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连丰”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喜与忧(小编推荐)
“十连丰”背景下粮食安全的喜与忧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的问题日益受人们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及层次;其实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近10年的数据以及政策分析,提出并说明了我国存在的粮食安全的喜悦与担忧。
关键词: 粮食安全;十连丰;喜与忧
1.粮食安全的概述
1.1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粮食供需状态不断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在一直演变,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对粮食安全的概念做了3次界定,最近一次定义1996年11月,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爱好。强调任何人、任何时候能买起能买到食物,并且能够满足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确保膳食多样化的需要。
1.2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1.2.1从《谁来养活中国》谈起。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Lester R.Brown)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1995年下半年又出版了专著《谁来养活中国》,其结论是到2030年中国谷物需求量达到4.79-6.41亿吨,而国内总产量将减少1/5,供需缺口达2.07-3.69亿吨,相当于世界谷物出口总量(2亿吨)的1-2倍。中国有足够的外汇但没有足够的谷物供中国进口,出现世界性粮价上涨、政治**,食物短缺将将成为主要威胁。然而,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不是减少,而是由1994年的4.45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6.02亿吨。获得自2004年以来的“十连增”。
1.2.2中国人有能力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仅用世界6%的淡水、9%的耕地养活了21%的人口,近十年连续增产、连续丰收。我国库存安全系数由60年代的13.3%提高近10年的年均35%以上,高于世界年均21.5%的库存水平;粮食外贸依存度,60年代为3.5%,近10年达到8.2%,虽然有较大增加,但是低于世界谷物外贸依存度年均12.1%的水平,而且我国进口的绝大部分是大豆及其加工品;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保障,2012年,人均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贫困(世界银行标准)人口约为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7.4%,低于世界21.1%(12.0亿人)的水平。由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有能力在化解和消除各种粮食危机因素,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而且装的是自己生产的粮食。
2.“十连丰”之喜悦,粮食安全之隐忧
2.1“十连丰”为我国粮食安全打牢基础。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连丰”,自2003年43069.5万吨之后,连续十年增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首次迈上6亿吨的新台阶,连续七年超过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2kg,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十连丰”稳粮强农,强基固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支撑。
2.1.1多措并举获取“十连丰”。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在众多传统行业遭遇“寒冬”的逆袭,我国粮食实现了可喜的“十连丰”,其主要因素如下:
因素一:连续11年出台11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确保政策的连贯性
2013年,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发出的第一个1号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动的决定》,文件强调建立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改革农业集体产权制度五个方面,促进粮食生产,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因素二:“三农”支出使农民得到实惠
2007~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展,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23亿元。2013年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三农”支出为13799亿元,同比增加11.4%,其中安排农业生产支出5426.83亿元,用于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700.55亿元。如果按粮食产量6.02亿吨,每生产一吨粮食中央财政支出2292元。中央财政支出有效支持了“三农”建设。同时,实施了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粳稻、玉米运输费用补贴,缓解了“卖粮难”的压力。
2.1.2“十连丰”之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率稳步升高。《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的目标,这里的粮食是指小麦、稻谷、玉米三大谷物产量,而且是底线目标。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6.02亿吨,谷物产量为5.43亿吨,“十三五”末期需要增产700万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十连丰”后粮食增产的能力还有多大潜力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首先依靠科技未来单产有望提高15-20公斤;二是依靠耕地面积和质量的提升,将增加产能千亿斤,据国土资源部2011年公布: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可开垦土地701.66万公顷;可复垦土地32.72万公顷。预计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2亿亩高产田,将新增生产能力1000多亿斤。三是“十二五”期间节水灌溉1.5亿亩,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
2.2“十连丰”之后的粮食安全隐患
2.2.1“丰年缺粮”进口增加的粮食安全隐忧。2013年粮食产量获得了6.02亿吨的大丰收,首次突破6亿吨,然而,据海关统计我国三大谷物和大豆的总进口量达7439.14万吨,同比增长6.85%,其中大豆进口6337.52万吨,三大谷物进口量为1101.63万吨。虽然三大谷物及口粮自给率均高于95%的安全红线。但是,2009年至今,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谷物净进口国,近两年进口量均超过1100万吨。
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每年新增人口为600-700万人,新增粮食需求240-300万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的增加特别是需要用大量的粮食转化为肉、奶、蛋等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目前这群体大约有2亿人,需要消耗大量的肉奶蛋等食物来满足其需;粮食用途日趋多元化,工业用粮越来越多,最为突出的是生物燃料用粮。由此,我国每年新增300亿斤粮食仍无法满足需求,粮食持续丰收,进口持续增加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担忧。
2.2.2 GDP冲击下的粮食安全隐患。我国粮食自给率按100%推算到2030年需要耕地为19.47亿亩,如果按95%推算需要耕地18.5亿亩。因此2008年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及16亿亩播种面积作为两条“红线”。
隐患一:“工业化、城镇化吃耕地”之忧。保护耕地是一件天大的事,而保护耕地又是一件天大的难事。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国的城镇化率2012年达到52.57%,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又增加了2103万城镇人口。东部一些省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耕地要减少13.69万亿公顷。如果城镇化率超过60%,意味着8亿人进城。
隐患二: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之忧。我国可开垦的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仅有1.1亿亩,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可靠地后备耕地3000万亩,不能弥补到2020年占用的4500万亩的耕地缺口。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到2007年总计退了1.4亿亩。可是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停止。(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张小蒙.山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5-7]
[2] 孙宏岭,刘亚鑫.“九连增”下的粮食安全隐忧[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01期,[7-9]
[3] 王明旭,王中营,阮竞兰等.粮食加工装备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粮食加工;2013年03期,[5-8].
第二篇:食品企业发展的忧与喜
食品企业发展的忧与喜
提到食品行业,人们再熟悉不错,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衣食住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我们出生到长大,食品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食品行业的发展有喜也有忧,好的是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美味,为我们的生活添加色彩,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一些隐忧。因为食品的安全与每个人的安全都息息相关,但近期的一些发展却不容乐观。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地沟油等等,使人们谈“食”色变
但整体来说,食品行业的发展还是在所有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食品行业的投资也备受投资家的关注。食品行业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糖酒会的开展,说明了食品贸易的繁荣与昌盛,现在更多的食品企业更具有前瞻意识,21世纪是一个电子商务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食品商人看到了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的商机,他们不只是满足线下的交易,更多的把产品做到网上,比如,很多食品企业要对产品进行招商,传统的糖酒会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了,所以网上糖酒会应运而生。中国食品招商网就是行业内比较知名的网上糖酒会,是个专门为食品企业和代理商搭建的平台,汇聚了大量食品行业供需信息,企业有诚信认证,给食品行业招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中国食品招商网——天天都是糖酒会。
第三篇:《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案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辩论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学生通过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含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满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二、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三、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学生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四、教学互动四。
1、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五、教学互动五:“开心词典”。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对科技发明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就来个班级“开心词典”看看对我们生活中的科技发明知道多少。
1、教师将每组设立为一个答题组,并宣布答题规则,题目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错扣分,教师可以请同学上来担任分数记录员。
2、教师宣布题目,题目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科技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人是谁,贝尔发明了什么等,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由教师自己把握。
3、比赛结束,教师宣布各组的得分情况,并评出名次,对取得较好的组给予鼓励。
六、教学互动六。
1、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讲故事时尽量绘声绘色,让其他同学能听到饶有兴趣。
2、听完故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崇高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七、教学互动七。
1、教师给大家介绍电脑的发明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脑不断地更新换代。
2、分组讨论电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仅限于电脑网络的作用,引民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想想电脑还用在了哪里,例如,陪妈妈去银行,看到柜台里的叔叔阿姨在使用电脑办理业务,使学生认识到现今电脑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3、根据刚刚大家的讨论,让学生认真填写课文第87页中的问题。
八、教学互动八。
科学技术和我们小学生生活、学习有哪些关系呢?让学生思考。
九、总结。
师:看来,科技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过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吗?有说说你看过的有哪些片吗? 师:这些影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这类影片还蛮感兴趣的,这些影片大多都是讲科技的发展使机器人具有超凡的智能,在未来要征服了人类,甚至要毁灭地球。虽然这些影片是科幻片,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也反映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担忧,看来,科学技术也有让人烦恼的一面啊。
二、教学互动一。
1、教师请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本中《暑假真长》的材料。
2、教师让学生体会韩乐同学的感受,说一说你是怎样度过暑假的,是不是也和韩乐一样感到寂寞。
3、教师告诉学生长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不利于身以健康。建议学生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三、教学互动二。
1、教师请学生谈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但为什么得癌症的人却比以前多了。
2、教师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化肥、农药、汽车、建筑材料等科技产品对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请学生说说除了上述的科技产品以外,还有哪些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教学互动三。
1、教师请学生以科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口吻朗读《科学的价值》。请学生说说理查德?费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他是“杞人忧天”吗?
2、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录像材料。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广岛就像一股烟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4、向学生展示受到贫铀弹辐射的伊拉克儿童的照片。
5、请学生谈谈如果发生核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6、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英国诗人拜伦《黑暗》中的一段诗句: 我做了一个梦,又不全是梦; 明媚的太阳突然无影无踪,黯然失色的群星在漆黑的茫茫宇宙中游荡,冰冷昏暗的地球虚悬在没有月色的天空。黎明来而复去,白昼从不降临;
人们在恐惧和孤寂中冷漠无情,亿万颗凄凉的心都在为自己的祈祷光明。
师:这种景象可怕吗?这段诗句是一名科学家在描述“核冬天”来临时的景象所引用的。
7、教师给学生介绍何谓“核冬天”,它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
8、师:既然核武器这样可怕,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还渴望拥有它呢?应不应该全面禁止生产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呢,请学生谈谈,对待核武器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9、教师向学生展示核电站的图片。
10、师:核武器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是利用了核能,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核电站也是利用了核能,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核武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生灵涂炭,而核电站为人们提供了电能,为人类造福。
五、教学互动四。
1、教师请学生看课本中的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发展。
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
2、师:虽然克隆技术在很多方面造福人类,但有人设想甚至尝试克隆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
请学生朗读《“夏娃”诞生》。
师:看来克隆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你赞成克隆人还是反对克隆人呢?请学生互相交流。
3、组织“要不要克隆人”的辩论会。
师:这次的辩论会上,双方同学都表现得很好,都能有理有据地表明了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次的辩论,大家应该认识到,克隆人的出现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应该反对克隆人,但是同时,我们应支持冶疗性的克隆研究,并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4、教师向学生展示漫画《克隆人》。请学生朗读“联合国通过禁止克隆人宣言”。
全班同学合作,写一封“反对克隆人”的倡议书,并在课后贴在班级墙报中。
六、结束。
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可见,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利用它为人类造福。
第四篇:国学热的喜与忧
国学热的喜与忧
蛟川书院初二(12)班 庄璐怡指导老师 刘艳
【内容摘要】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国学热,一方面拉近了普通民众与经典名著的距离,另一方面篡改、恶搞之风也应运而生,本文指出国学热也是一把“双刃剑”,并提出要在尊重名著的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 文化 恶搞 尊重
满村听说蔡中郎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千古江山如诗如画,还我一个太平天下。”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近年来,周杰伦,王力宏等流行歌手推出的单曲越来越偏向中国风,走在大街小巷,时常听到人们哼唱,《兰亭序》更是唱上了春晚,一时脍炙人口;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原本尘封的一些经典国学作品也开始登上畅销书榜,于丹、钱文忠等人成为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偶像,《于丹读〈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钱文忠讲〈三字经〉》等名著解读评论作品也十分走俏,赢得众多读者的青睐;而根据一些经典名著翻拍的影视作品如新《三国》、新《红楼》等更是走俏银屏,伴随着拍摄中的花絮新闻,成为千家万户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学习国学、谈论国学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的生活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国学元素,《三字经》出现在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中,成千上万的学校开始响应研究传统文学学者不忘本的号召,开设了国学课,研习国学。文言文在中考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都体现了上至国家下至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感谢这场国学热。因为作为非专业人士,许多经典名著读来确实有些晦涩,习惯了“快餐文化”的我们往往望而生畏,因此逐渐被遗忘在生活中的某个角落。然而,当无人问津的朝代成为最火的穿越小说的时代背景时,当一排排方正的古汉字变成了生动的一幕幕场景时,当畅销影视作品中出现大量引用的古诗
词时,我们开始惊叹惊叹原来古典名著的精彩纷呈绝不亚于流行歌曲和偶像剧。这也不正说明,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等待人们去挖掘吗?
应运而生的恶搞之风
国学热在拉近人们和经典名著距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担忧。书店中,时常看到一些才识字不久的孩子捧着《水煮红楼》笑个不停:课间,经常听到许多同学评论着《越光宝盒》中的搞笑片断。相比较于原著作品,一些恶搞过的书籍和影视剧似乎更能吸引青少年,这不得不让人忧心。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大餐本应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当它变成只用来果腹的快餐,自然就变了味。我们对名著的了解本身就不怎么深入,顶多算略知皮毛。而且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名著的普及不是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是正在让明珠蒙尘,让精华沦为糟粕。即使是一些本意并非恶搞的正版影视剧作品,让各式的明星加盟,让市场的方向起主导,也会明显变了味,原本可以走近名著的观众如今也变为看热闹的。试问,那些重心偏移,以偶像剧形式展现的名著作品,还是不是原来令文人学者交口称赞的千古佳作呢?撇开这些不说,影视剧展现的只是名著的一部分,并不可能方方面面一览无余。而在观众眼中,恰恰就是他们定义中名著的全部,以部分替代全部,后果就是荧光屏前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名著和名著人物的理解过于狭隘,被这国学热潮搁浅在了无知的岛上。
课间,曾多次听到同学谈论说华佗是表演魔术时朝自己开枪而死的。我不禁疑惑:华佗不是被曹操斩杀的吗?三国时期怎么会有手枪呢?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热映的电影《越光宝盒》中的情节。如今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随意篡改原著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恶搞博人眼球的更是不计其数。对于这些作品,如果只是付之一笑也就罢了,倘若当真,后果不堪设想。而相比成年人,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控能力不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最容易被恶搞作品所误导的一群人,而且出于好奇心,青少年对各类恶搞之作,炒作新闻等会更为关注,对它们的印象甚至超过了原著。如此一来,名著在我们心中至高的地位便轰然倒塌,和低劣的漫画和花边新闻无异,而真正对名著肃然起敬的人,对名著了解颇深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看这样的名著,反而是有害于身心健康,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烂根的责任,谁都担不起。幽默风趣固然能给我们带来开心一笑,但不是什么都能幽默的。谁也没有资格篡改汤汤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在战火硝烟中不曾遗失的经史子集,切莫毁在我们手中。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应尽义务和责任。
可现如今,能站在恶搞之风中独立不移的,又能有几人呢?
载舟覆舟取舍间
愈吹愈猛的国学之风已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我认为,经典名著这道大餐怎么吃,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我们一定要在恶搞之风中把握住自己。无论是对著作内容的不解,还是被“国学热”的弊端误导,唯一的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回归书本。原文是一切剧本,改编,评论的根基。和原文相比,对其他东西的阅读就是拾人牙慧,就是跟着别人的观点走,就是矮子看戏,人云亦云。只有牢牢抓住根基,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才会不在众说纷纭的国学热中迷失了方向。经典的魅力,不在肤浅的笑声中,不在花花绿绿的屏幕上,而恰恰回归于那些未经潮流污染,最干净的书页之中。如果你已在影视剧中爱上了名著,请你关掉电视机,拿起书吧,你会发现你最需要的是书本,你才会体会到此中有真意。
而且,最终决定市场的是我们这些读者和观众。正是因为有人喜爱,沉醉于恶搞作品,它们才会在市场上畅行无阻,甚至十分火暴。我们要对自己决定的市场负责,对文化的价值负责。当我们都举起手对恶搞说不时,那些名著的蛀虫自然就会无处藏身,消失殆尽,还名著一封干净。
国学热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若是在这场热潮中对名著产生兴趣并加以研读,则国学热就是良好的媒介;若是只停留于国学热所表现的肤浅,以糟蹋名著为代价博人一笑,这热潮还是不来的好。
第五篇:中国动漫发展的喜与忧
中国动漫发展的喜与忧
之忧
产业的繁荣按理应带来对人才需求的极度增长,但是按照最新公布的一份《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动漫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却排名第一,被红牌警告。
人才之困:是“学校不教”还是“企业不要”?
“五一”前后,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在同期举行的动漫人才招聘会上,浙江某高职院校动漫制作专业的学生小吴告诉记者,她的师兄师姐许多都转行了,很少能进入动漫企业。
浙江中南卡通公司是国内动漫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沈玉良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明显不对称,“企业理想的人才结构是‘哑铃型’,但是学校的教育结构却是‘纺锤型’。”
沈玉良说,站在动漫生产全产业链的角度,目前公司最需要产业链前端的创意人员和后端的营销人员,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却大多集中在中端的制作环节。“这就是为什么英国95%的动画专业学生能找到工作,而在中国学动漫的学生却成了‘就业难’。”
而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贾秀清教授的看法则大相径庭。“中国的动漫产业有没有做好接受高层次人才的准备?”她告诉记者,现在动漫专业的学生不但难找工作,而且难安心工作。
“我们倾向培养创意型人才,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去中小动漫企业,企业不需要这种水平,结果毕业设计作品成了他们艺术创作的‘高峰’。”贾秀清说,学生毕业后每天在公司画得很累干得很晚,却看不到前景,很难安心。
贾秀清同时认为,动漫教育有“通才”“专才”之分,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主要侧重于以动漫制作为主的“通才”教育,这是因为创意、营销人才是需要一定社会经验的“专才”,而经验正是学生所缺乏的。而在硕士、博士阶段,不少学生把动漫市场和产业作为自己的学术方向,但是却难得到企业青睐。
“学校不教”或是“企业不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有如硬币的双面,显示出中国动漫产业同样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沈玉良认为,这与产业结构有关,过去国内动漫企业大多属于接单生产型,主要集中在制作环节,但是随着动漫企业向原创生产型发展,就必须补足前后两端,这样中国动漫产业才能打通“任督二脉”。
扩张之忧:盲目性和功利性要不得
“2000年前只有北影招收动画专业本科,如今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已经有近500家,但是能有专业师资的学校最多不超过30%。”在本届动漫节的一次人才培养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不无担忧地说。
而在本届动漫节上,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国内首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里面透露的信息更为惊人:目前全国共有1200多所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近1900所大学开办动漫相关的课程。
“应该适当放慢动画专业设立的总量速度了,否则会出现许多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院长丁海祥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跟不上,形成不了老中青三代有效衔接的气候,而以年轻教师为主。“这样的师资结构不是缺理论,就是缺实践。”
“大量是改行、转产、加盟的师资,即使学生是好种子,但是土壤不好,还是培养不出好苗子。”孙立军说,中国目前学习动漫专业的学生已经超过了其他的总和,但是难称动漫教育强国,这与师资因素有很大关系。
而《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更明确指出,由于动画教育跨艺术和技术两个领域,使得许多院校都可以涉足动画教育,中国动画教育潜藏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给整个动画行业带来了深层次的隐忧,例如师资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教育和产业脱节。
针对盲目性和功利性的问题,报告同时建议,要控制开办动漫专业高校的数量和规模,提高师资和教学质量,制定规范的教学体系,实现高校之间的动漫培养目标差异化。而沈玉良也建议说,应该设置一批政府引导、产业运作、学校参与、教研结合的官产学研共建的动漫教学基地,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动漫产业需求的动漫人才。
落差求解:从“艺术人”到“企业人”
杭州易乐益动画公司的编剧兼导演叶笑雪参加了动漫节上的招聘活动,他告诉记者,一天下来已经收到了20多份简历,回到公司后还要精挑细选。“我们希望招收到基本功强,视野开阔,交流能力强的毕业生。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黄飞鸿故事的《宝芝林》动画片,参加这个团队就需要了解广州的文化。”
以出品《秦时明月》系列电视动画片著名的杭州玄机科技公司也在招聘会上设立了摊位,公司人事经理杨珏告诉说,动画制作比较辛苦,因此他们会注重求职人员的抗压能力,同时《秦时明月》是一部以战国秦汉诸子百家为题材的作品,应聘者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
如何从“艺术人”到“企业人”,是许多动漫专业学生进入职场的第一关。北京卡酷动画卫视副总经理曾伟京说,在学校里是以自我为中心吸取知识,而工作后是要把知识释放出来服务企业,学生进入动画生产企业一定要解决好这个落差,同时要实现个体与团队的结合,原来在学校里可以发扬艺术个性,而现在在制作团队中一定要遵循流水线工作的要求。
“现在不少学生心气还是很高,一到企业去就想当导演当编剧,其实宫崎骏大师也是从帮人打下手开始的。”丁海祥认为,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动画专业的学生还是要准确定位,一定要学会从小事做起。
而在招聘会上,记者也遇到了一些求职的学生,他们的需求也正渐趋理性。来自宁波大学的大四学生小周希望从事动画前期制作岗位,她告诉记者,目前2-3千元的起薪可以接受,但是她更看重学习机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动画学院的毕业生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有为职业死而无憾的精神。”令孙立军一生难以忘怀的,是老师阿达(著名动画导演徐景达)病倒在他们面前的一刻。“从那一天起我开始长大,动画学院教给学生的首先是责任。”
之喜忧参半
“中国已经进入从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跨越的攻坚期。”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中外动漫人士一致认为,与美国、日本等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动漫业发展仍面临原创生产力缺乏、盈利模式不成熟等诸多瓶颈。
作为中国动画的领军人物,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坦承:“2005年,我曾说在三年内,中国能成为动画大国,如今从产量上算的确实现了大国的目标,但动画大国并非动画强国。”
动漫节上发布的中国首部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中国共制作完成的原创电视动画片385部、动画影片16部。在短短7年间,中国动漫产量跃升了50倍,超过美、日、韩等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动漫生产大国。
面对这一提振人心的信息,中国动漫人士在欣喜之余,同时也认为,中国的动漫产业处于成长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产品犹如中国其他的工业产品,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
2004年,中国政府颁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首次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70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创作。随着扶持资金增加至近1400万元,中国已有百余个本土漫画、动漫演出、网络动漫、手机动漫项目得到了扶持。
国家对动漫的扶持催生了众多雨后春笋般的动漫企业,一时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蓝皮书中指出,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突破80亿元。
孙立军说,相比美国动漫产业2000多亿美元的产值、日本动漫产品占据世界动漫市场65%的份额,产量上的可观数字并不值得中国动漫人“沾沾自喜”。
迪士尼公司三维制作总监凯文·盖格曾凭借自己在迪士尼12年的动画工作经验说,在中国,常常听到有关部门在介绍现在拥有动漫生产机构多少家,中国动画片的产量达到了多少分钟。“在迪士尼、皮克斯,从来没人问制作了多少分钟,他们更关注的是制作的质量。”
尼克动画频道大中华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简宁慧则认为,尽管中国的动漫产量很大,但有相当一部分因播出渠道不畅“胎死腹中”;而国外一些优秀的作品在本土播出后,还出口到很多国家重复播出。“《海绵宝宝》10年仅只制作了100多集,但每集的重播率都在500次以上。”简宁慧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水墨动画作品《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一度惊艳世界。”凯文·盖格说,由此可见,世界想看到的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动漫,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美国和日本。
“剧本即是动漫之本。”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画学院副院长夏烈认为,如何突破原创瓶颈,把创作当作前提、灵魂和核心,是中国动漫能否实现产业化的根本保障。
蓝皮书中同时指出,目前中国动漫产业还存在着盈利模式不清晰、产品版权价值链有待完善的问题。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扬表示,高质量的动漫作品需要与衍生产品等形成的成熟产业链的经营相结合,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中国动漫产业想要走上强国路,首先要打造„大动漫‟的概念。”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动漫处处长宋奇慧认为,动漫产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需要整合从创作到零售终端的每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既包括出版、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也包括动漫设计、游戏研发、运营等创意产业。”
但她同时指出,在盈利模式上,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美国、可以参考日本,但更要适合中国的文化和国情。
自营出口占中国动画片出口量80%的浙江中南卡通董事长吴建荣提出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动漫产业不是制造业,其核心是打造文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味地讲求大而全,并不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完善动漫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节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