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

时间:2019-05-13 18: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

第一篇: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

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九)目标成本的设定。

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产品的必要利润

目标成本设定是实施目标成本法的第一个阶段,设定目标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的核心是真实了解顾客对产品特性、功能、质量、销售价格等各方面的需求。通常,市场调查的方法有三种:

1.对经济、政治、人口、产业等宏观或总体性资料的收集与预测;

2.对现实和潜在顾客的需求问卷调查;

3.选取特定顾客群体对他们的需求偏好做深入研究。

(二)竞争性价格的确定

竞争性价格是指在买方市场结构下由顾客、竞争对手等所决定的产品价格。

一般而言,竞争性价格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可接受价格。第二,竞争对手分析。第三,目标市场份额。

确定竞争性价格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

1.市价比较法,即以已上市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加减新产品增加或减少的功能或特性(特性包括质量、外观等)的市场价值;

2.目标份额法,即预测在既定预期市场占有率目标下的市场售价。

(三)必要利润的确定

从成本管理角度看,企业在确定产品必要利润并借此确定新产品目标成本时,除考虑投资者必要报酬率之外,还应当考虑以下两种不同行为动机对目标成本测定的影响:

1.采用相对激进的方法确定成本目标(如提高必要利润水平),人为“调低”目标成本,增强目标成本对产品设计过程的“硬预算”约束力,并辅以成本目标实现的“激励”属性,以最终实现目标利润;

2.采用相对宽松的方法确定目标成本(如调低必要利润水平),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对较多的备选项,以提高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绳。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全面性原则(不留空白)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盲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行重点控制。比如,企业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就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仍应实施相应控制。但小企业不应建立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

【提示】五大原则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也是高频考点,几乎年年考,必须掌握好其内涵。

内部控制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构成,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具体方式,信息与沟通是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重要保证。

(一)内部环境(基础)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企业环境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多体现的是约束和规范,它超出了企业的控制能力,但企业评估风险要考虑外部环境风险。内部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

(二)风险评估(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三)控制活动(具体方式)

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常见的控制措施有7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四)信息与沟通(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的要件包括4项: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

(五)内部监督(重要保证)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的实质是随时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内部控制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重要环节(依据),控制活动是重要方式(手段),信息沟通是重要条件(载体),内部监督是重要保证。

【提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贯穿内部控制全过程,要与内部控制五大目标,五项原则结合起来掌握。

企业层面控制。

企业层面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

(一)组织架构控制

企业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设计与运行两个方面内容。

1.组织架构设计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明确,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应当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企业在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考虑内部控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治理层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并建立恰当的报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其中: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2)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提示】“三重一大”问题,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问题,通常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且涉及资金往往巨大,一旦出现错误和舞弊,极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有必要在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环节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合理控制,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此考点是高频率考点,几乎年年考,必须重点掌握。

(3)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4)企业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对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组织架构中的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5)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及内外部条件而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具体形态如何不同,总的要求还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企业的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稳定、高效地进行经营活动。

2.组织架构运行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①梳理治理结构,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②梳理内部机构设置,重点关注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运行的高效性等。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对子公司的监控。企业拥有子公司的,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3)及时全面评估组织架构。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存在缺陷的,进行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二)发展战略控制

1.发展战略制定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制定发展目标。企业应当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2)编制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3)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工作。战略委员会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

(4)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发展战略方案,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2.发展战略实施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

(2)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优化调整组织结构;整合内外部资源;调整管理方式。采取组织结构调整、人员调配、财务安排、薪酬分配、信息沟通、管理和技术变革等配套保障措施。

(3)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工作,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

(4)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三)人力资源控制

人力资源控制包括:引进与开发、使用与退出两个环节。

1.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完善引进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

(2)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

(3)依法与选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在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掌握或涉及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工作岗位,应当与该岗位员工签订有关岗位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

(4)建立选聘人员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试用期满考核合格方可正式上岗;不合格者及时解除劳动关系。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服务效能。

2.人力资源使用与退出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2)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等,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4)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员工,及时暂停其工作,安排再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安排转岗培训;仍不能满足岗位职责要求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解除劳动合同。

(5)与退出员工依法约定保守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和竞业限制的期限,确保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的安全。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6)定期对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促进企业整体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社会责任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环节;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环节;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环节的内容。

1.安全生产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2)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

(4)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严禁迟报、谎报和瞒报。

2.产品质量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禁止缺乏质量保障的产品流向社会。

(3)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售后发现存在严重质量缺陷、隐患的产品,及时召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社会危害。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和建议,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3.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建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

(2)重视生态保护,加大对环保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技术支持,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3)重视资源节约和资源保护,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防止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掠夺性或毁灭性开发,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4)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监控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有关规定的,企业承担治理或相关法律责任。发生紧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应当启动应急机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充分就业。避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批量辞退员工。

(2)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员工薪酬。

(3)建立薪酬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维护社会公平。

(4)及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做好健康管理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按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遵守法定的劳动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5)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尊重员工人格,杜绝各种歧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6)按照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社会需求,积极创建实习基地。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支持慈善事业。

(五)企业文化控制

企业文化控制主要包括文化培育与文化评估两个环节。

1.企业文化培育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

(2)培育体现企业特色的发展愿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

(3)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成为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强化领导责任。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加强宣传贯彻。

(5)将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以人为本,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员工行为方式。

(6)重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文化建设,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并购前,应当重视对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并购后要在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考虑文化整合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文化整合模式。

2.企业文化评估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构建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制。

(2)企业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3)重视文化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成果,及时采取措施以改进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进企业文化创新。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二篇: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净资产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净资产

净资产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第三节 净资产(三金两余)净资产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等。

一、财政补助结转(类似于企业的本年利润——小)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结转: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将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结转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2.年末,完成上述结转后,应当对财政补助各明细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按照有关规定将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 借:财政补助结转

贷:财政补助结余(或相反分录)3.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或注销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等

【提示1】转入到财政补助结余科目,直接作为单独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项目中。

【提示2】财政补助结转年末有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净资产中的财政补助结转。

长期借款

(一)事业单位的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二)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专门借款利息,分别按以下情况处理:

1.属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支付的,计入工程成本,按照支付的利息,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属于工程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支付的,计入当期支出但不计入工程成本,按照支付的利息,借记“其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长期应付款

(一)事业单位的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跨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等。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以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相关税费以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

(三)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长期应付款,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预收账款

(一)事业单位的预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按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二)事业单位从付款方预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

(三)确认有关收入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按照应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经营收入”等科目,按照付款方补付或退回付款方的金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预收账款,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其他应付款

事业单位的其他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除应缴税费、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之外的其他各项偿还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应付及暂收款项,如存入保证金等。

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其他应付款项,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应付票据

核算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一)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记“存货”等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二)以承兑商业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三)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应付账款

(一)事业单位的应付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应付的款项。(二)无法偿付或债权人豁免偿还的应付账款,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相关链接】企业会计规定,企业需要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

应缴国库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国库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的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应付职工薪酬

事业单位的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一)计算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缴税费——应缴个人所得税”科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三篇: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货币资金

2018《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货币资金

第十章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货币资金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是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一)库存现金

每日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如发现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

其他收入(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如发现现金短缺:

借:其他应收款(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其他支出(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贷:库存现金

【提示】注意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或短缺应计入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相关连接】企业会计中,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计入管理费用。

(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度终了,事业单位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程序。国库集中收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①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如:支付教师工资):(国库直接将款项划拨到收款人账户,事业单位不接触该款项)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②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如:支付教师工资):(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额度,批准后国库直接将款项支付给代理银行中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事业单位在月度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转由代理银行付款。事业单位不接触该款项)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按规定支用额度时: 借:事业支出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提示1】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需要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不需要。

【提示2】终了,事业单位应当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所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年末无余额。

③财政实拨资金(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程序)(事业单位接触该款项)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短期投资

事业单位的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主要是国债投资。

【提示】事业单位一般不会购买短期赚取差价的股票投资,因为投资风险比较大,仅仅将剩余的闲置的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现金购买风险低、期限短的国债。

【相关链接】企业会计中购买的短期赚取差价的债券和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短期投资在取得时:

借:短期投资(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贷:银行存款等

持有期间: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息)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国债本息: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投资 其他收入(差额)【相关链接1】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手续费等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收益,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相关链接2】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

应收及预付款项

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一)财政应返还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终了应收财政下返还的资金额度,即反映结转下年使用的用款额度。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终了,根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提示】该情况属于预算指标大于财政支出。小于的情况无处理。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

下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事业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发生实际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等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1)终了,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下年初恢复额度时: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第四篇:高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

案例

(一)1.红星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该公司2003发生如下销售业务,销售价款均不含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1)红星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红星公司为A企业建造安装两台电梯,合同价款为800万元。按合同规定,A企业在红星公司 交付商品前预付价款的20%,其余价款将在红星公司将商品运抵A公司并安装检验合格后才予以支付。红星公司于本12月25日将完成的商品运抵A企业,预计于次年1月 31日全部安装完成。该电梯的实际成本为580万元,预计安装费用为10万元。

(2)红星公司本销售给C企业一台机床,销售价款50万元,红星公司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提货单交与C企业,C企业已开出商业承兑汇 票,商业汇票期限为三个月,到期日为次年2月3日。由于C企业车间内旋转该项新设备的场地尚未确定,经红星公司同意,机床待次年1月20日再予提货。该机 床的实际成本为35万元。

(3)红星公司本1月5日销售给D企业一台大型设备。销售价款200万元。按合同规定,D企业于1月5日先支付货款的20%,其余价款分四次平均支付,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设备已发出,D企业已验收合格。该设备实际成本为120万元。

(4)红星公司本委托×商店代销一批零配件,代销价款40万元;本收到×商店交来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列明已销售代销零配件的80%,×商店按代销价款的5%收取手续费。该批零配件的实际成本为25万元。

(5)红星公司本销售给×企业一台机床,销售价款为35万元,对企业已支付全部价款。该机床本年12月31日尚未完工,已发生的实际成本为15万元。

(6)红星公司于4月20日以托收承付方式向B企业销售一批商品,成本为6万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10万元,增值税17000元。该批商 品已经发出,并已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此时得知B企业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巨额损失,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已经拖欠另一公司的货款。

(7)红星公司本12月1日销售一批商品,增值税发票上的售价8万元,增值税额13600元,销售成本为6万元,货到后买方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电话告知红星公司,提出只要红星公司在价格上给予5%的折让,3天内保证付款,红星公司应允并已通知买方。

(8)红星公司上12月18日销售A商品一批,售价5万元,增值税额8500元,成本2.6万元。合同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 2/10;l/20;n/30.买方于上12月27日付款,享受现金折扣1000元。红星公司现金折扣处理采用总价法处理。本5月20日该批产品 因质量严重不合格被退回。

要求: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计算红星公司2003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营业收入=50+200×60%+40×80%+7.6-5=204.6(万元)

营业成本=35+120×60%+25×80%+6-2.6=130.4(万元)

「分析」会计制度规定,如果销售方对出售的商品还留有所有权的重要风险,如销售方对出售的商品负责安装、检验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交易通常不确认收入。因此:

(1)中的购销业务不能在2003年确认收入,因为安装服务为合同中的重要条款。

(2)中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相关的收入已经收到或取得了收款的证据,因此应当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营业收入为50万元、营业成本为35万元。

(3)为分期收款销售,在这种方式下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营业收人。根据合同D企业在1月5日、6月 30日、12月 31日分别支付了60%的价款,因而2003年共实现营业收入200×60%万元,营业成本120×60%万元。

(4)中的委托代销商品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营业收入。因而按代销清单所列本年营业收入为40×80%万元,营业成本为25×80%万元。

(5)属于订货销售业务。按照订货销售业务确认收入的原则,订货销售业务应在将商品交付购买方时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关的成本。因此,该项业务不应确认收入,也不可结转相关成本。

(6)此项收入目前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应暂不确认收入。

(7)该项业务属于销售折让,也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确认的营业收入为76000元(80000-4000),同时结转营业成本6万元。

(8)此项销售退回应冲减退回月份的收入及成本。由于此项业务涉及现金折扣问题,但总价法核算,原收入的确认是不考虑现金折扣,其折扣是作为财务费用处理的。所以冲减的收入为5万元,成本2.6万元,还应冲减财务费用、所得税等。

案例

(二)甲公司为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的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额;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2002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如下: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受托经营协议,受托经营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B公司,受托期限2年。协议约定:甲公司每年按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的70%获得托管收益(或承担亏损)。A公司系C公司的子公司;C公司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7名由甲公司委派。

2002,甲公司根据受托经营协议经营管理B公司。2002年1月1日,B公司的净资产为 12000万元。2002,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至20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从A公司收到托管收益。

(2)2002年2月10日,甲公司与D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D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该批 产品的实际成本为7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品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甲公司系D公司的母公司,其生产的该产品96%以上均销往D公司,且市场 上无同类产品。

(3)2002年4月11日,甲公司与 E公司签订协议销售产品一批。协议规定:该批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1000万元;甲公司应按E公司提出的技术要求专门设计制造该批产品,自协议签订日起2个 月内交货。至2002年6月7日,甲公司已完成该批产品的设计制造,并运抵E公司由其验收入库;货款已收取。甲公司所售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 14000万元。

上述协议签订时,甲公司特有E公司30%有表决权股份,对E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5月8日,甲公司将所持有E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G公司,该股权的市场价格为10000万元,实际转让价款为15000万元;相关股权划转手续 已办理完毕,款项已收取。G公司系甲公司的合营企业。

(4)2002年4月12日,甲公司向H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共计 2000件,每件产品销售价格为10万元,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6.5万元;未对该批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批产品在市场上的单位售价为7.8万元。货已 发出,款项于4月20日收到。除向H公司销售该类产品外,甲公司2002没有对其他公司销售该类产品。甲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是H公司的总经理。

(5)2002年5月1日,甲公司以20000万元的价格将一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M公司。该组资产和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2000万元;②固定资产(房屋):账面原价8000万元,已提折旧3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万元;③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 800万元。5月28日,甲公司办妥了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转让手续,并将从M公司收到的款项收存银行。市场上无同类资产、负债的转让价格。M公司系N公司的 合营企业,N公司系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6)2002年12月5日,甲公司与W公司签订合同,向W公司提供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件,合同价款总额为4500万元(不含增值税 额),其中系统软件的价值为1500万元。合同规定:合同价款在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

件试运转正常2个月后,由 W公司一次性支付给甲公司;如果试运转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则W公司可拒绝付款。至2002年12月31日,合同的系统软件部分已执行。该系统软件系 甲公司委托其合营企业Y公司开发完成,甲公司为此已支付开发费900万元。上述硬件设备由甲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并于2002年12月31日完成设计制造工 作,实际发生费用2560万元

要求:

分别计算2002年甲公司与A公司、D公司、E公司、H公司、M公司及W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甲公司与A公司

此项属于受托经营企业。因为C公司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7名有甲公司委派,A公司系C公司的子公司,所以甲公司与A公司是关联方。甲公司应按以下 三者孰低的金额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①受托经营协议确定的收益,②受托经营企业实现净利润,③受托经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按净资产的10%计 算的金额。

受托经营协议收益=1000×70%=700(万元)

受托经营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1000÷(12000+1000)<10%

所以,2002年甲公司与A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1000×70%=700(万元)(甲公司应将700万元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2)甲公司与D公司

此项属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正常的商品销售业务。因为甲公司系D公司的母公司,所以甲公司与D公司是关联方。此项甲公司与非关联方之间的商品 销售未达到商品总销售量的20%,且实际交易价格(1000万元)超过所销售商品账面价值的120%(750×120%=900万元),甲公司应将商品账 面价值的 120%确认为收入。2002年甲公司与D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750×120%-750=150(万元)

(3)甲公司与E公司

此项属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正常的商品销售业务。虽然甲公司将持有E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G公司,但在交易发生时,甲公司与E公司之间具有关联 方关系。甲公司与E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16800(应确认的收入)-14000(应确认的费用)=2800(万元)。

(4)甲公司与H公司

此项属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正常的商品销售业务。因为甲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是H公司的总经理,所以甲公司与H公司具有关联方关系。甲公司与H公 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15600(7.8×2000应确认的收入)-13000(6.5×2000应确认的费 用)=2600(万元);

(5)甲公司与M公司

此项属于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的的其他销售。因为M公司系N公司的合营企业,N公司系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所以甲公司与M公司具有关联方关系。上市 公司向关联方出售净资产,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确认为收入。此项实际交易价格超过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 值=20000-[(10000-2000)+(8000-3000-1000)-800]=8800(万元),应确认资本公积。甲公司与M公司发生的交 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为0.(6)甲公司与W公司

此项甲公司与W公司不具有关联方关系。甲公司的收入不应确认,根据配比原则,相关的成本也不应确认,要到试运转2个月后W公司付款时才能确认相关收入。2002年甲公司与W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利润总额的影响=0(万元)

本文出自http://ai.hezichen.com

第五篇:初级会计实务分享:知识点记忆口诀

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记忆: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记忆:记账规则之歌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知识点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股利核算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下载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高级会计实务知识点(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