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城市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
城市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按照市委办公室通知要求,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在全市工会系统内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调研显示,目前我市有农民工533529人,其中外出务工218353人,本地务工153023人,其余滞留在家。有培训愿望的农民工53533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35%;已接受培训的28903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18.9%;培训后就业的24101人,占本地务工人员的15.7%;要求到省内外就业的55383人,占滞留在家人员的34.2%。
二、目前工会所做工作
1、强化创业就业培训。一是与星源电脑学校联合启动了“财富创业计划”,为农民工提供的“培训+资金”模式的创业服务。市星源电脑学校负责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电脑维修、广告设计、建筑装潢、商务规划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毕业后扶持他们在乡镇和农村开设网点创业;缺乏创业资金的,市总工会给与一定的小额创业借款。这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创业模式帮助创业者消除了技能贫乏和资金匮乏的困扰,自8月份实施以来,已培训人员36人,其中4人实现了成功创业。二是与食品中专、绿业电脑学校、丰华技校、振华技校联合成立了“市总工会创业培训基地”,依托社会力量和学校优势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短、平、快”项目培训,以此来加速创业步伐、缩短创业周期,引导和扶持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尽快走上创业之路。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健康创业,8月份,我们与市司法局联手,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为主要内容, 委派专业律师对市直各技校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们免费开展法律培训、进行法律充电,为依法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各县区总工会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把创业培训的前沿推向了农村一线。如舞阳县总工会建立了“中心+基地”的教育培训模式,制定了《农民工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深入到乡村,根据农民工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八期培训班,培训农民工600余人。
2、加大小额借款力度。创业资金一直是农民工难以逾越的鸿沟,是难以体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困扰。为了帮助农民工美梦成真,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今年我们放宽借款条件、扩大借款规模,对有创业项目的农民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年来,三级工会组织共发放小额借款155万元,其中市总本级发放75万元。
3、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一是4月底与劳动局联合召开了“迎五
一、送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组织了67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6904个,3690人当场达成了用工意向。二是5月份与劳动局、工商联共同组织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53家用人单位提供5570个就业岗位,帮助2120人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在胖德荭商贸有限公司、咸亨酒楼设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336人。目前市总工会已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9个。四是5月份开展了“饯行党员承诺、帮扶困难职工”活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通过技能培训、提供信息、担保贷款、协调政策等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帮扶对象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4、实施创业就业指导。一是与市科协、市老科协联合开展开了“送科技进企业”活动,为有创业欲望的职工群众输送科技知识,对创业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分析市场可行性,切实帮助创业者选好、选准创业项目。至目前,已深入到银鸽公司、物资集团、天桥街办事处等18个单位提供了科技服务,帮助确定创业项目27个。二是印制了《法律政策100问》,深入到企业和社区中广泛发放,引导创业人员遵纪守法、依法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创业项目。
三、存在问题
1、因企业受到冲击,就业形势严峻。我市企业本来就不发达,受金融风暴影响,现有企业受到冲击,用工大量减少,对劳动力转移输出影响较大,大量农民工返乡使本来就有限的就业岗位形势更加严峻,目前还有10余万的农民工滞留在家,他们都需要外出务工。
2、就业能力薄弱。返乡农民工大部份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一技之长,缺乏信息平台,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在2007年市总工会开展的《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调研》显示:初中以下文凭52689人,占68.4%;高中中专文凭21152人,占27.4%,大专以上文凭3219人,仅占4.2%。
3、创办企业困难。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急需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4、影响社会稳定。如不妥善处理好农民工的培训、转移、就业、社保、土地经营、权益维护等相关问题,就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帮助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如何把他们转变为促进漯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急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农民工信息库。充分利用数字乡村等信息平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并结合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转移对
策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做好服务奠定基础。
2、抓好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各级部门应密切配合,利用当前农闲和春节后大量农民工外出时机,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认真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种养业科技培训、农民工创业培训等,优先做好对需要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免费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再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3、做好就近就地转移。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规模养殖企业等,为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务工提供就业岗位。认真贯彻落实温总理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农田水利建设、沼气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农业项目,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民工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与农业、工商、税务、国土、金融等部门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的返乡农民工,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并在办证、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
4、为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服务。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通过媒体、墙报、传单及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将准确的用工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工,引导农民工有组织、合理有序地输出,避免转移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 拓展服务领域,为其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主动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对接,积极主动与用工企业联系、沟通,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服务,进一步推进劳务经济发展。
第二篇: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对策和思考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这一现象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又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稳定。农民工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推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如派出工作组到输入地城市了解企业用工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
二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根据返乡农民工生活实际,本着方便于民、注重实效原则,集中与分散结合、短训和常日班交叉,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安排农民工就地就近培训。根据转移就业需要,结合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转岗技能培训、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和实用技术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利用再就业培训基地、就 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的现有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加大积极就业政策的普惠力度,认真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农民工求职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向职业中介机构和求职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黑中介”,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为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有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在岗农民工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充分落实政府减负稳岗政策,允许困难企业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允许困难企业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保证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一定阶段内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允许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实现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
五是制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从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准入门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审批、税收减免、优化环境等多方面予以帮扶。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帮助他们调整经营思路,改善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广大创业者不仅要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结合实际,协调沟通工商、税务、财政等职能部门,营造良好服务创业软环境,尽最大努力推行便民措施,为创业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推行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扶持政策,规范农村返乡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建立并推进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的联动机制,努力解决好返乡创业人员在创业之初或做大做强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三篇: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
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江苏靖江
劳务经济在我市农村经济中占有绝对比重。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量返乡,不仅给这些农民的家计带来严重影响,也对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就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作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从农民工的返乡情况看,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二是农民工返乡后大量滞留。三是返乡时间提前。
从返乡农民工的结构看,一是返乡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二是高年龄段的返乡农民工成主体,29岁以下占总数的27.6%,30到40岁占31.2%,40岁以上占总数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乡农民工明显较多,返乡农民工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7.3%,初中40.9%,高中文秘杂烩网及以上占21.8%。
从返乡农民工的影响看,一是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其次,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第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工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这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农民工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乡后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无法重新适应农村生活而产生失落情绪、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我市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总体形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相当一部分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关闭或停产,全国房地产业严重不景气,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我市相当数量的在外务工人员失去就业岗位返乡,不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农村的和谐稳定带来很大压力。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年初以来,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一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经济产生冲击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对劳务经济的领导;二是通过召开大型劳务洽谈会,加大了有组织输出的力度;三是提前开工了一批本县的建设项目,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四是立足本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投入农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指导、帮助一部分有头脑、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六是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措施在乡镇和村级组织得以落实,已经取得或者正在显现效果。从目前来看,农村的社会形势总体上是稳定的。
三、返乡农民工的要求和应当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在调查中通过座谈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返乡农民工对政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求政府提供可靠的用工信息,继续加大有组织输出的力度。加强与十天高速公路、白河电站等建设单位的联系,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解决再就业问题。
2、部分打算留在家乡从事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的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在小额担保贷款和扶贫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3、部分青年返乡农民工希望政府提供“订单式”就业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便于今后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
4、有回乡创业能力的务工能人要求政府对他们的创业给予招商引资同等的政策支持。
同时,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当前在返乡农民工这个群体和乡镇工作中普遍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
1、缺乏对国际金融危机长期困难的应对准备,相当一部分返乡农工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就会过去,缺乏长期战胜困难的心理负荷。
2、依赖、等、靠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回到家乡不愿回到土地务农,等待政府想办法安置他们,观望等待,坐吃山空。
3、对再就业薪酬的心理预期值过高,特别是原来在矿山企业打工的返乡农民工,现在大钱没处挣,小钱又看不上。本地有一天30-50元薪酬的工作不愿干。
4、村级组织对返乡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
四、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及应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经济收入在我市农民纯收入中占据绝对比重。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千万个家
庭的生计,也事关全市农民能否持续稳定增收,大量返乡农民工没有正当稳定的职业,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妥善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十分紧要的问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切实解决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认真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以利于市上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返乡农民工的数据、情况与乡镇统计上报的数字、情况有较大出入,我们分析一方面与基础统计工作不实有关,一方面也与乡镇担心真实统计会自找麻烦、影响乡镇的考核有关。因此,建议市上拿出相应的办法,鼓励乡镇统计真实数字,上报真实情况,以保证县上根据真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同时,建议解决村级劳务信息员的报酬问题,加强劳务信息发布和数据统计等基层和基础工作。
3、多措并举,妥善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加大有组织的输出力度,继续有组织输出一批。二是要加大本市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移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就业一批。三是绿色产业转移一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务工能人回乡参与绿色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兴办绿色企业,就地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同时,要用好扶持政策,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四是组织技能培训一批。教育引导青年农民工不要逆势而动,盲目外出,在全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今后外出谋取更好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维权保障和困难救助。不少返乡农民工由于失业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生活十分困难。对返乡农民工在原就业单位拖欠的工资,劳动、司法部门应根据他们的意愿,帮助其维护正当的合法权益,并提供法律救助。劳动部门对在原就业单位已参加“三险”的返乡农
民工,要做好“三险”的转移和衔接工作。民政和农村合作医疗部门对少数返乡农民工遇到的生活、医疗方面的特殊困难,要积极予以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感想和总结: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从调查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也懂得了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好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使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自己能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立足,同时也希望将来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农民工就业问题
【申论热点】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背景链接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挑战之一。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在看到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社会现状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21.8%、36.2%,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28.8%。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处于频繁流动状况,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二)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重庆方言称之为“棒棒”)、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其中,“棒棒”纯属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和从事住宿、餐饮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其技术含量也十分有限。
(三)劳动时间长,合法权益受损。
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都已超出法定劳动时间,他们的休息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另外,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还面临克扣工资、职业病、工伤事故的威胁。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承受更大的职业风险。
(四)工资水平偏低,实际收入增长有限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些措施,如加大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利益行业的监管力度等,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500 元及以下的占8.2%,500~800 元的占25.0%,800 以上的占66.8%。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五)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调查发现,26.1%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13.2%的农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很低,分别为10.9%、18.1%;65.8%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6.3%。
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且由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同时,由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大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导致社会保险关系中断,使得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形同虚设。调查显示,在参保的农民工中,有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断的分别为8.6%、13.1%,其中,因工作单位或工作地方改变而中断的分别为51.9%、59.5%,因经费困难中断的分别为41.4%、36.7%。
3、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缺乏。在社会救助方面,49.1%的农民工在城市遭遇过生活陷入困境无法生存的情况,其中,得到亲朋好友救助的占66.6%,而得到政府救助的仅占3.4%,没有得到任何救助的占28.6%。在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也没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三、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并提升其安全预期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在工业社会里,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应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应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就业为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创造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又有效地解除着劳动者的诸多后顾之忧。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农民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其就业空间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下就成了农民工获取公平就业机会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瓶颈。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统筹城乡就业,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就业。
(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
第五篇: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就业问题
说农民工问题不容回避,是因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它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的问题已不是要探讨农民进城的利弊得失,而是如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是“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农民工培训,多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就业承受很大压力。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找不到活干,出现了 “有工无人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多数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次,农民工就业意识有所提高,在选择单位时不仅仅从工资方面考虑,对用人单位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目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大部分是18至25岁的年青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也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却对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过高,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市场需要的劳动力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门槛,而许多劳动力因为缺乏技能而被关在就业的大门外。目前许多企业急需的,并不是那些普通民工,而是立即能上岗的熟练工。而没有技术特长的民工,四处奔波也难以找到工作。所谓的“民工荒”,实际是紧缺熟练工。因此大部分农民工如果找到工作,基本是没有门槛而只需要力气的低技术、低收入的体力活。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民工和其他劳动力的就业门槛在逐渐提高。没有一定职业技能民工,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竞争。
二.农民工进城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来,农民进城就业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是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培训薄弱,制约了农民进城就业能力的提高。目前,农民进城就业能力普遍偏低,农职业培训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农业、劳动、教育、工会等部门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观性培训较多,技能性和“订单式”培训较少;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二是合法权益没能得到有效保护。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很多民工未签劳动合同,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缺乏基础。二是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定量或固定的劳动时间。据调查,有73.3%的民工工作在10小时以上,最长的达13个小时。三是用工单位没给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提供工伤费用。四是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进城就业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仍有发生。六是民工法律意识仍很淡薄。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36.7%的民工选择“找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看病无保障。调查显示,有医疗保险的只有3.3%,还有96.7%的民工没有办理医疗保险。他们生病以后只有16.7%的人会选择直接去医院,83.3%的人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或硬扛。
五是民工子女入学“门槛”高。在被调查的130位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中,有学龄(幼龄)子女的78人,其中有33.1%的民工带着子女外出进城务工,并在就业城市上学,入学收费与当地城市人子女相同的占66.9%,还有33.3%的民工子女因没有城市户口需要交纳较高的各种费用才能入学。
六是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近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存在着领导机构不明确、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就业的政策规定和相关法律、统计指标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农民进城就业。三.促进农民工外出寻求就业机会的措施
一.是用渐进的方式改善户籍制度,授予农村外出务工者与永久居民类似的基本权利。加强法律和行政体系,确保农民工作为输入地长期居民的权利,包括购买或租赁房屋的权利,获得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同时,至少保留输出地居民的一部分权利(特别是对土地的权利),继续维系他们和家乡的关系,保持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
二.是进一步促进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够共同设置相关的服务机构,共同支付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资金。三.是四是促进把农民工纳入决策机制的形成,也就是说在决策中也能够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无论对输出地还是输入地的事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四.是确保农民工得到公平的待遇。废除任何限制农村劳动者在城镇寻找工作或者临时性工作的不公平限制;确保法律程序的实施,包括和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签订合同,及时发工资,不找任何理由拖延或者克扣工资;改善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农村外出务工的女性劳动者,包括健康、卫生和安全;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者提供以自愿为基础的技术和法律培训,不能征收任何不合理的费用;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安排不同的渠道,使其子女在教育上所获得的待遇和城市居民的子女不应有所差异;加强适当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就业、卫生和法律援助。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
(1)坚持了一分为二,两点论,两分法,体现在既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看到了当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2)还坚持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看到了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政府与社会以及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等方面.(3)看到了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即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大.(4)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在无论是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还是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都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到合情合理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