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让人情债在农村泛滥
别让人情债在农村泛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3年06月06日⑥
看了经济日报“人情消费”系列评论,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及时。笔者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引起重视。
近些年,在农村,除了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外,孩子考上大学、盖房奠基等也要大操大办,甚至连搬家、小孩过生日等都要举行仪式。礼金也水涨船高,从以前的二三十元,涨到了现在的成百上千元,让人有苦难言。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一些人之前随了礼,要趁着自家办事把送出去的礼金收回来。二是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将办事的投入和排场作为摆阔炫富的机会,仿佛这样才能挣足面子。三是部分人将办红白喜事当成生财之道。在农村,一些人平时省吃俭用,但因人情债而返贫、致贫的,大有人在。
人情往来本是增进人与人感情的一种形式,但现在人情债过度泛滥,不仅增加了农民生活负担,也在影响着乡村风气。希望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这种畸形消费的风气,在农村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避免盲目攀比。(刘剑飞)
第二篇:别让农村小学图书室成为摆设
别让农村小学图书室成为摆设
--论图书室对语文素质的促进作用 青湖中心小学吴青凤
*** 摘要:小学图书室的设置,已被列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事实上,许多小学已经达到了每校有图书室一个和平均每位学生有藏书5本以上的要求,从而为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开展、促进语文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不少小学中的图书室极少开放的有之,乃至完全没有开放过的也有之。这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农村图书室语文素质促进作用
一、农村图书室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图书室是他们进行阅读的重要场所和平台,是学校教学的“第二课堂”,是教师备课进修的“充电器”。但当前农村小学图书室存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得图书馆对于不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需求不热、甚至被遗忘的地位,图书室的利用率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空壳”现象。因此,对于农村小学图书室现状的调查研究,对于有的放矢的改善当前村小图书室目前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图书室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中小学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再也不容忽视了。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图书馆利用存在的“空壳”现象,以本镇几所小学为样本,调查了农村图书室的利用现状,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图书馆存在投入少、教师观念陈旧、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发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提高农村图书室利用率的建议,旨在为改善农村图书室对于语文素质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图书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图书室经费投入少
目前乡村小学图书室建设由于经费投人少,购书数量不足,学校的藏书种类少,图书数量有限且内容陈旧,破损严重。据笔者调查,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办公经费都难以满足,资金严重不足、设备简陋,面对这些现实,学校要自筹经费来丰富图书室就成了纸上谈兵,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严重匾乏。
2.教师观念陈旧
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以多时了,但目前农村学校师生的注意力仍主要是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上,老师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过少,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到图书室借书看。没有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还是一直存留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把图书室看成简单的摆设,可有可无。很多村小图书室的建立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与文化评估和达标。没有好好的利用和发挥图书室的功效。此外,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工作调动比较频繁,加之图书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很多图书管理员在工作调动时没有作图书管理手续交接,导致图书损坏、遗失等责任不明。
3.图书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放率低
因为图书室管理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从笔者调查的以上几所村小中,没有一所小学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其中,中心小学的图书管理员是由各班的班主任轮流值班,利用下课的时间偶尔开放。其它的几所村小,图书管理员是由退休的老教师在那里看守,大部分时间是大门紧闭。有一所村小连兼职的图书管理员都没有。图书室一直在那里睡大觉。这就导致图书室有书无人管的局面。书籍杂地堆放,长期无人问津,就难免有破损、霉烂、虫蛀和遗失的情况,由于书刊管理和借阅手续不规范,导致书刊借阅工作出现被动。有时藏书找不到,有时借出收不回。为避免这些麻烦的和损失,不少学校干脆长期关闭图书室门,开放率极低。
三、提高图书室利用率以及对语文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管理,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改变观念。
学校对图书室要有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有检查、有评价、有总结,有学校领导分管,并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应根据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称岗位,挑选一名得力的、有责任心的和爱看书的教师担任图书管理员。学校领导利用空余时间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阅读,集体交流,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言传身教,学生自然会慢慢的爱上阅读,饱览群书,尽情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2、健全制度,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学校图书室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如:《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的外借制度》、《图书遗失、污损赔偿制度》、《图书、清点、剔旧和处理方法》等,对各种制度应严格执行。做好每天学生借阅书刊的登记,以便每星期或每月对学生的借阅书刊的内容进行统计。学 1.建章立制,依章办事是规范村校图书室管理的根本。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图书管理办法,借还登记造册,损坏修补赔偿办法等。规章制度越详细越好,并要坚决依章执行,才能减少图书损坏,堵住图书流失的漏洞。
3、.清理图书,知根知底,分类造册是发挥图书室功能的前提。
要知道自己管理的图书有多少,了解各类书籍的大概内容,理出图书目录。我造册多份图书目录,交学校一份,备交接班用图书室一份,借阅登记用,各班一份,让学生们在借书时一目了然。同时,作为一名图书室管理员要对室内存书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能为学生借书提供指导。
4、设立班级专管员是提高室内存书流通的有效途径。
设立班级图书专管员,各班学生把要借(还)的图书通过专管员集中起来,统一到图书室办理借(还)手续,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借还图书时人员拥挤和混乱,又大大地减轻了老师的劳累。只要做好上岗培训,让班级管理员了解填写借还登记、找书还书、整理书柜等流程,就可让他们到图书室轮流值班。校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来进行采购图书。
(二)优化阅读环境,吸引读者
小学图书室的环境优化还包括了图书室内外的装饰。图书室外墙上可以制作一个宣传窗,主要用于新书的介绍、优秀书刊的推荐等,用颜色把文字、图画精心设计一番,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走进图书室。图示室室内自然采光及辅助照明,自然通风;书架符合小学生的高度,书架上书的摆放应根据孩子年龄的要求,如低年级的绘本及一些拼音读物可以放置在书架的底层,以便低年级小学生选择和阅读。小学图书室室内整洁优美、轻松和谐、要有少年儿童的生活气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小学生们在愉悦中选择自己的读物和阅读。5.开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各种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图书的兴趣。在教师节和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举办了“国名及教师名称知多少”比赛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取得较好效果: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浓厚的自学氛围。
(三)了解学语文科教学情况
学校花大量人力物力,创办图书室,如果图书室里的书长期封存,导致让学生无课外书读,实在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尽善尽美地利用图书室为学生服务,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要努力工作,敢于吃苦,不怕累,认真总结经验,就能使学校图书室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多与老师及学生交谈,了解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刊,如四年级上《三味书屋》时,我向四年级学生推荐《鲁迅的故事》、《中国现代文化名人》。五年级上《鲸》、《蛇与庄稼》、《珍珠鸟》时,我向他们推荐《人与生物圈》、《动物土国》等介绍自然知识的书,这样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是说,反复的实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根本的保证。那么,最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的场所在哪儿?是语文课堂教学?不错,语文课堂教学确实为学生提供了阅践的机会,但由于时间和课本内容跳限制,学生的阅读面是有限的。为了补充课内的不足,图书室应成为学生最佳的阅读实践的场所。当然,为了让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好习惯,小学图书室除了要定时开放外,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范,启发教育学生主动读书。这样,学生才会在自觉的反复的读书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发挥图书室的作用,扩大阅读领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首先,就小学图书室中的藏书量看,一个学校图书室藏书的总数多达上万册,少的也有一千多册;其次,就图书的分类看,有数学的、语文的、历史的、天文的、地理的„„单就与文科相关的来看,有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等,再加上内容丰富,具有“小百科”之称的各类报刊。还有,因为教材的可变性小,最新的信息不可能随时采纳进来,而课外阅读却能弥补课内阅读内容的不及时性。由于图书室中包蕴了丰富的新鲜的知识,因此为学生认识世界,拓宽知识面提供了极好的环境。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美”的方面,就包含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学校教学要完成的任务。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续,因此,它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完善、发展。首先,学生阅读图书时,那些生动优美的描写最先吸引了他们,在他们感受美的同时,也进行了美的鉴赏,从而体会到中华语言艺术的美。其次,图书中所塑造的伟大形象和动人的情节或优美景色,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美的熏陶。这些,都为体现美和创造美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整体形成。
总之,开放小学图书室,让学生读到更多的好书,对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应该引起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认真抓好。琅琅的读书声,浓郁的书卷气息,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安宁恬静的面庞„„这种令人欣喜的景象,希望不久能洒遍每一个偏远的村小。参考文献
[1J罗端生.公共图书馆为农村少儿课外阅读服务之探析—对冷水江市农村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2010(3).[2〕朱九香.对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与利用的思考.实践探索,2010(5).
第三篇:别让孩子在课堂上难堪
别让孩子在课堂上难堪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8以内的加法。当教师讲授完新课让学生练习时,一个没有同桌一直在课堂上一言不发的男孩被老师„特别关照‟起来汇报„8+8‟的答案。这个没有举手的男孩,有些腼腆地站起来小声说等于17。没想到,话一出口,就遭到了旁边同学的嘲笑。也许是立于讲台上的老师没有听到,她提出请这个已经无辜承受了同学嘲笑的男孩再说一遍,这个男孩显得比先前更紧张,声音更小地说出了„17‟,结果又得到同学的一阵哄笑。当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打听到了小男孩的答案,马上就请全班学生判断,异口同声的„错‟,结束了男孩仅有的一次发言……”
“这是一堂三年级的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富有童话和诗意气息的《小露珠》。当老师教学到最后一个环节,请学生对小露珠说说心里话时,一个踊跃发言的小女孩站起来,天真地说:„我想给小露珠打个电话,请它到我们家来做客。‟小女孩的话音未落,就遭到了众多同学的哄笑,小女孩只好羞红脸坐了下去,而老师却依旧继续着自己的课……”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正在讲课的老师发现有位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趴在桌子上,就当众问他为什么没有精神。„不舒服。‟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老师却不假思索地冲口说:„下课还是活蹦乱跳的,现在完全是找借口。‟随着课堂的一阵嬉笑,那位学生终于失去理智地站起来大声顶撞老师,老师也愤怒了……”
……
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就这样轻易地在本该充满关怀、享受愉悦交往、体验智力挑战的课堂上让孩子遭遇难堪,使幼小的心灵不得不去承受着本不该有的精神压抑、冷漠与放逐。倘若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能够主动走近说错答案的小男孩,牵着他的手来到讲台上,鼓励他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引领着下边的同学一起帮助他走出思维的误区,那么这个无助男孩的心里一定会充盈温热而灿烂的阳光;倘若我们的第二位老师是一位有心人,能从女孩的回答中倾听到一个孩子诗意的天真,那么老师就会真诚地为这个孩子喝彩,从而排解掉女孩不应该得到的尴尬哄笑;倘若我们的第三位老师不高高在上,而是主动蹲下身来,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聆听孩子的诉说,那么师生都不会在愤怒中使彼此难堪……遗憾的是,这几位老师就这样沦为了漠然的“看客”与“法官”,不仅损伤了师者的威严与形象,更重要的是让本该充满生机与活力,会把愁烦转为微笑、会让溪流汇成大河的课堂演变成了散发着压抑、沮丧、惶恐等气息的“心灵屠宰场”。为此,我们的课堂需要倡导一种简单的精神:别让孩子难堪。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才会想学生所想,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从而让我们的孩子真实地感应到老师最纯朴、最敏锐、最温柔、最真诚的情怀。(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 刘成伦)
第四篇:高技派建筑在中国的泛滥
高技派建筑在中国的泛滥
【摘要】如果说鸟巢、水立方这类高技派建筑还能让人心存好感的话,那么央视的“大裤衩”着实令人大跌眼镜。现在,在中国经济减速的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下,各地争相建设的CBD、商业地产等建筑(群)加剧了高技派建筑在中国的泛滥,也许我的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但这却是我的担忧。
【关键词】高技派建筑 中国 权贵资本 泛滥【目录】
一 高技派建筑概述 3 二 高技派建筑的特征与局限 3 三 高技派建筑在中国与权贵资本的结合 3、4 四 泛滥的表现 4 五 结论 4、5
一、高技派建筑概述
“高技派”(high-tech style)建筑首先出现在美国。高技派建筑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坚持与发扬,是很容易被辨别的现代主义分支,强调对建筑构建与生产系统的工业化与系统化制造,尤其强调结构与机械的特性。作为体现人类文明重要标志之一的技术,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可以说,技术已经在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成为表现建筑美感的重要因素。现代建筑大师密斯曾说:“技术根植于过去,控制今天,展望未来;当技术完成它的真正使命时,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正是这样一种对于技术的强烈兴趣和未来实用主义的信仰,使建筑师们抛弃了狭隘思路,以高技术为手段,创造出一种表现科技的力量,具有强烈时代美感的建筑——高技派建筑。即高技派建筑是指不仅在建筑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理念,同时在美学上极力鼓吹新技术带来的审美变化,并将高科技的结构、材料和设备转化为表现其自身手段的一种技术流派。
20世纪60年代,伴随技术重要性的凸显,在建筑艺术多元思潮的促进下,以诺曼·福斯特、皮阿诺和罗杰斯为代表的高技派建筑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建筑界追捧的对象。这一时期的高技派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手段,采用预制化的构件,极力表现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特性。其中重要的代表作有皮阿诺和罗杰斯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罗杰斯设计的伦敦劳埃德大厦和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但由于高技派建筑自身存在的不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当代”高技派建筑过度发展。一方面继续利用各种先进科技成果,在建筑中体现“技术美”的建筑,另一方面在建筑能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建筑的人性化等方面上,有了改善与变革的力量,从而创造出更为成熟的当代高技派建筑。
二、高技派建筑的特征与局限
“高技派”概念表现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相对性,它是利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技术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新技术的集成,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并在创作中极力表达和探索多种多元化的建筑类型。查尔斯·詹克斯在他的《高技之战,伴随着重大谬误的伟大建筑》一书中曾列出了高技派建筑的六大特征:(1)展示内在结构及设计美,(2)展示象征功能及生产过程,(3)透明层次和运动感,(4)明亮的色彩,(5)质轻细巧的张拉构件,(6)对科学技术文化的信仰。归纳起来说,高技派建筑在外部造型方面通过暴露、交叉、重复和夸张等手法创造自己典型的构成特征并尽可能将新材和新技术之美发展到极致;而在内部空间处理上,则是通过灵活自由的平面布局、畅通快捷的流线组织和简洁明快的装修风格等,来表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尽管高技派建筑不断追逐新技术,与时俱进,但它忽略了建筑艺术性的多元化和建筑应有的人性关怀,否定了传统艺术的价值,粗暴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将建筑简单的等同于工业产品,大体上在不断地重复克隆,丧失了建筑应有的价值与审美。尽管高技派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美感,也暴露出自身的许多问题:机械式冷冰的造型、夸张的尺度、高昂的造价以及节能环保与城市环境的协调。说实话,如今广泛的使用机械已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就今日多元的文化而言,机械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保证。
三、高技派建筑在中国与权贵资本的结合
全球化势不可挡,伴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建筑界的广泛交流,西风东渐,高技派建筑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备受推崇,但当权者利用权贵资本只是想通过这一方式获取短期的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在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对表面形式的重复克隆之下,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实为其与权贵资本的结合。缺乏艺术性与人情味,人性化与情感性正在缺失。而且高技派建筑承载着更深层面的矛盾:社会机制与权力意志的体现,经济规律与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对权力话语权和人性关怀的平衡等等的矛盾。看到上海、北京,甚至像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的高技派建筑,必然会联想到纽约的建筑,全球化给高技派建筑在中国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疯狂。社会主流意识不敢正视现实的状态,有的只是短期的功利主义。
四、泛滥的表现
中国各地新建的在建的CBD、商业地产等建筑(群)无疑是高技派建筑在与权贵资本的美妙结合,各地都在争相创造一个个“神话”,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高技派建筑作为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以及建筑本身的文化属性,变得不择手段,大拆大建。人们来不及思考了,难道一座座用水泥、钢筋、玻璃与胶水建起的所谓高技派建筑就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性的关怀吗?
这种高技派建筑与权贵资本结合的最恶劣的地方当属小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在全国的遍地开花,作为最为基本的高技派建筑应用的住宅建筑,结构的简洁、层次与运动感的鲜明、色彩舒适,构件的运用和运用了科学技术,这些基本满足了高技派建筑的六大特征。看似很是美妙,但当你发现这种建筑大面积的出现时,高技派建筑在外部造型方面可怕的重复克隆,置身其中让人不接地气,透不过气来。而内部空间的的恶劣设计,无论是过分的自由还是过分的狭促,都使人愤怒。权贵资本与高技派建筑的阳谋跃然于纸上,在其中引领不良的方式规则,攫取巨大利益,特别是土地的,以建筑的艺术代价换来。这类所谓的高技派建筑粗暴的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增加了人与环境的障碍,排斥其他多元本土建筑,降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除了最为恶劣的住宅建筑,大量的冠以CBD、商业地产的所谓高技派建筑也在迅速的侵蚀我们的城市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切实际的高技派建筑就如同一个透明的大罩子,无论样子如何改变,谈不上有多美、多好。恐惧与难以触摸飘荡在空中。我们现在虽不以为然,等过上若干年就不敢正视了。建筑这东西很可怕,它的一切都是裸露着的,它真实的无法掩盖。城市选择高技派建筑的方式与形式必须是思考过的。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综合着时代发展的精神情感和理性的智慧,所建城市的区域特征、地理状况、能源条件和人口密度等等,都需要各学科综合逻辑的推理,贯彻人性关怀,去伪存真。
高技派建筑所夸耀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也因节能环保与城市环境的协调的原因广受诟病,在中国尤甚,政客在规划自己的政绩,房地产商在计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消费者则期待占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欲望膨胀的结果,人们无所顾忌,对各种资源的掠夺变得明火执仗了,什么文化,什么历史,什么人性,什么环境,什么土地,一切都成为了可掠夺的对象,这就是现在中国高技派建筑的根基啊。
五、结论
我渴望像当年的威廉·莫里斯逃离水晶宫一样逃离现在中国的高技派建筑,但似乎是无可奈何的,状态得到改变会是漫长的且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于今的高技派建筑还是云里雾里,我希望有多元的建筑生态出于对人类未来建筑和城市 发展的良心与责任,使中国的高技派建筑变得理性起来,回归本质。
在多元主义的年代里,科技意向的借用将是深思之后的抉择,因为唯有藉于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思考与反思,才能对于建筑作出重新的诠释,而不是全盘接受甚至是曲解了的接受。人文环境的重建,人性关怀的恢复与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善刻不容缓。参考文献
[1]孙立人.游移与转换——对建筑艺术的思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英]伊丽莎白·史米斯.新高技派建筑[M].陈珍诚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李巧南.高技派建筑解析[J].造型艺术,2011,2.
第五篇:高二作文:在洪水泛滥的日子里
高二作文:在洪水泛滥的日子里
高二作文:在洪水泛滥的日子里
在洪水泛滥的日子里
吴天
六月十五日
在我模糊的视线中,爸爸高大的背影在炽烈的阳光下渐渐远去了,而他答应带我回老家的承诺也随之成了泡影。
六月三十日
我家住在堤边,每天,我都尽量向堤那边眺望,盼望着爸爸早日归来。窗前,那栋老式的楼房已成了临时的抗洪指挥部。
七月十三日
清晨,我推开窗,眺望着堤那边。蒙蒙的视野中,只见一件不起眼的灰色衬衣挑在那栋老式房子的一个窗角上。不大一会儿,一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伸出来,取下了那件衬衣。
天阴沉沉的。
七月十五日
清晨,推开窗,又是那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伸出来,取下了那件灰色衬衣。天阴沉沉的。
七月十八日
清晨,推开窗,还是那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伸出来,取下了那件衬衣。天还是阴沉沉的。
七月三十一日
依然是个阴沉沉的清晨,那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伸出来,取下了那件灰色衬衣。
„„
八月十二日
清晨,推开窗,天突然放晴了。阳光下,那件不太协调的灰色衬衣在风中晃动着。我闭上眼,沐浴着久违的阳光,脑海里潜意识地浮现出那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睁开眼,那只胳膊,不!一只又白又细嫩的胳膊伸了出来,晃了晃,够不着,于是另一只手摁住了窗台。蓦然,我发现那只伸出来的胳膊上带着一块黑纱,在阳光下,很显眼。那件灰色的衬衣依然在风中晃动着,仿佛一面猎猎的旗帜,招展着„„
九月十六日
洪水终于退了,我仿佛听见了爸爸平安归来的脚步声。
[简评]这篇文章书写一个熟识的场面:阴沉沉的清晨,一只又黑又结实的胳膊伸出来,取下了一件灰色衬衣。含蓄地描写出一个抛家别子的抗洪英雄的感人事迹,“一只又白又细嫩的胳膊伸了出来,带着一块黑纱”暗示了英雄之家前仆后继,构思巧妙,语言精炼含蓄,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文章结尾以“我似乎听到爸爸平安归来的脚步声”的欣喜,来表达“我”为那位少年失去父亲而悲痛。全文充满了对抗洪英雄们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虽然没有描写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的场面,却依然能够让人永远难忘。
我们再来比较《我与书》、《我喜欢书》和《我与科幻世界》、《我喜爱的一本书》这四个题目。前两题中的“书”是指书的总体,范围是很广的。因此,不宜介绍某本书的具体内容,应该着重写自己与书的缘分,对书的感情,以及从书中得到的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后两题中的“书”都指具体的一本书,应该采用“寻根究底法”来写。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线索构思行文,如写《我喜爱的一本书》这个题目,就应该先写“我”喜爱的是什么书(介绍书名),再写这是怎样的一本书(介绍书的主要内容),最后写为什么喜爱这本书(与书的缘分、从书中得到的启迪、受到的教育、书对自己人生观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