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退耕还林补助到期后研究
陇西县退耕还林政策期满后如何帮助解决困难地区
退耕户生计问题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
陇西县地处甘肃中部,渭河上游,总土地面积362.2万亩,总人口49.52万人,耕地面积118.6万亩。全县现有17个乡镇、215个村、1292个村民小组。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协调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商贸兴陇三大战略,着力构建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商贸同步发展的经济格局,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6937万元,农业总产值 76754万元,粮食总产量12670万公斤,财政收入10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6元。现有草畜存栏20.9万头(只),其中牛2.1万头,羊18.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148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3%。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88.6万亩,其中有林地17.1万亩,疏林地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 13万亩,灌木林地20.6万亩,宜林“三荒地”2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6%。
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基本情况
1、退耕还林区域分布及坡度构成。全县的14.76万亩退耕还林(草)全部安排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上,符合生态优先的原则,其中大于25度的有55762.2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 37.8%;16-25度的有75592.7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51.2%;5-15度的有15645.1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10.6%;小于5度的有600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0.4%。
2、已退耕还林地的林种、树种及分布和比重。全县的14.76万亩退耕还林(草),按林种分有:生态林14.66万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99.3%;草0.1万亩,占退耕还林任务的0.7%,2001年在文峰、福星2镇实施完成。按树种分有:刺槐2万亩,占13.6%;柏树1.016万亩,占6.9%;榆树5.144万亩,占34.8%;臭椿1万亩,占6.8%;山杏5.5万亩,占37.2%;苜蓿0.1万亩,占0.7%。生态林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部分间作套种苜蓿,为基本无效益或效益一般,其中0.1万亩退耕还草,种草发展了养殖业,1亩能饲养一只小尾寒羊,年收入200元以上,为经济效益较大。
3、退耕户退耕前后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和劳动力转移变化情况。全县退耕户退耕前人均年收入1331元,退耕后2005年人均年收入1756元,补助政策到期后预期人均年收入1518元,减少238元,影响退耕户的生计问题。退耕后劳动力转移增加1.2万人,增长60%,其中劳务收入占退耕户年收入的22%。
4、退耕还林地退耕前后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情况。在排除补助等外因下,单就退耕还林地而言,退耕前种粮食与退耕后种树种草比较,其补助政策到期后预期平均每亩纯收益只达50元,亩均减少90元。
5、未留足基本口粮田户和全退户的数量、比例,缺粮户的范围、数量及比例。全县退耕还林涉及17个乡镇,172个村,23995户,99237人,其中未留足2亩基本口粮田的退耕户16800户,占退耕户的70%;全退户1200户,占退耕户的5%。缺粮户16800户(当地口粮标准300公斤/人、年),占退耕户的70%,主要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渭河沿川、北山和西北山一带。
6、“五结合”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五结合”落实情况为:基本农田建设户均达到5.7亩,人均达到1.4亩;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拥有户占退耕户的6.7%,改造节柴灶、节柴炕的占退耕户的60%,拥有太阳灶的占退耕户的90%,铡草机拥有户占退耕户的2.7%;生态移民没有;封山禁牧涉及17个乡镇的187.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2%;舍饲圈养羊存栏14.4万只,户均6只,棚圈改造0.2万户,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户均20平方米。农村能源建设的沼气池建设资金短缺,退耕户普及难度较大,养殖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解决途径
补助政策到期后,约有10.33万亩退耕还林的16800户退耕户的生计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占总退耕户的70%,只有30%的退耕户的收入变化不大。主要途径是:
1、着力发展高效农业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争、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多渠道增加农 民收入。搞好退耕还林区特色种植业,利用退耕地增值增效。采取种、养相结合的办法,把菌类食品加工办成长线产业,使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着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花卉、食用菌、蔬菜、经济林等支柱产业。种植马铃薯10万亩、中药材5万亩、食用菌0.1万亩、蔬菜0.5万亩、经济林2万亩。
2、大力发展草畜产业
在退耕还林政策期满后帮助解决困难地区退耕户生计问题措施是以解决退耕还林农户长期收益问题为重点,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出发,以做大做强草产业为中心,全面开展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不断推广良种繁育,积极引进优良种畜,使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适应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广泛推行扶牛(羊)还牛(羊)的扶贫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舍饲圈养,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同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发展舍饲养殖,加快品种改良,搞好标准化圈舍改造和示范基地建设。全县退耕户种植各类牧草1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10万亩,红豆草1万亩,甜高粱1万亩,燕麦1万亩,草高粱1万亩,青饲玉米1万亩。新建青贮氨化池1800个,制作氨化饲料3500吨;建立10个牛羊冻配改良点,引进荷斯坦、德国黄牛、安格斯、西门塔尔等细管冻精1000支,授配300头,利用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授配200只;圈舍改造10000户;继续巩固和提高福星红岘村、春家湾 村,巩昌镇马湾村,碧岩镇龙川村等9个肉羊专业村;新建菜子镇东风村、元阁村,柯寨乡张家湾村,碧岩镇碧岩村等4个肉牛示范村。
3、积极发展能源建设
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项目为契机,积极推广应用“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五配套”生态模式、“一池三改”模式和太阳能综合利用。全县累计新建沼气池1万户,推广太阳灶5万台,形成了北部干旱山区“一池三改”、“五配套”能源生态模式,渭河沿川“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模式,南部山区“一池三改”的发展格局。通过能源建设,解决农民生活用柴困难,减少对生态的人为破坏,促进生态植被恢复,有效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
4、强力发展劳务产业
做大做强劳务产业,通过培训,输转建立长期的劳务基地和市场,走由苦力型向技能型、分散型向组织型的劳务发展路子,让退耕户从劳务输出中稳定增加收入。每年培训、输转退耕农民2万人次,力争退耕户户均劳务年收入达0.3万元。
二00六年五月十二
第二篇: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一)政策解读
国家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我省在经过2000年和2001年在大安市、敦化市进行退耕还林试点后,于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建设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规定: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保证退耕还林健康顺利进行,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通知规定:“从今年(2004年)起,原则上将向退耕户补助的粮食改为现金补助。中央按每公斤粮食(原粮)140元计算,包干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补助标准和兑现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根据此通知精神,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林业厅、省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改补现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吉财明电„2004‟3号),通知规定:“从2004年起,我省将向退耕户补助粮食实物改为补助现金”,“粮食补助改发现金后的具体标准为每斤粮食补助068元”。这样,国家按每亩140元下拨粮食补助资金,我省按每亩136元标准下拨,每亩留4元,用作省级以丰补歉资金,现存于“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标准一直没变。
(二)政策问答
1、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粮食补助标准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千克。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现金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
2、退耕还林补助年限是多少?
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退耕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市场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按8年计算。
3、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是否还继续给予补助?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文件规定: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困难。
4、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继续补助标准是什么?
补助标准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
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5、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现金补助期满后,继续补助期限是多少?
继续补助期为:退耕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
6、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如何发放?
粮食补助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入我省“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市县财政局在同级农发行开设“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乡镇财政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在当地金融部门开设“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省财政通过“国家储备粮油补贴”专户对市县“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专户拨付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市县对乡镇也是通过专户拨付粮食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分配情况公示后,将现金直接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
第三篇:退耕还林原先补助政策和延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退耕还林原先补助政策和延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
2007年10月10日 10:38:10来源:新华网
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时,国家林业局在216会议室举行退耕还林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和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发布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以来,国务院先后4次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和法规。一是2000年9月10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二是2002年4月1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三是2002年12月14日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四是2007年8月9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这4个政策性文件和法规出台的过程,也是退耕还林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前两个政策性文件和一个条例,对退耕还林的原则;规划和计划编制;造林、管护与检查验收;资金和粮食补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其中,最受广大农民关注的是资金和粮食的补助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
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按每公斤1.4元折价计算。补助粮食(原粮)的价款和现金由中央财政承担;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种苗和造林补助款按每亩50元标准,由国家提供。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2007年8月9日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对退耕还林政策做了最新的完善,主要内容就是在原先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具体政策内容有两条:
一是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原先的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困难。
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二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同时,国家继续按原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第四篇: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2年11月6日 财农[2002]156号
附件: 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现金补助)的管理,提高现金补助的使用效益,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现金补助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退耕农户退耕后维持医疗、教育、日常生活等必要开支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 现金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现金补助年限,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1999~2001年还草补助年限按国务院批准的有关政策执行。
第四条 地方向中央财政申请现金补助,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审核,省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于每年3月底以前向财政部申报。资金申请报告包括当年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工程进度、现金补助预算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中央直属实施单位向中央财政申请现金补助,由中央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编制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3月底以前向财政部申报。
第五条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现金补助,由财政部根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落实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省级财政部门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并下拨省级财政部门。
中央直属实施单位的现金补助,由财政部根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落实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申请报告,核拨给中央有关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再拨付所属实施单位。如果中央有关部门已纳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由中央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中央财政下拨的现金补助,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资金。
第七条 退耕还林实施单位可向退耕户一次性发放现金补助,并实行按户建卡制(登记卡、检查验收卡制),退耕户凭卡领取现金。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现金补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上现金补助使用管理情况总结报送财政部。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金补助的监督检查,确保现金补助足额发放给退耕农户。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发放给退耕户的现金补助中,抵扣有关税费。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现金补助。
第十一条 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日常财务监督。要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如实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资金的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各省(区、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他有关退耕还林现金补助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关于印发《鹤城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精选)
关于印发《鹤城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 信息化发放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坨院街道办事处、黄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处:
现将《鹤城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信息化发放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鹤城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信息化发放管理实施方案
2005年10月21日
附件:
鹤城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信息化发放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的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信息化发放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退耕还林补助发放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规范补助发放程序和行为,形成安全快捷的资金发放渠道,杜绝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利于实现各级财政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发放程序
1、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范退耕还林补助发放程序,维护农民利益,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及时、足额到位,杜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等现象;要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抓此项工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
2、严抓基础数据录入,确保数字真实有效。(1)退耕还林政策性强,牵涉面广,任务重。实行补助款发放信息化,是一项阳光工程,必须把好事办好。各乡(镇)林业站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第一手退耕还林基础数据收集完整。(2)各乡(镇)林业站按照填写表格的要求,将退耕还林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面积、标准、金额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汇总装订成册,然后在汇总表签署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区退耕办审批签字。经过审批的汇总表由区财政局审核后再转送乡(镇)财政所,时间要求在11月25日以前完成。11月26日后,财政所将交来的汇总表进行数据录入工作。(3)乡(镇)财政所根据乡(镇)林业站报送的原始基础数据认真进行审核,将审核无误的数据录入电脑。(4)财政所将原始基础数据录完核对无误后,用票据打印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打印出来,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公示期间为15天。公示期过后,乡(镇)财政所对变更情况进行修改。(5)乡(镇)财政所将完整的补助数据和由村组提供的已经公示的补助项目录入财政补贴子系统——退耕还林,数据将自动汇入区农税局中心机房服务器,由中心机房生成全区财政对农民退耕还林补助数据。
3、完善发放程序,实行补助款发放信息化。(1)区农税局中心机房将补助数据汇总后,到本局相关业务部门(经济建设股、农业股)进行核对。经相关业务部门核对无误后,进行补助数据锁定,再将补助数据打包加密传递给区农村信用联社和乡(镇)财政所,同时将财政对农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划入区农村信用联社。(2)区农村信用联社通过接口程序,将区农税局提供的打包加密数据解包转换为信用社专用数据,再将补助数据和资金分配到各乡(镇)信用社。(3)各乡(镇)信用社将应发数据与上折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核对无误后,将上折数据传给乡(镇)财政所打印,并以乡(镇)人民政府名义发放兑现补助通知书。农户领款时凭原来粮食直补存折、补助发放通知书到指定的信用社上折或取款。新增加的退耕还林户领款,需凭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补助发放通知书到指定信用社领取。信用社上折时必须在存折摘要栏内注明“退耕还林补助”字样。(4)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存折不得销户。如存折丢失的,必须按规定到信用社办理挂失手续,并凭有关证件补领存折。信用社补发存折后,应将其账号和户名报其所在乡(镇)财政所修改数据,并留底备查。(5)财政所将补助花名册打印出来,报送信用社。农户在上折或取款时在补助花名册上签字认可。补助资金发放完毕后信用社将补助花名册报送乡镇财政所,并将签字名册原件送区财政局存档,复印件送区退耕办备案。
三、管理措施
1、各乡(镇)林业站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要把财政对农民的退耕还林补助基础数据收集作为当前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确保退耕还林基础数据真实、完整、合法、有效,严禁弄虚作假、谎报、漏报、重报等现象出现。
2、各乡(镇)财政所积极搞好退耕还林补助发放工作,认真审核退耕还林各种基础数据,严把退耕还林补助发放、数据录入质量关。
3、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林业部门对所提供的钱粮兑现花名册、数据负责,财政部门对钱粮补助资金的发放负责。
4、各乡(镇)信用社在办理发放财政对农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时,不得向农民和其他部门收取任何费用,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财政对农民退耕还林补助款抵扣原乡(镇)政府或其他部门的借款。若发现上述问题,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
发送范围:厅领导、各市州县(市、区)财政局、省局全体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