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泗阳县南刘集初级中学 王 刚(教育教学管理)
内容摘要: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正确理解并尊重“双差生”,使他们感到温暖,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创造条件。本文就本人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双差生”的概念、分类、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双差生” 成因 教育策略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双差生”。
2、教师的因素:
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失误等。
(四)、社会的因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1)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2)社会上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2、社会风气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1)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双差生”。
(2)“黄色文化”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双差生”。
总结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转化“双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双差生”,对症下药
教师对“双差生”的转化就像医生要治疗病人一样,首先要认真诊断,了解“双差生”的成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诊断就是研究,研究“双差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形成原因、类型、特征及其表现,充分了解“双差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和交友状况,摸清其底细,然后采取一定措施逐步清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双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
二、关爱“双差生”,耐心指导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是与“双差生”相互信任并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对“双差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 2 和自尊心,在他们身上加倍倾注真诚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双差生”就会从教育者那里吸取力量,不断进步。
当然,对“双差生”的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教师应明确规范,使之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接纳“双差生”,因势利导
集体是人成长的摇篮,教师要以集体的力量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想办法把他们的心思吸引到学习中来,吸引到班集体中来,树立他们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和充满热情的关怀中,克服自卑,去掉旧习,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融于“大家庭”中,使他们安下心来,转劣为优。如我班的xxx同学,开学初分班的时候,年级主任就告诉我,说这个学生在初二时,就是一个“双差生”,且性格不合群。他分到我班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安排他做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员,并经常找他谈话,逐步培养他的集体意识,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同时在他的周围安排一些成绩和品德都比较优秀的同学,让这些学生以自身的行为影响他。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李后亮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转化“双差生”,合力打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苦而复杂的任务”。“双差生”的成因和转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本身的工作,而且还要花时间、花精力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家庭及其周围的环境,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交流学生、学校表现。教师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情况时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和家长一道共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步调一致地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所生活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促使其转化。如:隔壁邻居、本村,邻村、街道、学校中比较好的风气、环境、好人好事等,这些就是我们进行“双差生”转化的可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
总之,“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由于他们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因人而异。但是只要我们以热爱他们为出发点,了解他们的心理,真诚接纳他们,并用多种方法,联系各种力量,做到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因势利导,合力打造,一定可以让他们转化为正常的学生。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双差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双差生”的帽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友仁.《浅谈差生形成原因及转差措施》.教学研究.199.2.13-15 [2]杜永明.《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治全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3]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中学“双差生”的教育策略
茨营中学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目标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提高“双差生”的素质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双差生”的界定、分类
所谓“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行双差的后进生。此类学生的是非观念偏颇大,对学习满不在乎,对任何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若按“双差生”的行为表现可将“双差生”划分为:情感动机型、性格孤僻型、自卑失落型、家庭不睦型及复合型。
二、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茨营街的东北方向,距茨营街一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地理条件相对优越。茨营街上有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再加上留守儿童较多及社会闲散人员对学生的腐蚀、侵害,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慢慢的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被沦为“双差生”。
三、“双差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的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智力发展迅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急剧发展的身心不成熟、不稳定,使他们好冲动、自控能力容易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求知欲、依赖性较大,受控能力较低,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就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家庭的因素:
1、家庭中的主观因素: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双差生”。
2、家庭中的客观因素:父母不和、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孩子缺乏亲情,没有家庭温暖,使孩子性情孤僻,没有学习兴趣,行为散慢,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双差生”。
(三)、学校的因素:
1、学校环境的因素:
学校在“应试指针”的指挥下,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教育过程,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双差生”。
2、教师的因素:
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班主任工作失误等。
(四)、社会的因素: 1、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1)社会上对一所好学校的评价基本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2)社会上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2、社会风气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
(1)官僚主义,以权谋私,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及社会上曾有劣迹的人的拉扰,使一些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双差生”。
(2)“黄色文化”使一些学生丧志荒学,成为“双差生”。
四、双差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
总结我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转化“双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法;
(一)、解释
解释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解释,向双差生讲明道理,使其消除顾虑,放下思想包袱,解除紧张情绪,树立信心。九一级一班曾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居后,轮到该班进行劳动实践周时,有一天下午,看守学校菜园的他,因看小说,让牛把菜园给糟蹋了。他告处分后,很想不通,觉得是不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差,平时表现又不好,一违反了纪律就挨处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常用的方式便是解释。因为学校要处分学生不一定做好了思想工作后才处分。作为班主任使用解释并使之产生良好的效应,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后进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和行为。这是解释能否获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一般说来,对双差生的思想工作与心理状况了解得越深越透,解释就越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之,解释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产生副作用。
2、进行解释时,态度诚恳、和蔼,力求使教育和受教育者处于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状态中。与双差生谈话,他们的一般都存在悲观心理、防御心理。只有以和蔼的、平等的态度谈话,才有助于消除
他们的防御心理,使之接受我们解释的信息,消除顾虑,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3、解释要讲究艺术和方式,切忌照本宣科,就事论事。解释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以增强双差生的心理接受度。解释还要特别注意“淡化”教育痕迹,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说服
说服也是转化双差生常用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思想、观点与情绪等。说服分个别说服与集体说服两种。个别说服是个别谈心式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个人具体思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使说服教育产生良好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偏爱、信任双差生。思想教育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有真诚的爱心,是否信任教育对象。我们爱所有学生,但偏爱双差生尤为必要。到学生宿舍去走一走,看一看时,我一般先与双差生聊起来,甚至尽可能的做在双差生的床位上,使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遗忘了他们。如果厌弃他们、敌视他们,就会缺乏教育热情,也难以感动他们。所以,偏爱、信任双差生,打好做说服工作的感情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取得良好效应的重要条件。
2、尊重双差生。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自尊心,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先进生和后进生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双差生,更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怕剥皮,人怕剥脸”,若我们不尊重他们,讽刺挖苦,任意训斥,不分场合地点地使他们的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仅不能收到积极效果,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危害,甚至产生抵触对立情绪,造成思想感情障碍,使受教育者情绪更加消沉,自暴自弃。
3、亲近双差生。为使对双差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到积极的效果,教育者就要主动亲近他们,彼此建立友好的感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密切,才能了解到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受教育者才能接受感情的催化,“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指导 即学习上、行为上对双差生热心指导。双差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因而班主任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学习基础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做作业、听课,同时把各科任教师的学科要求反馈给他们,在各科任教师与他们之间架设勾通桥梁,掌握各学科学习特点与方法,把学科成绩搞上去。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乃至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我所教的九四级曾有一位同学,在校内好朋友不多,可校外朋友不少。双休日总是与社会上朋友混在一起,吸烟、喝酒、打赌样样沾上了,甚至连自修时间也跑出校门与他们相混,白天上课伏桌睡觉,还多次在同学中扬言准备退学。我多次找他谈心,指导他如何走过一生,使他从心理上战胜了自我,改正自己的不足,顺利地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教师对双差生的学习、行为上的指导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
(四)、重用
在班干部的任用中,要大胆启用双差生,用其所长。双差生大多头脑灵活,是“机灵鬼”,只不过这种机灵劲没有用到正道上罢了。因而我在班级干部的任
用中,打破传统,针对双差生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大胆选用纪律性差但有号召力的双差生当副班长,主管纪律,选爱交际的双差生当组织委员,专门负责组织文化活动之职,选学习不刻苦者当科代表,选经常不参加大扫除者当组长,选个人内务卫生差者当宿舍舍长,等等。这些做法收到很好效应,不仅使双差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领悟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对其自身的缺点也犹如安了“紧箍咒”,促使他们痛下决心,改正缺点,在班上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五)、激励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念,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的船只而随波逐流,因而在双差生的转化过程中,运用激励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转化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诚恳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身的剖析。第二步,确立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整个中师三年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责任制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学月的目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责任制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责任制时要符合双差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能够得着,然后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以指出其不足,只要双差生能看到希望,就会产一种“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成了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持久动力。
(六)、家教结合
它是转化双差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我校学生来自河池地区十一个县市,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只能通过电话和书信,无形中给转化双差生工作变得更复杂繁琐。如何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班主任合为一股力量而达到预期效果呢?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首先,就我校转化双差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校在转化双差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把我与差生谈话记录复印寄给学生家长,并在期末发给学生家长的家庭通知书中设有“家长意见”一栏,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差生的信心,学生在与家长书信联系中也了解到这一情况,触动很大,从而克服因在家教结合上的空白点造成的双差生的“缺氧”现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树立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教师的转化工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第三,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双差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为双差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我曾收到一位家长的回信,是村支书代写的,一连串感激言词后,是该生家庭状况及家长教育方法如何单一等情况。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努力追寻,选好促其进步的方式,因势利导,转化双差生会取得相应的效应,很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中学生。
茨营中学
2012年9月18日
第三篇: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之我见(谢明文)
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之浅见
桂阳二中
谢明文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农村中学生源素质下降,双差生面越来越大。这给班级管理、班级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农村中学不能回避这一问题,要正视双差生的现状,认真分析其成因、研究转化措施,探讨科学的管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 双差生 转化
由于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的常态化,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变得越来越薄弱,生源素质不断下降。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双差”的学生面越来越大。这给班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做好双差生的转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在此,我就农村中学双差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一、农村中学双差生的现状及其心里分析
1.思想行为放纵、不能约束自己。有些双差生,对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律法规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自制力差,不分荣辱,不辨是非美丑。缺乏起码的自我控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吵闹、玩手机、打游戏、顶撞老师,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2.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不少双差生,没有学习目的,一整天都在玩耍,打闹。教室里的教学用电脑,一有空就放韩剧、玩游戏、登QQ。老师要上课了,要他们停下来,还天大的不乐意,认为是老师为难他们。有的学生比较勤奋,想把成绩赶上去,但因为基础太差或智力较低而成效低;有的因为基础差,上课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于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不少双差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懒散,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
3.没有吃苦精神,生活追求舒适享乐。有的学生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过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学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学生连值日工作也推三阻四,要么应付了事,自私自利,娇气任性。
二、农村中学双差生成因浅析
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毛病”越来越多了呢?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孩子显得极为金贵。不少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忘记了“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吃苦是福”这些传统思想美德的传承。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吃不了苦。有的家长随着闲余时间的增多,整天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根本没心思管教孩子。更有甚者,还直接让孩子参加赌博,这样的孩子怎能有心思在校读书学习呢?还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陪伴孩子,与他们同喜乐共困苦。导致孩子的心理缺陷,要么自闭,要么偏激甚至具有极大的攻击性;还有的家庭在经商,在淘宝,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把诚信之类的美德抛于脑后,孩子在这样的父母身上学到的是什么,可想而知。特别是,现在读书不包分配工作,并且不少读书人赚的钱并不比不读书的多,日子过的并不比不怎么读书的好,因而,很实在的农村,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淡,孩子读书成绩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当然,“双差”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除了上述这些具体原因外,还有如父母不和,家庭分散,计划外出生等等。归结一句话,孩子“双差”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社 1 会造成的。至于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是很直接的,不可否定的,因为不少教育方面专家学者谈过,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三、农村中学“双差生”转化工作浅谈
前面说了,“双差生” 之所成为“双差生”,有家庭、社会的原因,也有我们学校的原因。家庭和社会,我们学校,特别是教师是没办法去改变的,更不可能马上让他改变。我们老师只能站在老师这一角度来尽力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并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差生面,尽可能多的为社会造就有用之才。
1.对“双差生”充满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转化双差生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去贴近他们,使他们切身感觉到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才不会与老师产生抵触心理。班主任要关心双差生,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让双差生回归到正常的班级生活中。(1)制定班级考核制度,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同意,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学生既是接受管里的主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结合班级实际,制定若干合理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2)选拔培养班团干部,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影响班级。优秀的班级干部队伍,能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学生。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榜样作用转化双差生。(3)培养集体荣辱感,以集体的力量凝聚人心。让每一个双差生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与义务,自觉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辱联系起来。利用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引导双差生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对双差生的关爱,还要在教学上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照顾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多用心探究,使“双差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了。慢慢培养其学习兴趣与信心,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2.对双差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双差生不要直接批评,挫伤其自尊心。其实,这些学生最好面子。要多激励,多找其“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同时,还要多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和家长一道进行教育,效果会更明显。双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要反复抓,抓反复,坚持不懈,不断激励。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去做细致深入的工作。
总之,双差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很迫切、很艰巨的工作。我们不应回避这一话题,我们只有用真心、动真情,寄厚望来对待之。学校、老师要争取社会、家庭的重视和配合,努力做好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争取为家庭、为社会多培育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C],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2003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5】(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M],唐晓杰、崔允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第四篇:浅谈对待小学双差生的教育态度和转化策略
浅谈对待小学双差生的教育态度和转化策略
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龙丰完小 李婷
所谓双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由于双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必然是双差生更差。下面就小学双差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工作者应持有的态度、转化措施谈谈我的体会,供同仁们斧正。
一、双差生产生的原因:
寻找一下双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有的因智力发育迟缓,有的因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因要求自己不严格,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双差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双差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双差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双差生问题,双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二、教育工作者对待双差生应有的态度: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呢?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转变双差生已成为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因而对占有一定比例的双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双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双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2、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双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双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双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4、关心爱护双差生。要“三心两意”。三心:即爱心、耐心、关心;两意:即在意但不要刻意。厚爱双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 2 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双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双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双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双差生的进步和发展。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双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三、双差生的识别与转变
识别双差生、辅导双差生、转变双差生,首先要弄清双差生是什么样的双差生,再摸清差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这样双差生才能有所提高或有更大发展。
1、双差生。这类学生一般都是纪律差、学习差,但智力发展较好。造成双差的原因是家庭好,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中养成了不良习惯,在校不学习、不守纪律;另一种是家庭、社会不良现象影响造成的,这些学生对事物认识不清,非智力因素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对这类双差生,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转化双差生的办法,然后向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并经常督促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非智力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
2、积累造成双差生。在群体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不可避免地总会有些失误。原有的失误和新的失误混杂在一起,就形成在学习时更大的基础障碍和心理障碍,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双差生。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主动找他们谈心、教育他们要勇敢些,经常向他们讲些“学而不厌”的道理,并要有耐心,多开“小灶”,让他们尽快跟上同学们。另一个是主动防范群体教学中的失误积累,及时进行“评价—反廓矫正”。在时间上,课上与课后结合,以课上为主;在方式上,个别辅导,因才施教,也可让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一帮一一对红”,这样一来,不仅对双差生有利,对优生也能起到促进智能发展,和培养其友爱精神及对同学、对集体产生义务感和责任心的作用。
3、很用功,但学习不开窍的双差生。这类学生是对某一个讲数遍的、较简单的问题仍不解其意的学生。这是由于学生智能的弱点和弱点有的发展早,有的发展迟造成的。对这类学生,教师也不可灰心而丢掉不管。要发现他们的爱好和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只要使其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使其学习得到惊人的发展,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教师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正确对待双差生,真正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会搞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五篇:教育案例双差生的转变—
双差生的转变——班主任工作案例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转化双差生是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把双差生转化为先进生的。
我班有一个典型的双差生黄某,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品行不良,不服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老师。出口就是脏话,经常与人打架,不遵守学校纪律。还经常欺负老实的同学,很多同学都怕他,躲着他。有一次上课时他专心不听讲,还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上课,老师批评他几句,就当面顶撞老师。老师们说他是一匹害群之马。
针对这种现状,我就找他谈话,循循善诱地劝他,自我调节,努力改进。但我发现,谈话之后,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想想,算了,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感告诉我:不能这样放弃,必须正视现实。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你。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拉近关系。我的付出有了收获。一次,我与他一起散步。交谈中,他终于向我道出了他“野”的缘由。原来由于父母离异,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抹不掉的被遗弃的自卑感。于是,从父母离异开始,他就厌学,进而逃学,上课捣乱。老师批评他,责骂他,他当耳边风;到他家告状,更使他对学校、老师怀恨在心。每当见到别的孩子跟父母在一起快乐的情景时,他就心生妒嫉,进而产生仇恨。
症结终于找到了。我感到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见效的,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能取得黄某的信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来打动他,并且利用其有打篮球的特长,通过学校的篮球比赛,培养集体荣誉感,进而激发向上的动力。同时也与他的家长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共同教育。经过一个月的跟踪教育,黄某的言行有了很大的改进,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次,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要更加努力学习。我高兴起来,干脆让他当纪律委员。在他的努力下,我班的纪律更好,还夺取了每周的纪律红旗,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同时,学习成绩也取得了明显进步。看着他上课认真听讲,看着他与同学和谐相处,看着他书写工整的作业,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这件事让我真切地感觉到,师爱才是“双差生”的最好良药,只要我们用真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在具体的工作应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只有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我想他一定会有所改变。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宽容以待,我与同学从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老师对他的信任,是他的良师益友,感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再次对他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双差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各种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该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他喜欢看连环画,与他交朋友;抓住他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抓住他生病,我给他买药、煎药„„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二、用真爱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我们的真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一块坚冰也会融化。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处处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食黄某这样特殊的双差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三、“双差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外,他们有许多坏的习惯都是在校外养成的。每一个双差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双差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同时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而且孩子有了进步以后还会反复,需要持续的不断跟踪教育,这些都需要家长的配合。
只要我们用真心去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双差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我们的“双差生”也一定能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