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大家好,自2004年以来,青海省部分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以训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入并开展了机器人教育。
2011年4月22日城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参加青海省第一届机器人竞赛赛
2012年4月28日,全省第二届机器人大赛在青海师大附中举行。据了解,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的57支代表队共228名学生参赛。
2012年全省机器人大赛
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在西宁开赛 20130703 大家好,自2004年以来,青海省部分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以训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目的,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入并开展了机器人教育。2008年10月,在乐都县举办了科技创新---机器人基本知识部分的培训。2009年4月份,在西宁市沈那中学举办了培训。自2009年8月-----2013年10月已多次参加FLL机器人世锦赛中国公开赛。此次活动不仅为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注入了“动力剂”,同时也为校内的“课改”以及引入机器人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和数字化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摘要】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并全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机器人教育将成为中小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智能型平台,并以可操作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强调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并最后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机器人教育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中小学,作用
一,引言
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利用机器人教育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机器人也将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二,机器人教育及其现状
1.概况
所谓机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机器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
机器人教育有五种基本类型;[1] 机器人学科教学(Robot Subject Instruction,简称RSI)。机器人辅助教学(RobotManagedInstruction,简称RMI)。机器人代理(师生)事务(Robot-RepresentedRoutine,简称RRR)。机器人主持教学(Robot-DirectedInstruction,简称RDI)。
在国外,机器人教育一直是个热点:早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就设立了“设计和建造LEGO机器人”课程(Martin),目的是提高工程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能力,尝试机器人教育与理科实验的整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小组开发了各种教学工具,通过与著名积木玩具商乐高公司的紧密合作,该项目组开发出可编程的乐高玩具,帮孩子们学会在数字时代怎样进行设计活动。同时,国外的一些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也有相应的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内容[2]。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NIE)和乐高教育部于2006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了第一届亚太ROBO-LAB国际教育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论文交流和动手制作等方式,就机器人教育及其在科技、数学课程里的应用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们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2]。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机器人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教育机器人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科学、数学、力学等等学科的教学,在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机器人与理科教学整合的想法。
2.机器人教学
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从各地情况来看,较多的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学。通常的做法是由学校购买若干套机器人器材,由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或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组装、编程的实践活动,然后参加一些相关的机器人竞赛。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
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首次在“通用技术”科目中设立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一个选修课程模块[2]。该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当代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科目中也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迈出了我国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这也意味着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层面上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机器人竞赛
开展各种展示和竞赛活动是普及机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机器人竞赛项目的内容、规则及评分办法等的创意设计都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可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并为机器人研究和开发储蓄后备人才。国际、国内几项影响较大的机器人竞赛包括:FIRA机器人足球赛,由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http://www.xiexiebang.com),这是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和教育组织,选择了足球赛作为基本领域来促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
机器人灭火比赛(http://www.xiexiebang.com/)、机器人迷宫(http://micromousecs.rhul.ac.uk/)也是较有影响的机器人国际赛事[3]。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2001年起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积极创意并组织开展的一项青少年科技活动,该赛事每年一度,已相继在广东、河南、广西、陕西举办。
每年一度的“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开创于2000年,竞赛共设14个项目,包括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擂台赛、机器人排雷、创新项目展示和机器人论文等。
三、机器人教育的意义
在中小学开展的机器人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教育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团队合作、信息采集、系统分析、设计工程等能力。
2.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游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一个原因。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成功重要因素。机器人教育可以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博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4.扩大知识面,转换思维方式
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学到模拟电路、力学等方面知识,不但对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加深了学生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不但学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等显性知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思维、系统思维等隐性知识。四,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了解并关注智能机器人这个学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理念和工作方式,破除中小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困惑和神秘感,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智能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打下基础。
2.使学生掌握为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机器人各种传感器和驱动装置的作用。理解体会程序是智能机器人的灵魂,了解智能机器人是怎样在人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提高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兴趣。学习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并通过为智能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规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计算机语言教学在现有基础上有重大突破。
3.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扩充接口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有关单片机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在组装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对智能机器人的极大兴趣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实验,以实现自己的新创意、新设想、新设计。五,机器人教育发展未来展望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能和局限性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在美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程序设计是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4]。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学会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目前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把原有的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与智能机器人的程序设计结合起来,使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直观性。美国教育界普遍确信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人们的未来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现在的中小学生具有了这方面的素质,在21世纪的人才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他们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教育刚刚起步,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支持和关注,我们特别希望有识的教育决策者、教育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实践发展,将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深知当今的教育是为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所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时刻提醒我们要有超前意识,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真诚的希望有识之士能与我们共同关注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发展,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六、结语
目前,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活动从原来仅限于在科技站、少年宫里进行,发展到学校,走进了课堂。北京市东城区已将机器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内容列入课表,哈尔滨市也有了将机器人教育引入学校的设想。首都师大已开始培养专业方向为机器人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智能机器人比赛、网络机器人大赛使中小学生较早地接触到科技新知识,较早接受动手动脑方面了训练。随着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实践不断开展,机器人教育条件不断成熟,我国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必然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6).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下)[J].电化教育研究, 2002,(07)
[2]张剑平,王益.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
[3] 舒慧东.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评述 ,《中国教育信息化》 [4] 王益, 张剑平,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现代教育技术》
机器人教育之所以能够受到青少年学生、家长、教育机构以及当今社会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综合性的培养和学习功能。首先,在设计和搭建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更重要的是要动手。第二,在控制机器人实现各项任务过程中,不仅要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运动学等基础知识,而且要运用机械学中的齿轮传动、带条传动和连杆传动等联动原理知识。第三,在操作机器人完成工作过程中,还要运用电脑编程知识。第四,对已经搭建好、能够正常工作的机器人的形体进行审美选择,保持个性形体,要运用美学方面的知识。第五,机器人比赛中的技术答辩、课题研究、日志报告的书写与陈述,要运用语文语言知识。第六,比赛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要求参赛队员之间的相互合作,队与队之间的友谊合作,队员与裁判员之间的合作以及队员与工作人员、观摩人员之间的合作等,要运用社会公德和约定俗成的文化知识。
第二篇: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发与应用心得体会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发与应用心得体会
书院街小学 孔德鹏
一、在中小学开展的机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动机 “寓教于乐”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游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一个原因。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成功重要因素。机器人教育可以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赞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拼博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中大多以小组形式开始,机器人的学习、竞赛实际上是一个团体学习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团结协作,包容小组其他成员的缺点和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加有效。
4.扩大知识面,转换思维方式
在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制作机器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学到模拟电路、力学等方面知识,不但对物理学科、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扩大、加深了学生科学知识;通过完成任务和模拟项目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接口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不但学到计算机编程语言、算法等显性知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学到科学而高效的思维方式,逻辑判断思维、系统思维等隐性知识
二、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的几点做法:考虑到中小学生和机器人课程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人认为机器人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面一改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1、教学内容 :机器人教学应注意学生知识广度的学习。虽然仅通过一门课程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效果有限,但是由于机器人的设计涉及到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多方面问题,既有硬件设计也有软件设计,所以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量知识的绝好机会。知识不追求深度,只要求广度。例如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注意力不要仅放在竞赛用轮式成品机器人上,还应该关注单片机、嵌入式CPU、各种传感器、电机、机械部件等软硬件技术在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上的应用。
2、教学方法:应根据学段和学科情况选择不同的综合设计教学方法。如:小学阶段可让学生完成轮式竞赛用机器人的功能模块组装的设计;初中阶段可进行生活与学习中实用机器人的创意设计;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重点对机器人智能软件算法进行设计;而高中通用技术课中可重点对机器人的电气部分、传感器部分、动力部分和机械部分进行相关设计。总之,教学方法应该侧重综合设计,而不是放在问题的分析上。
3、教学组织 机器人教学应事先营造好供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设计活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具软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特别应注意探究式学习三个要素(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构成,让学生能够充分化动手。同时,还应提倡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做适当的工作,以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教育机器人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欢迎,教育机器人必将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教育机器人的前途是光明的。
第三篇:关于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科技教育的建议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科技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建议理由
(一)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是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把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列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加强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在学校开展机器人制作科技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984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意义深远的话:“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和信息科技事业的长足发展,也让无数个中国少年儿童跨进了计算机科学的神圣殿堂!30年前,比尔〃盖茨创立了微软公司,成为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领军人物;30年后的今天,他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传感器、网络通讯、声音识别、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代表了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沿。智能机器人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操作性于一体,是开展学生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广机器人教育,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它代表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综合水平,现在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应用领域,为了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我国在世界机器人应用领域的竞争力,首先应该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把普及机器人教育作为推进科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加快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我们呼吁:机器人的普及也需要从娃娃抓起,让机器人走进中小学课堂。
(二)国内外开展机器人活动的现状
目前,在欧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参与范围广泛,国际上最早的机器人竞赛是发生在1988年,日本广播协会举办了首届机器人比赛,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都把机器人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部分国家都把机器人教育纳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板块。而我国机器人教育普及则远远的落在了后面,2001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广州市南沙科学技术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2004年8月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第一次把机器人项目纳入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现在我
国虽然也非常重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工作,教育部已经确定在部分省市试行将机器人教育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是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训班等形式开展机器人制作活动和组织个别学生参加各种机器人竞赛,与在中小学全面普及机器人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影响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主要因素
目前由于学校受资金短缺和师资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严得阻碍了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校推广和普及。
1、缺乏专项资金,学校参与面窄。由于目前学校没有支持机器人项目的专项教育经费,再者机器人价格昂贵,一台机器人近万元的价格大部分学校难以承受,因此即使部分学校挤出资金购买也是数量极少,因配套设备短缺,只有极少数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机器人活动,不能达到日常教学中应用的程度,所以普及机器人活动成了一句空话。经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校开展机器人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2013年广州市有1565所中小学校、170多万名学生、13万名教师,但只有116所学校开展了机器人实验活动,569名学生和152位教师参加了机器人教学和竞赛,所以全市参加机器人活动的学校还不到十分之
一、学生只有万分之
三、教师只有千分之一。即使已经开展了机器人实验的学校,也只限于在兴趣小组中组织活动和参加各种机器人竞赛,真正能接触到机器人的学生和教师相当少。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有失教育公平。所以目前的机器人教育被称作“精英”教育,也有人戏称为“烧钱”教育。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市尚且如此,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或各地农村地区则更不容乐观。所以资金短缺是影响机器人在中小学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2、技术要求较高,师资力量匮乏。机器人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从事机器人教学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中小学校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短缺,很多教师因上大学时还没有机器人这个专业,没有学过机器人专业技术知识,他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边自学边指导学生竞赛,所以中小学机器人师资匮乏也是制约机器人在中小学校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办法
(一)把机器人实验室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配备专项经费
现在影响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缺乏建设机器人实验室的专项资金。如果各级政府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出台促进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政策,就像当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时规定每间学校必须配备电脑室一样,把机器人实验室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指标,同时把普及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学校必须配备机器人实验室同样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级政府财政列出专项经费,让每间中小学校配备一个机器人实验室及相关机器人设备,按照目前机器人市场行情,建设一个用于教育型的机器人实验室20万元即可,如果每间中小学校都配备了机器人实验室,就为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中小学校智能机器人师资队伍的建设
影响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匮乏,机器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广,其核心是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知识及其综合应用。目前在中小学师资中,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不少,主要是一批年轻教师,但是他们大多不熟悉电子技术。所以必须加强中小学机器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呼吁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电脑机器人制作等相关专业。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上大学时学校根本没有开设机器人专业,教师自己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教师靠自学和参加短期培训来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给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我们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督促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学科设置改革,要求师范院校必须设置“机器人制作”等科技教育类的专业,为中小学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年青的辅导教师队伍,提高辅导教师指导中小学生从事机器人制作的能力。
2、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加强中小学机器人制作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建立市级和区级的机器人制作等科技教育活动交流与体验中心,作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科技教育基地,活跃常规研究与实践交流。同时开设机器人制作等项目的科技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利用面授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区中小学和农村学校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尤其重视农村中小学辅导教师的培训,丰富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辅导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打造一批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或开设继续教育课程等多种渠道,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能承担机器人课程教学以及指导竞赛活动的教师,以适应机器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的需要。
(三)把机器人教育逐步引入中小学的学校教育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都把机器人教育纳入日常教
学中,部分国家都把机器人教育纳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板块。我国也非常重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工作,教育部已经确定在部分省市试行将机器人教育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机器人教育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建议可以借鉴国外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理念与经验以及国内一些先进地区机器人教育走进课堂的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机器人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按照不同的学段,与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技术类课程有机结合,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整合教研部门、教育技术部门的力量,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把机器人课程引入到中小学课堂,以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中小学中开展机器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引入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中,激发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核心,引导学生与智能机器人亲密接触,跟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走出普通教室,走进机器人实验室,培养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在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教育,让中小学生掌握机器人技术,提升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第四篇: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理解和说明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教师天天都在同不同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打交道,但要真正理解和解释这些心理现象和行为并不容易。但是,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学科,研究学生认知活动、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年龄特点及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心理活动规律,这些知识对于准确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预测学生的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教学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二)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学改革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迁时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日益深化。研究人的智能及其发展,研究思维规律、学习机制、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等教育问题,深人开展教育改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探索开发智力、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纵观现代教学改革理论,大部分是心理学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教师只有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理论,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才可能在教改实践中开展心理学的研究,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
(三)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的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健康者。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与目标。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教师应当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基本技能,向学生提供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学知识和劝导,了解心理异常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适应上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冲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增进积极的个性品质和活动效能等,以便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浅谈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教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司法部门和公安机关应该管,同时也是教育部门、每个家庭和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当共同承担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特别是教育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更有其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固然是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而滋生各种刑事犯罪的土壤则是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源头上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有效地综合治理,就必须从治防结合、以防为主入手,做到标本兼治。
多年来我们北林区教育党委在配合各级党政机关、公安司法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摸索总结出教育部门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自身优势和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以预防为主方面,更为突出。
一、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突出预防优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预防、整顿、治理等过程,而做好预防工作则是抓准了根本,抓到了基础,抓住了源头,不要等问题出现了才去治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警钟先鸣,才能防患于未然。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青年犯罪已形成上升趋势,而且年龄日渐低龄。中小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如何把未成年人这一庞大的群体从小就培养教育好,给他们打下良好的科学文化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就成了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
从我们对中小学生素质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看,都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从中不难发现极个别学生身上存有的劣迹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都时有发现。所有这些都是酿成违法犯罪的根源。几年来我们教育党委为了解决这些对社会治安有影响的不安定因素,我们加强和改善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突出和强调了全面素质教育。我们总结出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八项系统教育内容: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旋律教育;以“三德”为内容的文明礼貌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学习先烈继承遗志为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两法”为内容的法制教育;以守则和规范为内容的纪律教育;以树立科学的远大理想为目标的“三观”教育;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内容的“三新”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奉献思想的时代精神教育。总结出八条系列教育途径:即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的渗透教育;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的宣传纪念教育;以主题班团队会为组织形式的自我教育;以净化美化校园氛围的环境陶冶教育;以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三结合教育;以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到工厂、农村、部队参观访问、共建共育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教育;以请社会“五老”人员向学生作宣讲报告的专题教育和在日常生活中学英雄做好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养成教育。
通过上述教育活动,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程度明显提高,全面素质明显增强,从而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治理了不良行为的形成和违法犯罪的滋生。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幅射功能,突出宣传优势
一所学校的校风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周边社区的社会环境,一个学生的素质如何也会对一个家庭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说这种学校教育的作用将直接幅射到整个社区。
北林区中小学现有学生21787名,这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但关系到本人的健康成长,他们还可以成为一支数量庞大的义务宣传队,向家庭和社会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工作。
去年我们在学习、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工作中,通过开展“十个一”的系列教育活动,他们把在校的学习收获带回家庭,向父母系统地宣传了“两法”,通过参加社区街道活动,又宣传了社会。
去年我们配合揭批邪教“法轮功”,把区关工委编写的“不让‘法轮功’进家门”的宣讲材料,讲发给每个学生,他们不但自己学,受到教育,还带回家庭,向家庭成员宣传,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以来,我们在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工作中,通过开展“编、讲、看、赛、评、读”等系列活动,学生将区老干部讲师团编印的“道德四字歌”、“学习纲要”千字文等材料,带回家庭和社区,广泛向社会做到宣传,四月份我们在第六中学召开了北林区教育系统学习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他们同家庭、社会共同学习贯彻《纲要》的经验。
在几年来我们评选“十佳小孝星”的工作中,通过典型人物事迹介绍,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通过宣传,产生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维护社会治安、净化社会环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通过开展“三结合”教育,突出时空优势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般要经历二十年的时间。虽然一个人也在随时接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教育,但都远不如学校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更为直接和有效。学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施以个别教育,叫做因材施教。这种近二十年的系统教育的效果,是家庭和社会影响教育所根本达不到的。这是学校教育在时间上的优势。
再从空间上看,学校教育不仅对学生要管校内“三尺门里”,同时也要管课后的三尺门外,全面负责。多年来我们所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就是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紧密结合,同步施教,使学校教育在空间上保持连续性,避免和防止了“5+2=0”。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创办学生家长学校,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单位共建共育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开辟校外教育阵地,使学生得以在校外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继续受到教育,得到了良好效果。
新华小学坚持与吉泰办老年公寓开展共建活动,每星期都有学生轮流去公寓为老人做好事,送温暖,请老干部、老教师为学生作报告,现已坚持数年之久,学生活动面达百分之百。第六中学与朝阳管理区共办老少同乐活动站,与畜牧兽医院家属大院共建校外辅导站,经常开展揭批“法轮功”、宣讲公民道德、举办雷锋事迹图片展等多种活动,不但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帮助了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几年来我们通过发挥上述教育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教育部门必须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主动参与,与公安、司法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教育部门的作用才能发挥。今后我们要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