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

时间:2019-05-13 18:5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

第一篇: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

马瑞海

(南开大学

商学院MPACC2013 天津)

摘要:作者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一名公务员。自中央政府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结合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工商系统政府职能转变做出了一些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和老师及同学们共同探讨。

一、工商行政管理简介及历史沿革。

二、工商行政管理基本现状

三、改革主要内容

四、改革内容的解读

五、改革可能面临的法律冲突

六、未来的工作重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历史沿革 现状 改革 风险 未来

一、工商行政管理简介及历史沿革:

工商行政管理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作部门。它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五大类:一是市场准入,二是市场监管,三是保护商标知识产权,四是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打击传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革命战争年代,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工商人打击走私,监管集贸市场,发展边区经济,为红色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建国初期,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内设立了中央外资企业管理局和中央私营企业管理局,1953年两局合并,改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10年**中并入商业部。1978年9月重新恢复,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更名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升格为正部级单位。

二、当前工商系统基本现状:

1、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停征“两费”前,在以收费为主要目标的机制作用下,基层大部分人员工作在收费岗位,长期从事收费工作,几十年或者十几年如一日,久而久之,自然就放松了对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应知、应会的不多,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停征“两费”后,面对履职重心必须转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面对多元结构的市场主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秩序,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一时还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强化岗位练兵,迅速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为快速实现职能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2、行政执法难度加大。当前,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难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干部队伍(主观因素)。目前,还有少数工商干部思想不解放,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以管理者自居,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不愿意、也不善于做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有的甚至还以权谋私,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给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对立情绪。对于这部分少数干部,可借鉴企业信用分级监管的办法,把他们作为重点监督教育对象,经常开展法纪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对屡教不改、顽固不化者,要采取法纪手段,该辞退的辞退,该清除的清除,以纯洁工商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来自外部执法风险(客观因素)。在当前鼓励全民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大环境中,少数经营者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思想驱动下,不愿意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规范经营、守法经营,无证无照经营,不按规定索证索票,不按要求建立进销货台帐,在食品中添加违禁品,虚假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一旦工商执法人员依法查处时,他们往往采取暴力行动,有的殴打执法人员,有的甚至杀害执法人员。全国工商系统每年都有此类事件发生,数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数十名工商执法人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血的教训,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3、经费保障水平偏底。当前,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模式还是沿袭收费体制下的“以收定支”模式,保障水平并没有因停征“两费”而提高,以前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上世纪九十年工商部门招收了一批由省级人事部门承认编制、而省级财政部门不核拨工资经费的“自费公务员”,至今财政部门未核拨工资,还有一些地方性补贴、干部职工的医疗费、专项整治工作经费、商品抽样检测费、基本建设等刚性支出在1999年省以下垂管时都未列入上报省级财政的核拨基数,导致当前工商部门经费保障总量偏低。

综上,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行使职能来看,当前工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式下的要求。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当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划转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必将深刻影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做出如下部署: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将由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四、改革内容的解读:

现行制度下,创办一个企业并不容易,先要到主要部门取得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所谓“先证后照”。在等待许可过程中,因为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创业者往往难以开展招工、洽谈、签约、贷款等企业前期筹备工作。有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得先去找前置审批部门,取得他们的同意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执照。但这些部门可能会说,你连公司都没有,怎么审批?创业者就这样被推来推去,两头奔波,两头受堵。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后,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证后照”,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这就为企业先期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

注册资本问题也是许多创业者难以跨越的“门槛”。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后,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转变为认缴登记制度,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需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这意味着,申请企业登记不用再为注册资本发愁了。如果参照国际惯例,企业股东承诺认缴多少就是多少,理论上一块钱也可以办公司,经营者风险自担。手续更简便、“门槛”更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使广大创业者直接受益,并为中国步入一个全面创新、争相创业的时代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这项改革也对企业诚信经营和政府部门严格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行业协会商会,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对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这也就造成社会组织有两个“婆婆”。此次在登记方面,方案中明确提出,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大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这个“婆婆”审批同意。这种积极意义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在社会组织的管理上,政府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要探索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二是政府的有些职能会转移给社会组织,比如转移给行业性协会等;三是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更多地给予社会组织机会来进行购买服务;四是政府对社会组织会有积极的培育、指导、支持等措施。

社会信用代码是标识社会信用信息主体的惟一的、不变的代码,包括公民信用代码和组织机构信用代码,是采集、查询、比对信用信息主体,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所依托的桥梁。这意味着今后个人和单位都有了自己的社会信用号码,为基本信用制度建设打下基石,且对防腐也有很大作用。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也被上述专家认为是反腐的有力措施。统计不动产更有利于廉政建设,房叔房婶等现象也可以避免。

五、改革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在法律界人士看来,该项旨在鼓励民间投资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面临法律风险与现行《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而其余部分必须在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的要求相冲突,建议立法与改革同步推进,同步修改《公司法》。实缴制与认缴制,是企业登记时对注册资本的两种模式。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而认缴制则是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须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而认缴登记制不需要占用企业资金,可以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工商登记认缴登记制,从而导致了企业“注册成本高”问题突出。现行的工商登记制度要求实际缴纳注册资本,在实践中已经流于形式。现行的工商登记制度十分繁琐,一家公司完成登记注册至少需要20至25个工作日。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工商登记注册都是委托中介机构做的。中介机构大量采用垫资方式出具验资证明,工商局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无法实际反映公司的真实资金状况。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与现行《公司法》冲突,建议立法与改革同步推进,主张同步修改《公司法》。现行的《公司法》对注册资本最低出资额、出资时间有明确规定,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认缴有冲突。现行《公司法》要求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而其余部分必须在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但是,2010年12月20日,深圳市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出台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关于鼓励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在前海合作区及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试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对依法登记的市场内个体经营户试行豁免工商登记,在基金管理、电子商务秘书、股权投资等行业试行一个地址可以办理多个执照。专家认为,公司法是上位法,《实施意见》只是地方法规法律,效力低于《公司法》,不能做出违背上位法的规定。“改革应该依法进行,应该先修订《公司法》,免得法律之间相互冲突。

六、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

关于工商登记改革,工商内部很多人持一种唱衰论,认为事权在不断减少,事实并非如此,此次工商改革的主体论调是“宽进严管”,工商总局已经起草完成了《关于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实行“宽进严管”的方案》,目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广东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等地,积极稳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了职能转变,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其次,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排,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移交和队伍划转工作已基本完成。再次加大行政审批改革的力度。按照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的要求,总局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上半年取消了1项、下放了2项行政审批项目,各地工商机关结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梳理了省级层面的行政审批项目,向省(区、市)政府提出了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建议。未来工作,将加大巡查力度和监管力度,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单位内部资料整理。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发布日期:2002-09-28

随着中国加入WT0,这给国内工商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临新形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担当起市场监管执法的繁重任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目前,工商系统这支队伍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一些人员政绩平平、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工作漂浮,不学习、不看报,不关心政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由于各种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队伍人员构成复杂,大部分没有经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培训,导致一些人员知识面狭窄。另外一些基层工商部门缺少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同时由于国家还没有制定和公布《国家公务员法》,只有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队伍建设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所以,人员的晋升、奖惩、辞退、退休等,随意性较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队伍建设,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大市场统一执法的需要,是今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一、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人是最积极、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一切事情都要由人去做。在新形势下,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秩序,关系到与企业、人民群众的融洽等等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活动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这样,就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懂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此外,经济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一些丑恶现象也时刻在腐蚀人们的意志。因此,加强队伍建设不仅是工商部门本身职能的需要,而且是国家职能的需要,是社会、时代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队伍建设制度。

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创建,工商系统在行政决策、工作程序、执法规范、廉政纪律、督查制约等方面己经形成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制度建立得不够,而是执行不够,落实不够。为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过去制定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已经不适用或不完善的,重新进行修改,使之适用和完善;对涉及一些新的领域如干部下岗、待岗、考核、交流、轮岗、双向选择、提拔任用等办法要抓紧制订。特别要健全干部的诫勉、交流、考核与管理制度,看谁干得了,干得好,实现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这样才能给干部职工带来了“下岗危机”和“当官危机”,让这种“危机”,能促使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竞争创业。整个系统亦会因此而活力常在,充满生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也就会真正得到解决。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队伍建设不能离开制度建设。完善制度是要建立公务员管理的法制法规体系,杜绝随意性,对公务员的“进、管、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二)广辟途径,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形成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精神是立身之本,是行动之柱。我们干事业、做工作,需要一股劲,需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容易发挥人的全部素质和潜力,更有成效地工作和创造,所以我们要强调全面地提高人的素质,学习并熟悉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则、掌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工商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水平。这同时还能感染和鼓舞别人,实现既定目标。干部职工只有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队伍素质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选送素质较好、有发展潜质的人员到大专院校深造,系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二是选送有关人员到市、省、国家级培训中心或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鼓励人员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四是鼓励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根据本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自己缺什么、想学什么就补什么。

(三)任人唯贤,建立各种激励机制,激发队伍的能动性。

首先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择优录用制度,保证新进人员的素质。二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下,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那些有能力、有政绩的干部,要大胆使用,提拔到领导岗位,而那些政绩平平、不思进取的人要坚决撤换下来。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正常的考核制度,使干好干坏都在考核中客观反映,而不是凭个人好恶随意决定。四是在奖励惩戒、职级晋升、工资增长等管理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奖勤罚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人始终处在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中,不断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队伍的士气。

(四)岗位轮换、合理流动,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

实践证明,实行岗位轮换、人员合理交流是提高队伍士气、保证队伍纯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建立廉政约束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抓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决不是集中一个阶段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不正之风更多的只是得到了遏制,还没有根治。其反弹性是非常大的,稍一放松就会回潮。搞好廉政建设,领导班子是关键,中层干部是榜样,普通干部是基础。“严下先严上”,只有建设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干出一流的工作。这就要求党委要率先示范,廉洁自律,完善民主议事规则,加强自身建设,广大中层干部要廉洁从政、严以律己,以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走在全系统干部职工前面。凡要求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干部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崇尚理想,淡泊名利,拒绝诱惑,防微杜渐,自律并勤加检点,自觉在思想上筑起阻止不正之风的防线。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人员的义务、纪律、录用、考核、任免、交流、回避、工资、奖惩、辞退等各个管理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规范人员的执法和行政行为,增加人事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人事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实行行政性收费收缴分离、由银行代收,有利于贯彻中央加强廉政建设、制止腐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

设。此外,要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第三篇:经济杂谈建设改革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经济杂谈建设改革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政治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以人为本”体现着社会对人的尊重、对道德和法律的尊重;“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已经被各级政府所普遍接受。

然而,目前作为拥有60万在编人员的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其无论是对个体工商业户的收费,还是对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都无法完全符合新时代的法制精神,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职责,有的因和其他执法部门交叉,形成有利益就争,无利益就逃避的尴尬局面;有些毫无意义的管理已经阻碍了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国家应该尽快撤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其理由如下:

一、工商行政管理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严重不适应法制环境下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目前除通信、供电、金融等一些“国”字号垄断的领域外,基本上都实行了市场化,而市场化的经济干吗还需要政府指手画脚,政府长期以来对他们的管理真的是有效吗?大家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政府最有计划的时候,国家处于全面的短缺经济时代;“双轨制”时代让很多官家成为了富翁;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当今,才使得商品极为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工商行政管理”一词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该机构成立的初衷,就是国家为了建立遏制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具。计划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组织都必须有一个婆婆,也就是各类主管局、委、办,而个体经营者被国家指定的婆婆就是工商行政管理局。现如今,企业的婆婆已经分别死亡了,而个体经营者的婆婆却依然健在,而且还愈加行使着自己不一定合法的权利。

我们的政府应该崇尚“无为而治”的理念,尽可能地避免把自己摆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只要不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我们的政府就没有必要去管理,以给老百姓营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市场,远不如让市场自身调节来得科学。

目前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假冒伪劣商品制造中心,我们随处可以接触到的假冒伪劣产品正在一些工商管理所的门前大量批发,给大众带来的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只知收费而不去管理的印象,使管理者的诚信度受到损害。作为一个以被管理者提供费用养活自己的执法部门,怎么可能不在收费和管理之间权衡呢,在这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实扮演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这样的管理当然无法做到公正了。

再说,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这几十万大军,一年组织查处的垄断、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合同欺诈案件,和这么多人的物质消耗能成正比吗?以“经济卫士”自称是否有点言过其实?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要说“作用”最大的时候,应该算是改革开放之初了,那时候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真的打击过很多小商小贩,最典型的要数芜湖市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了,要不是邓小平先生数次提到他,恐怕他还要在牢里多待一些日子呢。

有人戏称,工商行政管理越薄弱的地方,其民营经济发展也就越快,反之亦然。

二、对个体工商业户的收费有政府歧视的嫌疑,并使该系统人员数量急剧膨胀

去年,全国人大决定五年内在全国取消农业税。一年后,已经有25个省市自治区取消了农业税,明年全国将不再有农业税,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尊重。

目前的工商管理费收取的对象是个体工商业户,而作为有着一定实力的法人则不需要交纳该项费用,这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岐视政策的执行,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

损坏了工商的形象,耗去了基层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工商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国家应如取消农业税一样尽快取消工商管理费,以充分体现个体工商业户在经营活动中所享有的平等地位。

其实,作为个体工商业户,一般经营规模较小,绝大多数处于养家糊口的阶段,在社会中一般处于弱势群体,在收费的合法性都受到百姓质疑的情况下收取他们的管理费,往往容易引起对抗性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目前,个体工商业户如果月营业额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连被老百姓说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都不需要缴纳了,这一措施在为千千万万个体户减轻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税务部门的征收成本,是政府和个体经营者双赢的举措。而个体工商业户还要按照不低的比例上缴工商行政管理费,不知道国家有关部门是如何考虑的,征收税款和收取管理费,哪一样更能让百姓接受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三、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一些无效管理,已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为典型的要数对工商注册的管理了。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如果不是需要有严格准入制度的行业,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为什么需要国家职能部门批准?如果对一些经营小商品的行业不进行工商注册,他们会对社会构成什么危害呢?如果一个专门修理皮鞋的作坊,顺带卖一些鞋垫、鞋油之类的,如果注册的经营范围中没有销售这一项,对社会会带来危害吗?

一些具有较先进管理理念的国家,大部分企业是不需要到工商注册、审批、登记的,有的可以在商会注册,有的是在法院注册,都是简单的注册;很多中小企业不用登记,普遍实行备案制;个体经营者作为自由职业者,劳动是自由的,根本不用登记。而我国实行的是普遍登记制度,不论你是限制性发展行业、需要有严格准入标准的特种行业还是个体工商业户,都要进行注册登记。这样,一方面加大了工商系统自身的工作量,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扩大了收费的需求,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另一方面这种普遍准入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和创业的自由,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与其他部门重叠的职能,应让位于更有权威性的部门

职责的重叠,是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一大根源,有利益的事情大家抢着去管,没有利益的事情又相互推诿,这已经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和其他部门职责重叠的最多,而这些部门却一般都有着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较之工商管理系统的条例显然更具有权威性。

(一)商标的注册和管理应该划归国家知识产权局

商标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和专利具有极为相似的功能,均应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而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却只负责专利权的审批,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商标权的审批让给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去负责,这不能不说明我国政府对商标权的不够重视。

(二)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份内事

目前,我国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职责实行的是分段管理办法,即质监部门负责生产领域,而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

我不理解国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样来划分职责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作为专业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执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有着较强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能,而国家愣是不想充分发挥该部门的作用,非得让他们把自己的职责让一半给那个不够专业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去查处。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哪一天我国会把刑事案件也以昼夜划的标准分段让公安和哪个部门分别侦破。

(三)交易管理职能应该转移给商务管理部门

对于市场竞争、公平交易等行为的监督,查处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应该由商务

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负责管理,国家没有必要在商务部以外还要设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局,要么就应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行使商务部的权力。

(四)传销及合同欺诈行为,应由公安机关查处

传销和变相传销及合同欺诈,属于经济犯罪行为,应由公安机关组织侦查,情节严重并构成犯罪的,应由法院进行审判,以达到威慑犯罪分子的作用。靠行政管理手段、罚款措施来遏制该类犯罪,只会让该类犯罪活动愈演愈烈。

(五)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应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完全脱钩

作为国家规定应为纯民间机构的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其收取的会费,一直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另一个收入渠道,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从而导致了各地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变相强行要求法人及个体工商业户缴纳会费,以满足他们的部门利益。如果不让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尽早完全脱钩,这种有损于政府形象的收费就永远无法停止。

五、人员的安置问题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人员进行合理分流,妥善安置工商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作为仅有的几个正部级局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其有效职能来说,级别实在是有点高了。高级别的职能部门必然会水涨船高地衍生出更多的二级局、司,使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膨胀。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处于最基层的工商管理所的数量,恐怕已经在全国各执法系列的各类站、所中名列前茅了。而过多的基层执法单位,必定不利于“依法治国”的实施。国家可以从降低总局行政级别做起,大力精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的机构,冻结工商系统一切理由的新设机构和人员进入。

(二)依照职责将相关人员划转到新的部门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将一些职责移交其他部门时,可以将相关人员一并移交,一方面这些人员通常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新单位在增加职责后也需要增加人员,让有经验的同志继续从事熟悉的工作,比在社会上招收新的工作人员来得经济、实用。

(三)鼓励现有人员改变身份,加入“两协会”

从政策上鼓励现有人员放下身段,志愿加入个体劳动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国家可以赋予“两协会”更多的职能,让“两协会”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两协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协调作用。

(四)鼓励工作人员提前退休或自主就业

一是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人员自主就业;二是从物质上鼓励有公务员身份并符合退休条件的人员提前退休;三是利用机构撤消后遗留下的办公楼和设备,组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司、中介公司等。

(五)部分市场管理人员可直接转入市容执法部门。

(六)其他部门在招收公务员时,国家应给予该系统分流人员以一定的政策照顾。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撤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理由,必然会引起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强烈不满。但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一些机构必然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或被重新组合。我们期望政府管理经济的部门越来越少,管理方式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让共和国的纳税人在宽松的环境下快速成长,让中国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让中国快速强大。

第四篇:课程发展历史沿革(精选)

课程发展 历史沿革

早在1995年,四川省商业学校在省内中专学校中率先开设了《实用口语训练》这门新课,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以及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当时一无教材,二少资料,主讲教师就跑书店、图书馆去搜集、复印有关书籍与资料,并联合几家学校,出版了《演讲与口才》教材,同时将这门课更名为演讲与口才,使课堂教学有了训练的蓝本。

由于演讲与口才是以演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演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 20 世纪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都十分重视演讲的实用价值,人们公认演讲教育、实践能增进个人的进取机会,提高事业的成功率,因此演讲研究发展很快,仅美国就有三百多所大学设有演说系或说学系,国家设有专门的演说学会和研究组织。西方还兴起一种以演讲为比赛项目的“国际雄辩赛”,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 40 多个雄辩队参加,其中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贝特学院等队负有盛名。我国中央电视台与新加坡电视台主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论辩赛也令人瞩目。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演讲与口才课从偏重理论教学而改为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课堂教学从“一言堂”变为“多言堂”。教材内容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发 声技巧训练”、“语言的表达方式”、“思维训练与听力训练”、态势语言、礼仪语言、幽默语言、商务专项活动实用口才、求职面试语言艺术,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都反映这门课改革后更具实用性。

世纪,演讲与口才能力成为考核和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国务院规定报考外交官要通过45分钟的考试,以判断其说话与写作能力。日本、新加坡等国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经过 3 个月到半年的演讲训练,才能从事工作。在我国,随着双向选择就业形势的发展,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都将求职面试的口才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因为口才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工作,而且关系到整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形象。作为商科类的职业院校,我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再次将“演讲与口才”课更名为“商务实用口才”,在通用口才的基础上,强化商科类专业口才的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下一轮的教改实验计划中,我们计划将接待口语训练、谈判口语训练、销售口语训练、公关、文秘口语训练、旅游服务口语训练、宾馆、餐厅服务口语训练作为财经类学生重点训练的口语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多方面实用口才的能力,又能学以致用,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由我院主编的《商务实用口语训练教程》正在撰写之中,已被多家出版社约稿。实践教学也由课堂内延伸到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之中(如营销专业的推销活动,文秘专业的市场调查活动等)。教学手段也在更新,使用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第五篇:全国发展改革系统2006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先进集体、先进处室、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公示

按照《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委根据全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考核情况,结合各单位平时工作,评选出了全国发展改革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处室,并在各单位推荐基础上评选出了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拟在全系统进行表彰。现将名单公示,见附件。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2011年4月8日前以电话、传真形式向我委普法办反映。

联系人:何瑞琦

话:010-68502504 传

真:010-68502514

国家发展改革委普法办

2011年4月2日

附件:

2006-2010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先进集体、先进处室、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先进集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离退休干部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 杭州市发展改革委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山西省物价局 江苏省物价局 浙江省物价局 安徽省物价局 福建省物价局 山东省物价局 湖南省物价局 广东省物价局 重庆市物价局 陕西省物价局 青岛市物价局 杭州市物价局 武汉市物价局 广州市物价局

二、先进处室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省招投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局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河北省物价局价格政策协调处 辽宁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 吉林省物价局法规处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 湖北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 贵州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调控处 厦门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

三、先进个人

董贺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巡视员

程晓波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经济安全处调研员 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处长

李晨阳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产业和市场体制处主任科员

王晓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范恒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创新能力处主任科员 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循环经济发展处主任科员

徐婷婷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综合处主任科员 张正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政策法规处调研员

罗泽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法制工作处处长 郝雅风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司长

胡继申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副司长

国家物资储备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丁晓龙

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兰

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服务中心

人事劳资处副处长 刘满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

卢凤霞

国家发展改革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任 唐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冠新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邢晓峰

北京市昌平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北京市物价检查所主任科员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刘晓东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天津市南开区物价局综合法制科科长 汪志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孟军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干部

王彦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管理处副处长

李平一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局案件审理室主任

韩常在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局检查四室主任

韩志彪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科科长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辽宁省铁岭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辽宁省葫芦岛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科长

蓝公海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田建昌

吉林省辽源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

罗春哲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宋希斌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丁宇航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郭春晖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献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罗继红

上海市物价检查所案件审理科科长

赵云德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黄元宰

江苏省南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主任助理

江苏省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卫平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柴振华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长

李月康

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巡视员

郭长青

安徽省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兼改革和产业政策科科长

董光明

安徽省芜湖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翁星鸥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黄瑞国

福建省漳州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 林宏志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发展改革局副主任科员

周宏辉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李正芳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江西省南昌市发展改革委规划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干部

刘清涛

山东省东营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刘新涛

山东省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人事科科长 张世奇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调研员

潘文华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河南省新乡市发展改革委法规科科长 刘兆麟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喻朝阳

湖北省黄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明卫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智宏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蹇桂军

湖南省长沙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处处长

于交安

湖南省桃源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蔡允革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荆楚红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法规与财金处副处长 黄泽昌

广东省佛山市发展改革局人事科科长

章远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蒙锡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范超纲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检组副组长

张河清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体改法规处调研员

海南省价格监督检查局法制工作科科长

米本家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叶成礼

重庆市武隆县发展改革委主任

贾永强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宋炼梅

四川省自贡市发展改革委法规科副科长 岳小丹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价格调控处科员

史红光

贵州省黔西南州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肖祖华

贵州省贵阳市发展改革委处长

陈任平

贵州省铜仁地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刁殿伟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灿和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胡炜彤

云南省昆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谢建权

西藏自治区物价局成本科科长

李忆霞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祝良伦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工人事处(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张智军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春临

陕西省安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赵喜军

陕西省铜川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

张宗良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白堆仓

甘肃省平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希望

甘肃省兰州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段海兰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李宪彪

青海省西宁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毛学鸿

青海省海东地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郭秉晨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邱新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马少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发展改革局项目室主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爱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发展改革主任科员 郑书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县长助理、发展改革委主任

解学慧

大连市金州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胡世昌

大连市瓦房店市物价局局长

孙立霞

大连市长海县发展改革局体改科科长 祝军波

宁波市物价监督检查局秘书科科长

王勇堂

宁波市江东区发展改革局(物价检查所)所长

宁波市镇海区发展改革局机关妇委会主任 邓泽荣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主任科员

陈意珠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人事处副主任科员 叶敏琦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科员 傅长峰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马学泉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德意

青岛市节能监察中心主任

林惠华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法规处)主任科员

邱名训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主任科员 刘国彪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秘书处副主任科员 彭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刘伟奇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聂培和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 王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杨金铭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局监督指导处处长 姚建华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汪育欣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梅世友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

徐克训

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

苑春勇

南京市秦淮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吴雪飞

杭州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政策研究室)主任科员

洪关良

杭州市萧山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胡相旗

杭州市淳安县发展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 田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李爱军

济南市商河县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池少华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冬梅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吴莉芬

武汉市硚口区发展改革委价格科主任科员 詹小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杨旭辉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粮食管理处副调研员

胡文学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科员 杨

西安市碑林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科员

张晓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价格监督检查处)处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环资处主任科员

杜文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李胜群

河北省物价局副局长

张国安

河北省物价局价格政策协调处处长

田念青

山西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卫晓云

山西省太原市物价局副调研员 韩

山西省祁县物价局局长

辽宁省本溪市物价局局长

金玉华

辽宁省鞍山市物价局副局长

张廷树

辽宁省葫芦岛市物价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张润哲

吉林省物价局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淑敏

吉林省延边州价格监督检查局价格监督指导处副处长

张利军

吉林省吉林市物价局副局长 李庆年

黑龙江省绥化市物价局副局长

曲圣乾

黑龙江省大庆市物价监督管理局法制科科长 薄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主任科员 李成毅

江苏省常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徐连芳

江苏省盐城市物价局综合法制处处长

周兵兵

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金晓芳

浙江省绍兴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浙江省温州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陈建忠

浙江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安徽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闻

安徽省蚌埠市物价局局长

张再金

安徽省霍山县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明鉴

福建省漳州市物价局局长

徐海生

福建省三明市物价局局长

沈国顺

福建省莆田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戴恩河

山东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亓利群

山东省泰安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海东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先奎

湖北省竹溪县物价局局长

程金山

湖北省鄂州市物价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施以勇

湖北省荆门市物价局法规科科长

唐柏林

湖南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廖

湖南省郴州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彭抚伯

湖南省娄底市物价局综合法规调控科科长

麦马佑

广东省湛江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飞标

广东省惠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朱荣生

广东省梅州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宝真

广东省汕尾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重庆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改革委物价检查所所长

宋云溱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改革委秘书科科长

李建晖

贵州省贵阳市物价局副局长

赵筑雄

贵州省黔东南州物价局副调研员

谭天强

贵州省铜仁地区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李运生

陕西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调研员

牛延峰

陕西省延安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红武

陕西省韩城市物价局检查所所长

杨廷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

田生宇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物价局局长

刘学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物价局局长

林建绛

厦门市物价局科员

厦门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主任科员

肖从蓉

厦门市价格认证中心科员

吕术青

青岛市物价局副主任科员

王兆霆

青岛市胶州市物价局物价检查所所长

曹亚平

青岛市城阳区物价局物价检查所副所长

周红梅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唐晓龙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五级执法员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法制科主任科员

黄文超

沈阳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刘艳会

沈阳市物价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科员 庄殿瑞

沈阳市大东区发展改革局书记

王永耀

哈尔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 陈彦明

哈尔滨市尚志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局长 贾新才

哈尔滨市道外区物价监督管理局局长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戴玲华

南京市白下区物价局科长

南京市鼓楼区物价局综合科科长

姜义敏

杭州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副局长

杭州市上城区发展改革局(物价局)副局长

何水明

杭州市富阳市发展改革局(物价局)副局级组织员

济南市物价局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济南市市中区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

姜秋生

济南市济阳县物价局副局长 姜伟琳

武汉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 郑

武汉市物价局纪检组长

张水清

武汉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广州市物价局法规与价格调控处主任科员 曾晓东

广州市天河区物价局副局长

广州市萝岗区物价局副主任科员 何亚军

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李新宇

成都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综合科副科长 唐

成都市温江区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冯晓青

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处长 齐仲良

西安市莲湖区物价局局长 王选民

西安市高陵县物价局局长

四、先进工作者

王维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屠亚东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调研员 付殿川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成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卜宪斌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陈石燕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人口办)处长

邵献军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钱建鑫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赵建国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蔡荣富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刘光华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刘志飞

山东省菏泽市发展改革委综合科科长

刘志成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修文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欧肇栋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法规与财金处主任科员

韩庆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姜世文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处处长

邹俊彬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达瓦次仁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经济体制改革处)副处长

李宝玉

陕西省汉中市政府市长助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远秦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任冀沅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生淑凤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处调研员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林海平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 林顺辉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秘书处处长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郭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孙秋中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张正良

杭州市桐庐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刘凤德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朱来山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许宏鼎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科员

陈永宏

西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孔庆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史凤林

山西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陈宝德

辽宁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宋秀梅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宏观调控处副处长

江苏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哲波

浙江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吴丽群

安徽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林国光

福建省物价局综合与法规处处长

刘海洪

山东省曲阜市物价局局长

肖惠敏

湖北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谭大为

湖南省物价局综合法规调控处副调研员 孙庆奇

广东省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廖相林

重庆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贵州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陕西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梁剑锋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调控处副调研员

庄志坚

厦门市物价局党组副书记

青岛市崂山区物价局物价管理办公室主任

贺振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全武

沈阳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伟然

哈尔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张燕君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杭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孙微山

济南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丽华

武汉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科长

邱亿通

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

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副处长(调研员)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历史沿革及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昆山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合集)

    昆山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五五”普法工作规划 为了进一步增强昆山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切实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国家、省及昆山市“五五”......

    关于面对金融危机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不平凡的2008年虽已过去,但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却挥之不去,尤其是被称之为“金融海啸”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冲击,将会持续一个较长时间,并进而影响和加大......

    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主要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后,粮食消费进入“提升期”;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粮食......

    (讲稿)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新形势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王征国 中国是人类水利事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时代管子已经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中国水利建设工程宏大,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都是......

    山东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合集五篇)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代化建设,促进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扎实深入开......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大全5篇]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人员着装管理规定第一条: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下发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着装规定的通知》(工商办字[2000]第38号) 和《关于转发的通知》(工商......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年度执法检查总结

    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再上新台阶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2010年度行政执法检查情况总结 2010年对全国工商系统法制工作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4月6日,......

    浅谈如何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风建设

    一、从强化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者行为入手抓行风加强队伍行风建设离不开人这个根本因素。纵观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应该说大部分人员自律性比较强,一言一行都能严格遵循党章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