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肥料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证后监管的注意事项
肥料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证后监管的注意事项
一
复混肥料的质量现状
目前国内复混肥料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进口肥料冲击和国内需求不足,复混肥生产和销售均处于低谷期,产量只有生产能力的30%左右。一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为了追求利润,以偷工减料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复混肥料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近年抽样合格率多在70%左右。主要问题是肥料总养分低,单一养分与标识不符,水分不合格率次之,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不合格率较高。包装标识较为混乱,有的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有机质甚至钙、硫等计入总养分,以中低浓度产品冒充高浓度复混肥料。另外,有的产品氮、磷、钾单养分与标明值偏差过大,除了工艺控制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成本上的考虑。通过提高原材料成本较低的单养分含量和降低成本较高的单养分的含量来降低成本,使肥料标明的养分配比与实际不符,降低了肥效,侵害农民利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低水平重复建设,工艺落后,规模小,产品浓度低 据统计,广西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料企业有200多家,绝大多数生产规模为年产几千到1万吨左右,大多采用 简单的圆盘造粒工艺流程,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投资少,生产的产品大多为低浓度产品。同时,大多数企业缺乏必需的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无产品更新、开发能力,不能针对土壤性质和作物性质特点调整配方,产品单一雷同,缺少市场竞争力。
2.缺乏质量法制意识,短期行为严重
一是少数企业检测手段不完善,把不住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质量关。有的企业没有化验室,有的没有称职的化验员,检测、检验的结果不真实,甚至伪造检测记录。二是少数企业不按标准生产,有意降低价格较高原料的含量,或用质次价低的其他原料替换。掺杂使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3.流通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不把进货质量关
一是大多数无经营资格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经销企业,进货渠道混乱,购进产品不检验,质量如何心中无数。二是个别不法商贩有意寻购低价劣质化肥;个别生产企业迎合不法商贩,有意降低总养分含量,甚至合伙制假售假。加之个别执法部门监管不力,以罚代刑、罚过放行等,助长了利欲熏心者的不法行为。
三、证后监管的注意事项
对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是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点工作,主要通过监督抽查、日常监督检查、巡查、回访等措施和方式,加强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后的生产情况 和产品质量状况的监督,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企业生产的产品单元和规格型号是否超出生产许可证证书中所列产品明细的产品生产范围。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对进厂的原材料及待出厂的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是否具有相关记录。企业是否按照生产许可规定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加印(贴)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号。企业是否建立了原材料购买、使用台帐和产品生产、销售台帐,企业生产过程记录是否健全。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委托加工行为,委托加工行为是否按照规定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了备案。6 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名称、住所、生产地点是否发生了改变,是否增加了生产线,如果发生改变,企业是否及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并及时提出换证申请。7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故意生产假冒伪劣行为。8 企业是否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要求及时提交年度自查报告,年度自查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关键控制点参数核对:核对生产现场指示值与企业技术文件规定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规定的参数指标(如温度等)的符合性; 不合格品控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查各级执法部门监督抽查有无不合格,如有,该批产品如何处理; 11 产品出厂检验是否做了平行试验,查检验原始记录。
此外,区局还提出了“三抓手”的管理理念,企业应按区局的有关要求落实“三抓手”的工作。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建立企业溯源信息系统,核查企业物料平衡情况;
做好监督抽查、日常监督检查、巡查、回访、年审等工作,加强证后监管。
第二篇: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市是**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产品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食品、纺织、建材、化工、塑料等六个行业,2002年乡镇工业企业已达686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9.67亿元,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实现利税11.28亿元,工业新增产值的90%是由这些企业创造的,企业从业人数67000余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由此可见,以乡镇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乡镇企业在东港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强这些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工作,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既是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我市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充分认识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把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责任和光荣义务。
我市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状况
目前,我市乡镇工业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多数较小,年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仅仅有6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更是区区只有2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不足2%;市级名牌只有6家,省级名牌寥寥无几。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差;抽查合格率低、质量差;产品科技含量低、效益差;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不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经营者多数文化层次较低,政策和法律意识薄弱,质量概念模糊,开展质量工作胸中无数、无从下手。二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装备陈旧、落后,技术人才缺乏,有些甚至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及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家庭作坊式企业的质量工作如同“空中楼阁”;三是大量的中小乡镇企业管理粗放,没有将质量工作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把标准文本束之高阁,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执行淘汰标准,甚至无标生产,缺少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造成质量随着感觉走,我说合格就合格;四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利益,抛弃产品质量,偷工减料,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这种不计后果、恶意竞争的短期行为,使不合格、低劣产品充斥市场,更有甚者恶意造假,谋取不义之财。
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围绕各地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适时地调整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做出了不少贡献。但随着我省“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的开展,应清醒地看到,按照“三个代表”和总局的“强化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做贡献”的要求,我们在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监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是今后工作中急需解决的。
一、底数不清,目标不确定。对辖区内的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内部标准化、计量、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情况和采标情况,什么样企业和产品需要许可、有多少企业和产品已经取得了许可,产品质量问题和问题企业情况等底数不清。正是这种底数不清导致了质量监管工作不能有的放矢,不知该管谁、去管什么、怎么来管、何时去管,使辖区内的质量监管工作目标不确定,无法做到质量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早查处。
二、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自2001年职能调整以来,一些同志对从源头抓质量缺乏全面的理解,没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或思路不清,分不清质量监管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工作跟着文件走,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是舍本求末,偏离了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重心。
三、目的不清,职能不明确。部分同志对“两抓两提高”新动向理解不足、研究不够、反应不快,仍然热衷于蜻蜓点水式的市场大检查,工作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声势虽大,效果并不明显。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只收不罚或只罚不管现象时有发生。质量监管目的不清,导致了职能的错位,丧失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的宗旨。
四、作风不实,措施不到位。有的同志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缺少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不能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基层搞研究,工作推着干,随意性大,更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任务落实在口头上、会议中,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致使监督不得力,服务不到位。
中小乡镇企业质量监管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全面落实从源头抓质量,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有效性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好中小乡镇企业的质量监管工作,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把从源头抓质量摆在部门职责的首要位置,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创造性的监管对策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树立质量技术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一、突出服务职能,增强企业自身“造血”机能,从源头防假。
 
;就是要转变观念,变“事后监督”为主为“事前服务”为主,突出服务职能,wmxz.cn大力推广“全程代办制”,抓好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从源头防假。
1、要加速推进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开展。在消灭无标生产成果的基础上,质监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将标准信息反馈给企业,提供快捷服务,提升企业产品标准水平;要根据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推行原产地域保护,保护传统产业和优势市场;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2、要下大力气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计量咨询服务机制,完善计量检测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鉴定和检测,引导企业自觉加强工业计量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
3、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产品、管理等标准资料的收集、检验检测设备的配置、质检人员的培训和生产工艺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实施全方位咨询服务,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制”,积极推进企业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为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基础。
二、灵活监督手段,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从源头打假。
逐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和质量信息网络。就是在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质量信息基础上,通过灵活的监督手段,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源头治理的目标。
1、加强生产过程的现场管理。尽快建立企业监管档案,依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监管方式的分类指导原则。抓住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对原材料进厂、工序质量控制、产成品入库、出厂的检验检测和产品包装进行现场监管,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入厂,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产品不检验不入库、成品不合格不出厂。尝试对重点监控企业派驻专职质量监督员。
2、强化许可证、市场准入及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条件审查,把发证后的质量监管作为重点。对于发证后疏于管理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发证时水平的,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或发证时弄虚作假的企业,坚决吊销已发证。通过行政许可的实施,扶持提高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训和规范一批中小企业,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使区域性质量问题转变为区域性产业优势。
3、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不断探索和完善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等后处理制度,并以此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群众关心的重点产品以及薄弱的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和遏制假冒伪劣的出笼。
4、深化打假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打假”与“帮扶”相结合,把监督与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源头治理由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由“被动监督”为主向“主动服务”为主的转变。
三、注重舆论宣传,抓监管保障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产品质量根本动力在于企业,质量监管是外因。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督促企业自律,寻求建立产品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1、加大对本地优势产业和产品扶优扶强力度。引导和督促企
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变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合,走集约化的道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争创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走品牌之路,向品牌要效益。
2、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宣传优势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逐步建立企业及产品质量的信用等级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自律机制。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示范模式,促进全社会重视质量工作,营造“重质量、讲诚信”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端正思想,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和监管水平。
质量监管的好坏,关键在人。要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端正思想,加强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1、必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保国安民”的大局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质量监管工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2、要努力营造讲学习、求提高的良好氛围。认清质量监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质量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质量监管的效能,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3、认真落实行风廉政建设。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一项治本措施常抓不懈。加强干部职工的世界观、权力观教育,认真反思工作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树立质量技术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三篇: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场价格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市场经济培育的不断成熟,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法律法制建设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尤其是《价格法》的出台,更是给我国的市场价格调控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因此,作为政府价格监管职能,我们物价部门的工作任务就变得非常艰巨,而且工作着力点也相应的逐步转移到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制止不正当的市场价格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价格秩序上来。本文主要试着通过对当前市场价格监管的现状以及价格监管部门在执行权利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浅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者说是相应的对策。
一.价格监管属于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有机整体
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体制也同时在不断的完善,所以我们的价格监管体系也应相应的进行改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合理发挥价格监管职能,解决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价格矛盾,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
据网络信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政府不会直接对市场的经济进行监督强制控制,政府对价格的管理是间接的,而在我国,因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特色经济的特殊性,我们一贯依赖于政府部门对价格的监督管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价格的监管主要是对一些特殊行业。所以对于一些利润较小的行业,私人企业根本不想投资,导致社会上所需要的产品和一些服务不能够得到人们的满足。这就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建议政府要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于国内的发展情况,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要求我国一直对市场的经济有着一定的控制权。所以国家对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在理论上来说,我国要尽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一定的宏观控制作用。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核心力的就是价格。我们要对价格做到严格的监督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想市场的经济不间断地长期持续的正常运转,我们就必须要保证对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价格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们的价格秩序,对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实践中来看,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是实现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的市场中通常会出现许多价格违法的行为,只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弱或者说是因为监管不到位以及由于市场价格检查调查具有实时性、时效性而致使执法取证难,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往往疏于处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够。比如,在重 要的节假日期间,经营者往往会利用虚假、夸大或者模糊的信息以及诱导性广告进行价格欺诈;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则以强制的统一的价格进行市场价格垄断;行业之间为了占有市场进行价格串通,为了竞争市场而采取发布虚假信息等等,这些都是不正当的价格行为。这些价格违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价格利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价格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我们每个价格监管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担当起自己的监管责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检查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二、当前市场价格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市场价格的涨落,也就是围绕市场基本价格上下波动是一种正常的价格现象。但是,如果价格波动的幅度过大,就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发生了一定的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我市而言,虽然,从未发生市场商品价格暴涨暴落的价格突发事件,而且,近几年来的价格指数即CPI涨幅不是很大,但是,价格总水平一直在高价位上运行,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价格,比如,水,电,粮,油,肉,菜,气等等,其价格仍然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这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市场商品价格波动也不再纯粹是因为成本因素,现如今影响到价格波动的还有受到市场供求情况和国际市场以及交通、自然灾害等等的影响,有些商品的价格会在此情况下发生突发性的变动,也就是价格涨幅波动较大(甚至 3 暴涨)的价格突发事件,这种不正常的价格行为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日本311地震带来的食盐抢购**,洪涝灾害导致建材价格飙升,还有,十多年前那场因“非典事件”造成部分药品及其相关商品价格的爆涨等等,当发生这种特殊情况时就会给消费者、给群众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市场中就会出现抢购囤积货物的现状,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我们的政府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就不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做到保障。
我国经济走在国际市场的前沿,面对市场经济,我们要认清出我们物价部门的任务和目标,对价格监督管理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分,当前,我国的价格管理制度与市场价格的监督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要认清问题,找出策略,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保驾护航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期望与现实存在矛盾
广大群众对市场价格的期望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现实权力有着很大的矛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完善,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是由经营者自己决定的。除非一些特殊产品,政府部门才会进行干预和指导。人民群众对商品价格期望值过高,比如,人民群众对居民生活用电执行阶梯电价、市场上肉类价格上涨、管道燃气和液化气价格的波动且不断上涨等情况,这些商品价格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不管怎么样,群众总会将诸如此类的问题归咎于价格主管部门,认为价格主管部门价格监管措施不力、不到位。在对市场价格监管方面,我市价 格执法部门现在仍存在着人力有限、权力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期望与现实存在矛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场价格的稳定。
2.由于价格监管人员少事务多任务重,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存在缺位、不到位问题,监督管理能力弱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样,给我们的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价格监管工作责任更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价格监管工作,尤其,对放开的市场价格监管之所以成为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认识不到位、工作态度上有畏难情绪、工作人员少等几个方面。首先,在认识方面不到位,我们的一些检查人员认为,对放开的市场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和监管,缺少法律和政策依据,不足以成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主流,事实上,当前,对于市场价格监管,主要依据《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2000年国家计委令第8号),因此,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督促经营者做好明码标价,倡导价格诚信;其次,在工作态度上,有畏难怕烦的情绪,认为市场价格监管、违价行为认定和查处法律依据、法规不完善、处罚难度大、而且处罚容易引发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等,尤其是对违价行为的调查取证时,经营者会产生逆反、抵触情绪以致不配合,而调查取证必须快速、实时、时效,因此,认为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对于市场价格的查处力度 难以加强;再次,在人员少方面,不讳直言,由于检查分局工作人员少事务多、任务繁重,而在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中,又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且本该属于检查监管机构的人员又在不断的被调整到其他科室部门,导致我们的监督职能弱化,影响了价格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致使价格监管失去了一定的权威性。就拿我们来宾市来说,我们监督检查只有4人,确实存在平时对市场价格疏于监管、缺失、不到位、监督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由于人力精力所限,我们只能在节假日和一些重要时点,对重要的商贸集贸市场以及大型的超市商场进行重点的检查巡查,实现对市场价格的监管。
近些年来,尤其是在春节和国庆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对市场价格的举报投诉越来越多,从调查处理情况来看,主要是经营者没有认真做好明码标价以及利用节假日人们购物高峰期进行价格欺诈等等,如,近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加强对物业收费的监管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物业收费的价格投诉举报,目前,依然成为我市的投诉热点,可见,监管工作依然有待加强。
三、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的对策
市场经济管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价格监管体制是其中之一。为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来说, 建议政府要对市场价格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并适时对一些不适应市场价格监管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正、整改、治理,使市场经 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就我市价格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提出如下意见建议,或者说是对策: 1.加强体制和机构建设
目前,我市部分县(市)价格监管工作面临着人员少、机构及人员身份还是事业编制,也就是机构和人员转为行政执法编制的问题尚未解决,而且出现人员老化的问题,因此,为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建议市政府增加价格监管人员,同时,尽快理顺解决价格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转编定位问题。
2.继续进一步加大和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市场价格
主要是整治和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坚决查处、严厉打击价格欺诈、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价格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如,2014年,我市物价局就对某超市底标高结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5万元的行政处罚,这,在我市城区各大型超市商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价格监管。
3.关注民生价格,着力解决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保障群众的价格权益
当前,教育和医药治疗以及住房问题,是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价格矛盾比较突出的部门,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依法进行整治。在教育收费方面,经过多年全面的整治,我市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一些隐性的乱收费问题,如,中小学校学生食堂经营方面,挤占学生伙食费、在食堂报销不符合规定的费用等变相的乱收费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进行全面的整治,严禁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反弹和发生;在医疗价格和收费方面,要加快对医药价格的改革,想方设法把医药医疗价格降下来,让人民群众病得起、医得了,禁止医院、医生乱收费。尤其,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 将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因此,如何加强对医药价格的监管,这是摆在价格主管部门面前关于价格监管的一个新课题,值得我们价格监管部门深入研究并认真的加以解决;对于住房价格问题,要全面整治、合理控制房地产的价格,并且严格整治、控制物业管理收费,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斩断与这些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房地产价格监督管理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房地产价格降下来,让人民群众买得起房,住得起房。
4.加强企业和经营者价格自律,推进价格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经营者诚信档案制度,倡导经营者做到诚信经营、诚实经商、价格诚信。继续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并倡导经营者积极参与我市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这些活动对推进价格诚信建设、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强化市场价格监管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为应对和快速处理价格突发事件,成立市场价格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制定价格应急预案处理机制
制定市场价格应急预案查处机制,发现重大价格异常波动情况和价格突发事件,要迅速向上级价格监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并及时组织应急检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妥善化解价格矛盾。
6.打造“12358”价格举报电话服务品牌
一如既往做好价格举报的接待、受理、办理、答复工作。重视群众举报反映强烈的价格和收费热点问题。尤其,节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值守并确保12358价格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打造“12358”价格举报电话服务品牌,熟练地掌握并运用12358 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2015年6月10日
第四篇:质量和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2016年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情况
一、质量问题明细
1.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接到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20起,同比去年的7起增长了13起。其中配件质量问题造成的5起,工作环境恶劣或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8起,与用户技术交底不明确造成的2起,修理产品原厂家设计问题造成的1起,到达现场后未发现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2起,我厂修理质量问题造成的2起。2.供货配件进厂发现的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供应处购买进厂的配件发生质量问题的有18起。其中三无产品4起,产品质量低不能使用的12起,实际型号与计划型号不一致的2起。3.厂内质量问题
2016年上半年厂内发生质量事故9起。技术人员设计问题造成的3起,加工质量低造成返工的4起,加工人员识图不清造成的1起,交接手续不齐全造成的1起,处罚金额共2700元。
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职能部门管理问题
质量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抓产品质量力度不够,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个人,导致部分车间兼职中检员责任不明确,记录不完善,中间过程的产品质量失控,造成不合格品出车间、出厂。
措施:再次对各车间的专检员、中检员进行具体工作的落实和责任的划分,完善各自的检测记录,让事故发生后有可追溯性,管控好中间过程。2.职能部门态度问题
质量管理部门日常巡视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罚力度不够,未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措施:加强对车间产品质量的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发生的质量事故坚决按照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处理。3.加工技能问题
车间部分员工的加工技能参差不齐,技术骨干和师带徒没有起到好的传、帮、带作用。导致加工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措施:车间中检员应对新员工、临时工以及根据车间经验技术能力相对欠缺的员工加工的产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4.设计问题
技术部门对工艺图纸设计、修改、审核不够严谨。图纸的标准化签字工作执行不力,未起到审核的作用。项目工程技术人同现场指导少。若技术图纸出错,加工车间与检验员依图纸进行加工和检验不能发现问题,在最终装配时才发现问题,造成返工,拉长了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措施:技术图纸审核不能流于形式,要细心;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加工车间进行指导,与车间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生产周期进一步拉长。5.外购件问题
部分外购件回厂没有技术图纸,比如部分采机原厂家供应的齿轮,我们只能对硬度和机械尺寸进行数据检测,不能有效的判定是否合格;某些产品质检部门没有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部分外购件没有送质量管理部门检查,配件质量情况不清楚;造成了我们在源头上就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措施:供应部门在送检时必须提供技术资料或相关的厂家检验合格证明。标件在进厂入库时,车间检验员应对配件的外观质量进行评估,是否含有合格证明,避免“三无”产品流入我厂。6.配件及成品的堆放问题
成品变废次品。如托辊生产的部分托辊轴和回来的各种管子,由于长时间的存放锈蚀严重,已经不能当做成品销售或进入下一步工序加工;车间做好的成品,没有销走,囤积在车间,越堆越多,时间一长外观质量大打折扣。
措施:做好的成品和配件,必须由生产科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避免成品的加剧折旧;车间在报配件计划的时候要考虑配件回厂后能否有适宜的环境安全堆放。7.车间意识问题
质量意识不强,个别车间重工期轻质量,如有些钻错的孔,图省事、图快,直接用气割变成调孔。虽然在使用上不存在问题,但影响整个产品的外观质量。措施:提高车间负责人的意识,质管部门加强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工期、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错误思想,实现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
三、设备故障明细
2016年上半年发生设备故障42起,其中31起于故障发生当日处理好;有5起设备故障因购买配件时间长造成设备的修理耽误了一定的工期;有2起设备故障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与修理厂家签订协议处理也耽误了3-5天;有4起设备故障因修理过程复杂也耽误了2-5天。
四、故障发生的原因
1.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增加了设备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的设备故障。
3.操作者在操作前未进行安全确认,导致设备带病作业,最终造成的设备故障。4.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过载、过热、润滑不良,以及客观环境因素如腐蚀、尘埃重、电器进水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
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职能部门管理问题
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巡视不到位,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问题;设备故障处罚少,力度轻;对发现的问题未提起足够的重视,以至造成设备故障;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不能有效的判断设备故障的原因。
措施:加强日常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设备故障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处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2.维护意识不到位
操作者只管做,维修员只管修;生产忙,没时间保养;坏了再修,没坏不用管等不良观点严重,设备故障的出现是必然的,加工出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必然的。
措施:增加意识,善待设备,由事后修理调整为事前预防保养,重点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填写好记录,确保我们的设备正常运行。3.沟通不到位
生产车间的设备出现故障直接通知修理车间,导致设备管理部门对故障不清楚,不能及时的对故障进行责任追溯,也不能及时跟踪什么时间修好停产多久。措施:车间的设备出现故障,由该车间书面填写设备维修单交设备管理部门签字,然后由设备管理部门落实整改时间后交修理车间,设备修好验收后修理车间返还维修单底联。4.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车间都设有设备管理员,虽然都是兼职的,但没有起到设备管理的作用,没有对所在车间的设备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维护监督。
措施:加强设备管理员的监督意识,从意识上提高设备管理员的设备管理意识;加强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促使设备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5.配件问题
设备配件采购影响设备修理工期,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措施:厂大型独门设备,维修车间应有易损配件储备;非易损件的供应由供销科与供应处及时沟通,减少配件回厂的周期。6.修理能力问题
修理能力不足,造成故障设备需要外委厂家大修,拉长修理工期,也提高了修理成本。
措施:加强维修能力不足的地方,如液压系统和电气部分;若设备确实需要外委修理的,在维修单位到厂修理过程中,我厂的维修人员应向对方积极沟通,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避免再次外委修理。
第五篇:QC小组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一、各个环节注意要点
(一)课题概况要点如下:
·围绕课题,简述概况,巧设伏笔,为成果作铺垫
·抓住合同目标(质量 成本 工期 安全 文明施工及标化)
·结合四新要求(技术、材料、工艺、方法„„)
·突出四点(重点、难点、热点、亮点)
(二)小组简介要点如下:
·两个登记(小组、课题)
·小组注册号
·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分工
·两个证书(TQC培训,历年获奖)
·发布人自我介绍
·两个共性(每张图表的制作者,制作时间 / 复核者)
· PDCA 的统计活动计划表
(三)现状调查要点如下:
·现状调查的目的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是A类因素,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主要问题
·数据要明晰,真实,可靠,经得起追溯
·工具要用准确,常用的排列图要注意几点
·能为目标设定提供事实数据作为量化依据
(四)目标设定要点如下:
·设定的目标须针对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数不宜过多,尽可能量化
·设定的目标应具有挑战性和先进性
·所设定的目标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目标设定应与排列图得出的A类因素相关联
(五)现状分析要点如下:
·是否对现状进行过分析
·是否有数据
·工具图表的运用
(查找主要问题--排列图查找主要原因--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单因素分析--因果图、系统图;双因素分析--关联图)
(六)要因确认要点如下:
·要因确认的目的是找出主要原因
·要科学地从全末端中逐条确认
·要按其流程来列出要因确认表
·要用数据和事实证明是要因
(七)制定对策要点如下:
·针对所确定的要因,逐条制定对策措施
·严格按照 5 W1H原则来制定对策表
·对“措施”栏的措施必须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对“目标”栏,要尽可能量化,便于验证实施
·结果的有效性
·对策表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参与人数少、时间对应差、措施太简单
(八)效果检查要点如下:
·要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进行对比
·要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经济效益计算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有相关部门认可章
·要有对无形效果的评价及社会效应的评价
(九)形成标准要点如下:
·把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形成标准并经批准
·经修订,被批准的新标准必须正确实行
·巩固期内,也要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是否能够保持
·形成的标准要强调有点及面,由内到外地推广,达到成果共享
二、创新型与问题解决型区别
·立意不同:突破常规、开发研制新产品、新的方法等。
·过程不同:没有现状可查、没有历史数据,提出各种方案,对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选用的统计方法不同:头脑风暴法、亲和图、PDPC法,非数据分析为主。
(一)创新型小组存在的问题
1、创新型不够创新,是一种技术措施或改进措施;
2、科技成果并不代表QC成果,工法或专利并不代替创新型QC成果。
(二)创新型成果特点:
1、从未有过的事情;
2、无现状调查,而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
3、完全是新的要求;
4、不用分析原因;为达到目标,广泛提出各种方案,寻找最佳方案;
5、评价、比较、选择(有数据时,也要用数据);
6、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封面应反映企业名称、课题名称、小组名称、发布日期、课题背景图片等;
2、成果名称或小组名称不宜太长,一般采取动宾结构;课题简介不宜过多、过长。
3、效果检查应该要重新收集数据,进行验证;实施过程中应该也有检查。
4、要注意几个连接对应:现状调查与目标的对应;排列图A类因素与因果图或关联图的对应;对策表与实施的对应;检查与目标的对应。
5、关联图要有真正关联。
6、自选目标可以不做可行性分析,但一定要做现状调查;指令性目标不需要现状调查,但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7、专业术语应转换,在交流中让人能明白。
8、成果发布人发布时面对观众和评委,要注意礼节。