大型活动特色鲜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爱心相伴、牵手同行。本学期在几次捐款活动,凝聚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爱心,奉献了大家的一份真情。3月,队员们“交一次特殊队费”共捐款 3338.1元;4月,为“玉树地震灾区”全校师生共捐款 35878元;4月,老师们为“抗旱救灾”爱心捐款5060元;为救助我校一年级(3)班身患地中海病的莫汝婷 同学,老师们爱心捐款5080元,社会爱心人士共捐助201800元;7月9日彭丹老师将自己义卖的书款30000元,交给莫汝婷同学的父亲;7月,老师们为“广东扶贫济困日”献爱心捐款18500元,本学期累计各项捐款达7万多元。
2、活动育人、特色鲜明。3月份开展的“学习雷锋精神、做二小好少年”活动,雷锋精神激励二小少年奋发向上;4月21日,全校悼念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对同学们是一次爱的教育和生命的教育,;5月13日家长学校面授课让各位家长领略了班主任老师上课的风采;5月14日安全法制专题报告会,同学们再一次学到了自护自救的知识;5月20日,街道少先队工作检查,我们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深圳市“红旗大队”;5月27日,街道教学卫生专项检查,由德育处负责的迎检工作,以90分获“优秀”等级;5月31日,庆六一“国学”诵演,再一次展示学校国学教育的精髓;6月份实施的家长接送学生制度,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我们破解了难题,让接送工作井然有序;6月24日,“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五次研讨会成功举行,为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期目标,注意问题
我们现已是市、区名校,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为此,我们不仅要巩固原来的教育教学成绩,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的努力。
1、强势推进国学教育。
本学期,由于老师们的积极配合,大力实施,我校的国学教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宝安教育界的一面旗臶。下学期,我们还要加大实施力度,继续强势推进,以求国学更加深入人心,从根本上转变孩子的行为和德操。
2、进一步整合学校办学特色。
我校亮点多,特色明。可谓“亮点纷呈,全面开花”。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整合办学特色,具体为:课程均衡优质化特色,文化立校民族化特色。做大做强,使特色更明显。
3、教育教学质量应有待稳步提高。
我们学校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好汉不言当年勇”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狠抓常规管理,下大力气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注意常规教学与特色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与提高,完善激励机制,树立主科教学是学校生命线的忧患意识,面向全体,以求整体提高。
4、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在实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应遵循的准则,表现在学习上要严谨科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以充实和提高,表现在个人道德上就是道纪道德为表率,塑造完美的人格来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维护学校利益和声誉等等。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这是我们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如果在工作中发现有在严重个人问题,工作失职,违反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的事件的发生,学校要严加处理,借聘教师要随时解聘,坚决铲除有损师德形象的土壤,净化校园师德环境。公办老师中存在的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只讲福利,不讲 敬业创业,不是诚心诚意支持关心学校的发展,只是搞些是非言行者。要加以引导,教育,甚至严罚,代课教师要最优化。
5、各中层干部和职能部门应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德育处、教学处及各职能部门应再接再厉,工作上应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布臵、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注意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级组对部门负责,部门对学校负责,学校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全校上下形成合力以实现良性循环。
6、实现规范化管理,责任到人到位
认真学习《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按管理制度约束教师的工作时行为,奖罚分明。工作上分工协作,各项工作要分工细化并责任到人。
7、继续改善办学条件。
争取尽早使用新教学楼,完成“绮云书室”二期修缮工程。
一个学期来,老师们辛苦了,学生感谢我们、家长感谢我们、社会感谢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求英才辈出,不悔两袖清风”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在未来的工作中,让同处二小的全体老师在以张畅鸣同志为核心的行政班子的带领下,和衷共济,为铸造二小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西乡第二小学 2010年7月
第四篇: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华章
余春存
2013年第8期 ——生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竹溪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处于我国中东部南北气候分界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竹溪而言,就是要高举生态大旗,积极对接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大县,加快绿色崛起,努力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的绿色明珠。
一、蓄积绿色资源,提升绿色指数。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竹溪资源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8%,植被覆盖率达83.9%,在全省名列前茅。建设生态文明,融入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对接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竹溪生态优势明显,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更具有广阔的作为空间。要立足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持之以恒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国有林管护、低产林改造、石漠化治理、竹房城镇带生态治理等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河滩绿化、荒山治理、产业基地、森林景观工作,构建一批生态景观、生态小区、生态街区、生态村落、生态乡镇,全力抓好“身边增绿、荒山造绿、见缝插绿、庭院添绿、裸岩披绿”等“增绿”工程,建设森林竹溪,构筑“中华绿肺”,5年内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6%以上,把竹溪建成秦巴腹地的重要生态屏障,成为“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二、加强生态保护,永葆秀水清山。竹溪的生态环境是竹溪未来发展最大的比较优势和空间,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生态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定不移地守住生态底线。要按照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性开发,科学性利用。叫停有损原始生态的水电开发,关闭破坏生态的非煤矿山开采,关停有悖政策法规的矿产开发,转产高耗能和污染企业;以建设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带动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加强生态修复,加快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实施矿区、水电开发和道路修建工地的林地改良、造林、生态修复,加快损毁林地的修复和植被恢复,保护和培育天然植被,维护生态平衡。要深入开展争创“绿色乡镇”、“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庭院”活动,营造全民崇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树立全民爱绿、兴绿意识,增强植绿、护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保护生态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三、培育生态文化,提高文明程度。打生态牌,走文化路,立足特色文化资源,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以“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为抓手,按照“优中选优,特中求特”的思路,打造以稀有剧种山二黄、庸巴文化、向坝民歌、“三贡”(贡米、贡茶、贡木)文化、桃花真源文化为主的竹溪文化名片。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在机关开展以实施废物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为内容的创建绿色机关活动;在学校开展以倡导先进环境文化为内容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企业开展培育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在社区开展以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模式为主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以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为目标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在全县形成浓厚的生
态文化氛围。把“生态竹溪,幸福家园”作为生态建设的源动力,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在全县倡导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使绿色文明成为人人遵守的社会风尚;探索建立绿色政绩观、生产观、消费观的机制,以民生GDP、绿色GDP、幸福GDP为标准,检验经济建设的成效和社会建设的业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分层分类制定综合目标考评细则,树立“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导向。
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发绿色资源,按照“南特北茶、适度兼抓”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以“工农对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科学开发特色资源,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做好农业特色化、工业多元化、林业高效化、资源循环化的生态产业大文章。培植油茶、核桃、药材、茶叶、魔芋等10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抓好茶叶、魔芋、中药材、贡米等绿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把茶叶产业做强、把魔芋产业做好、把中药材产业做大、把贡米产业做响,把竹溪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鄂渝陕毗邻地区绿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以县工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园为平台,以大专院校为依托,联合开展生态绿色产品技术攻关,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让生态有机绿茶、茶食品、有机贡米、魔芋食品、豆制品等系列绿色有机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旅融合,全力打造“绿色养生”旅游品牌,着力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使旅游业在绿色发展中成为新的增长极和重要支撑点。
五、壮大生态经济,助推跨越发展。工业发展生态为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工业为导向,逐步形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工业,以茶叶、魔芋、豆制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黄姜皂素、中药饮片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水泥、煤炭、板石、新型建材等为主的矿产建材产业;坚持集群集约发展,按照“一区多园”、“一轴多点”的发展模式,加快园区建设,推动资源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循环利用,重点扶持、培植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充分发挥园区产业的聚集功能和示范效应。项目建设绿字当头,充分发挥绿色项目在带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以小流域治理、生态文化旅游、绿谷现代农业开发、森林公园开发、观光农业园、绿色产品加工园、金铜岭科技工业园、人福生物科技产业园、大明物流园等生态项目的推进实施,让绿色项目落地开花,发挥景观服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企业打造环保优先,大力支持企业技改扩能,提档升级,围绕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要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生产,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共竹溪县委书记)
第五篇:共谋园林城市发展愿景谱写生态城市建设新篇
共谋园林城市发展愿景 谱写生态城市建设新篇
时间:2010-05-18 00:59:07 来源:文化传媒中心 作者:肖云声 点击:8
近年来,我处通过与发达地区园林部门的深入交流,不仅加快了我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步伐,而且推动了我市绿化养护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5月17日,处党总支成员、副主任李传省,普林公司总经理侯富荣等人受江苏省园林部门邀请,来到金坛市园林管理处与金坛园林同行共同交流园林事业发展经验,畅谈园林城市发展愿景。
在以“共谋园林城市发展愿景 谱写生态城市建设新篇”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金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庄新民对李传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介绍了园林管理处的管理经验。金坛市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绿色金坛”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金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市动员、全民参与,三城联创、城乡联动,并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城市,2009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截至目前,形成了城内“水、景、园”相互衬托,“点、线、面、环”有机结合,“乔、灌、花、木、草”合理搭配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绿色文明不断丰富,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建设与环境提升呈现出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具体举措上,金坛市不断健全完善推进机制、组织与领导机制、责任管理目标与督察机制、联创与动员机制及投入与保障机制。为精心打造城市特色,金坛市突出科学规划、统筹绿化布局,突出亲水优势、建设滨河绿地,突出惠民理念、改善人居环境,突出道路骨架、城乡绿化联动;不断强化绿化管理,巩固提升绿化成果,保护历史文脉和古树古木,积极推行节约型园林建设,倡导全民绿化。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李传省、庄新民就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等共同关心的话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通过创造性、开拓性地构建交流与合作框架,不仅能够促进城市间绿化资源、要素的无障碍流动,还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绿化发展优势,增强城市绿化发展后劲,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稳步推进;用创新的思路看待和解决发展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遵循市场经济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变化曲折中与时俱进,只有施行市场化管理才能引领城市绿化新发展;推动园林技术通道、园林材料通道、园林信息通道建设,重视园林人才培养,是建成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胸怀世界,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才能不断地振兴城市生态建设新局面。当谈及我处内刊《濮阳园林》时,庄新民大加赞扬,称《濮阳园林》的办刊质量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已经成为他们了解濮阳园林的超前发展理念和先进绿化管养模式的重要载体。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深化和拓展城市间园林绿化交流合作渠道,对于整合本地区优势资源,加强城市间绿化行业协作,共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相关阅读
金坛市1993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此后长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响亮提出“绿化也是生产力”的崭新理念,将绿化造林提升作为城乡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致力为营造和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增氧”,高起点规划、高总量投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速国土绿化建设和生态文明进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个以城乡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环城、河道、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公共绿地、景点建设为重点,以单位小区庭园绿化、农村四旁绿化和林业带为依托,总量适宜、分布均匀、城乡一体、特色鲜明的“绿色金坛”在长三角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