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实做强帮扶新载体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做实做强帮扶新载体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县以“三带三进”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
今年以来,我县创新思维,搭建载体,在全市首家提出以“三带三进”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即带着感情进村、带着项目进村、带着资金进村,以知实情、出实招、见实效为基本要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形成了新农村建设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促使农村产业大发展,环境面貌大改观,新农村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新载体带来新成效
以“三带三进”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充实了工作力量,工作合力大为增强。由30名县级领导带队,组织抽调全县75个县级部门、59个企事业单位得力干部,17个乡镇的分管领导和包村干部,全县近500名干部脱离原单位工作,扑下身子,驻村开展工作,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包抓、企业帮扶、村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新格局。二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更加具体。在职责划分上,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搞好安排部署和协调指导,各乡镇对本乡镇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负主要责任,县级包抓部门负责抓好包抓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任务确定上,为各工作组明确细化了完善落实村级规划的制定执行、指导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为包抓村建成项目1—2个、完成年度星级创建等6项工作任务。5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驻村工作组共制定工作任务260条,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墙体文化建设、环境整治等6大方面。三是切准了包抓帮扶工作的要害,做到了有的放矢。把转变工作态度、带着感情进村放在首位,参与活动的所有干部都必须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朴素的群众观。通过包抓帮扶活动真正体现对农民群众的敬仰之意、体恤之情、回报之心。把想尽千方百计,落实项目资金作为活动的主旨,通过在包抓帮扶工作中,实实在在落实一批项目,用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农民,进一步增进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工作责任和督查落得实,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保障机制。实行四项督查通报制度(即建立月通报、季汇报、半年检查制度、流动现场会推动制度、平时考核登记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确保活动不走过场,真正取得实效。至目前,各包抓工作组协助5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年初确定的6大类259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已落实申报项目资金2708万元,已完成156项,占总任务的60%。新机制构建新载体,半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带三进”活动,深受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成效。
一是落实了一批项目资金。各包抓单位协助村上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及文化体育、农家书屋等项目6大类69项,落实帮扶资金45.6万元,配送水泥、道沿、卷帘机、绿化苗木、办公设施等实物价值45多万元。二是夯实了农民增收后劲。各工作组指导各村制定了农民增收规划和计划,完成了增收规划编制任务,提出了本年度明确的增收目标。围绕“北果中菜南牧”产业发展格局,各包抓工作组协助包抓村因村施策,因地制宜,指导包抓村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县林业站为姚家沟镇亢家河村免费提供核桃苗2.3万株,建成优质核桃基地2000余亩;县信用联社为唐村乡路家村群众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72万元,协建蔬菜大棚20座;宋村村、范家寨村、大沙凹村今年新建成优质苹果基地;火星、纸坊等村扩大了大路菜的种植面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至目前,全县50个重点村,安装路灯616盏,栽植绿化苗木9万余株,新建花坛2376个,砂化道路9公里,硬化道路13公里,整修街道92条,清理“三堆”、治理“三乱”1万多处,修筑排污管网12.8公里,制作墙体文化400余幅,环境整治方面的亮点村增加到了57个。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参与活动的所有人员能够经常坚持到村开展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教育活动,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帮助村上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年度重点工作建设任务,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锻炼了一批干部。同时,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顺利迎接了全市新农村晋星创建现场交流会在我县的召开。
新做法实现新跨越
围绕新载体,探索新做法。“三带三进”包抓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探索新做法,推动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主要从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一)广泛开展活动,在政策帮扶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问计于民。通过上门入户、调查走访,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宣传我县在产业发展上出台的资金扶助政策、“三带三进”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就工作组今年的工作计划征求村民的意见,倾听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动员和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通过提前介入,各包抓工作组协助5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6大类259项。二是开展农民教育。编印了《农民教育资料汇编》,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科技培训班、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资源、印发宣传资料、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在农村政策的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民民主意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农民群众顺应市场发展经济的意识大为增强;识大体、顾大局,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全力支持包抓工作组及乡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高涨,干群一心,包抓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三是助农增收。按照“创业型、劳务型、种养型、兼业型、贫困型”五种类型,对全县农户进行分类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类排队,因户因人制定增收计划,并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其落实增收项目,根据农民收入的四大部分构成,在全县建立农户增收项目明白卡,为50个重点村统一印制发放明白卡25000份,做到了增收项目到户、措施到户、包抓到户。
(二)真抓实干,在项目帮扶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是真正整合项目。严格按照《凤翔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村情实际和本部门业务实际,坚持以项目整合为主线,统分结合,对纳入整合范围的13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整合项目,尽最大努力给包抓村安排项目,以满足50个村的需要,确保用于新农村重点村的不少于80%。上半年,整合农业发展、三化一片林、农村安全饮水、体育健身、农家书屋、农村户用沼气等各类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晋星升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二是积极申报项目。对全县涉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及时搜集整理,并及时下发各乡镇、各村,以便于各村进行项目申报;各包抓工作组协助包抓村,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优先解决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及农民增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排队,明确建设目标和时限,制定本村项目建设五年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盯紧国家政策和上级业务部门项目实施计划,策划包装,申报项目。目前,6大类259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已落实申报项目资金2708万元。三是认真落实项目。各包抓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针对本村实际,克服各种困难,真抓实帮,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为包抓村在发展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落实项目资金,协助包抓村建成1—2个项目。至目前,各包抓工作组协助50个村完成项目建设任务6大类156项,占总任务的259项的60%。
(三)多措并举,在落实资金上实现了新突破
各包抓工作组按照从“工作经费中挤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动员干部职工捐一点,配送实物给一点,向包抓村在外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募一点”等形式,共为包抓村落实帮扶资金45.6万元,配送水泥、道沿、卷帘机、绿化苗木、办公设施等实物价值45万元,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思维收获新感触
一是实行“三带三进”,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找到了新载体。“三带三进”的关键,就是干部有任务,农民有劲头,干事有指望,是实现星级管理的有效落实手段。近半年来的实践证明,“三带三进”的深入推进,使新农村工作有了新载体。
二是实行“三带三进”,统筹协调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县级各部门紧密配合、部门与村联动,只有部门积极协调,有效指导、全力支持、村级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共同推进,才能集中优势推进发展。
三是实行“三带三进”,项目整合是关键。“三带三进”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依托在项目。因此只有有效整合资金,实施重点突破,整村推进、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中心村、样板村,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才能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是实行“三带三进”,干群参与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推进。既要继续推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帮扶,乡镇参与,以村为主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又要发挥部门作用积极争取“外援”,引进各方资源,强力推进。
新思路推进新发展
新的载体,只有不懈推进,才能取得实效。以“三带三进”为抓手的新农村建设,找准了突破口,实现了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思路创新。要提升到更高层次,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坚持多措并举,上下联动打出“组合拳”,形成建设组合推动力,全力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是举措到户促增收。按照“六措并举促增收”的要求,开展“三带三进”促增收活动。各包抓工作组进村入户,通过对农户经营分类的认真调查,全面掌握本乡镇农民目前经营状况、产业发展增收现状和存在问题,逐户指导农民针对性的制定出帮扶措施,建立农户增收项目明白卡,协助和支持解决农户在增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增收措施落到实处。力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00元以上,达到了4900元。
二是集中打造新环线。继续采取集中开展活动,分期分段掀高潮的方式,抓好以农村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倾力打造三条新环线,即:东北线(火星村—周家门前村—西白村村—大塬村—齐村村—横水村—尹家坞村—寺头村—十里铺村);南线(六营村—三岔村—高庄村—东社村—八旗屯村—南指挥村);西南线(太南村—王堡村—庞家务村—紫荆村—水沟村—马道口村—高嘴头)。通过三个环线的带动使全县新农村建设亮点村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全面开花,不断提升建设档次和覆盖面,实现全年创建五星级村13个,四星级村42个目标,完成75个晋星村的晋星升等任务。三是细化责任强考核。按照《“三带三进”包抓新农村建设督查通报制度》,加强对“三带三进”包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促考核,严格推行月通报、季汇报、半年检查制度、流动现场会推动制度、平时考核登记制度、分级负责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对各包抓工作组实行全程动态考核;制定出台我县《2009年新农村建设包抓重点村动态管理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上急下怠、上热下冷的问题,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竞争、动态管理”原则,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对包抓重点村实行动态管理。即: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群众满意的包抓重点村和晋星村实行阶段性工作阶段性奖励,现场参观活动现场奖励,年度考核重点奖励,包抓安排优先考虑;对工作滞后,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工作动劲不大、效果不明显的村予以黄牌警告,直至取消重点村和晋星村资格,包抓帮扶的部门和涉及乡镇负连带责任,年终考核予以降等或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以长效化的责任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推进“三带三进”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第二篇:找准新载体循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找准新载体循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新农村的概念也在不断变“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
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20字要求,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赋予其新时期的内涵,它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通过这些综合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孙权的故里,郁达夫的故乡,山水绮丽,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三大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202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达63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达1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基本竞争力排名分列全国29位和28位。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6。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省文化先进(县)市等七项创建顺利通过,这些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农民纯收入累计达6833元,**新农村建设在面上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双建设、双整治”、“百千”、“百民农民素质培训”、“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东海明珠”等工程全面推进;剡溪、松溪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实效;循环经济初现端倪;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文化中心和体育健身苑点建设全市铺开;有线电视入户广播进村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十五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亦达到90;卫生事业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3.39人,每千人病床数2.64张;交通事业,通村公路率100,公路硬化率100,成为杭州地区首个实现沙改油的县(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完成100,实现城市居民同网同价等。应该说,这些政府的公共投入都为新农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全市农村涌现许多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共性是这些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联动发展,个性是每村都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比如春江街道新建村。新建村是**市委、市政府首批任命的“社会主义小康示范村”;“省、市级文明村”;**市“五好村级党组织”,2004年又先后荣获“杭州市卫生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去年实现工农业产值12.9亿元,村集体经济3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1000元。
是经济建设促进了新建村向文明村镇的规范化发展。过去的新建村是一个温饱难度的穷村,通过多年艰苦创业,村镇建设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撑,村民生活也从贫困走向富裕。该村从1994年开始,实行村镇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委托杭州规划设计院,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方案”,村民建房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设施、统一分配。经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现已将原来零乱不堪的三个自然村庄,统一建设成为规范、新颖、舒适配套齐全的村民住宅新区,80的居民迁入了新居。
新建村民在自己舒适的生活中并没有忘记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外来民工,为了不让外来民工居无定所,让他们也有了一个温馨的家,村里毅然决定出资2200万元,建成了8幢计16761平方米的公寓楼房,为外来民工创造了舒适的住房条件。与此同时,还和教育行政单位街道、一起办起了民工子弟学校,让民工的子女和当地人一样,共处一地工作学习,今日的新建,农村居民和外来民工和和谐相处,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了和谐因素。
对村中的老人和妇女给予了各种形式的补助。社会保障消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2003年,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续。企业为全体员工(包括外来民工)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了职工医疗统筹,消除了村民和职工的后顾之忧。村民办理的农村全作医疗保险达80以上,养老保险达100。
还比如东洲街道的白鹤村。白鹤村位于**市城东7公里处,东部连接杭州,南临富春江,北靠黄公望公园,**市一级公路东大道贯穿村南。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白鹤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称
:村庄掩在绿荫中,楼房建在果园旁,家家门前有花草,户户都在奔小康。村现有集体固定资产2097万元,每年集体可支配资金65万元左右,200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
根白鹤村据“百千”工程建设者和本村的实际情况,邀请**市规划局、省林学院、省旅游学院编制了“三个规划”;一是“村庄总体规划”,包括村庄道路建设、村民房屋建造、集体设施等到进行全面规划;二是“生态村建设规划”从生态村的要求,全面规划前景;三是根据地本村实际,抓好了“乡村俱乐部建设规划”借白鹤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毗邻**市区和杭州的地理条件,对发展乡村旅游、抓好特色餐饮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白鹤村在结合整治村庄的同时,积极创办“绿林餐馆”——在林子中建造亭台楼阁,开设各式各样的休息场所和特色餐馆。去年以来,已有30多户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创办了10家绿荫餐馆,不仅使白鹤村建设有了自己的特色,使农户改善了生活环境,也吸引了不少游客。2005年,绿荫餐馆共接待游客数2万人次,增加村民收入800多万元。10月,村支两委又把这些餐馆组织起来,组建了一个“乡村俱乐部”,不久前,杭州市旅游协会已正式为“杭州市白鹤村乡村俱乐部”挂了牌。
2005年,该村投入30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整治和建设:一是改善村民的饮用水。使村民和游客吃上、用上卫生的自来水。二是建设道路。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并且在路旁装好了路灯,建立了绿化带。三是为全村230户村民家家配置了垃圾箱。同时村里配备了4名保洁员,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四是建立“健身公园”。添置了一批体育运动器材,给村民和游客休闲、锻炼。五是建造生活污水处理“生化池”同村每户补贴400元,为每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同时对村中的两条溪流进行了改造。六是村出资对农户的“赤膊墙”进行了粉刷,并画上了宣传画,既美化了村庄,又倡导了文明。由于加了投入,使白鹤村面貌焕然一新,让每位到来的游客感到:走进白鹤村,一片新气象。
还比如春建下唐村。下唐村有农户145余户,总人口452人,耕地与山林面积3500余亩。近几年来,该村根据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注重发展、促进稳定、环境洁净、生活富裕为目标,加快推进全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了杭州市文明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村以及五好党支部等诸多称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唐村具有丰富的山林与山丘缓坡资源。该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因地制宜,巩固农业基础,保持粮食生产量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开发综合农业、效益农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等方法,使广大农户开阔视野,掌握种植业技术,以促进开发农业顺利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茶叶、笋、干果、苗木,共计2000余亩,被列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区,其中有机茶叶、无公害信用笋还畅销各地,综合农业的有力开发,有力地提升了全村农业产值和效益,2004年,全村实现了农业总产值11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448元,真正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综合农业的开展不仅为下唐创造了财富,而且使原具自然之美的下唐更加生态、自然、和美。如今,不少投资商闻名而至前来洽谈、签订进一步加大下唐村农业开发力度的业务与协议。
以上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典例,概括来说,我们**的新农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村级班子团结务实、求新求真、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领导核心作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村中环境和谐;农村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恢复较好。从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基本特点:
一是小康,农民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生产和生活逐渐向城市靠拢,大多数人生活较为富裕。
二是文明。树容村貌明洁,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得到提高。
三是生态,能用好有限的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和水污染,开发了绿色无公害产品,大力搞好环境保护。
四是和谐。家庭和睦,民风纯正,社区安宁是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我们**涌现出了许多有一定代表性的村庄,但我们认为,其中的很多村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尚有较大距离,况且我们全市的农村发展又是不够平衡的。
第三篇:做实环保精准帮扶
当前,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污染治理逐渐进入攻坚期。以前存在的那些较为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已经基本被攻克,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难点、痛点。
关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8年6月以来,生态环境部举全系统之力,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开展大气强化监督帮扶工作。环保精准帮扶,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的同时,帮助地方提出解决方案,纠正之前地方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交了之”做法。事实证明,这一做法颇受地方欢迎,问题解决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随着环保精准帮扶工作的开展,出现了一些需要重视的苗头。
一是帮扶不能泛化。
环保帮扶,贵在精准。要剑指突出问题,帮助解决难点、痛点;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啥都想帮一把,结果啥也没帮成。二是帮扶不是替代。
环保帮扶,旨在以点带面。通过查找典型区域的典型问题,或者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地方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帮扶不能养懒。
环保帮扶,重在带动地方。当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坐等环境部门帮扶发现问题、指出症结,再进行处罚了事”的情况,而不能主动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对症施治,此风绝不可助长。因此,笔者建议,环保精准帮扶,应做好三个依靠,努力向深层次推进。
一要依靠政策帮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科学施策,通过淘汰产能落后、治理无望的企业,扶持守法自律、积极治污的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减轻政府的监管压力和行政成本。制定出台符合当前生态环保工作要求、科学合理的治理排放标准,在约束企业规范排污的同时,让企业治理有据可循。同时,切忌为了应付检查、达到指标要求而盲目制定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政策规定,更不能朝令夕改,让企业摸不着头脑,白白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损害政府公信力。
二要依靠“旁观者”帮扶。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企业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而不自知,环境问题就在身边却习以为常,甚至不认为是问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等入企问诊把脉。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精准帮扶,尤其要加强对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政策把握、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帮扶指导,全面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帮助企业量身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坚决避免以环境问题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为。
三要依靠专业机构帮扶。部分中小企业虽然按照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安装了污染治理设施,但是没有专业的环保人员来运行维护,不会用不愿用的问题十分突出,污染防治设施变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治污效果。这就需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者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企业制定污染治理方案、运行维护治理设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第四篇: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推进会领导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推进会,目的是传达市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推进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强化措施,再加力度,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等一会儿,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1-8月投资形势,增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发展较快的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存在上述差距的原因,固然有资金和土地瓶颈供给的制约,但从主观上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不足:
一是重视程度不高,思想解放不够。包保领导重视不够,虽然我们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四大家”领导包保机制,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部分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协调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不够、效率不高。部分有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单位上报投资数据不及时,个别单位多次催促,仍不能及时上报。思想不够解放,在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上,思路不宽,视野太窄。比如,本来有一些项目是可以边报边做的,但不敢行动,一切按部就班,导致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工。
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服务项目建设力度不够。今年以来,通过实施“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活动,干部作风有所转变、工作效能有所提高、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投资项目审批手续仍然复杂,投资商等待审批的过程仍然很长,有些项目拆迁、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严重滞后,有少数部门承诺的服务事项不到位,还有的部门缺乏合作精神,遇事相互推诿,甚至相互扯皮,延误了项目落地。
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今年以来投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看到比较优势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同时又要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如果投资上不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就会有负于上级领导对我们的重托和53万河口人民的期望。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再加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全市投资总量上台阶,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采取非常措施,做大做强做实投资
后四个月是投资推进的攻坚阶段,必须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实现项目建设的“四个一批”,即:签约一批,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达到4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0个以上;开工一批,新开工项目达到80个以上,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0个以上;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40个以上,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30个以上;投产一批,建成投产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20个以上,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100亿元。
第二,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高水平策划重大项目。一是要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围绕做大做强做实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策划实施一批规模和技术领先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的大项目。要紧紧围绕加强水利、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策划一批农业重大项目。要围绕建设大商贸、大物流、大旅游、大金融战略的实施策划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总量。
二是要策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建成主城区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现代化中等城市,成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暨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中等城市。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围绕打造构建区域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最强的中心城区。要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南进、北延、东扩、西改”的城市发展格局,加快“两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三园”(农产品加工园、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开发建设等方面,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要围绕推进城市道路建设、供排水设施和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以及完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策划一批大项目;要围绕推进小城镇建设、文明乡村建设,策划实施建设新型社区、培育产业体系、带动农民致富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城乡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要策划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要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为重点,策划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力强,形成河口文化品牌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立足我市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把宝贵的文史资料变成可视景点、把资源变成产品,策划一批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大项目。
四是要加强专业策划,提升项目策划水平。策划重大项目,要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和“十二五”规划为依据,必要的时候,拿出专项经费,聘请专业机构对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项目进行专业策划。我们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是由国内一流的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希望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项目投资策划工作,在策划项目时,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政策、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十二五”策划项目的研究,充实完善项目库,达到项目建议书的深度,重新策划后报送市发改局,争取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或省笼子。
第三,要深化“四个对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投资的支撑在项目,项目的来源在招商,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的“牛鼻子”来抓,做到“四个对接”:
一是要强力对接中央和省属企业。我市几个大型支柱企业,比如说葛洲坝水泥、甫洲电站和东风创普都是国企或部企投资。今年在对接央企工作上取得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够。央企资本雄厚,投资往往能够立竿见影,对地方投资拉动巨大。范书记来了以后,成立了对接央企工作专班,要求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专班。我市对接央企工作由财政局(国资局)、经信局为主体成立对接央企专班,常驻北京、武汉,拨专门的经费、配置专门的车辆,保证必要的条件,确保对接央企取得实效。
二是要强力对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新一轮的产业转移高峰的到来,向内地转移,向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地区转移,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重点围绕国内500强、行业50强的大企业、大财团,实行一个企业一个专班,盯住不放,力争在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四是要引导成长性好的本土企业强力对接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培育强势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进而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在招商引资中,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鼓励战略投资者来我市就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合作;另一方面鼓励本地优势企业成为招商的主体,真正走出一条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和市场主体招商的新路子。
第四,要破解“两大瓶颈”,强力促进项目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认真研究双挂钩的措施,突破土地制约瓶颈。要及时调整用地指标。从已批未供土地中科学进行区位调整,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用于急需动工的项目。要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我们近期对违法违约用地进行了排查,对瑞亚、博大等土地利用率低下的企业,下达了《违约用地告知书》,限定企业一年内必须达到用地标准,否则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对电信公司和邮政局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重新整理转让。这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仍需加大清查力度。要进一步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园区聚集引领效应。引导企业建立多层厂房,搞立体发展。对一些项目用地,实行分批审批分批供应。土地部门要研究如何在落实用地指标的时候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在不违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能够使项目尽快落地。
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在抓好银企对接的同时,要积极拓宽其他融资途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引进创投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要进一步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加快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民间投资成为推进投资的主力军。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胆采取BT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第五,强化推进机制,为做大做强做实投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要强化项目服务机制。市范书记要求,建立“项目秘书制”。对已签约和已开工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成立一个有引进和服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项目服务专班,与企业无缝对接,负责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秘书服务,帮助企业联系有关职能部门,联系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是怎么能够让项目快速落地,项目快速的开工。同时,继续强化对投资过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
二是要强化协调配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协调意识、主体意识,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涉及到多个部门会商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会商,不能相互“踢皮球”,不能推诿扯皮,影响项目落地。从现在开始,每月对重大项目,市政府将组织一次协调会,集中研究落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要强化检查考核的机制。对“四个一批”项目要加强检查督办,重点检查新开工、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投产项目,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对62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底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奖惩兑现。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工作将实行周汇报、旬调度、月通报,每月召开调度会听取项目建设进展、当月新开工项目情况。会后,各级各部门要对今年以来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尤其是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至今还没有开工的,要列出责任人和开工时间,报送政府办、市发改局、市招商局,确保项目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大做强做实投资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强化措施,不断创新投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千方百计、迎难而上,实现全市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做新农村建设的表率
做新农村建设的表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好!
我是我是六塘乡XX村XX某某,现将2010年上半年的我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作出的几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批评指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继续号召,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夯实领导责任科学制定规划。
我村耕地面积XX亩,其中种植面积XX亩,养殖面积XX亩;全村人口XX人,农户XX户,党员XX人,村民小组XX个,外出务工XX人;楼房入住率XX%,有线电视入户率XX%,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占有率XX%,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率XX%,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村有无集体经济产业,村级债务XX多万元。该村虽然底子薄,基础设施比较差,但村支部一班人对建设新农村、发展大公村经济充满信心。
镇领导和村两委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参与研究制定了XX村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同时制定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计划目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主
攻涉及经济发展和服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发动群众参与,营造了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以“清洁家园”为突破口努力改变村容村貌。
村建立以村委会主任负总责,分管副主任具体负责,包片村干部责任包干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让广大干群明白“清洁家园”行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行动深入人心。同时村在各村民组、学校和主要路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并向群众发放宣传单500余份,全村营造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良好舆论氛围。
全村建立“村民监督、包片干部督促、分管干部定期巡查”的三方监督模式。监督巡查情况作为“小扫员”的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并纳入村干部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监督考核长效机制的建立,真正形成监督促进工作、考核激励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截至目前,村新建垃圾池XX个,配备“小扫员”XX名,垃圾车XX辆,共清理各类垃圾XX余吨,实现村洁路净环境美,村村户户笑开颜。
三、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组织我村的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全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新农村编制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在建设中完善,边建设、边规划,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对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个科学可行,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加快发展,激发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发展经济、农民增收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扎实抓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通过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和“一建三改”,公路、水渠及村民院落得到绿化、净化、美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